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手工旗袍制作者

手工旗袍制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16 02:22:22

1. 最简单的旗袍做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给人量身要非常仔细。

2. 上海最后的“手工裁缝”,坚持86年只做旗袍,为什么如今技艺却面临失传

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衣柜里面没有一件旗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诚然,女性的身份也好,行为也罢,不需要通过一件衣服去定义,但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旗袍对于中华女性来说,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3. 最简单的做法旗袍图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给人量身要非常仔细.

4.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4)手工旗袍制作者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5.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旗袍(qipao)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在内地渐渐被冷落。8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带来的影响,旗袍逐渐在内地复兴,并于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6. 痴迷做旗袍的95后大二女生,把什么图案穿在了身上

旗袍是东方古典美的代表,是一张行走在国际时尚场合的中国名片,不仅能将东方女子纤细优美的身段完美展现,更能彰显出优雅温婉的魅力与风情,在旗袍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名媛政客,还是明星路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旗袍都承载了一段段传奇或平凡的故事,被岁月所铭记。



旗袍本身是具有包容性的,每个女人都有一件旗袍在等待着她去演绎,旗袍潜藏着的东方美,是任何其他国家的女人都很难演绎出来的,很有幸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年青一代的姑娘们愿意去传承,去尝试,去演绎独属于自己的古典美,给这个世界增添一抹别样的柔情!

7.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8. 95后大二女生痴迷做旗袍,把千里江山图穿在身上,惊艳时光。后来如何

9. 谁是第一个发明旗袍的人

旗袍的具体发明人不详。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综述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凝练。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10. 河北86岁“旗袍奶奶”走红,她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河北86岁旗袍奶奶走红网络,她的事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老奶奶太值得点赞了,毕竟愿意用毕生的精力来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中,真的是太难得了。那么,你知道这位老奶奶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提前退休只为了发展旗袍事业。

靳玉霞在50多岁时就萌生了要提前退休干服装事业的念头。不过当时她做这个决定时,还是遭受了爱人的反对。好在她并不改初心,始终要坚持完成自己的梦想。后来她就白天在家做活,下午去接订单。再到后来她还开了自己的服装定制店,这一开就是好几十年。哪怕现在是快节奏年代,靳玉霞依然坚持要用手工制作旗袍,每一件旗袍从画图到剪裁制作,历时半月有余,但她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不得不承认,这样度过自己余生的靳玉霞,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

与手工旗袍制作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百伦两个拉链的羽绒服 浏览:863
工商制服春秋装 浏览:700
孙俪代言风衣 浏览:597
小孩肥裤子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4
女式衬衫流程图 浏览:392
讴歌羽绒服 浏览:114
校服展评讲话 浏览:358
时尚韩版女外套冬装外套 浏览:918
裤子弄上蜡烛油怎么办 浏览:575
便宜棉衣尾货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333
平板鞋怎么搭配裤子 浏览:714
绿色衣服配棕色裤子好看吗 浏览:137
上海名旗袍店 浏览:986
勾宝宝马甲图解 浏览:886
男装妮子外套搭配图片 浏览:555
裤子铆钉扣松了怎么弄紧 浏览:804
宁波奉化市吴江衬衫厂 浏览:815
简单好看t恤的画法 浏览:735
江淮助力泵皮带维修多少钱 浏览:548
所谓的兄弟一条裤子什么意思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