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书·赵广汉传》翻译
原文: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
译文:赵广汉,字子都,是河北涿郡蠡吾县人,原来隶属于河间郡。
原文: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
译文:年少就当上了郡中小吏、州从事,因为人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被人们所称道。
原文: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
译文:选为秀才,任命为平准令(管理物价)。又经过孝廉科目考核当上了阳翟县令。
原文: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译文:因治理业绩和德行尤为突出,升迁为京辅都尉,代理京兆尹之职。
原文: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
译文:赶上汉昭帝驾崩,新丰县杜建为京兆掾属,助理监造汉昭帝陵墓的方顶。
原文: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
译文:杜建平时强横好用武力,门下的食客是奸诈图例之人,赵广汉听说了,先是用含蓄的话警告他。
原文: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
译文:杜建没有改变食客的做法,于是赵广汉立案法办(杜健)。
原文: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
译文:宫中有权势的宦官和有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想方设法无所不至,最终也没有被赵广汉同意。
原文: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译文:家族中食客谋划要劫狱,赵广汉全都知道谋划着当中为首的姓名和动向,派差役通告他们:“如果计划这样去做,就要一起灭掉你的全家。”
原文: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译文:命令数名差役把杜建执行死刑示众,没有人敢靠近。京城中人们称道他。
原文: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
译文:此时,昌邑王刘征登上皇位,行为荒淫混乱,大将军霍光跟群臣共同废掉刘征,尊奉推立宣帝为皇帝。
原文: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
译文:赵广汉因为跟着商议决定策略,被恩赐为关内侯,升任颍川太守。
原文: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
译文:郡内大姓原、褚两个家族强横妄为,门下的宾客犯法做了盗贼,前任郡守不能擒获制服他们。
原文: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
译文:赵广汉到任几个月后,诛杀原、褚家族中的罪魁祸首,颍川郡中震惊恐惧。
原文: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
译文:在此之前,颍川豪强和大姓人家互相结为婚姻关系,官吏间的风气是互相勾结。
原文: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
译文:赵广汉对此很是担忧,奖励并使用大姓家族的中间分子,让他们知道百姓控告的公文内容,出现要查问的案件的时候,证实了罪名,依法行事处罚他们,赵广汉故意泄漏中间分子的话,使得他们互相埋怨指责。
原文: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
译文:又让差役制作密告箱,等到有投送来的密信,除去信件上的署名,并且假托为豪强大姓家族的子弟所说。
原文: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译文:那以后强势宗族和大姓家族之间结为仇敌,邪恶的党羽解散了,民风民俗大为改观。
原文: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
译文:官吏百姓互相揭发暗地里做过的坏事,赵广汉能够以此作为耳目,盗贼因为这个缘故不敢作案,作案又总是被抓。
原文: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译文:一切都治理妥当,威望名气流传尽知,并且匈奴投降的人也说匈奴那里都听说赵广汉了。
