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及“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获奖名单
关于公布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
“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县(市、区)团委、教育局、环保局、科协及有关部门:
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已于2009年6月底顺利结束。本届比赛共有21400多名中小学生和社会市民参加,经专家评选,共评出优秀组织奖和校长环保教育贡献奖各5名,环保主题征文奖153名,环保主题征文优秀指导师21名,环保知识竞赛奖130名,环保创新制作奖29名、环保创新制作优秀组织奖3个、环保创新制作优秀指导师5名,环保主题摄影奖60名,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温州区域赛团体奖28个。现将获奖结果予以公布。
请获奖单位和个人于2009年7月21日至8月18日到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咨询处领取证书。
附:1.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校长环保教育贡献奖名单
2.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各比赛获奖名单
2009年7月7日
附件1:
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
“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优秀组织奖、校长环保教育贡献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
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乐清育英学校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校长环保教育贡献奖:
叶立东(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 武(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叶盛富(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林方秋(乐清育英学校)
倪 彤(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附件2:
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
“绿色在我心中”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各项比赛获奖名单
环保主题征文:
小学组一等奖:
林诗意(瓯海区南白象第一小学) 张惠妍(瓯海区瞿溪二小)
张作伟(平阳麻步第二小学) 姜柏楠(龙湾区永中一小)
金怡颖(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林炳辰(温州市实验小学)
张开怀(温州市实验小学) 朱晓彬(温州少年艺术学校)
黄绮梦(瓯海区梧田蟠凤小学) 李一涵(龙湾区永兴三小)
夏倩倩(龙湾区永兴三小) 方 舒(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永嘉县瓯北镇第二小学六(1)班实践队
陈子衡(乐清市实验小学) 蔡礼谦(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小学组二等奖:
林佳佳(平阳昆阳镇第六小学) 梅 浩(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郑涵艺(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陈金宇(龙湾区永中三小)
赵星亦(乐清市乐成镇第一小学) 李铭祺(瓯海区瞿溪二小)
吴宇新(苍南宜山镇三小) 张朱镇(苍南县矾山小学)
陶文翰 陈 宏(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卢丽瑶(瓯海区南白象第一小学) 徐悠然(温州市水心小学)
倪浩睿(乐清市黄华镇中心小学) 叶蕾蕾(苍南县宜山小学)
施金碧(平阳县郑楼镇练川小学) 朱 雅(龙湾区海滨二小)
严乐昕(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陈 奇(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谢爱霜(平阳县昆阳第六小学) 林乔乔(温州市瓦市小学)
黄妮娅(乐清市黄华镇中心小学) 郑浩钧(瓯海区梧田二小)
曾露梦(乐清市大荆镇中心小学)
段霜霜 薛腾拓 刘园芳(瓯海区潘桥镇老竹小学)
黄心怡 陈如意(平阳县萧江镇第二小学)
陈泽宇(乐清市石帆镇第三小学)
陈静怡(泰顺县泗溪镇第二小学)
沈千粟(乐清市乐成镇第七小学) 金怡谷
小学组三等奖:
黄展翔(瓯海区梧田二小) 黄晗昱(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炜建(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麻心洁(瓯海区郭溪一小)
王子涵(永嘉县乌牛镇中心小学) 蔡慧玮(瓯海嘉一学校)
