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毒校服的后续调查
上海市校服抽查再现致癌物 7批次产品被退回
三令五申之下,上海又有校服被查出致癌物。
近日,上海质监部门公布了第二批上海市学生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检的30批次产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更有一款学生服被检查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据悉,目前这些问题校服均已被退回生产厂家。
今年年初,上海市的“毒校服”事件引发各界关注,而后上海市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监管。不过,在业界看来,监管只是一方面,关键的行业性问题仍旧难以解决。从原料的采购到加工环节,缺乏细节的关注。此外,校服生产采购领域的透明性并不强,亟待大企业的介入来改善。
致癌物质再出现
市质监部门近期在对本市生产的学生服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中发现,抽查产品30批次,其中有7批次不合格,涉及纤维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了解到,不合格项目大多涉及纤维含量和pH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上海光明针织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针织”)生产的“dGm”学生服,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质量问题严重。另外6批次学生服产品在纤维含量、PH值等项目上被检出不合格。
有业内人士表示,校服之所以出现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原因在于,产品面料在染整过程中,使用了含有该致癌物质的染料。
根据光明针织的官网介绍,记者获悉,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针织服装的外贸企业。
据了解,2008年初,光明针织在国内创立了大光明服饰(DGM-Fashion)、千绮女装(SenKi)、Trust等品牌。此外,该公司更是PLAYBOY、NIKE、Armani Jeans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
对于上海市质监局的这一抽检情况,光明针织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存在问题的是两百多条校裤上的裤绳,产品也已召回。不过,由于相应的原料并非其自己生产,而是采购而来,所以,目前具体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这个事情有专人在调查,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在质量上要求一直很高。”
该名人员指出,在采购的面料方面,其一直都有严格检查,且公司内部也配有测试中心,但是涉及到致癌物质,其确实无法测出。他表示,上述涉事产品在批量生产前送检并没有查出问题。
据上海质监部门表示,上述抽查的不合格产品,相关学校均已退回生产厂家。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已由所在地区质监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不合格校服的生产、销售,限期整改并全部收回不合格产品。
校服企业无准入门槛
学校选择哪一家企业来提供服装,因校服没有准入门槛,只要是服装厂都可以生产。质监部门介绍,在选择企业方面,主要还是看需求方,谁向服装厂订货,谁来选择,并没有什么强制要求。
那么,校服生产企业是否有准入门槛呢?市质监局介绍,能够生产服装的基本都能够生产校服。在上海,其监管范围内有近20家校服生产企业。由于校服有季节性,不像日常用的产品那样常态生产,在学生开学前才会有订货,企业才会生产。很多情况下,需要执法部门自己去排摸,时间上都是卡住开学前这个时间点去抽查,才抽得到产品。
如果遇到不合格企业,质监局会对整个抽查情况进行公告,另外也会将相关信息通报给有关部门,还会将不合格企业的信息移送到相应的企业所在地技术监督部门,由他们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完成整改后,再对企业整改好的产品进行复查,如果复查合格,即整改结束。
对于质量问题“屡抽屡中”的生产厂商,能否设立一个黑名单来提醒学校?质监部门介绍,黑名单虽然还没有,但从质监部门的角度来说,有不合格的会在网上进行公开。
据介绍,质监系统与教育系统平时信息互通,质监部门会将抽查的信息告知教育部门,去年两部门曾联合发文督促生产企业作为产品质量主体严格把关。
现在大多数学校通用的校服,实行最高限价。“夏季学生服(校服)只有五六十元一套,冬季的学生服(校服)不能超过150元一套。这个标准下要买到高质量的校服,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上海市某公办小学的校长委婉地表达,上海市对中小学生的学生服(校服)价格有限定,部分厂家就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 。
❷ 毒校服事件教师怎么看
对于孩子的吃食和穿着,我觉得应该慎重之慎重,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毒校服多么沉重的事件,监督部门应该更加的严格监督好学校里的一切。
❸ 学生为什么要穿校服
1.学生穿统一的校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代表这学生这个身份,让学生有个自我约束力。
2.校服往往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符号,也是青春校园学生们的一种载体。
3.安全保障,可以约束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制造问题!
