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国礼仪
我们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日本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韩国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服、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用双手奉上。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到室内,要把鞋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的农历节日和我国差不多,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粥。还喜欢吃辣椒、泡菜,吃烧烤的时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汤里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候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韩国人还对边吃饭边谈话非常反感。
韩国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特别是女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座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忌讳力用双数停杯罢盏。
.新加坡新加坡总人口华人占76.9%。华裔多信奉佛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痰、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泰国泰国华裔泰人有300多万,佛教为国教。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就坐时,最忌讳翘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素称“千岛之国”,8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见面都要交换名片。由于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拿东西给人家或者向别人拿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左手是拿“不干净”的东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
印尼人爱吃大米饭和中国菜,早餐一般吃西餐,爱喝红茶、葡萄酒、香槟酒、汽水等。副食爱吃牛、羊、鱼、鸡之类的肉和内脏。
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印度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习俗礼仪
.美国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特别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加拿大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占5%、华裔占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一般以米饭为主食。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辟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法国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德国德国绝大多数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约占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爱好音乐。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
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见面打招呼必须称头衔,不直呼名字;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先必须安排好。和他们交谈最好谈原野风光,个人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忌讳吃核桃。
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忌讳茶色、红色、深蓝色。
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意大利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
.俄罗斯俄罗斯主要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强。他们和人见面,大都行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对晚餐要求较简单,对早、午餐较重视。用餐时间都习惯拖得很长。乐于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非常喜欢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外出时,十分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处处表现尊重女性。
和俄罗斯人说话,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对妇女要十分尊重,忌讳问年龄和服饰价格等。
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
Ⅱ 这副穿着像睡衣一样的油画有哪位大师知道这画的名字叫什么
玛丽.布鲁斯女士肖像
乔治·钱纳利 (1774-1852) 布本油画 十九世纪上半叶 39.5 x 31.8 cm
乔治·钱纳利(1774—1852) 长期居住在澳门的英国画家。生于伦敦。曾追随雷诺兹学画,18岁进入皇家美术学院习画。28岁离开英国到东方,在印度尼西亚住了23年,继而在澳门居住27年。他的到来给清代中西绘画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但珠江通商港埠的肖像画风因此不变,而且在钱氏的熏陶下,新一代中国西洋画家也迅速成长起来。 他对澳门、香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的风景、建筑和人物作了数以千计的素描和速写。他绘制的《火灾前的大三巴教堂》、《广州十三行》、《章官的屋顶》和《香港皇后大道中街景》等,是研究澳门、广州和香港近代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澳门画的著名水彩作品分别有《南湾》、《妈阁庙》、《玫瑰堂》、《中国帆船》等。澳门时期钱纳利将肖像画发展成带有文学内涵的情节性历史人物画,其中《茂官——卢文锦》和《澳门渔女》最具代表性。 中国广州画家林官即其弟子。
Ⅲ 词语造句:用疯疯癫癫造句(约30个)
疯疯癫癫拼音: feng feng dian dian
Ⅳ 搜集英语单词
(1)
AF Afgan 阿富汗
AL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AD Andorra 安道尔
AO Angola 安哥拉
AI Angola 安圭拉
AQ Antarctica 南极洲
AG Ntigua and Barbuda 安提瓜和巴布达
AR Argentina 阿根廷
AM Armenia 亚美尼亚
AW Aruba 阿鲁巴
AU Australia 澳大利亚
AT Austria 奥地利
AZ Azerjan 阿塞拜疆
A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联酋
BS Bahamas 巴哈马
BH Bahrain 巴林
BD Bangladesh 孟加拉
BB Barbados 巴巴多斯
BY White Russia 白俄罗斯
BZ Belize 伯利兹
BE Belgium 比利时
BJ Benin 贝宁
BM Bermuda 百慕大
BT Bhutan 不丹
BO Bolivia 玻利维亚
BA Bosnia Hercegovina 波黑
BW Botswana 博茨瓦纳
BV Bouvet Island 布维岛
BR Brazil 巴西
BN Brunei Darussalam 文莱
BG Bulgaria 保加利亚
BF Burkina Faso 布其纳法索
BI Burundi 布隆迪
BY Byelorussian SSR 白俄罗斯
CM Cameroon 喀麦隆
CA Canada 加拿大
CV Cape Verde,Republic of 佛得角
CF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中非共和国
CL Chile 智利
CN China 中国
CX Christmas Island 圣诞岛
CC COCOS Islands 可可岛
CO Colombia 哥伦比亚
CH Switzerland 瑞士
CG Congo 刚果
CK Cook Island 库克群岛
CR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
CI Lvory Coast 象牙海岸
CU Cuba 古巴
CY Cyprus 塞浦路斯
CZ Czech Republic 捷克共和国
DK Denmark 丹麦
DJ Djibouti 吉布提
DM Gominica 多明哥
DE Grmany 德国
DO Dominica 多米尼加
DZ Algeria 阿尔及利亚
EC Ecuador 厄瓜多尔
EC Ecuador 厄瓜多尔
EG Egypt 埃及
EH West Sahara 西撒哈拉
ES Spain 西班牙
EE Estonia 爱沙尼亚
ET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
FJ Fiji 斐济
FK Falkland Islands 福克兰群岛
FI Finland 芬兰
FR France 法国
FM Micronesia 密克罗尼西亚
GA Gabon 加蓬
GQ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几内亚
GF French Guiana 法属圭亚那
GM Gambia 冈比亚
GE Georgia 格鲁吉亚
GH Ghana 加纳
GI Gibraltar 直布罗陀
GR Greece 希腊
GL Greenland 格陵兰
GB United Kingdom 英国
GD Grenada 格林纳达
GP Guadeloupe 瓜德罗普
GU Guam 关岛
GT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N Guinea 几内亚
GW Guinea-Bissau 几内亚比绍
GY Guyana 圭亚那
HR Croatia 克罗地亚
HT Haiti 海地
HN Honras 洪都拉斯
HK Hong Kong 中国香港
HU Hungary 匈牙利
IS Iceland 冰岛
IN India 印度
ID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IR Iran 伊朗
IQ Iraq 伊拉克
IO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英联邦的印度洋领域
IE Ireland 爱尔兰
IL Israel 以色列
IT Italy 意大利
JM Jamaica 牙买加
JP Japan 日本
JO Jordan 约旦
KZ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
KE Kenya 肯尼亚
KI Kiribati 基里巴斯
KP North Korea 朝鲜
KR Korea 韩国
KH Cambodia 柬埔寨
KM Comoros 科摩罗
KW kuwait 科威特
KG Kyrgyzstan 吉尔吉斯斯坦
KY Cayman Islands 开曼群岛
LA Laos 老挝
LK Sri Lanka 斯里兰卡
LV Latvia 拉托维亚
LB Lebanon 黎巴嫩
LS Lesotho 莱索托
LR Liberia 利比里亚
LY Libya 利比亚
LI 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
LT Lithuania 立陶宛
LU Luxembourg 卢森堡
LC St. Lucia 圣卢西亚
MO Macao 中国澳门
MG Malagasy 马达加斯加
MW Malawi 马拉维
MY Malaysia 马来西亚
MV Maldives 马尔代夫
ML Mali 马里
MT Malta 马尔他
MH Marshall Islands 马绍尔群岛
MQ Mauritania
MR Mauritania 毛里塔尼亚
MU Mauritius 毛里求斯
MX Mexico 墨西哥
MD Moldova,Republic of 摩尔多瓦
MC Monaco 摩纳哥
MN Mongolia 蒙古
MS Montserrat
MA Morocco 摩洛哥
MZ Mozambique 莫桑比克
MM Burma 缅甸
MP Northern Nariana Islands
NA Namibia 纳米比亚
NR Naura 瑙鲁
NP Nepal 尼泊尔
NL Netherlands 荷兰
NT Neutral Zone
NC New Caledonia 新喀里多尼亚
NZ New Zealand 新西兰
NI Nicaragua 尼加拉瓜
NE Niger 尼日尔
NG Nigeria 尼日利亚
NU Niue 纽埃
NF Norfolk Island
NO Norway 挪威
OM Oman 阿曼
PK Pakistan 巴基斯坦
PF French Polynesia 法属玻里尼西亚
PW Palau 帕劳
PA Panama 巴拿马
PG Papua,Territory of 巴布亚新几内亚
PY Paraguay 巴拉圭
PE Peru 秘鲁
PH Philippines 菲律宾
PN Pitcairn Islands 皮特开恩群岛
PL Poland 波兰
PT Portugal 葡萄牙
