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杨红樱说的那被称为女特务穿着旗袍的卷发女人是谁
关露。
他也是电视剧《旗袍》红色女特工的原型。关露是我党打入汪伪政权的红色女特工,特策反大汉奸李士群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关露原名胡寿楣,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著名的女作家,与张爱玲、丁玲齐名,是三大才女之一。当时日军占领了上海,关露就曾说出这样的话:“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关露那时是多么的激情彭拜,为此她还赢得“民族之妻”的称号。
B. 一战美女间谍玛塔哈丽:死后头颅被保存于博物馆
她是巴黎红极一时的脱衣舞女郎,游走于欧洲上流 社会 ;她也是左右逢源的双面间谍,最后以飞吻面对死亡。因为太美,头颅被防腐处理存放博物馆,最后却被崇拜者偷走。
从农村女孩到红得发紫的艳星。
玛塔哈丽,原名 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876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农场主同时经营一家帽子店,母亲是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泽利继承了父亲高挑的身材和母亲的东方人的外貌,有一头秀丽的黑发。泽利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备受宠爱。
在泽利13岁的时候,父亲生意失败后便和母亲离婚,泽利随父亲搬到贫民窟生活。父亲外出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却一去不复返,泽利和兄弟们分别被寄养到亲戚家或教会抚养,母亲也在泽利15岁时去世。
或许是寄人篱下的泽利太需要家庭的温暖,无意间泽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年仅19岁的泽利将自己嫁给了大自己22岁的海军军官。婚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结婚后丈夫原形毕露,酗酒,家暴……泽利和军官移居爪哇后便有了一儿一女,孩子带给了泽利些许的安慰。
但不幸很快降临在泽利身上,儿子被丈夫的仇人毒死,这无疑让夫妻关系降到冰点,一家人返回荷兰后,泽利便提出了离婚,在一番努力下才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但是军官丈夫不满法院的判决,私下绑走了女儿。
“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1904年,泽利无家可归,决定到繁华的巴黎寻找生计,泽利在巴黎先后做了马戏团骑师、艺术模特。好在泽利生了一副好身材和姣好的面容,为了生计,泽利在一位巴黎剧院经理面前跳起了脱衣艳舞,那个时期很少有人做这样大胆的举动,经理看着泽利曼妙的身姿,带有东方神韵的舞蹈,当即将泽利录用。并更名为:玛塔.哈丽,梵语的意思是“神之母”。
1905年3月13日,玛塔哈丽的首演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看惯了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玛塔哈丽的东方面孔和神秘充满诱惑的舞姿几乎吸引了所有的观众,玛塔哈丽一夜成名。玛塔哈丽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高贵的出身,是一位来自爪哇的印度教徒的后裔,从小学习印度教的神秘舞蹈。
玛塔哈丽的舞蹈越跳越暴露,越跳越出名,成为当时红的发紫的舞星。巴黎的报纸评价她“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舞星到间谍,命运的转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玛塔哈丽正在德国演出,德国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注意到玛塔哈丽在上流 社会 交往活动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于是萌发的发展玛塔哈丽作间谍的想法。
玛塔哈丽面对德国军官的高价诱惑很是惊喜,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跳下去,迟早有年老色衰的一天,何不趁现在多赚一些钱。再说,同权贵交际中,本来就会听到一些“秘密”,自己更多时候只是用来炫耀罢了。于是玛塔哈丽在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后,就被送到一处秘密训练基地,进行简单的间谍常识训练。
有了更多经济的支持,玛塔哈丽打扮得更加明艳动人,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级军官,达官显贵的青睐,也为德国获取了很多的情报。
“哈式急智”
玛塔哈丽有一次的任务是,窃取法国最高统帅莫尔根将军手里的一份坦克设计图。玛塔哈丽早早地和莫尔根打好了关系,住进了将军府邸。
在取得将军信任后,一天,玛塔哈丽悄悄给将军下了安眠药,悄悄来到将军的保险柜旁。玛塔哈丽输了几次有可能是密码的数字,都不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晚一分打开保险柜,对玛塔哈丽就多一分危险。
她突然想到将军曾说自己记性不好,记性不好的人不可能将密码记在脑子里,她扫视一遍书房。这时玛塔哈丽注意到墙上有一个跟书房风格格格不入的挂钟,她之前问过将军为什么这里要挂一个钟,将军支支吾吾的回答说是母亲的遗物。
玛塔哈丽发现钟面的时间一直停留在9时35分15秒,那密码可能就是93515,但是六位数的密码还少了一位啊。玛塔哈丽沉思了一会儿,想到9时,也可以是晚上的9时,就是21时,密码可能是213515。保险柜应声而开,玛塔哈丽立即用微型相机拍到了坦克设计图。在她走出房门半分钟,打扫卫生的仆人就进了房间。
玛塔哈丽的这次行动也被称为“最后半分钟”,后来也作为间谍学的重要技巧。
双面间谍,游刃有余
随着一战进入相持阶段,玛塔哈丽担心德国战败,自己给德国做间谍可能会有危险,她内心慢慢地偏向法国,碰巧法国的情报人员向她抛来橄榄枝(也有说玛塔哈丽主动找的法国人)。
就这样,玛塔哈丽的双面间谍身份游走于法国和德国之间,可谓左右逢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玛塔哈丽的间谍活动被英国情报局发现,英、法同为协约国,英国将玛塔哈丽的行为报告给法国的反间谍机构。法国反间谍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后,在1917年2月,玛塔哈丽来到巴黎就被法国以“叛国罪”逮捕,最后被判死刑。
巴黎红极一时的艳舞明星被以间谍身份处以死刑,顿时一片哗然。传说玛塔哈丽穿上最美的舞鞋,最明艳的舞蹈服,对行刑者送以飞吻,从容地迎接死亡。
