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周立珍的旗袍舞蹈

周立珍的旗袍舞蹈

发布时间:2022-07-18 19:26:48

旗袍走步和时装走步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摘要 1、穿着旗袍在舞台上或是路上走的时候,在迈开步子的同时,也就是走步起点时,腿的发力点应该要在股直肌,也就是我们大腿前面的肌肉。发力以后大腿带动着小腿向前缓缓迈出。穿旗袍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发力点不要在胯部,这样走起路来非但姿态不够优雅挺拔,而且过于搔首弄姿,显得很不端庄。

❷ 民国旗袍女子是谁

1、阮玲玉她是上世纪上海的第一个骨感美人,丹凤眼,瓜子脸,瘦削但不失丰满,天生自带一种幽怨的气质,以一袭旗袍加身,可以称得上三十年代旗袍的形象代言人,她就是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的阮玲玉。从老照片来看,阮玲玉的妆容精致妩媚,复古的波浪卷,尽显高级感,而她以一袭旗袍着身的身影也成了上海的一段传奇。2、胡蝶民国电影皇后胡蝶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电影皇后,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首个代表中国电影界出访外国的女明星论演技,胡蝶并不在阮玲玉之上,正如其所言,“阮玲玉演得了我演过的角色,但我演不了她演的角色。”论姿色,胡蝶留给世人的印象多是雍容华贵、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形象,她无需言语,只需盈盈一笑,旗袍下的身段,就是一幅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画卷。3、周璇把旗袍穿成传奇的民国女子,还有“金嗓子”周璇。从周璇留下的珍贵的照片来看,她真的极美,素净的脸上薄施脂粉,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朦胧的睡眼,加上一身精致的旗袍,她的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优雅与温婉。4、夏梦称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的夏梦,美貌与演技并存,与石慧、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说是20世纪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也不为过。夏梦偏爱旗袍,一领一衩一窈窕,稳重大方,不失分寸,难怪金庸对对她一见倾心了。金庸曾赞美道,“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同时,金庸把无尽的相思寄文中,黄蓉、小龙女……那些绝色美人大都有夏梦的身影,足见其魅力所在了。不可否认,看完民国时期的旗袍美女影星,风情万种简直惊艳了时光

❸ 女人和旗袍的说说

1. 多少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华美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就像有一段随心的爱情一样,舒适地存在着,亦是一种安然。

2. 女人味还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韵律。穿着或绸或锦或丝的旗袍,裸露美丽小腿,发髻高挽,丰姿绰约,风情万种,那份东方神韵,宛若古典的花,开放在时光深处,不随光阴的打磨而凋谢,就那么妖娆着,那么玲珑着,令所有男人震撼。

3. 模特身着一身红色的旗袍,看上去像是静静地倔强的从墙角开出的野蔷薇,就像一只翩翩欲舞的红色蝴蝶,充满了那种旧时代与新时代气质的完美融合。

4. 你是花丛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无论什么衣服穿到你的身上,总是那么端庄、好看。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5. 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桔红色的西服自然敞开,展现出红白相间的绒衣,湖蓝色的紧身长裤,衬托出修长的腿,既潇洒又富有美感。你的装扮是成功的!

6. 一个身穿白色绣着淡粉色的荷花抹胸,腰系百花曳地裙,手挽薄雾烟绿色拖地烟纱,风鬟雾鬓,发中别着珠花簪。眼神有神,眼眉之间点着一抹金调点,撩人心弦,果真是一位绝色佳人!

7.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这是满汉女装款式交融的结果。而高领圈和镶荷叶边的袖子都是当时的时尚。

8. 说起旗袍,印像最深的是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各式各样的旗袍在她完美身段下被演泽的淋漓尽致。每一款旗袍穿在她的身上,举手投足间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只见她莲步轻移,或朱唇翠袖,或眼波琉璃,或轻盈浅笑,或凝神沉思。与其说是与爱情的邂逅,不如说是一场旗袍的盛宴。

9. 她挽着简单的小发髻,穿着一件淡雅的白色旗袍,上面是雏菊的淡淡花纹,领口、袖口与裙摆处锁着精致的白边,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恬淡美丽的雏菊。

10. 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部移动的书,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演绎着炎黄子孙传唱千年的梦幻;穿旗袍的女人让女人变得高雅,让男人变得脱俗;穿旗袍的女人让世界珍爱和平,让心灵沐浴清凉。

