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穿校服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学校看起来很整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风貌.,一身校服,会使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变得有生机
2.不会发生攀比现象
缺点:不好认人
Ⅱ 学生穿校服有什么坏处
校服的优点:首先、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
第二、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
第三、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 第四、学生统一穿校服,便于管理,宣传学校。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学生身份,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而整齐的校服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的展现,有利于学校的对外宣传。
除此以外,学生穿统一校服还有诸多好处:
一、有养成教育的功能。学生都穿校服会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行为举止方面会自然地以学生身份要求自己;
二、保护和监督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比如不太容易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场所、酒吧等; 三、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一些时装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着舒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益处。
校服的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2.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穿校服没温度,至于风度——唉,只能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4.穿校服将使个人所有衣服闲置,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5.现有很多同学认为,穿上校服,简直分不出男女,穿的都一样。
6.在崇尚个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不美观,展现不了青春的活力。
7.大都是运动服之类,学生穿上虽然整齐划一,但是不见得精神,对提振精神面貌无多大益处
8.有些校服都是按统一型号生产的,不是量体裁衣;
9.学生穿校服,整齐划一,看上去纪律不错,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然而,不少领导看重的就是这种虚假的“纪律感”,强令学生穿校服,以显示治校有方。
10、为了考虑一些经济不好的学生,校服的质量,样式的种种方面受到局限,衣料不好,校服一般都是非棉织品,系化纤成份,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不利,同时校服的舒适度不佳,不透气,令学生对穿校服感到反感。 校服的统一对于学校管理学生有非常大的方便性,而对于我们心理的健康、攀比心理也有一定的好处,当然校服的缺点也是有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毕竟社会在发展,思想也在不断的提升。
Ⅲ 教育局回应家长反映学生校服质量差,你们学校的校服质量如何
一:质量教育局回应家长反映的学生校服质量差的问题,我们学校的校服质量相对来说还是不错,虽然款式一般。
我们学校的校服因为是提供给我们学生穿,而且男女生是同一个款式,因此在颜色上是经典的蓝色以及长裤长袖,虽然没能等到梦寐以求的小裙子,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它的喜欢。而且因为是每一天都需要穿的,因此一般会买上2到3套,以便更换。数量不多,所以我们经常需要穿到它。所以被洗涤的频率是相对经常,但是我们往往也要穿上个一两年之后才会发现它会变性,例如颜色变浅变淡许多以及那些白色变得发黄,还有弹性减弱。因此我们学校的校服质量还是可以的。
Ⅳ 为什么校服千篇一律,中小学生还必须要穿校服
为什么校服千篇一律,中小学生还必须要穿校服?
中小学生必须穿校服,似乎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对此提出异议者少之又少。人们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讨论的不是该穿不该穿,而是穿什么样的好。 看来,中小学生穿校服,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依我看,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讨论清楚。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就要僵化,对不合理的东西,也不会产生怀疑,更不可能去试图改变它。“从来如此就是对的”,这是国人一贯的思维方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就曾大声疾呼:“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在现在还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先说一个真实的笑话,看看我们某些同志的思维定势有多么严重,思想已经僵化到了何种程度。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某国总统夫人到校参观,本来完全可以也应该让学生换上自己整洁漂亮的衣服迎接客人,但不穿校服成何体统?学校规定一律穿校服迎宾。但是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猛长的时期,平时活动量又大,所以很多人的校服不是太短,就是太破。怎么办?学校竟然叫校服太短太破的同学,统统藏到楼顶上外宾看不到的地方。剩下的同学,校服勉强看得过去的人,排在前面,其他人躲在后面。女儿当时还很小,回家讲述这些情况时,笑弯了腰。一个孩子尚且看出这样做是非常可笑的,为什么学校的领导、老师就觉得很正常呢?如果不穿校服去迎宾,又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担心,这样僵化的头脑,怎么教育出赋有活力的学生?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认为,学生穿了校服,有助于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对学校的热爱和凝聚力。