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门一中与开平一中哪个好吖
其实这也是看你个人的自制力!开平一中学风比较严格,开侨也不错!江门一中的师资应该好一点,竞争也大!
② 新会会城哪所学校的校服最漂亮
如果你的成绩可以的话,那一定要去一中啦
第一,你不想穿裙子,无非就是觉得裙子太难看,好丑样啊
新会一中将会大改校服啦,会是格子裙,(比现在的校服好看N多啊)应该不会太长的,现在的学校的校服裙都太长,还有不要以为华侨(我讲的是市桥)不用穿裙子,那是骗人,在初一的时候 起码穿一年,如果你不穿的话,你不觉得买了 很浪费嘛)
今年一中的初一,高一新生都没有订校服,所以改校服系一定。
第二,新会一中算是新会区比较好的学校,校风都比较好啦,而且在不久的未来,会实行全封闭,(我讲的是高中部)那你的同学都会同你一起住宿,那就不会搭宿舍啦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啦
③ 江门哪间中学的校服好看
论颜色款式,陈经纶中学的独树一炽,比较不错。至于新会一中的,百年名校,夏季的很不错,冬季的就差得很.其他的学校就根本不值得一提,太垃圾了.
④ 我想看看新会一中的校服~~再决定下读唔读
我们班有个同学就是新会一中的,有校服的,不过不能给你看啊,可惜了……个人认为不好看
⑤ 新会一中复读生要买校服吗上一年是不是不要往年呢请新会一中同学回答。
上一年不要,记忆中往年也不要啊~~~
⑥ 求把下面的中文翻译成日语!拒绝机翻!要地道,得体!
先の授业中でさ、新会一中の制服を着ている高校の先辈らしい人を见かけたぜ、まじ嬉しくてさ、まさか同郷の上、同中の人が澳门大学に通ってるなんて、ダッシュしちゃって新会言叶で挨拶したかったぐらいだよ。残念なことで、その人が矢みたいにすぐ消えちゃって、颜すら见られなかった。。
まあ、まだ“他郷で旧知に会う”时じゃないだろう。その时、俺も制服のズボンを探し出すよ。同郷よ!また会おうぜ。
翻译的还算比较地道吧,但是文学范儿就不敢保证了。。。
求采纳
⑦ 江门市新会区陈经纶中学怎么样
陈经纶中学升学率不不如新会一中,不过学校环境很好,非常好!!!高中都是统一收费的吧?如果初中成绩还好,那考陈经纶应该没问题吧,不过毕竟是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也不清楚。重点是陈经纶的校服很好看!!!
⑧ 新会一中的校情校史
新会一中,是许多新会学子向往的地方。它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走来,是新会普通中学的起始,又是新会中学教育当之无愧的翘楚。其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根深叶茂,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它的办学历史虽曲折艰难,却光辉灿烂。
办学百年 根深叶茂
“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会城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新会人民得风气之先,创办了官立新会中学堂。官立新会中学堂不但开创新会普通中学教育的先河,同时也见证了新会一中百多年来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
官立新会中学堂实际是从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开始筹办。时任新会知县的陈伯侯奉命筹办新式学堂,于孔庙明伦堂召集邑中士绅商讨兴办中、小学堂的事宜。由于师资缺乏,先办“初级师范”,学制二年,不久之后办“中学堂”,谭镳为堂长,学制五年。
辛亥革命之后,官立新会中学堂改称“县立新会中学”,谭为校长,学制四年,并停招师范班。至1921年,由于省教育厅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于是改称“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并设教导主任、训育主任、总务主任各一人,开始招收春、秋季学生。1924年,执掌校政20年的谭镳逝世;是年同时招收女生,但男、女生同届不同班。
至1931年3月,江门市政局奉命裁撤,江门重归新会管辖,县长沈秉强将江门市立中学易名“新会县立第二中学”,而“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则更名为“新会县立第一中学”。至1937年暑期,新会师范学校将普中的高一班、高二班移交新会一中继办,成为新会一中办高中之始。
据了解,清末办中学堂的校舍是以孔庙考棚(孔庙右邻)的房屋为校舍。大的五六间作课室,小的几十间作学生宿舍。1926-1927年间,由于体育场狭小,拆乡贤祠扩大体育场地,填池塘作校园。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和班级增多,最后除大成殿外,孔庙及学宫全部作为校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春,新会沦陷,新会一中迁往双水上凌冲谭氏宗祠,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才重新迁回会城。这时,孔庙已被日伪政权拆毁,仅余大成殿、奎星阁、尊经阁几座残破建筑物,因而校址改在新会书院,至今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新会一中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又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07年11月,新会一中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会一中已成为享誉五邑、全省知名的学校。
兴学育才 不拘一格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源远流长的冈州文化滋养下,新会一中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虽三迁其址、十一次易名,爱校报国、兴学育才之风仍代代相传。
“母校由首任校长谭镳执掌以来,校规严格,请的教师多是留过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学生。我读二、三年级时的第二任校长谈海,就是日本留学回来的。”于1924年考入当时新会县立初级中学、迄今仍健在的新会一中校友余雅望回忆说,由于注重师资、尊师重教,新会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础。如在1921年间,曾聘请留日归来的理化生物教师林卓南。林老师讲课时,常常引入唯物史观学说,结合学科讲解,使学生获得新思想、新观点。
从人力、物力上来说,新会一直是新会的最高学府。“南华诸县新会为名城,新会诸校我校高程。”这是抗战前新会一中校歌开头的两句歌词,由此也可看出当时新会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说,在抗战前,新会一中在教学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识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1935年秋入读新会一中的黎永泉在《会城沦陷前夕的新会一中》一文中回忆说,当时校内有所谓“童子军”组织,培养学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护理、野外生活、打绳结等各方面的学习。有一次,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江门篁庄野餐露营,晚上有篝火晚会及劫营、守营等实地训练活动,有声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为课外活动,举办球类、田径、歌咏、猜谜、故事等文体活动。在每天中午贴出一张表格,任人自由填报,届时有专门教师负责支持活动。