PR Puerto Rico 波多黎各(美)
QA Qatar 卡塔尔
RO Romania 罗马尼亚
RU Russia 俄罗斯联邦
RW Rwanda 卢旺达
SV El Salvador 萨尔瓦多
SH St.Helena 圣赫勒那
SM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T Sao Tome and Principe 圣多美与普林西比
SA 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
SN Senegal 塞内加尔
SC Seychelles 塞舌尔
SL Sierra leone 塞拉利昂
SG Singapore 新加坡
SK Slovakia 斯洛伐克
SI Slovene 斯洛文尼亚
SB Solomon Islands 所罗门群岛
SO Somali 索马里
SD Sudan 苏丹
SR Surinam 苏里南
SZ Swaziland 斯威士兰
SE Sweden 瑞典
SY Syria 叙利亚
SU USSR(formerly) 苏联(前)
TD Chad 乍得
TF French Southern Territoties 法属南方领土
TW Taiwan 中国台湾
TJ Tsjikistan 塔吉克斯坦
TZ Tanzania 坦桑尼亚
TH Thailand 泰国
TG Togo 多哥
TK Tokela 托克劳
TO Tonga 汤加
TT Trinidad and Tobag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TN Tunisia 突尼斯
TR Turkey 土尔其
TP East Timor 东帝
TM Turkomanstan 土库曼斯坦
TC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TV Tuvalu 图瓦卢
UG Uganda 乌干达
UA Ukiain 乌克兰
UK England 英国(正式代码为GB)
US America 美国
UM 美国边远小岛
UY uruguay 乌拉圭
UZ Uzbekstan 乌兹别克斯坦
VA Vatican 梵蒂冈(罗马教庭)
VE Venezuela 委内瑞拉
VN Vietnam 越南
VG Virgin Islands(British) 不列颠岛(英)
VI Vigin Islands(U.S.) 不列颠岛(美)
WS Western Samoa 西萨摩亚
YE Yemen 也门
YU Yugoslavia 南斯拉夫
ZA South Africa 南非
ZR Zaire 扎伊尔
ZM Zambia 赞比亚
ZW Zimbabwe 津巴布韦
(2)
red(红), 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tan(褐色),syan(青色)
palegoldenrod 苍麒麟色
palegreen 苍绿色
paleturquoise 苍绿色
palevioletred 苍紫罗蓝色
pansy 紫罗兰色
papayawhip 番木色
peachpuff 桃色
peru 秘鲁色
pink 粉红
plum 杨李色
powderblue 粉蓝色
purple 紫色
red 红色
rosybrown 褐玫瑰红
royalblue 宝蓝色
rubine 宝石红
saddlebrown 重褐色
salmon 鲜肉色
salmon pink 橙红色
sandy beige 浅褐色
sandybrown 沙褐色
sapphire 宝石蓝
scarlet 猩红色
seagreen 海绿色
seashell 海贝色
shocking pink 鲜粉红色
sienna 赭色
silver 银白色
skyblue 天蓝色
slateblue 石蓝色
slategray 灰石色
smoky gray 烟灰色
snow 雪白色
springgreen 春绿色
steelblue 钢蓝色
stone 石色
tan 茶色
teal 水鸭色
thistle 蓟色
tomato 番茄色
turquoise 青绿色
turquoise blue 翠蓝色
violet 紫色
wheat 浅黄色
white 白色
whitesmoke 烟白色
winered 葡萄酒红
yellow 黄色
yellowgreen 黄绿色
与英文颜色相对应的中文(tianshuichina)
beige 米色
black 黑色
brown 咖啡色
cream 雪白
khaki 卡其色
grey 灰色
navy 丈青色
offwhite 灰白色
palegoldenrod 苍麒麟色
palegreen 苍绿色
paleturquoise 苍绿色
palevioletred 苍紫罗蓝色
pansy 紫罗兰色
papayawhip 番木色
peachpuff 桃色
peru 秘鲁色
pink 粉红
plum 杨李色
powderblue 粉蓝色
purple 紫色
red 红色
rosybrown 褐玫瑰红
royalblue 宝蓝色
rubine 宝石红
saddlebrown 重褐色
salmon 鲜肉色
salmon pink 橙红色
sandy beige 浅褐色
sandybrown 沙褐色
sapphire 宝石蓝
scarlet 猩红色
seagreen 海绿色
seashell 海贝色
shocking pink 鲜粉红色
sienna 赭色
silver 银白色
skyblue 天蓝色
slateblue 石蓝色
slategray 灰石色
smoky gray 烟灰色
snow 雪白色
springgreen 春绿色
steelblue 钢蓝色
stone 石色
tan 茶色
teal 水鸭色
thistle 蓟色
tomato 番茄色
turquoise 青绿色
turquoise blue 翠蓝色
violet 紫色
wheat 浅黄色
white 白色
wheat 土黄色
whitesmoke 烟白色
winered 葡萄酒红
yellow 黄色
yellowgreen 黄绿色
(3)
1. clothes 衣服,服装
2. wardrobe 服装
3. clothing 服装
4. habit 个人依习惯.身份而着的服装
5. ready-made clothes, ready-to-wear clothes 成衣
6. garments 外衣
7. town clothes 外衣
8. double-breasted suit 双排扣外衣
9. suit 男外衣
10. dress 女服
11. tailored suit 女式西服
12. everyday clothes 便服
13. three-piece suit 三件套
14. trousseau 嫁妆
15. layette 婴儿的全套服装
16. uniform 制服
17. overalls 工装裤
18. rompers 连背心的背带裤
19. formal dress 礼服
20. tailcoat, morning coat 大礼服
21. evening dress 夜礼服
22. dress coat, tails 燕尾服,礼服
23. nightshirt 男式晚礼服
24. dinner jacket 无尾礼服 (美作:tuxedo)
25. full dress uniform 礼服制服
26. frock coat 双排扣长礼服
27. gown, robe 礼袍
28. tunic 长袍
29. overcoat 男式大衣
30. coat 女大衣
31. topcoat 夹大衣
32. fur coat 皮大衣
33. three-quarter coat 中长大衣
34. st coat 风衣
35. mantle, cloak 斗篷
36. poncho 篷却(南美人的一种斗篷)
37. sheepskin jacket 羊皮夹克
38. pelisse 皮上衣
39. jacket 短外衣夹克
40. anorak, ffle coat 带兜帽的夹克,带风帽的粗呢大衣
41. hood 风帽
42. scarf, muffler 围巾
43. shawl 大披巾
44. knitted shawl 头巾,编织的头巾
45. fur stole 毛皮长围巾
46. muff 皮手筒
47. housecoat, dressing gown 晨衣 (美作:ster)
48. short dressing gown 短晨衣
49. bathrobe 浴衣
50. nightgown, nightdress 女睡衣
51. pyjamas 睡衣裤 (美作:pajamas)
52. pocket 衣袋
53. lapel (上衣)翻领
54. detachable collar 假领,活领
55. wing collar 硬翻领,上浆翻领
56. V-neck V型领
57. sleeve 袖子
58. cuff 袖口
59. buttonhole 钮扣孔
60. shirt 衬衫
61. blouse 紧身女衫
62. T-shirt 短袖圆领衫,体恤衫
63. vest 汗衫 (美作:undershirt)
64. polo shirt 球衣
65. middy blouse 水手衫
66. sweater 运动衫
67. short-sleeved sweater 短袖运动衫
68. roll-neck sweater 高翻领运动衫
69. round-neck sweater 圆领运动衫
70. suit, outfit, ensemble 套服
71. twinset 两件套,运动衫裤
72. jerkin 猎装
73. kimono 和服
74. ulster 一种长而宽松的外套
75. jellaba, djellaba, jelab 带风帽的外衣
76. cardigan 开襟毛衣
77. mac, mackintosh, raincoat 橡胶雨衣
78. trousers 裤子
79. jeans 牛仔裤
80. short trousers 短裤
81. knickers 儿童灯笼短裤
82. knickerbockers 灯笼裤
83. plus fours 高尔夫球裤,半长裤
84. braces 裤子背带 (美作:suspenders)
85. turnup 裤角折边,挽脚
86. breeches 马裤
87. belt 裤带
88. skirt 裙子
89. divided skirt, split skirt 裙裤
90. underskirt 内衣
91. underwear, underclothes 内衣裤
92. underpants, pants 内衣裤 (美作:shorts)
93. briefs 短内裤,三角裤
94. panties 女短内裤
95. knickers 女半短内裤,男用灯笼短裤
96. brassiere, bra 乳罩
97. corselet 紧身胸衣
98. stays, corset 束腰,胸衣
99. waistcoat 背心
100. slip, petticoat 衬裙
101. girdle 腰带
102. stockings 长袜
103. suspenders 袜带 (美作:garters)
104. suspender belt 吊袜腰带 (美作:garter belt)
105. socks 短袜
106. tights, leotard 紧身衣裤
107. handkerchief 手帕
108. bathing trunks 游泳裤
109. bathing costume, swimsuit, bathing suit 游泳衣
110. bikini 比基尼泳衣
111. apron 围裙
112. pinafore (带护胸)围裙
113. shoe 鞋
114. sole 鞋底
115. heel 鞋后跟
116. lace 鞋带
117. moccasin 鹿皮鞋
118. patent leather shoes 黑漆皮鞋
119. boot 靴子
120. slippers 便鞋
121. sandal 凉鞋
122. canvas shoes, rope soled shoes 帆布鞋
123. clog 木拖鞋
124. galosh, overshoe 套鞋
125. glove 手套
126. tie 领带 (美作:necktie)
127. bow tie 蝶形领带
128. cravat 领巾
129. cap 便帽
130. hat 带沿的帽子
131. bowler hat 圆顶硬礼帽
132. top hat 高顶丝质礼帽
133. Panama hat 巴拿马草帽
134. beret 贝蕾帽
135. peaked cap, cap with a visor 尖顶帽
136. broad-brimmed straw hat 宽边草帽
137. headdress 头饰
138. turban 头巾
139. natural fabric 天然纤维
140. cotton 棉
141. silk 丝
142. wool 毛料
143. linen 麻
144. synthetic fabric 混合纤维
145. acryl 压克力
146. polyester 伸缩尼龙
147. nylon 尼龙
148. worsted 呢料
149. cashmere 羊毛
150. patterns 花样
151. tartan plaid 格子花 (美作:tartan)
152. dot 圆点花
153. stripe 条纹
154. flower pattern 花纹花样
155. veil 面纱
156. shirt 衬衣
157. T-shirt T恤
158. blouse 上衣
159. boot 靴子
160. cap 帽子
161. cloth 布料
162. clothes 衣服
163. coat 外套
164. dress 连衣裙
165. hat 帽子
166. jacket 夹克
167. jeans 牛仔裤
168. overcoat 大衣
169. scart 围巾
170. shoe 鞋子
171. shorts 短裤
172. skirt 裙子
173. sock 袜子
174. suit 套装
175. sweater 毛衣
176. tie 领带
177. trousers 长裤
178. uniform 制服
179. vest 背心
衣服(garment or Apparel)
1. 大衣- parka
2. 外套-coat
3. 夹克-Jacket
4. 衬衫- Blouse, shirt
5. 胸衣- Bra
6. 内裤-Breif/Boxer
7. 套装-Dress
8. 睡衣-nightwear/ Pyjama
9. 短裤- Shorts/Bermuda
10. 皮衣-LEATHER GARMENT
11. 裙子-Shirt
12. 裤子-Trousers/pants
13. 牛仔-Jeans
14. 家居服-Homewear
15. 泳装-Swimmer
16. 连体服-overall
17. 紧身衣-Tight
18. T恤-Tshirt
19. POLO恤-POLO
20. 拖鞋-Slipper
21. 鞋-Shoes
26. WEAR
27. 衣服(garment or Apparel)
28. 大衣- parka
29. 外套-coat
30. 夹克-Jacket
31. 衬衫- Blouse, shirt
32. 胸衣- Bra
33. 内裤-Breif/Boxer
34. 套装-Dress
35. 睡衣-nightwear/ Pyjama
36. 短裤- Shorts/Bermuda
37. 皮衣-LEATHER GARMENT