这种理由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不满每天穿校服而背后骂娘者有之;故意不洗不换,整天脏兮兮地进出学校者有之;毕业后,立刻将校服撕成碎片者也有之。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每天穿校服的规定是极其反感的,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凝聚力呢?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找,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有人说,是因为校服的质量、式样不好,学生才不爱穿。我说有这个因素,但在目前无法解决。可以请人设计更好的式样,使用更好的面料,但价格会上去,无形中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条件好的地方,学生除运动服外,还有一套式样比较好一点的“正装”,比如男孩为西服,女孩为套裙,或者是类似海军服一类的制服。但穿这样的衣服需要配套,领花、领带、皮鞋等等一件都不能少。否则不伦不类,不如不穿。而且这样的服装,如果每天都穿,只有一套是不行的,至少一周要换洗一次吧?再说,上体育课怎么办?不换成运动服、运动鞋,恐怕不成。大部分学校恐怕还没有供学生存放衣服的地方,更没有更衣室。中国人现在还没有阔到像京剧《凤还巢》里朱千岁“脱了路衣换寿衣,脱了寿衣换便服,再脱了便服换路衣”的地步。既然来回换装有诸多不便,所以现在学生日常穿的就是那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运动服,有正装的也把正装束之高阁,成了半年闲,一年闲,甚至几年闲,造成极大的浪费。“讲究”完全成了“将就”,我不知道这种“讲究”还有什么意义。有的学校稍微宽松一点,平时不要求穿校服,只要求周一升旗的时候穿,据说是为了表示对国旗的尊敬。全校学生穿着运动服向国旗敬礼,就是对国旗的尊重吗?更何况中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短小的、肥大的、褪色的、破旧的…….我感受不出一点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场面,用“滑稽可笑”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还有个十分动听的理由,即可以避免学生在穿衣上互相攀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如果艰苦朴素的作风能通过穿式样相同的衣服毫不费力的培养起来,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惜这只是教师们的一厢情愿。可以用来攀比的东西太多了,岂止是衣服!运动鞋、自行车、电子产品、家长的地位、金钱、汽车、洋房、别墅、甚至眼镜、书包、各种文具都可以互相攀比,穿一样的衣服就能解决攀比的问题吗?作为学校、教师不去研究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去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纠正学生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却想以这种简单的、令人反感的做法,来替代艰苦细致的教育过程,是很可悲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只能起到让教师“眼不见,心不烦”的作用,丝毫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学校一边打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旗号,一边却在心安理得地吃着承包制作校服的厂家的回扣。学校干部因为吃这种回扣而落马,绝不是个别现象。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措施,倒成了干部教师腐化堕落的温床,真是咄咄怪事。随着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现在是少多了,但有哪个学校敢拍着胸脯说,从给学生定制校服那天起,就从来没得过厂家的好处?不管这些“好处”是个人贪了,还是花在其它方面了,你们敢说从没拿过吗?
Ⅳ 关于中国中小学生制服的问题。
那个....我记得日本的都是水手服吧,中国也是??不会吧....说句实话中国的中小学校服一般都是很XXX的,哀...........
Ⅵ 小学生丢校服现象严重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现在不少人大于大脚惯了,东西丢了懒得去找,立马重买新的,不符合节俭精神
Ⅶ 关于学生校服的,国家有什么法规或文件吗
国家目前有校服新国标文件,校服新国标文件是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其是我国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7)中小学生校服背后存在啥问题扩展阅读
文件颁布的背景:
有关校服的标准数量多,但标准分散,标准之间协调性不够强,不便于各相关方使用,同时由于无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的专用标准,容易让公众产生我国没有校服标准的错觉。
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混乱状况,经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会商,决定制定统一的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在汇集整合现行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观质量要求等进行统一规定。
既便于有关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现有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学生校服质量安全门槛,为校服管理和监管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委于2015 年3 月18 日以国标委综合[2015]25 号文件专门批准下达《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
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了社会意见,各方参与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见和建议500 余条。6 月4 日,标准草案顺利通过审定。至6 月30 日国家标准委2015 年第21 号公告正式批准发布并实施,前后历时3 个多月时间,创造了纺织标准制定新速度。
Ⅷ 校服背后 出现很多黑点点 如何预防
怎样去除衣服上的霉斑?
