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三国魏国曹丕人才选拔制服

三国魏国曹丕人才选拔制服

发布时间:2021-12-17 14:47:26

⑴ 魏蜀吴三国中,当属曹操最有本事,为何魏国的人才却最先凋零

主要还是因为出现了人才的断层。曹操虽然才华横溢,但晚年却对吴、蜀采取守势。失去汉中后,曹操的身体的健康情况就不如以前了。曹操死后不久,张辽、徐晃、曹彰、郭嘉、荀彧、程昱等将军分别都去世了。而且在曹操死后,诸葛亮几次北伐,孙权也在合肥打了三次仗。可以看出,吴国和蜀国都有人才。

刘备在蜀国得到的人才,如费祎、蒋琬、诸葛亮,他们都很年轻,孙权手下陆逊也很年轻,而且经过生死大战的人物,都是有能够独自支撑的人。曹丕当时问起贾诩时,贾诩已经75岁了。他告诉曹丕不要攻击其他国家,但曹丕在军事上太无知,最终的结果也是失败。如果他听了贾诩的建议,采取防守而不是进攻,他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⑵ 三国演义曹丕的主要事件和性格特点

第55集出场
曹植才华横溢,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文彩斐然,令人瞩目;曹丕身为长子,文武双全,行事稳重,亦是难得一见的人才。魏国公的世子,一定会从这二人中产生。本来曹操是很看好曹植的,后来曹丕使了些小手段,让曹植直接下课了。

⑶ 曹丕如果继续民间选拔人才,能够一统天下吗

曹操之所以敢搞唯才是举,那是因为他是军阀,他手里有兵权,他的江山是他自己带兵一点点打下来的,周围这些士族们就算敢说两句,也不敢公然反抗曹操的意志。

曹操选拔了那么多人才,在军中和朝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所以曹操有恃无恐,公然和士族集团决裂。

曹丕所遇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的江山是继承得来的。他的老父亲打下了江山,他只是坦然地继承了这一切,所以说他在朝中和军中都没有真正的心腹,必须要慢慢培养。

而他本人又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无法带兵打胜仗,所以必须要寻找其他力量来支持自己做皇帝,于是他就想到了士族集团。

02换汤不换药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贵族垄断官场。

九品中正制说的好听,是换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来选拔官员,和汉朝的察举制度完全不同。其实我们仔细看,这和察举制度根本就没区别。

⑷ 曹丕给予了汉献帝优厚的待遇,后来曹魏灭亡,曹家是什么结果呢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这段历史,应该算是最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了。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曹魏,是由魏武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给他,从而建立的。不过,曹魏并不长寿,仅仅传了几代之后,就被司马家给架空,然后丢掉了江山。


曹髦死后,司马昭拥立曹操的孙子曹奂为帝,这就是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任皇帝了。

曹奂15岁被拥立,在司马家的控制下,基本与傀儡无异。在他登基五年之后,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接替掌握朝政大权。

司马炎掌权之后,曹家几乎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权力。这个时候,司马炎便再没了任何顾忌之心,逼迫当时年仅二十岁的曹奂禅位给自己。公元265年,司马炎接受了曹奂的禅让。自此,曹魏彻底灭亡,晋国建立。

⑸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为何曹丕改为执行九品中正制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是曹操个人的高明之处,但是如果要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还是要依靠制度。曹丕的政治生涯虽然没有曹操轰轰烈烈,但是为曹魏政权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压住士族大家的力量。曹操依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招揽很多优秀人才为国,同样是三国之中人才最多的国家,武将有五子良将、许褚等,文臣有贾诩、荀彧、程昱、郭嘉等等。

九品中正制沿袭西汉的察举制度,将所有人才分为九等。提供了一套具有明确标准的选拔人才制度,寒门士子可以得到一些机会登堂入室,士族大家的人才同样可以名正言顺凭借自己的能力入朝为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王朝和士族大家之间的矛盾,这套制度同样被西晋王朝延续,九品中正制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存在了大概400年之久。

⑹ 想国潮皮 三国魏国魏文帝曹丕上高兴吧就把那个信息是的

曹丕,当时这个称帝的话也是可以的,我觉得这个相对来说这个还是特别不错的

⑺ 魏蜀吴三国中,当属曹操最有本事,为何魏国的人才却最先凋零呢

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中,曹操是天生的奸雄,也是三国中最有本事的君主,至少比刘备、孙坚、孙权等人都要强,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曹操死后,魏国的人才最先凋零,不过说到三国时代人才凋零,大家或许最先想到的是蜀国,有"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其实魏国人才凋零更惨,曹操死后没多久,国家就没多少人才了。