原文: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译文:本始二年,赵广汉跟从军队回来,又被任用代理京兆尹,满一年后被正式任命为京兆尹。
原文: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译文:赵广汉为人很是强势,天性精通于官场职务,看见差役百姓,有时夜晚不睡觉直到天亮。
原文: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译文:尤其善于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能得知真相。
原文: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译文: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假设要想知道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完了问羊的价格,又问牛的价格,然后到马的价格,比较查对它的价格,按类衡量,就能知道马的贵贱不会脱离实际价格。
原文: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译文:只有赵广汉绝对精明能做到,其他模仿的人没有能比得上的。
原文: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译文:富人苏回为侍郎,有二人劫持了他。
原文: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译文:过了一段时间,赵广汉带着差役们到了苏回家中,自己站在庭院之中,让长安丞龚奢敲前室之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劝告两位,不要杀了人质,这位是宫廷警卫官员。
原文: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译文:释放人质,自动绑手就擒,还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们,侥幸的话遇到赦免命令,或许某时能解脱罪名。”
原文: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译文:二劫匪惊恐,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名气,当即打开门出来,下了厅堂跪地叩头,赵广汉跪着谢道:“幸运的是侍郎完好活着,很好!”送二劫匪去了监狱,命令差役细心照顾,给以酒肉。
原文: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译文:到了冬天该处死,预先发给他们棺木,又发给收殓下葬的用品,告诉劫匪,劫匪都说:“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原文: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译文:赵广汉上奏请求,让长安游徼和监狱官吏俸禄上调为百石,那以后享受百石的官吏都比较自重,不敢歪曲破坏法律随意扣留人。
原文: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译文:京兆地区政令清明,官吏百姓称道不绝口。年老的人口头流传,认为自汉朝建立以来治理京兆地区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的。
原文: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
译文:地节三年七月,丞相司直萧望之考查上奏:“赵广汉折辱朝中大臣,想要用威力挟制奉公守法的人,违反礼节、败坏风气,没有德政。”汉宣帝厌恶他了。
原文: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译文:赵广汉最终被判腰斩之刑。赵广汉虽然犯罪被诛杀,担任京兆尹廉洁清明,以威力(威慑)控制强横有权势的人,平民各得其所。
原文: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译文:百姓追忆思念,歌颂他到现在。
(1)制服免脱扩展阅读:
1、《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赵广汉,曾任守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
