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_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2)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4
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接触有关二战题材的电影了,记得上一部还是BradPitt的《无耻混蛋》。有种非正式意义上的正义感,但又是美国千篇一律的英雄主义,所以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然而,看完这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我却久久难以入眠。它没有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大肆宣扬着纳粹的残忍凶狠,也没有大悲大彻的悲天悯人,反而从另一方面,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剖析着战争的无情,人性的泯灭。
片中的布鲁诺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在他的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善恶之分,他一心崇敬的父亲是一名纳粹军官,被派遣负责“处理”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布鲁诺刚刚随着父亲离开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来到这个被他称作“农场”的陌生的地方,他是孤独的。因缘巧合之下,他通过自家的后门走向了集中营外的铁网,认识了独自坐在那里的希姆尔,他们就这样隔着铁网建立了友情。天真的布鲁诺一直以为在集中营里是快乐的做一场游戏,他从没有想过那是一个残酷的地方。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他的爸爸,布鲁诺挖了一个大洞并且钻进去,换上了他眼中的“条纹睡衣”随着希姆尔走向了死亡,可悲的是,直到最后一刻,布鲁诺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做一个游戏,最后留下无助的母亲和绝望的父亲。
在我的眼中,我一直比较欣赏这部电影的视角,它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通过孩子那澄澈透明的眼睛看向那样一个无情的世界,看向他那高高在上的父亲。也许,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样一份纯净,只有借助孩子才能唤回那仅存的一点点的人性的怜悯吧。友情的伟大也只有放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里特定的岁月里才拥有属于它的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渐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欲的膨胀,我们似乎已经逐渐脱离了那些真善了。不是说,人可悲,而是说世界可悲。你创造了辉煌,创造了文明,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但是,人性呢?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纯真呢?恐怕早已被抛在脑后了吧?那么,世界啊,我不知道该说你进步了呢还是反而倒退了呢?
也许,这么说,有些消极,我不该以偏概全,不应该仅仅以一部电影就妄下结论。可是,看看我们的周遭,看看我们飞速发展的社会吧,是不是也不难发现那些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呢?这么说来,我倒宁愿回到原始社会去了。
我也很想像《美丽人生》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告诉你:
布鲁诺,你的世界依然美丽如斯,一切只是一场游戏,不要害怕,游戏会结束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5
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影片一开始,醒目的标志和一大批军官气势汹汹地押着犹太人,迅速和小主人公布鲁诺自由自在玩飞机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我知道,战争会猝不及防地夺去孩子的快乐。
而在小主人公要离开柏林的那个聚会上,他的父亲对他的奶奶说:“母亲,请你小心,在公共场所口无遮拦会惹来麻烦的!”我知道,这是个不孝的父亲,邪恶的士兵。
当布鲁诺来到他们的乡下的新房子的时候,铁网制的大门,灰色的墙壁,许多的军人,每一处都暗藏杀机。我知道,这里不是个好地方。
布鲁诺百无聊赖,竟透过窗户观察到“条纹睡衣”的一些奇怪的人。当他父亲知道后,立刻把那个窗户给封了。布鲁诺实在没有别的乐趣,只好自己想尽办法找乐子:和自己下棋,看冒险书,造秋千……有一次,他荡秋千时甚至摔了下来,好心的帕维尔救了他,并帮他包扎伤口。他知道了,帕维尔是犹太人,以前是个实习医生,现在是个仆人,专门削土豆。
布鲁诺的爸爸为了不耽误布鲁诺学业,请了个家教,家教命令他看《德国三日》。可布鲁诺没兴趣,在秋千上看了几页就跑到后院探险,由此遇见了犹太小孩希姆尔,他也穿着“条纹睡衣”,布鲁诺和他交上朋友。后来有好几次,他闲得无聊,就来找这个新朋友。