詹 格(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林采虾(苍南县金乡三小)
倪千然(瓯海区瞿溪镇第二小学) 苏琪琪(龙湾区海滨二小)
金煦临(温州市黎明小学) 林来康(瓯海区仙岩镇霞霖小学)
冯 誉(乐清市乐成镇第一小学) 沈佳琪(龙湾区海滨二小)
戈壁滩(温州市水心二小) 叶舒诺(乐清市乐成镇第五小学)
胡彬彬(瓯海区燎原小学) 陈 怡(苍南县龙港二小)
黄彬茹(乐清市北白象镇三山中心小学)
潘一为(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林 琪(泰顺县仕阳镇小学)
黄章行(苍南县宜山小学) 应 密(平阳县郑楼镇练川小学)
程琳迪(温州市水心小学) 陈佳慧(永嘉县应坑中心小学)
黄 煌(乐清市实验小学) 陈璐文(永嘉县西溪乡中学小学)
汪 洋(温州市水心小学) 夏乐怡(瓯海潘桥一小)
陈文静(苍南县南宋小学) 刘宣彤(温州市实验小学)
唐吟吟(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王雅雯(苍南县矾山一小)
张乐阳 张思长(瓯海区潘桥镇老竹小学)
张明瑶(瓯海区潘桥镇老竹小学) 张亦驰(温州市实验小学)
陈子乐(温州市水心小学二校区) 林钧洋
余姗姗(永嘉县乌牛镇仁溪小学) 陈锦杰(瓯海区燎原小学)
夏迦睿 王 凯翁正曙 柯 达(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贺迎迎 姜 宇 李振芳 李 颖 陈飞虎 邓 跃(阳光学校)
初中组一等奖:
章晓洁(永嘉县巽宅镇中学) 郑茹倩(文成县二源中学)
周 翔(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郑泽宇(乐清育英学校)
林锋涛(苍南县潜龙学校)
初中组二等奖:
王春秋(苍南县矾山镇坪辅导学校)
项金伟(龙湾区沙城中学) 钱奔奔(乐清市柳市三中)
项金铭(龙湾区沙城中学) 胡莉莉(平阳县山门镇中学)
汤小燕(永嘉县巽宅镇中学) 潘安琪(永嘉县瓯北五中)
黄 磊(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杜天宇(瓯海区景山中学)
林梦婷(苍南县潜龙学校) 章娉婷(龙湾区沙城中学)
初中组三等奖:
王文洁(龙湾区灵昆中学) 江泽锋(龙湾区海城中学)
许艺伟(平阳县山门镇中学) 王 静(龙湾区沙城中学)
朱为众(龙湾区灵昆小学) 陈 乾(平阳县建峰中学)
杨月仙 郑茜茜 范佳佳 李诗慧(永嘉县瓯北镇第二中学)
范馨月(永嘉县瓯北五中) 柯小梦(苍南县马站镇中)
叶佳怡(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校区)
陈 琴(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傅佩佩(乐清育英学校)
杨钦霞(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洪 静(苍南县马站镇中)
王晓慧(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高中组一等奖:
李萱蓓(温州中学) 徐 倍 王 晨(温州市十四中学)
高中组二等奖:
林茴茴(乐清市翁垟镇第二中学)
徐人之(乐清英华学校晚风文学社)
陈建琼 林开城(温州市十四中学)
王 洁(瓯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中组三等奖:
陈迎雪(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 胡若雪(瓯海区职业中专)
徐芝琳 邵 静(温州市十四中学) 王 涵(温州中学)
年怡恺(乐清英华学校晚风文学社) 热那 依米提(温州中学)
王云坤(温州中学) 佐姆尔古丽(温州中学)
市民组一等奖:
林宗平 吴建微 赵菲菲 孙舒适
市民组二等奖:
郑隆建 胡胜盼 李爱琴 张 晓 潘雪华 周玲春 陈晓敏 卢 铖 王曼娜
市民组三等奖:
潘 云 吴笔健 蔡庆勉 陈海珍(徐秋红) 方子路 王 楠
胡丽敏 余颖颖 郑晓猛 徐董爰
环保主题征文优秀指导师奖:
陈建敏(瓯海区南白象第一小学) 李 娜(龙湾区永中一小)
杨小华(平阳麻步第二小学) 胡海琼(瓯海区瞿溪二小)
徐婷婷(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陈佩蕾(温州少年艺术学校)
王 静(温州市实验小学) 陈晶晶(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方斐卿(温州市实验小学) 朱晓和(龙湾区永兴三小)
邹跃澐(瓯北镇第二小学) 虞 静(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屠双艳(乐清市实验小学) 麻玲玲(永嘉县巽宅镇中学)
仝晓峰(文成县二源中学) 朱 浩(乐清育英学校)
周传树(苍南县潜龙学校) 林国爽(温州中学)
沈永铭(温州市十四中学) 吴建微 程俊超
环保知识竞赛:
一等奖:
黄钢毅 李向阳 张 兵 旭 东 张 润 张 毅 季杉杉 叶志坚 陈沁雪 徐晨超
二等奖:
林明明 贾方瑞 计光通 周建云 谢 滢 陈友亮 李兴果
周玲春 夏 雨 王 真 陈良舟 海 波 卢 丹 胡杨杨
张洪超 张萧匀 方家豪 黄象明 戴嘉成 钱 姿
三等奖:
柯福荣 王 玮 薛 杰 巫 杰 林雨祥 黄欢欢 陈 宽
代小如 罗肖宝 宋 军 单真真 秦小云 陈青朗 宋 艳
朝 阳 陈颖颖 王正明 包可人 林朝辉 南惟文 孔健丞
任庭亨 杨成钱 王吕泉 蔡万葵 董大捷 王劭玮 程卓婷
胡鑫鑫 豪文进 季 阳 黄燮林 王曼娜 黄祥克 郑莉敏
徐铭康 王子轩 庄 园 陶友悦 邓丽平
优秀奖:
林津津 蔡童童 陈灵香 陈楣嘉 陈 燕 丁盈盈 葛亚松
