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漯河旗袍队

漯河旗袍队

发布时间:2024-09-09 04:22:40

『壹』 我国经济从1952到1956年短短四年飞速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城乡居民结束了旧中国饥寒交迫的悲惨命运,绝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家家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生活,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人民群众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点燃起建设美好生活的梦想。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一)食物消费有所改善,恩格尔系数稍有下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增多,人民群众食不果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食物消费发生了新的变化。1.细粮消费增加,粗粮消费减少。据1953年河南省财委对郑州、开封、安阳、焦作、洛阳、漯河、朱集(商丘)、南阳市和濮阳、获嘉县的调查表明,1951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5.74公斤,其中细粮占58.93%、粗粮占41.07%;1952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7.03公斤,其中细粮占64.58%、粗粮占35.42%;1953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2.25公斤,其中细粮占67.1%、粗粮占32.9%。农村居民细粮消费比例也在缓慢上升,从1950年到1956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细粮消费量从84公斤上升到91.5公斤,细粮所占比例从39%上升到42%。[1]2.肉类、副食及蔬菜消费量有所改善。1949—1956年,吉林省职工每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50斤,其中细粮占50%以上,为1941年的7倍多;人均蔬菜消费量为250斤左右;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1—16斤多,超过伪满时期1倍以上;人均鸡蛋消费量为20个,是1941年的3倍。人民生活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过着以细粮为主、鲜菜不缺、肉食近于经常、年节时更加丰盛的生活了。吉林省农民每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5斤左右,人均细粮消费量逐年增加,l956年时约为54斤,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0斤多,均为1941年的3倍多。[2]3.饮食支出比例变小。一份关于吉林省职工、农民生活支出的数据表明,与解放前相比,吉林省职工、农民的食品消费比重发生了变化,职工由1941年的60.32%下降到1956年的44.17%,农民由69.20%下降到61.27%。[2](P.318)虽然食品消费所占生活费用的比重还很大,仍没有脱离贫困状态,但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事实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二)衣着消费有所改观,衣着质量依然不高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衣着的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穿衣紧张的状况有所改观,人们的衣着打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乡居民衣着消费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1.从实际消费上看,衣着消费量和实际支出有所增长。1957年时全国主要纺织品销售量大幅度增长,棉布销售量从1952年的30.8亿米增长到1957年的42.9亿米;呢绒从362.6万米增长到709.4万米;绸缎从3092.3万米增长到7090.8万米;针织内衣裤从2900.4万件增长到20253.6万件;衣着类商品销售总额由50.8亿元上升到82.6亿元。人均棉布消费量从1952年的17.12尺增长到1957年的20.47尺;呢绒从0.019尺增长到0.033尺;绸缎从O。163尺增长到0.334尺;针织内衣裤从0.05件增长到0.32件;人均衣着消费额从8.95元增长到12.98元。[3]2.从布料上看,主要以机制棉布和土布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棉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土布的需求量不断下降,呢绒、绸缎的消费很少。消费者选择衣料以价廉、耐穿为主要标准。3.从款式上看,主要以列宁装、工作裤和军装为主。旗袍、马褂、西服等几乎从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简单、风格朴素的列宁装、工装裤和军装。这些服装价格便宜、实用性强,干起活来要比旗袍、西装方便得多,适合当时勤俭建国的客观需要。(三)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居住状况依然紧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城乡居民居住状况得以改善。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途径主要有:1.国家投资兴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居民住宅的投资。城市新建住宅面积不断增加。到1956年,全国新建住宅面积累计已达8100万平方米,比1950年增加7849万平方米,[4]在城镇职工居住的住宅中,占将近一半的住宅是由国家提供的。2.自建公助。仅1956年,全国就有]678个厂矿企业推行了“自建公助”的法,全年新建的住宅面积达252万平方米,有6万多名职工搬进了新房。铁路、煤矿、纺织三个系统帮助职工自建了245.3万多平方米住宅,解决了8.1万户职工的居住问题。[5]3.互换住宅。如沈阳市“动员居民腾出多余房屋和远近互相对换,使一千户缺房户和住宅离工厂较远的职工得到方便的安身之所”。[6]另据报道,“几年来,哈尔滨市房地产管理局根据双方自愿的原则,调剂互换住宅已有3011户。其中,职工住宅与工作地址距离远、跨区互换的占64.3%;居住面积大小与人口多少不相适应、区内互换的占35.7%。”[7]?农村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分得住房。河南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使贫苦农民的居住面积显著增加。据调查,在开展了土地改革的14个县、32个村中,若以地主户均占有房屋间数为100,富农则为97.2,中农为86.8,贫农为57.3,雇农为40.8;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4个县、10个村中,房屋分布十分悬殊,若以地主户均占有房屋间数为100,富农则为60.8,中农为40.8,贫农为21.0,雇农为2.8。土改运动使贫苦农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改善。[1](PP.59-60)其次是农民自建住房。据《河南省志》记载,1951—1954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农民开始翻修旧房,把一些简易房舍建成永久性房屋。据1954年对河南省50个县993户农民的调查,在农村房屋中,瓦房占32.4%,砖土平房占7.7%,草房占55.8%,窑洞占4.1%,平均每户使用房屋4.73间/其中住房为3.84间),已超过1937年的水平。[1](p.68)(四)日用品消费有所进步,耐用品消费微乎其微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家庭主要以吃穿为主,日用品消费支出很少。就城镇居民来说,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布置比较简单。一般家庭拥有的家具多为日常必需的桌子、凳子、箱子、柜子和床,且质量不高。一些干部家庭的家具多为机关配备。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日用品消费有所变化,一般职工家庭洗衣服多用肥皂,洗衣盆、洗脸盆和面盆都换成了搪瓷盆,喝茶用搪瓷茶缸,大部分家庭用上了保温瓶。许多大中城市居民家庭结束了过去用油灯照明的历史,用上了电灯。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城镇职工对纸张、钢笔、铅笔的消费量较少。高档一点的日用品如香皂、铝锅、钟表消费量也比较少。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虽然开始出现在城镇居民家庭中,但仅限于高干和高收入①家庭。1956年在城镇居民中每百人缝纫机消费量为0.2台、手表为1.27只、自行车为0.5辆、收音机为0.14部。[8]农村居民日用品消费更为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用于饮食和衣着消费,日用品消费微乎其微。1957年农村居民人均日用品及其他消费开支不到5元,支出比例仅占全部支出的6.9%,排在吃、穿、烧之后。[9]普通农家仅有床、桌子和几张长凳,较富裕的家庭才有衣柜,多为世代相传。日用品的自给性消费比重很大,一般用火镰打火,用皂角洗衣服,洗脸盆、面盆、洗衣盆多为木制盆或陶盆,锅为手工作坊制铁锅或铜锅,日常照明以油灯为主。二、城乡居民文教卫生水平的变化(一)城乡居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计划地领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1949—1956年,城乡居民在文化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水平虽然较低,但是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免费享有,这些文化体育活动使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身心健康获得了一次空前的提高。1.开展了以普及文化为目的的全国性扫盲运动。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党的号召下,从1950年开始,全国普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农村通过开农民业余文化学校(也称民校)、记工学习班、识字小组等扫除文盲,城市通过开厂校和地方性学校扫盲。翻身做主人的工农群众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大家动手,扫除文盲”的感人场面。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截至1956年底,全国累计扫除文盲2076.3万人,成千上万的群众摆脱了目不识丁的愚昧状态。[4](P.176)2.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随着扫盲运动的深入开展,掌握了文化的群众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充分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据报道,“工人们有了自己的报纸——‘盐场大众报’;有三百六十多个盐工学会了写稿,其中五十多名成为报纸的模范工人通讯员”。[10]工人们不但创作了各种文艺作品,而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新港工人们的文化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四百多个爱好文艺的工人们组成了京剧、评剧、话剧、歌咏、舞蹈等十多个业余文艺组织,他们经常在文艺晚会上给广大的工人群众演出。”[11]据统计,1954年在全国各基层组织中,有业余剧团7046个,有演员及工作人员183600余人。音乐、舞蹈、文艺、美术组织共17680余组,参加人员有199730余人。基层以上的各级工会组织有专业剧团24个,业余剧团670余个。[12]3.形成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热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大力推进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广泛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各地政府机关和工矿企业相继推广了工间操制度,这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最普遍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广播体操、儿童广播体操活动。劳卫制②在中等以上学校和很多厂矿企业、机关中也得到普遍推行。