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霓虹灯下(霓虹灯下的旗袍)
#我在头条投稿创作#
霓虹灯给城市装饰了一层奢华的璀璨,这边余信天黑了,旗袍岁月还是温热的。带着不染纤尘的气息,却又步步走向烟火红尘。
城市的夜晚,身边人来人往,各色的衣服维持着各色的风度,唯有那一袭旗袍里的背影,看不完,说不尽。
张爱玲曾说:一袭旗袍临水照花,半生苍凉绝代风华。
看过《沉香屑第一炉香》、《半生缘》、《封锁》、《倾城之恋》等等,可见她笔下每个女人的旗袍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布料,迥异的风格,华丽、质朴、妖娆、知性,性格如穿衣。
旗袍陪伴了张爱玲的一生,也见证帆镇了她一生的竖轿轮爱与愁。晚年的张爱玲无欲无求,心如止水,唯独对旗袍还有几分痴恋,就连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身红旗袍,带着上海四十年代最绚烂繁华的底色,带着她的倾城与傲骨转身再见。
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地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旗袍更是刀光剑影中的旌旗;是春花秋月床上的性感;是碧落苍穹中的海誓山盟;是男人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我打马走过江南,你一袭旗袍,一把真丝扇,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从此,你在我梦里,不曾离开。
#情感##情感情感##情感点评大赏##金粉社区#
『贰』 有谁知道金星的旗袍在哪里做的
她自己在”头条“上说的,茂名路的旗袍店。
『叁』 民国最精致女子:面子绝代风华,里子才情万千
民国有着这么几位女子,面子绝代风华,里子才情万千。 兼具才华性情,内外精致的美人——潘妃 潘素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人,其母沈桂香出自名门,请名师教授潘素音乐与绘画,故潘素既能弹得一手好琵琶,也可作得一幅美画。而其父潘智合却是个纨绔子弟,败光一切家产,其生活就此陷入困顿。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王氏将她卖到上海妓院,获「 ”潘妃”之称。 张伯驹在上海见到潘妃,顿时觉得惊为天人,一见顷心,费尽心力追求,于是,其在二十芳龄之际便成了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 青绿山水画家 张伯驹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 ”冒辟疆”,自然要把潘素培养成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张伯驹请了当时的各方名士教授潘素古文与山水画。加之潘素本身已有深厚的功底,故而其造诣极高。 潘素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主攻花鸟;中年开始对山水滋生兴趣,潜心观摩张府珍贵的书画真迹,至名山大川实地写生;晚年时擅作金碧青绿山水与雪景山水。 四十年代的潘素已然在绘画界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 ”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一代美人,精致的五官隔着褪色的黑白照片仍美得惊为天人。 狷介之人 气节上,潘素跟张伯驹一般,也是狷介之人。1937年,夫妇参加蒋纬国婚礼时,蒋纬国知道潘素善弹琴,邀其演奏,潘素以琴不在侧委婉拒绝,蒋纬国多次再请,潘不为所动。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唐瑛 唐瑛是中国首批留洋学生唐乃安的女儿,是上海教会贵族学校的高材生,是宋子文痴恋一生而不得的爱人,更是当年上海滩最为翘楚的一代名媛。 南唐北陆 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具有曼妙的舞姿与高雅的谈吐,是红透整个上海滩的头牌交际花,曾与陆小曼齐名,获称「 ”南唐北陆”。 唐瑛与陆小曼同台演出 戏剧界的缪斯 风华绝代、仪态万千的唐瑛并非仅是上海风月场所的交际名媛,其精通英文,善唱昆曲,热衷演戏。既能一展曼妙舞姿,又可弹得一手好琴,案前泼墨,山水画立就。 1927年,她演出昆曲《牡丹亭》,成当年报纸的头条。 1935年,她在卡尔登大剧院用英语演出了整部《王宝钏》。用英语演出京剧此乃第一遭,加之其精湛的演技,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百乐门参演过话剧《少奶奶的扇子》 …… 至此,唐瑛被称为「 ”戏剧界的缪斯”。 这时的唐瑛正处于人生最显赫的时期,犹如一朵含苞的夜来香,在上海滩摇曳生姿,幽香宜人。 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又没有我漂亮。 唐瑛穿着打扮考究且前卫,一度成为旧上海的时尚潮流风向标。 选用CHANEL N°5香水、CHA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D口红、CELINE衣服和LV手袋,更有十口镶金大衣箱以及昂贵的挂满大橱的裘皮大衣。 