何学席 胡班珊 缓 文 黄 思 黄秀茹 姜冬冬 姜志坚
李筠天 李世洪 李想龙 李银玮 林 斌 林建芬 林温妮
凌 赫 马之骥 欧玲玲 潘诗佳 潘天煊 彭继康 邵静洁
胜 宇 宋欣欣 苏俞丹 孙 敬 陶春春 陶晓黎 万君芝
王昶欢 王丹妮 吴安祈 吴广争 吴乐玮 吴俏俏 谢瑾亮
杨 杰 叶欣欣 叶友从 叶智贤 余金霞 张慧慧 张思源
赵新新 郑 力 周梦蝶 朱子灿 程婧婧 包明轩 李玉菊
娄志宇 陈德国 黄英红 刘柳煌
环保创新制作大赛:
一等奖:
孙培律(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陈 奇(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蔡 珉 郑情洁 张景凯 卢星瑜 陈奕嘉(乐清育英学校)
王 静 汪鹏程(龙湾区沙城中学) 王俊杰(龙湾区永中二小)
二等奖:
夏周奔(永嘉县乌牛镇仁溪小学) 钱其豪(乐清市柳市三小)
白倚梦(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校区)
林雯雯(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王 奔(苍南县龙港二小) 王家豪 虞泽华(乐清市乐成六小)
张佳佳(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杨依灵(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徐佳茹赵雪涵(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 丹 胡瑞瑞 林心怡(瓯海区瞿溪一小)
三等奖:
周德龙(苍南县宜山小学) 叶佳瑶(龙湾区永兴二小)
张舒心(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胡逸晗(乐清市乐成六小)
黄 策 王利彰(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陈露露(苍南县巴曹一小) 林高航(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赖杉杉(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项炳鑫(龙湾区沙城中学)
陈金泽李玲容(龙湾区永昌三小)
黄 煜(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包宛禾刘子露 夏榕潞 黄子河(乐清市乐成一小)
吴余磊(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许晓栎
环保创新制作大赛优秀组织奖: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永嘉城西小学
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环保创新制作大赛优秀指导师奖:
娄旭初(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叶文顺(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刘新民(乐清育英学校) 项涨禹(龙湾区沙城中学)
冯 洁(龙湾区永中二小)
环保主题摄影作品大赛:
一等奖:
陈孙瑶(温州市绣山中学) 卓嗣氏(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陈齐昂(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王煜斌(乐清育英学校)
陈柏成(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金胜利(温州中信公证处)
刘海江(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陈松晔(乐清英华学校)
王鸿图(龙湾区永中二小) 刘睿芊(龙湾区横街学校)
二等奖:
林青青(乐清市乐成镇第三小学) 胡 静(乐清育英学校)
杨 彪(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陈 北(乐清育英学校)
张凌赫(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周倩倩(温州市黎明小学)
林晓东(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张雪雯(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张冰心(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郑冰冰(龙湾区沙城镇第二小学)
邹煊翔(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林炳辰(温州市实验小学)
杨如意(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吴 雅(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张舒心(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陈晓丽(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卢俞萱(龙湾区永兴二小) 叶 昊(温州第十七中学)
金建范(瓯海区娄桥中学) 王安治
三等奖:
项恩琴(龙湾区永中三小) 章 旺(龙湾区沙城二小)
