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候让6到8名穿着旗袍的美女一手打油纸伞,另一只手托着粽子向沿途的游客售卖。这就是把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文化与古镇端午节的完美融合。
『贰』 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原生于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我国什么族是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布卡尔惟彝族
回答者:zhangai5811 - 初学弟子 一级 6-1 02:21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参考资料:http://www.chinesewh.com/56/?ClassId=2847
回答者:kinmark - 都司 七级 6-1 10:09
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26315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山河秀美。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而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过去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多信仰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奉藏传佛教。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辉、伊敏河(布特哈)、莫尔格河(陈巴尔虎)和敖鲁古雅(额尔古纳)三种方言。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林海之舟——驯鹿
驯鹿俗称“四不象”,也叫“角鹿”,是珍稀动物。因为它的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子似牛而又非牛,故名“四不象”。它性情温顺,适宜在寒冷地带生活。喜食苔藓,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
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原生于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后来被游猎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捕获饲养,逐渐驯化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工具。鄂伦春族主要使用马匹以后,鄂温克族便成了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驯鹿,鄂温克语称为“鄂伦”。它一般体长2米左右,高1米多,体重100至150公斤。毛呈灰褐色或白色、黑色、杂色等。尾巴较短,颈下有较长的垂毛。雄鹿较高大,雌鹿稍矮小。一般寿命15至20岁左右。鹿科动物中,一般是公鹿有角,母鹿无角,唯独驯鹿与众不同,无论雌雄,头上都长着一对分枝很多的大茸角。年龄不同,茸角的大小及分枝也不同。每年脱角一次,第二年的三四月间重新长角。驯鹿全身都是宝,肉可吃,奶可饮,皮能制革,鹿茸、鹿鞭更是珍贵的药材,是鄂温克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驯鹿生性温顺,不踢人不咬人,一般多由妇女饲养管理。饲养驯鹿比较方便,不用栏圈,不用喂草,只要将其散放在住地附近的山沟里,任其自由觅食即可。每当夜幕降临,驯鹿便三五成群地离开宿营地,到密林中寻食,天亮了便自动回来,白天不再离开。它的觅食能力极强,即使冬天大雪封山,它也能用宽大的前蹄扒开1米深的积雪寻吃苔藓。驯鹿喜欢吃盐,当主人要役使它时,只要敲击盐盒子,它就会应声而来。
驯鹿体壮,能负重40多公斤,日行20多公里。由于它体轻、蹄子宽阔,因而在深雪和沼泽地里或密林中也能长途跋涉、穿行无阻,既可驮运货物,又可骑乘,是鄂温克猎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工具。平时主人的猎获物,迁徙时的炊具、粮食、衣物及搭撮罗子用的蓬布、桦树皮等一切生活用品都是由驯鹿来运输的。鄂温克人也非常疼爱自己的驯鹿,他们给每只驯鹿都取个名字,戴上木铃或铜铃,以便于寻找。不让孕鹿和幼鹿驮重东西,出汗时不让它们饮水,以免流产和得病。
参考资料:http://bbs.53kf.com/read.php?tid=1308303&page=e&fpage=56
回答者:一志三9 - 江湖豪侠 十一级 6-1 10:20
鄂温克族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xysfxyjc - 举人 五级 6-1 10:41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驯鹿俗称“四不象”,本是野生动物,它性情温顺,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喜食苔藓,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被游猎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捕获饲养,逐渐驯化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工具,后来鄂伦春族主要使用马匹,鄂温克族成为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海洋X - 高级经理 七级 6-1 10:44
鄂温克族
回答者:a鳄鱼的眼泪a - 经理 四级 6-1 10:46
哈哈 这个我知道 鄂温克族
回答者:zozo123 - 举人 五级 6-1 11:06
饲养使用驯鹿的鄂温克族 在祖国东北边疆额尔古纳河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是一望无际、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驯鹿,鄂温克语称为“鄂伦”。
在祖国东北边疆茂密的山林、草原及河谷地区,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鄂温克族,有人口26 315人(1990年)。他们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鄂温克”是古斯通语,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的语言分为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语文。
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占本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和蒙古族一样,住蒙古包、喝奶,过游牧生活。居住在黑龙江省讷河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在扎兰屯市、阿荣旗等地靠山区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定居狩猎、烧炭、放木排及少量农业。聚居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原始森林中的另一部分鄂温克族,从事游猎和饲养驯鹿。