38. 裙子-Shirt
39. 裤子-Trousers/pants
40. 牛仔-Jeans
41. 家居服-Homewear
42. 泳装-Swimmer
43. 连体服-overall
44. 紧身衣-Tight
45. T恤-Tshirt
46. POLO恤-POLO
47. 拖鞋-Slipper
48. 鞋-Shoes
(4)
almond杏仁
apple苹果
apple core苹果核
apple juice苹果汁
apple skin苹果皮
apricot杏子
apricot flesh杏肉
apricot pit杏核
areca nut槟榔子
banana香蕉
banana skin香蕉皮
bargain price廉价
beechnut山毛榉坚果
Beijing flowering crab海棠果
bitter苦的
bitterness苦味
bitter orange酸橙
blackberry黑莓
canned fruit罐头水果
carambola杨桃
cherry樱桃
cherry pit樱桃核
cherry pulp樱桃肉
chestnut栗子
Chinese chestnut板栗
Chinese date枣
Chinese gooseberry猕猴桃
Chinese walnut山核桃
coconut椰子
coconut milk椰奶
coconut water椰子汁
cold storage冷藏
cold store冷藏库
crisp脆的
cumquat金桔
damson plum西洋李子
Dangshan pear砀山梨
date枣
date pit枣核
decayed fruit烂果
downy pitch毛桃dry fruit干果
ke公爵樱桃
early-maturing早熟的
fig无花果
filbert榛子
first class一等地,甲等的
flat peach蟠桃
flavour味道
flesh果肉
flesh fruit肉质果
fresh新鲜的
fresh litchi鲜荔枝
fruiterer水果商
fruit in bags袋装水果
fruit knife水果刀
fruits of the season应时水果
gingko白果,银杏
give full weigh分量准足
give short weight短斤缺两
grape葡萄
grape juice葡萄汁
grape skin葡萄皮
grapestone葡萄核
greengage青梅
Hami melon哈密瓜
Hard坚硬的
haw山楂果
hawthorn山楂
hazel榛子
honey peach水蜜桃
in season应时的
juicy多汁的
juicy peach水蜜桃
jujube枣
kernel仁
kumquat金桔
late-maturing晚熟的
lemon柠檬
litchi荔枝
litchi rind荔枝皮
longan桂圆,龙眼
longan pulp桂圆肉,龙眼肉
loguat枇杷
mandarine柑桔
mango芒果
mature成熟的
morello黑樱桃
muskmelon香瓜,甜瓜
navel orange脐橙
nut坚果
nut meat坚果仁
nut shell坚果壳
oleaster沙枣
olive橄榄
orange柑桔
orange peel柑桔皮
papaya木瓜
peach桃子
pear梨
perishable易腐烂的
pineapple菠萝
plum李子
plumcot李杏
pomegranate石榴
pomelo柚子,文旦
red bayberry杨梅
reced price处理价
ripe成熟的
rotten fruit烂果
seasonable应时的
seedless orange无核桔
special-grade特级的
strawberry草莓
sultana无核小葡萄
superfine特级的
tangerine柑桔
tart酸的
tender嫩的
tinned fruit罐头水果
unripe未成熟的
walnut胡桃,核桃
walnut kernel核桃仁
water chestnut荸荠
watermelon西瓜
(5)
Tiger 老虎
Giraffe 长颈鹿
Lion 狮子
Deer 鹿
Leopard 豹
Monkey 猴子
Elephant 大象
Chimpanzees 黑猩猩
Horse 马
Bear 熊
Donkey 驴
Kangaroo 袋鼠
Ox 牛
Hedgehog 刺猬
Sheep 绵羊
Rhinoceros 犀牛
Dog 狗
Camel 骆驼
Cat 猫
Hippopotamus 河马
Pig 猪
Crocodile 鳄鱼
Chicken 鸡肉
Snake 蛇
Rabbit 兔子
Frog 青蛙
Duck 鸭子
Tortoise 乌龟
Goose 鹅
Fox 狐狸
Panda 熊猫
Squirrel 松鼠
Zebra 斑马
Mouse 老鼠
Wolf 狼
Peacock (雄)孔雀
Owl 猫头鹰
Sparrow 麻雀
Toco toucan Miss ma 这个字典里没有
shrimp 虾
Dragofly 蜻蜓
Fly 苍蝇;飞虫
Cicada 蝉
Mantis 螳螂
Cricket 蟋蟀
Pigeon 鸽子
Crane 鹤
Penguin 企鹅
Ostrich 鸵鸟
Crab 蟹
Ant 蚂蚁
Bee 蜜蜂
Ladybird 雌鸟
Parrot 鹦鹉
Swan 天鹅
Eagle 鹰
Fish 鱼
Butterfly 蝴蝶
Mosquito 蚊子
(6)
一、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e 双簧管
5.English Horn 英国管
6.Bassoon 大管
7.Contrabassoon 低音巴松
8.Clarinet in Eb 降E调单簧管(小黑管)
9.Clarinet in A A调单簧管
10.Clarinet in Bb 降B调单簧管
11.Bass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12.Soprano Saxophone 高音萨克斯
13.ALto Saxophone 中音萨克斯
14.Tenor Saxophone 次中音萨克斯
15.Baritone Saxophone 上低音萨克斯
16.Alto Flute 中音长笛*
17.Bass Flute 低音长笛
18.Oboe d' Amore 双簧管的一种
19.Piccolo Clarinet 高音单簧管*
20.Alto Clarinet 中音单簧管(Eb调的,属于低音单簧管)
21.Contrabass Clarinet 倍低音单簧管
22.Descant Recorder 高音竖笛
23.Alto Recorder 中音竖笛
24.Tenor Recorder 次中音竖笛
25.Bass Recorder 低音竖笛
26.Bagpipes 风笛
27.Basset Horn 巴赛管(单簧管)
28.Panpipes 排萧
二、Brass: 铜管乐器
1.Cornet 短号
2.Trumpet in Bb 降B调小号
3.Trumpet in C C调小号
4.Flugelhorn 夫吕号(行进乐队常用)
5.Horn in F F调圆号
6.Trombone 长号
7.Tenor Trombone 次中音长号
8.Bass Tromone 低音长号
9.Baritone(T.C.) 次中音号
10.Baritone 次中音
11.Euphonium 小低音号
12.Tuba 大号
13.Bass Tuba 低音大号
14.Piccolo Cornet 高音短号
15.Piccolo Trumpet in A A调高音小号
16.Bass Trumpet in C C调低音小号
17.Alto Trombone 中音长号
18.Contrabass Trombone 倍低音长号
三、Pitched Percussion: 有音高打击乐器
1.Timpani 定音鼓
2.Bells 排钟
3.Glockenspiel 钢片琴
4.Crystal Glasses
5.Xylophone 木琴
6.Vibraphone 颤音琴
7.Marimba 马林巴琴
8.Bass Marimba 低音马林巴琴
9.Tubular Bells 管钟
10.Chimes 钟琴
11.Steel Drums 钢鼓
12.Mallets 三角木琴
四、Percussion: 小打击乐器
1.Percussion 小打击乐器组
2.Wind Chimes
3.Bell Tree 音树
4.Triangle 三角铁
5.Crotales 响板
6.Finger Cymbals 手指小镲
7.Sleigh Bells 马铃
8.Cymbals 大镲
9.Cowbell 牛铃
10.Agogo Bells (由两个锥型铁筒组成,比牛玲音高)
11.Flexatone
12.Musical Saw 乐锯
13.Brake Drum 闸鼓
14.Tam Tam 大锣
15.Gong 锣
16.Claves 响棒
17.Slapstick 击板
18.VibraSlap
19.Sand Block 沙轮
20.Ratchet 齿轮剐响器
21.Guiro (木制,用铁棍剐)
22.Cuica (发出的声音象狗叫的拉丁乐器)
23.Maracas 沙槌
24.Castanets 响板
25.Wood Blocks 盒棒
26.Temple Blocks 木鱼
27.Log Drum 木鼓
28.Tambourine 铃鼓
29.Whistle 哨
30.Siren 汽笛
31.Jawbone
32.Anvil 乐钻
五、Drums: 鼓
1.Drum Set 架子鼓
2.Bongo Drums 邦加鼓(用手指敲的小鼓,夹在两腿间)
3.Timbales 蒂姆巴尔鼓
4.Conga Drums 康加鼓(橄榄型)
5.Snare Drum 小军鼓
6.Quad Toms 4组鼓筒鼓
7.Quint Toms 五组筒鼓
8.Tenor Drum 次高音鼓
9.Tom Toms 筒鼓
10.Roto Toms 轮鼓
11.Bass Drum 低音鼓
六、Plucked Strings: 弹拨乐
1.Harp 竖琴
2.Guitar 吉他
3.Scoustic Guitar
4.electric Guitar 电吉他
5.Banjo 班卓
6.Bass 贝司
7.Acoustic Bass 非电贝斯
8.Electric Bass 电贝司
9.String Bass 弦贝司
10.Mandolin 曼陀林
11.Lute 琉特琴
12.Ukulele 夏威夷四弦琴
13.Zither 齐特尔琴
14.Sitar 锡塔尔琴
七、Keybords: 键盘
1.Piano 钢琴
2.Organ 管风琴
3.Harpsichord 大键琴
4.Celesta 钢片琴
5.Accordion 手风琴
6.Clavichord 古钢琴
7.Harmonium 脚踏式风琴
8.Synthesizer 电子合成器
八、Strings: 弦乐
1.Violin 小提琴
2.Violin Ⅰ 小提琴1
3.Violin Ⅱ 小提琴2
4.Viola 中提琴
5.Cello 大提琴
6.Violoncello 低音提琴
7.Contrabass 低音提琴
8.Double Bass 倍低音提琴
9.Solo Violin 独奏小提琴
10.Solo VIola 独奏中提琴
11.Solo Cello 独奏大提琴
12.Solo Bass 独奏低音提琴
13.Viola d' Amore
九、Handbells: 手铃
1.Handbells 手铃
2.Handbells(T.C) 手铃(中音)
(7)
学校 school
公司company
餐厅resturant
酒店hotel
花园garden
超市supermarket
医院hospital
邮局post office
银行bank
诊所clinic
车站bus stop
机场airport
商店shop/store
厕所toilet/restroom
酒吧bar
办公室office
图书馆library
操场playground
博物馆 museum
Ⅳ 英国人的交友习俗
文化篇 习俗礼仪
俗资料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起点更新时间:2005279:46:00本章字数:3220)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群岛国家,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565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有时数天浓雾不散。几步之外什么都看不听清。
现英国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国会分上、下两院。下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任期5年。上院由世袭或加封之贵族、教士或社会贤达组成。此外,内阁掌握政权,阁员由首相提名,经由国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为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有权解散、改选下议院。王位继承,无子时由长女继任。现任国王为伊丽沙白二世。
英国有‘世界工场‘之称。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到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39%,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钢铁总产量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国是世界第4贸易大国,是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装潢等。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英国人对于妇女是比较尊重的,在英国,‘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很浓。如走路时,要让女士先进。乘电梯让妇女先进。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要让女子先上。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在街头行走,男的应走外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英国名民族还是遵循传统的习惯,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来表示‘英国的‘.如遇到两个商人,一个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你说他是‘英国人‘,那么,他会纠正你说,他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宜用‘British‘一字。谈生意态度须保守,谨慎。初次见面或在特殊场合,或者是表示赞同与祝贺时,才相互握手。在英国,不流行邀对方早餐谈生意。一般说来,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对晚餐比较重视,视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之嫌。礼品一般有:高级巧克力、名酒、鲜花,特别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他们格外欣赏。而对有客人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不感兴趣。在英国,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个人的私生活,故帮一般不用来送人.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都只用于万圣节或葬礼,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会后派人送去。若请你到人家里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要为你做准备,你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分钟。在接受礼品方面,英国人和我国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无论礼品价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会给以热情的赞扬表示谢意。苏格兰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礼品,烈性威士忌则不然。
