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翻译:《宋史.刘怒传》
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向别人借了《汉》《唐书》,过了一个月就都归还了。他去拜谒宰相晏殊,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反复追问,连晏殊也不能回答出来。
刘恕在钜鹿时,晏殊把他召到府上,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他,让他讲解《春秋》,晏殊亲自率领属下官员去听。还不到二十岁,刘恕登进士第,当时皇帝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报上姓名,应诏的只有几十名,刘恕用《春秋》《礼记》对答,先列述注文,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
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提一共二十问,刘恕对答都很正确,主考官大为惊异,选他为第一。其他文章也被列为高等,但廷试却没有考中,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于是赐进士第。调任钜鹿主簿、和川县令,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当时那些自以为很有本事的官吏都自觉不如刘恕。刘恕为人很重情义,答应办的事一定马上去办。郡守犯了罪被弹劾,下属官吏都被牵连关进牢狱,只有刘恕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对待自己的骨肉,又当面数落转运使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有刻毒诬陷之嫌。
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从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始,到周显德末年,纪传以及纪传之外的私记杂说,没有不读的,上下数千年间,无论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英宗让他自己挑选馆阁英才共同编写。
司马光回答说:“馆阁文学之士确实很多,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恕罢了。”当即征召刘恕为官署的僚属,遇到有史事纷繁杂乱难以整理的,就把它们委托给刘恕。刘恕对于魏、晋以后的事,考证差错,最为精当详尽。
王安石与刘恕有老交情,想要引荐他到三司条例司任职。刘恕以不熟悉钱粮为借口推辞,趁机对王安石说:天子正托付您主持大政,应该张扬尧、舜之道来辅佐明主,不应把利益放在前面。刘恕当面指责他的过失,王安石大怒,脸色变得如铁,刘恕却没有丝毫屈从。
有时候在众人广座中,直言他的过失毫不回避,王安石于是和他绝交。当王安石主持事务,轻而易举地就招祸。高谈阔论的人,开始意见不同而后最终附和他,当面赞誉而背后诋毁他,口是心非的都像这样。刘恕奋厉不顾,直接指责其事,得失没有什么隐讳的。
司马光出京掌管永兴军,刘恕也因为父母年老,请求监管南康军酒来侍奉父母,朝廷答应到诏他在官任上修书。司马光任西京御史台通判,刘恕请求拜见司马光,司马光留他数月才让他回来。在路上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而像以前一样苦学,有时间,就修书,病急才停止。
官至秘书丞,去世,年四十七。死后七年,《通鉴》写成,追录他的功劳,授其子刘羲仲为郊社斋郎。
原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
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史深文峻诋。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恕奋厉不顾,直指其事,得失无所隐。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
光判西京御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苦学如故,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官至秘书丞,卒,年四十七。死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
(1)十三岁学生春秋外套扩展阅读:
刘恕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47岁。《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
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八岁时,家有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举《论语》“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对,一座皆惊,可见他幼时即已熟读经书。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一次他去拜谒宰相晏殊,向他请教,反复诘难,连这位著名的词人也被问住了。
皇元年(1049),十八岁的刘恕登进士第。当时皇帝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奏名,应诏的只几十名。主考官赵周翰向刘恕提了二十几个关于《春秋》和《礼记》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先谈注疏,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
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考官大为惊异,遂擢他为第一。其他文章也被列为高等,但廷试却没有考中,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一时名动望洋兴京师。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司马光始修《资治通鉴》,英宗命他自选馆阁英才当助手,刘恕首先入选,迁为著作佐郎,专在史局修书。后司马光因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刘恕也因得罪了王安石,自度京师难留,便请求到南康(今星子)监酒税,归养自己的父母。
熙宁末年,刘恕改任秘书丞,赐五品服色,诏他在家修书。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刘恕以风挛疾病逝,享年四十七岁。其父刘涣将他葬于星子城西。元八年(1092)十一月,其了羲仲又将他迁葬于江州德化县(治所在今九江市—)之龙泉。
刘恕为人廉洁刚直,是是非非,未尝以语假人,很有其父的遗风。他曾当过巨鹿主簿和和川县令,史书说他“严簿书,束胥吏,抚鳏寡,绳豪猾,纤细曲直,可为后世法”。
因此,一时能吏都自以为不如。在政治上,虽然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并不象某些人那样,当面表示赞成,背后进行诋毁,口是心非。他总是“面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议其得失无所隐”。对质朴厚道者,他会亲之如兄弟;而对那些奸佞谄谀之徒则疾之如仇(雠)。
他家非常贫困,可他为官清正,一毫也不妄取于人,与“不持一石砚”的包拯同以廉吏著称。有次他从洛阳南归,时令已届初冬,可还没有有御寒的衣物。
临行之时,司马光送给他几套衣袜和一床旧的豹皮褥子,他再三辞谢,但司马光执意要送,只好勉强收下,可他下次到颖州时,将司马光所赠全数奉还。司马光是他的最知己者,送点衣物都不肯接受,可见其廉洁之甚了。
