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考民革中央怎么样
冷衙门
Ⅱ 民革中央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我国大陆的一个民族党派。民革于1948年1月由国民党左派分立而出,现有党员10多万人,与现存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已无任何组织关系。
民革是一个政治团体,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
拓展资料: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简称民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创建、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英文: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主要由国共内战时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其后裔组成,现时与现时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已无任何关系。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建于1948年1月1日,原来是李济深、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等人创建的;后来许多国民党籍的倒戈将领和被俘释放的军政人员加入。截至2012年底,共有党员约10.2万人。其中,大部分成员是留在中国大陆的原国民党党员或其子女、亲属。
Ⅲ 加入民革的都是什么人
民革是我国八个民主参政党派之一,是我国政治协商机构的重要的一股力量!
加入民革的门槛很高,要高学历、高职称,符合民革招收条件的才可以加入民革!简单说吧,就是凡事民革的人都是行业的精英或者出色人才!
民主党派有规定,不在在校学生中发展成员。民主党派主要吸收具有高等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并符合该党派其它条件的人员 !
八个民主党派的成员发展各有侧重,民革主要是与台有关系和与原国民党有关的人员,现在也发展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民盟主要是大学的教授和讲师,民建主要是经济界的人士和从事经济研究的人员。民进主要是中教老师和出版界人士,农工党主要是医务工作者。致公党主要是归侨,侨属以及与侨有关人员。九三学社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台盟主要是台湾籍的人士,不知你是那类人士?可向你所在地方组织提出申请,如区级组织或市级,这要看你所在的单位是省直还是在市直或民营企业,还需要到你本人所在单位党委考察。有很多程序,较麻烦 。
好处也是有的,国家现在重视培养和提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年轻干部,政治上的优势很大的。这样说吧,对于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加入民主党派是仕途的一条捷径,因为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对于领导干部的提拔都要照顾到民主党派的比例,通常这些单位的民主党派成员都会比较快速被提拔为这些单位的副职二把手等。
劣势就是政治前途有限,民主党派成员虽然容易被提拔,但是最高等级也就是某单位的二把手,不可能当上当家人,因为毕竟要坚持党的领导嘛!
Ⅳ 民革的知名人士有哪些
民革全党现有近12万人,其中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及代表性人士。如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著名将领郑洞国之孙),马志伟(知名将领马占山之孙),还有大家熟知的小品演员冯巩(冯国璋的后代)和其姐姐冯幸耘。在教育界,有炮手之称的葛剑雄是民革党员;在律师领域,北京著名律所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山;在经济领域,则有长安俱乐部及金宝商业街的开发者陈丽华,有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天通苑开发商田在玮等人都是民革党员。
Ⅳ 民革报社上班是公务员吗
民革报社上班是公务员
民革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简称,是中国八个参政党之一,其成员称为民革党员。
《团结报》创刊于1956年,由民革中央主办,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唯一的中央级报纸,全国“百强报刊”。当前,团结报社正在实施全媒体发展战略,通过多个媒介平台打造新型统战类主流媒体。
Ⅵ 加入民革的都是什么人
加入民革的都是中高阶层的知识分子。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1947年,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第一次联合会议在香港举行。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
民革中央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周铁农。现任民革中央主席为万鄂湘。
加入民革的方法:
根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的第一章“党员”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符合本党发展党员条件,愿意遵守本党章程,可以申请加入本党”。
第二条规定:申请入党,须有两名党员介绍,提交入党申请书,由支部和所属地方组织考察合格后,经支部大会通过,所属地方组织审核,报省辖市级组织(省直属支部报省级组织)批准。