英国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至家中饮宴,聚会大都在酒店、饭店进行。英国人的饮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俭朴为主。他们讨厌浪费的人。比如说,要泡茶请客,如果来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烧三份的水。英国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即在下午3—4点钟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红茶,有时也吃块点心,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主人常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酒馆开门时间一般是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下午5时半到晚上11时。酒馆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较多,高峰时,后来的客人没有座位,就买零酒随便站着喝。
英国商人对建设性意见反应积极。衣着讲究,好讲派头,出席宴会或晚会时,习惯穿黑色礼服,衣裤须烫得笔挺。访问英国注意他们一些民俗资料走进德国风俗
(起点更新时间:2006370:45:00本章字数:1702)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随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1.社交礼仪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2.服饰礼仪
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扁爱宽松,讲究着状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注重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礼貌。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为“见不得阳光的人”。
3.餐饮礼仪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主要有以下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4.习俗禁忌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由于各国习俗不同,赠礼的种类和方式也有差异。礼品:馈送礼品时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为送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易于被对方接受。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正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方式: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有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则喜欢用淡色包装纸。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时间:
赠礼要适时。在有些国家,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在阿拉伯国家,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在英国,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在法国,不能向初次结识的朋友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地点:
赠礼要分清场合。去友人家做客,不要带在宴会上吃的食品作为礼物。出席酒会、招待会不必送礼,必要时可送花篮或花束等。在不同的国家,赠送礼品也应有所不同,如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给德国人送礼时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而向南美国家的人送礼,千万不能送刀或送手绢。因为刀意味着双方关系一刀两断,手绢则总是与眼泪、悲伤联系在一起。
送礼:
送知识分子一般是书、画、工艺品,送女士一般是工艺品、鲜花,送亲戚、好友,除上述礼品外,也可以送衣服或其它用品,因为送这样的礼物,需要适合对方的爱好、心理、尺寸等。意大利对别人送的礼物,习惯当面打开看,一般要表示喜欢、感谢。如果说声“这正是我想要的”,那对方会非常高兴。
给别人点烟时,忌讳用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因为这表示对第三者不尊重。在意大利,送礼千万不要送手帕,因为在意大利人眼中,手帕是亲人离别是擦眼泪的不祥之物。改送丝头巾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我国,食指作弯钩状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国、菲律宾表示门匙、上锁,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啬,在新加坡是死亡的表示,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拇指和食指在我国表示“0”,中指、无名指、小指个指表示“3”。这两个手势合在一起,日本、韩国、缅甸是表示金钱,美国则表示同意、了不起、顺利,印度尼西亚表示什么也干不成和干不了,突尼斯用来表示傻瓜、无用。
在我国,人们习惯点头表示同意、认可,摇头表示否定、反对。但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游等,了解上述风俗习惯应该说十分有必要。
起0H点0H中0H文0H网0H授权发布好书尽在好书尽在好书尽在www.cmfu.com
民俗资料【西班牙】西班牙的社交礼仪
(起点更新时间:20063713:08:00本章字数:483)
仪态礼仪
当地妇女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你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妇女,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见礼仪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商务礼仪
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总是尽可能地履行签订的合同,即便后来发现合同中有对他们不利的地方,他们也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如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够善意地帮助他们,则会赢得西班牙人的尊重与友谊。西班牙人只有在参加斗牛比赛活动时才严守时间,但客人应当守时,即便对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责怪。
旅游礼仪
西班牙人性格开朗,热情,但容易激动,有时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西班牙人吃东西时,通常会礼貌地邀请周围的人与他分享,但这仅是一种礼仪上的表示,不要贸然接受,否则会被他们视为缺乏教养。
Ⅵ 常用英语单词
(1)
AF Afgan 阿富汗
AL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AD Andorra 安道尔
AO Angola 安哥拉
AI Angola 安圭拉
AQ Antarctica 南极洲
AG Ntigua and Barbuda 安提瓜和巴布达
AR Argentina 阿根廷
AM Armenia 亚美尼亚
AW Aruba 阿鲁巴
AU Australia 澳大利亚
AT Austria 奥地利
AZ Azerjan 阿塞拜疆
A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联酋
BS Bahamas 巴哈马
BH Bahrain 巴林
BD Bangladesh 孟加拉
BB Barbados 巴巴多斯
BY White Russia 白俄罗斯
BZ Belize 伯利兹
BE Belgium 比利时
BJ Benin 贝宁
BM Bermuda 百慕大
BT Bhutan 不丹
BO Bolivia 玻利维亚
BA Bosnia Hercegovina 波黑
BW Botswana 博茨瓦纳
BV Bouvet Island 布维岛
BR Brazil 巴西
BN Brunei Darussalam 文莱
BG Bulgaria 保加利亚
BF Burkina Faso 布其纳法索
BI Burundi 布隆迪
BY Byelorussian SSR 白俄罗斯
CM Cameroon 喀麦隆
CA Canada 加拿大
CV Cape Verde,Republic of 佛得角
CF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中非共和国
CL Chile 智利
CN China 中国
CX Christmas Island 圣诞岛
CC COCOS Islands 可可岛
CO Colombia 哥伦比亚
CH Switzerland 瑞士
CG Congo 刚果
CK Cook Island 库克群岛
CR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
CI Lvory Coast 象牙海岸
CU Cuba 古巴
CY Cyprus 塞浦路斯
CZ Czech Republic 捷克共和国
DK Denmark 丹麦
DJ Djibouti 吉布提
DM Gominica 多明哥
DE Grmany 德国
DO Dominica 多米尼加
DZ Algeria 阿尔及利亚
EC Ecuador 厄瓜多尔
EC Ecuador 厄瓜多尔
EG Egypt 埃及
EH West Sahara 西撒哈拉
ES Spain 西班牙
EE Estonia 爱沙尼亚
ET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
FJ Fiji 斐济
FK Falkland Islands 福克兰群岛
FI Finland 芬兰
FR France 法国
FM Micronesia 密克罗尼西亚
GA Gabon 加蓬
GQ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几内亚
GF French Guiana 法属圭亚那
GM Gambia 冈比亚
GE Georgia 格鲁吉亚
GH Ghana 加纳
GI Gibraltar 直布罗陀
GR Greece 希腊
GL Greenland 格陵兰
GB United Kingdom 英国
GD Grenada 格林纳达
GP Guadeloupe 瓜德罗普
GU Guam 关岛
GT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N Guinea 几内亚
GW Guinea-Bissau 几内亚比绍
GY Guyana 圭亚那
HR Croatia 克罗地亚
HT Haiti 海地
HN Honras 洪都拉斯
HK Hong Kong 中国香港
HU Hungary 匈牙利
IS Iceland 冰岛
IN India 印度
ID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IR Iran 伊朗
IQ Iraq 伊拉克
IO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英联邦的印度洋领域
IE Ireland 爱尔兰
IL Israel 以色列
IT Italy 意大利
JM Jamaica 牙买加
JP Japan 日本
JO Jordan 约旦
KZ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
KE Kenya 肯尼亚
KI Kiribati 基里巴斯
KP North Korea 朝鲜
KR Korea 韩国
KH Cambodia 柬埔寨
KM Comoros 科摩罗
KW kuwait 科威特
KG Kyrgyzstan 吉尔吉斯斯坦
KY Cayman Islands 开曼群岛
LA Laos 老挝
LK Sri Lanka 斯里兰卡
LV Latvia 拉托维亚
LB Lebanon 黎巴嫩
LS Lesotho 莱索托
LR Liberia 利比里亚
LY Libya 利比亚
