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呢
旗袍,从不以俗艳为美。
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有满清旗装的影子,也有大量西式剪裁的揉入。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并迅速风靡中国。可以讲,除了“旗袍”这个名称,民国旗袍已经基本脱出旗女之袍的范畴,而演进成为一个全新的女性服饰品类,并一度非常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女性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和温婉柔美的知性气质。
因此,对旗袍有认知误解且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朋友们,大可不必因此对旗袍大加排斥。相反,旗袍作为民国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民国时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征,直至今日都拥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当代大量的影视作品以及婚庆场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艺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祝愿旗袍能够在孕育她的这片大地上再次焕发新的光彩。
旗袍的改良是旗袍流传至今的重要历程,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旗袍本身独有的高贵优雅韵致。当下部分旗袍做的改变常让人无法接受,高到离谱的开叉,也并不是女性日常可穿着的旗袍。夜店女身着这些旗袍的那股风尘味,那对旗袍而言是一种亵渎。
2. 今年春晚,《大地春晖》这个节目是想告诉我们中国没有汉这个名族么为什么没有汉服为什么压轴的是旗袍
从清初开始,汉人就遭受到了疯狂,甚至说令人发指的打压。虽然汉人比例和数量占绝对优势,但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汉”冷漠,甚至有人感觉是一种耻辱。数百年的打压形成了现在的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汉人是最没用的民族,在中国所有民族中地位是最低下的,看到我的话的人都想想,我说的这话不过分吧,无论是影视剧的宣传,还是教育,包括政策,尤其是计划生育,哪一条不是针对汉民族进行的?!加之目前文化口的把持很多都是满人,满人对汉人也有一种所谓心理上的优势,他们不愿意启用,或者说不敢面对汉人,汉服、汉文化等等。不得不承认,一些满族的“贵族”还是很有抱负心的,只是他们过于偏执。
不过目前汉民族正在慢慢觉醒,相信过不了几年的春晚就可以看到汉服的身影。不光是汉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新看到汉文化重新发扬光大。过去数千年那个曾经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文明的民族,不会那么轻易的消失
3. 旗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楼主喜欢旗袍吗?和我一样!我的空间里传了不少旗袍的照片,有兴趣,可以去踩踩哦!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起源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历史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审美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
关于“旗袍”的内容还有好多好多,实在打不完了,介绍你一个网址,上去看吧!很详细的!!
http://ke..com/view/.htm
4. 阿姨们拍摄旗袍照片,注意7个拍摄要点,拍照优雅、端庄有气质
旗袍作为民国时期的传统服饰,很能凸显女性的曲线美和端庄优雅的气质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驾驭住旗袍,经过岁月沉淀的中年女士更能拍出旗袍特有的美感,可是想要拍好旗袍人像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拍摄需要注意的7个要点,助你拍照优雅端庄有气质。
旗袍人像属于偏复古和民国风,因此在场景上可以选择园林、古巷、古镇、四合院等比较有意境和故事感的地方,这种场景更适合于旗袍人像,也能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阿姨们在拍旗袍人像时,可以选择一些符合题材并且好看的道具为画面加分,像油纸伞、纸扇、古筝、茶具等都可以,像下面的女士一般,手拿着油纸伞进行摆拍,手姿能丰富的同时表现力也会大大地增强。
旗袍对于女性的身材要求较高,而很多阿姨们都会有腰粗或小肚腩的困扰,为了拍照更显瘦和上镜,您不妨只拍上半身并且侧身对镜头,以此避开身材的小缺陷,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借助场景中的物体倚靠,不仅能跟环境互动起来,也能更让你融入到场景中,拍照不突兀,其次,如果是拍摄全身照,还能利用倚靠时身体呈现出的自然弧度,避免小肚腩的出现,简单实用。
拍摄旗袍人像,姿势不能太随便,站着拍全身照时,阿姨们的站姿可以优雅些,比如双脚交叉站立,亦可以像下面的阿姨一般,以一脚为重心,另外一脚向后伸,露出小腿的曲线,端庄、大气很显气质。
旗袍人像摄影时,动态图更能抓拍到模特的气质,但姿势不宜太夸张,简单地向镜头走去即可, 看不看镜头都无所谓,但尽可能以全景或中景拍摄,效果更好,也能彰显优雅和气质感。
对于表现力较强的阿姨来说,可以给手部合理地安排上适当的姿势,参考下面的女士,抬起手来将手放在头上,让人像呈现出更多的线条和立体感,从而加强画面的整体表现力,值得一试。
好啦,以上便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阿姨们在拍摄旗袍人像时,上面这7个拍摄要点可以注意或参考一下,从场景、道具到姿势,给您一些思路,助您拍照更端庄优雅有气质。
5. 旗袍四大派别有着怎样的美
旗袍四大派分别是:京派,海派,苏派,广派。各派都有各派的美。
四、大胆开放的广派旗袍。还有一个派别,叫广派,也有叫粤派的,流行于南方沿海省份,受西方影响较深,广派强调露、亮、奇,在四个派别中是最不像旗袍的一个派别了。
6. 为什么旗袍明明不是汉族传统服饰却被很多人当作是,还被认之中华传统服饰汉服不是吗
现在的旗袍并不是满族服装,而是辛亥革命前后为解放女性而设计出的采用中国满族元素(滚镶、立领盘扣、领口单扣)、西式立体裁剪(汉民族服装全部都是中式的平面裁剪)、迎合西方审美(开衩露大腿、露胳膊这在中国传统中是绝对不允许的)的时装,是时装,不属于民族服装,更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唯一和汉人有关的,就是时装旗袍也许是汉族人发明的。
旗袍和中山装是民国时期的国服,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旗袍被当成传统服饰的,但是旗袍不属于汉服。
汉服始于皇帝“垂衣冠而天下治”一直到明末满清推行剃发易服法令,血腥屠杀数百万汉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比日本南京大屠杀屠杀的中国人多上很多倍!),强迫汉人脱下汉服,剃发结“金钱鼠尾头”,这是汉人之耻!
把满清统治时期的服装和后期由其发展而来的旗袍、马褂伪唐装当成汉民族服饰、汉服的一种,更是天大的错误!
汉民族以和为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错。但是不代表汉族人不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历史。
现代人可以忘记“剃发易服”之耻,又怎知那天不会忘记日军侵华之耻?
满族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与汉族平等的。汉族包容,并不代表可以无耻的把别的民族的文化堂而皇之的当成自己的,也不代表应该屈居人下!
现代汉服是基于从古至今的古画、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复原的。不是古装,而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至于为什么不单单复兴最后的明制汉服,大众的选择决定一切,喜欢秦制汉制唐制汉服襦裙、曲裾深衣的人同样不少,汉服种类多达数百种,至于最后剩下哪些,还值得时间来慢慢筛选。
现在看来,很多形制,例如明制汉服中的水田衣(由布料拼接而成的衣服),就不太受欢迎。
另外,汉服不能按朝代论,而应该按形制论。像很多形制的服装,例如齐胸襦裙,就从南北朝时期一直流行到了唐宋时期。只能说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汉深衣、唐齐胸襦裙、宋褙子、明袄裙。
7. 2015央视春晚的大地春晖有哪些民族表演了舞蹈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歌舞,很热闹让人眼前一亮。可惜就是没有汉族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