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一件到膝盖这么长的旗袍大概要多少布 旗袍的领子怎么做
那要看你的身高、体重,我158cm、40kg,只用了一米二。先把前领窝画在纸上,找前领窝的中点,做中点的平直延长线,在延长线上画剩下的前领窝;向上起10度,做延长线画后领窝
B. 儿童旗袍裁剪制作方法教程,小孩旗袍最简单的做法视频
生活中不少时尚辣妈很喜欢穿旗袍,穿着旗袍的那份秀美都在不言中,而且也喜欢给家中女孩子买了穿,甚至有宝妈会亲自动手给宝宝制作旗袍,那么儿童旗袍裁剪制作方法是怎样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款小孩旗袍的制作方法教程,并附上小孩旗袍最简单的做法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1、先取一块金丝绒布料,将其正面对折,然后标注出身长、腰围宽,并以划横线方式定位。
2、提前测量好小女孩身长、领宽、肩宽、袖笼深尺寸,并且在布料上标记好,然后将各个点连接画出衣服前片尺寸,然后根据画好的图纸裁剪。
3、根据测量好的尺寸画好衣服后片的图纸,然后进行裁剪,需要注意的是裁剪后肩时袖笼深度应该比前肩袖笼深度多出一厘米左右。
4、前后片裁剪好了之后,开始裁剪袖子,裁剪袖子时注意前后片的袖笼弧线深度并不一样。
5、一般旗袍要前片进行开襟,为了缝制起来方便一些,在前片裁剪好的基础上做分割,分割以后再裁剪内襟布一片就行。
6、其它都准备好之后要进行领子裁剪,一般裁剪完前后片就可以测量领口大小然后进行裁剪,要注意的是旗袍领子不宜太高了。
7、各个部分裁剪完成就开始缝制,缝制结束小孩子旗袍也做好了。
C. 旗袍的制作过程
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设计
一、旗袍简介
旗袍量体方法
旗袍长度标准:
种类
衣长
袖长
长袖旗袍礼服
齐脚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齐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间
旗袍围度加放法(cm)
种类
胸围
腰围
臀围
领围
可体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宽
用料
74
2个衣长+1个袖长+10
90
2个衣长+12
二、旗袍款式造型变化
造型方法的区别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装饰工艺设计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一) 旗袍衣边装饰手法及工艺处理
各种镶边、滚边和嵌边是旗袍装饰常用的特殊工艺手法:
1、 单色镶边
2、 单色滚边(方角滚边工艺处理图示)
3、 滚嵌滚(方角嵌滚工艺处理图示)
4、 嵌边(圆角嵌边工艺处理图示)
5、 混合滚(嵌镶滚)
6、 三色镶边
二) 旗袍的花钮装饰
旗袍花钮具有其它服装上钮扣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钮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花钮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采用的图案,多为古色古乡的龙、凤、孔雀、福、绿、寿、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装饰
绣花、手绘也是旗袍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它是我国传统的绣花工艺及国画艺术,用国汇点缀国服,可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各种质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装饰,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显示高贵、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项
一)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二)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三)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
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五、旗袍的缝制工艺
一)款式简介
二)衣片归拔
1、 前衣片归拔——把前片从中心线处折叠,正面相对,摆平置于烫床上,把侧缝中腰处拔开,臀部归直,使衣片的曲线与人体型曲线相符。
2、 后衣处归拔——把后衣正面相对在中心线处折叠,放在案扳上,把侧腰中腰处拔开,后中腰处归缩,侧缝臀部的凸势进行归缩处理,余量推到臀部,再把后袖笼略归一下,把凸势推向背处,推出肩胛凸势。
3、 衣袖片归拔——把袖片按正面对折,由侧缝向袖中归烫,把凸势推向手臂处。
三)贴牵条
牵条的作用:牵条起牵制作用,防止拉伸变形。对于一些轻薄面料,牵条还起着减少缝口起皱的作用。
牵条的用途:服装中凡是容易拉伸变形的部位都应敷上牵条,如袋口、驳口线、领口线、袖窿、门襟止口等。敷牵条时,一般要略拉紧一点敷上,特别是易拉伸的部位。
1、 侧缝贴牵条
衣片归拔后,为了保证侧缝曲线的稳定性,需在前后衣片侧缝沿缝份粘贴直纱牵条。
2、 襟边贴牵条
旗袍圆襟、方襟、直襟三种大襟粘牵条的制作工艺:
1)圆襟
首先裁好1~1.2cm宽的直纹牵条,然后将牵条粘于大襟边的缝份上,当粘贴到下半弯处时,将牵条稍拉紧使大襟边容缩约1cm,烫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会走样,容缩后的大襟完成后效果较贴体。如图1所示。
2)方襟
