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制作服装工艺单
工艺单
款号: 生产单位: 下单日期:
款式: 制单日期: 货期:
单位:CM 洗水工艺要求和颜色:
成衣尺寸
码数 公差 26 27 28 29 30 印花要求:
部位 +/- 155/62A 160/66A 165/70A 170/72A 175/76A 绣花要求:
腰围 1 2.5 5 裁剪要求: 面料做好预缩,保证成衣缩率±2.5%以内;
臀围-裆上8cm 1 2.5 5 裁片要编号。注意面料色差及布疵,所有部位不接受色差。
横裆-裆底量 0.3 1.3 2.6
前浪-含腰量 0.2 0.4 0.8 车间要求: 成衣制作要求线头修干净,不可有油渍,污渍.
后浪-含腰量 0.2 0.5 1 明线不许有接线、跳针。止口要统一。
膝围 0.3 1.2 2.4
脚口 0.3 1.2 2.4
裤长 1 1 2 注:敲工字扣须加垫片。
拉链长 备注:
1.收到大货面、辅料后,请清点,签收并回传面辅料收货单。
2.产前板:27 码1件,公司确认后封打跳码样;
3.跳码样:25码 \27码\29码各1件;
4.跳码样试准尺寸后方可开裁大货;
注:出货时原样和确认样打包后放入1#箱。
整烫及包装要求: 蒸气平烫,整烫时不可强行归/拉,需保证板型。不可有烫黄、发硬、变色、极光、折痕。
线头要剪干净,冷却后包装,包装好后成品要折叠整齐、正确、干净。吊牌不可串码,顺序不可挂错。
包装方法: 左右裤腿对折,前包后,长度折成适合胶袋尺寸,左前幅为正面,内衬拷贝纸,吊牌顺序:主吊牌/合格证,条形码贴于合格证正面,合格证正面朝下,吊牌挂在左前耳仔上。1件入1胶袋,放入胶袋后条形码正面朝上放(便于扫描)。
装箱方法: 独码装箱,尾数可混码装箱,纸箱内套防潮袋,纸箱上下放过桥板。 “ ”字型胶带封箱。
穿珠烫钻要求:
出货成衣所有面、辅料损耗不得超过公司规定,损坏及遗失由工厂承担,如工艺与样衣有不符之处,请及时与公司联系!
制单: 复核: 审批:
放到电子表格可以现视
② 衣服的工艺要求大概要怎么写
一:服装制作的工艺标准:
批量生产前每个定单必须有正确合理的工艺标准。
1.产品名称、定单号、款式号、客人名称、生产数量、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实施日期
2.服装款式结构图、包括正面、背面成品结构图,正确面料及辅料的颜色和样式。
3.成品规格表。(按客人规格拟订,同时将公差系数列出供检查人员参考)。
后衣长: 公差 0.7CM (后领口中---下摆边缘)
半胸围: 公差 0.7CM (正常平量,棉服\羽绒服须压低厚度1\2测量)
下 摆: 公差 0.7CM (罗纹下摆须两手打开后测量).
总肩宽: 公差 0.5CM (左肩点---右肩点
袖长: 公差 0.5CM ( 肩点---袖口中)
袖长: 公差 0.5CM (后领口中点—袖口中)
半袖口: 公差 0.3CM (罗纹袖口按正常放平测量即可)
领 围 : 公差 0.5CM (正常为领子下口规格)
裁剪工艺要求。
一: 核实样板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样板片数是否与样品相符
二: 到料后是否按规定时间进行自然通风,保证成品规格正确.
三: 各部位纱向是否按版规定,对格\对条\阴阳格.
四: 各部位订眼、剪口是否按版规定,
五: 拉布时注意正反面及色差(如发现有色差必须排色差版同时测试实际单耗上报公司).
六: 推刀,订眼不能有偏离现象上下层不能超过0.2CM,
七: 打号要清晰,位置适宜,成品不能漏号.
