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红帮裁缝女装

红帮裁缝女装

发布时间:2024-08-26 01:05:42

『壹』 西服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男士在各种场合的日常衣装。 西服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

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尔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领带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

1670至1675年间,克罗地亚轻骑兵作为路易十四的近卫兵在巴黎服役,他们被称为“克拉巴特近卫兵”,其脖子上系一条亚麻布引起人们的模仿而成为男装领口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这就是现代领带的始祖“克拉巴特”。当时,如何系好这条带子是评价贵族男子高雅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许多贵族专门雇用从事此项工作的侍从。

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1829年,庞塔龙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者把长裤“庞塔龙”作为对贵族那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来穿用,最初庞塔龙的裤长只到小腿肚,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脚面。到十九世纪前半叶,裤腿时而紧身,时而宽松,与传统的半截裤并存。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男裤完成现代造型。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层社会,有许多礼仪讲究,特别是夜里的社交活动,男士必须穿燕尾服,需举止文雅谈吐不俗。晚宴过后,男士们可以聚在餐厅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抽烟、喝白兰地、开玩笑,也可以在沙发上躺卧,这时那笔挺的紧包身体的燕尾服就显得不和时宜。于是,一种宽松的无尾茄克就作为休息室专用的衣服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就是“拉翁基·茄克”,约产生于1848年前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于休息或郊游、散步等休闲时穿用。十九世纪后半叶,这种茄克上升为男装中一个重要品种,当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穿的牛津茄克、剑桥外套也都是这种造型。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王睿谟开设的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四十年代的“军服”:1940年,跨肩式西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崇尚威武的军人风度,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流行军服式。自1940年前后起,男装流行Bold look,所谓“Bold”是大胆的意思,其特点是用厚而宽的垫肩大胆地夸张和强调男性那宽阔、强壮的肩部,与之相呼应,领子、驳头以及领带也都变宽,前摆下角的弧线也变得方硬。裤子宽松肥大,上裆很长。

英国田园式的流行:1982年,田园式

八十年代是一个复古的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度复苏,西方传统的构筑式服饰文化又一次受到重视。七十年代末的倒梯形西服这时又回到传统的英国式造型上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这个传统造型中追求舒适感;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单件上衣与异色裤子的自由组合很受欢迎。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非常时髦,从此,休闲西服日渐兴盛。

全衬西服
它打破了西服以粘纱布衬为主衬的制作传统,容入了意大利人的智慧,采用以优质黑炭衬为主衬,创造出柔软挺括,耐穿而不变形的全新效果,是成功男士衣服的一次革命。
机洗西服
采用国际羊毛事物局研制的最新工艺,长时间穿着或被雨淋后,只要置入洗衣机清洗,其整体线条始终不受影响,如发现有皱褶,请在其表面喷足蒸气或用熨斗稍稍熨烫即可。
伸缩西裤
坐立时腰围部能有弹性的自由伸缩,空腹或饱腹时腰围能自行调解,如体型出现变化也能悠然自得。其面料舒适,富有弹性,穿着方便。压褶,浸水,折叠后马上能自然消除。整烫后便能保持永久。

西服面料知识
纯羊毛面料

一 纯羊毛精纺面料

大多质地较薄,呢面光滑,纹路清晰。光泽自然柔和,有漂光。身骨挺括,手感柔软而弹性丰富。紧握呢料后松开,基本无皱折,既使有轻微折痕也可在很短时间内消失。

二 纯羊毛粗纺面料

大多质地厚实,呢面丰满,色光柔和而瞟光足。呢面和绒面类不露纹底。纹面类织纹清晰而丰富。手感温和,挺括而富有弹性。

羊毛混纺面料

一 羊毛与涤纶混纺面料

阳光下表面有闪光点,缺乏纯羊毛面料柔和的柔润感。毛涤(涤毛)

面料挺括但有板硬感,并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突出。弹性较纯毛面料要好,但手感不及纯毛和毛晴混纺面料。紧握呢料后松开,几乎无折痕。

二 羊毛与粘胶混纺面料

光泽较暗淡。精纺类手感较疲软,粗纺类则手感松散。这类面料的弹性和挺括感不及纯羊毛和毛涤、毛晴混纺面料。若粘胶含量较高,面料容易皱折。

纯化纤仿毛面料

一 纯羊毛精纺面料

传统以粘胶、人造毛纤维为原料的仿毛面料,光泽暗淡,手感疲软,缺乏挺括感。由于弹性较差,极易出现皱折,且不易消退。从面料中抽出的纱线湿水后的强度比干态时有明显下降 ,这是鉴别粘胶类面料的有效方法。此外,这类仿毛面料浸湿后发硬变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仿毛产品在色泽、手感、耐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高科技纺织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将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绚丽多彩。