由于玛塔哈丽的尸体无人认领,最终被用于医学用途。玛塔哈丽的头经过防腐处理,保持着生前的模样,存放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在2000年,博物馆人员发现玛塔哈丽的头神秘消失,据说是被玛塔哈丽的崇拜者盗走了。
玛塔哈丽作为艳舞明星又是双重间谍身份,传奇的一生被当作 历史 研究的史料。据说还成立了玛塔哈丽基金会,和关于她的博物馆。
C. 旗袍美女用美人计迷惑特务,瞬间干掉两人是什么电视剧
烽火双雄 (2014)
导演: 金良言
编剧: 韩炜 / 周游
主演: 丁海峰 / 矢野浩二 / 郭金 / 涩谷天马 / 刘思言 / 王丽云 / 王奎荣 / 梁天 / 天明 / 冢越博隆
类型: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4-09-14(中国大陆)
集数: 35
单集片长: 45分钟
又名: 日本八路
D. 金发美女惨死街头,拜金女为一千万元搭上性命,后来如何
1950年3月2日,一个马车夫路过哈尔滨菜库街,看到雪地上一片深红色,是一个女人浸在雪里的血。马车夫吓得赶紧报警。警方接到报案后也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死者是一个20多岁的金发女孩,长得很漂亮,应该是东欧血统。这个女孩穿着一件胸口有血的红色外套。据法医检查,死者于3月1日午夜遇害。凶手应该用的是单刃匕首,凶器是从上到下刺死的。所以凶手的身高肯定比死者高。
但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死者的身份。由于哈尔滨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居住着很多外籍人士。警方很快联系了管理外籍人士的苏俏协会,并很快得到了消息。一位名叫安菲莎的苏联侨民报告说,他的女儿已经失踪好几天了。警察去安菲莎家了解情况,得知安菲莎是俄罗斯贵族。因为国家动乱,他逃到黑龙江,遇到一个中国男人,和他结婚生子。然而,这个人是作为间谍被杀的。安菲莎带着女儿开了一家面包店谋生。
原来安力亚抢了张有财的把柄,威胁他给自己很多财产,最后甚至主动提出要1000万。张有财根本拿不出来,决定掩盖。安雅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但她的悲剧结局也是令人遗憾的。本来她可以努力,可以找到自己爱的人,可以建立自己的家,但是她想靠男人,不愿意工作,甚至在朋友准备介绍自己工作的时候。
男人对她来说和提款机没什么区别,马天龙和宋春存也是。她为了衣服和虚荣心向一个40岁的男人献殷勤。她威胁一个帮手要1000万。她不知道张有财根本拿不出来吗?她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即使张有财拿不出来,但在紧急情况下,张有财肯定会想别的办法。但她没有想到,张有财想到的办法是杀了她。
E. 这位女间谍因长得太美,被处决后,为什么头颅竟存入巴黎博物馆内
"谍,军中反间也。"——许慎《说文解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出自《孙子兵法》中的话语充分说明了在两千多年前,就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了了解敌人的重要性。到了现代社会,围绕情报而产生的谍战层出不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情报战完全成为了另外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007系列》、《碟中谍》等电影给特工、间谍这个职业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对于那些善于利用美貌来窃取情报的美女间谍,她们的传奇引得更多人想要去探寻一番。
其实纵观玛塔的一生,她只不过是个为了生存而不断挣扎的可怜女人。如果可以选,相信她一定不愿意嫁给那位大她几十岁军官,更不会在后来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F. 日本旗袍女特务偷袭中国小伙,却被自己人乱枪打死。这个视频是来自于哪个电视
日本旗袍女特务偷袭,中国小伙却被自己人乱枪打死,这个视频是来自一个中国的抗战连续剧。
G. 谁给我讲讲<旗袍>里关萍露的原型人物和她的事迹
《旗袍》关萍露原型黄慕兰 《旗袍》陆续在全面地面台开播,收视率居高不下,该剧的原型之一黄慕兰老人,104岁高龄的她至今还生活在杭州。杭州某小区,一条狭长的街道,通往一栋普通的居民楼。连邻居们也不知道,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党一部网络全书”的传奇湘女的老地下党员黄慕兰,现在就和两位保姆在此“隐居”。这位曾因出色的情报工作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的“女间谍”,今年已经104岁。 《旗袍》在剧本创作初期时,也对黄慕兰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深刻研究,把她的特工生涯经过艺术塑造后,才有了关萍露这样出色的角色,《旗袍》一剧正是意在歌颂和赞扬中共地下党员的英雄本色。
电视剧《旗袍》中的关萍露,她智勇双全,用年轻的生命做赌注,她从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学生,成长为临危不乱、忍辱负重的中共优秀谍战人员;她深爱自己的男友,甚至为了他深入虎穴,却被男友误认为是卖国求荣的女人,几次三番要除掉她;面对男友对革命的背叛,她毅然将其带到当年他们歃血为盟的地方亲手枪杀了他…… 根据黄慕兰老人等多位红色女特工改编的关萍露,她有着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但是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她也有属于她的柔情。但在这柔情的外衣下,关萍露必须做到的是忍辱负重,奉献青春与生命,谱成一典红色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的谍战人生,也造就了现在《旗袍》的收视率为何会这么高的原因了。