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资治通鉴》所记“京兆政清,吏民称不容口”,是对赵广汉最好的评价。赵广汉是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2. 【急急急】求文言文翻译!!!
吾丘寿王,字子赣,是赵国人。少年时,因擅长玩一种叫做“格五”的博戏被征召为待韶。武帝下诏让他跟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吾丘寿王才能很高,通达聪明。后来,提升为侍中中郎,犯法免官。吾丘寿王上书认错,希望在黄门养马,皇上不同意。此后又请求去守边塞抵御盗寇侵犯,皇上又没有批准。过了很久,吾丘寿王上书希望去攻打匈奴,皇上下诏询问他对攻打匈奴的看法,吾丘寿王的回答很好,又被征召为郎官。
吾丘寿王的官职逐渐提升,碰上束郡发生抢劫偷盗案件,被任命为束郡都尉。武帝派吾丘寿
王做束郡都尉后,就没再给束郡派太守。这时,束郡军队多次出征,年成歉收,盗贼很多。武帝
给吾丘寿王的韶书说: “你在朕身边时,机智谋略层出不穷,被认为是天下无双,海内寡二。等
到负责十几座城的守卫,身兼都尉、太守重任,却职责政事一起荒废,致使盗贼横行,和在我身
边时相比很不相称,这是为什么?”吾丘寿王上书认错,顺便汇报了束郡的情况。
后来,武帝征召吾丘寿王入京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上奏说: “民众不能挟带弓箭。
十个贼人放箭。一百名官兵不敢上前,盗贼不即时伏法,逃脱的多,对盗贼来说,弓箭弊少而利
多,这就是盗贼之所以猖獗的原因啊。禁止民众挟带弓箭,那么盗贼就祇能拿短兵器;短兵器相
接,人多的就获胜。用众多官兵捕捉少数盗贼,势在必获。这样一来,盗贼有害无利,就不再犯
法,这是使刑罚停止的办法啊。臣愚昧地认为禁止民众挟带弓箭是便利的。”皇上把公孙弘的奏
章下发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吾丘寿王议论说: 臣听说古时候制作兵器,不是用来互相侵害,而是用来禁止暴虐讨伐奸邪的。安居时,就用兵器制服猛兽以及防备突然发生的
变故;发生变乱时,就用它们设防守卫,施
用于行伍战阵之中。到了周朝王室衰微的时
候,上面没有圣明的君王,诸侯使用武力相
互征战,强大的侵害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
少的,海内耗损,人民凋敝,奸巧狡诈同时
产生。因此,聪明的人陷入愚昧,勇敢的人
变得怯懦,苟且致力于获得胜利,根本不顾
道义和天理。所以,机巧灵变的兵械增加,
用来互相残杀的武器多得数不胜数。于是秦
朝兼并天下,废除圣王的道义,倡立私人的
谋议,焚灭《诗》《书》而推崇法令,抛弃
仁慈恩德而使用刑罚杀戮,毁坏名城,诛杀
豪杰,销毁甲兵,挫折锋刃。在此之后,百
姓拿起缦、锄、棰、梃反抗官府统治,犯法
的人曰益众多,盗贼不能禁止,以至于身穿
红色囚服的罪犯塞满道路,群聚为盗的满山
遍野,秦朝终于因此而大乱国灭。所以圣明
的君主致力于推行教化而省减禁止和防范,
知道不能依仗禁止防范来维护天下安宁。
现在陛下显扬圣明的德行,建立太平,
举荐贤才,设立学官,三公等大臣有的出身
于穷街陋巷,有的兴起于茅屋寒舍,划地封
为王侯,宇内人民日益教化,境外之人向往
中原风俗,可是为什么还有盗贼呢?这是因
为郡守、国相失职,而不是百姓挟带弓箭的
过错啊。《礼经》上说,古时男子出生,以
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以此明
白地显示男子长大后有四方抵御之事。孔子
说:“我拿什么?拿弓箭吗?”为祭祀而举行
的射礼,从天子降及庶民,这是夏、商、周
三代的道。《诗经》说:“皮做的箭靶已经举
起来,张弓拉箭,众射手两人一组并肩齐
射,献上发矢中的者的功劳。”这是说尊崇
射箭中靶的技艺啊。愚昧的我听说圣明的君
王聚会众人射箭是用来显明教化,没听说挟
带弓箭受到禁止。况且之所以建议禁止挟带
弓箭,是因为盗贼用弓箭去攻杀掠夺。攻杀
掠夺的罪是死刑,可是仍然不能制止,这是
因为亡命之徒本来就不怕严刑重诛。臣恐怕
奸邪之徒挟带弓箭,而官吏却不能禁止;善
良的百姓用弓箭来自卫,却会触犯法禁,这
是助长盗贼的威风而夺取百姓自救的武器
啊。我私下认为不准百姓带弓箭无益于禁止
邪恶,却废除了先代圣王的常法,使学者不
能学习施行射礼,非常不便利。
上书奏呈以后,武帝用来诘难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承认自己理亏,服从吾丘寿王的见解。
3. 要去一家咨询公司面试,该怎么穿
很简单啊,你没事的时候去看一下他们里面的女性,估计有年龄和你相仿的。看她们怎么穿的,你就怎么穿的好,你想着晚一步要你,你咋不想要你以后呢?要是他们是统一制服的话,你就穿个和她们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咨询业的嘛,总要正规点。