4.学生穿统一校服有利于学校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朝气和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学生穿统一的校服能避免学生之间形成攀比的心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3)毒校服事件引质疑扩展阅读:
很多学校会在每个季节都会学生发新校服,但是这些新校服的质量是否过关,已经成为学生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因为现在有很多毒校服事件,学生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对于校服的不信任已经成为了普遍问题,尤其是新校服中很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学生们一定要了解新校服穿前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够避免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学生们在拿到新生活之后,不要马上就穿,尤其是夏季的校服,由于需要贴身穿,在穿新校服之前,一定要先清洗几次,这样可以将校服上的一些灰尘,以及有害物质清除掉,绝大多数校服中都含有甲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为在生产校服的时候,为了避免校服出现褶皱,很多不良的服装厂家就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入甲醛,以达到除皱的目的。由于甲醛特别溶于水,所以学生们在拿到新校服之后,一定要及时清洗,最好能够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放在太阳下曝晒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校服中的甲醛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颜色比较鲜艳的校服,会含有大量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多清洗几次,也可以适当减少这种物质在衣服上的含量。
❹ 购买校服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细节
1. 首先家长要清楚自己孩子的身高,平时买衣服时穿什么码。购买后要注意索要购物小票,作为退换依据。
2. 买校服最好提前,不要等天凉了再买秋装,或冷了再买冬装。因为临时买有可能厂家缺货和断码,另外也可以避免大家因扎堆购买而排队,耽误时间。
3. 每个学校对学生服的购买数量要求不一,所以要搞清楚学校的要求。
4. 购买衣服后,要检查一遍确认数量及款式,不要搞错。
5. 购买后拿回家应立即试穿看是否合身,如不合身应复原包装带上购物小票前去退换。
6. 已洗水或穿过或脏臭有异味的衣服厂家是不能调换的。
7. 千万记住,无论什么面料的校服,购回后不要即刻穿上身,一定要清洗一次后再穿!
❺ 安全生产案例
化妆品业
1\ SK-Ⅱ漏掉了最重要的“大猩猩”
SK-Ⅱ的点儿挺背,被检查出含有有害物质,引起国人紧张,上海甚至出现打砸宝洁上海分公司的过激举动(SK-Ⅱ隶属于宝洁),一些邻国的SK-Ⅱ也纷纷被撤柜。
有人把SK-Ⅱ的这场中国风波归结于它的傲慢和偏见,认为它“完全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对媒体也是态度强硬。
此话颇有理,但如果我们仅仅纠缠于这些表象,就很难辨清宝洁真正的命门。宝洁(SK-Ⅱ)傲慢不假,不过它因去年在江西的一场诉讼遭受首次信任危机后,已经在积极改变自己的这种形象了,此次宝洁对危机的反应就很迅速,并且不再用各种数据为自己辩解,而是采取退货等形式化解消费者的怨气。
因此,如果还说公关不力确实有些冤枉宝洁。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只有SK-Ⅱ引发了广泛的反对浪潮?毕竟迪奥、雅诗兰黛等众多高档化妆品随后也被查出了同样问题。
让我们先梳理一下SK-Ⅱ风波中宝洁所采取的处理方式,这有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危机管理教科书中的法则:要求相关人员迅速研究这一问题——问题是否属实?若是,情况有多严重?我们能否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否自行解决,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
这是传统型领导惯于采取的方式,过度关注运营层面的问题,保守且安全,不过也许用在当下,这恰恰是错误的方法。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警觉型的领导来处理此事。他们既留心解决眼前的短期问题,也会关注出现这些问题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他们还会对所采取行动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充分考虑。比如会考虑到消费者是更理性些还是更情绪化些;如果退货中出现纠纷,会有哪些后果;媒体及互联网的发展,会不会将地方问题迅速地拔高为举国关注的大事件等等。
沃顿营销学教授保罗·苏梅克尔说:“警觉型领导者一直都在寻找那些无法用现有手段解决的问题所发出的信号。他们从思想上和企业层面上创建出了一个平台,来检视什么问题被他们忽视了……”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试验:在篮球场上,试验者得到指令,要求他们数清篮球的传递次数。由于他们的精力集中在了计算篮球的反弹和传球次数这样的简单任务上,视野被极大地限制了,因此居然没有注意到有一只大猩猩堂而皇之地穿过了篮球场。
这就是发生在SK-Ⅱ身上的问题:在这场针对有害物质超标的指控中,淹没在一堆技术、法律和公关事务中的SK-Ⅱ偏偏漏掉了那只更重要的“大猩猩”。
2\SK-Ⅱ化妆品含有特氟龙
中广网 2005-06-15 15:27:32
核心提示
本报连续两天对SK-Ⅱ的报道见报后,
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纷纷表示关注。消费者认为此事只是冰山一角,化妆品业还有很多黑幕没有揭开。同时,此事再一次引发了明星广告的危机。宝洁公司应该向消费者道歉,应该将消费者手中的问题化妆品无条件召回,只是更换宣传册是不够的;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宝洁公司要求一加一赔偿。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宝洁公司没有任何表态,还在愚弄消费者,消费者应该联合起来,抵制宝洁公司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向宝洁公司讨还公道。
欺骗消费者不行