如今的黄慕兰老人一直低调地生活在杭州,完全看不出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当年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杀汉奸,救周总理性命的女英雄。104岁的黄老现在依旧爱看电视,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爱打麻将,中午必打一小时纸麻将;最大的爱好是照相,与她合影时,她先会捋平衣角,整理好头发,然后会强有力地握住你的手,并且露出灿烂的笑容。 当问起她是否会看《旗袍》的时候,黄慕兰老人高兴地说,肯定会看,可以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风采,是一件很激动的事情! 黄慕兰是一位奇女子。这位出身湘中名门的女性,本可以像大多数的世家小姐一样,读一所教会大学,或写诗,或学艺,相夫教子,悠闲平稳地过日子。可是,她却选择了终身以革命为业。作为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横跨差不多一个世纪,所接触的知名人士,所亲历的重大事件,足令后人喟叹。黄慕兰 - 人物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从事地下工作时的黄慕兰。周南中学校友会 供图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出身于湘中名门,父亲曾任长沙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是谭嗣同、黄兴、蔡锷的儿子等的老师。1926年,年仅19岁的黄定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 黄慕兰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秀外慧中,能力强,有魄力,曾给不少国共高层人士留下深刻印象。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如宋庆龄等全部到场,那年刚20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黄慕兰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这位不到20岁的妇女运动领袖,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工作有魄力,活动能力很强。黄慕兰在武汉工作时,在武汉三镇很有名。她认识许多社会各界上层人士,特别是妇女界的著名人士如何香凝、宋庆龄等,黄慕兰与她们都有过工作关系,曾给不少国共高层人士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一些单身男子常常晚上往她们的宿舍里跑,而且赖着不走。 令人称奇的是,黄慕兰还被几位大文豪作为原型写进作品。生性多情的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茅盾写《蚀》借鉴过黄慕兰。一次黄慕兰到茅盾家作客,茅盾开玩笑说“听说你改了名字叫黄定慧了,为什么取了个尼姑的名字?”黄马上反正击道:“你胆敢取笑我,我还要找你算帐呢!你说,你为什么拿我做模特儿?人家都说《蚀》三部曲中的几个浪漫女性,原型都是我,逼得我只好改名‘定慧’了。” 国共分流后不久,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并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以一个令人瞩目的大美女形象出现,周旋于旧上海的各种场合,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演绎了一个红色特工的人生传奇。[1]黄慕兰 - 人物经历
1907年,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字淑仪)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开明之家,12岁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周南女校当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打丫鬟的二世祖。 北伐前夕,黄慕兰逃婚后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19岁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在武汉三镇很出名。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据说茅盾写《蚀》也借鉴过她的故事。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国共分裂之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至此,黄慕兰开始了“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后牺牲。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赴命前,她强忍着丧夫别子的巨大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在中央机关工作时,黄慕兰遇见了在武汉时就认识的贺昌。贺昌在中共六大上和关向应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日久生情,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秘密前往苏区斗争,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黄慕兰后来才听到传达的消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他跟项英、陈毅等一起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一次率领部队向粤北边区转移时,在江西会昌河遭敌伏击,被包围了7天7夜,最后因粮尽弹绝腿部负伤而壮烈牺牲。陈毅曾写有悼念其牺牲的《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1931年1月,党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委命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2] 黄慕兰 - 智救关向应
黄慕兰还曾智救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关向应。
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闸北他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
幸好关向应被捕时,当时负责中共地下党保卫工作的顾顺章正在汉口,对之并不知晓。4月21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这个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不仅供出了中共地下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机关以及领导人的地址,还将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领导人都逐个指认了出来,当时在狱中的恽代英就是被他指认出来而牺牲的。
营救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周恩来找到黄慕兰,要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