黄思思(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徐 倩(温州第十四中学)
陈孙瑶(温州市绣山中学) 郑佳倩(瓯海区娄桥中学)
陈心怡(温州市小心二小) 季心怡(温州市黎明小学)
刘奕贤(温州市水心二小) 王 培(乐清英华学校)
王煜斌(乐清育英学校) 王宇婷(乐清育英学校)
邹煊翔(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陈晓丽(苍南钱库高级中学)
陈增鑫(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杨素仪(温州市黎明小学)
黄 宇(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陈 北(乐清育英学校)
白婷婷(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林沁一(龙湾区横街小学)
张舒心(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程卓婷(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柯文坚(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王瑞超(温州外国语学校)
刘海江(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陈松晔(乐清英华学校)
洪梓幸(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朱 怡(龙湾区实验小学)
张冰心(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张雪雯(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温州区域赛:
小学组一等奖:
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瓯海区梧田第二小学
小学组二等奖:
温州市建设小学 乐清市白象第三小学
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
苍南县龙港第二小学 龙湾区上庄小学
文成县实验小学 泰顺育才小学
乐清育英小学 乐清市乐成第七小学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附属学校
小学组三等奖:
平阳县萧江第三小学 龙湾区沙城镇第二小学
苍南县宜山小学 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龙湾区永昌第五小学 龙湾区天河第一小学
瓯海区实验小学 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
中学组一等奖: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中学组二等奖:
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瓯海区三溪中学
温岭市泽国第四中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中学组三等奖: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温州市第二十中学
另: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温州区域赛团体一等奖的学校具备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资格。
B. 2010年瓯海区中小学艺术节绘画比赛获奖名单
温州市2010年中小学艺术节比赛(瓯海美术部分)获奖结果
一、绘画比赛
组别
等级
姓 名
学 校
指导师
小学
一等奖
叶蒙颖
瓯海区实验小学
范彩莲
李一苇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蔡巧英
叶含雅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蔡巧英
二等奖
温 曼
瓯海区新桥镇第一小学
张吟静
罗露倩
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
诸葛胜光
三等奖
吴信心
瓯海区瞿溪镇第二小学
蔡艳静
黄炎子
瓯海区实验小学
范彩莲
梁温晴
瓯海区实验小学
林晓洁
曾嘉敏
瓯海区梧田镇第三小学
陈雪丽
初中
二等奖
林明泽
瓯海区丽岙华侨中学
陈 要
龚彬瑶
瓯海区瞿溪镇华侨中学
谢 静
薛道理
瓯海区艺术学校
丰建飞
喻 言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王增福
三等奖
万 凡
瓯海区梧田镇第二中学
黄旭珍
高中
一等奖
夏海蜇
瓯海区同德中学
王小眉
二等奖
潘 雪
瓯海区三溪中学
潘腾.金佳佳
周蓉蓉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林晓昉
二、书法比赛
(一)软笔
组别
等级
姓 名
参赛学校
指导师
小学
二等奖
翁虔力
瓯海区仙岩镇第一小学
金秀媚
三等奖
胡 炎
瓯海区泽雅第一小学
徐寒冰
周丽洁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孟 春
刘宁宁
瓯海区新桥镇第一小学
陈 优
初中
二等奖
陈伟忠
瓯海区塘下中学
陈建苏
三等奖
叶梦梦
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
陈庆銮
