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旗袍下摆开叉的做法

旗袍下摆开叉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2-09-19 13:18:01

旗袍开叉处怎么包边

包边方法如下:

一、裁剪包边条,包边条可自行裁剪或购买裁剪好的。裁剪宽度为2.5~4cm的包边条,长度按照所要包边部位的长度来设定。


以上是旗袍开叉处的包边方法,分享一个包边条的正反面都没有明线的技巧,将包边条的正面与面料正面相对,缝合0.5cm,包边条折向面料反面,手针暗缝,此方法正反两面都看不到线迹。

此方法用于包边工艺的部位非常广,多见于旗袍等中式服装款式,如袖口、领口、开叉、下摆等很多边缘部位的处理。

㈡ 旗袍叉的做法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㈢ 裙子下摆开叉的做法

给裙子开叉的位置取决于裙子原来的缝线位置,如果是侧边缝合的裙子,就做成侧开叉,后中线缝合的裙子就做成后开叉。

用拆线器或小剪刀把裙子缝线从下往上拆开10厘米长度。缝线拆除后,在裙子叉口顶端烫贴1厘米的用针线缝合,对顶端起加固作用。用针线(或缝纫机)从裙子叉口顶端上面2厘米开始对叉口锁边缝。有了这个叉口后,穿着裙子又可以轻松走路了。

裙子开叉就如同旗袍一般,开叉裙的美在于她的若有似无,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总是让人不断侧目。在炎炎的夏日里,做一个神秘妩媚的美人。

㈣ 旗袍下摆开叉处外翻怎么处理

这个非常好办啊,利用静电吸附。具体做法就是穿上一条从丝袜,走路的时候跟旗袍摩擦产生静电。先把外翻的熨烫一下。

㈤ 下摆开叉的做法

制作步骤如下:

1、在要开衩的位置用记号笔做标记,画出要开衩的大小。

2、沿所画的记号剪开。

3、打开开衩的两边,让它变成一条直线。将一根包边条用针珠固定到开衩边缘。用1 / 4英寸的缝量缝在一起。

4、Press the other edge of the bias to the wrong side 1/4" and then fold it over the seam allowance and pin the the wrong side. Stitch in the ditch along the seam to sew the folded edge of bias to the vent.(翻译不下不去了,直接上英文,看不懂的朋友直接看图应该也能看懂)

5、With right sides together, at the top of the vent , sew a diagonal stitch line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sleeve from the corner of the vent to secure it in place.

㈥ 中式旗袍为何上面修身,下面开个叉

一般日常着装的旗袍开叉是很适度的,不会过高暴露过多。如果开叉位不是太高没必要将叉位缝合,因为旗袍着穿主要讲求贴合身材,三围的尺寸应该是穿下之后再阔余2-3cm最恰当。现在的旗袍一般是肢胳位到腰身处有侧拉链的,再配合下摆的开叉才能够穿上,若是将下摆开叉缝合,就很难穿上身了。要是叉位开到大腿根部过于暴露的话,那最好还是拿到专业的裁缝店由师傅去修改,旗袍是精致的,自行修改过于粗糙,有损衣服的优雅。

㈦ 有谁知道旗袍的制作方法及版型,知道的告诉我,重赏!!!

其实楼上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补充些,忘对楼主有帮助
旗袍制作过程(缝制顺序与方法)
**一.裁剪纸型(纸型必须核对正确:肩、脇边、下襬是否等长、等宽)
1.剪下前片独襟(独襟前中心留1cm缝份)
2.前片底襟叠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缝份)
**
二.裁剪表布(先叠出布宽,找出布纹之方向,与花纹之中心主体,用熨斗烫出中心线)
1.裁剪後片:
(将後片纸型放在布尾,领口部分及右手边是剩布)
(缝份留法:脇边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领口先不裁,等肩线接好,与前领一起开)
(领口与褶子用线钉做记号,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
2.裁剪前片(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层布之小襟
与大襟叠份约7~8cm再与大襟叠合,剪下前片)
(缝份留法:脇边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领口先不裁,等肩线接好,与前领一起开)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叠份留7~8cm,)
(领口与褶子用线钉做记号,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
**三.制作程序:
1.车褶子(烫出中心线,疏缝固定)照记号车缝,褶尖要用车线打结,不可回针,(褶子左右分开烫平)褶子小,褶份少时,往上倒角烫平,车完褶,下摆→斜针缝处理好,即可车布边。
2.底襟之处理:
折0.7cm~1cm车0.8cm
3.大襟的处理:
(1)上牵条(1cm宽)
(2)裁剪贴边
4.後身之缩烫与上牵条
5.前身之缩烫与上牵条
6.开叉之处垫叉布
7.合肩线.车缝(领口之处再回针约4~5cm,避免剪领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贴边
9.做领子
10.开领口(用皮尺立起来量,比实际的领围少3~4cm,因包括缝份)
11.上领子(回针缝固定,必须将领衬藏住,但不缝到表布)
12.接合脇边(车缝)
13.画盤扣位置及钉暗扣记号,底襟暗扣下垫力布,缝领勾
14.上拉鍊(齿入0.1cm)用星点回针缝固定
15.缝暗扣,领上0.8cm先缝领钩,领角缝暗扣
16.下襬与脇边开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针或藏针缝,脇边:千鸟缝
17.开叉止点,拉鍊止点以上固定防裂开
18.整烫,大公告成啦~~~恭喜恭喜!!!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11/0001_1314222040.html
这是关于一些盘扣以及旗袍的样式,你可以参考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05/0006_1213311517.html
同上,也是样式参考
http://www.kurhn.cn/bbs/read.php?tid=65
这里是制作的基本流程图,希望有帮助