据其妹唐薇红回忆,姐姐极其注重修饰打扮,就算待在家里,一天也要换三次衣服,早上穿短袖的羊毛衫,中午穿旗袍,晚上家里有客人造访,就着西式长裙。那时候的旗袍滚很宽的边,滚边上绣出各种花样。 唐瑛最喜欢的一件旗袍滚边上有一百多只翩翩飞舞的蝴蝶,用金丝银线绣成,红宝石钮扣熠熠生辉。 聪慧的她甚至能够DIY自己的原创服饰,别致、时髦而前卫,一度在名媛圈中刮起了「 ”唐瑛款”风。 1927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里,时尚的领军人物——唐瑛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 ”云裳服装公司”。 在当年的上海滩,云裳服装成为了时髦女子的一大追求。 唐瑛对于食物亦非常讲究:每一顿都会按照合理的营养要求进行搭配,甚至于每一餐都严格遵循精确的时间表进行。 此外,她极其重视餐桌礼仪,吃饭时绝不能摆弄碗筷餐具,不能边吃边说话;汤再烫,也不能用嘴去吹等等。 家里更备有四位厨师:两位负责中式点心,一位负责西式点心,另一位则专门负责做大菜。 七十年代时,年过六旬的唐瑛身着一袭蓝绿色旗袍回上海探亲,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透露出的精雅韵致,恍惚地让人以为,美人迟暮的哀愁似乎总是与她无关。 曾有人称唐瑛如一株绚烂的郁金香,纵然光彩照人,却无刺无害,从不争抢别人的光华。她没有那么多华丽的烦恼和奢侈的忧伤,这样恰到好处的感性和理性,对于女人,是难能可贵的两全。而唐瑛则自信地认为:「 ”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又没有我漂亮。”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夏梦 在老上海浓重的艺术氛围以及双双都是票友的父母的影响下,夏梦爱上了戏剧表演。尤其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于,原名为杨濛的她从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中为自己取了「 ”夏梦”的艺名。 夏梦是五十年代香港的著名演员与制片人,能演会唱,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堪称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 2015年6月21日,已然82岁的夏梦荣获第18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终身成就奖。 金庸的梦中情人 被誉为是「 ”上帝杰作”的夏梦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身材高挑,是香港公认的西施。 夏梦的妆容是当年香港流行的「 ”眼儿媚”。 其更是一代武侠小说家金庸的梦中情人。武侠大师为梦中情人委身长城影业甘当个我剧的轶事,成了当时文化圈中的一番美谈。奈何大侠一番苦恋,换得美人一句:「 ”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只得将对其的痴恋化作笔下的清丽女子,以解相思之苦。 聪明过人的黄蓉、不染风尘的小龙女和纯净如初的王语嫣的原型便是夏梦。 金庸说:「 ”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李翰祥说:「 ”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影视评论家石川说:「 ”夏梦是传统士大夫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又是承载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文人家国梦想的梦中情人。” 长城三公主 夏梦因偶然被大导演相中从而得以投身影视圈,与电影结缘17年,拍摄了近40部影片。绝代美貌与精湛演技以及低调从时的艺德令之著称影界。 银幕上斯人如天仙下凡,袅袅婷婷。其凝炼且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令其饰演大家闺秀亦或风尘女子、贤妻良母或青春少女,皆能熠熠生辉。且与当时的石慧、陈思思并称为「 ”长城三公主”。 作为长城电影公司的当家花旦——夏梦称得上是「 ”正大仙容”,无论是扮演董小宛亦或是陈白露,其身上总能够自带一番凛然的正气。而在银幕外,长城公司与夏梦之间更是仗义互助的关系。公司没钱开拍的时候,夏梦去外面赚了钱养公司,而颇具大家庭氛围的公司也保障公主们只参加最健康的社交。 在老一辈影迷们的心中,夏梦是香港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 长城凤凰导演李萍倩说:「 ”夏梦镜头前适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一位天才的演员。 丁柳元折服于老艺术家们的美好品质与艺术修养,用「 ”聆听岁月、感怀今朝、温润我心、不忘初心”向夏梦致敬。 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孟小冬 梨园冬皇 孟小冬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其祖父擅演文武老生,父亲、叔伯唱京剧,故而聪慧秀丽的她自小便耳濡目染学唱须生。 