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各地在厂矿、中等以上学校、机关和民兵中普遍开展了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拳等各种体育运动。各单位还纷纷组织了运动队,如天津塘沽新港的码头工人和筑港工人们成立篮球、排球、足球等18个球队,队员有200多人。[11]三是体育竞赛活动空前活跃。各级机关、厂矿企业经常举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之间的比赛。据统计,1949—1956年在全国32个城市举了122次运动会,有36783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全国性竞赛有57次。[13](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分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基本达到县县有医院,大量的乡建有诊所。195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07305个,其中医院3903个、疗养院799个、门诊所86866个、专业防治所(站)637个、卫生防疫站1464个、妇幼保健站4564个、药品检验所(室)27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6个,其他卫生机构9019个。全国医院、疗养院的床位数为41.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2万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14]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危害人民最大、流行最广的疾病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防治工作,从1952年开始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清洁,预防了疫病的传染。到1956年底,我国内蒙古、吉林、福建、浙江、江西等鼠疫频发地区的疫情先后得到控制。天花除在边疆地区个别发生外,在全国已近绝迹。霍乱得到消除。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皆有显著下降。因伤寒、疟疾等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我国卫生状况和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使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到1956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30‰。下降到11.40‰,[14](P.105)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80.8‰左右,③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57岁。④三、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差距和消费差距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949—195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6.8%,而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速度为:美国3.1%、英国4.3%、法国5.6%、联邦德国18.9%、日本18.8%、印度5.1%。⑤据安格斯。麦迪森估算,“中国GDP在世界GDP中占的比重,1950年为4.6%,1952年升至5.2%,1956年升至5.4%。”[15]改变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占世界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局面。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195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28亿元,不及美国的1/10,相当于苏联的1/4。闪如果按人均计算的话,195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0美元,相当于日本(1600美元)的1/10,略低于印度(170美元),高于其他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低收入国家中较为靠前。[17]食品消费差距1957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4%,可以勉强维持温饱;农村居民为65.8%,处于绝对贫困阶段。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同时期的高收入国家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中国居民食物结构中,粮食占绝对比重,肉类、蛋类很少,奶类几乎是空白,而其他国家居民粮食消费量只占整个食物消费量的1/3或1/2。如果以1956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204公斤)为100,则美国居民粮食消费量为中国居民粮食消费量的33%,英国为42%、法国为52%、日本为73%、印度为61%。可见中国居民食物结构单一,对粮食依赖性极大。⑥医疗卫生差距1956年,中国卫生机构数为107305个,每千人医院床位数仅为0.42张,每千人医生数仅为0.84人;[14](PP.540-543)同时期,苏联每千人床位数为6.76张,医生数为1.6人;美国每千人床位数为9.6张,医生数为1.32人。[18]据中国11个省的统计数据,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为57.9岁,[19]披近中等收入国家1960年的水平。⑦文化教育差距1957年,中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7180.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6.8人、中学生110人、小学生994人;同期美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155人、中学生460人、小学生1569人,英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21人、中学生474人、小学生1016人,法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45人、中学生244人、小学生1209人,日本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69人、中学生961人、小学生1399人。[18](PP.406,579,790.910)说明当时我国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通过比较看出,经过1949—1956年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依然巨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当于当时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1949—195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时期。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过去的“饥寒型”逐步向“温饱型”转变,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1.国家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发展策略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广大群众从生活水平的改善中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坚定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信心。在经济工作的宏观控制上,正确处理了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科学地安排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积累率较低,实行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后积累率有所提高,但始终保持在26%以下,1949—1953年平均积累率为24%,做到了兼顾生产和人民生活,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健康地进行。2.稳定的市场物价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心,1950年,财政、商业、银行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牢固地掌握了市场物价的领导权,物价趋于稳定。以1950年全国批发物价指数为100,1952年时下降为92.6。[20]1953—1956年期间,国家先后对粮食、食油、棉花、棉布等重要生活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规定了若干重要工业品的全国统一出厂价,调整和缩小了许多商品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批零差价,从而保证了对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1956年我国基本建设迅猛发展,职工人数增多,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使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的增长,物价向上波动。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于1956年下半年暂时冻结了物价,煞住了涨价风。正是由于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方针,使我国城乡市场物价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局面,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安定人民生活起到良好作用。3.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1949—1956年,党和政府在恢复农业生产、进行土地改革、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同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投资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使用了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农用机械和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均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576斤增加到1956年的620斤,棉花产量从4.6斤增加到4.7斤,油料从9.5斤增加到16.4斤,水产品从5.9斤增加到8.6斤。[14](P.184)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0.2亿元增长到1956年的703.6亿元。1956年同1949年相比,棉纱产量增长了1.9倍,棉布增长了2.1倍,食糖增长了3.1倍,纸张增长了17.8%,胶鞋增长了2.6倍,自行车增长了44.7倍,原煤增长了2.4倍,原油增长了8.7倍,发电量增长了2.9倍,其他工业产品产量也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PP.84-89)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从1949年的44元增长到1957年的73元,[21]农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从1953年的0.1亿元增长到1956年的4.3亿元。[22]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家庭收入从1949年不足100元到1957年增长至254元,增长了1.5倍。[21]总之,从纵向看,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短暂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旧中国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有限;从横向看,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1949—1956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贰』 河南漯河结婚总共大概多少钱

