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旗袍上的梅花贴

旗袍上的梅花贴

发布时间:2022-12-21 13:36:21

Ⅰ 古代女子的头上点的那个红色的花纹是什么

古代女子的一种装饰。以胭脂在前额点红。叫做“红梅妆”。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注意与”梅花妆“相区别:梅花妆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参阅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其式,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关于婉儿的伤疤另有一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Ⅱ 穿古装脑门上贴什么图案才最正宗呢

穿古装脑门上贴梅花图案最正宗,古装脑门上贴的梅花图案也叫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称之为“梅花妆”所以贴梅花图案最正宗。

Ⅲ 清朝旗袍的描写,最好是粉色,蓝色,紫色,和白粉相间的

清朝没有旗袍,旗袍是民国后被定为国民礼服后经历现代服装设计师改良后的产物。

顺便说一下,收集旗袍最多的人是宋美龄,宋氏三姐妹都有很多旗袍也很爱穿旗袍。而他们都是民国汉人。丈夫都是gmd顶层,包括“驱除鞑虏”的孙中山。不过,你说旗袍源于旗装这倒是事实。

Ⅳ 女性选择旗袍要讲究些什么

一、旗袍的色彩

年龄大些的,面料颜色稍深些,款式适当宽松一些,以体现庄重华贵;中年女性宜选择色彩明快、富丽高雅的面料,以体现典雅大方;年轻女性则选绚丽多彩的颜色和活泼俊俏的款式,以体现青春活力。

二、旗袍的款式与尺寸

穿着一定要特别合身,过紧行动不便,而过于宽松又难以显现女性的形体美。微胖的人不适合穿裙子太短的旗袍,可以选择旗袍长度是中长款的,一般是在膝盖以下。

三、旗袍的领口与人的脸型

气质高雅而脖子较长的女士非常适合穿高领旗袍。脖子较短的女士适合穿无领的。

四、旗袍的面料

尽量不考虑人造丝和纯涤面料,因为非常容易起静电。

五、穿旗袍搭配合适的饰品

着装的搭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一定要记住,旗袍的饰品搭配千万不要“喧宾夺主”。项链、手镯、耳环(坠)、胸针、披肩等也要根据旗袍所定,注意整体的“配套、和谐”。

(4)旗袍上的梅花贴扩展阅读:

旗袍的样式及特点: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虽然旗袍款式千变万化,最主要的还是袖式、襟形的变化。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

常见旗袍: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现代常见的旗袍织锦缎,图案为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Ⅳ 古装女孩为什么额头上有红点

那是蚊子咬的,,长的红点,,,哈哈,,,,有的可以画花,,那个叫做“额花钿” 古代女子额头眉毛中间有三点 这个叫做花钿。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Ⅵ 唐朝时.皇宫妃宾在额头贴的梅花等形状的花纹叫什么

花黄

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就是指额黄。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张芸叟《使辽录》中所说:‘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

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与旗袍上的梅花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浏览:733
裁裤子视频教程 浏览:793
汉正街哪里批发帽子 浏览:623
派大星女装视频 浏览:904
弹力色丁睡衣 浏览:209
义马代发童装品牌批发市场 浏览:44
ochirly官网旗舰店羽绒服 浏览:132
秋冬穿旗袍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鞋 浏览:411
衬衫哪里最重要 浏览:787
国内男士牛仔裤品牌排行榜 浏览:148
无锡大东方百货女装都有什么牌子 浏览: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浏览:176
巴萨外套球衣 浏览:332
衬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824
威丝曼的女装怎么样 浏览:995
万能腰裤子怎么改裤腰 浏览:217
纸手工旗袍怎么折 浏览:506
意大利斗篷风衣 浏览:90
裤子有皇冠图案是什么牌 浏览:9
品牌棒球领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