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喜欢哪几个国家的校服
校服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上学穿的衣服。这类的服装以休闲,宽松便利为主。服装文化在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校服文化当然也不一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从网上看到过很过国家的校服风格和款式。 其中我最喜欢的校服有两个国家的校服。一个是中国台湾的中学校服,另一个是英国的中学校服,下面我详细的讲下这两个国家的校服特点。其中校服最初的含义就是为了统一校园服装,彰显出学生的精神面貌。你喜欢那个国家的校服呢?非常欢迎你到下方评论区发表您意见.
㈡ 校服有哪几种
我们学校的校服分为3.种:春秋长袖外衣+长裤、夏季短袖+短裤裙、冬季中长款厚外套
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方案,我的回答给您做参考,具体还要看自己的学校如何选择,体现自己学校的形象。
㈢ 中国哪一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中国在1986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当前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起草,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来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立法经验不足,只有原则性的18条法律条文。从1986年的18条到2006年的63条,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㈣ 中国的校服要改成像日韩那样的吗听说有通知下来,什么时候的事真的吗
会普及吗?
即使我们学生愿意改校服,那些家长就会同意吗?先不谈价钱问题,就单单谈一下校服的格式,有些家长就不同意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穿得太好看,影响学习,我父母就是对我这么说的。
到现在我终于知道教育局不改校服的原因是什么:如今的世道变了,可大人们的有些思想却是陈旧的
㈤ 每个学校都有校服,这种衣服款式是何时流行的
校服指的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某规定时间内穿上的服装。在我自己的记忆里,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学校有重要领导莅临检查的场合,或者某一盛大活动比如运动会或者校庆,在这些特殊场合里,全校学生穿上统一的校服,显得整齐划一,郑重而又有气势。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要求学生每天都穿上校服,而且某一行政区域,有时候校服款式一样,颜色各异。这就是为了避免同龄孩子互相比较的原因,减少攀比现象出现。那么,校服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款式不一、颜色各异的运动服校服,则流行于九十年代,并延续到今天,经久不衰。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运动服方便舒服,跟我们的运动精神相匹配;第二个原因就是统一着装,胜在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形象。1993年,国家颁布了正式文件,开始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所以说,校服的历史很悠久,但是正式记载在文件里,始于1993年。校服的改良历史,也伴随着我国每一代少年的成长,在记忆长河里熠熠生辉。
㈥ 中国校服怎么样
我感觉中国校服是最好的情侣装了。
在我们那个美好的上学的年代,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校服了,因为每个人穿的样式基本上都是接近的,尤其男同学和女同学穿着同样的格式的衣服站在夕阳西下的校园里拍一张风景照,那真的是太美了。
校服也是给了我们一种不惧攀比的心理,因为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所以说不在乎什么,特别高档或者是价格够低。
校服那是学校里面一种亮丽的风景线啊。
㈦ 日本校服的历史是什么急啊...
