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十大服装设计师是谁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香港全新概念店
秉承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创办人的精神,一系列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全新概念店”延续了这个来自法国的顶级珠宝品牌一直以来为名媛女士们订做高级珠宝的专业与热诚。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以不朽的专业精神贡献于女性的高贵时尚与经典华丽。迷人媚力(Glamour)、女性温柔(Femininity)及性感感性(Sensuality),是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重要品牌个性。借以上品牌性格,将“全新概念店”设计成令客人待了就不想离开的珠宝鉴赏空间,然而客人却能感受到如在家中的那种令人极度眷恋的舒适感觉。利用对比及透明质感相互辉映的作用、明智的颜色搭配及合宜的灯光效果将“全新概念店”完美呈现。
柔软特性的绒面革,华丽的皮革、丝绸及缎子都被使用于这次布置的元素当中。使用这些柔软的家具材料后,店中陈列了珍珠母贝、如缎面一样细致的金属装饰品与漆器。橱窗的陈设,也是由独特的设计元素着手,从最平滑、柔和的情调切入黑色的漆器托盘、银灰色的垫子、袖珍的紫色垫子、天鹅绒的底座,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和精致时尚美学展露无遗。
著名设计师Anouska Hemple在香港“全新概念店”中想表现出店中无限生命力的律动及完美的视觉享受。在进入精品店后,空间分为三个不同的经典区域。第一及第二区为展售区,而第三区则是为客人所准备的舒适的休息空间。喝一杯上好的咖啡,享受店中完美的气氛,聊聊天,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享受生活最美好的片刻。独创的拱形三层抽屉型家具及多功能性的家引领着最时尚的设计。空间中,有如春天般绿意盎然悬挂的布幔,搭配精巧细致的橱窗摆设,将不对称艺术表现到极致。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经典标记也烙印于店中柱子的底座,将传统的经典融入于最新的空间设计中。
2. 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及作品
1、马可(服装设计师)
马可,女,1971年出生于吉林长春,服装设计师,苏州丝绸工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系毕业。她是贾樟柯纪录片《无用》女主角,曾获得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至今仍是金奖选手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获得中国首届十佳时装设计师,被香港设计中心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等荣誉称号。
2、郭培
郭培,1986年毕业于北京二轻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也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她曾为很多出席重要的场合的人士制作礼服,春节晚会90%以上的服装来自她的工作坊。此外,她还是各路演艺名人的御用服装师、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师、是外国媒体眼中了不起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更是中国高级定制梦工厂的掌门人,十几年来坚守着对于完美的追求。
3、劳伦斯·许
劳伦斯·许,原名许建树,祖籍山东省枣庄市,毕业于中国工艺美院服装设计专业(现清华美院),后留学巴黎,是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艺术家弗兰西斯·德洛克郎的得意门生。他为演艺人士打造红毯礼服,包括范冰冰的“龙袍”、张静初的“梦回盛唐”等等。被誉为红毯第一人,自2013年起受法国服装公会邀请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成功发布“绣球”、“敦煌”、“山里江南”系列作品。他还多次担任国事活动开幕式服装设计师,如G20峰会等。
4、周翔宇
周翔宇出生于1982年,毕业于Den Haag服装学院,曾经攻读工业造型设计并在Amsterdam自由大学修读荷兰语。2005年,就任于Jeroen van Tuyl公司。于2007年在北京CBD建外SOHO成立设计工作室,创立Xander Zhou品牌。旗下分别包括高级男装Xander Zhou signature以及定制服务Xander Zhou on demand。周翔宇曾经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艺人、导演定制红毯礼服。
5、Masha Ma
Masha Ma是一名女服装设计师,生于北京,毕业于圣马丁艺术学院,作品被选入V&A和M Q时装秀,2009年3月入围FashionFringe比赛。作为最年轻的中国设计师,连续在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发布七六季作品。系列发布后,《纽约时报》文章评论“MASHA MA, 不仅是中国制造,更是来自中国的设计…通过精细的手工和结构感的轮廓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气质。2013年10月,入选BoF全球时尚届最具影响力500人。
6、吉承
吉承,中国时装设计师代表,JICHENG/织货byJicheng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2015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毕业于马兰戈尼学院(istituto marangoni)。设计往往颠覆中国传统风格,又将中国元素与优雅,嬉皮混合在一起,擅长借西方剪裁之“形”诠释中国元素之“意”,对面料抱有极端挑剔的态度。被中国时尚及媒体行业广泛认知和评定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引领时尚的领军人物。
