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贡市蜀光中学怎么样
如果是文科自贡一中比二中好一点。但是二中理科好
并且二中的住宿条件很好 什么吃的都有 校园的食堂还有超市可以买到奶茶 汉堡 沙拉。。。。
一个宿舍六个人 9个插座 夏天回寝室时空调都开着 女生宿舍每一间寝室都有一个独立的浴室
总的来说二中很好
B. 蜀光中学的蜀光校史
蜀光中学自1924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91年的历史过程,其间它从一个规模狭小、设备简陋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一个校舍齐全、设备先进的完全中学;从一个中国民主革命初期的普通初中,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著名中学;从一个地方中学,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91年来,蜀光中学为祖国培养了5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不仅遍布祖国各地,而且远及世界各国,为家乡、为祖国、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们中间还涌现了大量的杰出人物,其中有革命烈士、政治活动家,有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有各种科学家、专家、学者,有各种艺术家、作家、表演家,有各种体育健将,还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管理者,以及在各种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工作者和劳动者。
还应指出,蜀光中学也培养了教师们。蜀光中学前后有教师数以千计,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他们或者成为终身的优秀教师,或者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
蜀光中学91年来的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以及它所做出的辉煌业绩,翔实地、详尽地载入了这本校史中。
为什么蜀光中学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做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呢?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8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没有蜀光的发展。蜀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蜀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是蜀光中学发展的大环境和根本原因。
其次一个原因是学校的上级领导、学校的领导、全体教师、学校员工和全体学生抱着振兴中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思想,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才使学校工作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这些原因读者自己可以从校史中去探索,我只想就一个原因谈谈我的看法,那就是校训“公能”在蜀光中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很多学校都有校训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但实际上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往往形同虚设。但是蜀光的校训“公能”自提出以来数十年深入人心,历届学生对之印象深刻,其言行深受校训影响。“公能”校训原是老教育家张伯苓于1934年为南开中学规定的,1938年他担任蜀光中学董事会的董事长后,又把“公能”规定为蜀光中学的校训,并由新任校长喻传鉴书写“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个大字嵌于墙上。校训并不仅是一句口号,喻传鉴校长在他提出的《三年改进计划》(把蜀光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的计划)中具体规定了落实“公能”的一系列措施,包含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公能”训练,这同我们今天讲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一般理解上确乎没有什么区别。“公能”可以说是对这种素质教育的最扼要的概括,最易于为人们所掌握和理解,最便于人们身体力行。
中国很早就有了把人的素质区分为公德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做法,《周易·干》载:“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德”是品德,“业”是业务、事功,即能力。《礼记·礼运》说:“选贤与能”。“贤”是品德好,“能”是业务好、能力强。孔子把人的好品质区别为仁、智、勇,仁是德行,智是理性、智力,勇是品德,也是力量。孔子教人六艺,其内容与今天的德(礼)、智(书、数)、体(射、御)、美(乐)、劳(射、御)相当。后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这三方面就是品德、专业和二者问题的解答。张伯苓提出的校训“公能”正是抓住了人的素质的这两个最基本方面——品德与才能,这是最简洁的概括。张伯苓当然不能以一个中性概念如德、品德作为校训,便以“公”来代表好品德,这也正是抓住了品德的精髓。所谓道德或品德,诚然有对己的问题,但更根本的是对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根本就没有道德问题,也就无所谓对己的问题。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是伦理道德关系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道德把“公”(把整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仁”(爱人)摆在突出的地位,提倡“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种观点贯彻了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张伯苓是现代民主主义教育家,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们对人的素质的概括表现了高度一致。
