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廓尔喀制服

廓尔喀制服

发布时间:2021-09-23 20:47:33

1. 世界十大雇佣军

NO.1.西班牙外籍军团

NO.2.法国外籍军团

NO.3.英国廓尔喀骑兵

NO.4.哥萨克雇佣军

NO.5.以色列 IZO雇佣兵公司

NO.6.北极狐雇佣兵团

NO.7.南非私营武装公司EO

NO.8.美国MPRI 公司

NO.9.美国黑水公司

NO.10.上帝武装联 God arming

2. 英国廓尔喀部队的部队简介

一百多年来,廓尔喀人一直是英国驻印度军队的一部分。但自从1947年英军撤出印度后,廓尔喀人便移防至马来半岛,在那里他们曾直接对抗印尼军队,他们的战斗技能得到极致的发挥。随着1967年这场小规模战争的结束,英军退出马来亚半岛,廓尔喀人便移师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便全部移防至英国本土。
廓尔喀最初只有3个营,历经多年的扩张和更名后,目前在英军中服役有4个团,他们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尔喀步枪团。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廓尔喀人是从尼泊尔王国的山区部落招募而来的。由于应征的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因此负责挑选的军官便可进行严格的挑选。通常17岁半入伍的廓尔喀人,都会服役5年以上,情况最好的甚至会超过32年,一直到50岁才退役。
廓尔喀人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KUKRI)。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配戴十字型腰带。另外,纽扣及徽章皆为黑色。而阅兵是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它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库克利弯刀是许多神话的主角,这种刀一直是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象刮胡刀般的锐利。库克利弯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十分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廓尔喀军人曾长期驻扎在中国香港。1997年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终结,令英国廓尔喀军人对他们的未来陷于茫然。英国虽可能在本土维持1到2个营的廓尔喀军人,但军费将十分昂贵。这种来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飞刀神技著称的神秘劲旅,恐怕真的会成为译本传奇故事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

3. 廓尔喀部队

英国廓尔喀部队

英国廓尔喀部队是由来自尼泊尔山区的廓尔喀人及英国陆军联合组成。这样的组合虽然令人不解,但这支充满神气色彩部队却以其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闻名于世。

1813年及1816年,英国军队在印度曾和廓尔喀人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战斗,虽然英国最终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人的战斗力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5年,英国皇家军队的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人组成的战斗营。从此,廓尔喀人在英军中服役的传统延续至今。

一百多年来,廓尔喀人一直是英国驻印度军队的一部分。但自从1947年英军撤出印度后,廓尔喀人便移防至马来半岛,在那里他们曾直接对抗印尼军队,他们的战斗技能得到极致的发挥。随着1967年这场小规模战争的结束,英军退出马来亚半岛,廓尔喀人便移师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便全部移防至英国本土。

廓尔喀最初只有3个营,历经多年的扩张和更名后,目前在英军中服役有4个团,他们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尔喀步枪团。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廓尔喀人是从尼泊尔王国的山区部落招募而来的。由于应征的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因此负责挑选的军官便可进行严格的挑选。通常17岁半入伍的廓尔喀人,都会服役5年以上,情况最好的甚至会超过32年,一直到50岁才退役。

廓尔喀人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KUKRI)。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配戴十字型腰带。另外,纽扣及徽章皆为黑色。而阅兵是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它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库克利弯刀是许多神话的主角,这种刀一直是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象刮胡刀般的锐利。库克利弯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十分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廓尔喀军人曾长期驻扎在中国香港。1997年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终结,令英国廓尔喀军人对他们的未来陷于茫然。英国虽可能在本土维持1到2个营的廓尔喀军人,但军费将十分昂贵。这种来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飞刀神技著称的神秘劲旅,恐怕真的会成为译本传奇故事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

4. 廓尔喀的相关信息

英军精锐王室看重
廓尔喀兵是英国从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18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英控克什米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奋战才实现和平。这一战,英国人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后,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开始招募廓尔喀兵。
18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发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廓尔喀兵无限忠诚地为英国效劳,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亚洲同胞,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82年的英阿冲突中曾远征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至今仍战斗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
在过去的200年中,廓尔喀兵的足迹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鲜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们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在科索沃和东帝汶等地服役。1997年香港回归前,廓尔喀兵也曾长期驻扎香港,号称是驻港英军的“拳头部队”。
据报道,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尔喀部队深得英王室的厚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储不但定期看望他们,还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所有的廓尔喀战斗营都以英国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这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目前,英军有4个廓尔喀兵步兵团,大概3700人。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为钱卖命特别能忍
充满神秘色彩的廓尔喀兵,向来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非常忠诚。由于廓尔喀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以当兵为业,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他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都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
19世纪初,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廓尔喀兵毫不犹豫地对印军下手,在1919年阿姆利惨案中,他们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廓尔喀兵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英军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完成任务出色,且总能在战场上照顾英国士兵,甚至不乏为其挺身挡子弹的事例。
廓尔喀兵的纪律性和耐力超强。据说,如果没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在战场上,无论负多严重的伤,他们总能忍住痛苦,有时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泪,嘴里还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尔喀人。”
有报道认为,廓尔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别适合打仗。据说,廓尔喀人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是廓尔喀人的生存信条。
在二战的一次战斗中,廓尔喀兵星夜潜入日军阵营,最后只留下一个日军活口,让与日军同一阵线的其他国家闻风丧胆。迄今,共有26名廓尔喀人因作战英勇顽强,荣获了英国最高奖赏——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身佩尖刀削铁如泥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人均年收入仅为240美元,而廓尔喀兵的年薪却有8500美元。不过,廓尔喀兵的人选却要经过百里挑一的选拔。首先要经过“山选”。由67名英军退伍军人组成的征兵代理人,分别去尼泊尔乡下寻找合适的士兵。只有被他们选中的青年,才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选拔,即“山选”。
在这一轮筛选中,身体和智力的测试将更加全面,整个过程长达8小时。其中一项内容是,应征青年脱得只剩下内裤,背负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钟内完成5公里登山跑。参加“山选”的6000多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参加为期一周的最后测试。最后测试在尼泊尔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举行,最终确定230人加入英国军队。
除了丰厚的薪水外,廊尔喀兵每两年有一次探亲机会。每次回去,他们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备受欢迎的求亲对象。据了解,廊尔喀兵每年都将军饷的大部分汇回家乡,对尼泊尔来说,这是仅次于旅游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廓尔喀兵加入英军后,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佩戴十字型腰带。阅兵时,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他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廓尔喀兵身上最显眼的“装备”,要属闻名于世的廓尔喀弯刀了。这种军刀不仅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英军廓尔喀兵团也因此被誉为“弯刀勇士”。廓尔喀弯刀像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异常锐利。这种充满神奇色彩的军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5. 廓尔喀旅的兵种特色