LI 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
LT Lithuania 立陶宛
LU Luxembourg 卢森堡
LC St. Lucia 圣卢西亚
MO Macao 中国澳门
MG Malagasy 马达加斯加
MW Malawi 马拉维
MY Malaysia 马来西亚
MV Maldives 马尔代夫
ML Mali 马里
MT Malta 马尔他
MH Marshall Islands 马绍尔群岛
MQ Mauritania
MR Mauritania 毛里塔尼亚
MU Mauritius 毛里求斯
MX Mexico 墨西哥
MD Moldova,Republic of 摩尔多瓦
MC Monaco 摩纳哥
MN Mongolia 蒙古
MS Montserrat
MA Morocco 摩洛哥
MZ Mozambique 莫桑比克
MM Burma 缅甸
MP Northern Nariana Islands
NA Namibia 纳米比亚
NR Naura 瑙鲁
NP Nepal 尼泊尔
NL Netherlands 荷兰
NT Neutral Zone
NC New Caledonia 新喀里多尼亚
NZ New Zealand 新西兰
NI Nicaragua 尼加拉瓜
NE Niger 尼日尔
NG Nigeria 尼日利亚
NU Niue 纽埃
NF Norfolk Island
NO Norway 挪威
OM Oman 阿曼
PK Pakistan 巴基斯坦
PF French Polynesia 法属玻里尼西亚
PW Palau 帕劳
PA Panama 巴拿马
PG Papua,Territory of 巴布亚新几内亚
PY Paraguay 巴拉圭
PE Peru 秘鲁
PH Philippines 菲律宾
PN Pitcairn Islands 皮特开恩群岛
PL Poland 波兰
PT Portugal 葡萄牙
PR Puerto Rico 波多黎各(美)
QA Qatar 卡塔尔
RO Romania 罗马尼亚
RU Russia 俄罗斯联邦
RW Rwanda 卢旺达
SV El Salvador 萨尔瓦多
SH St.Helena 圣赫勒那
SM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T Sao Tome and Principe 圣多美与普林西比
SA 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
SN Senegal 塞内加尔
SC Seychelles 塞舌尔
SL Sierra leone 塞拉利昂
SG Singapore 新加坡
SK Slovakia 斯洛伐克
SI Slovene 斯洛文尼亚
SB Solomon Islands 所罗门群岛
SO Somali 索马里
SD Sudan 苏丹
SR Surinam 苏里南
SZ Swaziland 斯威士兰
SE Sweden 瑞典
SY Syria 叙利亚
SU USSR(formerly) 苏联(前)
TD Chad 乍得
TF French Southern Territoties 法属南方领土
TW Taiwan 中国台湾
TJ Tsjikistan 塔吉克斯坦
TZ Tanzania 坦桑尼亚
TH Thailand 泰国
TG Togo 多哥
TK Tokela 托克劳
TO Tonga 汤加
TT Trinidad and Tobag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TN Tunisia 突尼斯
TR Turkey 土尔其
TP East Timor 东帝
TM Turkomanstan 土库曼斯坦
TC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TV Tuvalu 图瓦卢
UG Uganda 乌干达
UA Ukiain 乌克兰
UK England 英国(正式代码为GB)
US America 美国
UM 美国边远小岛
UY uruguay 乌拉圭
UZ Uzbekstan 乌兹别克斯坦
VA Vatican 梵蒂冈(罗马教庭)
VE Venezuela 委内瑞拉
VN Vietnam 越南
VG Virgin Islands(British) 不列颠岛(英)
VI Vigin Islands(U.S.) 不列颠岛(美)
WS Western Samoa 西萨摩亚
YE Yemen 也门
YU Yugoslavia 南斯拉夫
ZA South Africa 南非
ZR Zaire 扎伊尔
ZM Zambia 赞比亚
ZW Zimbabwe 津巴布韦
(2)
red(红), 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tan(褐色),syan(青色)
palegoldenrod 苍麒麟色
palegreen 苍绿色
paleturquoise 苍绿色
palevioletred 苍紫罗蓝色
pansy 紫罗兰色
papayawhip 番木色
peachpuff 桃色
peru 秘鲁色
pink 粉红
plum 杨李色
powderblue 粉蓝色
purple 紫色
red 红色
rosybrown 褐玫瑰红
royalblue 宝蓝色
rubine 宝石红
saddlebrown 重褐色
salmon 鲜肉色
salmon pink 橙红色
sandy beige 浅褐色
sandybrown 沙褐色
sapphire 宝石蓝
scarlet 猩红色
seagreen 海绿色
seashell 海贝色
shocking pink 鲜粉红色
sienna 赭色
silver 银白色
skyblue 天蓝色
slateblue 石蓝色
slategray 灰石色
smoky gray 烟灰色
snow 雪白色
springgreen 春绿色
steelblue 钢蓝色
stone 石色
tan 茶色
teal 水鸭色
thistle 蓟色
tomato 番茄色
turquoise 青绿色
turquoise blue 翠蓝色
violet 紫色
wheat 浅黄色
white 白色
whitesmoke 烟白色
winered 葡萄酒红
yellow 黄色
yellowgreen 黄绿色
与英文颜色相对应的中文(tianshuichina)
beige 米色
black 黑色
brown 咖啡色
cream 雪白
khaki 卡其色
grey 灰色
navy 丈青色
offwhite 灰白色
palegoldenrod 苍麒麟色
palegreen 苍绿色
paleturquoise 苍绿色
palevioletred 苍紫罗蓝色
pansy 紫罗兰色
papayawhip 番木色
peachpuff 桃色
peru 秘鲁色
pink 粉红
plum 杨李色
powderblue 粉蓝色
purple 紫色
red 红色
rosybrown 褐玫瑰红
royalblue 宝蓝色
rubine 宝石红
saddlebrown 重褐色
salmon 鲜肉色
salmon pink 橙红色
sandy beige 浅褐色
sandybrown 沙褐色
sapphire 宝石蓝
scarlet 猩红色
seagreen 海绿色
seashell 海贝色
shocking pink 鲜粉红色
sienna 赭色
silver 银白色
skyblue 天蓝色
slateblue 石蓝色
slategray 灰石色
smoky gray 烟灰色
snow 雪白色
springgreen 春绿色
steelblue 钢蓝色
stone 石色
tan 茶色
teal 水鸭色
thistle 蓟色
tomato 番茄色
turquoise 青绿色
turquoise blue 翠蓝色
violet 紫色
wheat 浅黄色
white 白色
wheat 土黄色
whitesmoke 烟白色
winered 葡萄酒红
yellow 黄色
yellowgreen 黄绿色
(3)
1. clothes 衣服,服装
2. wardrobe 服装
3. clothing 服装
4. habit 个人依习惯.身份而着的服装
5. ready-made clothes, ready-to-wear clothes 成衣
6. garments 外衣
7. town clothes 外衣
8. double-breasted suit 双排扣外衣
9. suit 男外衣
10. dress 女服
11. tailored suit 女式西服
12. everyday clothes 便服
13. three-piece suit 三件套
14. trousseau 嫁妆
15. layette 婴儿的全套服装
16. uniform 制服
17. overalls 工装裤
18. rompers 连背心的背带裤
19. formal dress 礼服
20. tailcoat, morning coat 大礼服
21. evening dress 夜礼服
22. dress coat, tails 燕尾服,礼服
23. nightshirt 男式晚礼服
24. dinner jacket 无尾礼服 (美作:tuxedo)
25. full dress uniform 礼服制服
26. frock coat 双排扣长礼服
27. gown, robe 礼袍
28. tunic 长袍
29. overcoat 男式大衣
30. coat 女大衣
31. topcoat 夹大衣
32. fur coat 皮大衣
33. three-quarter coat 中长大衣
34. st coat 风衣
35. mantle, cloak 斗篷
36. poncho 篷却(南美人的一种斗篷)
37. sheepskin jacket 羊皮夹克
38. pelisse 皮上衣
39. jacket 短外衣夹克
40. anorak, ffle coat 带兜帽的夹克,带风帽的粗呢大衣
41. hood 风帽
42. scarf, muffler 围巾
43. shawl 大披巾
44. knitted shawl 头巾,编织的头巾
45. fur stole 毛皮长围巾
46. muff 皮手筒
47. housecoat, dressing gown 晨衣 (美作:ster)
48. short dressing gown 短晨衣
49. bathrobe 浴衣
50. nightgown, nightdress 女睡衣
51. pyjamas 睡衣裤 (美作:pajamas)
52. pocket 衣袋
53. lapel (上衣)翻领
54. detachable collar 假领,活领
55. wing collar 硬翻领,上浆翻领
56. V-neck V型领
57. sleeve 袖子
58. cuff 袖口
59. buttonhole 钮扣孔
60. shirt 衬衫
61. blouse 紧身女衫
62. T-shirt 短袖圆领衫,体恤衫
63. vest 汗衫 (美作:undershirt)
64. polo shirt 球衣
65. middy blouse 水手衫
66. sweater 运动衫
67. short-sleeved sweater 短袖运动衫
68. roll-neck sweater 高翻领运动衫
69. round-neck sweater 圆领运动衫
70. suit, outfit, ensemble 套服
71. twinset 两件套,运动衫裤
72. jerkin 猎装
73. kimono 和服
74. ulster 一种长而宽松的外套
75. jellaba, djellaba, jelab 带风帽的外衣
76. cardigan 开襟毛衣
77. mac, mackintosh, raincoat 橡胶雨衣
78. trousers 裤子
79. jeans 牛仔裤
80. short trousers 短裤
81. knickers 儿童灯笼短裤
82. knickerbockers 灯笼裤
83. plus fours 高尔夫球裤,半长裤
84. braces 裤子背带 (美作:suspenders)
85. turnup 裤角折边,挽脚
86. breeches 马裤
87. belt 裤带
88. skirt 裙子
89. divided skirt, split skirt 裙裤
90. underskirt 内衣
91. underwear, underclothes 内衣裤
92. underpants, pants 内衣裤 (美作:shorts)
93. briefs 短内裤,三角裤
94. panties 女短内裤
95. knickers 女半短内裤,男用灯笼短裤
96. brassiere, bra 乳罩
97. corselet 紧身胸衣
98. stays, corset 束腰,胸衣
99. waistcoat 背心
100. slip, petticoat 衬裙
101. girdle 腰带
102. stockings 长袜
103. suspenders 袜带 (美作:garters)
104. suspender belt 吊袜腰带 (美作:garter belt)
105. socks 短袜
106. tights, leotard 紧身衣裤
107. handkerchief 手帕
108. bathing trunks 游泳裤
109. bathing costume, swimsuit, bathing suit 游泳衣
110. bikini 比基尼泳衣
111. apron 围裙
112. pinafore (带护胸)围裙
113. shoe 鞋
114. sole 鞋底
115. heel 鞋后跟
116. lace 鞋带
117. moccasin 鹿皮鞋
118. patent leather shoes 黑漆皮鞋
119. boot 靴子
120. slippers 便鞋
121. sandal 凉鞋
122. canvas shoes, rope soled shoes 帆布鞋
123. clog 木拖鞋
124. galosh, overshoe 套鞋
125. glove 手套
126. tie 领带 (美作:necktie)
127. bow tie 蝶形领带
128. cravat 领巾
129. cap 便帽
130. hat 带沿的帽子
131. bowler hat 圆顶硬礼帽
132. top hat 高顶丝质礼帽
133. Panama hat 巴拿马草帽
134. beret 贝蕾帽
135. peaked cap, cap with a visor 尖顶帽
136. broad-brimmed straw hat 宽边草帽
137. headdress 头饰
138. turban 头巾
139. natural fabric 天然纤维
140. cotton 棉
141. silk 丝
142. wool 毛料
143. linen 麻
144. synthetic fabric 混合纤维
145. acryl 压克力
146. polyester 伸缩尼龙
147. nylon 尼龙
148. worsted 呢料
149. cashmere 羊毛
150. patterns 花样
151. tartan plaid 格子花 (美作:tartan)
152. dot 圆点花
153. stripe 条纹
154. flower pattern 花纹花样
155. veil 面纱
156. shirt 衬衣
157. T-shirt T恤