有一次,布鲁诺问希姆尔为什么被关了进去,希姆尔说自己是犹太人。这时,布鲁诺犹豫了,因为他有那么一点点知道犹太人是自己国家的敌人,因为那个家教说过:“犹太人在诋毁我们,煽动我们的敌人,犹太人试图通过书籍使我们堕落,嘲笑我们的文学和音乐,无论如何,他们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为的就是使我们的国家崩溃。”“如果你找到了一个犹太人是好人,那你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犹太人的目的是统治全人类,犹太人无法创造,只会破坏,他们是我们 文化 的敌人。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因为他们而贫穷。”到底是交这个朋友还是不交?最后,他选择了交。同时,在这个所谓信仰的影响下,他姐姐丢弃了自己心爱的娃娃,成长为了一个“战士”,在房间里贴满纳粹的海报。
当那位年轻的中尉无意中向布鲁诺的母亲透露了集中营的事情,她觉得丈夫太残忍。她去质问丈夫,丈夫却对她说这是关系国家的强盛,全家人的性命,这是机密。而在布鲁诺爷爷的来临之际,那位年轻的中尉透露出自己的父亲是“叛国贼”,布鲁诺爸爸正愁没地方教训中尉,中尉这么一说,正中下怀,辞掉中尉。
此后,布鲁诺爸爸见妻子还是精神不振,唉声叹气,并且经常用言语讽刺自己,他考虑到这对孩子的影响,决定把他们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
布鲁诺一想到从此无法再见到这位最好的新朋友,他感到非常绝望,于是又去找希姆尔。希姆尔同时也告诉他一个坏消息——父亲失踪三天了。
布鲁诺发誓利用最后的时间为他找到父亲。于是他穿上了一件希姆尔拿来的条纹睡衣,拿来铁锹,在铁丝网下挖了一个很大的洞,钻了进去。就在这时,天空开始飘出了乌云,再然后是一阵闷雷。不言而喻,最可怕的结果就要来了。布鲁诺和希姆尔在找希姆尔父亲的时候,被众人拥进了“洗澡间”——毒气室,在“洗澡间”里,布鲁诺和希姆尔握紧对方的手,他们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也许外面的大雨一停就能回家了。然而抬起头时,毒气室屋顶的小洞里,一股黑色的毒气正弥漫下来……
当父亲最终寻到那间空空如也的牢房时,只有一遍遍绝望地喊着儿子的名字“布鲁诺”“布鲁诺”“布鲁诺”……与此同时,母亲跪倒在冰冷的铁丝网前,捧着布鲁诺的衣服,失声痛哭……
镜头静静地,久久地对着布鲁诺最后走入的那扇门,门外堆满了那些所谓的“条纹睡衣”……
战争!战争!战争!
我们总是在说人类要 反思 ,我们总是在说战争里受伤害的是无辜的平民。我们总说战争是在灭绝人性,我们总说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鲜血淋漓。然而战争却像个瘟神一样挥之不去,多少无辜的人们在战争的阴霾下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在2011年2月4日,正当中国人沉浸于 春节 气氛中时,东南亚的柬埔寨、泰国却为了一座神庙的归属爆发长达4小时的交火,造成泰柬两万多人伤亡,此后双方又相继爆发多次交火,泰国且已于6日单方面关闭了边界……
战争,你有结束的那一天吗?
猜你喜欢:
1. 霸王别姬观后感
2. 七号房的礼物电影海报
3.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贰』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怎么写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杀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现实的残酷就越是让人心血尤滴 。
剧情简介
1940年的柏林,八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和同学在外面玩耍后回到家里,发现家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原来身为纳粹军官的父亲被升职将要调遣,母亲正在准备一次聚会。只不过布鲁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父亲的新职务是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全家都要搬过去,这样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家和伙伴们。
『叁』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这几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电影片段一直在我脑海里闪。
我不得不佩服犹太人母亲,即使作为俘虏,那个从未在片中出现的母亲,依然教会了孩子什么叫宽容。没有记恨的人生,才是给自己最大的幸福。
那些无辜的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试验品,然而,他们仍是宽容的。那个犹太老头,他们的善良,为何会得到如此结局?
民族之间的仇恨,不是只字片语能以偏概全的,只是现在的我们,不是更应该惜福吗?
比起那个男孩所经历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埋怨现在的人生?如果有不满现状的,也应该是抱着积极的心态向上争取,不是吗?