中广网3月22日消息 在昨日的新闻热线中,多名读者认为宝洁公司在欺骗消费者,再次表达了起诉广州宝洁的想法。郑州民间打假斗士葛锐昨日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化妆品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一直处于弱势。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厂家应该给消费者退货,并承担赔偿责任。这些商家在国外遇到类似诉讼将面临高额赔偿,不敢弄虚作假。在中国由于法律上的漏洞,商家经常漠视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葛锐表示,他目前也在调查取证,如果时机恰当的话,准备在郑州起诉宝洁公司。
自称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徐女士在热线中说:“化妆品广告越说越悬,虚假的太多了,加上一些媒体的揭露,我几乎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任。我现在选购化妆品非常迷茫,只求它们不会有过敏等副作用!” 一位姓王的小姐认为,化妆品行业是一个利润相当高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透明度不高的行业,所谓的高价格也不过是替厂家出广告费,谁知道里面的科技含量真正有多少。王小姐说:“现在的产品介绍让人摸不着头脑,总是说含有什么什么补水因子、果酸精华、玻尿酸。因子是什么呢,这些酸又是什么呢?不少化妆品对其含有的成分往往不写全,只用‘等’字来省事。”王小姐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打击虚假广告力度,规范广告用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一位姓周的女士认为,买化妆品存在三个误区:一是盲目认为价格越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就越好;二是崇洋媚外心理;三是求美心切,下意识地拿广告中的说法与自己的实际状况对号入座。一位姓王的先生建议,国家有关条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商检、工商、质检等部门则应把好第一道关,保护消费者的“面子”。
SK-Ⅱ含有“特氟龙”
昨日,本报连线此事的发生地南昌消费者的诉讼代理人唐伟先生,获悉了此事的一些最新进展。
据唐伟介绍,他们撕去了这款产品瓶身上贴着的不干胶中文说明,发现瓶身原本印有产品成分的日文说明,但覆盖其上的中文说明并没有按原样对产品成分进行翻译标示。经译,日文标示的产品成分表明,这款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聚四氟乙烯、安息香酸钠等化学材料,其中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而聚四氟乙烯俗称“特氟龙”、“特富龙”,是用于电饭煲不粘锅制造的常见化学材料。唐伟认为,在生产直接涂抹于人体脸部肌肤的化妆品中,使用含有腐蚀性的化学材料是不合适的。而不在产品包装上用中文予以相关成分警示,则违犯了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中文说明不予以成分标示则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生产商到底是谁
不过,唐伟对这件事还有一个疑惑之处,SK-Ⅱ产品的生产商到底是谁?唐伟告诉记者,吕萍原想将生产商列为本案的被告,但她翻遍了产品标志也没有找到生产商。将不干胶盖住的日文翻译后,吕萍才发现了生产商。但让吕萍困惑的是,居然出现两个或是三个生产商,一个是“25g美国制造”(生产商不明),一个注明的是马克斯.发克斯(音译)股份公司(地址不明),另一个是P&G股份公司。至于马克斯.发克斯股份公司“是不是生产商,它和P&G股份公司是什么关系,吕萍搞不清楚。 唐伟表示,现在被告是经销商浩霖公司,如果确定产品的生产商是宝洁(日本)公司,他们也将把其告上法庭。也就是说,如果此事能最终查清的话,将引发连环诉讼,很可能是涉外诉讼。
唐伟自称是干个体的,所以不会因此事感到有压力。他认为自己为中国消费者讨个知情权,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能让消费者明白这里面的黑幕,“我心足矣”。
明星广告莫唬人
唐伟对于明星广告的感触很深,他在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称:自3月7日SK-Ⅱ烧碱和虚假广告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嘉玲在此事件中是该负部分法律责任,还仅仅是受道义上的谴责,值得社会各界关注。SK-Ⅱ事件应该引发社会公众(中国消费者)在消费中如何理性看待明星的广告效应,明星们也应该从社会公德的层面去以自己的良知善待消费者。即便刘嘉玲代言宝洁公司广告时,不知道SK-Ⅱ烧碱和其他化学成分,也应该非常明确和明白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怎么可能在连续使用28天后,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肌肤年轻12年?许多中国消费者都是先看了刘嘉玲所做的代言广告和广告宣传册才动心去买的,因此刘嘉玲除了应该在受到良心和道德谴责的同时,也要承担部分法律责任。
河南明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青昌认为, 对于明星在广告代言中的法律责任,在法律界也存在着争论。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名人虽然参与了广告的制作过程,但并非广告制作者,故无需为广告制作者的过错承担责任。刘青昌同时指出,虽然目前对名人在虚假广告中所起的作用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名人应该为不实广告承担一定的责任。 更多的法律界人士表示,明星的一言一行应该对公众负责,在现有法律尚未对其发布假广告作出处罚的情况下,他们应该对消费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标注中文成分 刻不容缓