将已裁剪好的直纹牵条粘于大襟边缝份处,粘至转角位剪断牵条。然后再继续粘贴弯曲的部分,并在下半部份容缩1cm,再把长出的1cm牵条剪齐。如图2所示。
注意:牵条粘贴至弯曲部位时需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处粘贴平服。
3)直襟
牵条粘贴至大襟1/3处开始拉紧牵条容缩大襟边约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D. 旗袍一般使用什么布料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棉布料不适合做旗袍。
(4)做旗袍领子用的麻布扩展阅读 :
旗袍样式繁多。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具有适应现代生活的机能性。
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E. 请问各位大神,做旗袍领这件上衣用的是什么面料啊~~双面颜色不一样的哦~谢谢
这是棉纱面料的,只不过纺织程序不一样特意做的双层不一样的布匹,这种面料市面上不多见,满意请采纳
F. 旗袍领子上用的白色的沙布用熨斗一压沾上去的那个叫什么
应该叫衬布。
G. 中国古代衣服所用材料的变化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
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
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明代主要以棉布为主。
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
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H. 麻布的来历
根据考古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我国最早采用的纺织材料主要是麻、葛纤维。陕西西安半坡和华县泉护村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有麻布的印痕。我国古代种植的麻类,有大麻、苎麻、苘麻。苘麻是硬纤维麻,一般不能用以充衣着材料,多用来制绳索。大麻和苎麻是优良的纺织原料。我国是大麻和苎麻的原产地。所以国外也把大麻叫做“汉麻”,把苎麻叫做“中国草”。1958年在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经发掘出几块纤维细致、经纬分明的苎麻布。其纬纱密度大约每厘米24—31根,经纱大约每厘米16—20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麻织品实物,表明在距今47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种苎麻,并用它织布缝衣了。
I. 旗袍领子包边怎么处理 这样做简单又快捷
旗袍的领子包边问题是很多人都很想学会的一项手艺,其实领子包边不算很困难,而且包边完全是可以自己来操作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旗袍领子包边的具体方法吧!
旗袍领子包边怎么处理
旗袍领子包边之前要先进行夹牙子处理。
夹牙子:用现成的夹牙子绳很方便,用夹绳压脚,再方便不过了(用中间针位),转弯处用手慢慢转动圆角,在圆弧的地方打剪口3~4个,约4mm,这样就很容易车好圆弧了,这样夹牙绳就车好了,下一步就是包边了。
拉筒包边:
1.用26s梭织拉筒,搭配一个专用压脚,这个压脚很重要。拉筒挡板要卡在压脚的缺口里。
2.包边前,把包边条松开一段,再开始包边。
3.把布条穿好,布条拉出来一段,再开始包边。
4.拐弯处,用手慢慢转动圆角,包直边的时候,要拉着布边(不要拉包边条)。
旗袍领子包边常见方法
包边,也叫滚边。是布艺手工中常用工序。可以纯手缝包边、半手缝包边和纯机缝包边。首先,包边布要斜裁,需要多长,裁多长;需要多宽,裁多宽。
常规的包边方法里,包边布的宽度 =包边的宽度×4+辅棉的厚度。常用的包边布宽度:3.5cm、4cm、4.5cm、5cm。做嵌条用的宽度一般是2.5cm。纯手缝包边和半手缝包边,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用机缝取代第一道手缝线。
旗袍纯手工包边方法
1.在包边布上,折一道四分之一宽度的折痕,红色箭头的线。绿色箭头所指的线 是二分之一宽度。
2.包边布的正面和表布的正面相对并且对齐它们的布边,在包边布的四分之一折痕线上,用半回针缝,完成包边的第一道缝线。
3.半回针缝,要扎透辅棉和里布。看看里布上的线迹。
4.把包边布折过来,并向里折边,要刚刚好覆盖住第一道缝线的线迹,立针贴缝,完成包边的第二道缝线。
旗袍挑选技巧
1.年龄大些的妇女,面料颜色应稍深些,款式要宽松一点,以体现庄重文静、典雅大方。
2.中年妇女,宜选色彩富丽高雅,乃至绣花、滚边的旗袍,体现雍容华贵。
3.年轻女性,则宜选用绚丽优美的色泽花式、活泼俊俏的款式,体现青春健美,朝气勃勃。
J. 旗袍有哪些搭配方式及制作工艺
旗袍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服装,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由我整理的旗袍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旗袍的起源时间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 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 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 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 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 