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唐朝女装肩膀上那个

唐朝女装肩膀上那个

发布时间:2023-05-19 08:28:14

① 唐朝服装分类(全面)

唐朝服装分类:

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种类: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
装饰:幞头、巾子、鹖冠、革带
布料:蜀锦、绫、罗、夏布

按制度分为:
宫廷服饰
天子服饰
命妇礼服
公卿礼服
公卿常服
制度发展

唐代男服: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
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唐代女服:
唐制规定,女服分为四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
前三种为后妃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还有袄、半臂、缦衫等,与衫、襦、裙配套穿着。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乎衡(即短袖)的传统汉服装束。

唐代军服: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首晌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者顷锋,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j狮子。唐太和六年又许三品以上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袄。这类纹饰均以刺绣,按唐代服装款式,一般应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

更全见“唐朝服饰”网络

② 唐代女子服装主要由哪三件组成

唐代女装主要由衫、裙和披帛三件组成。衫襦是一种短衣,衣衫的下摆裹在裙腰里面,裙长曳地,肩上再披着长围巾一样的披帛。

③ 为什么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一条帛带

在裙、衫之外,唐朝妇女都穿戴“帔”。唐代的帔像一条长围巾,还可以称为“帔帛”或“帔子”,常用轻透的纱、罗制成,披搭在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帔帛往往印有花纹或加泥金银绘画,十分美观,在唐朝的一些小说文献总常有“帔服鲜泽”、“紫银泥罗帔子”等描绘帔帛华丽色彩的记录。中晚唐的帔子装饰越发华丽,除了印花、泥金外,还有刺绣、彩绘、夹缬、晕裥等多种装饰工艺。也有较为厚重的夹帔子,晚唐还常见“礼巾”“令巾”等同属帔子类服饰。帔帛并不是汉族固有的服装,在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均不见用帔帛。孙机先生认为帔帛大概产生于西亚,后来被中亚佛教艺术所接受,又东传至我国。