7、刘清扬
刘清扬,生于北京,在香港长大,18岁留学英国,就读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于面料设计系。2009年创建了独立品牌Chictopia,面料是Chictopia的重头戏,精美的印花则是Chictopia的另一大特色。2012年10月,荣获ELLE风尚大典“ELLE-H&M中国独立设计师奖”。
8、张肇达
张肇达,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现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他设计的时装现代、舒适、华丽、精致而又不失典雅的气息。工作里,他每年都要旅行,寻找时尚的灵感,把握流行趋势。
9、屈汀南
屈汀南,祖籍顺德。在顺德的这段童年生活对他长大后走上时装设计师之路影响极大。他以莨纱为面料设计的时装,拿去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时装大赛,结果一举获得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民俗文化奖”、“21世纪设计大奖”两个奖项。
10、王薇薇
王薇薇.祖籍江苏徐州,若称王薇薇(VERA WANG)是婚纱女王,一点也不为过。在每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星光大道上,王薇薇(VERA WANG)就像是永不会出错、绝不会让女星得到“最差劲服装奖”的品质保证。王薇薇(VERA WANG)的婚纱设计引起了时尚界的一场婚纱革命,一套王薇薇(VERA WANG)婚纱,就如同一颗Tiffany的六爪钻戒一样,象征着神圣珍贵的爱情承诺。
11、吴季刚
吴季刚 (Jason Wu)1983年出生于台湾富庶之家,哥哥是名投资商。年轻设计师吴季刚 (Jason Wu) 因为年幼时爱帮玩偶穿衣打扮,后来晋级为时装设计师。继2009年之后,2013年1月21日,米歇尔再度穿上台湾旅美设计师吴季刚作品,与奥巴马跳舞。
12、上官喆
上官喆,198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国内著名新锐设计师,同名品牌SANKUANZ创始人。上官喆毕业于厦门大学,获视觉传达与广告学双学位。2006年,上官喆成立SANKUANZ品牌。2014年12月30日,上官喆获“2014青春的选择年度盛典”年轻人年度设计师。
3. 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有哪些
1、马可
马可是我国非常有资历的设计师,是无用设计工作室创建人,她的设计和思想很多时候都是反时尚的,大多衣服都是线条简洁流畅,装饰较少。她的衣服非常的有风格。
2、郭培
郭培是一名80后,毕业于北京二轻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也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春晚里的90%的服装都出自她的手,非常的厉害。
3、许建树
许建树也叫劳伦斯·许,是我国第一位受法国服装协会邀请的设计师,并登上了2013年巴黎服装高级定制周T台。许建树是山东人,后留学法国,是法国知名服装设计师、艺术家弗兰西斯·德洛克郎的得意门生,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也是主打的中西风格合璧,完全西化的立体裁剪,设计元素却极其古典、东方,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
4、王陈彩霞
王陈彩霞是一位在国际上非常有声望的服装设计师,是夏姿·陈品牌的设计总监。王陈彩霞也是台湾非常有名的设计师,她设计的肌肤柔和了中国的元素,非常的有特点,是我国女明星非常喜欢的一款时装品牌。
5、韩枫
韩枫是一个美籍华人设计师,她设计的衣服非常的有风格,是别人模仿不来的。韩枫本来是学装潢设计的,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名师荟萃的世界时装之都---纽约白手起家,还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这非常的不容易,并且她还是女生。华裔设计师韩枫的成功颇具传奇色彩,她的衣服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满个性和现代色彩。
(3)中国国际女装大奖赛历届作品扩展阅读:
国内服装史
传统的汉族服饰:从黄帝即位(约公元前2698年)到晚明(公元1368
-
1644)。它被称为汉族服,因为时尚是在汉代改进和推广。形式通常是长礼服,衣领,包装翻领在左、右松宽的袖子,没有按钮但是有腰带。虽然设计简单,但它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传统的满族服饰:它是满族的传统服饰种族国籍,通常长礼服的形式,有时一件夹克或背心外面。因为满族是清朝的他们的礼服被大力推广,这样的衣服很受欢迎。特点是圆形或直领,与按钮从右边衣领和腰带系在腰部,两个或四个缝,紧袖袖口形状像马的蹄。
服装结构设计
在设计圈里,人们把服装制版师称为服装结构设计师。之所以被称作结构设计师,是因为服装制版师们的工作主要是将设计师的平面服装效果图,立体化、现实化。一幅幅的服装平面设计图,通过服装制版师一系列的工艺分解被结构化,从而能够使服装以适合工业生产的方式从服装生产企业生产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制版师是服装设计与生产的桥梁。
服装制版师对服装的处理不仅要符合设计师唯美、时尚、个性化的要求,还要适合工厂可操作性、工业化,经济化的要求。这也意味着版师不仅要了解时尚,更要了解生产时尚的各种制衣设备的发展趋势和设备性能。相对于设备销售市场对机器的流行、性能的反馈,服装制版师们对缝制设备的信息反馈更具有前瞻性、引导性和创造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服装设计
4. 2022服装设计大赛有哪些
2022服装设计大赛有:“COCOON 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威 丝曼”中国针织时装设计大赛“中华杯”国际女装设计大赛“虎 门杯”国际青年(女装)设计大赛