5:原辅材料规格及使用部位要求:
一:必须按客人制单规定的部位使用执行如:
面料、里料、配料、商标、吊牌、洗涤衬布、填充物、拉练、绳、卡环等等。
二:原辅材料的样式、品质、颜色、规格、要认真核对是否正确。
三:具体要求:面料里料是否有色差、中边差、色杠、断纱、疵点、污迹、现象。毛皮是否有版宽、版长、颜色、品质、硬度不符合原样品或要求的现象.
羽绒是否有颜色、气味、克重、绒质、异物、现象真皮是否有漏洞、薄厚不均、染色不透、皮板过硬、整体颜色不符现象。粘合衬是否有胶粒不均、厚度不一、粘合不顺现象。拉练是否有颜色、品质、规格、刻字字母与商标不符现象。其他特殊辅料色颜色、规格、品质是否与定单规定相符合。商标等其他标识是否与制单相符
先问问你 你是要空白的表格吗?(只是要工艺单的表格框架),还是要写了内容的工艺单,如果是要写了内容的工艺单,你具体要什么款式的?风衣?裤子?裙子?连衣裙? 请表达清楚你想要什么
补充:那把你的QQ给我吧,否则我没办法把表格传给你
④ 我想知道服装制作的工艺单怎么写
一、款式图
1、将服装效果图标识出来,要求有正、反面。
2、要注意细节部位要与样衣相符,不得有出入。
3、右上角处应标明:款号、尺码(女装为M,男装为L)、长度单位(CM)、产品安全类别(根据具体产品而定)。
二、面料信息的填写
1、货料型号、型号简称、单位、幅宽:根据设计师编制的“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详细信息由采购部注册。
2、成份:依据采购部提供资料(检测报告、签字后的内联单),对于库存面料,可引用以前资料。
3、用量:依据“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中工艺师(排料)提供的单耗量。
4、备注栏:填写面料的用途。各个部位填写要详尽。
三、辅料信息的填写
1、货料型号、型号简称、单位、幅宽,根据设计师编制的“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详细信息由采购部注册。
2、辅料应按样衣审核“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的用量。
3、备注栏填写辅料使用部位。填写要详尽。
4、细节描述:
1)缝线钉制类扣件用量需加备扣一粒。注意有的备钮可钉在洗唛反面,有的则需要备钮袋。
2)汽眼底部、四合扣子扣底部需加相应规格的垫片。旋转工字扣底部有的情况下也需加垫垫片,具体要根据面料的性能及厚薄来确定,同时影响其牢度的还有扣件本身的质量、扣脚与面料接触的面积大小。要注意针织面料慎用汽眼等破坏面料组织的辅料。
3)汽眼垫片侧面呈梯形,梯形宽面贴于布面,窄面贴于汽眼。常用于汽眼底部,四合扣子扣底部,有的情况也用于面扣,这要根据面料的厚薄及性能而定。
4)定绳器与橡筋、绳、带规格是否匹配,确认在其在大货生产中不会出现操作困难,并且满足质量要求。
5)带、绳类辅料需加3%损耗。另在缝份外需多加1CM的量作为制作中必要的损耗。绳、带的毛边需进行处理的需增加损耗。
6)拉链长度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地:上衣门襟拉链的长度=衣长 - 前领深 + 前领尖长。要特别注意水洗处理类、棉服类产品拉链的长度的确定。
要着重核实样衣的成衣尺寸是否与工艺单规定的尺寸相符,然后核准拉链的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误差,因为打样面料与大货面料的缩率不同。所以在封样时,尽量不要辅料代用。
帽拉链的长度=领围 -12~14CM(领贴条位置距前中距离5~6CM,拉链位置距领贴边1CM),同时应相应考虑到帽子的尺寸宽度。帽口毛饰条拉链的长度=(帽高 - 一端让出的量)*2 。
袋口拉链的尺寸确定,应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根据上、下止是否需要外露,确定拉链长度。在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尼龙拉链各码可统一定最大码的尺寸,而树脂、金属拉链必需按尺寸要求定出每码的长度,二码并一档,每档1CM跳档。