11. 清晨,白朦朦的雨雾中,一个身材凹凸妙曼,皮肤白嫩细致的穿着旗袍的江南女子,举着色彩淡雅的花伞悠然自得的走在绿树丛荫的街道上。她沉着淡定的微笑,不紧不慢的小碎步,给人一种温馨倍致的美感。

12. 如今,我依然穿着做工精良的苏绣质的旗袍,有着临花照水的清闲雅致,依窗而坐,飞针走线,抚红弄翠,那份恬淡优雅,闲淡自适,唇惹茶香间不自觉地成了一个风情女子,于是,那个久远的年代,只能在记忆中睨视,并对自己说:曾经有个东西自掌中滑落,它的影子在延伸……

13. 小城的女子是不穿旗袍的,旗袍那种与生俱来的软和腻,注定了她只与江南女子投缘。纤弱、柔软的江南女子,细腰盈盈一握,修长的腿亭亭玉立,穿上淡粉、湖蓝或者是月白的旗袍摇曳在青砖小巷里,如果再撑上一把烟青色的纸伞,分明是戴望舒笔下如丁香般的女子。那份简静与清美,是锦上添花的绝色嫣然,空灵得似水中的荷,平仄多姿,楚楚动人。

14. 旗袍是稳妥的女子穿的,舒缓闲适,安然静谧,穿上显得又高贵又端庄,分外地吸引人。坐、立、行、走中规中矩,不似张扬,自有一份摄人心魄的气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端然与雅致,一颦一笑间,自有一份似水的娇羞。

15. 旗袍是安静的,无论你是多么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地静下来,它给你带来的满足与心安,会让你充满自信,充满妩媚,充满诱惑。

❹ 母仪天下里的李美人的扮演者

石筱群

原名石小群,1980年12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院越剧表演班,中国女演员、歌手、人大代表。

1999年,石筱群被越剧大师茅威涛钦点选中,进入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并师从于茅威涛,主攻小生;在小百花期间主演《五女拜寿》、《西厢记》、《陆游与唐婉》等多部经典越剧剧目,并凭借主演越剧《五女拜寿》邹世龙一角获得了“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

2001年,石筱群被导演尤小刚选中,出演其首部影视作品《凤在江湖》,在剧中饰演梅蝶,正式从越剧演员转型进入影视圈。



2004年,在电视科幻险情片《非常24小时》中,石筱群第一次挑起大梁饰演女一号夏末,与胡兵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


2005年,在年代爱情剧《情断上海滩》中饰演盲女姚玲

20岁,盲女,冷傲难训,高挑,聪敏过人。虽然是盲女,但姚玲听觉灵敏,行动一如常人,自尊心特强,形成敏感高傲,心思精密孤高的性格。她口没遮拦,爱恶心明,有时难免说些酸话,伤人而不自知。姚玲讨厌别人因她是盲人而对她的怜悯,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姚玲坚强的外表其实经不起挑战,常常难以掩饰内心的脆弱,她的人生观因父亲被害而日趋消极,幸得白尘不离不弃。但倔强的她不想拖累白尘,因而筑起层层高墙,令白尘不得其门而入。她又深爱白尘,但在语言上却欺负他,任性不解风情。她忍痛离开白尘,活得傲慢,却又自伤自怜。盲人孙伟倾慕她,她只视孙伟同是天涯沦落人。赵世荣因她像极了自己的亡妻而对她着迷,姚玲毫不知情,还曾为忘年之交,最后得以复明报大仇,与白尘重聚,感时伤怀酸溜溜的性格一扫而空,是个历经磨难性情高洁的人物。


个人生活

1980年12月24日,石筱群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城的一户普通人家,她还有两个姐姐。13岁远离家乡去杭州学习越剧。在演艺道路上,筱群更是一个追求完美、工作较真的人,通常被剧组敬赞“哪怕是一些过场戏,她也力求做到完美”。


歌曲名称

看见,听见(电视剧《情断上海滩》主题曲,与屠洪纲合唱)2005

白色情人梦(电视剧《白色情人梦》片头曲)2005

随缘(电视剧《白色情人梦》片尾曲)2005

一万次呼喊(电视剧《康熙秘史》主题曲,与钟汉良合唱)2006

说好了一辈子在一起(电视剧《对手》片尾曲)2008

时光倒流(电视剧《杨贵妃秘史》片尾曲)2009

志愿的心(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之歌,与志愿者合唱)2010

告白(电视剧《8090向前冲》主题曲)2010

获奖记录

2014上海电视节最佳女演员《烽火佳人》闵茹(提名)

2012北京市顺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第二次会议(获奖)