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 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旗袍的起源样式旗袍的样式起源在民间一般认为改良于清代旗女之袍,而实际上在学术界争论很多,主要观点有四点: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改良于清代旗装袍;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以及包铭新教授《中国旗袍》、《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同旗袍和旗装袍的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时代,承认旗女之袍对旗袍有影响,但不承认二者有直接继承关系,倡导旗袍改名为“褀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褀袍研究会”;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的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都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学生等社会群体, 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 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因此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还是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旗装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之所以“旗袍”的称呼会流行下来,是因为清代汉族女性并不穿袍式常服,而旗女主要常服确是袍服,因此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误解。
旗袍的搭配方式1.不论你的个子高矮,挑选及膝的旗袍比长至脚面的要轻盈的多,也给美丽的鞋子更多的发扬地步。
2.整个服装描绘界的竞赛焦点都对准的是布料,旗袍的样式根本固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布料的挑选。布料应该要到一些正轨的布料商行,特征店,专业的旗袍订制店挑选采办,尽管价钱贵点,却不会让你看上去像个乡间姑娘。
3.不要认为穿旗袍只能调配盘成一个髻的发型,正轨发型尽管安全,却不免有些保存和过期。干练的短发女人尽能够测验高领旗袍,现代的调配美学着重的就是一点点故意的不和谐。
4.珍珠项链,玉镯是旗袍的传统伴侣,但最新的同伴细巧而灿烂的名表,它会和复古的旗袍撞击出时代感极强的火花。
5.不要在商场里采办流水线上下来的产物旗袍,到有描绘师挂牌的中式特征小店或专业订制旗袍的工作室去吧,他们不只有共同的布料,合身的取舍,最重要的是不会撞衫的描绘。
旗袍的制作工艺一、裁剪:
⑴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⑵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⑶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⑷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⑸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⑹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二、缝制:
⑴衣片归拔
⑵侧缝贴牵条
⑶襟边贴牵条
⑷缝制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 刺绣 、镶、嵌、滚等工艺;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三、裁剪注意事项:
裁剪是制作服装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可以说,它是服装能不能做得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裁剪时一定要把各部件的裁片裁得准确无误。除了尺寸量得准确之外,裁剪 方法 还必须得当。对此,应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 总结 ,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这里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裁剪前要核对尺寸、式样,注意有无体型特征记录和其他要求。
(二)检查衣料有无油污、水渍、跳纱、色泽深浅不匀等,在裁剪时尽可能避让。
(三)一般衣料有正反面区别,应细心分辨。裁剪时画粉要画在衣料的反面,并选用浅色画粉。
(四)有的衣料,如羊绒、灯芯绒等原料有顺毛、倒毛的特征,裁剪时上下的方向必须顺排,不能颠倒,否则会出现光色深浅不同的毛病。有图案的衣料,要注意图案的倒顺区别。格子面料,要注意格格相对,左右对称。
(五)裁剪时要先裁主件,后裁副件。按顺序先裁前后片,后裁大袖、小袖和领面,最后裁零件。但画裁时必须照顾到零件,以免衣料不够。
(六)裁剪时画线一定要保持横平竖直,要注意衣料经纱纬纱(纵横)的方向,不要纵、横、斜乱用,一般衣料都用经纱(纵纱)做长度,领面用纬纱。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旗袍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