门襟拉链的尺寸,规定二码并一档,每档1CM跳档。例如:M#为12CM,则,M、S为12CM,L、XL为13CM。
7)封胶袋的规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地: 用于T恤、衬衣类产品,用于裤子、裙类产品,用于女装单、夹衣类产品,用于男装单、夹衣类产品,用于棉服、羽绒服类产品
8)有印花的款式,需开免烫吊牌。
9)充绒袋:羽绒服专用。
10)备纽袋:牛角扣等特殊扣件,或洗唛上无法缝钉的扣件需要用备钮袋。
四、尺寸信息
1、要注明正确的测量方法。
2、公差的确定要符合款式的要求,不可千篇一律。
3、跳档尺寸符合规定。
4、尺寸信息详尽。
五、配色信息
六、配码信息
七、缝制要求
1、裁剪要求:面料分匹裁剪,同件同向。注意起绒组织的面料倒顺应按工艺要求。
2、缝份要求:
1)各部位缝份宽度,根据所采用的缝型确定。
2)缝份倒向,根据款式效果确定。
3)环缝切边不大于0.2CM。一般地,针织面料四线环缝缝份不小于0.6CM,梭织面料环缝不小于0.4CM。
3、针距要求:厚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9~10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6~7针/2cm ,薄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10~11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7~8针/2cm;装饰线针距根据具体效果确定。
4、缝线要求:厚型织物缝线一般选用20支或40支 ,薄型织物缝线一般选用60支。
5、缝迹的选用:
1)针织面料采用的缝迹:三线环缝,用于衣片边缘的包边。四线环缝,多用于衣片的缝合。链式线迹,多用于衣片的缝合,特别适用于长的缝口。绷缝线迹, 用于折边缝合,及需要搭缝的部位。根据设计要求可作装饰效果。锁式线迹,用于没有弹性的部位、要固定的部位或装饰位置。
2)梭织面料采用的缝迹:多采用锁式、包缝线迹。用衬部位一般在领、袋、腰、袢等部位。根据款式效果的要求确定用衬部位及种类。
7、铺棉要求:
1)领部位用棉应重于或等于大身。
2)袖、帽部位用棉应薄于大身。
3)贴袋面、袋盖、外袋牙、搭门应铺棉。
4)领部位铺棉应特别注意,贴近颈部一层必须铺棉。翻领可单层,立领须双层铺棉。注: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8、绗棉线要求:
1)各部位经向绗线时,上衣袖肘部,裤膝部、小裆、后裆须增绗斜或横趟。起装饰作用的线条除外。
2)绗线针距,不小于5针/3CM。
3)绗线间距按款式要求。
9、锁眼要求:
1)薄面料锁平头眼,厚面料锁圆头眼。
2)带柄扣应锁圆头眼。
3)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要配套。
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
5)要注意锁眼针距与宽窄,疏密宽窄适当。
6)设计有特殊要求除外。
10、钉扣、汽眼要求:
1)对眼对正,平头眼距眼前端0.3CM钉扣。
2)一般地,四眼扣每孔不少于6根线/眼,带柄扣不少于12根线。反面需留线结0.5~1.0CM。
3)四合扣、汽眼及铆钉,松散组织的面料应在反面加垫组织紧密的垫布加固。
11、套结要求:
1)套结规格,长*宽尺寸。
2)套结针迹密度。
12、牵带要求:针织面料肩部位需在后片上夹牵弹性牵带。外套类(带里料的产品)一般在肩缝、腋下、帽顶开刀缝(2处)、袋布、双层袖口需要固定。
13、绳、带类:需预缩。花边、缎带的毛边需要测试是否会脱纱(丝)。
14、锦纶粘扣带袖袢处:毛面在袖片,刺面在袖袢。口袋;刺毛钉在袋布,毛面钉在袋盖。注:特殊情况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15、缝制过程中特别注意事项需重点提示。
16、配色信息(文字表述):应与代码信息的表述相一致。
1)面料镶色
2)缝线撞色
3)印花(字)配色:注明底色、配色。
4)横机类:注明底色、配色。