刘恕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史学,献给了《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冬,司马光出守京兆,第二年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一直退居洛阳,仍以书局自随。已告归南康的刘恕遥隶局中。为了与司马光面商修书事宜,于熙宁九年(1076年)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前往洛阳。
在南归途中,刘恕不幸遭母丧,悲痛欲绝,兼之一路风寒,不久就得了风挛疾,右手足偏瘫。可病魔并不能夺去他著作史书的坚强意志。虽卧病在床,仍然“苦学如故,少闲,辄修书,病亟乃止。”除负责所编的《通鉴》长编未完稿外,原计划撰写的《通鉴后记》也没完成,便赍志而殁了。
对于他的死,司马光感到非常痛惜,在为刘恕《通鉴外纪》定的序中,他叹道“嗟乎!以道原之耿介,其不容于人、龃龉以没固宜,天何为复病而夭之耶?此益使痛惋惝恍而不能忘者也。”刘恕还非常好学爱书。
他自己虽藏书不少,“百楹书万卷”,但犹嫌不足,往往求书不远数百里,亲自去抄、读。毫州(今安徽亳县)知州宋次道家有不少藏书,刘恕便亲自绕道到毫州借阅。宋次道每天设馔款待,以尽主人之谊,他却辞谢说:“此非吾所为而来也,殊废吾事。”
是把自己关在藏书阁里,“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平时在家读书也总是废寝忘食。“家人呼之食,到羹冷而不顾;夜则卧思古今,或不寐达旦。“到病情恶化的时候,还在借别人的书来参校自己所著之书的是非得失。
②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文。汉译英
师生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师者,授之以知识,养人其道德也。
学者,得之以知识,培其本心也。
自古以来师生之间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作为老师自然年纪得大些,至少比学生要大,作为学生则应该是懵懂无知的,不然老师拿什么传授知识给学生呢?所以老师和学生也无非是时间先来后到造成的历史产物,只不过老师比学生先一步罢了。但这也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老师年龄大,知识多。学生呢?正是想运用知识却苦于没有知识的阶段,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年龄差异造成了代沟。老师说的,学生听不进去。学生想了解的,老师也不教。如此学生便不再听老师的了。而老师也讨厌那些在课堂上调皮的学生,就更加严厉地管教他们,如此往复,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关系,只维系表面上的称谓了。
但师生之间并不仅仅有大人教小子这种情况。君不见孔夫子车游见两小儿辩斗竟不能答?君不见圣人者徒拜七岁小儿为师?君不见十三岁余授百二十人华夏春秋?如此种种,无一不说明真正的师生关系是由知识决定而不由年龄决定的。
那真正的师生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师能授人以知识,并教学以用,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找到老师与学生皆大欢喜的沟通点,自然师生之间就和乐融融了。
而最理想的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友好的关系,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老师就能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教,学生则可以将这些知识完全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这样既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连通双方的桥梁,也能使师生双方更加和谐相处,使师生之间更加美好!权威解读 考生表达了自己对师生关系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爱戴,文章紧扣师生之间双方的感受来写,阐述了师生之间的问题,然后写出了自己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点出文章主旨,结尾升华主题。
③ 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三年后却被退学的魏永康,现状如何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一直都有一位比我们自己优秀的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往往由于聪明,被人冠于“神童”的称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位名叫魏永康的神童,他在十三岁的孩童时期,就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本科,更让人羡慕的是他十七岁就上了国家顶尖的研究所“中科院”。
5
不过魏永康虽然现在已经好转,但曾经那个退学事件却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孩子并不能只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家长完全不顾孩子自己的想法,把孩子变成一个只会学习的工具,或者是没有情感的动物,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未来成长的。
魏永康母亲的错误教育观,使得神童魏永康的人生都差点被毁,就连魏永康自身都曾说道,有一段时间曾经狠过自己的母亲。
母亲培养孩子应该全面培养,比如心理,性格,与人交往等方面,并不能只是单纯的注重学习成绩,若是还是想以前一样片面专注成绩,其他不管,让孩子后来的人生被毁,甚至恨自己,那就悔之晚矣了。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神童魏永康,即便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依旧能够将心态、性格迅速调整过来,重新站起来。
④ 感恩老师的歌小朋友唱.十三岁
蝴 蝶
演唱:陶喆 感恩成功指数:★★★★
歌词精粹:
一次又一次只会用借口逃避,怎么你从来没对我彻底的死心。
只要一靠近你就觉得安心,你看着我的眼没有怀疑。
是那么的美丽,就像一个奇迹,让我从倒下的地方站起。
上榜理由:老师给予的信任、鼓励和坚持,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特别是对不少“问题”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的不放弃往往是他们走出困扰,重拾自信的关键。如果,你碰巧得到过老师如此可贵的帮助,这首《蝴蝶》就更要用心歌唱哟!
1.长大后我成了你
2.感恩的心
3.感谢有你老师
4.光阴的故事
5.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教师圆舞曲
7.老师的生日
8.老师你好吗
9.青春无悔
10.是你
11.隐形的翅膀
12.真的爱你
13.教师礼赞
14.校园春秋
⑤ 雪中悍刀行武功排名
雪中悍刀行武功排名第一:王仙芝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王仙芝不是最终被徐凤年击败了吗,但是仔细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当时徐凤年的实力并没有王仙芝强,王仙芝的实力属于随时可以开天门的存在。第二:独臂老头李淳罡
西楚人士,十六岁入金刚,十九岁入指玄,二十四岁入天象,五百年难遇的剑道奇才。三十六岁,初窥天门,天下无敌,春秋十三甲,被评为剑甲。第三: 桃花剑神邓太阿
其貌不扬的中年大叔,以剑术出名,却从不佩剑,以桃花枝做剑横扫江湖,被徒弟起桃花剑神的称号,世间指玄感悟第一,本为指玄境巅峰,东海访仙后入陆地神仙,李淳罡为剑道开山后跻身天人,王仙芝兵解后,身居四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