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龙川县老隆镇附城学校怎么样
龙川县老隆镇附城学校是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注册成立的,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附城新隆村鬼叫岭。
龙川县老隆镇附城学校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2441622456984546D,企业法人徐信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龙川县老隆镇附城学校的经营范围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依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承担辖区内小学学历教育任务和初中学历教育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通过爱企查查看龙川县老隆镇附城学校更多信息和资讯。
⑵ 广东河源龙川共有几个镇
截至2015年,龙川县辖24个镇,分别是老隆镇、佗城镇、义都镇、黄布镇、鹤市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黄石镇、黎咀镇、车田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佗城镇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最南端,至今有2221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来是龙川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重镇。
2、鹤市镇
鹤市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龙川县东南5镇的地理位置、商贸、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中心镇之一。
3、丰稔镇
丰稔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与县城相邻,位于县城北郊,总面积133.09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东北面韩江环绕,西南面有东江。
4、田心镇
田心镇位于龙川县境中部偏东,韩江上游,东连兴宁大坪、龙川回龙,西接龙母,南邻石坑、铁场,北界赤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丘陵起伏。面积88.39平方公里。
5、回龙镇
回龙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位于的龙川县中部,东北面与兴宁市相连,南接田心镇、西邻赤光、新田镇。回龙镇是全省八大革命老区之一,1929年3月,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龙川大塘肚成立。
⑶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的隆师中学的宿舍是怎样的,这所学校好不好
这个不太清楚,应该都差不多吧,我是一中的,记得考高中时,老师说隆师潜力挺大的,规章制度和一中差不多,隆师校长是一中原来的副校长
⑷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有什么初中学校
龙川县基本每一个镇都有初中学校,老隆就有龙川一中,实验学校,田家炳中学等!
⑸ 河源市龙川学校存在乱收费现象很严重,学生规定在学校吃早餐,校服每个学期都要订,作业也是老师指定的书
好的!我们会快点办理的了。
⑹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的新校服
黑白色,像运动服。衣服大部分是白色,裤子几乎是黑色
⑺ 河源市龙川县有多少所高中
有四所高中。
一、龙川县第一中学
龙川县第一中学是广东省最早备案的公立中学之一,也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于龙川老隆镇东风路,是川中的老校区。
学校创建于1913年,前身是龙川县立中学;1929年学校更名为“龙川县立第一中学”;1954年,高中部迁到赤岭背,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为佗城中学,一中新设初中部。
二、龙川县实验中学
龙川县实验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创办于1993年9月,2005年9月正式成为我县第二所高级中学。
三、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的前身为龙川县新城中学,创建于1996年,创建之初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2000年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2009年9月撤并初中部后正式成为龙川县第三所高级中学。因办学佳绩突出,2014年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和验收。
四、龙川县隆师中学
是2013年1月经龙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新设立的一所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规划建设的学校。学校位于龙川县老隆镇隆师路42号,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100%,校园环境幽雅、书香隐蕴,实行全寄宿、半封闭式管理,在校生人数将达4000人。
(7)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校服扩展阅读:
中学教育
民国2年(1913)秋,在县城西门考棚(今县机电厂)创设县立中学一所,学制4年,春季始业,招生2班、100人,教职工10余人,课程设置有修身、国文、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学经济、乐歌、图画、手工、体操。
民国15年冬,由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在通衢景韩书院)改办县立第二中学。不久车田绅民先后集资创办始云中学和可能中学,因经费困难,办两年停业。
民国18年,中学实施“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改春季为秋季始业。同年,第四区区立中学与县立第二中学合并,仍称县立第二中学,以铁场街原区立中学与县立第二中学合并,仍称县立第二中学,以铁场街原区立中学为校舍。
翌年县城中学撤销附高中师范班,新设高中班,易校名为龙川县立第一中学。
民国28年,设在通衢的一中分校,改办县立第三初级中学(后改名金安中学)。
从民国29年起,全县陆续办起县立第四初级中学、县立第五初级中学、私立赤光初级中学和私立景韩初级中学。至民国37年秋,在全县3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中,有14个高中班、462人,37个初中班、1672人,教职工169人。
1949年5月龙川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全县中学,私立中学经费由地方自筹,政府补助。当年冬在校学生2790人(其中高中200人),教职工259人。按“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针,课程增设马列主义哲学,改国文为语文,废除公民、童军、军训课。
1953年废止春季招生。1956年9月,龙川一中佗城分校改设佗城初级中学。撤销金安中学分校,恢复通衢初级中学。丰稔、永新、登云、龙母、黎咀、壮士(麻布岗)、上坪7所完小附设初中班。
1957年裁丰稔和登云小学初中班,永新小学初中班改办鹤市华侨初级中学。
1958年“大跃进”期间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全县新办6所民办中学,龙母、黎咀、麻布岗(原壮士)、上坪4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改办完全中学。
同时,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把劳动当作教学科目,学校办工厂、农场,走出校门参加工农业生产,学生全期上课时间不足一半。
1960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对17所民办中学采取关、并措施,只留老隆中学继办。全日制完中则撤并班额,压缩下放一批教学人员。
1963年贯彻部颁《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深入开展学雷锋,形成较好的校风,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师生全国“大串联”。
1967年“复课闹革命”,写大字报,当年停止招生。
1968年工人、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大搞“开门办学”,组织学生学军、学农、学工,实行校队挂钩,厂校合一,取消升学考试制度,改用推荐办法招生。
1969年实行学制改革,初、高中学制各缩短为2年。
1971年提倡“山沟办学”、“茅寮学校”,龙川一中及佗城、赤光、上坪等中学均设分校,办教学“实验”基地,每学期轮流组织师生到分校一个月,或办蔗园,或学水稻田间耕作技术,或学开拖拉机、修理农机,或搞土杂肥怄制,制沼气。
1977年恢复毕业与升学文化考试制度,文化知识课被提到首要位置,开始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1978年以后,恢复中学“三三”学制,撤销各中学分校及小学附设初中班,逐步调整中学布局。
至1985年,全县设完全中学8所(县一中、老隆、金安、佗城、铁场、车田、赤光、麻布岗)、84个班、4110人;初级中学27所、516班、2.10万人,共有教职员工1848人。
⑻ 龙川县水贝小学交了学费有校服的吗
没有相关问题的答案 你可以去当地的学校问问
⑼ 广东省龙川县属于那个市
属于河源市。
龙川县,河源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县城为老隆镇。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2012年末,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
龙川历史悠远,公元前214年秦朝始置县,至今有2231年历史。是秦朝南征百粤50万大军的聚居地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客家先民的重要发源地和岭南客家族群的祖地,中华姓氏源流的朝宗圣地之一。是千年古县、中央苏区县、全国示范县、革命老区、粤闽赣皖苏物流产业带的综合枢纽,也是广东人口、地域大县。
截至2015年,龙川县辖24个镇(老隆镇、佗城镇、义都镇、黄布镇、鹤市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黄石镇、黎咀镇、车田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9)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校服扩展阅读
龙川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矿产、林木资源。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粤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全县水域面积0.91万公顷,拥有东江、韩江两大水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27万千瓦。
辖区内枫树坝水库是全省第二大水库,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长年保持Ⅰ类标准水质,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县境内有铁矿、黑色花岗石、稀土矿、矿泉水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20余种。优质珍稀的龙川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达27万吨,被誉为“东方维希”。
2017年全县活立木蓄积量73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92%,森林面积214701.57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26396.21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