④ 唐朝服饰的唐代女服

唐制规定,女服分为四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还有袄、半臂、缦衫等,与衫、襦、裙配套穿着。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汉服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唐朝服饰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襦裙-基础概要
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一)襦:
即上衣,一般只长到腰,很短,及腰处通常被收扎在裙线下。外面可加套“半臂”、“背心”,甚至更长的“褙子”。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又分为“交领”与“对襟”。交领襦衣领口似“y”字形,右襟在内,左襟在外,且左襟于右腰处收紧。对襟襦衣则左右对称,于腰部正中收束,中间空档处露出里面的交领里衣或者诃子(即抹胸)。襦衣外面套的半臂与褙子等的领口大多属于对襟。
襦的袖口又分为“窄袖”与“宽袖”。民间下层妇女多为窄袖,与现代无异;上层贵仕则是方便的窄袖与华丽飘逸的宽袖并存。
(二)裙:
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这种上衣下裙的款式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配件-半臂
半臂:
半臂在初唐颇盛行,也与初唐时服饰多为窄型有关。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
妆束-鞋帽妆饰
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绣饰,履头状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靴多以锦为之,织造功致,纹饰美丽。屐于夏季赤足着用,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佩饰等。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丰富。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璎珞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宫女和仕女中流行。香囊多以金、银制作,镂空,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圆环之间及小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洒落。
女子发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至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
高腰/齐胸襦裙
唐代女服性汉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高腰襦裙。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可惜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
特殊-女式大袖衫
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现今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
有趣的是,一种说法称:这种宽大衣式的兴起,却与讲究狭窄的胡服有关系。唐时国力鼎盛,对外的交往繁荣,胡服也在此时进入中原。但是若放任胡服的越来越盛,却有被文化浸透丧失自我的危险。虽然大唐国力鼎盛,对文化影响颇有自信,但依然有人担心无节制地效仿胡风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于是大和二年的五月丁亥日,唐文宗遣宦官向公主们宣布了一道圣旨:今后每逢召对之日,不得广插钗梳,不可穿短窄衣服。
唐文宗似乎不能忍受胡风满天下的趋势。他认为,泱泱中华应该有属于中华的特色的汉服装束,怎能一昧地追捧胡人的装束呢?况且,短窄衣男女无别,令不少人不爽。所以,他降旨要求公主们在觐见之日,要穿上能代表中华气度之衣裳,以做天下表率。文宗之后,比较宽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仕女们感受了这种宽衣的美丽大气,开始舍得在衣袖和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1倍左右。首先是外套大衣追求宽大华丽,加上贴衣单衣向更宽松的方向发展。一些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纱衣,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而说到女式唐风大袖衫,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里面的大袖衫则是相当开放夸张的一种:美人着裸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双乳,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由于画家手法写实,既如实地描摹出唐代细腻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绘出女子那柔润的肩和手臂。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唐代画家周昉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画中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中规中矩”的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
由于《簪花仕女图》中服饰的开放度即使现代看来也是非常大胆的,也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层层裹裹的中世纪西欧,导致它的社会真实性一直受到争议。现从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时期的陶俑来看,画中仕女的服饰反映了当时的最开放的女性时装文化。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风俗-女着男装
唐朝服饰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 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看得出来,皇帝也是抱着宽容欣赏的态度,并没有呵斥女儿不守礼法。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案例。
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相当普遍。
风俗-开放与束缚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这样的。实际上唐代妇女依然处在封建礼教的制约下,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穿出开胸衫。古画中人可以半裸胸,那也是养在内宅;歌女们半裸胸,则是以身体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仍然是不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半露胸”的绘画,与“女着男装”的案例,似乎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因此很多人由此相信唐代的女性开放自由。但这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实际上,武则天之后,唐朝社会对女性抛头露面的情况愈加心怀芥蒂,“守本分、守妇道”为仕家大族对女性成员的通常要求。考察古代封建文化对女性定立的规章制约,很多教条书籍就出于唐代。
虽然,女性在唐代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出现了勃发期,但就历史长河来看仅是昙花一现。“走出去”的途径只有偏向放纵肉体取悦于男性掌握的权力阶层,另一种对社会地位权利的呼唤则很快湮没在男尊女卑的传统风俗下了。

⑤ 唐朝服装简介

唐朝服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告冲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古代着装主要是带结。唐代规定“大带制度”,一带袜宴歼上的装饰品的质地和数量区别官品登记。比如一品官以下佩戴刀子和砺石,文物三品官以上佩玉带,四、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而平民百姓只能佩铜、铁质的小刀等物件。

唐高祖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服的颜色,浅咖啡色为五品官服颜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颜色,浅绿色为七品祥闷官服颜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颜色,浅青色为九品官服颜色,黄色或白色为宫外之人或庶民的服色

---------------------------------------------

唐前期,女性大多大胆追求个性美,着装服色的选择将官方规定弃置一旁,甚至盛行穿胡服、戴胡帽等;施面妆也是“浓妆艳抹”。唐朝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丽的花纹,裙子以红色最为流行。富家女子常常用精美的丝织品做衣料,衣服柔薄而精巧。从总体上看,唐代服装造型雍容华贵,配饰富丽堂皇;质料唐以丝、麻为主,以红、紫、黄为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要色调。唐朝妇女上身常着圆领的长衫,肩上披帔,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下身穿裙,裙腰高,线条优美,显得身材颀长、秀美,反映相对稳定的一面。唐朝以汉族为主,汉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且讲究,逐渐形成了飘逸的塔形衣冠。因居住在温暖湿润地区,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以轻盈精薄著称。如吐鲁番出土的轻容纱比马王堆出土的素纱更精巧。唐代的贵妇大都“缣罗不着爱轻容”。而且,在唐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唐朝女性喜欢穿男性服装。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着胡服;唐朝前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唐代妇女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强,男装可以体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尚武和开放,无疑是女扮男装流行的大背景,突出女性人体美而唐朝女性在服装穿着上的富贵、典雅、夸张、华丽以及匠心的独特,都体现出唐朝妇女在其意识上的开放性和积极性的一面。