八、主标、洗标、侧标
1、主标:
【a】、T 恤类:商标钉在领后中,领缝向上一针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b】、衬衣类:商标单层钉在后领中,领座上下居中,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c】、风衣、棉服类:
后领贴与肩缝相连,商标钉在领缝向下2CM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后领贴为方形或菱形,商标钉在领缝向下2CM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d】、裤、裙类:商标单层钉在腰里后中,上下居中,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e】、特殊工艺产品可根据需要设置,放置位置以不影响服装的穿着和产品的使用为宜。
2、洗唛:
【a】、T恤、衬衣、单风衣类:洗唛夹缝在左侧缝,女装距下摆12CM,男装距下摆15CM。
【b】、风衣(有里料)、棉服类:洗唛夹缝在里料左侧缝,女装距下摆12CM,男装距下摆15CM。
【c】、中长、长外衣:洗唛夹缝在左侧缝(衣里),女装距腋下点40CM,男装距腋下点45CM。
【d】、裤、裙类:洗唛夹缝在左侧缝,女装距腰缝(不含腰)向下10CM,男装距腰缝(不含腰)向下12CM。
【e】、其他:顺着缝份倒向,洗唛有款号一面在表面。
3、侧标:
【a】、缝制时要注意其方向性。
【b】、位置按款式具体确定。
九、整烫要求
1、整烫温度:
品种直接熨烫(OC) 垫干布熨烫(OC) 垫湿布熨烫(OC)
棉 175~195 195~220 220~240
麻 185~205 205~220 220~250
毛 160~180 185~200 200~250
桑蚕丝 155~165 180~190 190~220
柞丝 155~165 180~190 190~220
涤纶 150~170 185~195 195~220
锦纶 125~145 160~170 190~220
维纶 125~145 150~170 180~210
腈纶 115~135 150~160 180~210
丙纶 85~105 140~150 160~190
氯纶 45~65 80~90 不可垫湿布
2、整烫方法:
根据不同的面料和款式选择熨烫方法。注意毛绒织物的熨烫不可压倒毛绒。
十、包装方式
1、标识牌放置:
上装:商标吊牌处于明显位置。主吊牌(条形码)、合格证、免烫吊牌依次用尼龙针钉在尺码标背面。
下装:可按上装钉挂,也可挂于裤袢上。
2、各类产品的整叠方式:
T恤、衬衣类: 两袖反折,再上下对叠,前片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裤类:左右对折,再1/3折叠,门襟一面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裙类:上下1/2对叠,门襟一面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4)女装工艺制单扩展阅读:
服装工艺单制作小技巧:
1、关键:主布/配布的颜色搭配与使用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2、关键:辅料/配饰的颜色搭配与使用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3、关键:印花/绣花/烫钻/订珠的颜色搭配与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4、度尺批示图要给,车间师傅可以以此帮你把关车间的产品尺寸。
5、车缝工艺那一档,会车缝懂得怎么做就可以多写点;不懂就可以写“做法跟办”(前提是样办做法正确)
6、当然还有订单数字与包装方法要清晰不能出错了。
⑤ 请问,你们做服装工艺制单是用的word还是excel,哪种更快更好,还有哪种更容易学会
我也是做服装的, 我习惯所有文件都用Excel做. Excel有以下几个好处:
可以关联
可以求和等自动运算.
很方便地调整单元格的大小与页面.