西服的穿着礼仪

西服以其设计造型美观、线条简洁流畅、立体感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而越来越深受人们青睐。几乎成为世界性通用的服装,可谓男女老少皆宜。西服七分在做,三分在穿。西装的选择和搭配是很有讲究的。选择西装既要考虑颜色、尺码、价格、面料和做工,又不可忽视外形线条和比例。西装不一定必须料子讲究高档,但必须裁剪合体,整洁笔挺。选择色彩较暗、沉稳、且无明显花纹图案,但面料高档些的单色西服套装,适用场合广泛,穿用时间长,利用率较高。

穿着西装应遵循以下礼仪原则:

1.西服套装上下装颜色应一致。在搭配上,西装、衬衣、领带其中应有两样为素色。

2.穿西服套装必须穿皮鞋,便鞋、布鞋和旅游鞋都不合适。

3.配西装的衬衣颜色应与西服颜色协调,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衬衣配各种颜色的西服效果都不错。正式场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鲜艳的格子或花色衬衣。衬衣袖口应长出西服袖口1—2厘米。穿西服在正式庄重场合必须打领带,其他场合不一定都要打领带。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必须系好,不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应解开。

4.西服纽扣有单排、双排之分,纽扣系法有讲究:双排扣西装应把扣子都扣好。单排扣西装:一粒扣的,系上端庄,敞开潇洒;两粒扣的,只系上面一粒扣是洋气、正统,只系下面一粒是牛气、流气,全扣上是土气,都不系敞开是潇洒、帅气,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三粒扣的,系上面两粒或只系中间一粒都合规范要求。

5.西装的上衣口袋和裤子口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穿西装内衣不要穿太多,春秋季节只配一件衬衣最好,冬季衬衣里面也不要穿棉毛衫,可在衬衣外面穿一件羊毛衫。穿得过分臃肿会破坏西装的整体线条美。

6.领带的颜色、图案应与西服相协调,系领带时,领带的长度以触及皮带扣为宜,领带夹戴在衬衣第四、第五粒纽扣之间。

7.西服袖口的商标牌应摘掉,否则不符合西服穿着规范,高雅场合会让人贻笑大方。

8.注意西服的保养。保养存放的方式,对西服的造型和穿用寿命影响很大。高档西服要吊挂在通风处并常晾晒,注意防虫与防潮。有皱折时可挂在浴后的浴室里,利用蒸气使皱折展开,然后再挂在通风处。

女性:女性穿西服套裤(裙)或旗袍时,需要穿肉色的长统或连裤式丝袜,不准光腿或穿彩色丝袜、短袜。穿衬衫时,内衣与衬衫色彩要相近、相似;穿面料较为单薄的裙子时,应着衬裙。

男性:男性出席正式场合穿西装、制服,要坚持三色原则,即身上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颜色或三种色系(皮鞋、皮带、皮包应为一个颜色或色系),不能穿尼龙丝袜和白色的袜子。

领带夹的用法:应在穿西服时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单穿长袖衬衫时没必要使用领带夹,更不要在穿夹克时使用领带夹。穿西服时使用领带夹,应将其别在特定的位置,即从上往下数,在衬衫的第四与第五粒钮扣之间,将领带夹别上,然后扣上西服上衣的扣子,从外面一般应当看不见领带夹。因为按照妆饰礼仪的规定,领带夹这种饰物的主要用途是固定领带,如果稍许外露还说得过去,如果把它别得太靠上,甚至直逼衬衫领扣,就显得过分张扬

『贰』 急求宁波红帮服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探访后人,宁波服装史的研究又有了最新发现,天津、江苏、山东、湖北等地那些被岁月湮没的红帮传奇,逐渐显露在家乡人的视野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宁波服装博物馆的有关人士在编写《宁波服装史》的过程中,先后到十余座城市的档案馆、市志办查阅资料,同时通过一些红帮裁缝的传人的述说,了解了很多被岁月烟云所笼罩的红帮传奇。

天津——“江夏里”被称作“裁缝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成为商埠。有关天津的红帮裁缝的线索最初是由北京著名的红帮裁缝楼景康提供的,在中间“穿针引线”的是宁波市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主任张福宏和著名甬籍作家冯骥才。宁波服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万丰还记得冯骥才对他说的话:“你们研究宁波服装史,是在挖一口文化的井。而这口井挖得越深,有价值的东西也越多。”