4. 海南公务员面试,着装应该注意哪些听说需要穿正装啊。
公务员面试,着装应该注意:
男生着装
男生主要以深色西装,衬衣白色、蓝色为主,切忌穿大红大紫和粉色的衬衣,颜色太亮显得不够稳重,不够正式。男生穿西装要系领带,领带最好是深色系,有些考生为了方便就把机关工作人员的领带借来应付,这是不行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的领导上都会有相关的标志,这在面试里是不允许的,面试不允许穿戴任何有标志的服装,不能穿制服。另外,男生的皮鞋也要注意,不要选择太过于时尚花哨的,要注意与西装搭配,中公教育专家建议穿制式皮鞋,袜子最好穿深色袜子,切忌穿白色袜子。
女生着装
女生的穿着可以选择更多的颜色,但仍以黑色为主,可以适当选择白色、驼色的外套。穿套裙或者套装都是可以的,以简洁大方为主。如果穿裙子,袜子一定要跟肤色相近,不要穿黑丝,黑丝在公务员面试这样正式的场合是不合适的。此外,女生可以选择佩戴一些简单的首饰,切忌夸张,但如果是报考海关的同学,最好是不要佩戴耳钉、项链这些饰品。再者,女生可以适当画个淡妆,只需涂BB霜、画眉毛、涂点淡淡的腮红就行了,目的是看起来有精神。另外,如果是长发女生,一定要把头发扎起来,露出额头,这样显得更有精气神。最后,女生不管是个子高还是个子矮,都要穿带跟的皮鞋,这样比较显出气质,但是不要穿得太高,也不要穿尖头或者防水台较高的皮鞋。
5. 招警公务员面试穿什么服装合适正装是怎样的
招警公务员面试,显然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女生穿着应凸显干练、得体、落落大方。所以,女生着装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协调高雅为总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体态、发型和拟聘职业相协调、相一致。
1、服装得体:女士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这是最稳妥的着装。不论年龄,一套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和一件配色的衬衣或罩衫外加相配的小饰物,会使你显得优雅而自信,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切忌穿太紧、太透和太露的衣服。
4、袜子不能有脱丝:一般来说,肉色袜子作为女生着装是最适合的。为保险起见,你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以免脱丝能及时更换。另外,不论你的腿有多漂亮,都不应在面试时露着光腿。
公务员面试,总体对于服装的要求不高,女生只要穿着得体,落落大方,显得干练就可。此外,女生最好不要化妆太浓,淡妆会使考官比较舒服。
(5)制服免脱扩展阅读:
男士正装在社交场合的重要穿着,不仅表现出个人的品位和气质,而且是自尊与尊重对方、体现自身修养,特别是礼仪修养的充分展现。男士们应该多花心思在正装的穿着搭配上,即便是穿着机会少、价格昂贵,但却是男士们必不可少的装备。
1、三色原则
三色原则是在国外经典商务礼仪规范中被强调的,国内著名的礼仪专家也多次强调过这一原则,简单说来,就是男士身上的色系不应超过3种,很接近的色彩视为同一种。
2、三一定律
鞋子、腰带、公文包三处保持一个颜色,黑色最佳。
3、三大禁忌
左袖商标要拆掉;不能穿尼龙袜,不能穿白色袜;领带质地选择真丝和毛的,除非制服配套否则不用一拉得,颜色一般采用深色,短袖衬衫打领带只能是制服短袖衬衫,夹克不能打领带。
4、有领原则
有领原则说的是正装必须是有领的。无领的服装,比如T恤、运动衫一类,不能成为正装。男士正装中的领通常体现为有领衬衫。
5、钮扣原则
绝大部分情况下,正装应当是钮扣式的服装,拉链服装通常不能成为正装。某些比较庄重的夹克,事实上也不能成为正装。
6、皮带原则
男士的长裤必须是系皮带的,用弹性松紧穿着的运动裤不能成为正装,牛仔裤自然也不算。即便是西裤,如果不系腰带就能很规矩,那也说明这条西裤腰围不适合你。
7、皮鞋原则
正装离不开皮鞋,运动鞋、布鞋和拖鞋是不能成为正装的。最为经典的正装皮鞋是系带式,不过随着潮流的改变,方便实用的懒式无带皮鞋也逐渐成为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正装
6. 公务员需要的基本款的服装有哪些
公务员面试着装技巧:
女性:
一、服装选择要得体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这是最通用亦最稳妥的着装。不论年龄,一套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和一件配色的衬衣或罩衫外加相配的小饰物,会使你显得优雅而自信,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切忌穿太紧、太透和太露的衣服。