90后的我,努力独立,但独立并不代表我不爱我的父母。
曾不止一人问我,难道你没有向你父母伸手要钱了吗?以前,我真的没有底气这么说,但是我现在很肯定的说,我已经可以完全靠自己了,即使处于前期的我很是窘迫加痛苦。
我的工作是自己找的,没有靠父母;面对父母的好意,我只能说,虽是捷径,但鱼非渔,我另可受些挫折,因为我知道,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避风的家,即使没有李刚当爹,也没有会做切糕的娘,但是这么温馨的家,我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已经很幸运了,我一直这么对自己说。有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有两个把我当自家人的闺蜜,比起很多人,我已是很幸运的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质朴的文字呈现了过去历史上这一段黑暗的历史过程,没有道德上的批判,仅有两个孩子的真诚对话与友情,以童书的方式完满了一段残酷的历史。那些杀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如此越是让人痛苦得难以遏制。
布鲁诺的父亲是一名纳粹军官,奉命作为司令官接管一处犹太集中营。于是举家搬迁到了离集中营不远的郊区居住。在此他发现离家不远处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的人全部穿着蓝色条纹的睡衣。
布鲁诺很快就厌倦了小小的庭院并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它通向原野,却被犹太集中营的铁丝网垄断。在铁网的另一端,他遇到同样是8岁的男孩什姆儿,一个犹太人,穿着蓝色条纹的睡衣。
起初布鲁诺以为蓝色条纹的睡衣是用以游戏的服装,他对铁网里的世界好奇,对什姆儿感到好奇,他天天来到这个铁网跟前与他的朋友会面,有时带着美味的食物,有时带着心爱的足球。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好朋友。
而日常平静的生活是虚假的,年轻英俊的副官,会突然对犹太人大发雷霆,和蔼可亲的父亲,制定了屠杀犹太人的毒气计划,曾经被布鲁诺认为是乐园的农场,只是一网之隔的人间地狱——甚至不属于人间。那个曾经是医生的剥土豆的犹太老人,最后死在士兵的拳打脚踢之下,只是因为打撒了酒。美丽的妈妈面对丈夫如怪物般残忍的时候,那样痛苦和歇斯底里的叫喊,她知道那是罪恶。
布鲁诺并不知晓这黑暗的一面,他以为他的父亲有善待这些犹太人。他为了帮助什姆儿寻找爷爷而换上了条纹睡衣溜进了地狱,正是一个雷雨天气,一群犹太人,包括布鲁诺和什姆儿,被驱赶到了一处房间,被命令脱光了衣服,这时,有人乐观的说,别担心,只是洗洗澡而已。布鲁诺也单纯地认为,这是避雨。然而再也没有人从那个房间走出来。布鲁诺的父母终于发现了秘道,循迹找到了集中营,父亲看到的是毒气室作业的结束,发出一声绝望地呼唤,母亲在外面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
当两个男孩握紧彼此的手,安然待在毒气室的时候,我的心中暗暗流动着感动和伤怀。他们面对整个世界的单纯和外面的黑暗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围墙铁丝外的妈妈和姐姐跪在地上哭,司令官父亲无能为力地呆滞着。毒气室里永远消失了单纯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们。
我突然意识到和平是多美丽的一个字眼,原本世界就应该如两个男孩间的友谊那么简单。不论是文化差异还是种族隔阂,都阻止不了人们交流和进步。但当战争的枪口指向无辜的人们时,不论是怎样的血统还是多么被推崇的种族崇拜都比不过那一件条纹睡衣,结果都是鲜血淋漓。它将毫不留情地阻隔人类交流、进步,人性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和平,多么美好的字眼,更够给天底下所有渴望幸福或正在享受幸福的人以福泽。希望这段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经历能带予我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追求,种族、宗教的差异不再引起战争与屠杀、硝烟与血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灵魂能够得到救赎。
看完这场深入人心的电影,我心里感慨万千。这残酷的历史,让人感到既愤慨又无奈。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由希特勒这个千古罪人统治的年代。这些罪人说灭掉犹太人是为了世界更加美好,说杀掉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杀死了耶稣,他们却忘了耶稣也是犹太人。他们不过就是嫉妒犹太人的聪明,说他们太精明。他们说的是美丽的言辞,干的却是丑陋的勾当。
这个本不应该出生的不幸儿是希特勒的儿子。这天真的小男孩还坚贞不移地认为他父亲是个好人,是真的如他所说的灭掉犹太人是为了世界更加美好,真的如影片里头说的犹太人营地里十分快乐。还算好,他幸亏还喜欢探险,还能找到所谓的“农场”,遇到善良的犹太人,与他结成了朋友。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岁数,铁丝网里头的犹太人孩子却没有了本应该有的天真。铁丝网外头的天真男孩甚至还倒羡慕起里面苦命的犹太人来了,是那个影片骗了他,是里面那和谐的画面骗了他,是他爸爸害了他,是他的天真害了他。啊,当天空铺满了乌云的那一刻,当他带着铁锹来到铁丝网目前的那一刻,当他挖通地道爬过去的那一刻,当他随着拥挤的人群一步一步地靠近那个可怕的大烟囱的时刻,他还不知道自己走向的是死亡之路。两个小伙伴手拉着手走进大门,没想到这一进去,便再也没有出来。