⑥ 女装上衣和裤子的服装工艺制单表格
你会不会写工艺部位?样版工艺单没有生产工艺单这么严格。只要写好部位尺寸,客人要求,就可以。如袖长,肩宽。。。。。那些。
⑦ 从布到成品,女装要经历哪些工序
简易图表: http://www.docin.com/p-184111561.html 文字内容: 工序分科表(分科表),是运用文字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表中的每道工序,都是由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的组合。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工序分科表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服装制作方法有较多的可变性,如同一部位的制作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或运用不同的机械及辅件;同一制作方法又可有不同的工序组合;相同的方法及组合也可有不同的操作顺序变化;另因布料特性的不同,乃至一些人为的操作习惯以及客户的不同要求等,任何一项因素的变易,都会导致工序内容及时间的变化。工厂内因由多人从事于工序分析,随时都易出现一些制作方法或语言表达上的不统一,因此确立工序分析、工序流程、语言表达等各项标准尤为重要。在近几年不断的变革中,工序分析已不再局限于车间生产,其范围已包括从裁床到包装的所有生产部门。本书将逐项详细讲解各工序分科表的制作方法,既可作为一本工序分析的培训资料,也是工序分析的制作标准。本书尚需作不断的修改及完善,欢迎广大同事提出批评及改进意见。裁床是一个综合性的前段生产部门,主要工作有查唛架、拉布、裁剪、打编号、捆扎、黏朴、裁片检查、刀床切割、划片点位。完成从领取布料到提供车间直接生产之标准裁片的整个过程。裁床工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道流程,其工作重心是为工厂的生产中心---车间服务,因此一些工作方式及工作标准都需附合车间生产的实际需要。<裁床票号表>(即裁床工序分科表),是根据车间生产需要,结合裁床工作特性而编定的裁床主要工作的作业方法标准。<裁床票号表>的内容包括:裁片名称、裁片捆扎编号及方式、拉布方式、刀床切割位置、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黏朴部位、划片修剪工序等各项裁床主要工作。<裁床票号表>中的不少内容,都与<车间工序分科表>直接相关(如:裁片名称的确定、捆扎编号、修剪部位等),票号表也就由IE部工序分析员在制作<车间工序分科表>同时统一制定。服装部件裁片的多少因款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别,少至几片多至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为方便工作沟通,明确识别区分裁片,以及用于<车间工序分科表>操作方法的表述,不同的部件裁片,都需要有明确的名称。制定裁床票号表时,首先必须给不同部件的裁片进行命名。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是裁片名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惯用字是根据裁片类型功能等进行归类而总结出的对某类部件的一些习惯的专用字,这些惯用字在工序分析中有其特殊的含意 , 而与该字的原意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惯用附加名有:幅、筒、贴、牌、掩、带、条、耳等。在裁片名称中部位加附加名即可组成一个部件的名称幅--- 用于面积较大之主要裁片(如前幅),或是主要裁片整体中分割出的另一部份较小裁片(如前侧幅)。附加名“幅”,通常只用于前幅、后幅及其分离出的独立小裁片。筒--- 经运反三边或两头,装落于一边前幅前中位,并利用急钮、钮扣、魔术贴、襻等,可将其重叠固定于另一前幅前中上,且可独立打开之部件称为“筒”。也有裁片连于一边前幅上,但同样需经运反,并可活动重叠于另一前幅前中之部位称为假筒。附加名“筒”通常只用于明筒、暗筒等。(注:有习惯将挡风贴称为防风筒,因其也有与筒较类似的条件,但因其不附合可利用钮扣魔术贴等固定于另一前幅的条件,因此将其归为贴类)贴--- 车落于其它大部件或主要材料上,起辅助作用之小裁片。如袋口贴、拉链贴、帽口贴、中腰贴、袖口贴、袖肘贴等。