省辖市级组织报省级组织备案,省级组织报中央组织部备案,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单位。党龄自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中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必要时可以直接吸收党员。
第十五条规定:发展党员,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实行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注重政治素质,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的基本方针。
根据最新有关文件精神,民革的重点发展对象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社会和法制、“三农”研究领域专业人士。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如何才能加入民革?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
Ⅶ 中山装的来历
在满清政府统治末期,由于孙中山领导反满清革命运动,遭清朝政府通缉,被迫长期在国外流亡。他在国外看到人们穿着生活劳动都很方便而又美观的服装,而当时中国社会上还流行长袍马褂,头上加上一顶不伦不类的瓜皮帽。这不仅样子难看,而且生产和生活都不方便。因此,孙中山早就下决心,一旦革命成功,一定要对中国服装也来一番改革。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革命军一举推翻了满清王朝,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样一来,孙大总统有条件实现他对服装改革的夙愿了。
此时,孙大总统想起了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荣昌西服店的裁缝师傅王财荣。
王财荣是浙江省奉化县江口镇王淑浦村人。自小便跟人来上海学裁缝当学徒。他聪明、勤奋而且好学,几十年的磨练,学得一手好手艺,而且积蓄起一笔钱。他在当时还很偏僻的南京路西藏路口开了一爿荣昌呢绒西服店,生意也颇为兴隆。由于他和蒋介石是同乡,关系较熟,经蒋介绍,孙中山也常到荣昌西服店做衣服。孙中山知道王财荣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在服装设计和制作方面有相当的造诣,因此,就带着如何改革服装这个问题来找王财荣。见面后,两人就热烈地讨论开了。
开始王财荣从自己的生意考虑,提出不穿长袍马褂改穿西装。孙中山先生认为西服固然有优点,但在中国难以推广。因为这时中国人还很穷,绝大多数人只能穿布料做的衣服,如果普及西装的话,服装改革一定会失败。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合中国人穿着的新式服装。后来,孙中山想起在日本看到日本军校学生穿的士官服。它单立领,上下左右都有口袋,前门襟上有9个排扣。青年人穿上它,又方便又精神。王财荣希望孙中山的先生拿一套来作参考,孙中山欣然同意,并表示尽快送来。
几天后,孙中山让人找到一套从日本带回来的士官服,并派人送到荣昌西服店,请王财荣以这套服装为基样,设计出一套符合中国人穿着的新服装。
王财荣根据孙中山意见,立即和店里伙计们反复商讨,最后决定把领子改成直翻领,胸、腹前做有两大两小有袋盖的4个贴袋。前胸两个小袋的袋盖做成山形笔架式,叫做笔架盖,寓意是革命要重知识。
衣服设计好了,王财荣便根据孙中山的身材做了一套。他带着新衣服,登门请教孙中山,并请他试穿。孙中山先生一穿,果然样式庄重大方,穿着舒适方便。他对王财荣设计的笔架盖尤其欣赏,称赞不已。
于是,孙中山首先穿上王财荣亲手制做的新式服装,穿着它出席各种会议。以后,只要是出席大型群众集会,孙中山必定穿着它去和群众见面,去演讲。
大家敬重孙中山的为人,加上看到他的新服装的确十分舒适美观,也就纷纷模仿制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它。于是,这衣服首先在南京、上海等地流行起来,以后在全国各地也普及开了。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服装上的改革精神,人们把这种服装叫做“中山装”。
Ⅷ 雷明哪里人,雷明与雷格生是父子吗,老演员雷明的
一、老演员雷明(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雷恪生不是父子关系。
二、雷明(1939—2010-04-23),男,曾用名雷鸣,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2010年4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1岁。代表作品有《特高课在行动》、《红雨》。
2004年参演《圣水湖畔》饰演韩老实。2005年参演《乔家大院》饰演天下第一抠“陆大可”。2006年参演《女人不哭》饰演老申头 。2007年参演《结发夫妻》饰演郑万年 。2008年参演《暗香》饰演七叔 。2010年参演《狭路兄弟》饰演章一糊 。2011年参演《战火西北狼》饰演马祖寓。2012年参演十八大献礼影片《雨中的树》 。
2014年与秦汉,曾江,牛犇,刘烨一起出演中国版《花样爷爷》节目。
Ⅸ 中国校服是源自中山装嘛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各式校服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三十年代出现的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为流行的十年
民国时候漂亮的校服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加粗要考的)
中国的校服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看完有没有感觉到绝望呢?什么时候的都好看,就你上学的时候运动服统一天下(手动狗头保命)但是国家有人似乎发现了这个问题要校服改革
近日,民革中央就目前各省份对校服的管理方式不同、效果迥异,有地方出现“劣质校服”、“丑校服”问题,建议改进校服美感和舒适度。
发挥校服的与人与审美能力、
答案来自:”中国校服的唯美进化史“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