在天津的档案馆和市志办,陈万丰等人了解到,1942年的天津,登记在册的服装店共有150家,从业人员1085人,而宁波籍的有49家,从业人员38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据资料显示,1892年成立的法租界“王阿明西服店”是最早的,1920年,又增加了“复兴祥”、“张兴茂”、“马源昌”、“何庆昌”、“倪元记”等西服店。小白楼江夏里的何庆昌和法租界的王阿明老家都在宁波市鄞州区(原鄞县),做西服、军服、制服的手艺都是一流的。何庆昌凭他一手精细的西服工艺,缝制的洋服合体、大方、潇洒,完全合乎英国绅士气派。当时,英租界工部局巡捕制服全部由他制作,生意十分兴隆。而居住在江夏里的宁波红帮裁缝很多,后来,天津人干脆称江夏里为“裁缝里”。

值得一提的还有王阿明八十多岁的孙子王庆和,他到天津有六十多年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以做女装出名,并自己编了本服装裁剪的书。他还多次去文化馆等场所讲课,将红帮服装的裁剪技术传给天津的弟子。去年冬天,他在女儿的陪同下参观了宁波服装博物馆,称“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红帮服装得到发扬光大”。他还向服装博物馆捐赠了他用过的剪刀、熨斗、尺等19件实物。

武汉——两家红帮服装店是特级商店

今年7月,陈万丰一行来到了著名的“火炉”武汉,因为不久前他们在《鄞县地方志》上发现在武汉也有宁波红帮裁缝的踪迹。

到达武汉的第二无早晨,他们在散步时发现一条叫“宁波星”的弄堂,走进去打听,才知道里面住着一百来户宁波人。在这些宁波人中,他们打听到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红帮裁缝王德卿,他哥哥开的服装店是武汉首家给外国人做女装的服装店。在他的陪同下,来自故乡的追寻者们又发现了好多有关红帮服装的线索。

据《夏口县志》1918年调查,“汉口成衣业分浙江衣帮和汉口衣帮,西服业称红帮,因大多从师于江浙人。”又据了解,1948年,汉口市服装同业公会中,宁波籍会员达50家,其中资本达1000万元(法币)以上的23家,其中一家叫三友公司的资本达1亿元(法币)。在众多的红帮服装店中,以1980年命名的“祥康”、“怡和”、“首家”为武汉市的特级商店,后两家至今还在,它们和北京的“红都”服装店一起成为目前仅存的3家国家特级的红帮服装店

江苏——“李顺昌”老字号依然挺立

今年3月,编写《宁波服装史》的同志在翻阅《中国纺织史》时发现“李增记”是苏州的第一家西服店,他们又从有关材料中了解到该西服店不仅在姑苏城内久负盛名,而且在沪宁线上也是瞩目的典型红帮西服店。了解到这些信息后,陈万丰等人就赶赴苏州,在档案馆、苏州大学、市志办等地,他们查阅到的资料证实了以上的事实。苏州的红帮裁缝“李增记”还有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李顺昌”,是宁波人李来义创下的。1906年,沪宁铁路上海至无锡段通车后,李顺昌和他的4个儿子在日渐繁盛的苏州大显身手,长子李春标去了南京,次子李增坤去扬州开“李顺昌”,三子李增咏接替苏州老店,四子李春荣在苏州城外开“李春记”西服店,由此在百里沪宁线上创出了品牌

曾为国民党首府的南京,在二十世纪初,红帮裁缝就已经介入,最有名的就是“李顺昌”、“庆丰和”等。今年4月,陈万丰一行到达南京,在繁华的中山路上,他们看到“李顺昌洋服公司”的招牌还在市中心挺立,这家百年老字号现在成了江苏服装业的名店,而宁波的“雅戈尔”、“迷霞”、“罗蒙”等服装企业在创业之初都和“李顺昌”还有过合作,而“爱尔妮”等企业至今还和他们有合作关系。

据了解,1941年3月,南京建立了军西服业同业公会,公会核心人物有4位是宁波人。1943年,公会中宁波籍人员有51个,分别在闹市区的太平路、朱雀路、贡院街、夫子庙和中山路上营业。1945年又组建西服缝纫业职工工会,在第二届监事中7%是宁波裁缝。1948年南京甬商的调查中,有67家呢绒服装业,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民国初年,“庆丰和”的史久华曾为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军制作过军服。他的孙子史东海老先生两年前在参观服装博物馆时,说起祖父近百年前的往事,感叹不已。