林婉洁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叶招良
高中
一等奖
杜嘉慧
瓯海中学
林新俊
徐烨钧
瓯海中学
陈海峰
(二)硬笔
组别
等级
姓 名
参赛学校
指导师
小学
二等奖
李冰清
瓯海区新桥第三小学
姜益曼
王一川
瓯海区实验小学
范彩莲
三等奖
林望舒
瓯海区梧田第二小学
金瓯瑶
王书涵
瓯海区实验小学
陈施施
应秀瑶
瓯海区郭溪镇第二小学
叶洪卫
初中
二等奖
陈一星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林小小
三等奖
陈爱娜
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
郑丹妹
高中
二等奖
胡洁茹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傅 亚
三等奖
徐诗妮
瓯海第二高级中学
王小平
三、篆刻
组别
等级
姓名
参赛学校
指导师
小学
一等奖
林凯杰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金越豪
二等奖
程 治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金越豪
三等奖
李 翔
瓯海区实验小学
张林勇
陈佳丽
瓯海区梧田第二小学
王 南
初中
二等奖
王温然
瓯海区南白象中学
杜培雷
林素慧
瓯海区实验中学
张 弛
高中
一等奖
谢鹏程
瓯海区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张圣维
三等奖
陈志帆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王小平
四、摄影
组别
等级
姓名
学校
指导教师
小学
一等奖
邱海峰
瓯海区实验小学
张林勇
陈锁恋
瓯海区实验小学
张林勇
二等奖
陈齐昂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史剑波
三等奖
吴叶彤
瓯海区叶宅小学
陈湄滢
初中
一等奖
林天然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周 扬
二等奖
王浩特
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
严振国
高中
一等奖
黄冰慧
瓯海区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林建瑞
三等奖
许东远
瓯海中学
陈海峰
五、剪纸
组别
等级
姓名
学校
指导师
小学
一等奖
李 翔
瓯海区实验小学
范彩莲
二等奖
刘肖静
瓯海区仙岩穗丰小学
夏海霞
三等奖
谢欣璇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小学
蔡巧英
杨 可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小学
陈 超
王 建
瓯海区梧田第二小学
王 南
叶帆慧
瓯海区仙岩第一小学
朱丽君
初中
一等奖
潘孝义
瓯海区郭溪中学
凌丽敏
三等奖
邵非凡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林锡钦
周娟娟
瓯海区新桥中学
潘 瑶
高中
三等奖
潘静雅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傅 亚
冯 凡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傅 亚
C. 温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雁荡山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风景壮美,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雁荡山有三绝不能错过,大龙湫、灵峰夜景和灵岩飞渡。
2、瓯江蓬莱
江心屿是位于瓯江中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江中岛屿,岛上不仅有始建于南宋的东西塔等古迹,也有当年英租界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温州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可以欣赏瓯江夜景,十分惬意。
3、碧海仙山
南麂山列岛由52个岛屿组成,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贝藻类),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4、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楠溪江上游。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气势磅礴的瀑布、深潭,也游人不太多,是值得一去的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5、楠溪江
楠溪江是浙南地区最令人神往的一片山水。这里景致优美,无论你是登山探幽还是漂流赏水,甚至只是漫步江边,都能感受到楠溪江如梦似幻的景致。
D. 温州瓯海区有哪些 私立学校
温州瓯海区的私立学校有:温州市瓯海艺术学校、温州市梧田高级中学、温州市啸秋中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
1、温州市瓯海艺术学校