6岁时,孟小冬便跟着父亲练习身段,每天听着父亲吊嗓,久而久之竟然喜欢上了老生的唱段。 8岁时,正式学习孙菊仙派老生。 12岁时,首次在无锡挂牌公演。 14岁时,在上海与众大家同台演出,颇具大家风范。 18岁时,技艺精湛的孟小冬在京登台,一炮而红,获得了「 ”冬皇”的美号。 扮男像的孟小冬气宇轩昂。 芳龄十八的孟小冬初到北国,便活跃于京、津两地,频繁参加崇雅社等坤班的演出。 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的孟小冬,其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加之其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引得当时的北平人皆以之为心目中的偶像。 31岁时,其艺术才华获得「 ”新谭派”余叔岩青睐,成为其唯一的关门女弟子。 右一为孟小冬,右二为余叔岩。 在京城声名鹊起她,以后的营业戏卖座几乎与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相持平。 40岁时,其在中国大戏院连演两场《搜孤救孤》,在上海滩唱得万人空巷,吸引了川陕平津台等地的戏迷不惜重金坐飞机买黄牛票来听戏。演罢后从此退出舞台,不再登场。 《搜孤救孤》演罢,孟小冬着旗袍谢幕。 只有具有天赋、意志坚强又迷恋艺术的人才能有资格做冬皇的学生。而她在教授弟子时,更是严厉认真。且严格规定,未经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随意吊嗓,更不准在外面唱尚未纯熟的戏。其对艺术的态度如此可见一般。 当年的燕京散人曾评孟腔:「 ”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错爱的绝世情缘 18岁的孟小冬遇上了时年31岁的伶界大亨梅兰芳,二人合演了《四郎探母》,大获成功,至此二人互生情意。后经友人撮合,终成眷属。 当年的《北洋画报》登载了一篇署名为「 ”傲翁”的文章:「 ”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佬,也不是督军省长之类,而是梅兰芳。” 然而,梅兰芳的原配福芝芳对梅孟的结合并不满意,而梅兰芳又因种种原因无法给予孟小冬与正妻平起平坐的地位,加之王惟琛在梅府前制造的流血事件,最终导致昔日的恋人劳燕分飞。 二人的婚姻仅维系短暂的四年。 演老生的孟小冬如爷们般说到:「 ”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孟小冬与杜月笙。 确然,30岁的孟小冬遇上了当年的「 ”上海滩皇帝”杜月笙。杜月笙懂孟小冬,他重视她的艺术成就;且给予她名分,让晚辈对之行跪拜礼。因此,至杜月笙逝世后,孟小冬终生不再唱戏。 再回首往昔的各番恩怨,她说「 ”一切都过去了罢!”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 张充和非倾国倾城貌,初初一瞥,无法给人「 ”一眼惊艳”之感,但喜着一袭暗色旗袍的她,「 ”素雅玲珑,并无半点浓妆,说笑自如”,清淡之中,自有一种高雅的气质,颇具民国女子的风韵,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充和自小天资过人,加之家里特意请了先生授课,至此得以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十年的国学底蕴濡养了她的气质,润色了其出彩的文笔。甚至于一代名士章士钊也誉充和为「 ”才女蔡文姬”;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 ”当代李清照”。 她的代表诗词有中英文诗集《桃花鱼》,该诗营造出的意境堪比李清照的《如梦令》。 《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 春风何限根芽。 人间装点自由他, 愿为波底蝶, 随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无着处, 最怜泡影身家。 试讲飞盖约残花, 轻绡都是泪, 和雾落平沙。 除了写诗之外,张充和也通昆剧,唱、念、做、打,挥洒自如。 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 当代小楷第一人 充和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 ”当代小楷第一人”。 白谦慎:我们当她是个活宝 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被世人誉为是「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而如今,能像张充和当年那样,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容姿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者实在不多;更何况她工诗词、善书法、会丹青、通音律、尤长昆曲,且为人低调淡泊。即使年老,她仍面容清秀,仪态万方,被称之为「 ”最后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