昨日上午,在河南省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门嘉丽说:“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中含有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成分,却没有中文标注,让人深感不安。” 她说,日本规定,为防止某些人过敏,98种物质必须在标签上注明。而在我国,除了育发、染发等9种特殊用途化妆品需提供成分和安全性评价外,其他普通用途化妆品,如美白、润肤等产品,并没有严格规定。换句话说,这些产品的组成成分和使用效果如何,消费者只能听凭厂家的宣传。消费者能不能看懂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一回事,而标不标原料成分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某种成分会导致某种类型的消费者过敏或不适,标志成分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李科长说,国家技术监督局2002年3月公布的《关于严厉惩处经销伪劣商品责任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经销下列商品经指出仍不改正的,即可视为经销伪劣商品行为:1.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厂家的;2.对限时使用的商品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3.按有关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未标明的;4.高档耐用消费品无中文说明的。国家、省、市多家质监部门十分重视化妆品中文标志的问题,一些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正在逐步得到治理。
他认为,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对于这种对皮肤有伤害的成分,厂家应给予警示。
相关链接:
SK-Ⅱ部分产品已降价
昨日下午,记者从一家网站上看到,SK-Ⅱ部分产品已经降价。在这家SK-Ⅱ专业网站上,SK-Ⅱ所有的产品都打了七折,例如SK-Ⅱ 护肤精华露市场价680元,打七折价为536元。SK-Ⅱ 重点净白精华,市场价为980元,七折价为635元。从这个信息来看,宝洁公司想利用降价来保住市场。
另据消费者报料称,SK-Ⅱ在北美洋人店里不卖,只有在唐人街,中国城找得到。她在网上遇到过一个在一家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专家,她不肯透露在哪家公司工作。她说SK-Ⅱ在美国没通过FDA(美国食品与药物检验局,化妆品和护肤品也归他们管)的成分标准,所以不能在美国正规销售,SK-Ⅱ主销亚洲市场。
http://www.cnr.cn/wcm/caijing/cppp/t20050322_167721.html
服装业
1\
广东学生校服质量超1成不合格 珠海合格率仅50%
2008-09-19 来源:南方网-南方日报
广东省学生校服质量抽查出结果 超一成校服质量差名单曝光
昨天(9月18日,下同)广东省质监局公布的广东省学生校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显示,有一成多的校服质量不合格,产品质量合格率为88.8%(2007年抽查学生校服产品批次合格率为52.2%)。
按校服所供学校所在地统计,此次抽查深圳、韶关、清远、揭阳、东莞、江门、阳江、肇庆、梅州、潮州、云浮等市的产品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广州市的产品合格率为95.2%;珠海市的产品合格率最低,仅为50%;佛山、河源、湛江等地的产品质量水平也较低,合格率分别为68.42%、70%和72.73%。
含毒校服:
在此次抽查中,连平县鲲鹏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校服检出联苯胺。联苯胺曾是染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如果经常穿着含有联苯胺的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损害肝和肾脏。由于联苯胺的毒性很强,目前服装行业已改用其他无毒或低毒的中间体。
此外,有18个批次的产品pH值项目不合格,占不合格项目的90%。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皮肤的表面平衡,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
pH值不合格校服:
因pH值不合格被评为质量较差的产品有:深圳市思贝特服饰用品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生产的“青叶子”中学生春夏运动套装、福建省惠安明盛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明盛”针织学生服、惠州市兴教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针织学生服、和平县港丽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阳明二小”针织学生服、佛山市华材实业发展公司生产的“名上名”学生校服、佛山市三水富莱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富莱”运动服、佛山市南海区腾健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腾健服饰”学生校服夏装、佛山市南海富莉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富莉雅”学生校服夏装、佛山市南海区平洲奇裁服装厂生产的“奇裁服装”夏季针织运动裤、深圳市志天缘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志天缘服饰”冬装制服、廉江市通利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套装、汕头经济特区利园校服创作有限公司生产的东厦中学冬运动服上衣、汕头市服装日用制品厂生产的针织学生服、湛江市坡头区官渡中学勤俭服装厂生产的“三向牌”学生冬校服、雷州市教育校服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向”夏服、佛山市三水恒利达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HENGLIDA”冬季针织运动衫、惠安县华荣时装厂广州经营部生产的“华荣服饰”夏季针织学生套服、深圳市伟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克斯托”针织运动休闲服。 (记者/ 陈清浩 通讯员/粤质宣)
玩具业
1\ 西安机械玩具四成易伤人(2008-06-13)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质监局公布的儿童玩具抽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场销售的儿童玩具合格率为73.6%。其中机械玩具合格率只有60%。
这次抽查涉及机械玩具20个批次,12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为60%;毛绒、布制玩具18个批次,16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为88.9%。
机械玩具的不合格项目为使用说明和塑料外壳跌落强度。使用说明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安全警示说明内容字体字幅不达标、缺少对小零件易引起窒息的安全警示等。此外,个别玩具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再生塑料做外壳或外壳做得非常薄,导致玩具跌落时外壳易破裂,暴露出里面的驱动机构,并产生锐利的塑料边缘、尖角,存在轧伤或割伤儿童的安全隐患。