158. blouse 上衣
159. boot 靴子
160. cap 帽子
161. cloth 布料
162. clothes 衣服
163. coat 外套
164. dress 连衣裙
165. hat 帽子
166. jacket 夹克
167. jeans 牛仔裤
168. overcoat 大衣
169. scart 围巾
170. shoe 鞋子
171. shorts 短裤
172. skirt 裙子
173. sock 袜子
174. suit 套装
175. sweater 毛衣
176. tie 领带
177. trousers 长裤
178. uniform 制服
179. vest 背心
衣服(garment or Apparel)
1. 大衣- parka
2. 外套-coat
3. 夹克-Jacket
4. 衬衫- Blouse, shirt
5. 胸衣- Bra
6. 内裤-Breif/Boxer
7. 套装-Dress
8. 睡衣-nightwear/ Pyjama
9. 短裤- Shorts/Bermuda
10. 皮衣-LEATHER GARMENT
11. 裙子-Shirt
12. 裤子-Trousers/pants
13. 牛仔-Jeans
14. 家居服-Homewear
15. 泳装-Swimmer
16. 连体服-overall
17. 紧身衣-Tight
18. T恤-Tshirt
19. POLO恤-POLO
20. 拖鞋-Slipper
21. 鞋-Shoes
26. WEAR
27. 衣服(garment or Apparel)
28. 大衣- parka
29. 外套-coat
30. 夹克-Jacket
31. 衬衫- Blouse, shirt
32. 胸衣- Bra
33. 内裤-Breif/Boxer
34. 套装-Dress
35. 睡衣-nightwear/ Pyjama
36. 短裤- Shorts/Bermuda
37. 皮衣-LEATHER GARMENT
38. 裙子-Shirt
39. 裤子-Trousers/pants
40. 牛仔-Jeans
41. 家居服-Homewear
42. 泳装-Swimmer
43. 连体服-overall
44. 紧身衣-Tight
45. T恤-Tshirt
46. POLO恤-POLO
47. 拖鞋-Slipper
48. 鞋-Shoes
(4)
almond杏仁
apple苹果
apple core苹果核
apple juice苹果汁
apple skin苹果皮
apricot杏子
apricot flesh杏肉
apricot pit杏核
areca nut槟榔子
banana香蕉
banana skin香蕉皮
bargain price廉价
beechnut山毛榉坚果
Beijing flowering crab海棠果
bitter苦的
bitterness苦味
bitter orange酸橙
blackberry黑莓
canned fruit罐头水果
carambola杨桃
cherry樱桃
cherry pit樱桃核
cherry pulp樱桃肉
chestnut栗子
Chinese chestnut板栗
Chinese date枣
Chinese gooseberry猕猴桃
Chinese walnut山核桃
coconut椰子
coconut milk椰奶
coconut water椰子汁
cold storage冷藏
cold store冷藏库
crisp脆的
cumquat金桔
damson plum西洋李子
Dangshan pear砀山梨
date枣
date pit枣核
decayed fruit烂果
downy pitch毛桃dry fruit干果
ke公爵樱桃
early-maturing早熟的
fig无花果
filbert榛子
first class一等地,甲等的
flat peach蟠桃
flavour味道
flesh果肉
flesh fruit肉质果
fresh新鲜的
fresh litchi鲜荔枝
fruiterer水果商
fruit in bags袋装水果
fruit knife水果刀
fruits of the season应时水果
gingko白果,银杏
give full weigh分量准足
give short weight短斤缺两
grape葡萄
grape juice葡萄汁
grape skin葡萄皮
grapestone葡萄核
greengage青梅
Hami melon哈密瓜
Hard坚硬的
haw山楂果
hawthorn山楂
hazel榛子
honey peach水蜜桃
in season应时的
juicy多汁的
juicy peach水蜜桃
jujube枣
kernel仁
kumquat金桔
late-maturing晚熟的
lemon柠檬
litchi荔枝
litchi rind荔枝皮
longan桂圆,龙眼
longan pulp桂圆肉,龙眼肉
loguat枇杷
mandarine柑桔
mango芒果
mature成熟的
morello黑樱桃
muskmelon香瓜,甜瓜
navel orange脐橙
nut坚果
nut meat坚果仁
nut shell坚果壳
oleaster沙枣
olive橄榄
orange柑桔
orange peel柑桔皮
papaya木瓜
peach桃子
pear梨
perishable易腐烂的
pineapple菠萝
plum李子
plumcot李杏
pomegranate石榴
pomelo柚子,文旦
red bayberry杨梅
reced price处理价
ripe成熟的
rotten fruit烂果
seasonable应时的
seedless orange无核桔
special-grade特级的
strawberry草莓
sultana无核小葡萄
superfine特级的
tangerine柑桔
tart酸的
tender嫩的
tinned fruit罐头水果
unripe未成熟的
walnut胡桃,核桃
walnut kernel核桃仁
water chestnut荸荠
watermelon西瓜
(5)
Tiger 老虎
Giraffe 长颈鹿
Lion 狮子
Deer 鹿
Leopard 豹
Monkey 猴子
Elephant 大象
Chimpanzees 黑猩猩
Horse 马
Bear 熊
Donkey 驴
Kangaroo 袋鼠
Ox 牛
Hedgehog 刺猬
Sheep 绵羊
Rhinoceros 犀牛
Dog 狗
Camel 骆驼
Cat 猫
Hippopotamus 河马
Pig 猪
Crocodile 鳄鱼
Chicken 鸡肉
Snake 蛇
Rabbit 兔子
Frog 青蛙
Duck 鸭子
Tortoise 乌龟
Goose 鹅
Fox 狐狸
Panda 熊猫
Squirrel 松鼠
Zebra 斑马
Mouse 老鼠
Wolf 狼
Peacock (雄)孔雀
Owl 猫头鹰
Sparrow 麻雀
Toco toucan Miss ma 这个字典里没有
shrimp 虾
Dragofly 蜻蜓
Fly 苍蝇;飞虫
Cicada 蝉
Mantis 螳螂
Cricket 蟋蟀
Pigeon 鸽子
Crane 鹤
Penguin 企鹅
Ostrich 鸵鸟
Crab 蟹
Ant 蚂蚁
Bee 蜜蜂
Ladybird 雌鸟
Parrot 鹦鹉
Swan 天鹅
Eagle 鹰
Fish 鱼
Butterfly 蝴蝶
Mosquito 蚊子
(6)
一、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e 双簧管
5.English Horn 英国管
6.Bassoon 大管
7.Contrabassoon 低音巴松
8.Clarinet in Eb 降E调单簧管(小黑管)
9.Clarinet in A A调单簧管
10.Clarinet in Bb 降B调单簧管
11.Bass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12.Soprano Saxophone 高音萨克斯
13.ALto Saxophone 中音萨克斯
14.Tenor Saxophone 次中音萨克斯
15.Baritone Saxophone 上低音萨克斯
16.Alto Flute 中音长笛*
17.Bass Flute 低音长笛
18.Oboe d' Amore 双簧管的一种
19.Piccolo Clarinet 高音单簧管*
20.Alto Clarinet 中音单簧管(Eb调的,属于低音单簧管)
21.Contrabass Clarinet 倍低音单簧管
22.Descant Recorder 高音竖笛
23.Alto Recorder 中音竖笛
24.Tenor Recorder 次中音竖笛
25.Bass Recorder 低音竖笛
26.Bagpipes 风笛
27.Basset Horn 巴赛管(单簧管)
28.Panpipes 排萧
二、Brass: 铜管乐器
1.Cornet 短号
2.Trumpet in Bb 降B调小号
3.Trumpet in C C调小号
4.Flugelhorn 夫吕号(行进乐队常用)
5.Horn in F F调圆号
6.Trombone 长号
7.Tenor Trombone 次中音长号
8.Bass Tromone 低音长号
9.Baritone(T.C.) 次中音号
10.Baritone 次中音
11.Euphonium 小低音号
12.Tuba 大号
13.Bass Tuba 低音大号
14.Piccolo Cornet 高音短号
15.Piccolo Trumpet in A A调高音小号
16.Bass Trumpet in C C调低音小号
17.Alto Trombone 中音长号
18.Contrabass Trombone 倍低音长号
三、Pitched Percussion: 有音高打击乐器
1.Timpani 定音鼓
2.Bells 排钟
3.Glockenspiel 钢片琴
4.Crystal Glasses
5.Xylophone 木琴
6.Vibraphone 颤音琴
7.Marimba 马林巴琴
8.Bass Marimba 低音马林巴琴
9.Tubular Bells 管钟
10.Chimes 钟琴
11.Steel Drums 钢鼓
12.Mallets 三角木琴
四、Percussion: 小打击乐器
1.Percussion 小打击乐器组
2.Wind Chimes
3.Bell Tree 音树
4.Triangle 三角铁
5.Crotales 响板
6.Finger Cymbals 手指小镲
7.Sleigh Bells 马铃
8.Cymbals 大镲
9.Cowbell 牛铃
10.Agogo Bells (由两个锥型铁筒组成,比牛玲音高)
11.Flexatone
12.Musical Saw 乐锯
13.Brake Drum 闸鼓
14.Tam Tam 大锣
15.Gong 锣
16.Claves 响棒
17.Slapstick 击板
18.VibraSlap
19.Sand Block 沙轮
20.Ratchet 齿轮剐响器
21.Guiro (木制,用铁棍剐)
22.Cuica (发出的声音象狗叫的拉丁乐器)
23.Maracas 沙槌
24.Castanets 响板
25.Wood Blocks 盒棒
26.Temple Blocks 木鱼
27.Log Drum 木鼓
28.Tambourine 铃鼓
29.Whistle 哨
30.Siren 汽笛
31.Jawbone
32.Anvil 乐钻
五、Drums: 鼓
1.Drum Set 架子鼓
2.Bongo Drums 邦加鼓(用手指敲的小鼓,夹在两腿间)
3.Timbales 蒂姆巴尔鼓
4.Conga Drums 康加鼓(橄榄型)
5.Snare Drum 小军鼓
6.Quad Toms 4组鼓筒鼓
7.Quint Toms 五组筒鼓
8.Tenor Drum 次高音鼓
9.Tom Toms 筒鼓
10.Roto Toms 轮鼓
11.Bass Drum 低音鼓
六、Plucked Strings: 弹拨乐
1.Harp 竖琴
2.Guitar 吉他
3.Scoustic Guitar
4.electric Guitar 电吉他
5.Banjo 班卓
6.Bass 贝司
7.Acoustic Bass 非电贝斯
8.Electric Bass 电贝司
9.String Bass 弦贝司
10.Mandolin 曼陀林
11.Lute 琉特琴
12.Ukulele 夏威夷四弦琴
13.Zither 齐特尔琴
14.Sitar 锡塔尔琴
七、Keybords: 键盘
1.Piano 钢琴
2.Organ 管风琴
3.Harpsichord 大键琴
4.Celesta 钢片琴
5.Accordion 手风琴
6.Clavichord 古钢琴
7.Harmonium 脚踏式风琴
8.Synthesizer 电子合成器
八、Strings: 弦乐
1.Violin 小提琴
2.Violin Ⅰ 小提琴1
3.Violin Ⅱ 小提琴2
4.Viola 中提琴
5.Cello 大提琴
6.Violoncello 低音提琴
7.Contrabass 低音提琴
8.Double Bass 倍低音提琴
9.Solo Violin 独奏小提琴
10.Solo VIola 独奏中提琴
11.Solo Cello 独奏大提琴
12.Solo Bass 独奏低音提琴
13.Viola d' Amore
九、Handbells: 手铃
1.Handbells 手铃
2.Handbells(T.C) 手铃(中音)
(7)
学校 school
公司company
餐厅resturant
酒店hotel
花园garden
超市supermarket
医院hospital
邮局post office
银行bank
诊所clinic
车站bus stop
机场airport
商店shop/store
厕所toilet/restroom
酒吧bar
办公室office
图书馆library
操场playground
博物馆 museum
Ⅶ 印度尼西亚地震的相关报道
2005年当地时间3月28日23时9分(北京时间29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地震,这是近一个世纪来最强的地震之一。
印尼国家救灾协调局今天上午发布通告称,已经可以确认至少有1300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
距震中最近的尼亚斯岛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岛上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中。由于停电,灯光也完全熄灭了。
在印度洋的其它地方,政府在当地时间晚上11点15分(北京时间29日0时15分)发布了有关发生地震的警告。电台和电视台播出了地震警告,警察们用喇叭呼吁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园,清真寺和寺庙也发出了警告。由于担心地震会引发新的海啸,从印尼苏门答腊岛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海岸的数十万民众在黑暗之中逃离家园奔向高地。
在距震中最近的尼亚斯岛,估计已有2000人在地震中丧生,岛上首府古农西托利的数百间建筑物已倒塌。
地震给班达亚齐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恐慌。数千名惊慌的居民光着脚,或驾车或骑摩托车逃往高地。