⑥ 历史中的唐代女子衣服

在中国历代的服饰艺术当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唐代妇女服饰艺术。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手法、典雅华美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最为丰富、最为富丽雍容的一个篇章。它上承历史源头,下启后世之径道,和其它艺术共同创造了唐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乃至世界服装史上写下了令人惊叹的一笔。
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女装的种类较多,最流行的有“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裙服”包括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裙,佩披帛,有时外套半臂。唐代妇女非常流行襦裙服这种配套打扮, 上身着窄小的襦,襦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丰富,有鸡心领、圆领、方领、斜领等。到盛唐时又流行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把整个前胸都坦露出来,可见女性胸前的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上一种大胆的性感设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开明以及时尚的开放,是唐代女性表现自身美的勇敢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在自由的空气中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所谓“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花”,就是咏叹这种开放袒露领子的造型。女子下身着长裙,裙的种类丰富多彩,于绚丽夺目、变化万千中又风格协调,充分表现出唐代繁丽而奢华的服饰风尚。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当时女子以多幅面料制作的长裙为时尚,这种长裙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裙色鲜艳,多中求异。颜色有朱绿、朱黄等相配,单色以红、紫、绿、黄、青以及白色为流行,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描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盛唐时还流行百鸟裙,武则天的孙女、李显之女安乐公主衣着奢侈,在整个唐代都是空前绝后的。她命宫廷特制的百鸟裙,是将多种鸟类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其色泽艳丽、变化无常,正看为一色,反看又是一色,日光中一色,阴影中又是一色,且能呈现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这种裙当时价值百万,贵族妇女为追赶时尚竞相仿效,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它充分显示出古代时装的惊人感召力,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贵族妇女追求时尚的极端心理。中唐以后,胡文化之风让位于传统文化,裙子的形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裙裾加长、裙围加宽。盛唐时,女子流行丰腴饱满型,至中晚唐尤为如此。中晚唐妇女的服饰风格不仅没有趋于衰落,反而更加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女性多褶的宽裙十分流行。周的《簪花仕女图》便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宽大拖裾裙子的造型。
唐代女子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半臂长及腰际,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系结,也有少数“套头衫”式的领口宽大,呈袒胸状。这种服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着半臂者并不多见,直到隋朝以后,穿半臂的妇女才逐渐增多。初唐时其流行到民间,成为一种常服。到了盛唐,在襦裙外罩一件“半臂”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还非常流行肩背上披一条帛巾,称“披帛”。以轻薄的纱罗裁制,上面印有各式印花图案,缠绕于双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舞,使女性更增添了轻柔潇洒、风情万种的韵味。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在隋唐之际形成的这种轻盈飘逸的风格,影响波及了后世几个朝代。