2018婚庆公司明细价格表清单:
一、婚前准备(占总资金21%)
1、婚戒结婚费用表清单(占该部分资金66%)
(1)定亲钻戒
随着国人对结婚观点的不断更新,购置定亲戒指的新人人数在持续增长,最新的查询拜访已接近8成,其中购置的价位在1.5~2万元的人数近半成。采访中还发现,在国外购置裸钻在国内加工或是在香港等地购置婚戒的比例越来越高。
(2)结婚对戒
铂金对戒以其经典、高雅、优质的形象,依然是80%以上新人的选择。但大家预留在这一块的资金却并不高,一般在4000元左右,品牌和品质是大家的共同追求,毕竟,比起订婚戒指,结婚戒指的佩戴几率更大。

2、婚纱礼服结婚费用表清单(占该部分资金22%)
(1)新娘婚纱
一位新娘要为婚礼准备几套行头,这次调查中最多的数值是7,不过最基本的数字还是3,其中一套为白色婚纱,两套为彩色礼服(包括旗袍),总花费在3000元左右。相比以前大部队杀往苏州的阵势,现在的新娘更倾向于在现地选购或租借,方便修改也更时尚精致。
(2)新郎礼服
与其说是新郎礼服,不如说是精品西服,相对于新娘的多种造型,新郎的装扮依然走庄重而又实惠的路线,所以高档西服依然是不变的选择,价格从1万到2千不等。也有新娘在西装之外另为新郎定做或租借一套中装,价格在500元上下。

3、美容配饰结婚费用表清单(占该部分资金12%)
(1)新娘美容
虽然目前全面针对新娘婚前的美容机构并不多,但还是有超过半数的新娘会选择婚前进美容院做个脸部和全身的保养护理,价格从1.5万到1千不等。不过在婚前做个漂亮的美甲是90%以上新娘的选择。
(2)礼服配件
除了礼服外,婚鞋、首饰、拎包的花销也不能忽略不计。平均每位新娘会准备2~3双婚鞋搭配不同礼服,均价在每双300元左右,新郎一般会准备黑色礼服鞋一双,价格是新娘的一倍。其他,婚礼上用的拎包也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备,一般花费在500元。

『叁』 中专是什么意思中专是干什么的

中专就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就可以就业了

『肆』 民风民俗的作文

给你点素材
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为普及。我就选择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拜见天子。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一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门神。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贵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现在街市上较常见的就有《子鱼卧莲》(一个胖娃娃,手抱着一个大金鱼,卧在连花上嬉戏)、《凤凰来仪》(图画左侧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风,右两少年,互相谈论附图)、《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写《白蛇传》、《西游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的年画。

民俗之五――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 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个一百两百,甚至于上千,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将其花在不正当的地方,更会使他们那养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不要给太多,二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伍』 1956年中国横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城乡居民结束了旧中国饥寒交迫的悲惨命运,绝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家家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生活,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人民群众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点燃起建设美好生活的梦想。

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一)食物消费有所改善,恩格尔系数稍有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增多,人民群众食不果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食物消费发生了新的变化。

1.细粮消费增加,粗粮消费减少。据1953年河南省财委对郑州、开封、安阳、焦作、洛阳、漯河、朱集(商丘)、南阳市和濮阳、获嘉县的调查表明,1951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5.74公斤,其中细粮占58.93%、粗粮占41.07%;1952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7.03公斤,其中细粮占64.58%、粗粮占35.42%;1953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粮食232.25公斤,其中细粮占67.1%、粗粮占32.9%。农村居民细粮消费比例也在缓慢上升,从1950年到1956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细粮消费量从84公斤上升到91.5公斤,细粮所占比例从39%上升到42%。[1]

2.肉类、副食及蔬菜消费量有所改善。1949—1956年,吉林省职工每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50斤,其中细粮占50%以上,为1941年的7倍多;人均蔬菜消费量为250斤左右;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1—16斤多,超过伪满时期1倍以上;人均鸡蛋消费量为20个,是1941年的3倍。人民生活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过着以细粮为主、鲜菜不缺、肉食近于经常、年节时更加丰盛的生活了。吉林省农民每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5斤左右,人均细粮消费量逐年增加,l956年时约为54斤,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0斤多,均为1941年的3倍多。[2]

3.饮食支出比例变小。一份关于吉林省职工、农民生活支出的数据表明,与解放前相比,吉林省职工、农民的食品消费比重发生了变化,职工由1941年的60.32%下降到1956年的44.17%,农民由69.20%下降到61.27%。[2](P.318)虽然食品消费所占生活费用的比重还很大,仍没有脱离贫困状态,但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事实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衣着消费有所改观,衣着质量依然不高

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衣着的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穿衣紧张的状况有所改观,人们的衣着打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乡居民衣着消费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

1.从实际消费上看,衣着消费量和实际支出有所增长。1957年时全国主要纺织品销售量大幅度增长,棉布销售量从1952年的30.8亿米增长到1957年的42.9亿米;呢绒从362.6万米增长到709.4万米;绸缎从3092.3万米增长到7090.8万米;针织内衣裤从2900.4万件增长到20253.6万件;衣着类商品销售总额由50.8亿元上升到82.6亿元。人均棉布消费量从1952年的17.12尺增长到1957年的20.47尺;呢绒从0.019尺增长到0.033尺;绸缎从O。163尺增长到0.334尺;针织内衣裤从0.05件增长到0.32件;人均衣着消费额从8.95元增长到12.98元。[3]

2.从布料上看,主要以机制棉布和土布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棉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土布的需求量不断下降,呢绒、绸缎的消费很少。消费者选择衣料以价廉、耐穿为主要标准。

3.从款式上看,主要以列宁装、工作裤和军装为主。旗袍、马褂、西服等几乎从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简单、风格朴素的列宁装、工装裤和军装。这些服装价格便宜、实用性强,干起活来要比旗袍、西装方便得多,适合当时勤俭建国的客观需要。

(三)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居住状况依然紧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人民群? 众的居住条件,城乡居民居住状况得以改善。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途径主要有:

1.国家投资兴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居民住宅的投资。城市新建住宅面积不断增加。到1956年,全国新建住宅面积累计已达8100万平方米,比1950年增加7849万平方米,[4]在城镇职工居住的住宅中,占将近一半的住宅是由国家提供的。