2012“百花放映情系基层”走进新疆大型公益活动并担任形象大使(获奖)

2012“TVshow2011娱乐电视”大奖年度[最佳女配角]《步步惊心》饰演明慧(获奖)

2012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电视台承办的“唱响中国”明星红歌演唱会公益活动担任演唱嘉宾(获奖)

2011北京市顺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第一次会议(获奖)

2011为“58同城神奇成长计划”公益活动,捐出定制羽绒服一件(获奖)

2011荣获“公益爱星”称号(获奖)

2010通过“公益的力量”栏目提供爱心拍品,获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荣誉证书(获奖)

2010公益活动“珍爱生命阳光生活”北京禁毒志愿者(获奖)

2010“国剧盛典”最佳女配角提名《杨贵妃秘史》饰演谢阿蛮(提名)

2009《对手》获得俄罗斯影视节“外国影视节目大奖”(获奖)

2007电影《说好不管我》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展映片(获奖)

2007河南卫视我最喜爱的电视“风行音乐奖”《康熙秘史》主题曲《一万次呼喊》(获奖)

2005“海伦杯关爱琴童公益活动”获“公益形象使者”(获奖)

2005第十五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电视剧女配角《太祖秘史》孟古(获奖)

2005中国影视新星榜获“十佳新星”荣誉称号(获奖)

1999浙江省青年越剧大奖赛获“优秀小百花奖”(获奖)

❺ 周迅被邀请去巴黎领奖,结果睡过头了,她的应变能力让人惊叹,发生了什么

别看镜头里的周迅端庄、稳重、灵动、娇俏...

可谓是各种美好的形容词都能用在她身上。

但实际上呢,现实里的她十分随性,并且凭着这份随性频上热搜。

现实里的她十分随性

在综艺《向往的生活》来说,周迅已经大牌女星了,可是一点偶像包袱也没有,穿衣打扮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节目里,大家都象征性地喊口号,“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时,只有周迅耿直地问一句“我们在一起就是啥?

当年去巴黎参加电影节,却因为睡过头误了飞机,然后她打电话给李少红,说不愿意去了,被李少红果断拒绝。接下来他的应变能力,让人惊叹

最后好不容易买到了机票,她背着个包,带了条牛仔裤,几件T恤就出发了。

到了巴黎,因为没想过《苏州河》能获什么奖,她也就没有准备。

结果,颁奖前的头天晚上,翻译告诉她说组委会的人让她第二天换条裙子穿。

当晚,她就在饭店商场里买了一条价值200多元、上面带着唐朝美女的红裙子。

领完奖后,周迅说:“我上台不是展现我的衣服,而是展现我个人的魅力。”

周迅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周迅饰演如懿传时,用的是自己的配音,低沉沙哑的感觉,这种声音刚开始让观众比较突兀,后面越听越觉得入戏,当如懿当上皇后时,周迅也有了强大的气场,《如懿传》这部剧是值得反复观看。这样的周迅,你爱了吗?

❻ 一句话赞美穿旗袍女人怎么说

1、她挽着简单的小发髻,穿着一件淡雅的白色旗袍,上面是雏菊的淡淡花纹,领口、袖口与裙摆处锁着精致的白边,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恬淡美丽的雏菊。

2、旗袍的女人是一部移动的书,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演绎着炎黄子孙传唱千年的梦幻;穿旗袍的女人让女人变得高雅,让男人变得脱俗;穿旗袍的女人让世界珍爱和平,让心灵沐浴清凉。

3、旗袍不是简单的服装,它更像是一种艺术,旗袍虽美,可唯有当穿它的身体姿态与气质吻合的时候,旗袍的灵气才能显现出来。

4、旗袍,用细腻的曲线勾勒出女人的玲珑体态,让她们的气质得到最大程度地凸显。

5、旗袍是安静的,无论你是多么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地静下来,它给你带来的满足与心安,会让你充满自信,充满妩媚,充满诱惑。

6、穿旗袍的女人如诗,淡然清雅;穿旗袍的女人如画,明艳动人;穿旗袍的女人如歌,悦耳动听;穿旗袍的女人如梦,甜蜜美好。

7、旗袍是稳妥的女子穿的,舒缓闲适,安然静谧,穿上显得又高贵又端庄,分外地吸引人。坐、立、行、走中规中矩,不似张扬,自有一份摄人心魄的气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端然与雅致,一颦一笑间,自有一份似水的娇羞。