新会作家明明是新会一中当年的“七三届”。他回忆说,“七三届”处在“文革”后期,学校(当时叫会城中学)已逐渐回复正常教学秩序,因为没有高考任务,学习并不紧张,作业基本可在学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学生从来不用把书包背回家中或者说是根本没有书包。正由于课业轻松,学生有大量课余时间,可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说起来,‘七三届’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大官员、大老板,却培养出了好几个文学艺术爱好者。”明明说,当时这一届有一群爱画画的同学,形成了一个沙龙式的小圈子,如甄锦标、吴明耀、陈向京、杨小明、李卓见和他自己等。这些人后来均在文艺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光耀校史】
那些人,那些事
新会一中百年办学历程,不但汇集了大量文化深厚、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如谭镳、施见三、林卓南等人,也同时培育了数之不尽的人才,当中不乏像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王坚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卓越,彪炳史册。
谭镳:新会一中首任校长
谭镳,(1863-1924年),字康斋,号仲鸾,广东新会环城南坦乡人。身为新会一中首任校长的他是新会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梁启超的表兄。
谭镳一生思想进步,青年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攻读。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此后,他参与了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活动。变法失败,他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不久,又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间最高学府,谭镳被委派兼任堂长(监督)。民国成立,改革学制,1912年新会官立中学堂改称县立中学校,监督改称校长。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馆。
谭镳的治教特点鲜明,校规严格,极重教师素质。民国初期,中学师资缺乏,谭镳不惜高薪聘请留学生任外语和理科教师,如英语科教师聘自香港书院或曾经留美的港籍人士。谭镳在担任学堂监督初年,还编辑《新会乡土志》,聘黎昀、林灿予协助编辑,施雨崖等22人为调查员。全书按部颁例目,分15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24年谭镳病逝,终年62岁,其门人筑纪念台于县中学校园左侧之马山,刻石留念。
陈国达:“地洼学说之父”
1912年1月22日,陈国达出生于新会南郊天马乡五福里一个贫苦的南洋归侨家庭。1925年春,在姐姐的资助下,13岁的陈国达考入了新会县第一中学,读书非常勤奋,成绩优异。在初中期间,对陈国达影响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学。他还对地质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欢野外考察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与同学们翻爬新会的山山水水。在大学时期,他的毕业论文也以此为题,写出了《广东新会地质试勘》一文。
陈国达终生致力于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于1956年创立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活化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突破了美国学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学说。“地洼学说”被称为是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新学说之一,它的诞生也被列入世界科技史大事年史。1990年,国家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决定在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中设立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创立的学说命名的国际学术组织。
陈国达被誉为“地洼学说之父”。他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会理事长、国际地洼学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地质之父李四光并称为“南陈北李”。
王坚: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
王坚,原名王桂琴,生于1933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飞行教官、飞行中队长。在抗美援朝中,曾出色地完成飞行任务。1952年接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
梁宗岱:爱国诗人
梁宗岱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爱国反帝的诗人、翻译家、教授、制药专家。解放前曾任北大、清华大学等名校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山大学、广州外语学院西语系教授兼院学术委员。梁宗岱精通法文和英文,并通晓德文和意大利文,擅长翻译诗作,对欧洲文学有深湛的研究。著有诗集《晚祷》、词集《芦笛风》等,翻译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浮士德》等。
⑨ 关于鹤山一中与新会一中。。。。。高中。。。
原来是师弟,话说我当时跟你一模一样。
不过现在的话这个问题我当时也想过,不过当时创新的班主任建议我不要,老实说你想考出去,明显想去很一流的大学。如果说这样的话,你上高中之后必定如初三一般的努力,成为那间学校尖子。按这个情况,选择哪间学校学校都并不影响你,不信的话找一下今年尖子生的录取情况,很多都是新会一中。
前几名的话,一般不会有问题。
学习的话,以自己为主,必须自觉。话说不自觉,已经拖低很多创新的师兄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