唐代女子最有特色的服饰要数胡服与女着男装,这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饰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民族及外来服装的影响 ;三是妇女猎奇和求异的着装心理的内在作用。胡服、女着男装这两种服装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穿着者不分尊卑,有时还互为影响,或混穿于一身。
战国时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曾掀起我国最早的服装改革。自古以来,中原汉族的习俗就是好尚歌舞。自汉通西域至隋唐,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国风俗和文化,再一次为胸怀博大的唐代人所接纳。特别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音乐舞蹈的兴盛达到高峰,除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外,西域的舞蹈也在唐王朝范围内迅速普及。上层社会的“好胡”之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这种风气一直蔓延到民间。而来自西域的乐舞,急转如风、威武雄健,还有赏心悦目的舞蹈服装,令唐代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胡酒”、“胡舞”、“胡乐”、“胡服”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胡舞在全国流行以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百姓极力效仿胡人,以胡妆、胡服为美。中原女子穿的襦裙服也受胡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襟袖窄小”的服饰特色。胡舞的流行及胡服的普及是影响唐代女子装束的重要因素,甚至使汉民族服饰在唐代表现出变异的特征,留下了深深的外来文化的印记。
胡服羼入中原,至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唐代的胡服已不是单纯的某一西北民族的服饰,而是广采众多北方民族服饰之长并融入了大量的西域、波斯、印度服饰文化的风格,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创新的典型实例。唐代的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唐代人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方便。如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锦边袍,下穿条纹小口裤,脚穿透空软锦靴,腰间有若干条小带垂下,这种带子叫蹀躞带,原来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但在民间,特别是妇女中间,非常流行这种蹀躞带,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而改成了狭窄的有长有短的皮条作为服装的装饰,饰品的造型也颇具异邦色彩。这在西安乾县永乐公主墓出土的壁画、陶俑中有大量的反映。
唐代胡服面料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绣有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波斯的翼神兽、联珠纹,中西亚的骆驼、狮子等。唐代文化所吸收的外来优秀文化,大大丰富了服饰面料图案的种类,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一大特点,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



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是唐代三百年来男子的装束。从唐初期阎立本的《步辇图》再到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时期的绘画联系起来,便可看出唐代三百余年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从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国》和周的《挥扇仕女图》中,便可看到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表明了汉代以来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同时,这也表现出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在服饰上追求变化与创新,能大胆地穿戴男装、胡服来充分表现自我。同时她们又在发髻和面妆上争奇斗妍,把一个大唐社会妆扮得艳丽无比。这是唐代国力强盛、开放、发达、文明、博大、自由的必然结果。
唐代妇女服饰独步古今,服饰之绚丽多彩、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举世闻名。它是历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我们从中可以深深感到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自由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唐代妇女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仍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⑦ 唐朝服装分类(全面)

唐朝服装分为四类:

1、宫廷服饰: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2、天子服饰:

按照服装的穿着场合,唐朝天子的服装可以分为礼服和常服;

3、命妇礼服:

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4、公卿礼服: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



(7)唐朝女装肩膀上那个扩展阅读:

唐朝服饰的相关变革: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褠衣,这种款式便于活动。

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朝服饰

⑧ 唐朝女服服饰的特点解析唐朝女服服饰的特点

如果说中国古代男子服饰的主题是实用与庄重,那么女子服饰的风格则是浪漫多姿,在唐朝,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了唐朝服饰空前繁荣,不管是从服装款式还是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汉服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渣段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 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唐朝的妇女服饰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局手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 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 袖,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

唐朝女子服饰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女服分为四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 外,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 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 丛”。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唐朝服饰唐朝还流行女子桐梁嫌穿“胡服”。 “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与唐朝女装肩膀上那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针织衫衣怎么防止越洗越大 浏览:914
罗密欧是睡衣小英雄第几集 浏览:101
胖人穿校服如何穿的好看图片大全 浏览:455
秋冬长裙配皮外套好看 浏览:517
咨询想买女士衬衣外套 浏览:167
脸白戴什么颜色的的帽子好看图片 浏览:302
男式板鞋搭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913
小宝宝绒帽子 浏览:110
军绿色裤子搭配上衣图女 浏览:86
学生灰色羽绒服配什么牌子 浏览:983
偶像来了旗袍照相馆 浏览:784
旗袍文化调查报告 浏览:401
浅咖啡裤子配什么上衣好看 浏览:450
衣衬衫颜色搭配女 浏览:952
男装裤子什么牌子 浏览:121
皮红色帽子配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224
西柚粉外套配什么颜色内搭 浏览:463
boy品牌男装 浏览:713
男生带黑色的围巾好看图片大全 浏览:274
军绿色衬衫算正装吗 浏览: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