2.自建公助。仅1956年,全国就有]678个厂矿企业推行了“自建公助”的办法,全年新建的住宅面积达252万平方米,有6万多名职工搬进了新房。铁路、煤矿、纺织三个系统帮助职工自建了245.3万多平方米住宅,解决了8.1万户职工的居住问题。[5]

3.互换住宅。如沈阳市“动员居民腾出多余房屋和远近互相对换,使一千户缺房户和住宅离工厂较远的职工得到方便的安身之所”。[6]另据报道,“几年来,哈尔滨市房地产管理局根据双方自愿的原则,调剂互换住宅已有3011户。其中,职工住宅与工作地址距离远、跨区互换的占64.3%;居住面积大小与人口多少不相适应、区内互换的占35.7%。”[7]?
农村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分得住房。河南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使贫苦农民的居住面积显著增加。据调查,在开展了土地改革的14个县、32个村中,若以地主户均占有房屋间数为100,富农则为97.2,中农为86.8,贫农为57.3,雇农为40.8;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4个县、10个村中,房屋分布十分悬殊,若以地主户均占有房屋间数为100,富农则为60.8,中农为40.8,贫农为21.0,雇农为2.8。土改运动使贫苦农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改善。[1](PP.59-60)其次是农民自建住房。据《河南省志》记载,1951—1954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农民开始翻修旧房,把一些简易房舍建成永久性房屋。据1954年对河南省50个县993户农民的调查,在农村房屋中,瓦房占32.4%,砖土平房占7.7%,草房占55.8%,窑洞占4.1%,平均每户使用房屋4.73间/其中住房为3.84间),已超过1937年的水平。[1](p.68)

(四)日用品消费有所进步,耐用品消费微乎其微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家庭主要以吃穿为主,日用品消费支出很少。就城镇居民来说,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布置比较简单。一般家庭拥有的家具多为日常必需的桌子、凳子、箱子、柜子和床,且质量不高。一些干部家庭的家具多为机关配备。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日用品消费有所变化,一般职工家庭洗衣服多用肥皂,洗衣盆、洗脸盆和面盆都换成了搪瓷盆,喝茶用搪瓷茶缸,大部分家庭用上了保温瓶。许多大中城市居民家庭结束了过去用油灯照明的历史,用上了电灯。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城镇职工对纸张、钢笔、铅笔的消费量较少。高档一点的日用品如香皂、铝锅、钟表消费量也比较少。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虽然开始出现在城镇居民家庭中,但仅限于高干和高收入①家庭。1956年在城镇居民中每百人缝纫机消费量为0.2台、手表为1.27只、自行车为0.5辆、收音机为0.14部。[8]

农村居民日用品消费更为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用于饮食和衣着消费,日用品消费微乎其微。1957年农村居民人均日用品及其他消费开支不到5元,支出比例仅占全部支出的6.9%,排在吃、穿、烧之后。[9]普通农家仅有床、桌子和几张长凳,较富裕的家庭才有衣柜,多为世代相传。日用品的自给性消费比重很大,一般用火镰打火,用皂角洗衣服,洗脸盆、面盆、洗衣盆多为木制盆或陶盆,锅为手工作坊制铁锅或铜锅,日常照明以油灯为主。

二、城乡居民文教卫生水平的变化

(一)城乡居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计划地领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1949—1956年,城乡居民在文化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水平虽然较低,但是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免费享有,这些文化体育活动使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身心健康获得了一次空前的提高。

1.开展了以普及文化为目的的全国性扫盲运动。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党的号召下,从1950年开始,全国普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农村通过开办农民业余文化学校(也称民校)、记工学习班、识字小组等扫除文盲,城市通过开办厂校和地方性学校展开扫盲。翻身做主人的工农群众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大家动手,扫除文盲”的感人场面。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截至1956年底,全国累计扫除文盲2076.3万人,成千上万的群众摆脱了目不识丁的愚昧状态。[4](P.176)

2.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随着扫盲运动的深入开展,掌握了文化的群众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充分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据报道,“工人们有了自己的报纸——‘盐场大众报’;有三百六十多个盐工学会了写稿,其中五十多名成为报纸的模范工人通讯员”。[10]工人们不但创作了各种文艺作品,而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新港工人们的文化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四百多个爱好文艺的工人们组成了京剧、评剧、话剧、歌咏、舞蹈等十多个业余文艺组织,他们经常在文艺晚会上给广大的工人群众演出。”[11]据统计,1954年在全国各基层组织中,有业余剧团7046个,有演员及工作人员183600余人。音乐、舞蹈、文艺、美术组织共17680余组,参加人员有199730余人。基层以上的各级工会组织有专业剧团24个,业余剧团670余个。[12]

3.形成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热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大力推进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广泛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各地政府机关和工矿企业相继推广了工间操制度,这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最普遍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广播体操、儿童广播体操活动。劳卫制②在中等以上学校和很多厂矿企业、机关中也得到普遍推行。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各地在厂矿、中等以上学校、机关和民兵中普遍开展了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拳等各种体育运动。各单位还纷纷组织了运动队,如天津塘沽新港的码头工人和筑港工人们成立篮球、排球、足球等18个球队,队员有200多人。[11]三是体育竞赛活动空前活跃。各级机关、厂矿企业经常举办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之间的比赛。据统计,1949—1956年在全国32个城市举办了122次运动会,有36783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全国性竞赛有57次。[13]

(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分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基本达到县县有医院,大量的乡建有诊所。195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07305个,其中医院3903个、疗养院799个、门诊所86866个、专业防治所(站)637个、卫生防疫站1464个、妇幼保健站4564个、药品检验所(室)27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6个,其他卫生机构9019个。全国医院、疗养院的床位数为41.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2万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14]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危害人民最大、流行最广的疾病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防治工作,从1952年开始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清洁,预防了疫病的传染。到1956年底,我国内蒙古、吉林、福建、浙江、江西等鼠疫频发地区的疫情先后得到控制。天花除在边疆地区个别发生外,在全国已近绝迹。霍乱得到消除。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皆有显著下降。因伤寒、疟疾等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

我国卫生状况和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使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到1956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30‰。下降到11.40‰,[14](P.105)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80.8‰左右,③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57岁。④

三、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差距和消费差距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949—195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6.8%,而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速度为:美国3.1%、英国4.3%、法国5.6%、联邦德国18.9%、日本18.8%、印度5.1%。⑤据安格斯。麦迪森估算,“中国GDP在世界GDP中占的比重,1950年为4.6%,1952年升至5.2%,1956年升至5.4%。”[15]改变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占世界
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局面。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195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28亿元,不及美国的1/10,相当于苏联的1/4。闪如果按人均计算的话,195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0美元,相当于日本(1600美元)的1/10,略低于印度(170美元),高于其他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低收入国家中较为靠前。[17]

