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改革开放旗袍

改革开放旗袍

发布时间:2022-07-06 16:39:04

1. 中国旗袍从本世纪20年代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

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在整体造型的风格中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其独特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因此能在中国民族服装中独领风骚,久盛而不衰。

今日我们穿的所谓“旗袍”,不能确定仅仅是满族服装的传统款式,它是中华多个民族服饰文化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女子的袍服,至清代满族承袭了这种服装。满族入主中原后,实行的是八旗制度,凡编人旗籍者,都被称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被统称为“旗袍”,其中包括朝袍、蟒袍和常服袍等。后来则将妇女的家居之袍称之为“旗袍”,“旗袍”成了专用名称。
旗袍在近现代的发展来看,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服装,凝结了整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服装文化之精华。它之所以流传至今与其“取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它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制衣技巧,融合并演变出东西合壁的现代旗。无论从其外形塑造还是内部结构来看,无不蕴涵着东西方服饰风格的双重特点,旗袍的基础形制源自中国传统服饰,而紧身的外形强调着形体的存在,突出表现了女性的曲线与柔美。这种适体的造型是以相应的结构处理为基础的,特别是胸、腰、臀围上相同数量的放松取值,更是鉴于东方女性的体形特点而设置的。这种纯西方式的裁剪技巧,使得旗袍的整体表现力更为完美,更具有时代性。现代服装设计作品既要有民族情感、传统的精神,又应具有时代的气息,从而满足现代审美需求,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那样,主旋律是越剧调儿,但整个感觉又是现代的。

2. 旗袍的文化历史及意义

起源于上海,风行于20年代,是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之袍,故称之为“旗袍”。它承载了中国服饰文化的文明,显露出了中华女性的修养和个人美德。

3.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是什么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4. 旗袍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旗袍有女性国服之称,是展现东方美的极佳选择,它以立体式修身剪裁为主,强调展现女性的曲线,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体态,同时又不失东方女性特有的内敛与优雅。

一、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的表现。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到了清代后期,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

于是今人皆曰裙是汉人妇女的服装,却不知两三千年来中国的妇女们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长衣为传统的礼服,但因时代变迁,便有袍裙夹杂的纠葛,亟待澄清。

台湾就曾针对旗袍的问题有过一场正名运动,将对近代汉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为祺袍。去其歧义,取其吉祥之意。顾证名实,澄清讹误庶几名归实至,顺理成章。

中国妇女有多种袍服,上下两三千年一脉相承,更不应只以旗袍一词涵盖一切。为何必改旗袍为祺袍,因中国妇女之袍服,乃两三千年来的古礼,而旗袍一词起源甚晚,只三百余年,和可当三千年女袍之实?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怀。各位看官,你说呢?

5.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国服是旗袍而非汉服,原因是什么

旗人袍:满族旗人穿的长袍。这种袍子是直的,男女通用,但款式和面料不同。旗女袍:八旗女袍。两边不要开叉,袖子八尺到一寸长。辛亥革命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改良为直领、右斜开襟、开叉及膝的服装。民国旗袍:民国时期女性的长袍发展成熟。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在重要节日穿上民族服装,展示民族文化。如今,旗袍被视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和女性的国服。

甚至在美感上,很多人更喜欢古雅的风格,只能说审美不同,品味不同。旗袍适合女性,无论她是胖是高,是年轻还是成熟。不过汉服是古装,偶尔可以穿一次。但如果戴久了,明显会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不协调。况且汉服更像汉服,而旗袍适合中国各族女性朋友。除了旗袍和汉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服饰,包括民族服饰,但影响力都不如旗袍和汉服。旗袍已经100年了,来的正是时候。它承载了很少一部分传统文化,我们不需要过多解读。

6.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7. 改革开放 和 旗袍 造几句话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力强盛,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也增强了,旗袍这种民族服饰也成为了流行时尚的符号,并有走向世界的趋势。

8. 改革开放以来衣着有何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计划经济时,人们穿的衣服,大多灰兰白三色。四个兜的中山服、军干服。女装也十分简朴,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

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其中长期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且受多民族服饰影响的汉服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8)改革开放旗袍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服饰和西方服饰的比较:

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

或许有人会以现代女性服装中的旗袍为例,来证明中国女装也着重表现人体的自然美,其实,这种旗袍是在本世纪上半叶受西方服饰审美趣味影响的结果,直至光绪年间,旗袍还不是目前的式样。

传统旗袍在肩、胸、腰、臂、臀等部位的表现与突出人体美的西方女性服装完全不一样。和西方服饰艺术不同的是:中国服饰艺术不是突出人体美,而是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种装饰美,即一种超越形体的精神空间。

9. 现代旗袍有什么样的发展史

讲起现代旗袍的发展史,那就不得不提起旗袍最初的原型--清朝时期满族贵族女子所穿着的旗装了。清朝女子所穿着的旗装,衣裳总体上较为宽博,线条平直硬朗而大气,衣长可至脚踝 ,不似现代旗袍那样剪裁细致,裙旁两侧分别都有开叉,腰部线条有明显的“S”型曲线,裙长有膝上、过膝、至脚踝等不同的长度。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发现了现代旗袍和清朝旗装的区别之大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波儿现代旗袍的演变与发展。


10. 旗袍传承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吗

中国复兴,旗袍文化走遍世界。中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悠久。旗袍文化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抹烟云。旗袍文化的开始存在很大争议。旗袍是清代最受欢迎的。旗袍文化起源于清代并不过分,但严格来说,旗袍在民国时期开始流行,现代旗袍的基本形式也在民国时期,所以一般来说,旗袍文化是指民国初期以后的旗袍文化。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出现,旗袍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受到迫害。到目前为止,旗袍文化已经告别了辉煌的历史,进入了低迷时期。经过30年的沉睡,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旗袍文化已经成功地走上了新的舞台,但很难超越鼎盛时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旗袍文化将继续前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与改革开放旗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圆领羽绒服搭配图片大全 浏览:531
明星黑色羽绒马甲街拍 浏览:52
如何取节奏大师的群马甲 浏览:296
polot恤裙搭马甲 浏览:532
儿童洋气棉衣外套 浏览:436
如何改造校服裤子 浏览:158
冬天结婚敬酒服旗袍图 浏览:299
40岁女性该怎么选择文胸 浏览:885
皮衣外套男里面穿什么好看 浏览:507
20万童装加盟品牌 浏览:309
黑色棒球棉服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745
派大星的裤子怎么画 浏览:955
专业运动文胸批发 浏览:491
牛仔裤雪纺衫搭配图片 浏览:569
我们的裤子只卖40元的英文 浏览:723
年会旗袍秀舞蹈 浏览:96
品牌套装卫衣新款 浏览:749
塞棉棉衣怎么清洗 浏览:924
中华旗袍功夫娘 浏览:605
穿西装如何围丝巾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