黄慕兰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师、她的密友陈志皋提出,要求会会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这个陈其寿可不简单,他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当了18年的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 当见到黄淑仪后,陈其寿对她很有好感,主动提出要收她为“过房女儿”,并要她担任自己几个女儿的家庭教师。
随着交往的加深,黄淑仪取得了陈其寿的信任,于是陈志皋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说是黄小姐有一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了进去,现关在龙华监狱,是否能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很爽快地答应帮忙。
数天后,陈其寿让陈志皋出面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到陈家吃饭,同时将黄淑仪也叫了来。就在饭桌上,陈其寿将这件事讲了,并在介绍黄淑仪的身份时,称她为自己的“过房女儿”。典狱长将放人的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此后,关向应却迟迟未能被放出。这时党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发的叛变。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关向应招出来,就被蒋介石枪毙了。虽说有惊无险,但周恩来担心夜长梦多,再次要黄淑仪加紧办理。黄淑仪只好又一次来到陈其寿家中,委婉地催促此事。
听说自己干女儿的事迟迟拖着未办,陈其寿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典狱长找来质问,典狱长说是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非常了解此人爱好,让陈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2斤上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于是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营救成功后,欣喜不已的黄淑仪和陈志皋一道,亲自驾车到龙华将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等职。
1931年,黄慕兰调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解放前夕,她还在上海组建过渡性统战组织“牛尾聚餐会”,这个组织曾争取与劝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反正,可惜没有成功。
建国之后的黄慕兰命运十分坎坷。建国初期,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从事里弄居民工作,当她因党籍问题去找当年暗恋自己的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求助时,却被他一顿奚落。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此后二十多年,她数入秦城,出狱后又多次上诉,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980年,在老战友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她著有《黄慕兰自传》,记述了党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黄慕兰 - 密报向忠发叛变
鲜为人知的是,黄慕兰是第一个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叛变的消息传递给中央的人,使周恩来等得以及时的转移,使当时的党中央机构避免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黄定慧1931年6月22日下午,法租界大名鼎鼎的律师陈志皋与热恋之中的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便找了一个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入。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老同学相见,聊天的内容自然很随意。曹炳生感慨地说:“志皋兄,我哪有你这么清闲,陪女朋友出来喝咖啡。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没骨气,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没聊几句,就站起来说:“我要走了,当局马上要派人来巡捕房,办理引渡手续。”说罢,向黄慕兰笑了笑摆摆手,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人海里。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黄慕兰一直低着头,喝着咖啡,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脑子里却在紧张地思索着:50多岁的湖北人,他会是谁呢?等曹炳生一走,她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不一会儿,潘汉年就走了过来。两人关起门来将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个个排起队来……
“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话一出口,黄慕兰自己也吓了一跳。
“对,是他。”潘汉年站了起来,“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指砍去了一个。那我就走了!”说罢,潘汉年就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住进了四马路上的都城旅馆。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了。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自从1931年4月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叛变以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经中央决定,担任总书记一职的向忠发要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工作,为了安全,临走以前周恩来特别安排他搬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自己同住,同时一再关照他不能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谁知6月21日夜里,向忠发从小沙渡路寓所溜了出来,到姘妇杨秀贞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到顺风车行要车,被人认了出来,刚抓到巡捕房就扛不住了,做了可耻的叛徒……