山东——昔日的辉煌已湮没

去年,服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哈尔滨寻访红帮足迹的时候了解到,当年有很多红帮裁缝凭着在上海滩成名的有利时机,分期分批到了山东。几个月前,他们在天一阁内的方志馆翻了一个多星期的山东各地的方志,然后就北上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地考察。也许是时间太仓促了,探访了半个来月,却没找到目前还留在这些城市的宁波红帮裁缝的痕迹,但档案馆和方志馆倒都留有当年的记载。

在那些记载中,宁波人再次看到了宁波红帮服装对外的辐射和影响,看到了让家乡的后人为之骄傲的辉煌。

二十世纪初,在上海滩上名声大振的红帮裁缝先立足青岛,再分赴济南、烟台等地,开设商号,招收门徒,推行西装,在新的环境下,寻求时代的整合。1916年,镇海人沈月亭、傅鸿慈在济南市中心开设“信昌”、“华泰祥”西服店,继而,使不少缸帮裁缝在济南全线推进。据1942年12月统计,济南市呢绒洋服业有会员商店35家,宁波人开的有16家,占45%。1944年3月,该市的呢绒洋服同业公会12名职员中,宁波人有8名,分别担任常务董事、董事和理监事。1948年5月,青岛的宁波同乡会中,经营洋服的占18%。在烟台,也有不少红帮裁缝,“正昌号”的毛锦芳任洋服业分会会长。

宁波服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万丰告诉记者,回顾二十世纪中国服装的百年历程,正是红帮裁缝学艺、成名、拓展、壮大的时候。在查阅中,他们还了解到厦门、九龙等地也有红帮裁缝创业痕迹,有机会他们将到这些地方去勘察、查访。此外,他们和横滨开港资料馆也取得了联系,准备到那里去详实地了解红帮的起源。

『叁』 宁波有哪些服装品牌啊

宁波拥有50多个女装品牌,但宁波女装品牌知名度却不太响亮。如博洋集团旗下的“德玛纳”、“33Layer”,罗蒙集团旗下的“喜丽美狮”,杉杉集团旗下的“杉杉女装”、“法涵诗”等品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出身名门”。

