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与流程
输血质量过程管理制度 1、 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 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若输血延迟,必须将血液归还血库保存。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 严格执行插队制度。 4、 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过程,要求患者及时 报告不良反应。 5、 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避 免产生免疫反应。 6、 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 液凝集或溶血。 7、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 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分析原因并通知医生。 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1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由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 2 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填写的资料对受血者采集血样
⑵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解释取得合作。
2、两人核对供血者和受血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核对者、执行者签全名。执行者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血型及血液、血量,无误后务用。
3、按密闭式输液法滴入等渗盐水,待液体滴入畅通后,将等渗盐水瓶塞上的针头拔出,插入已消毒的输血袋或瓶内。
4、血液将输完时,继续滴入少量等渗盐水,力求将输液管内的全部血液输完。
5、如不再输血或其它液体时,则可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局部针孔。
6、整理病床,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其储血瓶保存24小时备查。
⑶ 请问关于医院要输血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手续要办 价格多少 还有输血的三联单都是给谁的
住院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符合临床用血指征——医患双方签订输血前知情同意书——抽取血样送检输血前四项(紧急用血可与输血申请同时开具)——医生下输血医嘱、完整真实填写用血申请单,护士抽取对应患者血样连同用血申请单等送输血科(血库)——配血结果相合,护士从输血科(血库)领取相应血液——输注。
上述流程各家医院应该大同小异,但输血知情同意书是一定要在本次住院的第一次输血前签订的,没有签订同意书的除非是无家属无自主意识的危重患者且经医务部备案,否则不能予以输血治疗。
至于血液的价格可能因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略有差异,举例:红细胞悬液 212.5元/U; 血浆(新鲜和普通冰冻)71.25元/100ml; 单采血小板 1450元/人份。
三联单不知你指的是不是血费小票,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双联单,每个病人每次领血都有,上面除了病人资料外还有血液类型及剂量、输血日期和领发血双方签名,一式两份,一份跟病历输血记录单,一份输血科(血库)存根。
⑷ 关于献血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献血流程图
1、
体检登记 健康状况调查如:营养发育、体重、身高、血压等;填写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证件类别与号码、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等。
2、 检 验 由体采科检验人员取献血者手指末梢血液做血型定型和快速乙肝表面抗原初筛,合格后进行采血。
3、 采前准备 清洗手臂:防止采血部位感染与血液污染;
采前核对:回答采血人员的问题,如姓名、血型、采血量等;
消毒手臂:碘酊消毒、酒精脱碘、消毒后不要触碰消毒部位。
4、 采 血 按照采血人员的要求配合采血,采血针进入静脉后,献血人员要间断地做松、握拳动作,采血过程约需3-6分钟。
5、 压迫止血 采血完毕,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5-10分钟,不要捻动棉球,避免皮下血肿。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离开,消毒棉球应保持4小时以上。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含有优质蛋白质 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含有铁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含有叶酸 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
含有维生素B12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献血有害健康吗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7-8%,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其血液总量约为3000-4000毫升,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内运行,其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以备人体急需。一个正常人一次献血或外伤性出血300-400亳升,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机体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输血后营养适当的话,两到三天血液中的水分即可得到补充。一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其核心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也可于两到三个月后回复到献血前数量,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输血不超过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
(1)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
(2)一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
哪些人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哪些人不能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献血者体检标准有哪些?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⑸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与流程
1.对血站血液成分验收;
2.血液成分贮存需要冷链;
3.配血\发血;
4.输血记录;
5.不良反应回报及处置.
⑹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分别如下:
1、制度
①第三条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②第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2、流程
①第二十九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②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6)输血的制服和流程扩展阅读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1、临床输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对于临床输血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而且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更应该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因此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全面确保输血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