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职警察的警服和正式的警察有什么区别啊
事业编制的警察和行政编制的警察的区别:
1、工资待遇不同: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全额拔款三种类型。
2、级别规定不同: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按照级别升职的,比如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
而事业编制,“走“的是职称,比如在医院,几年以后是住院医师,几年以后是主治医师,几年以后是副主任医师。其中,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
3、渠道不同: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能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现在只有省级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地级市及以下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
Ⅱ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一人员服装标志是什么
出了符合规定外 还要有配饰等,统一协调,
Ⅲ 文职人员有肩章没(不是问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没有军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现役人员,都称为现役军人。
现役军人分为战士和干部两类。这个区分很简单。
干部按照是否授予军衔,分为军官和文职干部两大类;按照是否是专业技术,分为非专业技术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两大类。这两个大类互相结合,组成了四个小类。
第一小类: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简称军政后装军官),属于军官,同时属于非专业技术干部。领花上有五星标志,肩章为军官军衔肩章。
第二小类:专业技术军官,属于军官,同时属于专业技术干部。领花上有代表专业技术的原子标志,肩章为军官军衔肩章。
第三小类: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属于文职干部,同时属于非专业技术干部。领花上有五星标志,肩章为文职干部肩章。
第四小类: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属于文职干部,同时属于专业技术干部。领花上有代表专业技术的原子标志,肩章为文职干部肩章。
其中,军官和文职干部可以互相转任。军队行政职务,一般必须由军政后装军官担任,哪怕是文工团的团长、政委、副团长,也都是行政职务。但是文工团的什么艺术总监之类的,就不属于行政职务。而部队里的医生、文工团演员、军校的一部分教员之类,都是文职干部,如果担任了行政职务,就要改成军官,授予军衔。如果离开了行政岗位,就要根据工作需要,免去军衔,改成文职干部。因为,军队里,军官的数量编制是严格控制的,军衔晋升、授予都有严格的名额,将、校、尉官名额,在全军也有个严格的比例,所以军衔这个东西是严格控制的。
比如宋祖英,担任海政文工团(师级单位)副团长的时候,就是授予了海军大校军衔。而后来离任,就又变成文职干部了。张召忠也曾经是文职干部,后来在国防大学担任了系副主任,也给了大校军衔,后来晋升了少将。
这个互相转任,就是根据每个干部的两大等级来进行的。
每个干部,都拥有两个等级。一个是军衔或文职级别,一个是职务等级或专业技术级别。
军官都拥有军衔。文职干部都拥有文职级别。军官军衔是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10级,文职干部文职级别是文职特级、文职1级、文职2级……文职9级共10级,一一对应。其中,军政后装军官授予的军衔就是一般的军衔,而专业技术军官授予的军衔则被称为专业技术军衔。专业技术军衔最高只有专业技术中将,没有专业技术上将。
职务等级分为军职职务等级和非军职职务等级,只有非专业技术干部拥有。专业技术级别只有专业技术干部拥有。
军政后装军官拥有军职职务等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拥有非军职职务等级。专业技术军官和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拥有专业技术等级。
军职职务等级是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副师职、正团职、副团职、正营职、副营职、正连职、副连职、排职共15级。
非军职职务等级是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办事员共9级。
专业技术等级是专业技术1级、专业技术2级……专业技术14级,共14级。
也就是说:
军政后装军官 : 军衔 军职职务等级
专业技术军官 :专业技术军衔 专业技术级别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级别 专业技术级别
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级别 非军职职务等级
军衔、专业技术军衔和文职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
上将------ 无 --------文职特级
中将------专业技术中将--------文职一级
少将------专业技术少将--------文职二级
大校------专业技术大校--------文职三级
上校------专业技术上校--------文职四级
中校------专业技术中校--------文职五级
少校------专业技术少校--------文职六级
上尉------专业技术上尉--------文职七级
中尉------专业技术中尉--------文职八级
少尉------专业技术少尉--------文职九级
军职职务等级、非军职职务等级、专业技术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军委副主席---------- 无 ---------- 无
军委委员 ---------- 无 ----------专业技术1级
正大军区职---------- 无 ----------专业技术2级
副大军区职---------- 无 ----------专业技术3级
正军职 ---------- 无 ----------专业技术4级
副军职 ---------- 无 ----------专业技术5级
正师职 ----------正局级----------专业技术6级
副师职(正旅职)----副局级----------专业技术7级
正团职(副旅职)----正处级----------专业技术8级
副团职 ----------副处级----------专业技术9级
正营职 ----------正科级----------专业技术10级
副营职 ----------副科级----------专业技术11级
正连职 ----------一级科员--------专业技术12级