『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有人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但从来没有人说过二战是一个好的时代。如果说二战是先走进一片黑暗,《钢琴家》《美丽人生》则带你走过这片黑暗,迎接黎明充满希望,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则带你迷失在黑暗里,将美好的东西撕裂。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一个纳粹家庭的天真孩童的视角来讲述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选取两个孩童之间的纯洁友谊,将残酷最大化,让人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在电影的第29秒处出现了约翰贝杰曼说过的一句话:“在生命的黑暗滋生蔓延之前,用以丈量孩提时代的是我们的所听所闻所见。”
与其他战争片不一样,整部电影没有令人心惊肉跳的情节、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场、没有遍地尸体的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蓝蓝的天空、美丽的母亲、幸福的家庭,以及孩童之间纯洁的友谊,这部电影拥有讲述孩童美好时代的所有要素。
而事实上,它又有着一部残酷历史影片所具备的细节:浓烟滚滚在上空、士兵的呵斥声、狼狗的叫声。
影片从孩童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悲剧,一切事情仿佛都映在他那深蓝色的瞳孔中。姐姐在被家庭教师洗脑性地灌输法西斯思想后逐渐沦落的悲剧,母亲无法接受这一切日日流泪,使故事的悲剧性气氛逐渐呈现。
大铁门内紧握的双手、大铁门外散落一地的睡衣、滂沱的大雨,似乎在与时间赛跑的士兵牵着狼狗狂奔而来,终是晚来一步,即使身为军官的父亲也难逃悲剧,让自己的孩子迷失在黑森林沦为陪葬品。
而小布鲁诺和施穆尔的悲剧,大概在故事的开头就已注定,稚嫩的眼神中总是藏着焦虑,周围所有的隐瞒帮他们屏蔽了丑陋,让他们只看到彼此之间的真诚与美好,甚至在踏进深渊的最后一刻,仍以为自己在洗澡。
时代终会过去,但有人永远留在了那个时代,永远留在了那片黑暗里,即使什么都没有做错。
『伍』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_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观后感 ,希望能帮到大家!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1同大多数讲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片子不同,这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不同于大多数片子,是个美好的结局。这部片子,则独树一帜,是一个沉重的悲剧。
悲惨、凄凉、使人痛心的结局,母亲、姐姐跪在孩子的衣服前哭泣,父亲忏悔的眼神,也能反应出当年的事实。"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犹太人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它所带来的,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人类史上的悲剧。名胜古迹的摧毁,经济的重创,科技发展的停止不前,都可以用时间去弥补。而当代犹太人的智慧,或者说是无价的生命,都一去不复回。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给布鲁诺一家削土豆的犹太老人,有着高超的医术,却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沦落为一个打杂的佣人。希姆尔的父亲,是个钟表匠,却只干起来了修补鞋子的粗活。还有很多,无数的犹太人,他们的高智商,他们能力范围内能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却只化成了焚尸炉里飘出的灰烟。
在德国人眼中,犹太人是邪恶的,甚至连很多 儿童 ,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憎恨、恐惧犹太人的心理。这源于历史遗留问题,也源于德国历史的扭曲和放大,更源于当局的邪恶。希特勒,通过从基层 教育 入手的方式,在一批德国人的心理,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基本的人性,糊里糊涂地做着,浑然不知自己以犯下滔天大罪。要怪,只能怪一些恐怖的、怪癖的、狂妄的思想极端分子,他们的恶毒思想,传入了民间。其危害,远胜于SARS等传染病,精神的毒害,使人们分不清是非,甚至无药可救。