隶属于上海金太阳教育集团,创建于1997年,是浙南地区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是中国音乐学院在浙江省境内唯一的一个音乐函授站,是浙江省艺术学校附属少年音乐学校,也是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在温州的教学实验基地。
学校位于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占地三十六亩,2003年经温州市教育局批准,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联合开办了艺术高中部,填补了温州市艺术高中的空白。
2、温州市梧田高级中学
位于梧田街道龙霞路,与温州火车站、汽车南站相临,交通便利。西面与瓯海中学一衣带水,东南向与温州中学相邻。在历任校长的努力下,学校已先后三次征地扩建,如今学校占地面积28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0198平方米,绿地面积逾7700平方米。
3、温州市啸秋中学
啸秋中学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三茶路266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著名台胞何朝育先生捐赠巨款作为启动资金而兴建的。学校原来归口温州市瓯海区委统战部,由区台湾事务办公室举办、区教育局主管。2005年1月,学校完成体制改革,改制后的啸秋中学由区教育局直接主管,由省一级重点中学瓯海中学举办。
4、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1996年创办,总投资1.98亿元,占地面积186亩,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10个(小学43个、初中46个、高中32个)。在校生4118人(小学1600余人,初中1500余人,高中13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88人)。
5、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5年,1997年与瓯海电大合并办学。2005年兼并温州市金盾职业学校,2006年独资创办了温州市金盾汽车驾驶学校,2007年设立了金盾校区。学校现下辖景山校区、金盾校区、瓯海电大、金盾驾校,形成了“四位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远程教育、汽车驾驶及各类技能培训。1997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中学,2000年6月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E. 温州私立学校,多少钱一学期初中小学`
公办: 潘桥中学、泽雅中学、塘下中学、瓯海二职、温州三溪中学、温州农校、瓯海中学、温州瓯海二高、温州同德中学、温州景山中学、温州新桥中学、温州娄桥中学、任岩松中学、梧田一中、梧田二中、瓯海职业中专、 私立:瓯海艺术学校、梧田高级中学、啸秋中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金盾职业汽校
F. 温州哪里好玩
给你五条建议噢。
1,去温州乐园,(票价好象要80~100左右,包含了里面部分娱乐项目的费用,我三年前玩的,记得不太清了)貌似要玩起码要半天左右,而且在郊区,离市区还要坐车,回来起码下午4,5点了,*之后可以去找个地方吃个饭,之后逛逛五马街,大概1个小时左右吧,如果时间够可以去附近的中山公园和温州书城玩下,到那时侯我想你应该要坐车回家了。
2,去江心屿,那个门票要比乐园低,不过里面的娱乐项目自费,要坐船。9:30~15点左右,5,6个小时应该够了,之后你可以到朔门老街逛逛,那条小街类似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卖一些比较具有温州特色的东西和一些衣服,玩具之类的,而且里面有几家很有“玩”的特色,千万不要错过。弄完大概1个小时左右,之后同上面“*”
3,去温州动物园(这个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说真的是我7,8年前的印象,那边动物确实蛮多,玩个3,4个小时基本能搞定,旁边好象听说也有景区,你可以去玩玩。之后你看你有没有多余时间,可以参照1,2条。
4,坐1路车去科技馆(我记得1路车终点站是科技馆,其它路线也能到)
那边有些科技展出,很适合开发大脑的娱乐项目,我记得小学五年级好象在那玩过,里面有影院,下午还可以看场电影。科技馆旁边是温州博物馆,可以顺便参观下,还有温州市图书馆。附近还有绣山公园。之后看时间参照1,2条
5,温州市其它好玩的,还有水族馆,文化宫,街机厅,欧洲城(又名丹璐广场,一个能吃到外国美食的地方),电影院,好又多之类的超市,还有就是天一角(温州特色食物的场所)等等。。。
温州市区好玩的也就这么多,其它的实在想不出来了。
打了这么多,采纳了别忘了多给点过分哈 !Y(^_^)Y
G. 浙江市温州省瓯海区潘桥陈庄小学。
是不是我们热爱的家乡脱胎换骨了,变得很美很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第一小学五 .柳江河宛如一条美丽的彩带,在市内曲折飘行, 江在城中绕,城在江边立 ,形成了山水交错
H. 温州潘桥家乡山水作文
是不是我们热爱的家乡脱胎换骨了,变得很美很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第一小学五... .柳江河宛如一条美丽的彩带,在市内曲折飘行, 江在城中绕,城在江边立 ,形成了山水交错
