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传制服的思想

传制服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1-09-26 21:53:46

㈠ 法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法家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政治思想的一般特点

1、强调以法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他们主张一切按法办事,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上性。在全国要人人知法、守法。要严刑重罚,使人们不敢犯法,以达到令行禁止,信赏必罚。

2、绝对尊君,强化独裁。法家主 张国 君必须是至高无上的,臣民都只 能是 君主进行统治的工具和材料。 国 君说一不二,他的话就是法。他们还主张采取一切办法加 强国 君的权力,大权完全集中于一人之手,保证君主绝对地成为国家之“主”,有效地进行专制和独裁。

3、人性好利与以法治民。法家把人性恶推向极端,认为人人唯利是图,本性不可改。因而,不能信任任何人。对待民众的行动,只能用严刑峻法进行镇压,或者用高奖重赏,以利诱导,为我役使。对民众说来,知法、守法是每个人在知行上最高的要求,其他一切知识、文化和道德教育,都是不必要的。

4、历史进化与变化图强。他们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今异于古,今胜于古。因而,他们主张治国之道,不能因循守旧,止步不前,而要有所变化,勇于革新。治国的方略必须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二)商鞅的政治思想

商鞅(约前 390 ——前 338 年),姓公孙,名鞅,因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故亦称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封给商十五邑,因此而号商君,故又称为商鞅。
商鞅从公元前 359 年到公元前 350 年,先后大规模地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普遍推行县制;奖励告奸,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商鞅进行的这场封建化改革运动,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监视的基础。但是,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一些在变法中受到打击的宗室贵族的报复,被诬告谋反遭酷刑车裂而死。
商鞅既是战国时期变法改革的实践者,又是当时著名的地主阶级的理论家。他继承了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的变法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进而形成了他自己较成熟的法家思想理论体系。现存《商君书》二十四篇,为商鞅及其后学所作,是今天研究商鞅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1 )历史进化论
商鞅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的社会是过去社会演变而来的。
( 2 )人性好利论
商鞅认为人们迫于生存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哪里有名利,人们就会往哪里跑。他还进一步指出了人性好利的内容不外乎官爵田宅而已。商鞅认为人们有这些欲望并非坏事,当政者正可利用人的好利本性,操赏罚大权,以实施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2、法治理论

商鞅在历史进化论和人性好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法治学说。
在商鞅看来,法对治国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法有下列作用:
首先,法律能够“定分”,也就是用法律形式确定私有财产关系。
其次,法律使“权制断 于 君”,也就是法律能够君主的权力。
第三,法律能够胜民,也就是说法律能制服民众。

3、富国强兵的农战思想

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为此,他主张把“农战”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他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耕”与“战”,只要抓好这两件事,就可以富国强兵。
总起来看,商鞅的政治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他的变法改革主张和农战思想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人性论和法治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借鉴价值。

(三) 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约公元前 280 ——前 233 年),韩国人,是韩国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师事于荀子。

韩非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观往者得失之变,在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 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对当时和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1 )历史进化论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且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使是“圣人”也无法改变的。
( 2 )人性好利论
关于人性,韩非发挥了他的老师荀子“性恶论”的观点,也延续了杨朱、商鞅的利己思想,认为人事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利害的关系。

2、君利中心论

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韩非认为君主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是 君主的私有,因此,君主的利益也就体现着国家的利益。
在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上,虽然韩非也说过君主霸天下离不开臣下的辅佐,但在君主与臣下的利益谁重要的问题上,韩非则坚决主张一切以君主的利益为转移,臣下的利益应该绝对服 从 君主的利益。
在君主与民的关系上,韩非认为民众的价值就在 于能为 君主所利用。
总之,臣下和民众,一切要以君主为中心,只有对君主有用、有利,才有存在的价值。这些思想比民贵说是一种极大的反动,这种君利高于一切的主张,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核心。

3、“法”、“术”、“势”相结合的极端君主专制论

在韩非之前的法家,慎到贵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而 韩非从 君利中心论出发,兼取三家之长,形成了他自己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体系。
韩非认为法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手段,而推行法的关键在 于 君主掌握刑、赏二柄。
关于“术”,韩非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明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定法》)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南面之术,类似阴险狡诈之权术,不述也。
关于“势”,即君主的地位、权力和威势。韩非认为君主所以能为君,就是由于有势,离开了势,就不成为君。所以君主一定要牢牢把臣下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时时刻刻防止为臣下所制。
总之,韩非的“君利中心论”和“法、术、势”理论都是围绕加强君主专制而展开的,为中国走向极权道路起了极大的助恶作用。但这些主张在当时对于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㈡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就是统治者的文化,制服奴役百姓的文化,比如精神,思想上忽悠,心灵上安慰,肉体上的