一位大学生告诉法新社说:“当地震发生后,我就骑上我的摩托车前往机场,因为我担心会再次发生海啸。”其它人则试图逃往附近的山岭。由于断电,街上暂时陷入了黑暗之中,小孩子的尖叫声在大街上回荡。
在泰国的普吉岛,人们纷纷离开海滩,数千人聚集在附近的山顶上。普吉的一位居民告诉泰国电视台说:“我的老板告诉我可能会发生海啸,所以我和其它人跑到附近的山顶上。我们在那里呆了数个小时。”数百名逃往山顶的人还穿着睡衣,他们夜间睡在草地上或者睡在皮卡里。当局宣布情况已安全后,这些人已开始回家。
在斯里兰卡,居民们跑到教堂和寺庙敲响钟声以便让沿海的居民撤离,警察则前往沿海地区巡逻呼吁人们撤往内陆。在斯里兰卡东部的波特维尔镇,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拿着他们所能携带的值钱的东西撤往内陆地区。
在印度,官方向安达曼群岛和南部沿岸一带发布了海啸警告。电台警告泰米尔那都邦的居民撤离沿海地区,教堂的钟声被用来向克拉拉邦的居民们发出警告。在印度的汉亚库马里镇,一位牧师说,当人们看到电视播出海啸警告的快讯后就立刻跑出家园。电视台的镜头显示人们涌入小车和公共汽车内逃往内陆地区。
官员们称,泰米尔那都邦南部的纳加帕特纳姆县至少有7万人被疏散,在邻近的克拉拉邦至少有3万人被疏散。纳加帕特姆县的一个乡村护士说,当人们从电视上听到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人们开始感到惊慌。她说:“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我正在帮助一位妇女分娩。当小孩生下来之后,婴儿的母亲、婴儿和医护人员就立刻撤往高地。”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11日下午发生8.5级强震,地震监测机构发布海啸预警,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一些国家还实施了紧急疏散措施。目前尚无伤亡报告。
数次6级以上余震
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5时38分,震中位于亚齐省锡默卢岛西南346公里处,震源深度10公里。印尼地震监测部门最初公布的震级是8.9级,后修正为8.5级。此次强震发生后,震中又发生数次6级以上余震。
苏门答腊岛沿岸亚齐省等地区都有震感,当地居民惊慌失措,跑到街上避难,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官员哈雅迪说,根据海啸模型计算,地震可能引发6米高的海浪,最初发布的海啸预警范围包括亚齐省、西苏门答腊省和明古鲁省,但随后西苏门答腊省和明古鲁省海啸预警被取消。
强震发生时,其他周边国家也有不同程度震感,随后发布了海啸预警并组织部分地区居民紧急疏散。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当天向印尼、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缅甸、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索马里、阿曼、伊朗、肯尼亚、南非和新加坡发布海啸提示。
周边国家均有震感
其他周边国家也均受波及。在缅甸仰光等城市有不同程度震感。新华社分社所在大楼震感也较明显。置于楼内地面上水盆中的水发生明显晃动。缅甸国家气象台已发布海啸警报。
泰国南部沿海6府开始实施紧急疏散,以避免可能来袭的海啸。在距首都曼谷大约800公里的南部普吉府,人们能够感觉到明显震感。
印度东海岸城市加尔各答、金奈都有强烈震感,加尔各答地铁也被迫停止运营。另外,首都新德里,西部金融中心孟买及南部大城市班加罗尔也有震感。印度国家灾难管理委员会也发布海啸警报。
斯里兰卡多个地区有震感,相关部门已发布海啸预警。警方说,包括首都科伦坡在内的部分地区有震感。肯尼亚、坦桑尼亚也发布了海啸预警。
现场
旅客跳窗逃命受伤
印尼政府连续两次发布海啸警报,使亚齐地区笼罩在惊恐中,当地部分居民曾经历过2004年那场恐怖海啸,他们自发搭乘汽车、摩托车前往高处避难。
事后,一名惊魂未定的旅客说,自己当时正在旅馆5楼房间里淋浴,感觉到震动后,自己就快速跑出旅馆,这期间一名旅客竟然跳窗逃命,并导致受伤。
另一名居民表示,他所在办公楼里人员在地震时立刻奔出大楼,警卫告诉他们不要搭乘电梯。跑到空地的民众纷纷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据悉,一些地区地震后随即断电。地震几小时后,民众仍不敢回家,他们站在空地上等待政府的消息。(天行)
反应
总统称局势在掌控中
在亚齐,有的妇女抱着孩子坐在门口,孩子在不停地哭,路灯一直在摇晃。人们抓着生活必需品从房屋里往外跑,很多店铺关门。因为大量摩托车、行人外出避难,亚齐道路交通处于无序拥堵状态。大量民众前往清真寺,祈祷保佑平安。
由于这次强震发生在白天,人们避难和政府组织救援相对于夜晚发生的地震更为容易。地震发生后,亚齐电力部门按照以往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的做法,中断了本地的电力供应,而现在电力已经恢复。
地震发生时,印尼总统苏西洛正在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新闻发布会。苏西洛呼吁国内民众不要紧张,镇定应对。苏西洛说,局势都在掌控之中,公众情绪已逐渐稳定,全国地震监测系统也运转正常。
进展
海啸警报部分解除
11日北京时间16时许,印尼沿海遭遇8.5级地震,两小时后再次遭遇8.2级余震。印度洋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截至北京时间21时,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中心解除了大部分印度洋海域国家海啸警报,但是仍未解除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海啸警报。
对于此次地震引发大海啸的可能,苏门答腊地震带断层研究专家、英国地震学家罗格·姆森解释此次地震是滑动式断层地震而非逆冲断层地震。发生滑动式地震时,地表发生水平移动而非垂直移动,因此不会使大量海水发生位移。
据悉,已至少有3波小型海啸抵达印尼海岸,最高浪高80厘米。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官员表示,测潮仪和浮标记录到了小型海啸波,其中最大的是在亚齐省米拉乌测到的80厘米高海浪。 (天行)
地震对中国无影响
国家海洋预报台11日发布地震海啸信息显示,当日下午在印尼海域发生地震预计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国家海洋预报台表示,地震发生后,印度洋编号为23401的海啸浮标已监测到3厘米的海啸波,印度尼西亚两所海洋站分别监测到27厘米和31厘米的海啸波。
国家海洋预报台预计,本次海啸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国家海洋预报台将密切关注后续监测情况,并及时发布信息。
11日,中国驻印尼使馆方面通报尚无人员伤亡报道。地震发生后,中国驻印尼使馆、驻棉兰总领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并与当地中方人员联系,目前我人员均平安。中国驻印尼使领馆将继续密切跟踪震情,并提醒震区附近的中国公民注意安全。(邢世伟)
泰国普吉岛中国游客无恙
南亚风情旅行社副总经理宋艳对记者表示旅游线路未受影响。目前中国游客多集中在巴厘岛,巴厘岛与震区有3000公里左右距离。中青旅方面称,已确认震区附近无该公司团队。捷达假期旅行社市场部负责人高然称,目前由于普吉岛机场关闭,当地发布海啸预警后,中国客人被从海边酒店等地撤离到安全地带。但何时返回中国还不能确定。另外印尼鹰航表示,今日由北京、上海、广州飞往雅加达的航班正常。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11日下午发生8.5级强震,地震监测机构发布海啸预警,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一些国家还实施了紧急疏散措施。目前尚无伤亡报告。
数次6级以上余震
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5时38分,震中位于亚齐省锡默卢岛西南346公里处,震源深度10公里。印尼地震监测部门最初公布的震级是8.9级,后修正为8.5级。此次强震发生后,震中又发生数次6级以上余震。
苏门答腊岛沿岸亚齐省等地区都有震感,当地居民惊慌失措,跑到街上避难,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官员哈雅迪说,根据海啸模型计算,地震可能引发6米高的海浪,最初发布的海啸预警范围包括亚齐省、西苏门答腊省和明古鲁省,但随后西苏门答腊省和明古鲁省海啸预警被取消。
强震发生时,其他周边国家也有不同程度震感,随后发布了海啸预警并组织部分地区居民紧急疏散。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当天向印尼、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缅甸、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索马里、阿曼、伊朗、肯尼亚、南非和新加坡发布海啸提示。
周边国家均有震感
其他周边国家也均受波及。在缅甸仰光等城市有不同程度震感。新华社分社所在大楼震感也较明显。置于楼内地面上水盆中的水发生明显晃动。缅甸国家气象台已发布海啸警报。
泰国南部沿海6府开始实施紧急疏散,以避免可能来袭的海啸。在距首都曼谷大约800公里的南部普吉府,人们能够感觉到明显震感。
印度东海岸城市加尔各答、金奈都有强烈震感,加尔各答地铁也被迫停止运营。另外,首都新德里,西部金融中心孟买及南部大城市班加罗尔也有震感。印度国家灾难管理委员会也发布海啸警报。
斯里兰卡多个地区有震感,相关部门已发布海啸预警。警方说,包括首都科伦坡在内的部分地区有震感。肯尼亚、坦桑尼亚也发布了海啸预警。
现场
旅客跳窗逃命受伤
印尼政府连续两次发布海啸警报,使亚齐地区笼罩在惊恐中,当地部分居民曾经历过2004年那场恐怖海啸,他们自发搭乘汽车、摩托车前往高处避难。
事后,一名惊魂未定的旅客说,自己当时正在旅馆5楼房间里淋浴,感觉到震动后,自己就快速跑出旅馆,这期间一名旅客竟然跳窗逃命,并导致受伤。
另一名居民表示,他所在办公楼里人员在地震时立刻奔出大楼,警卫告诉他们不要搭乘电梯。跑到空地的民众纷纷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据悉,一些地区地震后随即断电。地震几小时后,民众仍不敢回家,他们站在空地上等待政府的消息。(天行)
反应
总统称局势在掌控中
在亚齐,有的妇女抱着孩子坐在门口,孩子在不停地哭,路灯一直在摇晃。人们抓着生活必需品从房屋里往外跑,很多店铺关门。因为大量摩托车、行人外出避难,亚齐道路交通处于无序拥堵状态。大量民众前往清真寺,祈祷保佑平安。
由于这次强震发生在白天,人们避难和政府组织救援相对于夜晚发生的地震更为容易。地震发生后,亚齐电力部门按照以往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的做法,中断了本地的电力供应,而现在电力已经恢复。
地震发生时,印尼总统苏西洛正在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新闻发布会。苏西洛呼吁国内民众不要紧张,镇定应对。苏西洛说,局势都在掌控之中,公众情绪已逐渐稳定,全国地震监测系统也运转正常。
进展
海啸警报部分解除
11日北京时间16时许,印尼沿海遭遇8.5级地震,两小时后再次遭遇8.2级余震。印度洋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截至北京时间21时,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中心解除了大部分印度洋海域国家海啸警报,但是仍未解除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海啸警报。
对于此次地震引发大海啸的可能,苏门答腊地震带断层研究专家、英国地震学家罗格·姆森解释此次地震是滑动式断层地震而非逆冲断层地震。发生滑动式地震时,地表发生水平移动而非垂直移动,因此不会使大量海水发生位移。
据悉,已至少有3波小型海啸抵达印尼海岸,最高浪高80厘米。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官员表示,测潮仪和浮标记录到了小型海啸波,其中最大的是在亚齐省米拉乌测到的80厘米高海浪。 (天行)
地震对中国无影响
国家海洋预报台11日发布地震海啸信息显示,当日下午在印尼海域发生地震预计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国家海洋预报台表示,地震发生后,印度洋编号为23401的海啸浮标已监测到3厘米的海啸波,印度尼西亚两所海洋站分别监测到27厘米和31厘米的海啸波。
国家海洋预报台预计,本次海啸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国家海洋预报台将密切关注后续监测情况,并及时发布信息。
11日,中国驻印尼使馆方面通报尚无人员伤亡报道。地震发生后,中国驻印尼使馆、驻棉兰总领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并与当地中方人员联系,目前我人员均平安。中国驻印尼使领馆将继续密切跟踪震情,并提醒震区附近的中国公民注意安全。(邢世伟)
泰国普吉岛中国游客无恙
南亚风情旅行社副总经理宋艳对记者表示旅游线路未受影响。目前中国游客多集中在巴厘岛,巴厘岛与震区有3000公里左右距离。中青旅方面称,已确认震区附近无该公司团队。捷达假期旅行社市场部负责人高然称,目前由于普吉岛机场关闭,当地发布海啸预警后,中国客人被从海边酒店等地撤离到安全地带。但何时返回中国还不能确定。另外印尼鹰航表示,今日由北京、上海、广州飞往雅加达的航班正常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颖):据印尼官方安塔拉通讯社消息,印度尼西亚东部巴布亚省6日中午发生7.3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相关部门也未发布海啸预警。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最新修正的消息,地震发生于印尼西部时间11时42分(北京时间12时42分),震中位于东经138.54度、南纬3.49度,巴布亚省托利卡拉县东北部16公里处,震源深度66公里。巴布亚省多个地方均有震感,该省首府查亚普拉的许多居民在地震发生后纷纷逃离建筑物避难。截至6日17时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印尼国家减灾中心称,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因此不会造成海啸。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此次地震震级为7.0级,震中位于东经138.47度、南纬3.53度,震源深度68公里。