(4)中国国际女装大奖赛历届作品扩展阅读:
服装设计师(Apparel Designer)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品和社会。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严格的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服装设计师的想象力迅速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千姿百态的形式释放出来。新奇的、诡谲的、抽象的视觉形象,极端的色彩出现在令人诧异的对比中,于是不得不开始调整我们的眼睛以适应新的风景。服装艺术显示出来的形式越来越多,有时还比较玄奥。怎样看待服装艺术、领略并感受服装本身的语言,成为今天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中的“眼球之战”。服装设计既要有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既然设计出来的衣服是要在生活中穿的,既要美观时尚,又要低调优雅,使服装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个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要忘掉自己是自己,而是在设计你所想表达的思想。
5. 中国女装设计的发展史
“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从创意到实施,均为国内首创。其中有两个关键词:杰出、发现。 杭州,欲做“发现”这些准世界级设计大师的伯乐。 杭州“发现”世界级大师 “杭州丝绸、女装产业要克服‘高原现象’,突破发展‘平台期’,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依靠品牌取胜。而打响品牌的核心是要培养一批顶尖级的女装设计师。” 不久前,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暨“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言之凿凿,字字着力。 这次专题会议,也无疑将在杭州丝绸、女装产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确实,“设计师品牌”策略对于杭州女装之推动力,愈来愈显现其不二地位。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的打造,而且直接关系到杭州丝绸、女装产业的兴衰成败。 杭州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从2007年至2017年期间,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资助60位杰出女装设计师的培养培训。重点培养对象将在“万事利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的最后优胜者中选出。由政府主导并投入大量资金来培养设计师,这在国内不仅是首创,也可谓是大手笔。 和记者谈起即将实施的“发现计划”时,杭州市经济委员会纺织服装处处长严国强即刻神采奕奕,“市政府对此特别重视,通过这次计划实施来培育和形成杭州丝绸、女装产业发展的人才竞争优势,从而打响杭州‘中国丝绸之府、中国女装之都’的行业品牌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 “生活品质之城”,这个称谓对于杭州人以及不少外地人而言,已是个颇为熟稔的热词。它是一个由各种具象汇聚凝结而成的概念之词。而这一次,杭州市政府要将其中一个具象发大并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就是—通过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的培养与杭州女装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杭州的“生活品质”。 在缤纷服饰荟萃的杭州女装特色街武林路的北端,记者找到了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敲开工作室的大门,立刻就感受到其内忙碌而紧张的工作氛围。接电话声,交流工作的谈话声,键盘敲击声,翻找文件声……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 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顾小华,不停地在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和安排媒体的采访,因为承办这次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以及“发现计划”的相关活动,已足以令他忙得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负责媒体接待的汪君玮对记者说,“‘发现计划’除了用10年的时间,在国际知名服装设计院校每年培养6名杰出女装设计师,还将在国内知名服装设计院校培养250名优秀女装设计师,短期出国培训优秀女装设计师和女装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200名,短期国内培训服装制作技师400名,服装制作高级工1000名,引进知名女装设计师10至20名。” 可见,“发现计划”不仅仅只将目标对准那些准世界级设计大师,还将发掘并培养一大批服装业优质人才,从而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构筑起坚固而上规模的杭州女装发展源动力。 西子女装突围国际化之困 在现在这个时机,力推“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不是没有理由的。 西子湖畔的杭州女装,她想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内女装的领军人物而已,清秀隽永的目光已眺望着那更为华丽耀眼的世界舞台。 