食品消费差距1957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4%,可以勉强维持温饱;农村居民为65.8%,处于绝对贫困阶段。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同时期的高收入国家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中国居民食物结构中,粮食占绝对比重,肉类、蛋类很少,奶类几乎是空白,而其他国家居民粮食消费量只占整个食物消费量的1/3或1/2。如果以1956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204公斤)为100,则美国居民粮食消费量为中国居民粮食消费量的33%,英国为42%、法国为52%、日本为73%、印度为61%。可见中国居民食物结构单一,对粮食依赖性极大。⑥

医疗卫生差距1956年,中国卫生机构数为107305个,每千人医院床位数仅为0.42张,每千人医生数仅为0.84人;[14](PP.540-543)同时期,苏联每千人床位数为6.76张,医生数为1.6人;美国每千人床位数为9.6张,医生数为1.32人。[18]据中国11个省的统计数据,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为57.9岁,[19]披近中等收入国家1960年的水平。⑦

文化教育差距1957年,中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7180.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6.8人、中学生110人、小学生994人;同期美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155人、中学生460人、小学生1569人,英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21人、中学生474人、小学生1016人,法国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45人、中学生244人、小学生1209人,日本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69人、中学生961人、小学生1399人。[18](PP.406,579,790.910)说明当时我国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

通过比较看出,经过1949—1956年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依然巨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当于当时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

1949—195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时期。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过去的“饥寒型”逐步向“温饱型”转变,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1.国家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发展策略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广大群众从生活水平的改善中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坚定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信心。在经济工作的宏观控制上,正确处理了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科学地安排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积累率较低,实行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后积累率有所提高,但始终保持在26%以下,1949—1953年平均积累率为24%,做到了兼顾生产和人民生活,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健康地进行。

2.稳定的市场物价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心,1950年,财政、商业、银行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牢固地掌握了市场物价的领导权,物价趋于稳定。以1950年全国批发物价指数为100,1952年时下降为92.6。[20]1953—1956年期间,国家先后对粮食、食油、棉花、棉布等重要生活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规定了若干重要工业品的全国统一出厂价,调整和缩小了许多商品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批零差价,从而保证了对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1956年我国基本建设迅猛发展,职工人数增多,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使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的增长,物价向上波动。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于1956年下半年暂时冻结了物价,煞住了涨价风。正是由于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方针,使我国城乡市场物价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局面,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安定人民生活起到良好作用。

3.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1949—1956年,党和政府在恢复农业生产、进行土地改革、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同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投资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使用了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农用机械和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均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576斤增加到1956年的620斤,棉花产量从4.6斤增加到4.7斤,油料从9.5斤增加到16.4斤,水产品从5.9斤增加到8.6斤。[14](P.184)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0.2亿元增长到1956年的703.6亿元。1956年同1949年相比,棉纱产量增长了1.9倍,棉布增长了2.1倍,食糖增长了3.1倍,纸张增长了17.8%,胶鞋增长了2.6倍,自行车增长了44.7倍,原煤增长了2.4倍,原油增长了8.7倍,发电量增长了2.9倍,其他工业产品产量也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PP.84-89)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从1949年的44元增长到1957年的73元,[21]农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从1953年的0.1亿元增长到1956年的4.3亿元。[22]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家庭收入从1949年不足100元到1957年增长至254元,增长了1.5倍。[21]总之,从纵向看,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短暂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旧中国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有限;从横向看,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1949—1956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陆』 急求元宵节灯谜,简单一点的,小学生能猜出来的

1、河边相会 (猜一字)
2、水落石出 (猜一字)
3、会走没有腿,会吃没有嘴,过河没有水,死了没有鬼 (猜一物品名)
4、笑死人 (猜一四字成语)
5、气球升空 (猜一四字成语)
6、乌龙 (猜一人名)
7、芳草千里来相聚 (猜一字)
8、九点 (猜一字)
9、欲罢不能 (猜一字)
10、拆信 (猜一中国地名)
11、空心树 1、湘 2、泵 3、 4、乐极生悲 5、远走高飞 6、 7、董
8、丸 9、四 10、开封 11、村(猜一字)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这两杆子 打一成语 双管齐下

(2)心存怨气问莫答 打宋词一句 不应有恨

(3)九点 打字一 丸

(4)大陆亲人盼团聚 打几何名词一 内切圆

(5)天涯任我行 打三字电信名词 全球通

(6)迷途无人帮 打成语一 失道寡助

(7)游子身上衣 打五字口语一 别来这一套

(8)九死一生 打金融名词一 存单

(9)二话不说 打猜无线电名词 单声道

(10)产房在哪 打五字常言一 人生地不熟

(11)说话和气 打体育名词一 柔道

(12)错抛媚眼 打足球术语 传球失误

(13)粒粒皆辛苦 打三字粮食品种 珍珠米

(14)上了年纪话题多 打成语一 老生常谈

(15)来往不逢人 打二字法律用语 走私

(16)站了两天 打字一 暗
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许

进水行不成(打一字)——衍

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半导体(打一字)——付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chǐ