牌--- 经运反或折间,利用钮扣、魔术贴等辅件,可活动固定位置或调节部位大小,具扣搭功能,可立体打开之独立小部件。如:袖牌、领牌、脚牌等。掩--- 重叠车缝于较大部件上,具遮盖作用,并可立体打开之部件。如:水掩、领掩、袋掩等。带--- 经扣烫、运反、间线等方式制作成的扁长形的小部件,可用扣襻或束缚等方式,活动固定部件位置、调节部位大小。如:腰带、袖带等。另有类似形状及功能之现成之物料也称为带。如织带、绣花织带等。条--- 条与带的形状较为近似,通常也会把带条连在一起。“条”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名,是指扁长形经扣烫或直接车死于其它部件上之裁片或物料。如:撞色条、荧光条等。耳及仔--- 具挂、扣、牵连等作用之较窄小及较短之小带条。如:挂耳、钮耳、衫脚马仔等。此类命名,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对车缝于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依其在整件服装中或是主要部件上所处的部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其位置通常用一些具方向性的字来形容主要有前、后、左、右、上、中、下、内、外、面、底、里等字来表示。独立的小附件裁片命名方式 = 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 该裁片的类型附加名(如:贴、牌、带等)。一些特殊形状之裁片,以其形状来确定名称较易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命名方式为裁片形状裁片命名常会将几种方式混合或重复运用,如三角唛头贴(形状+功能)前中拉链贴(部位+功能)。一些复杂款式的裁片命名,会采用从大部件逐步缩小,最后界定其名称的方式。如:前幅中截侧幅、后夹底鸡眼贴等。同一部位的裁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因此易导致名称上的不统一,其命名方式应以最为明确简洁为标准。具体方式尚需研究总结工序票号是各论件部门不同操作工序的数字代码。主要用于论件员工生产数量的统计,GST工价的输入以及论件工资的结算。在同一款式中,有少至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不同的操作工序。每一操作工序都有不同的GST时间(也即工价),给每道工序一个相应的编号,用于识别、统计及计算机输入,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从裁床至包装,各生产部门之操作员工,现都已逐步统一为不同形式的论件工资结算。为使各论件部门之工序编号不致混淆,编号的运用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一直以来,车间都采用剪飞方式。由于工票纸的限定及打印工票之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每一扎之工票为8张,因此在分科表工序编号时必须附合这一设定,每一扎裁片之工序编号必须是8或8的倍数如16、24、32等。从98年4至5月份始,车间开始实施组件、装嵌生产,取消剪飞而改为计算机条形码输入及记数,此方式对于工票的张数已没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每一扎之裁片改为4个工序编号,如在实际制作时票号不足,则从501部门开始至600进行增加。因各工序的操作内容及GST时间都各不相同,因此工序编号在同一款中必须具唯一性,而不可出现不同工序有相同的部别。裁片捆扎之编号必须与实际生产之工序编号一致。将服装的裁片进行分别捆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车间可将各扎裁片分发到不同车位可同时进行各部件生产,以此缩短制作流程时间。裁片的合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较重要之裁片都需打上编号,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同一件衣服中不同部件之裁片次序混乱而出现色差。裁床打编号也改为论件工资结算,以每款打编号之份数计算该款打编号所需之时间。一些重要部位的裁片在裁床有专门的QA人员进行裁片检查。制定裁床票号表时,同时也需决定各部位裁片是否需检查及检查方式。