有霉斑的棉织品可先在透风处晾晒,待干燥后用刷子刷去霉斑。
呢绒衣服上的霉斑可用优质汽油刷洗,待汽油挥发后,用湿布放在衣服上熨烫,就可以恢复毛料的外观特点。
绸缎上的霉斑点,可用绒布或新毛巾轻轻揩去,较大斑点可将氨液喷洒于丝绸上,再用熨斗烫平,白色霉班,用酒精轻轻揩擦即可,化纤织品上的霉斑,可用刷子沾浓肥皂水刷洗,再用水擦除。麻织品可用氯化钙溶液刷洗,再用淡盐刷洗,毛丝织品的陈旧霉斑,还可用10%的柠檬酸溶液洗刷。
衣服污迹的洗除法
一、汗迹
1:先将衣服放入浓度为3%~5%的冷盐水中揉搓几下,浸泡半天。衣服取出后再用肥皂洗涤。
2:用冬瓜适量,切开去籽,加食盐捣烂取汁搓洗衣服。
3:用掏米水或做豆腐的豆浆水搓洗 。
4:把生姜切成米粒大,然后放在汗迹处搓洗。
二、食用油迹
1:先将衣服的污染部分浸入 60℃的热水中,片刻取出,撒上少量碱粉及等量洗衣粉,用手搓洗。用清水漂洗后再用洗衣粉洗一遍。
2:将肥皂切碎用开水冲化后,将衣服放在肥皂液中搓洗。
3:取少许面粉用冷水调成糊,涂在油污的正反面,晒干揭去面粉,油污既除。
4:用绿豆粉厚涂于油迹处,然后用电熨斗烫一会儿油迹既除。
5:在油迹正反面各垫一张吸墨纸,压一页后掸去,再用热米汤搓洗。
6:用清水煮罗卜,取汁搓洗。
7:用稻草灰或豆秸灰铺在油迹上,盖上白纸,压一夜后掸去,再用热米汤搓洗。
8:若是猪油污迹,可用栗子煎水搓洗。
9:若是牛,羊油迹,可用石灰搓洗。
三、其他油迹
1:桐油迹先用汽油浸软,再用豆腐渣擦洗,可除净。
2: 机械油迹,可用汽油刷洗,同时在衣服里外分别垫上吸墨纸(过滤毛巾也可),再用熨斗熨烫,直到油迹吸尽为止。最后用洗涤剂洗涤,清水漂净。
3:圆珠笔油迹,先用40℃温水浸透后,再用苯揉搓或用棉花蘸苯擦洗,再用洗涤剂洗净,清水漂净。
4:皮鞋油迹,应用汽油,松节油或酒精擦拭。
四、水果汁菜汁
1: 新迹应马上用盐水搓洗,一般即可去处。如还有痕迹,可用冲稀二十倍的氨水揉洗,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2:丝绸衣服沾上水果汁用柠檬酸溶液清洗。
3:呢绒衣服沾有水果汁用酒石酸溶液清洗。
4:衣服上沾有桃汁,可用草酸洗。
5:白色衣服的果汁迹,先用氨水涂擦,随后用肥皂或洗涤剂搓洗。
6:衣服沾上菜汤,乳汁,先用汽油揉搓去油脂,再用一份氨水,5份水配成的溶液搓洗,待污迹去除后再用肥皂和洗涤剂洗。
五、墨汁墨水
1:衣服被墨汁沾污,可有许多方法去除。先用冷水冲去浮墨。先用冷水冲去浮墨,再用米饭粒和洗涤剂 溶液调匀,涂在墨迹上反复搓洗。再用1份酒精2份肥皂制的溶液反复搓洗。用糯米饭粒或牙膏在污迹 处反复搓洗。用4%的大苏打液刷洗。用杏仁半夏和鸡蛋一起捣成泥,涂在污迹处,待3~5分钟搓洗。
2:沾上红墨水,新迹可用温水洗涤剂溶液浸片刻后搓洗;陈迹先用洗涤剂洗,然后用10%的酒精搓洗。
3:沾上蓝墨水,新迹可用一般洗涤剂搓洗;陈迹可先在2%的草酸溶液浸,几分钟然后搓洗。
六、其他污迹
1:去除霉斑。先用绿豆芽搓洗,再用清水漂净。用煮烂的绿豆芽涂于污迹上搓洗。用5%小苏打水或9%的双氧水搓洗。纺织品用10%的柠檬酸溶液搓洗。
2:血迹去除。将鲜罗卜切丝,加盐挤汁,然后用箩卜丝和汁液擦洗。将双氧水滴于血迹处,再有含酒精的肥皂液搓洗,血迹千万不能用热水洗。
3:铁锈去除:用醋涂在铁锈处,2~3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用2%的草酸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
4: 尿迹去除。先用洗涤剂洗,再用氨水或硼砂洗涤,最后用清水洗净。
5:青草污迹去除,可用含食盐的热肥皂水洗,也可用含有少量的氨水的热肥皂水洗。
注意:羊毛蚕丝和化纤混纺织品,不宜用氨水碱水去污。草酸苯等化学药品均有毒性,使用时浓度要极稀,衣服最后都必须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
Ⅸ 为什么在学校一定要穿校服,穿其他的不行吗
中小学生必须穿校服,似乎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对此提出异议者少之又少。人们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讨论的不是该穿不该穿,而是穿什么样的好。 看来,中小学生穿校服,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依我看,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讨论清楚。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就要僵化,对不合理的东西,也不会产生怀疑,更不可能去试图改变它。“从来如此就是对的”,这是国人一贯的思维方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就曾大声疾呼:“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在现在还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先说一个真实的笑话,看看我们某些同志的思维定势有多么严重,思想已经僵化到了何种程度。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某国总统夫人到校参观,本来完全可以也应该让学生换上自己整洁漂亮的衣服迎接客人,但不穿校服成何体统?学校规定一律穿校服迎宾。但是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猛长的时期,平时活动量又大,所以很多人的校服不是太短,就是太破。怎么办?学校竟然叫校服太短太破的同学,统统藏到楼顶上外宾看不到的地方。