I. 瓯海区潘桥行知小学哪个老师比较好在线等!!!
学校里有个林老师挺不错的,我女儿就是给她带,蛮负责的。好像叫林丽芳。可以去学校问一下,她是我女儿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很细心的一个老师。
J. 温州教育局网站
2013年温州市“小升初”招生及相关政策发布时间: 2013/4/18 18:38:27 被阅览数: 4676 次 来源: 温州子学家教网
今年城区初中将基本学校实现小班化教育,市直公办初中学校还将实行“零择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3年市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记者采访市中招办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三大亮点
市直公办初中
实行“零择校”
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原则,不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面试)录取新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获奖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或依据。且任何学校不得以举办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等名义招生,各校所招学生要常态分班,在市直公办初中学校实行“零择校”。
新居民子女
享受同城同待遇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保障符合条件的我市新居民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鼓励不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回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
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在就读小学直接报名,针对其父母在市区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如学生在鹿城城区就读小学,则在报名时提交社保缴纳证明即可,不受缴纳时长限制。
城区初中
基本实现小班化
市直初高中分设办学后,初中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预计今年城区初中将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同时,市教育局将加大教师流动力度,促进师资进一步均衡,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报名细则
报名对象分五类
今年,市直及鹿城区属初中的报名对象包括五类:
(一)隶属鹿城城区〔包括五马街道、南汇街道、滨江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原黄龙街道部分)等5个街道,下同〕,并持有当地户口的小学应届毕业生。鹿城城区户口必须于2013年6月5日前登记,否则视为今年初中招生的非鹿城城区户口学生。
(二)鹿城城区域内部队现役军人、归侨华侨、港澳台同胞、办有人才居住证引进人才的子女。
(三)非鹿城城区户籍,在鹿城城区就读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四)双屿街道(原双屿镇部分)户籍,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五)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小学毕业生: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且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鹿城城区已取得居(暂)住证并居住1年(含)以上,同时取得工商执照或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含)以上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并在温州市区缴纳社会保险1年(含)以上,有相对固定居所(含租赁)。其中,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如在鹿城城区就读小学的,父母在市区缴纳社会保险不受一年(含)以上的时间限制。
这些学生需个别报名
小学不在鹿城城区就读、户籍在鹿城城区(含原双屿镇部分),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毕业生向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4日至26日。地点为学院路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
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不在鹿城区就读,也采取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7日至28日,地点为学院路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
其余学生直接在所在学校报名。
热点问答
民办学校特色学校
这样招生
今年,温州市绣山中学的招生对象为鹿城区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鹿城区(市直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
温州外国语学校在瓯海区的温州市竞技体育学校校园内举办寄宿制初中部。招生对象为鹿城区、瓯海中心区(包括娄桥街道、潘桥街道、景山街道、新桥街道)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上述区域内小学就读且有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
绣山中学和籀园小学的国际部,面向在温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归国华侨以及华侨子女等招生。
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对确有特长学生,由类别学校专门培养,如以招收艺术特长的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市第七中学)面向全市提前招生。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温州市九山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招生对象为鹿城城区户籍,且父母居住地(拥有产权,房屋产权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在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和市第二十一中学辖区内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今年二外计划招生4个班级140人。
绣山中学、外国语学校和第二外国语学校三所学校不可兼报。
施教区:
原则稳定,略有微调
据悉,今年初中学校的施教区调整原则上保持稳定,可能有些微调;施教区具体划定时间在7月20日前,届时,会通过新闻媒体和教育局网站等办法公布。
符合条件的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由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按片区有空余学额的公办学校和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分(东、西校区)统一调配入学。
四大变化
二中、八中入学条件放宽
今年在初高中分设的基础上,八中等初中学校的办学资源增加,因此,可放宽这些学校的入学条件。二中、八中辖区内学生,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的不再有居住三年以上的要求。而市实验中学以及实验中学南浦分校辖区内,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的,必须达到居住三年以上(居住时间不得迟于2010年8月31日)。
外国语学校初中实行寄宿制,在瓯海办学
今年秋季,温州外国语学校在瓯海举办寄宿制初中部,学校位于瓯海大道娄桥路口。考虑到学校地处瓯海区,招生对象为鹿城区、瓯海中心区(包括娄桥街道、潘桥街道、景山街道、新桥街道)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上述区域内小学就读且有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二外招生对象确定
考虑到缓解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就学压力,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对象确定为“鹿城城区户籍,且父母居住地(拥有产权,房屋产权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在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和市第二十一中学辖区内有寄宿要求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二外今年初中招生4个班级共140人。
原市第十一中学初中辖区 由周边初中代替
根据今年启动的初高中分设工作,市第十一中学和市第十四中学两校将合并。市第十一中学校址保留高中,停止初中招生。今年,原温州市第十一中学初中辖区由周边优质初中学校代替。
1、鹿城城区户籍是指哪些范围内的户籍人口?