然而,杭州女装期望突破自身发展障碍,攻入国际女装市场,就不得不正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杭州有几百多个服装注册 商标,但可称得上品牌和名牌的却不多,商标不能代表品牌。同时,贴牌多、设计风格雷同甚至抄袭现象也阻碍了杭州女装的进一步发展。”杭州市经济委员会纺织服装处处长严国强对此不无忧虑。 一个地域环境或城市环境对设计师必然有影响,很多外地的设计师留在杭州开创自己的天地,正是看到了这片土壤所能给予的养分。 自从2000年杭州女装整体亮相京城之后,杭州女装整体形象的打造活动就异彩纷呈。每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杭州市政府都组团参展,影响巨大。 无论是杭州女装形象大使的评选还是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的举办,杭州女装整体推广都是非常出色和到位的。但是,在杭州女装整体形象得到整体提升的热闹背后,杭州女装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却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最初,杭州提出打造杭派女装,由于门槛较低,大量的女装企业蜂拥而入,加上缺少标准,缺少引导,导致产品档次低,质量不过关,使得杭州女装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很多女装品牌不愿让人了解到自己的杭州背景,不愿打“杭派女装”的牌子。 “确实,杭州女装的品牌已经形成一个群体,但是在这个品牌群体中,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要打造‘中国女装之都’,只有品牌群而没有强势品牌,是不可想像的。而杭州女装想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培育自己的品牌,使之成为强势品牌,才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汪君玮由此分析道,“为了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发现并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成熟设计师,从而主推‘设计师品牌’,就显得犹为关键,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功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发现计划’是提高杭州市丝绸女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杭州女装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 此外,由于杭州女装企业的设计背景,杭州女装企业显示出一种过于看中设计或者品牌的形式的倾向,而相对忽视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变化。反观与杭州同处浙江的温州、宁波的服装企业,他们多数是商人出身,因此,对市场的嗅觉更加灵敏,显示出更市场化的操作智慧,所以温州、宁波涌现出一大批市场影响力非常强的服装企业。 对于西子女装走向国际化,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钱锋则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见解,“若把法国现阶段的著名 奢侈品牌及高级成衣品牌比做风情万种的成熟女子,那杭州的服装品牌只能算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应当通过不断吸收国际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使杭州女装的设计突破产品设计的概念,从单一的产品设计提升到品牌设计、企划设计、管理设计、营销设计等多元化、立体化设计,最终以设计文化提升杭州服装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于是,今天的杭州女装希望做到世界的和时尚的,“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就是很好的起步。 世界时尚之都锻造设计大师 “去年的短期出国培训给我的设计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让我看到了世界一流的设计理念和流行元素。我准备报名参加今年的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希望能得到这次长期出国培训的机会。” 曾获得杭州“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现在杭州佳奇服饰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师的周红淋,在去年12月也十分幸运地被送往国外短期培训。 作为一次尝试,去年杭州市曾首次出资100多万元,安排18位服装设计师出国短期培训。这18位服装设计师在法国、 意大利等“时装之都”,感受到了世界时尚最前沿气息和大师风采,受益良多。 周红淋和记者回忆那段时间不长却令她获益匪浅的出国培训时很感慨地说:“特别是有一个关于‘橱窗解码’的课程令我印象深刻,那些世界顶级品牌十分重视橱窗的设计和陈列,通过橱窗来发布流行元素和体现品牌风格。这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这次大奖赛后,选拔出的6名女装设计人才将作为第一批赴国外进行为期一至两年长期专业培训的设计师,获得出国培训政府全额奖学金,奖学金额度为30万元至50万元,如此培养力度和重视度均超过以往。 由于当前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和一线服装品牌大多在欧洲。因此,打造“大腕”级中国女装设计师的培训之地,自然也选在了那里。 具体而言,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初步定为“发现计划”优秀设计师的培训之地。 在国外学习,语言关可能是优秀设计师将遇到的最大“门槛”。为了帮助设计师克服这一障碍,杭州市拟委托国内院校先期对设计师培训法语、意大利语,强化英语。 