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宁太平奥特莱斯有旗袍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4
Ⅱ 盛行穿旗袍是哪个朝代
旗袍(qipao[1]),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2][3]。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4],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5]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6]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7]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Ⅲ 宋美龄的御用裁缝,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诠释了什么的精神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程程说历史时间,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近代史,相信大家都听过宋美龄的大名吧,咱们都知道宋美龄是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咱们也知道蒋介石跟宋美龄的爱情故事,今天咱们不来谈那些所谓的爱情,咱们今天来谈一谈旗袍,咱们都知道宋美龄基本上穿的都是旗袍,而据说在宋美龄的衣橱里清一色的全部都是旗袍,咱们都知道宋美龄自小便留学在美国,生活方式自然也非常的洋派,甚至她回国后还有气质保持着西式的饮食习惯,但是唯独旗袍是她无法割舍的东西,那么究竟为什么呢?
可能有很多人会瞧不起一个男人做针线,也会觉得他只是个小人物,不值得挂齿,但是咱们今天想说的是他身上的这种精神,张瑞香身上的这种精神是咱们当代社会非常缺少的一种精神就是咱们所说的匠人精神,可能他做旗袍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却做了一生,一生他只做一件事,就是做旗袍,这种精神就是咱们现在非常缺乏的,一件事情你做一年两年没什么十年二十年也没什么,可贵的是你一生都在实践这件事,那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管是出于热爱还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好了今天的民国小故事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诸位的观看,欢迎大家踊跃留言。
Ⅳ 青浦奥特莱斯哪家店卖旗袍
上海南外滩面料市场的凤和祥就卖旗袍的,私人订制的几百到一两千性价比超高
Ⅳ 哪些人适合穿旗袍,旗袍怎样穿好看
哪些人适合穿旗袍,旗袍怎样穿好看?女人适合穿旗袍。旗袍是中国的国粹。穿旗袍应该体现端庄、优雅、美丽、大方的气质。现在大多数人穿的是改良旗袍,它更美味、更漂亮、更有型。它不仅保持了更多的传统魅力,但它也反映了现代时尚的美丽。我看到的第一个穿旗袍的人应该是著名的伟大的宋庆龄夫人。他多次穿旗袍。身上穿着得体的旗袍,展现了东方女性优雅、端庄、大气的美,释放出他独特的魅力!
你应该把配饰和旗袍结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大问题了。谢谢你的邀请。最好说什么样的身体穿旗袍比什么样的体重更好看。如果你想穿旗袍的精髓,最重要的是气质,然后是身材。穿旗袍的美在于气质,因为我喜欢旗袍,并且专门参与了旗袍标签的形成,但我必须穿旗袍。我已经64岁了,58岁了,身高162,体重125公斤。虽然他不年轻,属于中老年人,但穿旗袍很好。所以我的意思是,穿旗袍并不意味着适合谁,而是说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Ⅵ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最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种“襟怀”,她是经过沉淀后的历史产物,但同时她又有了现在的表达;她是传统的东方美,但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美的精华。因此当女人穿上旗袍,也不再是单一的表达,青涩与成熟、纯真与性感、端庄又风情,旗袍女人可以带着少女般的单纯懵懂又能有成熟女人的妖娆妩媚。
旗袍作为民国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民国时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征,直至今日都拥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当代大量的影视作品以及婚庆场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艺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从遮掩身体曲线到呈现出玲珑有致的女性身材,使旗袍摆脱了束缚和约束,成为独具特色的服装。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将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美的风韵散满人间。旗袍中有着含蓄的东方美,也表现着中国的大气端庄。岁月变迁,祖国强大,旗袍也慢慢的走向世界,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祝愿旗袍能够在孕育她的这片大地上继续焕发的光彩。
Ⅶ 中国第一个设计旗袍的人是谁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Ⅷ 中国第一个设计旗袍的人是谁
杨成贵先生被誉为“中国旗袍设计第一人”,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时在北京为参会的三十多位中国女部长、女市长制作的旗袍备受赞誉;曾为蒋经国夫人蒋方良、日本高松宫亲王妃、韩国总统夫人等政要名媛设计制作旗袍……
PS:宋美龄.她有9000件旗袍,也是她把旧式旗袍改为现代旗袍的.
Ⅸ 为什么一堆汉族人在华服日想要穿旗袍
你以为有个旗字,就是只有满清的旗人才能穿的吗?那就是望文生义了,旗袍原称祺袍。旗袍也不是满族所创的服饰,而是汉族所创的服饰。就像苗刀,也并不是苗族所创的刀,而是明朝名将戚继光所创的,苗即是修长的意思。很多时候,都只是个习惯称呼而已,很多缺乏文史常识的人,就习惯望文生义。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格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因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都是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新女性、学生等社会群体,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还是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装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而民国之时“旗袍”的称呼之所以最终会流行开,是因为整个清代,汉族女装依然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论贵族女性礼服还是寻常女子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因此在长达近300年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会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联想。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改称“中华袍”。又有人提议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叫回旗袍了。
看看下面某些人,就喜欢在那歪曲事实,自我矮化。本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就是某些人太敏感,太过于小题大作,太过耿耿于怀,把本来很多是好事,也歪曲成坏事,然后上纲上线,越歪越离谱。他们一方面内心充满愤恨,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却宁愿相信汉人很蠢,宁愿相信汉人一切都是剽窃欺诈,总喜欢看点破事就扣到所有人头上,然后喷个没完没了。这些奇葩的思维到底是怎么来的?
Ⅹ 中国哪一个女人比林徽因还要优雅,穿旗袍造原子弹
这项成就在世界物理界掀起不小风浪,同年,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唯独忽视了吴健雄的贡献,没有将此殊荣一同颁布于她。
获奖名单一出人们纷纷替她鸣不平,争议不休,直至31年后她才回应,“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有人认为她没能得奖的最大原因是,她是个女人。
无独有偶,她的女性身份还给带来过其他阻碍,在哥伦比亚大学,她即使拥有“原子弹之母”的头衔,也只能换来讲师的身份,职位低薪水低,同事李政道看不过眼,在会议上主张将吴健雄升至正教授,结果遭到所有人的反对,李政道与所有人据理力争,生生将会议从两点开到了五点,历经千难万险,吴健雄终于获得应有的待遇,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女教授。
这些年来,世界欠她的不仅是一个诺贝尔奖,更是一份平等对待女性的公正。
回顾过去,时代发展风云变化,女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抛开偏见,人们渐渐发现女性的力量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的女性迎难而上,在各自的领域绽放耀眼光芒,用一张张生动的女性面孔构成巾帼英雄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