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华容五中校服

华容五中校服

发布时间:2022-01-05 22:19:49

A. 华容五中军训生活是怎样的

华容五中军训生活是怎样的
我们高中军训时在训练基地待了5天。
所以以我的经验:生活必需品,牙膏牙刷毛巾、洗浴套装、带点洗衣粉、衣服。(如果你们是在学校练,可以回家的话,那就忽略这条吧)
怕想家的可以多下点电影、小说什么的在p5或手机里晚上解闷。
准备点零食或者多带点钱,因为基地的饭菜不怎么样。不过虽然不怎么样,我们可是照样狼吞虎咽的,因为实在太累太饿······早上起床练操,再跑5圈才能吃早餐,我的印象中早餐的白粥算是做得最合胃口的了·····下午的站军姿就更不用说了,晚上还能轻松点。不过睡觉的时候要防着突然集合,鞋子衣服还要随时准备好·······
还可以带点止血贴,当年趴着打枪的时候手肘可是被石子弄得非常痛······
反正就是各种辛酸~

B. 华容五中的网站名是什么

华容县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31 更新时间:2008-5-8

一、指导思想

坚持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坚持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稳定的统一,增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的科学性。

二、组织领导

成立华容县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普通高中)招生领导小组。

组 长:向 阳

常务副组长:黎华平

副组长:包汉忠 吴汉秋 周金华 汪跃进 董怀清

谌端午 张兴中 肖新文 缪中谟

成 员:吴志斌 严志勇 王文君 刘四清 温以文

李 俊 黎光宇

三、招生计划

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计划招收73个班,3700名普通高中新生,其中一中20个班,1050人(含省市直学校招生50人),二中14个班700人,三中8个班400人,四中8个班400人,五中8个班400人,怀乡中学15个班750人。

四、志愿填报

1、遵循教师指导、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组织学生报考。报考一中的考生必须在初二生地会考所在地报名,且为三年直升应届生。

2、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考生填报志愿时原则上按照普通高中招生区域填报(见附二)。要求跨区域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家庭住址变更的有效证明。

3、考生志愿分为择优志愿、普通志愿、服从分配志愿和音、体、美专业志愿四种。B考场考生不填择优志愿,未填服从分配志愿的考生若不能被志愿学校录取,教育局不负责调剂录取到非志愿学校。

五、择优招生

(一)文化择优计划

全县文化择优计划1500人。

(二)文化择优录取

1、基本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2、全县先按综合素质等级1:1.5左右的比例确定入围人数(末名综合素质等级相同者可同时入围),然后根据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50%)、生物(50%)、体育(30分)十科毕业会考成绩择优录取1500人。

3、录取批次与方法

(1)华容一中录取

A、根据各单位2008年报名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学生数将一中文化择优招生计划(含破格录取计划)655人分配到乡镇(县直学校),(见附三),

B、在全县1500名择优对象中,根据初中毕业会考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理综(物理80分、化学70分)、文综(历史70分、政治70分)五科成绩确定全县前628名。各单位的最低录取控制线为:不低于第628名五科总分15分。

C、根据各单位实际录取线,按考生志愿在1500名择优对象中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能完成一中择优招生计划的,余下计划全县调剂,在全县1500名择优对象中根据五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怀乡中学宏志班报考与录取

A、报考怀乡中学宏志班的必须是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考生,报考数控制在初中毕业学生数的1.5%左右(报考计划见附三),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签字后方可报考,然后由毕业学校和怀乡中学共同进行资格审查。招生学校不得到生源学校宣传。

B、宏志班只录取择优志愿的考生。

C、在各单位进入全县1500名择优对象中录取,缺额不补。

(3)一般高中文化择优录取

A、在择优对象中按各校招生区域根据学生志愿录取。

B、服从分配志愿由教育局根据各校录取情况适当调剂平衡。

(三)音、体、美专业择优计划与录取

(1)全县音、体、美专业择优计划为300人,其中音乐80人,美术100人,体育120人。

(2)华容一中计划与录取

华容一中音、体、美专业招生计划为80人,其中音乐25人,体育40人,美术15人。

A、音乐、体育由华容一中自主招生。

凡初中阶段参加县“三独”比赛或田径、球类比赛成绩优异或虽未参加上述比赛但音、体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具备报考一中音、体专业资格(由体卫股主审)。具有报考资格的考生自愿报名后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相应的
华容五中的网站名是什么?互联网