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衡量文艺作品,也是衡量文艺工作者品质的两个标准,他把一个叫做政治标准,一个叫做艺术标准,前者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方向问题,后者是怎样为人问题,艺术水平问题。他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 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政治倾向。”(《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0页)后来毛泽东把对艺术工作的要求扩大为对一切工作的要求,称之为政治与业务或红与专,他说:“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毛泽东选集》第7卷第351页)毛泽东所谓“政治”是广义的,即立场、方向、品德、目的,用一个时髦名词,即价值取向或价值观,他认为政治这个名词是会永远使用的,但内容会变化。换言之,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指任何人的活动都不会没有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而“专”、“业务”、“技术”指的是才能、能力、手段、方法,这是任何人的活动所不能没有的另一主要方面。正如轮船在大海航行,要从此岸达到彼岸,有两样东西缺一不可,一个是舵,一个是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最喜欢使用的概念是德与才,叫作“德才兼备”。“德”指的是好的品德,即美德;“才”是能力。例如陈云说:“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陈云文选》第3卷第359页)邓小平说:“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邓小平提出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也可以概括为德才两个方面。上世纪90年代教育界研究热点之一的全面素质教育和江泽民多次谈到的人的全面发展,都可以最后概括为德与才两个方面,而各种好的品德中,“公”是主要的品德,马克思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二者缺一不可,只要一个方面,或只强调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当然,不能否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德与才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但不能否认德与才的共同性,也不能否认各种公与能的共同性。以上的说明的主旨在于论证德才兼备或立足公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共同优秀传统,也是贯穿于蜀光中学两个时代推动蜀光中学不断发展的主要的精神动力。尽管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蜀光中学的性质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公能”校训始终在推动学校蓬勃发展,在推动广大学生茁壮成长。前面已提到,当张伯苓把“公能”规定为蜀光校训时,“公能”训练就已具体贯彻于学校的教育计划之中,“公能”思想就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当我所在的高中1942届毕业时,就留下了“公能台”;初中1942届毕业时,留下了“公能路”,作为纪念。后来许多老师和学生回忆起在蜀光的经历时,都要谈到“公能”校训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百岁老校长陈着常,他在90岁诞辰之际写的《我与蜀光中学》一文,总结了他在蜀光无论是作老师还是作领导,十多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实践“公能”校训。他把这个经验概括为16个宇,那就是他的学生们深为赞颂的“立足公能,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老校长陈着常百岁华诞纪念文集《期颐之光》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公能”校训,使这本书几乎成了一本“公能颂”。
事实告诉我们,关于“能”,没有争议,没有谁反对人都应有能力;关于“公”,争议一直不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公)遭到许多诘难,有的人认为应该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成为主导的价值观。但是蜀光中学的发展证明,“公能”校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但在民族解放斗争年代和人民解放斗争年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改革开放年代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有充分的根据肯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公能”校训仍然是蜀光中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热烈庆祝蜀光中学校庆90周年之际,在反思过去90年的历史和展望将来的前景之际,蜀光中学一定会继续大力弘扬“公能”校训,使广大的蜀光学子把“公能”二字深深地永远铭刻于心并身体力行。
我充分相信,蜀光中学将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坚持老一代教育家们为蜀光中学铸就的优良传统,结合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公能”校训具体贯彻在全面素质教育之中,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C. 求自贡2中(蜀光中学)那10个灵异事件!速度
我知道几个
一,二中有个思蜀亭,在以前的初中楼那个山上,有个暴雨的晚上有女生吊死在那里,所以一到晚上,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那里会特别的阴森。附带一点,亭子在崖边上,而崖壁上全是凿进山体里的坟墓。
二,二中行政楼进门有三面很大的镜子,半夜12点出现在镜子面前的话,会见鬼,而且会看见墙上挂着的各届校长的照片会对着你笑。
三,以前的老高中楼,现在拆了,就是进大门的时候看见的右手边的两块大草坪,那里以前就是高中楼,全部是木制,深夜会有类似于人走动的地板响声。
四,从以前的操场不是塑胶的,就是老式的操场,从现在的逸夫楼出发,沿着操场走的话,过了第二个路灯,有人会看见多了个影子。
五,在去以前初中楼(实在想不起现在叫什么了),要爬很多梯石梯,正面有个塑像,是个女生有手撑着脑壳在思考,面前有本翻开的书。据说有人在下了晚自习后听见那女生说话,和翻书的声音。
只记的这些了,毕竟离开那里很久了。
D. 自贡蜀光中学什么时候分班啊
具体的时间你要去问一下班主任.我只能告诉你我的经验.
最大的一次分班当然是在新生入学的那个时候.然后是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个小规模的调整.只是象征性的从平行班抽出几个人进尖子班,从尖子班踢出几个实在垃圾的.然后我们那届还在高三的时候组织了一个超级无敌宇宙班,针对理科前二三十名的.