鄂温克族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他们的舞蹈大多是舞步简单、生动活泼的集体舞。鄂温克族妇女擅长刺绣、雕刻、剪纸等工艺。过游猎生活的鄂温克人,还善于用桦皮和蘑菇为原料,用刀和剪子刻剪成各种飞禽走兽,做儿童玩具。每年5月下旬,牧区的鄂温克族要欢度“米阔勒节”,这是牧民统计当年增加了多少牲畜的日子。节日这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襟边镶有色带的开衩长袍和长裤,骑着马,赶着车,聚集到一块给马剪鬃尾、烙印,给羊剪耳作记等,欢歌热舞,庆贺佳节。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驯鹿俗称“四不象”,本是野生动物,它性情温顺,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喜食苔藓,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被游猎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捕获饲养,逐渐驯化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工具,后来鄂伦春族主要使用马匹,鄂温克族成为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啄B木W鸟 - 一派掌门 十二级 6-1 11:25
鄂温克族
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原生于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后来被游猎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捕获饲养,逐渐驯化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工具。鄂伦春族主要使用马匹以后,鄂温克族便成了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惭愧豆沙包 - 试用期 一级 6-1 12:28
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原生于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我国的鄂温克族是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dongxu_sun - 江湖新秀 四级 6-1 13:11
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回答者:won13 - 试用期 一级 6-1 13:23
布卡尔惟彝族
回答者:海底湛蓝 - 助理 三级 6-1 13:37
是鄂温克族
回答者:kill5932 - 魔法师 四级 6-1 13:42
鄂温克族.
回答者:小傲气中华 - 护军统领 十三级 6-1 13:42
鄂温克族
回答者:wangxiao987 - 经理 四级 6-1 13:46
鄂温克族.
回答者:琪琪爱牛奶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1 13:59
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原生于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我国的鄂温克族是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女士烟群521 - 千总 四级 6-1 14:09
鄂温克族.
回答者:萤火小虫虫 - 秀才 二级 6-1 14:10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回答者:浪漫雨路 - 魔法师 四级 6-1 14:11
鄂温克族
回答者:chaosfurry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1 14:21
鄂温克族.
回答者:atawy - 试用期 一级 6-1 14:24
鄂温克族
回答者:冰wing - 助理 三级 6-1 14:32
鄂温克族
回答者:ylmxyl - 经理 四级 6-1 14:51
鄂温克族
回答者:321221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1 14:54
鄂温克族
『叁』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活动有哪些
1、熬年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2、清明扫墓。
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和丧葬礼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关系。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即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扫墓祭祀,也就没有相关的记载。
后来“墓而且坟”,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坟丘,使祭祖扫墓的习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汉时代,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4、重阳登高,佩茱萸。
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
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要他速速回家,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山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大祸。
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带着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
5、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祭祀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炎帝神农氏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熬制;而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制作。
『肆』 什么是旗袍秀
旗袍秀就是旗袍的展示秀,是指旗袍爱好者组织在一起以旗袍为主题的活动,参加的女子都身穿旗袍,进行一些旗袍文化的交流,进行一些拍照等等。
『伍』 论语学而里面的名言哪一句表现出一定一种坚定和乐观
01、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
02、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03、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04、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李奥贝纳