可现在,在中国,也面临这种问题。在历史遗留的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很多网民、愤青,就有着一种很不理智的态度。"宁可华夏全是坟,也要杀光日本人"等极端 口号 在网上疯传,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砸抢日店、日车等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这种"伪爱国主义",毒化了中国人的精神环境,活像一群强盗。但,仍有一群不理性的人,为之喝彩。甚至,有时在小区里都能听到一些"拿原子弹轰平小日本"的言语,这些话,传进了很多甚至都没上幼儿园的小孩的耳朵里。
在不经意之间,中国的一代代,都有那么一部分,被这种"伪情怀"毒害,在不经意之间,这种当年法西斯的思想再次浮出水面。
也许,中国的政府,人民的领导者,他们是理性的,他们能看清事实。或许,出于美国的威慑;或许,出于中日海上力量相近,中国没有绝对的把握;或许,在很多亚洲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虎视眈眈下,中国政府,没有选择通过火拼解决问题。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谓的中日大战。
因为,曾经的画面,依然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图画,向人们陈述着战争所带来的悲惨结局。当今,国人的爱国主义,一直没有拜脱泄愤的方式,是一种悲剧;祖国的后代,被一种"伪爱国主义"所毒害,也是一种悲剧。无数的悲剧,到最后所带来的结果,将是一段无法回首的历史。
理性吧!让祖国的后代,自己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历史,而不是带着大人思想的阴影,面对未来。也许那时,他们会发现那些所谓"敌人"的优点、长处,也许他们还会像布鲁诺和希姆尔那样,成为超越种族、国度、生死的朋友,营造出一个属于全人类的伊甸园。
当代的所有国人,我们无权给后人戴上思想枷锁。未来,需要一批有着独立思想、国际态度的后人。未来世界,不需要一种因无法摆脱历史的报复心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2二战时期,柏林的一个男孩叫布鲁诺,他的爸爸是一名德国军官。布鲁诺和他的朋友很亲近,然而他的爸爸因为要去柏林的一个乡下去执行任务,所以他们全家都要搬到乡下去。布鲁诺很舍不得他的朋友,可是他却不能阻挡爸爸的命令。
到了乡下,布鲁诺很无聊,他没有一个小伙伴。他的姐姐也没法和他融到一起,因为他的姐姐已经有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她把洋娃娃全部都丢到了地下室去。他的爸爸给他们姐弟俩请了一个家教。布鲁诺很讨厌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但他很喜欢看探险书,他长大后想当一名探险家。
有一天,他实在闷得慌,跑进了谁都不让进的后院。结果被他的妈妈看到了,他的妈妈很生气,并喝令他赶紧回屋。而且他的妈妈看起来很害怕的样子,这更激发了布鲁诺对后院的好奇心。
布鲁诺跑到了他家外面,跑呀跑,跑到了劳动营。在那儿他碰到了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穿着条纹睡衣的犹太男孩什穆埃尔。虽然有一道铁网相隔,但他们在一起很开心,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不久的一天,布鲁诺的爸爸要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去,布鲁诺很伤心,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好朋友。布鲁诺不愿意再次搬家,失去他的好朋友。他也穿上了条纹睡衣,进入了劳动营。在这之前他们挖了一个洞,可以自由穿梭。结果,上帝和他开了天大的玩笑。当天正是处置犹太囚犯的时间,但他妈妈发现他失踪时,他已经进入了毒气室被处决了。
爱探险的布鲁诺只是想拥有一个伙伴,去不曾想掉入了大人残酷的世界里。儿时的天真造就了神话般的想象,而大人的残酷和战争却扭曲了这一切。大人们请不要再进行残酷的战争,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生命的凋谢,而是成千上万整个世界孩子心灵的破碎。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3这是战时的德国,彼时的柏林还未被战火燃烧,但是,即使是幼孩的生活,也依稀有战争的影子,于是,几个七八岁的男孩,他们的游戏就是伸展着臂膀,将自己想象成一架翱翔的战机,互相追逐。
八岁的布鲁诺的世界,是和同龄孩子的游戏和友谊,以及沉浸在幻想的探险世界中。即使他的父亲是一个纳粹军官,即将升职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于他来说,那也只是一座奇怪的农场,里面的人都穿着条纹睡衣。对于他来说,世界的真相还远未凸显,就像影片开头所引用的一句 名言 那样,一个孩子,在他还未开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他们是用听觉、嗅觉和视觉去认识世界的。