『肆』 红帮裁缝的独特之处

红帮裁缝在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
1.“四个功”
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刀功”是指裁剪水平。“手功”是指在一些不能直接用缝纫机操作或用缝纫机操作达不到高质量要求的部位,运用手上工夫进行针缝,主要有扳、串、甩、锁、钉、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搀等14种工艺手法。“车功”指操作缝纫机水平,要达到直、圆、不裂、不趋、不拱。“烫功”指在服装不同部位,运用推、归、拨、压、起水等不同手法的熨烫,使服装更适合体型,整齐、美观。
2.“九个势”
是指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势使两手伸缩方便,子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剩势等。
3.十六字标准
即“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平”是指成衣的面、里、衬平坦、不倾斜、门襟、背衩不搅不豁,无起伏。“服”指成衣不但要附合人体的尺寸大小,而各部位凹凸曲线与人体凹凸线相一致,俗称“服帖”。“顺”指成衣缝子,各部位的线条均与人的体型线条相吻合。“直”指成衣的各种直线应挺直,无弯曲。“圆”指成衣的各部位连接线条都构成为平滑圆弧。“登”指成衣穿在身上后,各部位的横线条(如胸围线,腰围线)均与地面平行。“挺”指成衣的各部位要挺括。“满”是指成衣的前胸部要丰满。“薄”是指成衣的止口、卜头等部位要做得薄,能给人以飘逸、舒适的感觉。“松”是指成衣不拉紧、不呆板、能给人一种活泼感。“匀”是指成衣面、里、衬要统一均匀。“软”是指成衣的衬头挺而不硬,有柔软之感。“活”是指成衣形成的各方面线条和曲线灵活、活络,不给人呆滞的感觉。“轻”指成衣的穿着感到轻松。“窝”是指成衣各部位,如止口、领头、袋盖、背衩,都要有窝势。“戤”是指成衣宽舒度,伸手时不扳紧,手放直时戤龙不绉。以上十六字,都是相互联系,统一在一件服装上,就能显示出红帮特色工艺的特点。在女式服装上还体现镶色、嵌条、滚边、切图、绣花等工艺特点,使女子服饰造型上更优美,有时代特色。 发起了中国服装史上最富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揭开了中国服装史上崭新的一页——中国现代服装史:在完成这一重大改革的征程中,开创了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一个服装流派——红帮。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服装改革。其中,以赵武灵王、魏孝文帝和盛唐时期的3次改革最有声势,影响最大,但所有的这些改革,无不是在传统的范围内反传统,是在不根本触动服饰上的封建主义等差观念的原则下由上而下进行的某些改良。君主所好臣民必追逐之当时服饰的流行时尚并不是源于美感和生活需求,不是自我形象、个性的展示,也不是群体认同的载体显现。《韩非子·外储说》曾描述:“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齐桓公说:他讨厌紫色。于是,“是日也,郎中奠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衣紫。”这虽然是带有寓言色彩的滑稽喜剧,但却是击中封建时代服装变幻的要害的。
而红帮开创的近现代服装,是在中国社会出现次重要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在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延续时间特别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和展开的;从一开始起,就是由下层民众中的裁缝与民主革命者共同策划的,以后改革的全部历程无不如此。从裁缝师傅到革命领袖,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一起谋构、推广和完善,不管是男装、女装,其代表作中山装、西装、旗袍,穿着者都是没有阶级、等级限制的。从大总统到平头百姓,都可以按自己的条件、意愿自由选择。自由、平等、民主精神从这里得到了体现和高扬。正因为此,这项改革才随着革命的深入而越来越广泛越深刻,红帮也因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和一个长葆青春活力的流派,走上了一条开放型的发展道路。 取众之所长是服装改革取胜的必经之路。这一规律,在红帮的改革中得到了空前有力的论证。洋为中用,古为今中,推陈出新,成为红帮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
应该说,中国服装现代化的春风,是从西方吹进来的。其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照搬,购置西方进口的服装,或向西方裁缝定做西装。这是开始阶段在外国的留学生、外交人士和商人,以及国内的极少数富有者采取的方法;二是借鉴,由中国裁缝参照西服的款式、剪裁方法和缝制技艺,按照中国人的体形、性格、生活环境,不断加以改造,使之中国化,有的完全“化”为中国民族服装,比如中山装。这是红帮等裁缝群体采取的方法。
西装,在西方也是革命的产物。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形成的。后经定型、规范,遂成为西方现代服装的主导品种,进而作为国际通用服装向全世界传播。正是在这种时代大潮中,西装传入我国。在中国社会历史大转型时期进入中国,是有其心然性的。
而引进西服,使西服中国化,正是红帮顺乎历史潮流,开拓的洋为中用的一条中国服装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中山装,是化洋为中的显例。它是受到日式西服的启发而创制的。红帮把它引进中国之后,使之彻底中国化了,使红帮再创作的成果,达到了洋为中用的极高境界。中山装几经改革,已不再是洋服了,而是中国的“国服”了。中山装的创制、完善和普及,是中国服装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它是由革命家和红帮人为创制主体,以革命气概和科学精神相结合,以我国社会改革、人民生活的新需要和新的审美趋向为依据,博纳中外,一代又代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从而使这种服装成为向传统的旧式服装挑战、中国服装走向现代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经过多元发展、大胆普及,不但成为我国现代男装最具魅力、最有代表的一种服装,而且在国际服装中独树一帜。
旗袍则是红帮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典范之作。发展到20世纪后期,它已走向世界,进入中西台璧的世界女装艺术宫殿。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红帮人都参与了这个女装精品的创作。它是红帮和其他裁缝集体智慧、胆识和科学精神的结晶。
旗袍,本是满族女子穿的一种长袍,为了遮挡胡天的狂风飞沙暴雪,这种袍子长而宽大,是直筒式的,又称“大衫”。它无法显示女性的性感特征.缺乏女性服装的形象美,从清末起,旗袍悄然变化,辛亥革命以后,更出现了一个持续创新的历程。在具有先进服装文化素养的上海、天津、哈尔滨、大连、青岛、汉口、厦门、香港等地红帮裁缝和其他有现代意识的裁缝和服装企业,以及许多民间心灵手巧的中青年女性的共同参与下,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唐代的“水田衣”以及蒙古族女子穿着的长袍等民族服装的传统特色,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同时,大胆吸取西方女装的先进观念、现代人文精神和设计、造型艺术不断改进旗袍的款式、造型和剪裁、制作方法,把中西女装的长处有机地融入旗袍之中,成为魅力无穷的女装宝典。
如果说中山装是“西服东渐”的结晶,旗袍则是“东服西渐”的代表作。这两种中华民族的现代服装已成为中外服饰文化双向交流、互相融合的经典之作。正是它们促使互动式的中外服装文化交流驶进了快车道。 红帮的历史贡献还不仅仅于此,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将一些独特的文化内涵注入到服装中去。 一件衣服上要有几只口袋、袋盖的形状、纽扣的多少、领口的设计,都有独特的文化内蕴。即使是今天,红帮前人对服饰文化的精彩诠释,仍让后人们惊叹不已,受用不尽。正是有了一整套基于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又合乎中国实情的制作体系和理论体系,红帮在发展了二三十年后,已不再是个只会实干、只求实功实利的民间自发的初级流派,而是一个有理论支持、名师辈出、名店林立、著名产品不断涌现,具有良好的培训机制,在全国服装行业中独领风骚,引导中国服装艺术新潮、主潮的主导性流派。1956年,“波纬”、“雷蒙”等20多家著名的服装店从上海迁往北京,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红帮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趋势。他们无疑代表了当时中国服装界的最高水平。