副连职 ----------二级科员--------专业技术13级
排职 ----------办事员----------专业技术14级
一般我们见到的文职干部都是专业技术文职干部,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数量很少,一般在基层部队,比如财务、勤务部门的一些没有行政职务的干事,都是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当他们的级别即将要超过正局级的时候,情况很少,而且一般到了那个级别,都会因为获得了行政职务的任命而改为军官。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专业技术级别达到三级,就可以在肩章上加上松枝叶,帽子改为金黄色帽带,看似将官,其实不是将官,只是一个待遇。
Ⅳ 中国国航空乘制服和机型的发展史
中国国航飞机发展史如下:
1909年9月21日 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驾驶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1913年9月 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秦国镛任校长。
192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京沪航线京津段试飞成功。于5月8日投入运营。
1920年5月1日 中国第一个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杂志创刊。
1920年5月1日 中国最早的民间航空团体,中华航空协会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会长。曾主办《御风》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军阀为其“京汉航空线筹备处”作宣传,在保定举办空中游览,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机失事,机上14人全部遇难。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广东航空学校第2期学员毕业,飞行教官丁纪徐在该期毕业典礼上进行了空中跳伞表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中跳伞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国第一所民办航空学校——厦门民用航空学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国航空协会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开设航空陈列室,有模型、图片以及飞机实物展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航空展览。
1936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风洞在清华大学进行首次开车运转试验。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聂凤智兼旅长。下辖2个歼击团、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
1951年4月18日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段子俊任局长。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飞机厂试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练机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56年9月8日 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Ф型(歼-5),并获批准批量生产。
1958年2月18日 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山东诸城上空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A型主空侦察机1架。
1958年7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教-1型喷气式教练机在沈阳首飞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米格-19(歼-6)歼击机首飞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南昌首次击落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飞机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国航空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沈元任理事长。该会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学报》、《航空知识》。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的霹雳-1型空空导弹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1964年9月 轰-5型飞机在哈尔滨飞机厂试制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产。
1966年1月17日 国产歼-7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并于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产。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仓皇登上停放在山海关机场的空军一架三叉戟型飞机,强行起飞外逃,后坠毁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上人员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歼-8型高空高速歼击机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导弹研究所和株洲发动机厂承制的“霹雳”-3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国第一个热气球在河南安阳首次自由飞成功,飞行员为刘连成、郝东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阳飞机公司试制的高性能歼击机歼-8Ⅱ型飞机由试飞员曲学仁驾驶首飞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国第一艘热气飞艇“蜜蜂6号”在北京航空学院试飞成功。
1992年1月16日 国产直-9型直升机首飞成功。