内里有人(打一字)——肉

一一入史册(打一字)——更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关

祝福(打一字)——诘jié

池塘亮底(打一字)——汗

雨(打一字)——池

血盆(打一字)——唬

刃(打一字)——召

思(打一字)——十

武(打一字)——斐

书签(打一字)——颊

四个晚上(打一字)——罗

陕西人十分好 打一字 附

送走观音使不得 打一字 还

入门无犬吠(打一字)——问

半耕半读(打一字)——讲

画中人(打一字)——佃diàn

丰收(打一字)——移

弹丸之地(打一字)——尘

凤头虎尾(打一字)——几

矮(打一字)——射

抽水泵(打一字)——石

顶破天(打一字)——夫

后村闺中听风声(打一字)——封

另有变动(打一字)——加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打一动物名) 兔子
粽子脸,梅花脚。前面喊叫,后面舞刀。(打一动物名) 狗
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萤火虫
一支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打一动物名) 蚯蚓
一样物,花花绿。扑下台,跳上屋。(打一动物名) 猫
沟里走,沟里串。背了针,忘了线。(打一动物名) 刺猬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 鳖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桨,慢慢摇。(打一动物名) 乌龟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 鱼
一星星,一点点。走大路,钻小洞。(打一动物名) 蚂蚁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 丹顶鹤
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打一动物名) 鹅
长胳膊,猴儿脸。大森林里玩得欢。摘野果,捣鹊蛋,抓住树枝荡秋千。(打一动物名) 长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 蟹
进洞像龙,出洞像凤。凤生百子,百子成龙。(打一动物名) 蚕
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动物名) 狐狸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 蚊子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 蛇
背板过海,满腹文章。从无偷窃行为,为何贼名远扬?(打一动物名) 乌贼
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肠。(打一动物名) 麻雀
说马不像马,路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要到海中抓。(打一动物名) 海马
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冲浪去抓鱼,不怕大风暴。(打一动物名) 海鸥
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夸好姻缘。(打一动物名) 鸳鸯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住。(打一动物名) 纺织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名) 黄蜂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 蚂蚁
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打一动物名) 蜗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动物名) 马
穿着大红袍,头戴铁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动物名) 蜈蚣
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打一动物名) 骆驼
身穿绿色衫,头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莲。(打一动物名) 蝈蝈
头胖脚掌大,像个大傻瓜。四肢短又粗,爱穿黑大褂。(打一动物名) 熊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 长颈鹿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动物名) 象
远看像黄球,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打一动物名) 小鸡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边。日日做浆卖,浆汁更值钱。(打一动物名) 蜂
皮白腰儿细,会爬又会飞。木头当粮食,专把房屋毁。(打一动物名) 白蚁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 泥鳅
长得像**,引诱小鱼虾。触手捕食物,舞爪又张牙。(打一动物名) 海葵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 鲸
两眼如灯盏,一尾如只钉。半天云里过,湖面过光阴。(打一动物名) 蜻蜓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专拿飞天将。(打一动物名) 蜘蛛
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 虾
像猫不是猫,身穿皮袄花。山中称霸王,寅年它当家。(打一动物名) 老虎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动物名) 海豚
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名) 猫头鹰
腿长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没人不吭声,有人它乱窜。(打一动物名) 蚂蚱
头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终日到处游,只知乐逍遥。(打一动物名) 蝴蝶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 信鸽
脚着暖底靴,口边出胡须。夜里当巡捕,日里把眼眯。(打一动物名) 猫
头前两把刀,钻地害禾苗。捕来烘成干,一味利尿药。(打一动物名) 蝼蛄
四柱八栏杆,住着懒惰汉。鼻子团团转,尾巴打个圈。(打一动物名) 猪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动物名) 田螺
头戴周瑜帽,身穿张飞袍。自称孙伯符,脾气像马超。(打一动物名) 蟋蟀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 螳螂
叫猫不抓鼠,像熊爱吃竹。摇摆惹人爱,是猫还是熊?(打一动物名) 熊猫
播种(打一动物名) 布谷
多兄长(打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 (打一日常用品) 蜡烛
一棵麻,多枝丫。雨一淋,就开花。(打一日常用品) 雨伞
小小狗,手里走。走一走,咬一口。(打一日常用品) 剪刀
一只罐,两个口。只装火,不装酒。(打一日常用品) 灯笼
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 手套
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 床
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常用品) 磨刀石
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 裤子
又白又软,罩住人脸。守住关口,防止传染。(打一日常用品) 口罩
头大尾细,全身生疥。拿起索子,跟你讲价。(打一日常用品) 秤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 月饼
一只黑狗,两头开口。一头咬煤,一头咬手。(打一日常用品) 火钳
外麻里光,住在闺房。姑娘怕戳疼,拿它来抵挡。(打一日常用品) 顶针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打一日常用品) 碗
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 火柴
有头没有尾,有角又有嘴。扭动它的角,嘴里直淌水。(打一日常用品) 水龙头
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 爆米花
一只黑鞋子,黑帮黑底子。挂破鞋子口,漏出白衬子。(打一日常用品) 西瓜子
身穿红衣裳,常年把哨放,遇到紧急事,敢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 灭火器
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 熨斗
一只没脚鸡,立着从不啼。吃水不吃米,客来敬个礼。(打一日常用品) 茶壶
中间是火山,四边是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 火锅
楼台接楼台,层层叠起来。上面飘白雾,下面水花开。(打一日常用品) 蒸笼
一队胡子兵,当了牙医生。早晚来巡逻,打扫真干净。(打一日常用品) 牙刷
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 锅
生在鸡家湾,嫁到竹家滩。向来爱干净,常逛灰家山。(打一日常用品) 鸡毛掸子
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 尺
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 针线包
一藤连万家,家家挂只瓜。瓜儿长不大,夜夜会开花。(打一日常用品) 电灯
你打我不恼,背后有人挑。心中亮堂堂,指明路一条。(打一日常用品) 灯笼
生来青又黄,好比水一样。把它倒水里,它能浮水上。(打一日常用品) 油
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打一日常用品) 油灯
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 眼镜
对着你的脸,按住你的心。请你通知主人翁,快快开门接客人。(打一日常用品) 门铃
食品类:

1.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盖被

2.宝宝不怕晒,穿衣真奇怪,里边套红衫,外面披麻袋

3.春天不下种,四季不开花,吃起来有味儿,嚼起来无渣

4.喝了池中一碗水,又笑又骂又软腿

5.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6.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

7.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8.青蓬蓬,蓬蓬青,青蓬树下出个白妖精

9.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

10.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街上有得卖,园里不种它

11.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

12.一头实,一头空,一头白,一头青

13.一物生来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盘菜,娘死它才生,它死娘还在

14.紫红树,紫红花,紫红花袋包芝麻

答案:1.石榴 2.花生 3.盐 4.酒 5.辣椒 6.蛋 7.花生 8.葫芦 9.胡萝卜 10.豆牙 11.蒜 12.葱 13.木耳 14.茄子

动物类:

1.大姐树上叫,二姐吓一跳,三姐拿棒打,四姐点灯照(4个昆虫)

2.地里走,沟里串,捎着针,忘了线

3.骨头骨脑骨眼睛,骨脚骨手骨背心

4.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

5.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6.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分大和小,只会叫“妈妈”

7.山上一盘磨,世人不敢坐

8.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9.头上两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只知乐逍遥

10.弯弯一大弓,头上一撮缨,活着穿重孝,死了穿大红

答案:1.蝉、蚱蜢、螳螂、萤火虫 2.刺猬 3.螃蟹 4.猫 5.蜘蛛 6.羊 7.蛇 8.鹅 蝴蝶 10.虾

11.为我打你,为你打我,打破你的皮,流出我的血

12.先修十字街,后造八卦台,主人中堂坐,恭候客人来

13.学狗坐,没狗高,又没耳朵又没毛

14.一把刀,顺水漂,光有眼睛没有毛

15.一个鸡蛋一身毛,只会跳来不会跑

16.一粒米,打三截,又没骨头又没血

17.一位老头背袋豆,一头走,一头漏

18.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

19.嘴尖尖,尾巴长,我到南园去偷粮,家里抛下儿和女,不知回乡不回响

20.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走也坐

答案:11.蚊子 12.蜘蛛 13.青蛙 14.鱼 15.麻雀 16.蚂蚁 17.羊 18.狗 19.老鼠 20.青蛙

用品类:

1.不大不大,浑身净画,背个纸口袋,走遍天下

2.长的少,短的多,脚去踩,手去摸

3.弟兄几十个,分成几面坐,见到有人来,从你头上过

4.古怪老汉,肩上挑担,为人正直,偏心不干

5.看看没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6.两个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膘

7.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她先尝

8.没到手抢它,到手就扔它,越是喜欢它,越是要打它

9.生在山岭中,颜色都相同,到了你们家,有绿又有红

10.铁打一只船,红娘在里边,小雨哗哗下,船到水就干

答案:1.邮票 2.梯子 3.跳棋 4.天平 5.玻璃 6.筷子 7.筷子 8.篮球 9.茶叶 10.熨斗

11.小白鸡,托长尾,走一步,啄一嘴

12.兄弟四五人,各进一道门,要是进错了,定会笑死人

13.一家分两院,两院姐妹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

14.一件东西来回走,只有牙齿没有口

15.一头牛,两个头,这边喝水那边流

16.有人不用它,无人用到它,出门总要用,进门放起它

17.有山不见树,有河部件水,有路不能走,要走跑断腿

18.在家脸上白,出门脸上花,远近都能到,一去不回家

19.嘴有城门大,牙有七八斤,浑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

答案:11.针 12.衣扣 13.算盘 14.锯 15.抽水机 16.门锁 17.地图 18.信 19.鱼网

以下100个[答案附后]

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打一字)
2、看上去很美(打一我国足球运动员2字)
3、“玄德请二人到庄”(打2字古礼仪用语)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词)
5、七日速变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宾客尽脱帽,洒泪来反思(打一音乐人,2字)
7、细雨如丝正及时(打古称谓二)
8、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田径运动员,2字)
9、此章节错误较少(打5字口语)
10、元宵隔日始营业(打4字出版名词,纸张类型)

11、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12、不肖遭父笞,药疗得痊愈(打公安名词二)
13、太阳出来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词)
14、吾与一家人,离散又重逢(打一党史人物,2字)
15、“有连山”(打2字国际名词)
16、娘娘懿旨:刀下留人(打7字成语)
17、介入一部分(打2字音乐名词)
18、“夫妻本是同林鸟”(打4字电视剧)
19、滚滚长江东逝水(打2字手机品牌二)
20、文章不写半句空(打2字文学名词二)
21、不要江山要美人(打汽车品牌二)

22、寄人篱下为糊口(打16笔字)
23、“煌煌太宗业”(打一相声演员,3字)
24、做事手段好精明(打|3字教育机构简称)
25、曲意奉承不可取(打一港台歌星,2字)
26、还是分开吧(打一2字外国名)
27、这一章情节纯属虚构(打5字口语)
28、弃曹会刘本为云长心愿(打《三国演义》歌词一句)
29、高不成,低不就 (打一金融机构名称)
30、早穿皮袄午穿纱 (打医学名词一)
31、大会 (打成语一)
32、 不舒服 (打成语一)
33、人比黄花瘦 (打农业名词一)
34、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打近代烈士一)
35、天下谁人不识君 (打我国地名二)
36、荐之于平原君(打成语一)
37、东京北京通贸易 (打成语一)
38、未成油团 (打外国著名小说一)
39、卷尾猴 (打字一)
40、贞观之治 (打电影演员一)
41、唐代瑰宝 (打古代科学家一)
42、儿童节放假 (打中成药名一)
43、并非阴历初一 (打广西地名一)
44、孟母三迁 (打杂志三)
45、家中添一口 (打字一)
46、湖光水影月当空 (打字一)
47、百病不单由口入 (打外国故事片一)
48、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打字一)
49、因 (打谚语一)
50、 甜咸苦辣各味俱备 (打字一)
51、魏蜀相争 (打经济名词一)
52、只公开谜目 (打出版名词二)
53、重点支援大西北 (打字一)
54、到黄昏点点滴滴 (打气象术语一)
55、座中泣下谁最多 (打文学名词二)
56、山中无老虎 (打法律名词二)
57、大胆改组 (打鲁迅作品篇名一)
58、巧立名目 (打字一)
59、专吃金木火 (打医学术语一)
60、天苍苍、野○○ (打白居易七言诗句一)
61、减四余二、减二余四 (打字一)
62、遇水则清、遇火则明 (打字一)
63、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打故事片二)
64、丫丫 (打文艺名词一)
65、长安美女 (此谜用心方能猜中,打词牌一)
67、凤凰台上凤凰游 (打数学名词一)
68、为什么要控制人口 (打成语一)
69、半价出售 (打字一)
70、伐 (打《十五的月亮》歌词二)
71、拦河坝 (打字一)
72、羊叫 (打词牌一)
73、蟋蟀对鸣 (打《木兰辞》句一)
74、曲 (打曹操诗句一)
75、分 (打广告用语一)
76、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打字一)
78、有凤凰而没有孔雀 (打字一)
79、画中不是田 (打字一)
80、(谜面空白无字)(打字一)
81、 说与旁人浑不解 (用红笔书写,打现代散文家一)
82、百年松柏老芭蕉(打成语一)
83、塞外秋菊漫野金 (打中药名三)
84、谢绝参观 (打常用语一)
85、夫人何处去(字)
86、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字)
87、推开又来 (字)
88、高尔基 (打一字)
89、日近黄昏(打一中国地名)
90、珍珠港(打一中国地名)
91、大热天,猫,狗等都在气喘吁吁,只有羊在吃草 。(成语)
92、有头无颈,有眼无眉, 无脚能走,有翅难飞。(打一动物)
93、夏前它来到,秋后没处找, 摧咱快播种,年年来一遭。(打一动物)
94、前有毒夹,后有尾巴, 全身二十一节,中药铺要它。(打一动物)
95、同穿衣服同穿鞋(打一与人有关的东西)
96、一线相通,飞行空中(打一物)
97、一片全是草的地(打一植物名称)
98、两对听觉器官(打一音乐家名)
99、刽子手的嘴脸(打一两字官名)
100、开花结桃,桃不能吃(打一物)