对于杭州推出“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杭州女装企业纷纷叫好。“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赛组委会当初找到万事利集团,希望赞助100万。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我还可以承诺,年年赞助100万!”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沈爱琴充满激情地说。 在世界时尚之都学成后的设计师将回杭州为杭州女装服务3年以上,这对杭州女装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服装产业的发展,现在人才是关键。近些年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走向国际舞台的优秀设计师,所以在‘发现计划’中也完全有可能出现达到国际水准的杰出设计师。他们不仅对杭州女装,也将对中国服装产业产生较大影响。”言语之间,周红淋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不久之后,这6位首批准世界级大师将踏上求学之旅,在世界时尚之都得到全方位的锻造和磨练。杭州女装走向国际的“十年计划”也将由此开始。 -
6. 国内外著名服装设计师的成名经历。
吴海燕(1958.4— )女,上海人。擅长染织与服装设计。1984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教学工作19年。 1984年起从事服装设计工作至今19年,曾为电影、电视、舞台主持人、演员进行服装设计,并主持国内外服装及家纺品牌设计工 作、大型文艺晚会策划及总设计师。 1987年起作品多次赴欧、亚、美、澳主要国家和地区20余展演,并多次参加香港、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时装节动、静态展示(前苏联、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 1992年作品《远古情怀》获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1993年作品《鼎盛时代》获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唯一金奖。 1995年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1995年被日本朝日周刊誉为中国“五佳”服装设计师之首。 吴海燕1997年连任第二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1997年评为中国首届“金榜”设计师第二名、新闻排行榜第一名。 1998年应国务院之邀为随访我国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夫人设计礼服。 1999年作品《起承转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类金奖。 1999年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类金奖。 1999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携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华服饰文化展演专场。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设计成就奖。 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北京吴海燕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公司共设有六个工作室:分别为:“名媛男仕”形象设计,“为服装品牌设计”,“纹样设计”,“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家用纺织品设计”,“大型活动策划与设计”。 2001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杰出设计成就奖。 2001年被中国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社授予2000年度最有才华的设计师称号。 2001年12月“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在比京706兵工厂举行的“观点2002”时装专场,获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 会颁发的唯一设计师“金顶”奖。 2002年4月获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组委会、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特颁发继“兄弟杯”大赛之后的事业成就奖。 2006年10月为"天下河坊"大型主题时装展演设计120套以杭州丝绸为主体的创意服装,演绎"东方丝国"的极致魅力。 截至2008年,吴海燕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部副主任、染织服装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吴海燕纺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裁,艺术总监。
7. 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奖赛的历届获奖情况
1993年第一届兄弟杯获奖情况
1993年举办的首届大赛主题风格以表现自我、强调形式美感的特色区别于实用装设计,共收到来自6个国家或地区的207份参赛稿件。经评选后共有35件作品入围参加决赛。入围选手中既有初出茅庐的学子,也有屡获殊荣的英才。
由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学者、媒体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获奖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扬获奖选手表现出了深厚的设计功底、良好的艺术修养、敏锐的捕捉能力。