你学姐我曾经就有机会到火箭班哟(可是我很拽地没去)
你是高一新生吧.希望你努力学习进入梦寐以求的火箭班.但是作为学姐,我要告诉你.第一,要做什么都要尽权利,不要中途放弃,这不是老生常谈,这种事我见多了.第二,不要浮躁.平行班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不要目空一切,这样不太好哟.即使到最后没有进去也不要失望,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自己就没人能放弃你.第三,理性分析一下,我们09级几个从平行班进火箭班的同学到高考好象都不怎么好.我不是否定火箭班哈,只是说一下事实.
好吧,就说这么多.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你赞不赞同,但是我觉得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些我会比现在更好.以后有什么疑问要多问哈,蜀光是个好地方,不要浪费资源哟.如果你来找我交流我也会很乐意的.
E. 你知道自贡蜀光中学校园七大恐怖事件能不能给我讲讲~ 好感兴趣
我知道几个一,二中有个思蜀亭,在以前的初中楼那个山上,有个暴雨的晚上有女生吊死在那里,所以一到晚上,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那里会特别的阴森。附带一点,亭子在崖边上,而崖壁上全是凿进山体里的坟墓。二,二中行政楼进门有三面很大的镜子,半夜12点出现在镜子面前的话,会见鬼,而且会看见墙上挂着的各届校长的照片会对着你笑。三,以前的老高中楼,现在拆了,就是进大门的时候看见的右手边的两块大草坪,那里以前就是高中楼,全部是木制,深夜会有类似于人走动的地板响声。四,从以前的操场不是塑胶的,就是老式的操场,从现在的逸夫楼出发,沿着操场走的话,过了第二个路灯,有人会看见多了个影子。五,在去以前初中楼(实在想不起现在叫什么了),要爬很多梯石梯,正面有个塑像,是个女生有手撑着脑壳在思考,面前有本翻开的书。据说有人在下了晚自习后听见那女生说话,和翻书的声音。只记的这些了,毕竟离开那里很久了。传说,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有位高三的女学生去上厕所(逸夫楼一楼)她是个成绩多好的学生,这时候她还不忘继续想一道数学题,并在嘴中念念有词的,这时一个女生(传说中的鬼)走进厕所和正在想题的学生交谈起来,并把那道难题解答了第二天,女学生跟老师说她解决了那道题,老师问她怎么想到的,她给老师说了,老师的脸一下子白了,因为老师知道那个女生是前几年跳楼死了的。。。
F. 四川自贡市有哪些初中
四川自贡市初中有:
一、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
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校始建于1968年,是一所全日制高完中学校。学校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舒坪镇,规划占地51.9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是一所全面绿化的花园式学校。
该图为本校校徽,其校徽美观、大方、庄重,其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整个表识采用同心圆,象征学校的团结、和谐;中间图形是“22中”的行草变形,背景附之中国书法字帖米字格,既突出了自贡二十二中校名,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之意。
二、自贡市第四中学校
自贡市第四中学,是1995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市唯一一所具有外语教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是自贡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其前身是自贡市五所老高中之一。
具有52年办学历史的自贡四中,在未实行重点中学制度前,一直和蜀光中学、自贡一中、旭川中学并驾齐驱,其培养的优秀人才遍及祖国大地。
三、自贡市第二十三中学
自贡市第二十三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自贡市南端、自流井区漆树乡俞冲街,与沿滩区富全镇和宜宾市孔滩镇毗邻,建于1968年(曾为蜀光中学分校)。现办有初中部、小学部和幼儿园,占地面积11270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校园面貌极大改观。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错落有致,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单杠、双杠、云梯、乒乓台一应俱全,建有卫生室、实验室、语音室、网络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及大小会议室等。
四、自贡市第三十五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1978年9月创建,建校初期为单设初中,2006年11月与荣边镇核桃湾小学合并成为一所九年制学校,并涵盖学前三年教育,现有17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
学校分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区,学校设备设施齐全。2006年12月远程教育模式三投入使用,2008年1月中学部教学大楼竣工,并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
五、自贡市第十中学校
自贡市第十中学创办于1957年,原名自贡市第七初级中学,后经过多次更名,是自贡市首批重点中学。该校地处红岩英烈江姐故里,占地面积近70亩,政府规划面积200余亩。
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西南财大博士生导师刘锡良教授,西南交大建筑系主任邱建博士,重庆师院党委负责人徐仲伟教授,自贡市师专数学系主任、教授朱培勇博士,中共自贡市委副书记梁国定等杰出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
网络—自贡市第四中学校
网络—自贡市第二十三中学
网络—自贡市第三十五中学
网络—自贡市第十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