⑴ 作文素材 旗袍
【旗袍文化概说】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文化故事】 辛亥革命后,时装流行的中心由苏州、扬州转至上海。上海是妇女寻求解放的前沿阵地,掀起了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大方,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和健康美。当时上海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化身,她们年轻、时尚,是旗袍流行的先驱者以至社会各行各业、都市名媛、时尚人物纷纷效仿女学生打扮。当时学生女装流行上衣下裙式,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嵌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随着“五四”运动推向高潮,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进一步唤醒人们对美的渴望,提出自由、进步、民主的口号。与此同时,上海服饰首当其冲,走在时代前列,追求服饰的新潮时髦、改良与解放,成为当时的风气。领子忽高忽矮,腰身裁剪合贴,无袖短袖,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面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胸宽袍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美和曲线美充分展示出来,把历来饱受封建时代压制的女性置于服饰艺术的浪尖上,同时非常明确地提出对于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为女性解放立了汗马功劳。
1956年,据说苏联的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我们国家提出口号“人人穿花衣裳”,于是旗袍便一显身手,但此时的旗袍不妖也不媚,不柔也不刚,增添了一种朴素、自然、健康的内涵,强调实用、大方的原则。尔后服装设计师对中国的旗袍一直不断地进行改良,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贤淑气质的旗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得到了国际的公认。
近年来,我们的旗袍深受国际时装界的青睐,无袖、收腰、高开衩、超短、低胸、裸背等各种形式变化无穷。珠片、亮片、闪光、刺绣、绲边、织物印花、扎染等工艺装饰大放异彩,颜色浓烈、亮丽、跳跃、浓重、柔和、不对称,大胆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时代创新精神,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抒发着一种崭新的情怀,展现了东方神韵之美。中国模特小姐选秀比赛,一般都有旗袍礼服表演。歌星影星,也纷纷穿上旗袍秀一秀美腿和窈窕的身段,美女巩俐连续几年穿着旗袍式的礼服出席国际影展,衬托出丰满的身姿;刘嘉玲也在旗袍中演绎国际名牌大腕的豪华风韵;章子仪在穿腻肚兜之后,也开始做冷艳的旗袍造型;万人迷陈好穿旗袍风情万种,女人味十足;赵雅之把旗袍穿到极致;赵薇扎着两根大辫子演绎清纯的女学生,一大批明星竟相争奇斗妍,来一场旗袍pk秀。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下一届举办国,要表演一个节目。中方代表团派出的是——l4名中国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红底白色大牡丹花为图案的传统花色,用传统的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共同演奏了中国乐曲《茉莉花》——浓郁的“中国味道”,把“中国风”吹向全世界,东方的魅力显示她独到的韵味,全世界眼睛~亮,为之惊叹、羡慕。
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的礼仪小姐身着五色传统礼服,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实在是相得益彰,绝美无比。你看粉红色系列的“粉宝花”,用传统盘金绣工艺制作的宝相花图案腰饰,分割出完美的人体比例。清新淡雅的“玉脂白”系列,彩绣腰封和玉佩的设计,是中国玉文化的反映又是对传统旗袍设计的一次创新。绿色与牙白色丝绸面料的完美搭配,突出了中国女性内敛、含蓄的气质。自然和谐的“国槐绿”系列,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郁郁葱葱的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及坚守“绿色奥运”的决心。立体银线绣制的吉祥牡丹与卷曲花纹,更显女性娜多姿、柔美曲线的身段和东方女性的恬静气质。温润典雅的“蓝牡丹”系列,中式的立领配以西式的肩部设计尽现中国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贵气质。图案选用江山海牙纹、牡丹花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纹样,蕴含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情还有典雅端庄的“青花瓷”系列,一看就知道设计理念取材于世界闻名的中国青花瓷器。白底蓝花,传统乱针绣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这不仅是奥运精神的风采,更是中国传统服饰走向世界得到肯定的展示。
旗袍不仅深受国人青睐,现在旗袍已经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是中国旗袍与欧洲晚礼服联姻的产物。
【旗袍文化思考】
一、旗袍文化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一)旗袍的婉约美