首届大赛也暴露了我国服装设计、工艺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首届大赛的获奖选手如下:
金奖:《鼎盛时代》作者吴海燕
银奖:《长城,不倒的红墙》作者许东红
《蝉姿袅娜》作者黄小敏
铜奖:《玩偶》作者田中和代
《游牧人》作者王一扬
《未来》作者张子林
1994年第二届兄弟杯获奖情况
第二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于1994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继成功举行首届比赛以后,中国服装研究中心和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就长期举办此项赛事最终达成了一致。自1993年起十年间,兄弟公司将独家赞助这一中国举办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服装设计大赛,此举被国内外一致誉为是提高中国服装设计水平的重大举措。
在首届大赛的基础上,94年的第二届比赛无论是参赛选手的广泛性、代表性、以及参赛艺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荷兰、韩国、希腊、比利时、新加坡、菲律宾……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548名选手报名参赛。41名选手经评选后入围。
第二届“兄弟杯”大赛仍然属于创意性服装性服装设计大赛,特别强调表现设计师的自我意识,设计可以不受生活装的束缚,在创意的宇宙中自由飞翔,大赛要求设计作品要有鲜明个性风格和时代感,并融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同时要求系列服装设计完整统一,富有美感,服装服饰配套有新意。此届大赛可以说是对青年设计师功力、能力和实力的集中检验。
第二届大赛参赛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设计师们以新、奇的设计构思和手段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服装制作面料和材料选择上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尝试用棕绳、木头、金属、琴弦……材料制作,以此来探索人类21世纪服装。
第二届大赛的获奖选手为:
金奖:《秦俑》 作者马可
银奖:《秋冬男装》作者赛尔焦·米里奥尼
《远古情怀》作者林斌君
铜奖:《瑞祥风度》作者陈翔
《走进亚洲》作者格利·高
《锁清秋》 作者张锐
1995年第三届兄弟杯获奖情况
金奖:《花生恋》 作者:杨剑青 香港 22岁
银奖:《传统的再生》作者:陈合瑜 女 19岁 马来西亚
《天上人间》 作者:贺阳 女 31岁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
铜奖:《岑之年》 作者:岑元超 男 22岁 新美玲洋服时装裁剪学院 学生
《数字》 作者:罗萨利亚·帕拉 女 23岁 意大利科菲亚时装学院 学生
《空谷回音》 作者:殷立新 男 29岁 新疆天山纺织品有限公司针织二厂 设计师
8. 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
吴海燕
现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染织服装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WHY DESIGN北京吴海燕纺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裁、艺术总监。
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
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室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设计师分会副会长、布艺委员会理事。
任美中时装协会理事。
任江苏省教育厅、法国国民教育部中法江苏时装培训中心服装教育专家。
● 1992年作品《远古情怀》获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 1993年作品《鼎盛时代》获首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唯一金奖。
● 1995、1997年两度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 1995年被日本朝日周刊誉为中国“五佳”服装设计师之首。
● 1999年作品《起承转合》获第九届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艺术类金奖。
● 2001年获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
● 2002年获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组委会、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特颁发“兄弟杯”大赛获奖后的事业成就奖。
● 2000、2001、2002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设计成就奖。
● 2004年经互联网评选以最高票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十佳时装设计师。
● 2004年获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
成长经历:
● 1987年起至今,在国内举办10次个人服装设计展演专场,服装设计作品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德国杜赛尔多夫、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国家的时装交流和表演活动。
● 1999年作为中国优秀服装设计师代表携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华服饰文化展演专场。