并需将一款裁片之检查份数加总,用以制定时间及论件工资结算。裁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只用于检查重要部位的面布。检查接受标准分a、衣服面布之前后幅上截(中腰位以上)或车缝于上截部位的部件面 , 如:前袖 , 面领 , 明筒 , 领面(翻领) ,外领(立领) , 水掩 , 上贴袋面 , 胸袋盖面等 所有单面衫之身里、活套里<指雨褛之里布活套,其它款式之活套需视其款式及布性定)>可不检查。如有因布料特性或客户的特别要求,一些无黏朴之面布裁片需进行过机,也需打入黏朴工序栏中并注明为过机。裁床划片部是今年初新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裁片点划修剪的部门,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车间非车缝操作时间及在裁床保证落车间之裁片质量。裁床需点划或修剪之条件如下:b、一些可于车台上直接点、划之小部件,如果点、划部位较少,且一直来都以点划连车缝一起操作之工序,不论其是否可在裁片直接点划,仍由车间完成。如:点位钉袋盖魔术贴、点位钉领花唛头等。c、一些大部件,如不需经修剪,且点、划部位较少,并可用小样办在车台上直接操作,一直来都以点划连车缝一起操作之工序,仍由车间完成。如:点位钉襟贴绣花章、点位明捺手机袋、点位钉后挂耳、点位钉唛头贴等。如该大部件裁片需经修剪,则点位也由裁床在修剪时完成。生产制造单(简称制单),是由营业人员编订的各款之重要生产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1> 查看清所有布料内容,如:面、里、朴、棉等不同的成份或颜色(如有撞色)、重量(棉的克数 , 因棉的克数不同,其厚度也不同,也影向到用何种操作方法。如120克以上的棉里,难以用五线一次钑骨,而改为平车埋后再用三线钑)不同布料或朴棉的应用部位。如黏朴部位及数量即是黏工序的标准。2>查看清各类物料的内容,不同的线型、线色、用于什么部位,(如底面线撞色线钉唛头线等)各类唛头的只数及钉落位置,魔术贴的位置及长度等。特别留意各类唛头中是否有Made in Hong Kong的内容,有此内容之唛头,如装嵌在香港生产,在内地生产组件时需用其它无此字样之唛头代用。再加折钉唛头工序。4>详细了解车缝注意事项及客户查办评语,此项目对工序分析极为重要,除一般的车缝品质要求外,还会指明办衣上的一些制作错误,需在大货生产中进行更正。另有一些具体部位的制作规格、位置等,如间线子口,每吋针步,这将是工序分科表中一些项目的标准。7>根据该款件数的多少,决定工序分析员是否需进行封办(除常做客户之一般款式外,单量超过5000件或是特性不明确之布料,工序分析员都进行封办,以确定工序分科表所写方法的可行性,减少疏忽遗漏。)办衣是进行工序分析的重要工具,工序分析中的制作标准,主要就是以经客户批覆之正确办衣及制单资料为依据。因服装很多部位,在外观一致的条件下其制作方法仍有较多的可变性,这就需要分析人员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及了解以往之制作标准。办衣的面里包括其内部都必须细看并了解其裁片份数制作方式等。一些部位之操作,光看外表是很难确定其原本的制作方法的。开货办是经IE部工序改良,由办房制作并经客户查验认可后之标准办衣。如:无特别要求,在工序分析时一般不可再另行更改影响外观之做法,但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办衣中的某些部位或做法的与制单资料不相应的情况,或是办衣某些工序方法不完善或不合理等情况。工序分析员必须通知组长并与跟单或营业员联系,得到明确的答复方可确定做法。工序分析是根据正确的办衣及制单资料,以实际生产最为方便、省时及品质稳定为原则,确定每款之具体制作标准,并用明确的语言将标准方法书写出来,以作为车间生产的准则。工序分科表的语言表达及为重要,必须简洁明确,让人一看就能明了该工序的操作过程。一款之分科工序少则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乃至几百个,要使各工序之操作方式都显示明确,其语言表达方式必须具备相关的内容。特种机械或辅件名称 + 操作术语 + 操作部位 + 车缝类别 +量词 + 附助操作机械名称中可省略单针(平车),如后面的各项内容能清楚显示用何种机械,则也可省略前面的特种机械名(如打袋口枣4粒)。车缝类别通常是用在一些间线部位之子口、针柱,如:间袋盖子口1/16”线;双针间明筒运反位1/4”线。