剩下的同学,校服勉强看得过去的人,排在前面,其他人躲在后面。女儿当时还很小,回家讲述这些情况时,笑弯了腰。一个孩子尚且看出这样做是非常可笑的,为什么学校的领导、老师就觉得很正常呢?如果不穿校服去迎宾,又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担心,这样僵化的头脑,怎么教育出赋有活力的学生?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认为,学生穿了校服,有助于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对学校的热爱和凝聚力。这种理由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不满每天穿校服而背后骂娘者有之;故意不洗不换,整天脏兮兮地进出学校者有之;毕业后,立刻将校服撕成碎片者也有之。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每天穿校服的规定是极其反感的,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凝聚力呢?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找,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有人说,是因为校服的质量、式样不好,学生才不爱穿。我说有这个因素,但在目前无法解决。可以请人设计更好的式样,使用更好的面料,但价格会上去,无形中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条件好的地方,学生除运动服外,还有一套式样比较好一点的“正装”,比如男孩为西服,女孩为套裙,或者是类似海军服一类的制服。但穿这样的衣服需要配套,领花、领带、皮鞋等等一件都不能少。否则不伦不类,不如不穿。而且这样的服装,如果每天都穿,只有一套是不行的,至少一周要换洗一次吧?再说,上体育课怎么办?不换成运动服、运动鞋,恐怕不成。大部分学校恐怕还没有供学生存放衣服的地方,更没有更衣室。中国人现在还没有阔到像京剧《凤还巢》里朱千岁“脱了路衣换寿衣,脱了寿衣换便服,再脱了便服换路衣”的地步。既然来回换装有诸多不便,所以现在学生日常穿的就是那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运动服,有正装的也把正装束之高阁,成了半年闲,一年闲,甚至几年闲,造成极大的浪费。“讲究”完全成了“将就”,我不知道这种“讲究”还有什么意义。有的学校稍微宽松一点,平时不要求穿校服,只要求周一升旗的时候穿,据说是为了表示对国旗的尊敬。全校学生穿着运动服向国旗敬礼,就是对国旗的尊重吗?更何况中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短小的、肥大的、褪色的、破旧的…….我感受不出一点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场面,用“滑稽可笑”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还有个十分动听的理由,即可以避免学生在穿衣上互相攀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如果艰苦朴素的作风能通过穿式样相同的衣服毫不费力的培养起来,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惜这只是教师们的一厢情愿。可以用来攀比的东西太多了,岂止是衣服!运动鞋、自行车、电子产品、家长的地位、金钱、汽车、洋房、别墅、甚至眼镜、书包、各种文具都可以互相攀比,穿一样的衣服就能解决攀比的问题吗?作为学校、教师不去研究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去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纠正学生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却想以这种简单的、令人反感的做法,来替代艰苦细致的教育过程,是很可悲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只能起到让教师“眼不见,心不烦”的作用,丝毫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学校一边打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旗号,一边却在心安理得地吃着承包制作校服的厂家的回扣。学校干部因为吃这种回扣而落马,绝不是个别现象。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措施,倒成了干部教师腐化堕落的温床,真是咄咄怪事。随着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现在是少多了,但有哪个学校敢拍着胸脯说,从给学生定制校服那天起,就从来没得过厂家的好处?不管这些“好处”是个人贪了,还是花在其它方面了,你们敢说从没拿过吗? 谢谢采纳
Ⅹ 你觉得中国校服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中国校服基本上就是中小学生穿,主要问题一是校服基本上以运动服为主,样式比较单一,号码大,不合体,穿在少年儿童身上一点也体现不出来孩子们的天性和中国学生特有的风貌。问题二校服普遍质量一般,价钱还不便宜,而且都是指定的独家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