二、不一定要穿黑色套装
有些女性认为面试时一定要穿黑色套装,这种穿法虽然十分稳重,但是现在社会已能接受一些较鲜艳的颜色。比如谋求公关、秘书职位的女性穿黄色服装就容易被主试人接受,因为黄色通常表现出丰富的幻想力和追求自我满足的心理。红色能显示人的个性好动而外向,主观意识较为强烈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种颜色感染力强,容易打动主试人,令他振奋,使他印象深刻。不过,女性应该避开粉红色,这种颜色往往给人以轻浮、圆滑、虚荣的印象。
三、中跟鞋是最佳选择
穿鞋总的原则是应和整体相协调,在颜色和款式上与服装相配。面试时,不要穿长而尖的高跟鞋,中跟鞋是最佳选择,既结实又能体现职业女性的尊严。设计新颖的靴子也会显得自信而得体。但穿靴子时,应该注意裙子的下摆要长于靴端。
四、袜子不能有脱丝
时装设计师们都认为,肉色袜子作为商界着装是最适合的。为保险起见,你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以免脱丝能及时更换。另外,不论你的腿有多漂亮,都不应在面试时露着光腿。
五、女性面试仪表六忌
穿着应有上班女性的气息,裙装套装是最合宜的装扮。裙装长度应在膝盖左右或以下,太短有失庄重。
面谈时应穿高跟鞋,忌穿休闲鞋。
服装颜色以淡雅或同色系搭配为宜,忌过于花哨、暴露。
梳理整齐,忌顶着一头蓬松乱发应试。
应略施脂粉,切忌浓妆艳抹。不宜擦拭过多的香水。
男性:
一、西装
最容易被接受的男性西装颜色是浅蓝、黑中带浅灰色,其次是褐色和米色。质地应该是纯毛,在视觉效果上羊毛比任何其他衣料都要好。勿选欧洲设计者设计的西装,因为它们裁剪得都较紧身,且稍显花哨。两件一套的西装在现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几年之前人们必须穿三件一套的西装去面试。
二、衬衫
这里的着装原则很简单。原则1:总是穿长袖衬衫;原则2:总是穿白色或淡蓝色衬衫;原则3:永远不要违背原则1和2。这里所说的“白色”,并不是要排除带淡红或淡蓝条纹的白衬衫,这些“白色”衬衫尽管不是一流的,但都是可取的。单一色的白色衬衫传递着某种不可言传的感觉:诚实、聪明和稳重。它应该是你的首要选择,而艺术家、作家、工程师和其他创造性专业人员有时抵触白色是事实,对于他们来说,淡蓝色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记住:颜色越淡,底色越精妙,你给人留下的印象越好。
三、领带
一条纯真丝领带产生的职业效果最佳,其体现出来的优雅给人的感觉最好,也最容易打好。亚麻领带太随便,最易起皱,只有在较暖和的天气合适。毛料领带不仅外观随便,而且打结困难。人造纤维有发光的特点,当你希望它们给人淡雅的感觉时,它们的颜色却令人刺目,可能有损你的职业形象。由此看来,纯真丝的领带,或者50%的羊毛和50%的真丝混合织成的领带应该是你面试时的选择。
领带应该给你的衣服增色,这就是说你的打扮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平衡。中公教育专家指出,一般的经验是领带的宽度应大致和西装上衣延及胸前的翻领的宽度相似,至今已经流行了十多年的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是领带的宽度在23/4英寸和31/2英寸之间。如果领带比此标准宽,那么给人的感觉会是你仍停留在迪斯科时代。
7. 做一位老师穿衣打扮要注意那些方面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出台了《长春市中小学教职工奖惩暂行条例》,其中一条规定,教师如果“穿着打扮与教师职业不相称”,经过批评教育不改的,学校将给予一定的行政纪律处分。上海虹口区一小学也出台校规“凡女教师必须先施淡妆才能上讲台。”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现代社会,穿衣打扮已经成为保暖之外的一种人的文化修养的外化。 目前,在国内外的一些大型公司,衣着仪表已成为代表公司品牌形象的象征。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助人职业,在穿着打扮上是否应有特定的要求?应该说,不同时期的教师,所呈现的衣着文化及精神风貌都会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那么,在今天这个崇尚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的穿着打扮,是提倡张扬个性,还是要求整齐划一?教师职业,是否应该对教师的穿着打扮有限定性要求?