『伍』 第十六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历史沿革

10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像一双看不见的臂膀,不仅强硬的敲开了中国禁密的宅门,也生生地拔起了许多本应掩埋黄土之下或母体之中的非典型文明。
在中西文化融合大潮中,一群来自宁波的裁缝,夹着一柄尺子、一把剪刀出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顺应历史潮流,突破传统模式,致力于西服研制和培养专业人才,在一针一线的微妙置换中把峨冠博带的袍服制演变为轻便实用的西式服装。“红帮裁缝”也因此成了他们独树一帜的称谓。
在“红帮裁缝”书写传奇的100多年里,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相续诞生的辉煌中,宁波男装逐渐以历史为支点,从全国一望无际的男装市场中凹显成形。
1996年,以男装为主的宁波服装业开始初具规模,宁波市服装企业已达800多家,并形成雅戈尔、杉杉、罗蒙、一休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服饰企业,年销售量上千万的企业也达10来家。
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乃至国际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服装业的进步和提高,逐步确立中国服装在国际上的地位,争取更多的服装进入国际品牌,宁波市政府决定举办服装节。
1997年10月,集服装博览会、服装展演、服装研讨、经贸洽谈等活动为一体的第一届宁波服装节正式举行。四天时间里,到会展商241家,其中境外108家,吸引买家5000多名,3000多位公众到会,贸易成交32.3亿人民币。期间,宁波市总投资达1.55亿美元的5个外资项目举行开工投产,11个外资项目举行签字仪式,总投资达5.75亿美元。对外贸易洽谈成交2000万美元。
此后9年,宁波国际服装节每年10月如期举行。宁波国际服装节的核心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凭借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喝服装文化底蕴,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宁波服博会被国家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等单位评为全国37个A类展会之一,并进入全国15个优秀博览会行列。
2005年,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剧、全球服装产业一体化加快,以及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全国性服装业展会面临重新洗牌,广东、江苏等地及兄弟城市温州,在连续举办了几届服装节后都偃旗息鼓。
宁波决定将已连续沿用了8年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
“宁波服装节必须依靠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是服装节展会的必由之路。”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大活动办主任俞丹桦说,基于对宁波国际服装节未来的战略定位,宁波将“服博会”改成了“服交会”。这个新的提法一方面使展会定位更加准确,即在宁波举办的国家级展会,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展会的“交易性”,是国内外市场双相交易的平台,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展览会最终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向。
此时,历经九年磨练的宁波服装业,形成了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培罗成、太平鸟、唐狮、爱伊美、巨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宁波服装企业占得六席。
2012年,宁波服装得注册商标总数超过3000个,在境外注册得服装类商标超过50个,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等四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
宁波现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企业有几百家,产品涉及男装、女装、童装、时装等系列,年产服饰14亿件,占全国约12%。
上世纪90年代初,拥有亚洲最大服装生产基地的“雅戈尔”,当一切逐渐稳固后开始涉足其他产业。首先就是投资“实体化”产业,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房地产业,2012年已成为该集团的另一主导性产业,其赢利直逼主业。
同为中国服装业的领军企业、被列为中国服装行业销售第3位的“杉杉”,一开始就注重多元化道路和长远发展。1999年12月,杉杉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杉杉已初步形成以服装为主业,以高新技术、资本运作为两翼三大版块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团格局。
与之类似,巨鹰集团已成立巨鹰科技生产电子产品,不久前又收购了ST望春花,实现了“借壳上市”。通过几年考察,培罗成、狮丹努也意欲涉足电子、能源等产业。
宁波女装第一次创业热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如日中天的男装生产企业中不少开始涉足女装,但终因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原因,90%企业都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宁波女装始终是宁波服装产业中的一条短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女装开始二次创业:有设计师兼经营管理者领衔的自有品牌;有做男装起步,在规模化后因多元化拓展需要再涉足的;也有在经历过一段贴牌加工的经历后,开始推出独立女装品牌的。
此后,仙甸、太平鸟、德玛纳、喜丽美狮、旦可韵等宁波女装中较为成熟的品牌开始出现。不过他们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经历:“仙甸”和“旦可韵”,他们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开始,逐步实现滚雪球式的积累与扩大;“喜丽美狮”、“太平鸟”等女装则诞生在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之上;康楠女装则靠着外贸贴牌加工,是在内销男装已经立足的基础上新拓展出来的品牌。
男装盛名下的宁波女装,低调而沉稳,通过十年打磨,一批颇具实力的女装企业已经悄然形成。在首届宁波女装品牌优势评选中,宁波女装已初露端倪:报名有近30个品牌,其中不少已拥有较完整的品牌形象,而且在区域内广泛流通并产生影响。
2012年9月底,担任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的杉杉集团掌门长郑永刚,带着国内几个服装品牌走进了国际时尚“奥斯卡”——米兰时装周,其中就有“杉杉”和“红豆”。
在此之前,罗蒙已早早地将设计工作室搬到了国外;爱伊美将商标注册到了21个国家,雅戈尔美国公司则在2012年3月,将‘YOUNGOR‘带入了美国。如今宁波服装在国际T型台上走秀早已不稀奇,宁波服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正日益紧密。
2012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在柬埔寨的第二期投资项目,这也是国内纺织企业在境外最大的一笔投资,投资总额达到3000万美元。
从1997年第一届宁波国际服装的少数境外客商,到2005年第九届国际服装节的91个国家或地区的3500位客商到来,每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总会带给宁波服装企业别样的惊喜。
2002年,宁波服装让宁波有勇气搭建起与国际直接对话的平台,2012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则搭建起宁波服装登台国际的桥梁。