你前言后语真是老司机开车,一个又一个弯,态度变化之大如四季转换,不可思议 。

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剑门关外传未了收复蓟北的好消息,刚听到高兴的喜极而泣泪水淌满衣服。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热盼祖国强大统一。

㈣ 传热学~衣服的颜色

夏天的室外,人们接收的是太阳辐射,而太阳温度约5800K,在太阳辐射中有大约45%的是可见光,浅颜色衣服对可见光的吸收比较小,所以感觉凉爽。而在钢厂的高温车间,也只有2000K以内的温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其辐射主要是红外辐射,而没有可见光,因此工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对红外即钢厂高温车间的辐射能的吸收是没有关系的。

㈤ 蝜蝂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己犯了错了,被罚后还不知悔改,看到别人像自己一样下场很惨,还不知悔改,直到自己死亡。借蝜蝂来写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㈥ 制服”与治服”有什么区别

1、解释不同

制服:古时依社会地位的高低规定服饰样式;指丧服;军人、干部、学生等穿着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用强力使之驯服。

治服:治服,指驯服;征服;办理丧事。

2、出处不同

制服:汉贾谊《新书·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

白话释义:制服之道,取到刚好到达和以给予人民,至美至神进的皇帝,奇特的服饰图案来等上下贵贱而不同。

治服:阮章竞《漳河水》第二部:“ 荷荷的办法灵验快,一夜治服了个二老怪 。”

3、用法不同

制服:强调的是动作,制服是使之受管制而服从的意思,就是使被制者暂时受到牵制、限制,对受制者的措施不如治理那么强力。

治服:强调的是语言,治服较制服程度更重,治服有治理使之服从的意思,治理一般来讲所用的措施更加强力有效。

㈦ 呼兰河传传递的什么思想

对流离失所的感慨,对无论生活多么的不易,始终都有一份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对局势动荡的愁绪

㈧ 《名人传》的思想内容

主题思想: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
本书由罗曼·罗兰(法国) 著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译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名人传》在尊重傅雷先生原译的基础上,校订了旧版本的排印错误,对一些常见的人名和地名采用了现行译法,原来夹在文中未译的一些外文人名和地名也尽可能地补译成了中文,这是为今天的读者做了一件好事,使他们能够更方便、更好地阅读这部作品。

内容梗概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
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对音乐十分喜爱,这对以后的罗兰热爱音乐、崇敬贝多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0年,罗兰一家从法国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巴黎。1886年,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著作。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详细解答各种问题,并高度凝练地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值和财富值

㈨ 制服癖最早起源于哪

制服起源于欧洲。据说制服上衣原是渔民的穿着,他们终年与浪为伍,在海里谋生,敞领少扣的衣服穿起来方便,适于海上捕鱼劳动,后来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样式。在制服中最为考究的,当属背后开岔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纪欧洲的马车夫的装束。马车夫穿上后幅开岔的服装,是为了骑马方便。制服在清朝晚期传入我国,很快被激进的青年们所接受。一时,"制服"成为新思想的象征。穿制服的人越来越多,而象征保守思想的长袍马褂则日趋没落。
穿制服,按规矩都得系一条领带。原来,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住在深山老林的日耳曼人,他们披着兽衣取暖御寒,为了不使兽皮从身上掉下来,就用草绳子扎在脖子上,成为最原始的"领带"。很有点"领带"意味样子的装饰最早出现于17 世纪的欧洲。那时,正有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队走在巴黎闹市街头,他们个个穿着整齐笔挺的制服,而脖子上都系一根布条,这引起了崇尚时髦的巴黎人们极大的兴趣,随即争相模仿,以示荣耀。后来,法国一位大臣上朝,脖颈上系了一条白绸巾,并打上一个漂亮的扣结,当时路易十四见了,大加赞赏,并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士都得如此这般。从此,系领带打结的习惯便延续下来了。在穿制服的时候,衬衣上还都有着一个硬领,那是古代的将士们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措施,咽喉部位的衣领,都是用皮革和金属特制的,用以防备敌人的利箭射在致命的喉部上,这样,硬领也就保留下来。
制服癖:是一种对身着制服的对象产生性幻想及性冲动的癖好。事实上,按照金赛的社会学原理以及相关书籍,在中世纪《制服癖》就已经相当普遍。最原始的制服癖就是贵族领主对女佣的侵犯以及对佃农家庭妇女所行使的初夜权。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普罗旺斯之爱里的贵妇人形象本身也是包裹在“制服”符号下的,当时诗人们对阿拉伯异教女性的恋慕之中也有类似的情结。而再往前追述则可以一直探索到古巴比伦时期的“神娼”,即担任祭祀的公众妓女。“神娼”是否身着“制服”没有相关的资料佐证。但是制服癖是一种社会身份混同,因此其情结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关于先验的心理假设这一点则可以得到确定。

㈩ 服装风格有哪几类

具体有以下18种,分别是:

瑞丽、嘻皮、百搭、淑女、韩版、民族、欧美、学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园、朋克、OL、洛丽塔、街头、简约、波西米亚。

1、瑞丽风格:瑞丽的主要风格还是以甜美优雅深入人心。

2、嬉皮风格:从细节上看,繁复的印花、圆形的口袋、细致的腰部缝合线、粗糙的毛边、珠宝的配饰等,都将成为个性化穿着的表达方式;从颜色上看,暖色调里的红色、黄色和橘色,冷色调里的绿色和蓝色都将大热

3、百搭风格:一般为单品,可以搭配各类衣服,很实用的单件服饰,与其他款式、颜色的服饰均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4、淑女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宜人是淑女风格的概括。蕾丝与褶边是柔美新淑女风格的两大时尚标志.

5、韩版风格:通过面料的质感与对比,加上款式的丰富变化来强调冲击力。面料更多喜欢用棉,锦等很舒适的面料;贴身剪裁、做工精细,特别是上身部分裁减精致贴身。

6、民族风格:以绣花、蓝印花、蜡染、扎染为主要工艺,面料一般为棉和麻,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征,或者在细节上带有民族风格。目前流行的经典唐装、旗袍、改良民族服装等是主要款式,当然还包括尼泊尔、印度等民族服装。

7、欧美风格:主张大气、简洁,面料自然,比较随意,比较简约搭配感和设计感强。

8、学院风格:简单却又充满理性的学院派风格。针织帽、藏青裙、条纹衫、白衬衫……

9、通勤风格:具有休闲风格.是时尚白领的半休闲主义服装。让穿着者看上去温和,更加贴近自然,做工精致,重点在于打造干练、简洁、清爽的形象。

10、中性风格:中性服装属于非主流的另类服装,性别不再是设计师考虑的全部因素,介于两性中间的中性服装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11、嘻哈风格:宽松的上衣和裤子帽子、头巾或胖胖的鞋子。主要就是穿得宽松简单,可是却强烈要求个人风格。嘻哈穿着风格一直在转变。要穿得好看、简单、干净即可,鞋子不管是球鞋、任务靴或休闲鞋,一定要干净,才能呈现质感。

12、田园风格:以明快清新具有乡土风味为主要特征,以自然随意的款式、朴素的色彩表现一种轻松恬淡的、超凡脱俗的情趣。纯棉质地、小方格、均匀条纹、碎花图案、棉质花边等都是田园风格中最常见的元素。

13、朋克风格: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PUNK采用的图案装饰,常见的有骷髅,皇冠,英文字母等,在制作时,常镶嵌闪亮的水钻或亮片在其中。展现一种另类的华丽之风。

14、OL风格:OL是英文officelady的缩写,通常指上班族女性,ol时装一般来说多数是指套裙,很适合办公室穿着的.

15、洛丽塔风格: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

16、街头风格:街头服饰一般来说是宽松得近乎夸张的T恤和裤子,很多人喜欢包头巾,另一种典型的服饰是篮球服和运动鞋,也以宽松为标准.

17、简约风格:简约风格的服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

18、波西米亚风格: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

19、森林系风格:颜色也以大地色和暖色系为主,有如从森林中走出而得名。喜欢民族风味的服饰,习惯随身携带相机,并推崇反璞归真的生活模式,这样一股清新的气息在日本社会中自成一格,也意外的掀起了一波热潮。

(10)传制服的思想扩展阅读

对于服装的量体,在量体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量体顺序一般是:先横后直、由上而下。

2、要求被测量者姿势自然,不做挺胸、弯腰或探视等动作。

3、要注意被测者穿着衣服的薄厚及顾客所需服装穿着季节。

4、要注意测量时软尺的松紧程度,切保持水平并以能转动为宜。

5、量体前应注意观察被测量者的体型是否正常,如遇不正常的部位(驼背、挺胸、凸肚),测量后在记录上做出标记,以便裁剪时调整。

与传制服的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好买裤子 浏览:517
线风衣搭配什么鞋子 浏览:677
叙利亚校服 浏览:653
妈妈帽子编织 浏览:690
衬衫西服纽扣尺寸 浏览:760
burberry红色风衣 浏览:692
绿色棉麻外套有点褪色怎么弄 浏览:174
围脖帽子用布料是怎么做法 浏览:488
外套肩膀紧怎么处理 浏览:345
粉色衬衣搭配什么颜色领带好看 浏览:149
衣服裤子叠一起方法 浏览:107
昆明航空制服照片 浏览:238
改良旗袍的制作视频 浏览:175
浙江织里镇童装批发便宜吗 浏览:232
小孩外套衣袖短了怎么办 浏览:72
给宝宝拿丝巾当帽子 浏览:943
手编衣图案小女孩 浏览:862
lv皮带男士新款 浏览:930
浅色羽绒服搭什么颜色围巾 浏览:44
羽绒服小洞怎么办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