曹睿死后,曹爽和夏侯霸都是庸才,结果司马懿造反,两人一个投降,一个归降蜀国,整个魏国也就完蛋了,要不然司司马家帮趁着,恐怕魏国直接被后来姜维给灭掉了,刘备在蜀中得到的人才,有费祎、蒋琬、诸葛亮等,他们都年轻,孙权手下的陆逊也年轻,而且经过大仗,都是能独撑一片天的人。

曹丕问计于贾诩时,贾诩已经75岁了,他告诉曹丕不要去攻打别国,可曹丕在军事上见识太浅陋,最终免不了一败涂地的下场,如果他听了贾诩的建议,采用以防守代替进攻,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你觉得呢?

⑻ 曹丕为坐稳江山颁布九品中正制,为何却因此断送了曹魏江山

东汉末年,豪强势力各自混战,引发了之后的混乱局面。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博弈,更是一场各自政治势力的较量。曹操凭借着强大的豪强势力的帮助,顺利地成为三国时最大的霸主。

当然,作为一个奸诈狡猾的枭雄,曹操一贯秉持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行事准则。因此,在曹操势力强大以后,他逐渐抑制豪门、防备豪强势力。

然而这一局面却在曹丕称帝以后有所改变,成帝以后,曹丕颁布了九品中正制,开门阀政治先声,以此来拉拢豪强世族,这究竟是何缘故?

其实这对于任何一位领导者来说,这都只是权宜之策,曹丕拉拢豪门世族也是为坐稳江山而服务,可为何却因此断送了曹魏江山,使得三国的局面也就此结束。



称帝的曹丕,曹魏江山需要世族势力的支持

(1) 谋汉夺位的曹丕,为坐稳江山而拉拢豪门世族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长子曹丕继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曹丕并没有和父亲一样的耐性。他在继承了魏王之位不久以后,便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国。刚刚登上皇位的曹丕,极为重视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在曹丕还是魏王世子的时候,他便和豪门世族势力走的非常近。正是有着这些豪门世族势力的支持,曹丕才得以顺利坐上王位。

因此,曹丕称帝以后对于豪门世族势力,一改曹操之前对待他们的措施、大肆封赏这些豪门势力之人。对于一些国家的重要职位,曹丕都封赏给了豪门世族的代表人物。通过这些手段,曹丕拉拢到了豪门世族的支持。

此同时,对于刚刚获得新政权的统治地位,曹丕也借助着这些事例,坐稳了江山,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也为了表示自己对于豪门士族势力的信任,曹丕颁布了九品中正制。

⑼ 三国曹操和曹丕哪个更有谋略,为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在历史上,蜀国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亡于280年,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应该是蜀国,不应该是魏国,是不是搞错了?其实,魏国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轮番辅政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先是在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第四任皇帝,司马师独掌大权;其次在景元元年(260年),司马昭派人杀死了曹髦,另立曹奂为魏国的第五任皇帝。曹芳、曹髦、曹奂名为一国之君,但皇权旁落,他们不过是司马氏兄弟及司马炎操控下的傀儡而已。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魏国是三国中最先亡国的,是名存实亡。

经过数十年的战争消耗,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减少,当时蜀国仅有二十八万户,人口约九十四万;吴国只有五十二万户,人口约二百三十万;而魏国有一百三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三国中,魏国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广,吴蜀两国人口加起来,也不如魏国多。然而,实力最强的魏国却最早亡了国,这让很多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感到不可思议。

笔者认为,魏国之所以先亡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篡位的负面影响。魏国的最初奠定者曹操,一开始是东汉的官员,但后来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让汉献帝沦为傀儡皇帝。曹操自己虽然迫于形势没敢称帝,却暗示让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立魏,取而代之。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其位,便强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于他。尽管曹丕在篡位过程中,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三番两次的表示谦让,做足了表面文章,但最终还是颠覆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自己当上了魏国的第一任皇帝。曹丕的这种作为,为后来逐步崛起的司马氏做出了榜样,只要实力强大,条件允许,就可以取而代之。后来,曹氏衰败,司马氏崛起,司马炎依葫芦画瓢,像当年曹丕那样篡夺神器的恶性循环再次上演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人才的严重匮乏。曹操在位时,很注意招贤纳士,文臣武将蜂拥而至,且多为心腹。到了曹丕、曹曹叡时代,他们则更看重曹氏家族的将才,没有及时发掘外姓的能臣,人才变得比较匮乏,军事指挥上几乎完全依赖司马懿,甚至出现了出兵打仗全靠司马懿一人支撑的尴尬局面。魏国的将才或者说是人才虽然不少,但称之为曹氏的心腹却很少,他们绝大多数都站在司马氏这一边,唯司马氏之命是从。后来的邓艾、钟会,则是司马懿父子发掘的杰出军事人才。人才由谁推荐提携,必然心向之,魏国在人才方面已经被司马氏垄断了。