旗袍穿在女性身上,体现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迈不大,只能小碎步走,配上优雅的手势,扭动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性的柔美就表露无遗。就象水蛇舞动,柳枝飘过,古典妇女的婉约、清丽、内敛,实在精辟。外柔内刚也好,外刚内柔亦罢,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柔这一字是女人的专利,怎么着也要在骨子里透出那么一丝丝的柔,才为之精品。而旗袍实在是女性用来表现女人味的绝佳武器,或清纯或娇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家风范或小鸟依人,或时代感十足或柔情似水,总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绝。
(二)旗袍的曲线美
着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该凸则凸,该凹则凹,太胖与太瘦都不适合穿旗袍,它特别适合东方女子的身材。因为东方女子身材娇小,比起欧美妇女肥臀粗腰,要玲珑精致得多。水桶腰、肥屁股,断然穿不出旗袍的风韵来的。看过外国女子穿旗袍,或是肩膀过宽显膀,或是手臂太粗显壮,又或是腿太长显得突兀,总之不尽完美,感觉不到旗袍特有的美感。《苟子·君道篇》日“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汉人喜欢细腰曲折如此可见。娇细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长期以来一直成为男权社会的审美倾向。直到唐代转而喜欢丰腴满满,“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烟”。而旗袍含有此两种遗风,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抢眼、曲线玲珑。旗袍的特点是上紧下松,这样的设计正好显现了东方女人的体态美,又巧妙地掩饰了东方女子体型上的不足。高而紧的立领,突出了中国女子精致的面庞,纤细的脖颈。而腰身处贴身的线条恰好隐藏了东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东方女人特有的圆润。
(三)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随着轻盈的步履,摇曳生姿,若隐若现,有时露出女性优美的大腿,有时又象裹了一层绸缎,飘飘渺渺,通过未知使人产生各种奇妙的想象,东方的含蓄、内敛发挥得极致,处处显得精致、典雅、温柔、飘逸,越发显得神秘与高贵。旗袍看似密实,包裹着本应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经意地展现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蜒形的盘扣,像一把把小锁,锁住了身体上的几处禁区,仿佛在庄重地告知异性:这里是禁区,但却又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独特的韵致,无时不透露出女子身体的楚楚动人。
二、旗袍的穿着要领
旗袍穿着既要光鲜亮眼,又要得体大方。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从头谈起。
首先脖子要细长,高立领衬长脖子,有一种娉婷的美感。其次肩膀要园溜,宽肩阔背穿旗袍会显得雄壮、伟岸,有了阳刚却缺少柔美,这是旗袍的大忌。胸部大小要合适,太凸与太平都不适宜,骨感是穿不出旗袍的味道来的。再次,腰身要细,腰身太粗的人穿旗袍不美观,小肚腩厚脂肪是会影响旗袍的视觉美的。臀部要稍丰满,略微有点翘才显得女性的曲线美。还有,身高个头要适中,1.60~1.70米最合适。过高过矮都会破坏旗袍的整体美及风韵。
三、时尚与古典并存
旗袍美是一种高贵而典雅的美,它以其流动的旋律、诗情的画意与浓郁的柔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妩媚、温柔、清丽、婉转的性情与气质。这种美是由旗袍文化内涵品味所决定的,她对穿着的要求是那么苛刻,这不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的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还对背景环境、气氛的要求特别讲究,也由此限制了普及大众化。但不管怎样,旗袍还是中国女人的最爱。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问一道绚丽的彩虹。旗袍不仅深受国人青睐,现在旗袍已经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是中国旗袍与欧洲晚礼服联姻的产物。
当今社会,女性在事业、工作上与男性平分秋色,共同承担经济建设的重任,女强人不乏其人,由于女性自身的身段优势,现代女性除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形象与气质,其中服饰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俗话说“三分相貌,七分打扮”,“人靠衣装,美靠靓妆”。女性服饰除了上班着职业装、正装之外,在正式场合、晚宴、举行盛大活动时,还可着旗袍展示其迷人的风采。特别是礼仪小姐,身着旗袍款款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吸引无数的目光。
旗袍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璀璨的明珠。总之,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是一种静止的不凡的美,是一种高贵的神秘的美。做为女性,不妨在时尚的衣柜中准备一两件旗袍,偶尔秀一秀你那典雅的风韵,那可是另一种独特的女人韵味哦。
⑵ 关于旗袍的作文
梦回旗袍
犹记,梦幻江南,小桥流水。一女子身着旗袍,手持青伞,垂顺长发间别着一支精制的发簪。悠然回首,回眸一笑百媚生。。。。。。女子远去,回荡心中的,不是她如花般安详的脸庞,而为其身上的精制衣着——旗袍。
很久以来,旗袍一直为女子之挚爱。不为其它,只因那丝绸般柔顺的质地,那近乎完美的线条。身着它伫立于人群之中,优美的身段,小家碧玉的气质尽显无遗,大老远就能吸引众多人的眼球。最爱见江南美女配旗袍。原先就纯净,悠扬的气质,配上如诗般的旗袍,漫步于江南,这个朦胧而又静谧的地方。撑伞步过小桥,摇扇走在水边......旗袍,被江南女子演绎得如诗如画。看似简单的旗袍,实际已载满了历史的味道。看到旗袍,想起曾经,何年何月在何地,一女子身着旗袍,双眉紧锁,站在江边时刻期盼着郎君归;想起曾经,有女子安然走过,引起赞声一片......