❼ 满族的风俗习惯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状不同通常区分的两种样式:一种是上敞下敛,根底为椭圆形,倒梯状的外形远看很象花盆另一种则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马蹄印。“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绒毛球或穗子,穗子最长者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在民间多为十六岁以上的满族青年、中年女子在礼仪场合穿用,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而在官僚贵族当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在现代社会这种鞋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清朝时期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满族男女非常讲究头饰,特别是女子的头饰,成年以后即蓄发绾髻,盘髻的式样有架子头、叉子头和两把头,还缀以金银簪饰和各色花卉。满族妇女日常戴平顶帽,帽子用绒或皮制成,绣有云头花纹,并留有帽沿,后面拖着大飘带;青年妇女则爱戴扇形冠,冠为黑色,用青绒、素缎或纱制成,也称做“旗头”。满族男子平日戴小帽和毡帽:小帽也称便帽,俗称为“瓜皮帽”,是用六瓣黑缎制成,帽顶缀一丝结或珠子,六瓣合缝,象征着六合一统,有吉祥之意。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❽ 求新版红楼梦完整演员名单

新版红楼梦开拍,主要演员阵容如下:
·贾宝玉(成年):杨洋—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学生。
·贾宝玉(少年):于小彤—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他曾在陈凯歌电影《梅兰芳》里饰演小梅兰芳。
·林黛玉(成年):蒋梦婕—蒋梦婕来自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
·林黛玉(幼年):林妙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唱成名,当前中国最知名的小童星。
·薛宝钗(成年):白冰—白冰从宝钗组选秀季军一跃成为正印宝钗人选。
·薛宝钗(少年):李沁—李沁是上海戏校的学生,是20年难得一见的昆曲闺门旦苗子。
·王熙凤:姚迪—资料暂无
·贾元春:王彦华—资料暂无
·贾迎春:张迪—曾在电影《落叶归根》中与赵本山对戏,出演泼辣发廊妹。
·贾探春:丁荔—代表作品:《真情人生》。
·贾惜春:徐行—资料暂无。
·史湘云:马晓灿—资料暂无。
·妙 玉:高洋—代表作品:《情人节礼物》、《纯真年华》、《兄弟》。
·李 纨:周毅—资料暂无。
·刑岫烟:赵丽颖《金婚》《南越王》《镖行天下之牡丹阁》《春去春又回》《苍穹之昴》
·巧 姐:李曼嘉—资料暂无。
·秦可卿:唐一菲—代表作:《追爱总动员》、《darkness bride》;mv:《披着羊皮的狼》。
·贾 母:周采芹—周采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年已七旬,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
·王夫人:归亚蕾—王夫人是戏中仅次于贾母的中老年角色。李少红称:归亚蕾是不二人选。
·邢夫人:王馥荔—邢夫人被称作“尴尬人”,她的确是那种让别人也令自己尴尬的人。
·刘姥姥:叶琳琅—刘姥姥没读过书但胆识过人。能进入贾府混的农民也许只有刘姥姥能当此任。
·薛姨妈:龚丽君—送薛宝钗上京待选,贯穿全书,是一个较重要的陪衬人物。
·尤 氏:贾妮—尤氏,贾珍之妻。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也没什么才干。
·贾 琏:王龙华—王龙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出演多部话剧。
·秦 钟:石津宇—资料暂无。
·柳湘莲:徐垚—1984年出生,身高180厘米,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薛 蟠:王鹏—代表作:《寻找庐山恋》。

❾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国时尚前沿上海开始流行,后迅速风靡全国。1929年4月,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历史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

与周立珍的旗袍舞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裤子松紧腰怎么装 浏览:822
微信如何做女装广告 浏览:12
牛仔裤搭黑裤子好看 浏览:275
东航制服图案 浏览:985
她一定后悔穿了我宽松的睡衣 浏览:474
连体帽子围巾口罩 浏览:135
麦尊mz品牌男装 浏览:689
男破洞裤搭配知乎 浏览:481
冬季男士羽绒服长款图片和价格 浏览:334
卡其色短靴配什么裤子冬 浏览:305
穿风衣长些好还是短些好 浏览:433
如何防止裤子三角区出现 浏览:463
巴宝莉风衣内衬图 浏览:326
春秋中老年女薄风衣 浏览:279
私人定制牛仔裤怎么处理 浏览:42
酒红色旗袍配鞋子图片 浏览:24
桔色裤子配紫红色上衣好看 浏览:283
皮鞋美容皮衣保养怎么样 浏览:117
衣柜里全是领带和衬衫的自拍照 浏览:778
校服研究报告图片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