● 2000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代表携作品参加“2000中华文化美国行”走近中国——中国服装服饰展演活动。
● 2004年7月,作品“天人合一”代表中国参加中法文化年“巴黎·中国服装周”东方印象的专场演出。(法国巴黎)
● 1994年起,主持为中国著名企业“顺美”、“太平鸟”、“金鸿达”、“娃哈哈”等20余家的服装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和展示设计。
● 2001年起,主持为 “梦兰”、“梦洁”、“维科”、“香榭里”、“飞天”等中国著名企业集团的家用纺织品牌设计、产品设计、配套室内设计、样板房创意设计及专卖店策划设计,并同部分中国著名的家纺生产及加工企业长期设计签约。
● 1999年起主持《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已发布5次。
2002年起主持《WHY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已发布4次。
2002年起主持《中国家纺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已发布2次。
2003年起主持《牛仔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已发布1次。
● 2002年 担任第三届CCTV“黄金搭档”杯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评委(北京)
● 2002年 担任第15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评委(伊斯坦布尔)
● 2004年 担任第十二届“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评委(北
京)
9. 益鑫泰服装设计奖的历届获奖情况
第二届“益鑫泰”中国(国际)服装设计大赛最高奖评审于1999年3月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结束。
一等奖获得者樊其辉《旧裳难再》
二等奖李伦、高巍
三等奖钟捷、张草香
组织奖由第六届“兄弟杯”青年服装设计大奖赛组织委员会获得。 2002年3月28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第四届益鑫泰服装设计奖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服装设计师高巍以其作品《感受自然》荣获一等奖,李迎军、王永健分别以其作品《满江红》、《东方红》获得二等奖。
10. 裘海索的主要参展
1984年
染织服装《金色回想》、《马蹄莲》 《全国丝绸服装表演》 上海
1988年
染织服装《红色的草垛》 《中国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作品展》 杭州
1989年
服装《旗袍新概念》、《蓝岚》 《亚太博览会》和《轻纺交易会》 香港 杭州
1994年、
染织服装《蓝花花》 《94’第二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 北京
1995年
染织服装《古风如来》 《95’第三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 北京
染织服装《蓝花花》 《浙江省巧女手工艺作品展》 杭州
1996年
演出服装《宋城千古情》 《宋城首场演出》 杭州
1997年
演出服装《再铸辉煌》 《浙江大学百年校庆大型歌舞晚会》杭州
针织服装《太阳花的故事》 《世纪彩虹》香港回归庆典 北京 人民大会堂
皮革服装《雪莲花》、《颖》、《旭》等 《首届全国真皮标志杯皮革服装设计大赛》 浙江 海宁
1998年
皮革服装《暖》、《凯悦》(之一) 《第二届全国真皮标志杯皮革服装设计大赛》浙江 海宁
染织服装《西子情》 《98’杭州新年联欢晚会》杭州
染织服装《靓丽紫金》 《献给母校的歌——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时装表演》 杭州
1999年
染织服装《春天的故事》、《蓝花花》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 中国美术馆
演出服装《飞跃世纪》 《中国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大型歌舞晚会》浙江 台州
演出服装《世纪彩虹》 《全国科技发明奖颁奖大型文艺晚会》浙江 宁波
2000年
染织服装《春天的故事》 《全国美术作品精粹展》香港 香港文化博物馆
皮革服装《福来》、《凯悦》(之二) 《全国“真皮标志杯”皮革服装设计大赛》浙江 海宁
2002年
演出服装《看戏》 《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 (该舞蹈获二等奖)
服装《丰年卫士》 《圣丝之夜中华女性礼仪服饰展演》 杭州
围巾设计《京昆丝巾秀》 《杭州中国丝绸文化节开幕式》 杭州
2003年
演出服装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服》(首席设计) 北京
染织服装《HAND-海索》和《HAND》 《2003中国国际女装节》 北京
2004年
染织服装《寻凤·行凤·循凤》 《第十届全国美术获奖作品展》北京 中国美术馆
染织服装《春天的故事》 《第四届中国女装节中的“工艺美术精品展”》 杭州
染织服装《2003 永远的玫瑰》 《华人活动中心年度募款服装表演》美国 达拉斯
壁挂《衔橄榄枝的龙》和服装《寻凤·行凤·循凤》 《浙江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 杭州
染织服装《邮票时装》 《中国邮票节》 杭州
服装《龙宇轩昂》和《花之语》 《“2004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开幕式大型时装晚会——金富春之夜》 杭州
2005年
演出服装 《好日子》、《鼓风》 《国际舞蹈比赛——四月之春》 朝鲜 (二个舞蹈均获金奖)
染织服装《HAND-海索》和《HAND》 《深圳国际时装节》深圳
染织服装《HAND-海索》 《华人活动中心年度募款服装秀》美国 达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