可是,有一些强大的阴影在逼近。请来的家庭教师向孩子灌输纳粹的思想,纯种雅利安人的高尚,犹太人的邪恶。孩子似懂非懂,就像他嗅到的从"农场"的烟囱里出飘过来的怪味,他奇怪,但懵懂。他偷偷地从小门溜出去,来到了那个"农场",和铁丝网里的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萨缪尔缔结了友谊。从他有限的角度,他并没有发现"农场"里所发生的罪恶,在影片中,布鲁诺对"农场"的观望只是一片荒凉的工地,几个瘦弱的工人在搭造一个临时营房,以及那一阵阵急促的哨声。那些牵着狼狗巡视的士兵不在他的视野中,毒气室焚烧炉也不在他的视野中。他并不清楚里面到底在发生什么,但是他在思考在判断,通过在他家厨房劳动的那个颤巍巍的衰弱的医生,以及因他的撒谎而导致萨缪尔被打,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有一种罪恶在发生。但是当他偷偷地观看了纳粹对集中营的美化宣传后,他释然,他紧紧地拥抱从观影室出来的父亲,深感欣慰。
影片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布鲁诺的姐姐,十二岁的小女孩,一个前一秒钟还是整天抱着布娃娃的天真女孩,在家庭教师的洗脑之下,后一秒就将所有的布娃娃扔进地下室,而床头则贴满了纳粹的宣传海报。当她的母亲惊讶地发现了这个变化之后,责问做父亲的他们请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教师?而父亲则回答,那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接受的教育。而那个科特勒中尉,一个粗暴对待犹太人的青年军官,其父亲是一个文学教授。而他自己则因为向上级隐瞒了这个细节而被派驻前线。而布鲁诺的祖母则对布鲁诺的父亲的职业一直微言加讥刺。我就想,父母或者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是在什么向度上?
当布鲁诺的母亲知道了丈夫所从事的事情的真相时,无法忍受,决意带着孩子离开这个罪恶之地。走之前,布鲁诺决定为自己的撒谎而向萨缪尔请求宽恕,于是他答应换上条纹睡衣,爬进"农场"帮助萨缪尔寻找父亲。
当布鲁诺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时,他离真相越来越近,离死亡也越来越近。
在纳粹的对集中营的美化宣传影片中,布鲁诺看到一个小女孩跳着脚高兴地走在砖头铺成的小径上,旁边是咖啡馆,人们在休闲娱乐。可是当他随着萨缪尔跑过这条小径时,他什么都没看到,既没有咖啡馆,也没有脸上洋溢着快乐笑容的女孩,而所有的人都挤在狭小而密闭的房间内,惊恐慌乱,死亡的气息在弥漫,当他们被赶进毒气室的时候,他似乎终于明白了什么。而毒气室外,则是脱下的条纹睡衣,一堆一堆。
『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根据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由马克·赫曼执导,阿沙·巴特菲尔德、维拉·法梅加和鲁伯特·弗兰德等联袂主演。影片讲述二战期间,八岁的布鲁诺是集中营德国司令官的儿子,他与集中营围栏的另一边的一个犹太男孩结下了友谊,从而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这部电影看完以后非常大的心灵冲击,电影表现手法很鲜明,在“农场”的外侧,布鲁诺的身后是明媚的阳光与花海;而在“农场”的里面,希姆尔的身后却是压抑的废墟与尘埃。这两个纯真的孩子,仅仅是因为出生在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境遇便天差地别。
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强大也好,国家的强大也好,强大向来不应该是欺负别人的理由。当然,也必须要强大,落后就要挨打。有强大才能有包容的力量,才能保护好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
咱们国家经历过被欺凌的岁月,所以我们现在慢慢发展起来了,绝对不会去做那个欺凌别国的存在,也同时,因为了解被欺凌的滋味,所以也要更强大,更努力去发展自身不再让那些悲惨重演!在自己强大的同时,能再帮扶弱小,这大概就是大国该有的担当和职责吧。
『柒』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如下: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在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历史惨剧的同时更透露出人性的光辉,那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姐弟间亲情的爱,是小朋友间纯真的友谊,是彼此间的关怀与温暖。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电影的结局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毒气房外的长镜头以及慢慢变成黑白的场景已然昭示了结局。
电影整体给人的情感由轻松变为沉重,绝望像乌云笼罩着,却等不到一阵吹散它的风,以及一束阳光的普照。