C. 孔雀东南飞,屋里一徘徊。求赏析!

赏析1:
——《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赏析2: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读者。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孔雀东南飞》赏析精解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潜天论。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按汉时习俗,这一天要晒衣服和书。
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七月七日,为牛郎织聚会之夜。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项活动是守夜,人们对天下拜,并说出心愿,主要是乞富、乞寿,没有孩子的乞子。守夜活动有不少男子参加,目的是为全家乞福。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
坐具
诗中的“床”“榻”都是坐具。床,最初只是卧具,后兼为坐具。要了解“床”“榻”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 坐具。坐时两膝着席,把臀部放在脚跟上。这样,脚跟承受的压力太大,时间长了,就会酸痛。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觉臀部坐在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脚跟上舒服,所以,大约在秦汉时期,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体积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因此诗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两个人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称演化的结果。
交通工具中的牛车
诗中有“其日牛马嘶”句,牛车自古就有。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但到了东汉后期 ,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D. 1985华容县五中校长是谁

1990年是赵宏朗同志,赵宏朗之前是许治国同志,赵宏朗校长之后是张向荣同志,再之后就是任彻树同志,再之后就没有了,整个五中都没了。。。

E. 《南乡子》李珣表现的感情是

苏轼的 《南乡子》
00南乡子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00东武望余杭②,云海天涯两杳(有的作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③。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④,堕泪羊公却姓杨。

00〔注〕①杨元素:名绘,熙宁七年(1074)七月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再为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 ②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 ③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④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区。 ⑤堕泪句:《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荆州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以杨绘比羊祜,“羊”“杨”音近。

00今天下午感觉有点闷,上完课回来想找点歌听,结果不知道怎么就搜到一首《醉笑陪君三千场》。有点诧异,因为以前在小说里看到过这句话,但写的是 “醉笑陪君三万场”,一字之别。由于特别喜欢这句话,我就查了一下,结果更是大骇,这句话的出处竟是东坡先生的《南乡子》——然而我却不知,简直惭愧!
00先生的原文如下:
00《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00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一作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00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00明明白白,这是从先生的词中化出来的。更郁闷的是,这阙词我读过,但是却忽略了这几句。
00后来三毛写《滚滚红尘》的剧本,更不得了。三毛真的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滚滚红尘》是取材自张爱玲的经历,这样的创意已是难为她从何处想来,更妙的是有一段话,句句善翻古人之意,化古人诗词于无形。
00楼高日尽
00望断天涯路
00来时陌上初熏
00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00推枕惘然不见
00分携如昨到处萍漂泊
00浩然相对今夕何年
00谁道人生无再少
00依旧梦魂中
00但有旧欢新怨
00人生底事往来如梭
00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伤
00禅心已失人间爱
00又何曾梦觉
00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00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

00开头几句先不说它,只是从“推枕惘然不见”开始,几乎句句是出自先生的词:“推枕惘然不见”出自《水龙吟》:“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分携如昨”出自《满江红》里“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今夕何年”出自《念奴娇》“今夕不知何夕”;“谁道人生无再少”则是出自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谁道人生难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金鸡”,是《浣溪沙》里的句子;“人生底事往来如梭”出自《满庭芳》“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就是出自刚才说过的《南乡子》了;“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是翻自《定风波》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00先生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而张爱玲的绮丽颓伤,三毛的忧郁伤感(在我看来,三毛除了《撒哈拉的故事》里的几篇格调明朗,其他的文章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体现着她骨子里的忧伤与怅惘),都与先生的风格大相径庭,但三毛偏偏在这样一个有张爱玲影子的剧本里写下这么多先生的词句。我想,倘若先生在世,知道三毛如此做法,定然是微笑的。先生文风豪放、情绪豁达,然而这豁达之后却是一生历经磨难,先生的词句背后沉淀着一笔写意的荒凉!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有一段话,大抵意思是这样的: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是读不懂苏东坡的,她们只喜欢李清照的婉约。这话说的好!的的确确说得透彻!林语堂为先生写过传记,他还是明白先生的。张爱玲、三毛都是有经历的女子,光彩的外表下是一颗沧桑疲惫的心灵,她们在夜深读书时看到先生那些苍凉的句子,她们是能体会其中心情的,虽然际遇不同,但人生的忧伤情绪却相同,在心头激起微微疼痛。三毛果然聪明,把先生的句子用来形容她们的心境,她在写作时必然感到熨帖。
00在网络苏轼吧看到很多喜欢先生的人,且年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最多也是二十几岁,我也是其中一员。都这么年轻,却又都有那么多沧桑心事,否则怎么会喜欢先生如痴如醉?
00只是世间难再有东坡,我们生活在一个速食文化的时代,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
00作诗一首:
00君生我未生,我生岁已迟。
00忍看翡翠鸟,双栖庭前枝。
00卷帘霜已重,恨不生同时。
00亦有千竿竹,晓宿添新渍。