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红队的队员在小沙渡路他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当晚,只见一队特务,押了一个人用钥匙打开了他的寓所进行搜查……周恩来的住所只有三把钥匙,除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外,另外一把就在向忠发的手里……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黄慕兰的机警报信后化解了。 黄慕兰 - 感情生活
黄慕兰一生结过四次婚,其中有三次就属于典型的“革命联姻”。她的第一次婚姻,由父亲包办配给了她父亲朋友的儿子,这个人又吃又喝又赌又嫖,她很痛苦,结婚一年不到就逃出来了。在武汉时期,黄慕兰结识了《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的共产党员宛希俨,在董必武、瞿秋白撮合下,黄淑仪与宛希俨于1927年“三八妇女节”登报结婚。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象宋庆龄、柳亚子全部到场,那年19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国共分裂后,她就开始转为地下,去了江西南昌当交通员。不久,生了个儿子,儿子生出来刚三天,黄慕兰还在医院里,丈夫就上山打游击了,1928年宛希俨在赣南领导暴动时牺牲,她把儿子送到男家,前往上海。 1928年底,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并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在周恩来、康生、陈赓、潘汉年、李强的领导下工作。黄慕兰遇到新任的中央委员贺昌,很快便产生革命情谊,经周恩来批准,两人正式结婚。不久,贺昌调往中央苏区,后担任了中央红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牺牲。 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追求。 《黄慕兰自传》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黄慕兰于是听取了组织的意见。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期间再次遭受国民党的牢狱之灾。黄慕兰 - 建国后的生活
黄定慧老人建国之后的黄慕兰命运十分坎坷。黄陈二人均未获工作安排,黄曾去找当年的同事——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却被他一顿奚落。其实饶乃是由爱生恨,现在当然要看黄的笑话。当时为打破经济封锁,决定派一批人去国外搞贸易,陈积极要求前往,实则他与初恋情人已在外同居,至此恰好可以一走了之。黄无可奈何,只好希望陈继续为党做贡献。陈表示国内一切由黄处理,并决不离婚。陈此去再也没有回来,给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 黄此后结束了通易公司,参加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从事居委会工作和救济总会的工作。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后被关入秦城监狱。63年,宣判她为叛徒、特务、反革命,同年被和宛希俨的长子接出监狱。黄的老同事吴德峰、阿英支持她上诉,期间陈从海外托人带信要黄去香港,黄未去。67年,黄再次被押入秦城,75年释放,黄表示要继续上诉,一直没有结果,连在地下工作时指导过她的工作的高级领导人,也无能为力,不能过问。直到1980年,得蒙邓颖超召见,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
黄慕兰 - 评价
黄慕兰虽然出身名门小姐,但是没有丝毫豪门小姐的娇弱,而是一个有主见、敢作为、大胆泼辣的奇女子,特别是在中央特科工作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能够服从大局,为了工作需要,放弃自己真爱的男人,而与陈志皋结婚,这种牺牲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才皆可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黄慕兰做到了,她奇就奇在这里。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周恩来称黄慕兰为“我党网络全书”
H. 曾轰动一时的重庆“女特务”王琼,究竟何许人也
在现代社会,思想解放,潮流日新,各种奇装异服和层出不穷的想法都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不管你是女扮男装还是男扮女装,只要扮相好,没有违和感,总能收获一大波陌生人的赞美,甚至成为网络红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位“扮相”极好的男子轰动了重庆山城,给重庆的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这个男子的身份还不一般。
这般非同寻常的情况当然要好好审查一番,本来这是王琼的个人问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变性人。
但当时思想比较闭塞,而且处于十分敏感的政治环境里,受到批判的王琼为了掩盖,就说自己是一名特务,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政治目的。
三中全会以后,王琼的“女”特务身份被否定掉了。所谓的“女”特务原来是假的,还白白遭受了批判,这件事听起来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也是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才让他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身份。如果放在今天,想要成为一个女人,大部分人都不会特意投来异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