旗袍,承载着安宁,承载着思念,承载着眼泪,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在国外,在唐人街,随处都能见到唐装、旗袍。外国女人穿起旗袍,想要体会中国的风俗之一。可无论她身材再好,旗袍再合身,也穿不出那么一个味道。因为她不是中国人,她身上没有那样一种感觉。如今,外国品牌风靡大街小巷,旗袍却没再,很少再进入人们的视线。何时,才能再见到那种充满着柔情的旗袍呢?
我梦回过去,只为寻找那丝绸质地的身影。因为我知道,旗袍才是女子最美的语言。
江南,烟雨。笑靥,如花。梦回,旗袍......————后记
⑶ 作文:寻找当年的影子600
旗袍,我曾经爱着,至今,仍然爱着。喜欢穿它,说是出于对古典美的追求,不如说是喜欢它带来的那份清新高雅。
第一次穿上旗袍,是在我中学毕业第二年春天。转了好几家商场,也没看到一件像样的旗袍。后来,在一家经营旗袍面料的商店里,找到了自己找了很久的旗袍。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旗袍款式。那是件咖啡色丝绒面料的立领上镶着金色圆珠,从后面拉拉链的收腰上衣,下身是件从旗袍的款式进化而来的宝石蓝丝绒面料上有黑色玫瑰的长及脚裸的裙子。不知为什么,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脑海里就闪现出它穿在我身上的那种味道。接下来,我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提包里的钱夹。说实在的,当时买回这身衣服,花了我近三个月的工资。那时候一个月才领五十一块五毛钱。还好家里经济还算富裕,也不在乎我这点儿薪水。第二天穿在身上,母亲倒也没埋怨,只是说这是乡村,穿出去不太合适。我回头一笑,转了个圈儿,径直夹着书本上班去了。那是我第一次大胆的打扮得跟《几度夕阳红》里的女主角一样。
结婚后,我穿旗袍的次数便多了起来。旗袍,占据了我的衣橱。一件白色丝光面料镶黑边的立领旗袍,我穿得最久。天凉的时候在外面加件黑色网衫,却也不错。生下女儿那年,我大胆的量身定做了一件粉色印花镶白边的旗袍。高高的立领,一滴水的领口。早上上班路过娘家巷口,被正在小渠边提水的母亲瞅见了。中午我就被母亲大人召见了:好看是好看,但你看看村里谁穿这样的衣服?我转了一圈一笑:妈,两边的叉口不是开得很高啊,又不失礼,为什么不能穿啊?母亲皱了皱眉:身段儿太显了。我又一笑:这不是您给的身段儿吗?这么好!母亲不再言语,转身忙自己的事儿,我自然是开开心心,打道回府。
也不知为什么,就那么喜欢穿旗袍。翻年,我又定做了一件宝石蓝的丝绒旗袍和一件淡蓝色的柔纱旗袍。我一向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觉得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应该让它美好。怎么美好,就怎么生活,这才叫幸福。那时候,村里穿旗袍的女人也就我一个。后来有学生竟然叫我旗袍老师。说实在的,我倒觉得挺好。人为什么非要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这样会很累的。兴许,我这个人性格里就有一种怪异的东西,用母亲的话说那就是吃了豹子胆。
偶尔,就想翻阅相册,看看自己穿旗袍留下的影子,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想象当年我臭美的样子。
我又定做了件白色真丝绣花面料的旗袍。高高的圆立领,后面装了拉链,刚刚没过膝盖,两边开了小小的叉口。我在寻找当年的影子。当年的影子,就在我钟爱的旗袍里。白的高雅,蓝的清新,粉的浪漫。
⑷ 我穿旗袍经典抒情散文
冬日的夜晚,光阴有些漫长,很多时候喜欢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做。晚饭后,打开衣柜整理那些不常穿的衣物,一股檀香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
一件粉白色的亚麻面料旗袍,映入我的眼帘。本就是喜欢怀旧的女子,今日面对这样一件旧了的旗袍,很难消除我笔下不再感慨。有些东西冥冥中在召唤你,使你不得不搁下一切重新去邂逅它,亦如旗袍。今日闲淡,我便把旗袍一一翻出来,连同一些远去的日子也一并翻起,在唇齿间咀嚼一份檀香味。
大三的那年,因为一部电影《花样年华》爱上了旗袍,爱上了这蕴含忧伤与华丽的服饰。于是,跑遍了整个小城,在一个小巷子的拐角处遇到一家即便拆迁的旗袍店,买了一件亚麻面料的粉白色旗袍,几乎花掉了我两个月的生活费。那时候真傻,为了这样一件衣服,我宁愿节衣缩食半年,竟然当成减肥。本就是属于清瘦型的身材,还美其名曰的减肥,女孩子的心事都写在脸上,矫情。
我穿旗袍,是因为我想在还可以奢华的年纪去温习那旧上海的风情,虽然我非江南女子,也没有身处江南的体验,但我仍旧怀揣一枚江南情结。似乎,在梦里我已是江南小巷里的娉婷女子,手握诗书,一方阁楼,凭栏而望。倘若淋漓地下一场雨,雨后的黄昏,我更喜欢身着旗袍,把心事写在一袭衣服上,婉约成一行清浅的水墨素花,在最美的年华里,无休止的开放。每个人都拥有一段翠绿年华,又有谁会忘记那青葱的时光?