『陆』 西服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西装又称 "西服"、洋装"。其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据说当时西欧渔民穿的,着装散领、少扣,捕鱼方便。它以人体结构分离组合,形成了以打摺(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流行至今。也有资科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男士穿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自二十世纪初,一些家庭主妇纷纷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越来越多,有的身居要职和国家领导人地位。随看妇女地位的提高,她们纷纷仿效男性穿潇洒的西装,于是女式西套装应运而生,一般为上衣下裤或上衣下裙。女式西装受流行因素影响较大,但根本的要合体,能够突出女性体形的曲线美,应根据穿着者的年龄、体型、皮肤、气质、职业等特点来选择款式。

西装可分为男西装、女西装和童西装三类。男式西装一般分为三件套西装(包括背心,也称马 甲)、二件套西装和单件西装三种。它又可分为美式、欧式与英式三种基本式样。美式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单排扣,腰部略缩,后面开一个衩,肩部自然,垫肩柔软精巧,袖窿剪裁较低,以便于活动,翻领宽度中等,两粒扣或三粒扣。欧式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剪裁合体,装有垫肩,腰身适中,袖窿开得较高,翻领狭长,大多采用双排扣。英式西装的特点是垫肩较薄,贴腰,采用闪亮的金属扣,后身通常开两个衩。在这三种款式的西装中,以美式西装穿着最为舒服,而贴身的欧式西装,适合于身材修长的男性穿着。西装中比较考究的是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纪马夫的装束,后身开衩是为了上、下马方便。西装的硬领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胄甲演变而来的。西裤原取自于西欧 "水手服"的样式,主要是便于捋起来干活。领带则是北欧渔民系在脖子上的 "御寒巾",以后改进成西装重要的装饰品。