水手服:水手服顾名思义就是给水手穿的服装,上头那块四方形的布适用来维护头发清洁的,另一个说法则是在海战时,可以竖起来帮助听觉以及舰炮射击时用以保护耳膜之用,至于使用白色系则是因为在黑暗中比较显眼的缘故。后来在1859年被英国海军正式采用为水兵的乘船正装了。到了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开先例,把它拿来穿在幼年王子与公主的身上,当时的人们觉得"好可爱啊!",因而引起了一阵风潮,从法国开始,逐渐流行到欧洲各国,在其时,通常是给4~5岁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样并没有什么分别。于是水手服成了儿童的一种代表性服饰,这样的流行后来被贵族小学校制定为制服之后,就成了一种正式的服装。只不过当时还是给小孩使用,中学以上的学生并没有这种风尚。从某一种层面来说,把海军士兵的制服拿来给小孩当作制服,是一种尚武精神的表征,因为英国海军是世界海军的领导者,因而使的这种流行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东亚的日本受到这种影响则是与日英同盟的建立有关。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军士兵的服装,大约是1872年海军服制制定时所导入,因为制服本身象征一种服从的概念,而没有海军的国家,即使把水手服当作儿童服装,但也很少把它制定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会成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沉溺于富国强兵的思想之中,因此这种带有军事意涵的服装也就正对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学生的制服为传统的和装,也就是所谓的裤裙,不管男女都是穿这种,现在也只有在大学毕业典礼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渐洋装化运动后的结果,日本的学校陆陆续续抛弃了传统的和装,采用的式样则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黑色立领制服,这是真正的军服修改而成,要说它是准军服也可以,其实就是海军军官的第一种军装,最早是1879年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正式采用。(关于黑色立领制服的由来,另外一说是明治15年根据文部省的指导,首先在公立学校普及学生制服,最早是贵族院学校和东京农林学校先行采用,东京大学接着跟进,样式订为立领金扣,之后就逐渐变成中学以上学校的正式服装了,之所以如此,乃是传统的日本和装不适合用于进行军事训练和体操的缘故,同时以军官制服做为学生服也能让人产生菁英意识,达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至于女孩子由于没有女兵专用的服装,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来代替,最早是福冈女学院先采用作为体操服,然后逐渐变成正式的制服,接着风行全国,在战前全日本的女学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据国情,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服装表现上,同样是穿着海军制服,但是男女却不相同,这是日本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为制服代表权威,服从的意义,男学生穿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却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经由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秩序。后来在战争的岁月里,水手服也成为整个国家动员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配件,象征了绝对服从的意涵。原本在其它国家只是单纯的儿童服饰,流传到日本却有了这样的大变化,也是当初英国所始料未及的……
私立学校:由于没有海军服的限制,因此他们的可以更加放开的设计,80%以上的私立学校都是采取三种设计:以西装为主要轮廓展开设计、以海军服为轮廓展开变化更大的设计、西服和海军服结合式设计;少数学校也参考欧洲近代服饰设计校服,而现在开始有的学校参考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服饰设计校服了。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部分城市也都是学习日本的。
㈧ 校服是多久换一次教育局是怎样规定的
这个没有明确的规定的,像我校每一届换一种校服,而其它学校和往年一样不改,
㈨ 学校的校服多久会换一次
一般来说都是一次性的订两件儿。然后的话一学年就不需要换了,后面如果孩子衣服小了的话,可以单独向老师申请去换一件,希望可以帮到你。
㈩ 中国哪一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12年免费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当下,由于高中教育不属义务教育,因此它在许多地方成了收费“特区”,高昂的学费让家长们不堪重负。然而,这一局面终于在珠海被打破,珠海市政府8月1日宣布,从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将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书杂费全免,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持有“低保证
”的特困家庭普高和中职学生免交课本资料费。此外,复读学生不予免费。
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对残疾学生或孤儿实行了12年免费教育。
珠海在全国开了先河。这样做,不仅自我堵塞了一条收费渠道,而且政府财政负担也因此增加不少,一减一增,珠海市政府的眼界、魄力和勇气令人尊敬。
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建议把普及12年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发展国家目标;2005年,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谢鸿光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把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并实行免费;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被代表委员多次提及。但这一切,都始终未成现实。
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大多普及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向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迈进,即使在不发达国家,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正在成为共识,如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许多非洲穷国也照样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古巴以及许多非洲穷国的经济实力那么差,它们能够做到。那么历经过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没有理由做不到。当下,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那么紧接着,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是否也应提上讨论日程了?如果它能变成现实,那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公平将意义重大。
实行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可以缓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
这样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这将使教育不公和与此相关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得到缓解。要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就应当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下一代接受尽可能平等的教育,这是一项基本的发展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质。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有学者估计,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考虑到教育能够改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回报将更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显示,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毛入学率仅为52.7%。说明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被推上了就业市场,这种现象显然需要改变。
普及12年免费教育,把高中和中职教育作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预备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正面促进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为初中级教育的惟一指挥棒,促进教育现代化。
专家分析,假设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用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按资料推算,2006年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约需2260亿元。而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可以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12年免费教育,财政负担能力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拿出了多大的决心?对此的认识程度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