曾经的粉白色亚麻旗袍,至今仍旧纹理平整,不毁一丝一线。那少女时代穿出的味道,依旧会在每个怀旧的夜晚萦绕于窗前,久久无法散去。若说,真正的把旗袍穿出一道风景,那还是多年后的一回。
喜欢怀旧的女子,多少都带点忧伤的味道,这是别人对我的评价。我穿旗袍不免有了几份清瘦,因此要真正的量身裁衣,才能穿出一种味道。去一家名为“秋霞布庄”闲逛,看重了他家新来的青花图案料子,对着镜子比划。老板人很精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三言两语说得我心花怒放,当下订好了一件青花旗袍。半个月后,取回穿上,当真是合体素雅!连我那一刻都爱上了自己。
那个夏天,我从校园经过,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不同的人看自然是不同的风景,学生看的是老师的美丽怀古的个性衣服,同事感知的是久远的年代里的繁华,或许还是惊讶我还没发胖的形体,而我想要的是一份平静、一些记忆里搜寻的'片段,却记不清是那个时代。
青花素雅的图案,外加旗袍的风韵,华美了我的表象,让我多了几许不为人知的寂寞。爱美的女同事,也大胆效仿,偶尔晾晒一下自己的旗袍,终究女人到了三十几岁因为腰围,还是放弃了对旗袍的执着。似乎我和这些旗袍有着不可意会的情缘,岁月在我三十几岁后,依旧赐我不变的腰围,那一尺八足以让橱柜里的几件旗袍轮着换,也丝毫不见紧巴。
时光偷走了我很多东西,可这份怀旧情节却愈发浓郁,留不住光阴,能够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记忆。喜欢读白落梅的文字,想象中那梅花盛开处,一袭白色长袖旗袍,雅致的女子从诗书中款款走来,不动声色就已经令人屏住呼吸,怕世俗的纷扰扰了她的清宁。看她的《我不穿旗袍好多年》,萌发了我平淡文字里的旗袍情节,忽而觉得自己即便是东施效颦也定要为旗袍做一次华丽的落笔,尽管文字平凡的要命。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穿旗袍的女子,倘若觅不到一个可以为之情深的男子,哪怕她心怀锦绣,哪怕她风姿万种,也不过是一抹孤独的风景。那么,在世人的眼里,穿旗袍的女子,一定是孤独的,或许我也是孤独的。我竟然痴痴地恋上了它,仅仅只是一件服饰而已。不知道我穿着旗袍是否也会打动一个男子的心?只是旗袍里藏着的那颗高傲的心,我没有。我有的是温和的心,却被冰冷的外表遮掩着,也可能会被任性的脾气耽误掉,想来倘若真正碰到心仪的男子,也不会有人懂我这不入世俗的衣物里还藏着一颗暖暖的心。
穿上旗袍,我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褪去它,我却无法演绎我那份深藏的寂寞。感叹,世间竟有一种服饰可以揣测人的内心。
雪小禅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素着脸不化妆扎着马尾穿着牛仔裤的女子,穿上旗袍的那一刻,我惊觉我是妖娆的。
穿旗袍,就像爱上了一个心仪的男人,暗恋的岁月,只属于自己。别人无法体会你心中的甜蜜,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爱他。
旗袍是寂寞的,所以我不常穿它。毕竟我是世俗中的女子,太多的东西牵绊着,无法真正读懂它华丽袍子下面的忧郁。但我依然会选择一个我行我素的日子,把它重新穿上,那怕只在家里或者就近的巷子里转悠一圈,也不枉费我一个女子的华丽美梦。
去年的一件紫色小花盘扣旗袍,给我三十五岁的年华增添了几许妩媚。穿它,我喜欢走在五月的渭水河畔,即便引来异样的目光,我也不会顾及。至少,这种珍贵的情结不虚度我的年华。但那些旧了的旗袍,我不舍得丢弃,存放箱底,隔了时光再看,仿佛完美到胭脂鲜翠。
现在,我还喜欢穿旗袍,倒不是因为我的身材依然可着装,只是我与它之间像是有了“孽缘”,终究扯不清。今夜,摊开的素纸上,我再叙旗袍情深,不知谁与共鸣?我想有些故事还是在水墨里淡开,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