其三,特殊的特殊位置。魏国地处广袤的中原,人口密集,经济强盛,是每一个有野心的人物都垂涎已久、望眼欲穿的地方。而中原,历来被看作是正统。可以说,谁占领了中原,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霸主。因此,中原成了有野心的人最想得到的地方,其他的弱国、小国都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发起战争。诸葛亮为了攻取中原,曾六出祁山。姜维为了攻取中原,曾九伐中原。作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灭了公孙渊以后,司马懿得知曹睿病危,没有在辽东那个破地方久住,就忙着班师回朝,急匆匆的赶回到了中原,以防中原这个好地方被他人占了去。如果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中原就是杰出政治家的首选良所。

其四,用人的严重不当。曹操临死前,把王位传给了曹丕,并安排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四人辅政。曹操对司马懿是很有戒心的,但是考虑到司马懿军事才能卓著,如果不用他,自己死后儿子篡位,势必会引起蜀国和吴国的激愤,如果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就很难对付,只好派曹洪、陈群、贾诩来制约司马懿,即使司马懿有很大野心,也形不成气候。曹丕做了七年皇帝后,把皇位传给了曹睿,安排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辅政。司马懿虽然和曹丕是好朋友,但曹丕深得父亲教诲,对司马懿也是有戒心的,安排了曹真、曹休、陈群来制约司马懿,也是正确的。曹睿做了十三年皇帝后,把皇位传给了曹芳,却安排了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辅政。曹睿在这个问题上就显得不是很聪明了,不但把司马懿定为主要辅臣,而且只安排了一个无能的曹爽来牵制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和影响是无人能及的,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对付一个曹爽简直是绰绰有余,于是借曹爽外出之机,抓住机会一举消灭了曹爽,终于掌握了大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肆无忌惮,索性把废了曹芳,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魏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⑽ 三国魏国的人才优势.

经济只能决定一方面.我后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魏国的人才库在不段的储备,而蜀国确减少.
俗话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峰.
魏国不同,钟会\邓艾,还有什么郝昭\王双.那个都是威震一方的.

在就是说才华.都说诸葛亮胜得了司马懿.
但老司马还是用计让亮亮断粮退军,(祁山退兵的一次)
最后,活活累死亮亮,这一方面是司马发现了,亮亮很多细事都自己做,同时也是因为他利用了,蜀国君主不和.

亮亮在缺少人才的情况下,因法杀了马谡,在法正入蜀为所欲为,到没死.这是他自己就乱了法纪.

我到认为,司马的情商大于亮亮,其实他输了.

同时在用人方面,魏国也大于蜀国.
如果说亮亮是个技术高手,他可以是个天文学家是个军事家,是个文学家.但总要被政治家所用,同时他自身也不是十分会看人,查人,找人才.

所以,我认为.是人才的优势.

与三国魏国曹丕人才选拔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猫超市的快递黄马甲 浏览:689
日式睡衣3条带子怎么系 浏览:232
男黑色羽绒服搭什么包好看 浏览:371
羽绒服送的小包羽绒 浏览:562
常规款的风衣如何搭配 浏览:771
怎么验证mlb帽子真伪 浏览:738
男人腿细穿什么版型的裤子好看吗 浏览:39
高领长款麻花裙怎么搭配外套 浏览:36
红色配什么裤子最好看 浏览:510
衬衫领衣适合多大年龄人穿 浏览:664
校服都还没脱 浏览:881
西安大观园女装导购招聘 浏览:416
橘色的开衫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好看 浏览:302
自己提裤子常规备课 浏览:722
带帽羽绒服大皮短裤的特点 浏览:420
军绿色外套女装 浏览:167
一片式旗袍是什么样的 浏览:182
医生的帽子简笔画图片大全 浏览:964
淘宝裤子扣眼都是开的吗 浏览:849
灰色长羽绒服配什么围巾好看图片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