固定翼飞机或定翼机(Fixed-wing aeroplane),常简称为飞机(英文:aeroplane),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它是固定翼航空器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另一种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机。飞机按照其使用的发动机类型又可被分为喷气飞机和螺旋桨飞机。1923年7月30日,中国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
Ⅳ 关于文职人员服装的问题
一、军队文职服装规范
《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中第四十三条、四十四条,明确规范了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着装与礼仪问题:
1.文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时,应当着军队统一式样的文职人员服装,佩带文职人员胸标。文职人员服装和胸标的式样及其供应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2.文职人员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时,应当着作训服,佩带单位臂章。文职人员着作训服时,应当遵守有关着装和军容风纪的规定。
3.文职人员非因公离开营区时,应当着便装。
4.文职人员与军人之间、文职人员之间,当文职人员着便装或者文职人员服装时,相互不敬礼;当文职人员着作训服时,可以参照军人礼节的有关规定相互敬礼。
二、军队文职服装种类
2018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文职人员进行统一配发制式服装,并于8月1日起启用穿着。这次配发的文职人员服装包括礼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等共4个系列。
文职人员服装与军装有明显区别。文职人员服装无肩章、无臂章、无资历牌、无八一标识、无五角星标识。
帽徽采用一个仿五角星的“文”字标识。
服装的左右胸的位置都是标志服饰,胸标显示了不同的军种和工作单位。左胸是岗位类别和级别标志,右胸则是胸标和姓名牌。
更多军队文职问题请点击【网页链接】获取:网页链接
Ⅵ 军队文职人员的服装
(6)国人民文职人员制服演变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指是指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
文职人员在军队和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Ⅷ 警察制服的演变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政权警察的警服
1、我国红色政权警察机构的设置始于1928年。井冈山时期的民警局、刑事侦探局、政治保卫局、肃反委员会就是我国现代公安机关的雏形。那时的“警服”,就是红军战士的服装。都是红军战士,只是分工的不同。
2、1938年延安时期,我党正式成立了公安局—延安市公安局。这时起有了警服:黑色制服,黑白相间的大檐帽,无帽徽,铝合金特制白色领章,铸有“边警”两字。沿用至1942年。
3、新中国成立前夕。着装同八路军、解放军着装一致,只是款式有所变化:男服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马裤;女服为列宁装。
二、文革时期的制服
1、50式。有干部与民警服装之分。着装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同,区别是胸章标有“人民公安部队”字样,臂章为盾形,上方横写“公安”二字,下方缀军徽。帽徽为中间嵌“公安”字样的红五角星。此种制服一直使用到1956年。
2、55式。上衣为白色和草绿色,下衣藏青色,平顶大檐帽,即人们所熟悉的“马天民式”。
3、59式。上衣白色,增加了领章,领章中有一铜质盾牌,上缀五颗五角星,下装颜色由藏青改为藏蓝。章板中间缀铜盾牌,盾牌浮雕一大四小五个五角星。各警种一律佩戴领章。
4、65式。再次与部队服装趋同,上衣草绿色,有红领章,下衣藏蓝色。取消了大檐帽。草绿色软顶帽缀一园形国徽图案。
5、71式。为区别军、警服装,增加大檐帽,上、下装均改为蓝色。后又改夏季服装为上白下蓝。
三、八十年代的制服
1、83式。改革较大的一次。除草绿色、红领章没有新意外,其他变化都很大:上衣有饰有黄边的肩袢;袖口有两条黄色袖线,下衣饰有红裤线;大檐帽上有了警徽,胸前有了警号,上衣有了臂章;臂章上印有“公安”二字,下面首次出现英文“POLICE”。1985年全国民警统一穿着新的制服。
2、89式。在83式的基础上改红领章为松枝—盾牌领花,1993年改为有警衔标志的箭形领章,1995年改为肩章;臂章由悬挂式改为缝制式;下衣取消红裤线;配发黄衬衣、蓝领带;警号由红色改为蓝色。领带上有“警察”的汉语拼音,但有一批领带上的字母错了,成了“顶察”。89式警服是对83式警服进行改进,在大致不变的基础上,89式警服裤子取消了两侧红裤线,红领章改为松枝衬托的红色盾牌领花,内有金色五角星。大檐帽增配了金黄色丝编装饰带。女民警改戴短立筒有檐软帽。1993年人民警察授予警衔,佩戴警衔标志,区别主服及其标志在89式警服基础上又进行了小改进。行政职务警察领章底板改为橄榄色,技术职务警察为银灰色。1995年,箭形领章与警种肩章取消,警衔标志修改为箭形橄榄色底板上缀金黄色四角星和横杆的肩章。
3、99式。即现行警服着装。基本颜色为藏蓝,与国际警察服装基本接轨。臂章上的“公安”二字变成了“警察”。99式警服颜色选用国际上警察通用的藏青色或藏蓝色,交、巡警衬衣采用浅蓝色,普通民警衬衣采用铁灰色,高级警官衬衣采用白色。高级警官、交、巡警领带颜色为蓝色,其他警种的领带为银灰色。服饰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胸徽。警衔分为三种:硬警衔用于常服、夹克服;软警衔用于长、短衬衫;套式警衔用于多功能服。99式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
目前正在使用的是99式警服着装,只是中间衬衣颜色有个小变化,我04年参加工作的时候穿的内衬和外衬是铁灰色的,当时只有交警穿的是浅蓝色外衬和内衬,之后我记得是05年左右,全部统一换装成浅蓝色的了。
Ⅸ 我想了解一下军队文职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历史演变的
去年底开始考试招聘的是“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我军历史上是首次
此前部队上的“文职”是指有军人身份的“文职干部”,主要从事非战斗单位的技术、行政等工作
与现役军官最大的区别是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但是有军服和专门的文职干部肩章
文职干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任为军官
非现役文职人员没有军人身份,属于军队的雇员,目前来看没机会成为军官或文职干部
Ⅹ 建国后中国军队制服共换了几次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