学生:亲切自然最好
为此,记者采访了对老师最有发言权的“受众”学生。
北京海淀区某中学高二年级的王楠同学说:“老师穿着便装,很亲近,不会让人觉得高高在上。”他说,他喜欢老师的形象趋近普通朋友,没明显的师生界限。该同学的观点反映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心声。老师最好是亲切自然地形象(从言谈举止到衣着打扮)面对学生,彼此之间才会少隔阂,多交流,才可能有最佳的表现和沟通。
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刘佳同学认为,“老师穿着怪异,会引得学生上课时忍不住窃窃私语,无心听课,并产生‘这老师素质很差’的反感情绪,由此‘迁怒’到该老师所教的学科。”
受访的学生普遍认为,老师着装亲切自然、简单庄重最好。采访中也有学生建议,老师和学生应该平等,在校也应穿校服。
当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还是穿职业装较为正式。就像参加舞会,大家都是晚礼服。学生们穿学生服,老师们自然穿职业装。并且认为有的老师衣着太过花哨,不如穿正式一点的。这一部分学生考虑的是服装上的一致性,进而达到心理上的平等性。
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教师穿什么不重要,只要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教得好,能帮助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证明了老师的实力,老师的形象自然会水涨船高。
据了解,学生最受不了老师的八大装束是:低腰;低胸;透明;紧身;颜色太艳丽出挑;浓妆艳抹;男老师蓄过长的头发,女老师染色彩过分鲜艳的头发。
教师:端庄大方是前提
老师们自己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北京芳古园小学校长申瑞芝告诉记者:“学校特别是小学有条件最好还是要求教师统一着装。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服反映出自己学校的精神面貌和特色,也可以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既然我们要求学生穿校服,老师们就应该首先做到。何况,由于老师们的审美观不一致,穿着打扮太个性化可能会给年龄小的学生不适应的感觉。”
北京二中高三年级组组长陈惠文则认为:老师着装只要庄重大方就好。她说:“由于老师们的年龄、身材、气质都不尽相同,统一着装效果未必很好。在推崇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老师端庄得体的个性化打扮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身为一个女教师,她还特别强调,女教师在学校最好不要化浓装,不要戴过多的装饰物,以免在上课时引起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力转移。
采访中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老师的形象一定要定位在端重大方、举止文明、行为典雅上,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实充实自己的内在,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效应。
官方:职业对教师穿着有限定
长春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例》中有此规定是因为考虑到,教师的行为举止将直接作用于学生,如果教师穿着不文明,肯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引导。不过他坦言,这次出台的规定只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如何在实践中把握,他个人认为,女教师穿着奇装异服及身体暴露很大的服装、男教师夏天穿沙滩裤等是与教师职业不相称的。教师的穿着应端庄大方、不能太花哨。但对教师是否一定要统一着校服,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只是个形式问题,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来作相应规定。
教师的形象总分,包括穿着,语言,行动,教课的水平,更有内化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抑或叫亲和力。至于着装方面的外化形式,它便是从形象的基础出发传递给学生的直观感觉。难怪有学生称,老师的服装打扮极其影响心情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教师着装正式与否相比,学生们明显最为关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亲切”、“自在”。
记者调查还发现,老师的外在形象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效果。其实,老师的内在形象,有着比影响心情更为丰富实在的内涵。教师的影响力借用生物界的“生物放大现象”最能贴切的反映,其影响比例是“一比十万”。有人以一个中学教师为例进行过说明,若从教30年,3年一个循环,每次循环教40名学生,至少教400名学生。而这400名学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执教30年,5年一个循环,每次50名学生,至少300名。那么,这位教师直接间接影响人数,保守估计也是400×300人。由此可以发现老师肩上的分量,也由此一点上启示了我们,老师内在的素养和魅力非常重要,其内在的综合实力形象往往会影响一代人。
有专家说,遇上一位行为典雅、气度不凡的优秀教师,不仅在学识方面,而且在人格方面,对学生来说将会受益终生。
相关链接
现代人穿着打扮准则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不可自行其是。
一、重要原则
1. 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男士应当有意识地让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 “三一律”
男士在正式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正式社交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社交活动时,切不可让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格。此刻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 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音乐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此时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康、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是。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社交活动时,所佩戴的首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亦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社交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禁忌
1. 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鲜艳、暴露、透视、短小、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社交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 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纽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胸袋中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 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并应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一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 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宜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
8. 面试应该穿黑色丝袜还是肉色丝袜
一般是穿着黑色的丝袜,因为黑色代表庄重、端庄、正规;
肉色属于生活里面穿着的,不是很正规,所以建议你穿着黑色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