剧情简介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根据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由马克·赫曼执导,阿沙·巴特菲尔德、维拉·法梅加和鲁伯特·弗兰德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08年11月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二战期间,八岁的布鲁诺是集中营德国司令官的儿子,他与集中营围栏的另一边的一个犹太男孩(Jack Scanlon饰)结下了友谊,从而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捌』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深度解析是什么
解析如下: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杀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现实的残酷就越是让人心血尤滴。
这部电影与暮光之城一样,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当然题材和受众群已经是天壤之别。虽然本片有着儿童电影的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一部严肃的剧情电影。
尤其是直指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各国战俘最为血腥肮脏的地方,而且本片主题试图探寻关于人性的难题,然而却将影片本身放在了摇摆不定的道德天平上,更是使得本片的观众群上调了若干档次。
尽管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极其沉重的结尾将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影片创作背景:
该片编剧兼导演马克·赫曼将原著(一部儿童小说)改编之后,反而成了不太适宜儿童观看的电影,在英国上映时被评级为12A,即12岁以下儿童需有大人陪同才可观看。
谈及电影版本的改编,约翰·伯恩说:“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来改编电影的制片公司,而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电影公司和我洽谈,最终我被米拉麦克斯的诚意所打动,答应由他们来进行电影版权的拍摄。
影片的剧本很符合我的预期,而小演员们演得也很可爱,我之前还的确未曾想到能够把书里的布鲁诺演得如此传神。整部电影我很喜欢,在色调、场景方面都很认真,我很感谢米拉麦克斯公司与影片的演职人员对该片所做的努力与付出的心血。”
『玖』 为什么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高分佳片
这是一部发生在犹太人被屠杀的某个营地里面,两个同样是穿条纹衫的男孩之间的故事,通过这部电影,你会看到生命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它没有拍那些很煽情的片段,却总能让人潸然泪下,这是一部就算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也可以被感动到的电影。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高墙和铁丝网挡住了自由之路,却挡不住孩童干净的双眼。他们被当成了犯人,可是他们并没有错。九岁男孩布鲁诺一家随着纳粹军官父亲的一纸调令,由柏林搬到了波兰。酷爱探险的他很快对新家附近的“农场”产生了兴趣,隔着高耸的围墙和铁丝网,人们身穿条纹睡衣终日忙碌。没有人告诉他“农场”究竟是什么,所有人都禁止他发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布鲁诺悄悄溜出家门,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男孩什穆埃尔。某日,什穆埃尔的父亲失踪了,于是布鲁诺决定穿上和什穆埃尔一模一样的条纹睡衣,到铁丝网的另一边帮他寻找父亲,作为两个人分别前后的探险......
『拾』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给了我们什么人生感悟
关于犹太人,关于纳粹,关于反战,换成8岁小男孩的视角,透着蓝眼睛的心碎…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家庭在社会之下的变形,妈妈对孩子温柔的爱,友情的纯澈,孩子内心的美好和纯净…都随着一把火化为黑烟。孩子们不知道穿上那件“睡衣”的人,都变成了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握着手的两个孩子,就像战争中的双方,走向了玉石俱焚。痛苦是为了铭刻平凡。
三:战争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记得当时布鲁诺问施穆尔“集中营里的睡衣好拿吗”施穆尔告诉他上千套这样的衣服没人拿,与结尾最后一个长镜头--布鲁诺他们脱下来的睡衣有的挂着,有的扔在地上,形成相呼应。原来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条纹睡衣。
战争是为了缅怀和平,仇恨是为了纪念爱只有回头看历史,河流上的波光才更加刺眼。大概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我们看。在战争面前,似乎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才能够对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