F. 孔雀东南飞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阿

因为以前很多诗歌都是以首句命名的。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獦饭

古诗十九首 之二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
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 之三
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
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
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
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
王候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
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
戚戚何所迫

古诗十九首 之四
今日良宴会
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
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
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
轗轲长苦辛

古诗十九首 之五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
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
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 之六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 之七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霑野草
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
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 之八
冉冉狐生竹
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
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
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
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
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
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
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
贱妾亦何为

古诗十九首 之九
庭中有奇树
录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 之十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
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
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
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
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
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
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
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
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
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
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
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
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
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
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
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
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

古诗十九首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
来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

古诗十九首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古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
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
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
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
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
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
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
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
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
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
垂涕沾双扉

古诗十九首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
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
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
惧君不识察

古诗十九首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
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
谁能别离此

古诗十九首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旁徨
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

G. 岳阳市有哪些高中

岳阳楼区五里中学
地址:岳阳市慕阜路55号
岳州中学
地址:岳阳市岳阳楼区青年东路879号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
地址:岳阳市洞庭北路381号
岳阳市第十五中学
地址:岳阳市岳阳市岳阳楼区金盆路中段
岳阳市第六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云梦路396号
岳阳市第七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五里牌路535号
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站前路632号
岳阳市第十中学
地址:白杨坡路181号
湘北女校
地址:湖滨区湖滨路第五工业区
岳阳市第四中学
地址:青年中路294
岳阳市第三中学
地址:乾明寺148
岳阳市第九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花板湖路48号
岳阳市外国语学校
地址:岳阳楼区白杨坡路462号
中南工业学校
地址:岳阳楼区樟树巷48号
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地址:岳阳岳阳楼区南湖大道410号
岳阳中学
地址:湖滨黄沙湾
华夏双语学校
地址:岳阳市岳阳楼区冷水铺路中段
岳阳市第十三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奇康路33号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地址:洞庭北路379
北港中学
地址:岳阳市花板桥
通海路中学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回龙路
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地址:奇康路61
南湖风景区湖滨学校
地址:岳阳楼区湖滨镇十字路口
岳阳市云梦中学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S306(学院路)
洛王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巴陵大道雷锋山社区
梅溪中学
地址:冷水铺路
岳阳市第二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保利西街17栋-117号
岳阳市屈原大学附属中学
地址:金鹗东路203号
岳阳工业技术学院
地址:岳阳楼区樟树巷48号
岳阳楼区红日学校
地址:岳阳楼区梅溪乡冷水铺十字路
新青年职业技校
地址:南津港云梦路
学院路中学
地址:岳阳楼区奇家路
岳阳市第十三中学
地址:031县道附近
通达职业技术学校(东校区)
地址:岳阳楼区金鹗东路201号
岳阳市外贸学校
地址:岳阳大桥东西瓜山路
中山财校
地址:岳阳楼区芙蓉路
岳阳市第四中学南院
地址:岳阳楼区青年中路219号
湖南富岳外国语专修学院
地址:岳阳岳阳楼区龙舟街

H.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详解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I. 华容县华容五中的学校网站是多少

学校地处华容县鲇鱼须镇,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优良人文环境的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学生1717人,教职工12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69人,本科学历92人,研究生3人。
这个学校现在暂时没有网站 谢谢

J. 华容县职业高中好还是普高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各有好处吧? 个人觉得 你还是现去读普高,再去学一门技艺 可能更好。 我是华容五中09届毕业的 出来 去读的一般职业大学吧? 不管怎么说,外面还是需要点文凭的。除了体力 手工之类简单的 除外。 虽说读高中很辛苦,只要你坚持了,总比没坚持的要好得多。至少 和我一起出来工作的基本在3000元/月以上,有的高达5200元/月 。 总之 要靠个人自己努力! 说多了没点用 你出来 自己经历下社会就会明白了。 多的我没什么说的,自己加油吧!不要为这次的决定后悔。 以上为建议,不做要求!

与华容五中校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浏览:733
裁裤子视频教程 浏览:793
汉正街哪里批发帽子 浏览:623
派大星女装视频 浏览:904
弹力色丁睡衣 浏览:209
义马代发童装品牌批发市场 浏览:44
ochirly官网旗舰店羽绒服 浏览:132
秋冬穿旗袍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鞋 浏览:411
衬衫哪里最重要 浏览:787
国内男士牛仔裤品牌排行榜 浏览:148
无锡大东方百货女装都有什么牌子 浏览: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浏览:176
巴萨外套球衣 浏览:332
衬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824
威丝曼的女装怎么样 浏览:995
万能腰裤子怎么改裤腰 浏览:217
纸手工旗袍怎么折 浏览:506
意大利斗篷风衣 浏览:90
裤子有皇冠图案是什么牌 浏览:9
品牌棒球领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