中新网10月3日电 综合报道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约翰·霍姆斯1日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强烈地震已导致11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而据印度尼西亚官员预计,最终死亡人数将很可能超过5000。
死亡数字或超5000
约翰.霍姆斯表示,灾区情况混乱,无法对灾情进行详细评估。随着救援展开,伤亡数字可能大幅度攀升。他说,联合国正加紧评估灾情,以及时确定救援方案。
而印度尼西亚社会福利部部长巴里克透露,此次损失很可能不亚于2006年爪哇省日惹市的地震,那次发生在人口密集区的地震造成5000人死亡。另外,政府估计目前仍有3000人被埋在瓦砾下,但保住生命的希望仍然存在。 另外,地震中巴东市有500多座建筑在地震中坍塌,其中包括两家医院、一处大型购物商场、多座清真寺,还有酒店、学校和居民住宅。整个城市随处可见被震倒的大树和被压扁的汽车,瓦砾下还有遇难者的肢体露出来。
救援传出好消息
虽然由于灾区道路损毁严重,加之缺乏大型机械,救援面临巨大困难,但还是传出了一些好消息:一名在瓦砾堆中受困达40小时的20岁女学生幸运获救,还有一名受困达30小时的新加坡民众也幸运获救。
这位新加坡人是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发现的。当时他听到CNN记者说:“你从那里来的?”他回答说是新加坡,CNN记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约翰李”。
据悉,约翰李被困在一栋倒塌的五层楼建筑里,时间长达30小时,不过除了擦伤外,并无其它大碍。大难不死后,他表示自己当时已经“向世界说再见,感谢每个爱我的人,最后我希望有奇迹出现”。
各国积极援助
印尼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伤亡损失,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致电印尼总统苏西洛,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同时,中国政府向印尼政府提供50万美元援助,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尼红十字会提供5万美元援助。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表示,将对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美属萨摩亚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提供支持和援助。
欧盟则向印尼提供300万欧元紧急援助,欧盟驻印尼人道救援机构已向巴东灾区派出快速反应分队,评估灾情。
此外,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瑞士和德国也已经或计划向印尼提供援助。
全球天灾7成在亚太
9月下旬以来,亚太地区频频遭遇台风、地震、海啸等天灾侵袭,多个国家伤亡惨重。约翰.霍姆斯就指出,亚太地区是天灾“高频率区”,全球70%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于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执行长海泽也指出,亚太地区是全球天灾“热点”,亚太居民受天灾冲击的几率为非洲居民的4倍。
另外,印尼地质灾害纾缓及火山学中心负责人苏罗诺说,西苏门答腊有活火山,又有山泥倾泻和由断层造成的地震,就像一个“地质灾害的超级市场”。
据悉,巴东位处两条活跃断层线之间,在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下,地质学家早在2004年初便预测当地可能出现重大地震,当时同年的南亚海啸还未发生。专家说:“问题只是何时,这次地震的压力在巴东已积聚了175年。”
10月1日,在印度尼西亚的西苏门答腊,人们在等待加油。据印尼当地电视台报道,印尼苏门答腊9月30日发生里氏7.6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75人死亡。新华社/法新(图片来源:新华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胡星):印尼苏门答腊岛最近两天接连发生两次7级以上大地震,据印尼官方最新数据,地震死亡人数已增至770人。
当地时间9月30号下午5点16分左右,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发生7.6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市西北78公里处,震源位于海床以下71公里处。而在10月1号早上8点52分,重灾区巴东市东南225公里外再发生一次震级为里氏7级的地震。最新的伤亡数字方面,据印尼社会事务部灾难救援小组官员比斯利10月1号说,目前死亡人数是770人,294人重伤,2090人轻伤。
发生地震的巴东市有一百万人口。9月30号和10月1号的这两次地震摧毁了大批建筑物和桥梁。根据印尼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巴东灾区一片残垣断瓦。据巴东机场一名官员1号透露,机场抵境大厅的部分天花板坍塌,导致机场关闭了好几个小时。当地官员说,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导致最接近震中的灾区陆路交通、电流供应和通讯系统都被切断。
这次的地震震级相当高,强烈的地震使900公里以外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和邻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震感。在记者站所在的新加坡,许多在高楼的民众都因为房屋的摇晃而纷纷自行疏散。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曾一度下达海啸警报,但后来将这一警报取消。这次的地震确实容易让人想到2004年那场地震引发的大海啸,那次地震的震中也是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当时当地地震局测量的震级是6.8级,不过后来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为9.0级,为历史上第二大地震,由地震引起的印度洋大海啸导致数个国家23万人死亡。此次地震正好发生在2004发生地震的同一个断层地带上。不过,当地的地质学家指出,那次地震的震中与苏门答腊相距甚远,认为两次地震并无关联。其实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9月2号,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至少70人死亡、966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灾区附近的天气在10月1号是相当的恶劣,这为救援行动的开展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目前救援队员正徒手从废墟中挖掘来救助被埋在瓦砾中的群众。印尼卫生部危机中心估计,地震的最终罹难人数或许会达到数千人。现在灾区的医院、酒店及学校课室的大量废墟仍然没有被挖开,估计仍有数千人被埋在瓦砾下,有待救援。印尼政府称,目前救援工作由于缺少重型机械难度很大,救援人员只能徒手在废墟里搜寻被埋的人群。
据当地媒体1号报道援引印尼副总统卡拉的话说,由于大量民众还被埋在坍塌的建筑物下,因此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增长。他说,这次的地震要比前一段时间发生在西爪哇附近的那次地震危害更大。卡拉表示,印尼政府已在灾区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紧急状态,并且从雅加达派遣了30名医生赶赴当地。此外,印尼政府已决定向灾区拨款1000亿印尼盾,约合1030万美元的款项用于救援行动。
Ⅷ 各国礼仪的常识有哪些
我们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日本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韩国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服、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用双手奉上。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到室内,要把鞋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的农历节日和我国差不多,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粥。还喜欢吃辣椒、泡菜,吃烧烤的时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汤里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候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韩国人还对边吃饭边谈话非常反感。
韩国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特别是女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座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忌讳力用双数停杯罢盏。
.新加坡新加坡总人口华人占76.9%。华裔多信奉佛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痰、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泰国泰国华裔泰人有300多万,佛教为国教。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就坐时,最忌讳翘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素称“千岛之国”,8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见面都要交换名片。由于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拿东西给人家或者向别人拿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左手是拿“不干净”的东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
印尼人爱吃大米饭和中国菜,早餐一般吃西餐,爱喝红茶、葡萄酒、香槟酒、汽水等。副食爱吃牛、羊、鱼、鸡之类的肉和内脏。
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印度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习俗礼仪
.美国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特别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加拿大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占5%、华裔占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一般以米饭为主食。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辟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法国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德国德国绝大多数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约占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爱好音乐。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
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见面打招呼必须称头衔,不直呼名字;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先必须安排好。和他们交谈最好谈原野风光,个人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忌讳吃核桃。
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忌讳茶色、红色、深蓝色。
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意大利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
.俄罗斯俄罗斯主要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强。他们和人见面,大都行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对晚餐要求较简单,对早、午餐较重视。用餐时间都习惯拖得很长。乐于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非常喜欢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外出时,十分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处处表现尊重女性。
和俄罗斯人说话,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对妇女要十分尊重,忌讳问年龄和服饰价格等。
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