㈧ 旗袍开叉包边做法 简单的制作方法分享

1、以袖口制作过程为例:分两步完成。夹牙子和拉筒包边。

2、夹牙子:用现成的夹牙子绳很方便,用夹绳压脚,再方便不过了(用中间针位)

3、转弯处用手慢慢转动圆角,在圆弧的地方打剪口3~4个,约4mm

4、这样就很容易车好圆弧了,这样夹牙绳就车好了,下一步就是包边了

5、拉筒包边:用26s梭织拉筒,搭配一个专用压脚,这个压脚很重要。

6、拉筒挡板要卡在压脚的缺口里,包边前,把包边条松开一段,再开始包边

7、把布条穿好,布条拉出来一段,再开始包边,拐弯处,用手慢慢转动圆角

8、包直边的时候,要拉着布边(不要拉包边条),这样袖口就包边完成了

㈨ 旗袍开叉的原因

旗袍开叉的原因

咱中国的旗袍被世人称为“东方女装的代表。这种四季皆宜, 尤其最适合于夏秋时节妇女穿的旗袍儿, 给我国妇女们带来花样年华。旗袍追随着时代, 承载着文明, 体现着美德, 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古韵佳人, 温婉如玉, 香肩蜂腰, 玲珑迷人,”这首诗词正描绘出我国妇女穿古典韵味的传统旗袍的靓丽与多姿多彩。

那么我国旗袍这种服装的原型源渊于何时何处呢?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中国满族妇女的创造,在三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贞人的后裔——满族妇女,因气候寒冷都穿一种肥大的直筒式的袍子。她们为了方便劳作,在袍子的左右两侧开衩,在骑马登山或下江河时,就把袍子下摆扯起来系在腰间以便于自如行动。在平时又把开衩的地方用纽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显示出女性的风姿。满族人入关后满族妇女跟随八旗兵走进华北平原入住北京城。由于满族人都被纳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满人也被称为“旗人”,妇女穿的这种服装被称为“旗袍”,满语则称为“衣介”。 后来在清代的皇族王府及八旗的妇女中,更在穿戴诸方面发展成为戴旗头(两把头、大板头)、穿旗鞋(厚底盆鞋)、着旗袍、戴旗饰等一整套的装束。

在老北京的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等地,就曾专门有为清宫中的女眷及旗人妇女制作旗头用的绢花等装饰品的作坊。

旗人的这种装束老北京时还有不少典故呢!如说穿旗袍是为了限制妇女的步幅,旗鞋能使妇女的步伐更稳,旗头是为了使女性的腰板挺直,戴耳坠子则是为防止女性不雅的急回头,否则就会打着女性的脸……正像相声大师侯宝林在相声中演示的那贵族大家闺秀的女子行走、扭头、说话时的形象那样,极具风趣。

清顺治时入关定都北京后,曾下令百姓必须“剃发易服”以表对清朝的“归顺”,从而逐渐在旧京百姓中让满族旗袍成为满汉两大民族的通用服装。汉族的妇女觉得旗人女子高领、细腰、长袖、长身的衣裳较过去穿的长袍很得体、很轻便、很好看,纷纷仿效。