西装的基本形制为;翻驳领;翻领驳头、分枪驳角和平驳角,在胸前空着一个三角区呈"v"字形;前身有三只口袋,左上胸为手巾袋,左右摆各有一只有盖挖袋、嵌线挖袋或贴线袋;下摆为圆角、方角或斜角等;有的开背衩两条或三条;袖口有真开衩和假开衩两种,并钉衩钮三粒。按门襟的不同,可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类。在基本形制的基础上,部件则常有变化,如驳头的长短、翻驳领的宽窄、肩部的平跷、钮数、袋形、开衩和装饰等,而面料、色彩和花型等则随流行而变化。做工分精和简两种。前者采用的面料和做工考究,为前夹后单或全夹里,用黑炭衬或马棕衬作全胸衬;后者刚采用普通的面料和简洁的做工,以单为主,不用全胸衬,只用挂面衬或一层粘合衬,也有采用半夹里或仅有托肩。其款式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男西装的特点是宽腰小下摆,肩部略平宽,胸部饱满,领子翻出偏大,袖口裤脚较小,较明显地夸张男性挺拔的线条美和阳刚之气,此时的女外套也同样采用平肩的掐腰,但下摆较大,在造型上显得优雅而富于女性高雅之美。到了五十年代初期,男西装趋向自然洒脱,但变化不很明显。同期的女外套则变化较大,主要变化为由原来的掐腰改为松腰身;长度加长,下摆加宽,领子除翻领外,还有关门领,袖口大多采用另镶袖,中期开始流行连身袖,造型显得稳重而高雅。在六十年代中后期,男西装和女外套普遍采用斜肩、宽腰身和小下摆。男西装的领子和驳头都很小;女外套则较大,直腰长,其长度至臀围线上。袖子流行连身袖及十字袖。西装裙臀围与上摆垂直,长度达膝盖。裤子流行紧脚裤和中等长度的女西裤。此时期的男女西装具有简洁而轻快的风格。到了七十年代男西装和女外套又恢复到四十年代以前的基本形态,即平肩掐腰,流行喇叭裤(上小下大)。女装前期流行短裙,后期则有所加长,下摆也较大。这一时期的男女西装带有复古的倾伺,具有庄重而典雅的线条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西装又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男西装腰部较宽松,领子和驳头大小适中,裤子为直腿形,造型自然匀称。而女西装则流行小领和小驳头,腰身较宽,底边一般为圆角。女西装的下装大多配穿较长而下摆较宽的裙子。这些服装的造型古朴典雅并带有浪漫的色彩。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或领结后,则更显得高雅典朴、潇洒大方,真是西装革履,一派绅士风度。

『柒』 西装的起源

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

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7)红帮裁缝女装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和王睿谟开设了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

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红毛”最初是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泛指欧洲人。

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的服务业或修造业。“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它有一条长长的历史轨迹,在老上海提起宁波人,很多人立即就会想起当年那些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

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西装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年轻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们结伴而行,踏上了秋游的路途。他们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逆流而上,再在卢瓦尔河里顺流而下,品尝了南特葡萄酒后来到了奎纳绎尔。

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成为西服的发祥地了。

奎纳泽尔是座海滨城市,这里居住着大批出海捕鱼的渔民。由于风光秀丽,这里还吸引了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旅游业特别兴旺。来这里的人最醉心的一项娱乐是随渔民出海钓鱼。

菲利普一行也乐于此道,来奎纳泽尔不久,他们便请渔夫驾船出港,到海上钓鱼取乐去了。鱼一旦上钓,要将钓竿往后一拉,这里的鱼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紧领多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

可他看到渔民却行动自如,于是,他仔细观察渔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样式的衣服,在进行海上捕鱼作业时十分便利。

就是说,敞领对用力的人是十分舒服的,也便于大口地喘气;扣子少更便于用力,在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可以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

菲利普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对于穿着打扮,倒有些才能。他从渔夫衣服那里得到了启发,回到巴黎后,马上找来一班裁缝共同研究,力图设计出一种既方便生活而又美观的服装来。

不久,一种时新的服装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既便于用力的,又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新服装很快传遍了巴黎和整个法国,以后又流行到整个西方世界。它的样式与现代的西装基本上相似。

与红帮裁缝女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ua运动裤子品牌及商品 浏览:658
冬天外套要大一码吗 浏览:112
白色衬衫搭配羊衫 浏览:789
旗袍肉丝辣妈 浏览:860
淘宝男装轻侈品牌 浏览:310
如何提醒提上裤子拉链 浏览:338
穿西服掖衬衫 浏览:293
制服在线观看 浏览:780
米色风衣搭 浏览:802
校服裤很滑 浏览:897
嫩绿色衣服配什么颜色裤子 浏览:519
卫衣拾什么裤子 浏览:510
红色效果图风衣 浏览:616
小童裤子16码是多少 浏览:724
怎么用外套弄枕头 浏览:906
搭配灰色牛仔裤的外套 浏览:546
男生黄靴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158
正品末代尔睡衣套装女的价格 浏览:165
vince裤子的尺寸 浏览:912
韩国旗袍写真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