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朋友,你有《胭脂扣》的舞蹈赏析啊,可不可以给我一下哦,我急用啊,明天就要交了。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
由电影改编的舞蹈,在我的理解中,首先要看的是意境。
把这个舞蹈分解来看:
当熟悉的《花样年华》的旋律响起时,用留声机播放出的音乐质感把我们立刻带进了旧上海的氛围之中。然而,这次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香港。
就像不断穿梭在烟花之地的风尘女子如花一样,舞者一开始足尖半立,双腿交替向前,快速地行走甚至跑动;时而彷徨失措,时而痛苦压抑,时而迷醉妩媚,时而优雅骄傲……紧接着用几个优美的动作和恰到好处的平转,展现了影片中如花超凡的姿色和舞者的丰姿绰约。
然而如花遇到了十二少,风尘女子体会到了她们不该拥有的爱情的滋味。于是她在世俗的压力下挣扎、斗争,就像舞者那样有力的跳跃、摆臂和勾腿。当然,爱情中更多的是甜蜜,舞者越来越陶醉的面部表情,和越来越柔和的肢体动作,都把如花和十二少的缠绵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进行到一半,突然音乐一转,时间飞度五十年。慵懒的表情配合着手臂的摆动,下大腰及胸腰的结合,演绎出如花自杀时的解脱和满足。即使是她一人在冰冷的“下面”,她还是憧憬着与十二少的再见面,一个持久的搬腿意味着她的坚定。重新拿起提包,舞者开始展现如花五十年后上来寻找十二少的场景,她的表情是那样的期盼而又小心翼翼。然而现实对如花是残酷的,十二少并没有给予她同等勇气的爱,在《葬心》的旋律中,舞者单举着右手,仰着头,在泪眼迷蒙中,仿佛眼前又看到了如花风华绝代的那个时候。可终究是花样年华流似水,一帘幽梦梦成灰。
舞蹈的最后,舞者头用力后仰,胸腰半下,两臂张开,脚跟踮起,从正面看就像一具悬挂的无头女尸,揭示了旧社会逼人成鬼的残酷现实,和她决定不再等了的苍凉心境。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从舞蹈的整体上来看:
舞者一袭高叉的红旗袍,不仅把曼妙的身材勾勒得夺人眼球,也预示着小说中如花这个人物风光而又短暂凄惨的一生。整支舞蹈中,舞者大部分的脚步动作都是半垫着脚尖完成的,配合上反复出现的手臂向上延伸的动作,十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如花在现实社会中的举步艰难与对真爱的期盼。
如花虽然卑微,却有内心的挣扎,为了真爱,可以以身殉情。刘岩不仅通过肢体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更从内涵和灵魂上刻画了人物,此时如花即是刘岩,刘岩即是如花。
抒情中带着些许压抑的提琴曲,一个红衣女子随之舞动。变幻的舞姿和丰富的表情,演绎了如花对真爱不服命运地追求。然而真爱如风似雾,就算伸手,也无力抓住曾有的虚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也许正像十二少一开始给如花的巨幅花牌一样,“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繁华喧嚣随着音乐慢慢淡去,只剩下归于沉寂的空虚。但是,人的肉体可以死去,而那些曾经以爱情之名存留下来的灵魂,将不会泯灭。
人生如梦,唯有胭脂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