05、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06、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07、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08、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09、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10、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11、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12、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3、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14、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15、力成文学: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16、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17、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陆』 什么是旗袍秀
旗袍秀是由国内部分文化公司、旗袍协会所举办的宣扬中国传统旗袍服饰文化的活动。
旗袍秀是为了弘扬和发展旗袍服饰文化而采用的一种表演形式,有形地体现了旗袍服饰文化和旗袍礼仪,隶属于艺术模特的范畴。旗袍秀融合了舞蹈身韵以及艺术走秀的姿态,所形成的一种表演形式。
旗袍秀必须做到:柔而不懈、挺而不僵、婷婷玉立;要求上挺、中柔、下放松、落地轻柔;形体优雅大方、动作幅度不易过大,遵循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为准则。
(6)端午节旗袍秀活动方案扩展阅读:
旗袍秀的盛行,跟旗袍文化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民国时期。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汉族女性自汉代后,服饰逐渐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称“两截衣”,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女性穿“两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压迫的象征。
近年来国内盛行举办旗袍秀活动,再一次印证了旗袍秀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旗袍的创意是中国追寻现代化步伐的一块原创里程碑。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社会、文化、艺术,只有更多这样等级的里程碑的出现才表明中国正走在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顶峰的路上。
『柒』 开平立园旗袍秀时间
3月5日
开平碉楼举行旗袍节活动,地点:立园,有各种礼品及丰富的游园活动
将古典园林韵味 与欧美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融会贯通, 将女性明媚婉约、唯美娴静的气质 与绚烂而不喧哗、摇曳却无轻佻的旗袍融为一体
『捌』 文化礼堂12个月每月主题
摘要 天气渐冷
『玖』 举行大型活动,旗袍队伍入场,怎样介绍自己的旗袍秀团队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拾』 黄山互助养老公社适合投资吗
榴红麦黄映初夏,禾耕黍种度端午。端午节是一个体现亲情、友情和美好愿望的节日,6月14日,国内首家互助式养老示范基地——黄山互助公社举办第三届耕种文化节暨端午节活动,丰富广大社员生活,推动营造传统节日氛围。
浅夏耕种竟插秧,深秋丰盈谷满仓。当天上午7时许,公社种植基地稻田里,社员们脚踩大地,背朝蓝天,勤劳的双手扶植一株株翠绿的秧苗,插在湿润的泥土中。农田之中,男女社员分成两组,相互辉映,吟唱出一首首寄付于这大好山水的动情曼妙之歌,部分社员还在稻花鱼生态养殖基地抛洒稻花鱼苗。
现场耕种体验结束后,数百名社员来到黄山互助公社综合楼活动广场,一曲由公社社员组织排演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式拉开了本次耕种文化节的序幕。
黄山互助公社社长李俊平先生、安徽农业大学及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先后为文化节致辞,激发全员动力,振奋鼓舞人心。公社耕种协会会长杨荣刚先生主持农耕祈福仪式,代表全体社员祈愿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黄山互助公社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草木葱茏,繁荣而不噪杂,殷实而不张扬,在温柔婉转的《梦里水乡》旗袍秀与葫芦丝表演中,社员们划桨驱船,撒粽子、采荷花,以悼念诗祖屈原。
随后,众人进入音乐大厅,开始最具端午情味的节目——包粽子。社员们把提前泡好的糯米、粽叶、蜜枣、肉肠等材料摆上桌,手法娴熟的组员手把手细心教授生手包粽子的方法。在此期间,社员们还进行了唱歌表演,欢声笑语不停歇,浓浓端午情弥漫整个音乐大厅,忙中带甜,处处洋溢幸福的味道。
活动结束后,参与的社员们表示这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端午节之一,希望公社以后还能多多举办这类活动,既有文化趣味,又有人间烟火气。
据李俊平社长介绍,黄山互助公社耕种节是互助式养老的一部分,丰富业主生活,推行文明养老。公社于2019年落户成型,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北麓,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率均为国内一流;公社以中小户型为主,户户电梯直达;公社建有5000平米的养老旅居配套设施,配备了一批热衷奉献的高水平志愿者团队,内设医疗、食堂、文体活动场所以及蔬菜生产基地等。公社还成立了专门服务社员的养老事业部,牵头组建“棋牌、乒乓、游泳、耕种、旅游、音乐”等多类协会,为社员提供一个从日常生活到兴趣爱好及健康保障的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公社还与省内多所知名高校达成战略性合作。与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标志着黄山互助公社的养老模式已达到一个新的质变,在基地内种植瓜果蔬菜,投放鱼苗,打造与生态共生、自给自足的互助式养老生活;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合作,更是标志着探索中老年社区的健康管理迈向新的台阶。许多人到此居住以后都反映健康状态大有改善,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者在此追溯原因,并计划在日后加以推广,为更多老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专业保障。
此外,黄山互助公社还引入以互助基地为依托的“时间银行”创新模式,将社员及志愿者付出的劳动或互助服务量化成工分,寄存于“时间银行”,为自己储存养老资源,并根据自身需求,兑换其它互助服务。
李俊平社长表示,公社不仅满足老人们的生活与健康需求,更全面满足其精神和文化需求。黄山互助公社就像一个大家庭,资源充足,实力雄厚,彼此间的相处如家人般温暖,在这里既能降低养老成本、减轻子女负担,又能让广大老年人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