也有直接不标明规格而用其它形容词来代替,如:折间衫脚阔线。 量词的运用--量词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省略,即以正常值为默认值,而在其出现与正常情况不一致时,才需要以量词注明。如原本为左右对应的部件,在一些特殊款中却只有独立一边;或正常为一边的部件,一些特殊款中又出现为二边,只在与正常情不一致或不确定部位时,才必须用量词加以注明。如:”埋袖底骨二条”只写成”埋袖底骨”。在一件衣服中通常只有出现一个之部位也可省略量词,如:装明筒,通常在一件衣服中只有一个,而在一些款式中出现二个时则需注明量词。通常也会用方向性的词语来代替,如运反左右明筒 辅助操作是指在一个工序操作中,其主要操作外还有一些附带的操作,如:打呃、划位、修剪等。工序书写时会以用”连”、”及”等关联词将不同操作进行连接。如:刀车切袋盖运反位连反,运袖口连拢肩夹带条及反衫等。在工序语言表达方式中,可对其它的各项内容进行省略,但必须具备操作术语及操作部位。如熨平袋盖间线,屈封明筒等。工序备注是用来说明一些较为细节又不可省略的辅助操作,如通常会把在工作内容中作为辅助操作如划位、打呃、落纸皮、车台定位等直接影向到
装、上、落--- 都是指将经独立制作完成之部件或物料车缝到另一重要部件上 。
用疏针步将一块裁片(通常是纸朴、棉、托布等)车缝于另一裁片(面布)上,其目的只为固定二片裁片的位置,或是在单片裁片上车疏线用于定型(如难以划线之部位先按净样走线定型)或缩皱部位。将经运反、扣烫或光边之裁片或物料将一个部件之裁片子口夹落于另一部件(通常为经二边或三边运反一边留口之部件)之二层裁片中间,直接用明线把二个部件一次缝合过底。
⑧ 谁有服装生产工艺制单表~~~~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先问问你 你是要空白的表格吗?(只是要工艺单的表格框架),还是要写了内容的工艺单,如果是要写了内容的工艺单,你具体要什么款式的?风衣?裤子?裙子?连衣裙? 请表达清楚你想要什么
补充:那把你的QQ给我吧,否则我没办法把表格传给你
⑨ 服装工艺制单员是做什么的
服装工艺制单员首先要懂得如何做衣服,将制作的过程及技术要点编成文件.一般是提供给批量生产的一线工人做技术指导用,根据各服装公司的产品特点和岗位设置不同,工艺制单员的工作范围会有所不同,但大致会包含这些工作内容.
⑩ 服装工艺制单怎么做
服装工艺制单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如下:
款号
生产单位
下单日期
款式
制单日期
货期:
单位:CM
洗水工艺要求和颜色
成衣尺寸
码数
公差 26 27 28 29 30
印花要求
部位 +/- 155/62A 160/66A 165/70A 170/72A 175/76A
绣花要求
腰围 1 2.5 5
裁剪要求(面料做好预缩,保证成衣缩率2.5%以内)
臀围-裆上8cm 1 2.5 5
裁片要编号,注意面料色差及布疵,所有部位不接受色差。
横裆-裆底量 0.3 1.3 2.6
前浪-含腰量 0.2 0.4 0.8
车间要求: 成衣制作要求线头修干净,不可有油渍,污渍.
后浪-含腰量 0.2 0.5 1
明线不许有接线、跳针。止口要统一。
膝围 0.3 1.2 2.4
脚口 0.3 1.2 2.4
裤长 1 1 2
注:敲工字扣须加垫片。
(10)女装工艺制单扩展阅读:
服装外贸工艺单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缩写。这些缩写存在于工艺单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中有的是通用的国际惯例,有的是客人自己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就要针对不同的上下文或语境来进行理解。
比如说 “The bt are 1” and SPI should be 13 ~ 14and has bt at side seam”翻译过来是“下摆卷边为 1 英寸宽,线迹密度为每英寸 13 ~ 14 针,且在侧缝处打套结”。第一个 bt=bottom,第二个 bt=bartack,SPI=stitch per inch。
类似的还有 SS 可能是 side seam的缩写,也可能是 sales sample 的缩写,亦可能是 short sleeve 的缩写,要针对不同的上下文或语境来加以识别翻译,并对不同的缩写进行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