另有人认为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 新生的事物方兴未艾,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华的传播影响, 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提倡的新文化思想, 促使我国一些百姓的服装向西方各国男女服饰的演变, 中国的旗袍是一次女性服装的革命。民国政府也曾提倡女子的礼服可采用上衣下裙的西欧样式, 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 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长袍形式胸肩腰臀完全的平直状态,于是新颖的“旗袍儿”走进北京及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住户,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起用各种衣料精心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旗袍儿,从上世纪初起盛行于社交场所和四合院中,并逐渐传向全国城乡地区,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后来又结合西欧服装的样式,对旗袍做了现代化的改良成为“大众型”的模式,正像一些影视剧中妇女穿的各式旗袍那样婀娜多姿,从选料、花色式样、做工等各方面搭配很得当,那时被称为“改良旗袍”,其最大的改变在于袍腰不断收缩,使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从遮掩人体曲线到显现凹凸有致的女性美,如细纺旗袍轻盈而妩媚, 镂金碎花旗袍华丽而高雅, 黑色绸缎料高领无袖旗袍, 则凄美似有哀愁而又不失神秘……各式各样的旗袍体现着女性静止的典雅美与高贵美, 其彻底摆脱了满族的旧有超长宽肥的模式,这种改良后的新旗袍1929年时还被当时的国某党政府定为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另外相传清代最后的溥仪皇帝的后妃婉容、文绣在走出紫禁城皇宫前后的一段时期曾有个“御裁缝”,专门为后妃设计制作新式旗袍,其改良的新花色新式样不但受后妃喜爱同时也从宫内流传到民间。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孙夫人宋庆龄也逐渐改穿旗袍,她为了体现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和喜爱,此后几十年内无论居住在上海还是北京,她的服饰一直以旗袍为主,素雅深色的旗袍显示着从容端庄高雅的女性美,曾成为标志性的中国国服。另据原老蒋“士林官邸”的'待从们爆料,老蒋的夫人宋美龄极爱好收藏各式各样的旗袍,她有个专门的“御裁缝”张瑞香,一年364天(过年时准休一天)不停地为宋美龄做其喜欢的多式样的旗袍,而剪裁制好后宋美龄只喜爱的看两眼然后就存放在衣橱内,其大衣橱内堆满了众多样式靓丽花色的旗袍,堪称世界之最。

“五四运动”后北京的穿旗袍之风极盛。在王府井、前门等地的一些服装店、绸布铺以及街市的裁缝店都用中国的传统面料丝绸锦缎等做成单、夹、棉较高档的旗袍,讲究的主人还要绣上不同的花边和吉祥的图案。四合院里的太太小姐们发髻高挽身段婀娜窈窕多姿,体现了中国女性身上的东方神韵。而在老北京的一些平民百姓中最流行的则是似旗袍样式的毛蓝布衫,夏天时敞身穿,冬天时套在棉袍的外边,夏暑天时还穿一种用阴丹士林布做的短袖、矮领、开衩到膝部的长褂,非常合体、省料又凉爽轻便。这类旗袍成为解放前平民妇女和女学生们非常爱穿的服装, 突出的一点是旗袍内不穿长裤, 取而代之的是丝袜线袜和内裤。20世纪30年代中, 北京一度提倡“新生活运动”, 反对当时流行的无袖旗袍, 认为它过于暴露而有伤风化, 为此事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还曾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过穿无袖旗袍的女性, 曾惹得议论纷纷。解放以后穿旗袍之风俗曾一度绝迹,很多精致的旗袍被焚毁或压入箱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旗袍才风光又现,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改良赋予更多的新意。这种四季皆宜的旗袍儿,给妇女们带来风采。旗袍儿这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亮丽服装,演示着中国女性的美丽,被喻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穿旗袍也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妇女名人的一种时髦和收藏宠物。中国旗袍受到世人的赞美,东方妇女的美令世人交口赞叹。 ;

㈩ 旗袍开叉包边做法 这样做很好看

1、裁剪包边条,包边条可自行裁剪或购买裁剪好的。裁剪宽度为2.5~4cm的包边条,长度按照所要包边部位的长度来设定。

2、梭织面料的包边条需要45°斜丝方向裁剪(面料的斜丝方向有弹力),有弹力的包边条在包裹弧线形边缘或圆角时,包边条不会扭曲变形。针织面料的包边条不用考虑纱向,可以平行于面料边裁剪。

3、包边条的提前对接,包边条长度不够时需要提前缝合对接,对接方法如下图优点是接缝部位不会太厚。

4、将珠针扎入烫台,包边条从中穿过,扣烫0.5cm。

5、将包边条的正面与面料反面相对,按照烫迹线缝合0.5cm缝份。

6、包边条折向面料的正面,车0.1cm线迹。包边条要正好盖住下面的线迹,不能一会盖得多一会又漏出。这一步如果缝得精确,包边条的正反两面应该都是0.1cm的线迹。或者正面为0.1cm,反面是灌缝线(线迹缝入包条与面料的交界线处)。

与旗袍下摆开叉的做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羽绒服染到黑色怎么办 浏览:569
非主流是也有个男装品牌么 浏览:994
小孩有睡衣 浏览:351
王者荣耀亚瑟出帽子有用吗 浏览:809
裤子大了加配件怎么改变小 浏览:393
唯品会女装拉夏贝尔 浏览:893
中老年女装秋装套装什么牌子好 浏览:351
金丝绒棉衣脏了怎么洗 浏览:925
皮带速度传感器怎么测好坏 浏览:948
裤子xs码是多大腰围 浏览:400
羊羔绒瓜子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564
中老年女式羽绒服小款 浏览:903
运动帽子怎么画 浏览:759
水蓝色外套怎样搭配 浏览:551
如何把帆布皮带的颜色去掉 浏览:885
身高175体重170裤子穿多大码 浏览:736
米老鼠的羽绒服 浏览:683
有一家童装店新款到货如何推广 浏览:70
安踏黑色迷彩外套男 浏览:923
电动车挡风被手套漏风怎么办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