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兰阴丹士林旗袍校服

兰阴丹士林旗袍校服

发布时间:2022-01-09 11:56:48

A. 兰阴丹士林旗袍什么东西

阴丹士林蓝是我国出产的一种布料,初产于民国早期,称得上历史悠久。它那单纯的青蓝色,鲜嫩而素雅。解放后,单色的阴丹士林蓝布料渐渐受到冷落。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物质匮乏,一人全年才发6尺布票,大多数人只穿藏青、深灰、普蓝等几种颜色,甚为单调。对于女性特别是姑娘们来说,买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弄不好会被认为是“追求小资情调”。于是,天性爱美的女性又悄悄地喜欢上了阴丹士林蓝。她们喜欢用阴丹士林蓝布裁制成冬季罩棉袄的罩褂,再配上深色呢裤,系条白丝巾或羊毛、兔毛大围巾,给色彩单调又沉闷的城市平添了一些生气。

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国:摩登男女的服装时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在民国服饰大潮前沿的依然是那些时髦新派的男女。自民国政府立后,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云裳时装”是民国时尚女性最青睐的服装品牌
1927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一栋三层小洋楼里,云裳服装公司隆重开张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云裳”两字,大约出自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吧!
云裳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红极上海滩的交际花唐瑛和诗人徐志摩的新夫人陆小曼。该公司出品的时装,完全采用西方流行的立体裁剪法,使服装的造型独特、新颖,每一品牌一经上市,立刻一抢而光。穿云裳时装是那时时髦女性的一大时尚。
云裳公司的开山之作是紧跟巴黎时尚、同时具有鲜明东方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时装女大衣。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时髦女子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一道道由云裳牌大衣组成的亮丽风景。
很快,云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为时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装扮。

第二年,云裳公司又设计、制作了春秋两季的夹大衣、单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绸外衣,并迅速推向市场风靡上海滩……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一年后,鸿翔时装公司在上海同孚路上开张,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可以与云裳公司分庭抗礼,成为一大时装品牌。
30年代后,在上海的法租界霞飞路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家新的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与云裳公司和鸿翔时装公司一起,为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靓女,提供了许许多多设计非凡、制作精良的时装。
上海于是也成了30年代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时装之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富商大贾,都会赶到上海,选购时装——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上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
难怪!

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服装模特出现了,并迅速成为服装时尚的象征和代表。1929年天津的“服装跳舞会”,1931年上海的"服装表演会"等,均盛极一时,并成为大小报刊争相报道的焦点新闻。
而那些身穿艳丽时装的服装模特,也很快成为许多时尚女性最心向往之的职业。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服装时尚。

无袖旗袍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样式
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1913 年,“奉帮裁缝”运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1915年,一个名叫王财荣的裁缝走进了孙中山在广州的大元帅府。
王财荣,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开着一家“冒祥呢绒西服号”,专做各式西装。因为与蒋介石是同乡,经蒋介石引荐,王财荣在1915年初春的一天,见到了孙中山。
那时,在紧张的革命之余,孙中山一直都在琢磨着怎么设计一种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穿着的、与传统服饰不同的新型服装。在王财荣面前,孙中山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服装样式:要与长袍马褂不同;长袍马褂是封建时代的象征,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也不能完全像西装;西装穿起来精神,但太过烦琐,还要穿马甲扎领带,实在是麻烦。应该是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要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要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袖口上要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中山装含义深刻

几天后,根据孙中山的设计思想、由王财荣缝制的第一套中山装问世了。作为一种国民革命的象征,中山装很快就成了极具政治化色彩的时尚装束。那些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人,相继穿上了中山装。其中,蒋介石最为著名。在各种正式场合,蒋介石除了军装,就是中山装。而且,又以后者居多。
蒋介石穿的中山装都很考究,裁剪精细、合体,布料则大多是日本进口的,非一般崇尚中山装的人所能享用得起的。
1929年,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主席,他特别作了规定:中山装是民国政府的制服,在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必须一律穿中山装,以示“奉总理之法”。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至于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我们现在在反映民国时期生活的影视作品中,还常能看到。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先生们

民国期间,对旧时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长短、开叉高低、有袖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有人曾将上海妇女旗袍从1925——1940年的长度变化,绘成一个曲线图,今天看看,殊为有趣……
旗袍,顾名思义,当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满清人所穿长袍;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了。
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不过,旗袍的发展曾遭遇过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封杀。
孙传芳曾多次下令:严禁在他治下的妇女穿旗袍,其理由是“有伤风化”。
“孙大帅”手握重兵,在东南地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风十足;他既然已经下令,便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但“孙大帅”的“旗袍禁令”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老婆而废掉了。他的老婆年轻漂亮,酷爱穿旗袍。有一次,这位爱穿旗袍的“大帅夫人”,前往杭州灵隐寺烧香时,就穿着极为时髦、曲线毕显的旗袍。此后,江、浙和上海一带的报纸上就纷纷登出文章,对“孙大帅”的“旗袍禁令”和禁令的执行冷嘲热讽。不久,北伐军挥师北上,打跑了昔日里威风八面的孙传芳。而这位“孙大帅”和他的“旗袍禁令”,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于是,旗袍继续作为一种服装时尚,灿烂于民国的天空中……