毛绒、布制玩具不合格项目为不可拆卸小零件,说明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生产工艺技术控制不到位,使不可拆卸小零件承受拉力达不到标准要求,易导致小零件脱落,造成儿童误食等安全隐患。
相关链接:
上海抽查:童车产品合格率为84.6%
6月5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童车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查13批次童车产品,涉及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电动童车、其他玩具车辆等5个品种,经检验判定合格的有11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4.6%。
此次抽查中除儿童自行车外的8批次童车产品选取可接触表面积最大的材料做铅、铬两种元素检测,经检测,均符合标准的要求。这说明生产企业加强了对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控制;儿童推车、电动童车、其他玩具车辆等3个品种的童车产品,除了标识上存在问题(如未说明维护保养的方法、未标注置物篮承载重量)外,未发现有安全性能方面的质量问题。但儿童自行车和婴儿学步车各有1批次产品发现物理机械性能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此次产品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已要求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次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对有关企业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广大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❻ 什么是毒校服如何鉴别是不是毒校服
毒校服就是这次上海发生的一件大事情,上海21所中小学校服被查出校服不合格,含有芳香胺染料。校服鉴别是不是有毒最好的办法是学校验收校服的时候一定要要求生产厂家拿去检查,检查合格了那就可以放心了。
❼ 中国校服有什么特点
首先中国学生校服多数以运动服为主,少数的贵族或私立学校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响,很多学校正在不断改进校服的款式和质量。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将校服的款式更新为西式或日韩风格的校服。
其次中国学生校服是学校的主流色彩,中国的学生校服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校园整体文化氛围,还要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所以中国学生校服没有过分华丽和繁琐的装饰物比较简简洁统一。设计时充分考虑校服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最后中国学生校服除节假日基本上是天天穿,在周一星期日不仅要穿校服,少先队员还要佩戴红领巾。力求达到统一。塑造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❽ 学生为什么要穿校服
校服是陪伴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装备,承载着每个人在校期间的美好记忆。校服既是表明学生身份的标识性服装,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所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校服不仅是一套服装,也是学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文化传播及育人的功能。重视校服设计,从文化建设角度挖掘校服的价值,让校服成为学校行走的文化符号,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1. 统一着装的展示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彰显校园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2. 校服可以展现学校文化气质。通过富有特色的校服彰显学校特色,这种特色不仅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通过校服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通过校服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身穿校服,他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本人,也代表学校,所以他的一切行为准则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让学生穿出校服的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功能。
3、防止学生之间的攀比;家庭的贫富差距会带来学生之间的攀比,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间的攀比,促进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4、方便外出学生安全的身份识别;比如放学回家,校服比较显眼,假如在回家途中发生什么不测,可以更快识别身份。再比如学校组织外出活动,同一校服有利于学校对于外出学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学生走
❾ 什么是毒校服如何鉴别是不是毒校服
“毒校服”事件是2013年初爆出的一起危害学生健康的生产责任事件。上海多所学校涉及此事件,此次共抽查了22批次学生服产品,覆盖上海市主要生产企业,有6批次被检测为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3%,其中1款产品有致癌成分。目前对于校服生产标准,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只要是服装厂都可以生产,其结果直接导致了校服质量不一,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此事经过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应该从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