答案:
1、排 2、张帅 3、备座 4、封面秀 5、周迅 6、洛兵 7、在下、小的 8、刘翔 9、这回差不多 10、十六开张

11、哉 12、严打、治安 13、日心说 14、伍豪 15、峰会 16、置之死地而后生 17、音阶 18、难舍真情 19、波导、海尔 20、成语、实录

21、爱丽舍、皇冠 22、噙 23、李国盛 24、高招办 25阿杜26、古巴27、没有那回事28、离合总关情29、中行30、日服二次
31、年幼无知。32、适得其反.33、植物肥。34、黄兴。35、常熟、大名。36、引人入胜。37、日中为市。38、羊脂球。39、电。40、唐国强。
41、李时珍。42、六一散。43、阳朔。44、《为了孩子》《健康》《读书》。45、豪。46、古。47、《白痴》。48、伯。49、有火就有烟。50、口。
51、专利权。52、封面、封底。53、头。54晚间有零星小雨。55、独白,悲剧。56、申诉、自首。57、《明天》。58、啰。 59、水土不服。60、两处茫茫皆不见。
61、园。62、登。63、《李双双》、《绝唱》。64、二人转。65、忆秦娥。67、相似三角形。68、多难兴邦。69、催。70、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71、汇72、声声慢73、唧唧复唧唧74、对酒当歌75、时间就是金钱76、也78、几79、十80、迷
81、朱自清82、粗枝大叶83、天冬、前胡、地黄84、不同意见85、二86、拿87、摊88、尚89、洛阳90、蚌埠
91、扬眉吐气(羊没吐气)92、鱼93、布谷鸟94、蜈蚣95、人影96、风筝97、梅花(没花)98、聂耳99、宰相100、棉花

『柒』 初中女生学什么技术比较好

1、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女生的心思一般比较细腻,比较适合一些比较需要心细、耐心的一些工作,比如文员、销售、客服、教师、等等,近年来兴起的西点行业,其实也是比较适合女生的。

2、女生的体力跟不上男生,不太适合学习面包之类的,反观西点不需要什么体力活,要是就是一个心细、仔细、耐心能把西点产品做得越精致越好,而产品每上升一个级别价格就翻数倍。

3、总体说女生学西点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西点行业越来越吃香,西点的薪资也比较高,一般女性学习之后,积累一下经验薪资水平都会不一般人要高些,后期如果想自己开店单干当老板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捌』 镇平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郑州市荥阳环翠峪风景区、塔山旅游度假区、观星台景区、新乡九莲山景区、秋沟景区、齐王寨景区,南阳云露山景区、五朵山景区、市博物馆武侯祠,焦作神农山景区、青龙峡景区、温县全部景区,济源王屋山景区、五龙口景区、黄河三峡景区、济渎庙景区、小沟背景区,周口关帝庙景区、袁世凯故居,郑州黄帝故里、具茨山景区、欧阳修公园、郑风苑景区,信阳新县全部景区。

(云台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19日出生免门票景区(凭本人身份证)

焦作云台山、影视城,郑州杜甫故里、竹林长寿山景区,信阳灵山景区,鹤壁市金山景区、太极图景区、摘星台景区、朝阳山景区、云梦山景区、古灵山景区。

5月19日当天,五折优惠景区

郑州市青龙山慈云寺、浮戏山雪花洞、杜甫故里、竹林长寿山、绿博园景区、中原影视城、黄河彩虹谷,南阳七十二潭景区、龙湾温泉、医圣祠、卢园,焦作青天河、嘉应观景区、净影景区,安阳殷墟、马氏庄园、岳飞庙景区。周口淮阳太昊陵景区,鹤壁市大伾山景区、浮丘山景区,信阳鸡公山、南湾湖景区,濮阳《水秀》演出(当天演出前300名)。

其它惠民措施

一、5月19日当天,新乡宝泉景区对所有法定退休年龄老人免门票,新乡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门票优惠至10元;

二、5月19日当天,郑州市郑国车马坑景区,“郑”氏后裔凭身份证可免费参观,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广场实景表演《百贤祭祖》,游客可免费观看;

三、5月19日当天,漯河市小商桥景区门票2.5折优惠;

四、南阳南召五朵山景区5月20日至6月15日自驾游5人同行,免一人门票;

五、济源小浪底,5月19日至21日,夫妻或情侣大声说“我爱你”,女伴免门票,送玫瑰花一束。

(郑州,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19日河南中国旅游日活动一览表

一、南阳市

1、民俗、文艺、非物质文化展演活动

地址:内乡县

活动内容:5.19一是《鼓乐迎宾》、《宣讲圣谕》、《三院禁约》、《知县审案》、《知县招婿》、《县试》、《官民同乐》、《品茶听戏》表演;二是民间舞狮、高跷、旱船、锣鼓队表演、内乡宛梆剧团节目演出及美食、购物、旅游商品展

2、南阳市博物馆

地址:武侯祠

活动内容:仿汉舞乐表演、十八罗汉展、历代石雕艺术展、东汉历史蜡像展、书院春秋展

(信阳南湾湖景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信阳市

1、2018中国旅游日河南省分会场活动

地址:新县

活动内容:一是各组比赛;二是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图片展;三是旅游扶贫商品展销。(奥运冠军王丽萍签售旅游扶贫商品)

2、“醉美鸡公山”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

地址: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

活动内容:一是“醉美鸡公”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二是鸡公山武校武术表演;三是旗袍秀;四是“醉美鸡公山”全国摄影大赛

3、手工制茶

地址:南湾湖茶岛

活动内容:信阳毛尖炒制流程

4、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宣传

地址:浉河区睡仙桥博物馆、信阳文新茶村

活动内容:精品线路推荐、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宣传推介、茶艺表演

5、“旅游促进发展 旅游带动扶贫”活动

地址:平桥公园

活动内容:一是宣传旅游政策法规,向市民和游客发放平桥旅游宣传图册;二是向市民和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公约并倡导和宣传游客文明旅游,遵循文明旅游新风尚,共筑文明旅游新风;三是向市民宣传旅游扶贫政策

6、“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地址:灵山风景区内

活动内容:“文明出游,从我做起”签名,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

7、文明旅游+宣传活动

地址:潢川县黄国故城文化旅游区

活动内容:在黄国故城文化旅游区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和疏散演练、青年户外健步相结合的活动

与漯河旗袍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打底裤裤裆有味道怎么办 浏览:875
蓝白衣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437
帽子厂对身体有害吗 浏览:874
复古马甲男生搭配什么衣服图片 浏览:367
女装男装哪里批发最便宜 浏览:697
冬款马甲裙子搭配图片 浏览:131
韩国羽绒服很轻 浏览:909
红色真皮女士风衣 浏览:489
pb裤子 浏览:174
洵之轩女士风衣 浏览:89
连云港男装批发市场 浏览:423
为什么裤子穿不了几次就褪色了 浏览:617
中年呢外套大衣 浏览:649
中筒袜子怎么搭配裙子 浏览:511
新百伦运动鞋搭配裤子 浏览:998
怎样搭配白色的裙子图片 浏览:644
耐克粉色跑鞋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984
马甲怎么扣扣子 浏览:646
裤子屁股上撑出来的线孔怎么办 浏览:552
旗袍苹果红了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