B. 阴丹士林的名称由来

“阴丹士林”品牌的命名,源于民国时候兴起的一种布料阴丹士林布。阴丹士林(英文Indanthrene的音译)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蒽醌类化学染料,用阴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匹,颜色鲜艳,抗日晒和洗涤。这类布匹自民国早期开始在中国行销,其中蓝布最为畅销,阴丹士林旗袍也成为当时女知识分子的首选。作家汪曾祺曾在缅怀当年西南联大学生时代时就曾说:“那时联大女生在阴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一件红色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
”旗袍并非在于曲线毕露,倒是简化了胴体的繁缛起伏,贴身而不贴肉,无遗而大有遗,如此才能坐下来淹然百媚,走动时微飔相随,站住了亭亭玉立,以蓝布、阴丹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地描写出了民国旗袍的神韵,而由张书林创立的”阴丹士林”正是将这种民国时候独立而鲜明的气韵作为旗袍设计的核心,是对民国时候女性精神的一个传承延续与发展。

C. 兰阴丹士林旗袍是什么东西

30年代我国旗袍的制作已趋成熟,在3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用阴丹士林蓝布做面料的旗袍。多为直腰款和长箱型剪裁或者花苞型裙摆。那时的款式多为中袖或长袖,比较松身和密实,多为年轻女子和女学生穿着。经常搭配白色的围巾,显的干净清纯。后期则发展的更为时尚化,更像丝绸旗袍,袖子很短,并窄身修腰,多搭配高跟皮鞋穿着,这也是是30年代旗袍的特征。

而阴丹士林本是人造染料的一种名称,原有各种颜色,但是人们嘴里常常说的“阴丹士林色”多是指的青蓝色。(最初是190号士林蓝布,简称“190”。因采用德国德孚洋行阴丹士林染料色卡上的190色号而命名。)这种布出现以后,在整个三十年代,深受年轻女孩子尤其是女学生的喜欢,因为它的颜色比其他布,更为鲜亮,穿一件阴丹士林布做的衣服,令人觉得特别干净,平整。(男女都可以穿,男的多穿长袍)

以下资料供参考:
在民国17年(1928年),上海的仁丰染织厂选用23×21支“龙头”市布坯,在卷染机上煮漂,使用德国生产的还原染料阴丹士林蓝RSN染制本光190号士林蓝布,创牌“兰亭图”。上市后,由于服用性广,耐洗、耐晒、不褪色,成为旗袍和罩衣的特色面料,深受城乡消费者的喜爱。
民国19年,仁丰染织厂厂长许庭钰用丝光白布试染190号蓝小样,发现色泽较本光坯更艳亮,且得色深。这一发现被当时控制染料的德孚洋行所掌握,进一步用少量士林青莲2R拼色,使色泽更见鲜艳。在色卡上补上丝光190色号,并严格控制处方。民国20年,光华机器染织厂率先用龙船牌商标生产此产品,并按德孚洋行规定贴上“阴丹士林190号蓝布”和“晴雨”标贴,以此识别产品的真伪。因其鲜艳度、光泽度优于本光190号,再配以广告宣传,产品一问世,销量迅速扩大。至民国34年时,丝光190号士林蓝布的生产厂有15家左右。按当时染料月耗量推算,月产量近70万匹。
当时,产品以震丰厂的“芷江图”,大新振厂的“新锚霖”,光新厂的“交通图”和华丰厂的“美亭图”为代表,人称“四大金刚”,“芷江图”和“新锚霖”又居领先地位。为了摆脱德孚洋行的控制,争取商标自主,震丰和大新振两厂以美国保晒霖士林蓝RSV取代阴丹士林。震丰厂还规定“芷江图”选用嘉丰棉纺织厂专织的22.5×21.5支左右捻丰鹤牌市布坯,改贴“原子蓝布”标贴。
新中国成立后,用23×21支坯布加工的190号士林蓝布的产量仍居色布的首位。

D. 江姐梳好了头,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的干干净净的、 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改为把字句

江姐把头梳好了,把枕头下面那件洗的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取出了。

E. 当杨幂穿上旗袍时,是不是给人一种名媛的感觉

杨幂作为“四小花旦”之首,不仅有着惊艳的五官,身材高挑曼妙,气质也是愈发的优雅大气,即使现在已经是33岁,也生过小孩,但依旧保持着少女的模样,时尚品味一直都不错的杨幂,却偏偏驾驭不了最能展现东方女人身材和气质的旗袍装,从村姑到名媛,不断的修炼,杨幂的旗袍装也是越来越有味道了!