答:参考2001年9月18日温政发[2001]135号批复,鹿城城区是指黎明、绣山、南浦、蒲鞋市、洪殿、江滨、五马、南门、水心、莲池、广化、黄龙等12个街道和南郊乡。根据温州市府办2011年10月13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鹿城城区是指五马街道、南汇街道、滨江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原黄龙街道部分)等5个街道。
在市直初中办学条件可承受范围内,今年将“双屿街道(原双屿镇部分)户籍,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纳入招生范围。
2、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是否可以就近入学?
答: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且学生及其父母户口与上述房产权人在一起,学生父母又确无其他住房的,凭上述房产证所在地就近入学。
3、华侨子女就学有什么规定?
答:回国读书的华侨子女享受与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的同等待遇,在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也可到监护人户籍所在地集中接受华侨华人子女的学校入学。
归侨华侨子女、香港澳门同胞子女须提交本人或父母所在国(地)居留证和市侨办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台胞子女、台籍学生需提交市台办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因拆迁而变动居住地的适龄儿童如何就学?
答:因拆迁而变动居住地的(以拆迁安置协议书为凭证)。
①就地安置的,在就地安置地安排入学。
②属外迁、且没有其他房屋产权的,2014年7月底前入住的,在外迁安置地就近入学。
5、外地回温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如何报名?
答:外地回温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持户口册、产权证(产权证不是学生父母的需带学生父母的身份证)、本人学籍证明、体检档案、近期免冠单寸照片两张,向市教育局中招办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4日至26日。
6、房产证在抵押、房产证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怎么办?
答:房产证在抵押可由抵押单位派人持证,送市教育局中招办审核认定;或房产证复印件由抵押单位经办人、负责人分别签字,经办人联系电话、单位盖章,连同抵押贷款协议书交学校,代替房产证报名。
房产证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凭房开公司的购房合同、发票及房管局收件收据为依据。民间契约及协议均不视作初中招生的房产依据。
7、过去两年实施的“六类人员子女”照顾政策还能继续享受吗?
答:六类照顾对象的子女优先安排入学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而定,市教育局中招办会根据照顾对象的意愿,在学校满足辖区招生后多于学位的前提下,统筹优先安排公办初中就学。六类对象为见义勇为者子女;市级及以上劳模、省绿叶奖获得者子女;市引进高级人才、市拔尖人才、市551工程人才(第一层次)子女;市委、市政府委派的援藏援疆援川援青及援外干部子女;市级优秀骨干教师(第二层次以上)子女;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明文规定的其他需要优先安排对象子女。
8、在市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两所学校辖区内,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且产权办理时间不足三年的学生要怎么办?
答:应向学校提交居住三年的说明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电费收据、电话费收据、电视费收据、水费收据等原始凭据),在报名时连同其他报名材料由学校上交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
如有其他疑问,可致电温州市教育局中招办咨询,咨询电话为8863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