杨幂的这身旗袍装不仅高贵又典雅,在发型的搭配上也是做了很大的改观,虽说也是齐刘海的发型,但却是甜美俏皮的少女味十足,加上卷卷的马尾,更是将杨幂衬托得清新减龄,甜美的妆容,红唇点缀出一丝明艳,精致的耳坠点缀,矜贵大方,杨幂这也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F. 旧时代的一种青蓝色的布叫什么林

旧时代的一种青蓝色的布叫阴丹士林,是用阴丹士林染成的蓝色棉布,也称为“阴丹布”。

阴丹士林也是一种有机合成染料,是一种深蓝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酸、乙醇。耐洗,耐晒,能染棉、丝、毛等纤维和纺织品,颜色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蓝色。

主要用于棉纤维染色及棉布印花,也用于维棉、涤棉织物的两浴套染。



(6)兰阴丹士林旗袍校服扩展阅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闽西客家妇女最喜欢穿阴丹士林蓝,当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井冈山到赣南开辟革命根据地时,当地的客家妇女穿着这种蓝布衣裳,积极地投身革命。

她们剪去长发,系上臂章,拿起梭标,参加妇救会、赤卫队、扩红队、担架队、救护队、春耕队、支前队,田头地尾、医院内外、战场前后时时可见她们蓝色的身影。

她们纳的军鞋保护了战士们的双脚;她们缝制的军衣温暖了战士们的躯体;她们运送的米粮满足了战士们的需要;她们运送的弹药保障了战斗的胜利;她们悠扬的歌声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她们孝敬公婆养育儿女,是战士们坚实的后盾。

她们开荒种地,用自己辛劳的双手维持着苏区生产的良性循环;她们青春、美丽的蓝色身影如枚枚银针,将前方与后方紧紧地缝合在一起,融赣南、闽西为一体的中央苏区因她们的存在而熠熠生辉。

贺子珍、康克清、李坚贞、危秀英、李美群、李桂荣、毛泽建……这些珍珠般的名字是那一片蓝色海洋中盛放出的巨大花朵。

G. 中国校服的历史是什么

中国校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学堂,当时校方已开始发给学生统一的衣服、帽子、靴子,并从传统服装渐变为西式制服。1920年后,中国各地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学明文规定必须穿长袍。之后标准校服演变为男生着中山装,女生穿阴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H. 阴丹士林的介绍

《阴丹士林》是上海文化发展及上海德森影视传媒联合出品的民国爱情剧,由鄢颇执导,袁泉、李小冉、严屹宽及杨奇鸣领衔主演。讲叙了一个平凡羞怯的女孩林瑞喜,从最底层的乡村到了上海滩眩目的电影圈,她因一件阴丹士林的旗袍意外地获得了爱情、事业,也获得了为之献身的理想。而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随着各种势力的疯狂角逐,让身似浮萍的她挣扎在爱与恨的旋涡中。

I. 旗袍起源于满族,那么这个服饰是只有满族才有吗

在今天五花八门的影视剧或电影中,但凡牵涉到民国时期,剧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位身穿旗袍的美丽女子。这固然是影视剧想要表现出一种女性身上的美丽“民国范儿”,但也反映出在当今人们的心目中,旗袍与身份尊贵的女性紧密结合,已然成为能够代表中国女性之美的典型服饰。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服饰,这一抹挥之不去的风情到底来自何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旗袍的历史。

一、起源与产生

到1930年之后,旗袍在中国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女性均以穿旗袍为尊贵和美丽的象征,而旗袍的样式也变得五花八门,难以形成唯一的制作标准。例如旗袍的袖子时有时无,到最后干脆将袖子取消,下摆的长度时长时短,底摆的长度一时间由早先的垂至地面缩短到膝盖以上,而旗袍两侧的开叉则越来越高,最高时几乎与臀部齐平。而旗袍制作的工艺也愈发的考究,上流社会自然以进口绸缎为主,而普通民众则主要以阴丹士林布来制作旗袍,装饰图案则以龙凤、孔雀或者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装饰,不再像晚清时期那么艳丽,更显庄重与素雅。这种种改变都体现出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与突破,衣服的设计以美为主,不再考虑传统的礼教规矩,而衣着的变迁也反映出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与兰阴丹士林旗袍校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浏览:733
裁裤子视频教程 浏览:793
汉正街哪里批发帽子 浏览:623
派大星女装视频 浏览:904
弹力色丁睡衣 浏览:209
义马代发童装品牌批发市场 浏览:44
ochirly官网旗舰店羽绒服 浏览:132
秋冬穿旗袍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鞋 浏览:411
衬衫哪里最重要 浏览:787
国内男士牛仔裤品牌排行榜 浏览:148
无锡大东方百货女装都有什么牌子 浏览: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浏览:176
巴萨外套球衣 浏览:332
衬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824
威丝曼的女装怎么样 浏览:995
万能腰裤子怎么改裤腰 浏览:217
纸手工旗袍怎么折 浏览:506
意大利斗篷风衣 浏览:90
裤子有皇冠图案是什么牌 浏览:9
品牌棒球领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