廓尔喀人是从尼泊尔王国的山区部落招募而来的。由于应征的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因此负责挑选的军官便可进行严格的挑选。通常17岁半入伍的廓尔喀人,都会服役5年以上,情况最好的甚至会超过32年,一直到50岁才退役。 廓尔喀人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KUKRI)。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配戴十字型腰带。另外,纽扣及徽章皆为黑色。而阅兵是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它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库克利弯刀是许多神话的主角,这种刀一直是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象刮胡刀般的锐利。库克利弯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十分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6. 问世界十大雇佣兵组织是哪些

第一名 西班牙外籍军团 西班牙外籍军团的历史充满了矛盾,本国老百姓赞美他们的英勇,连军团之歌《死亡恋人》也家喻户晓,但这支野蛮军团也让老百姓痛恨过,正是它帮助佛朗哥毁灭了西班牙共和政体,使国家蒙受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 西班牙外籍军团成立于1920年,起初只招收来自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的摩尔人,主要对付北非殖民地的里夫部落武装,二者作风异常相似,凶猛好斗且不留俘虏。西班牙陆军总监里维拉将军到前线视察,每个列队迎接的外籍军团士兵的枪尖上都挑着一颗敌人的头颅,里维拉差点晕倒在地。 在同敌人的战斗中,西班牙外籍军团往往承受了近乎全军覆没的伤亡,一度只剩下部队番号。1922年,首任外籍军团司令沃龙佐拉中校在率部突围时被里夫人用乱刀砍死,而继任者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佛朗哥。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佛朗哥靠自己的号召力,将这支战斗力最强的西班牙部队拉了过来,充当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加入北约,外籍军团的名称改为“西班牙兵团”,但人们仍习惯称它为“外籍军团”。 目前,外国人要加入这支部队,只需向西班牙当地警察局或西班牙驻外使馆申请,外籍军团会安排申请者观看相关电影,假如申请者看完电影后还愿意继续,那么他就可签约加入。加入外籍军团后,申请者会接受非常残酷的训练,甚至有报道外籍军团在演习的时候,用的都是真枪实弹,因此伤亡在所难免。 如今,外籍军团多次参与国际维和任务,一些军事专家称这是一支纪律严明、专业素质非常高的部队。西班牙年轻人现已不在乎外籍军团过去犯了什么错,反而视加入军团为莫大的光荣。西班牙自2002年开始将全面实施募兵制,许多军种都在烦恼可能会招收不到足够的兵员,惟独外籍军团没有这样的隐忧,因为外籍军团里所有的战士,从来都是不请自来的。 第二名 法国外籍军团 法国历来有使用外籍部队的传统。1831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备编制的外籍军团,专门征集外国人入伍,从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佣兵组织。目前该军团有100多个国籍的士兵,官兵约8000人,他们穿着标准法国陆军制服,但在某些特别配件上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顶军帽。出于成员宗教的考虑,外籍军团允许成员保留胡须。 法国外籍军团常年在巴黎、马赛和尼姆等城市设立募兵处,每年招收新兵约1000名,报考人员十分踊跃。法国政府为报名者制订三条最基本的要求:年龄从17岁到40岁,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如实申报个人情况。符合以上条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请要求,但之后还要接受一系列调查和筛选,比如犯罪情况调查,传染病调查等等。外籍军团喜欢录用东方人,而不太喜欢黑肤色的人,认为黄种人听话,黑人难管理。据称,只有20%的人有幸通过前几关,赴卡斯特诺德利兵营参加为期4个月的新兵训练。新兵不必对法国宣誓,但是必须对外籍军团宣誓:“军团就是我的祖国。” 外籍军团能够吸引众多国籍的年轻人报考,首先是因为军团作战勇敢,素有“法军敢死队”之称,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轻人都以加入外籍军团而自豪。其次是随着西方社会失业增加,寻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在外籍军团服役相对稳定,只要本人愿意,干上20年都没有问题,满20年后,每月可领到2000法郎的养老金。而对那些想移居法国的外籍青年来说,最大诱惑是加入军团的人在服役5年后会优先加人法国国籍。 外籍军团现有9个作战团,其中第2外籍伞兵团能够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指定地点,以“随到随战”的能力而知名。外籍军团还有个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军团每个成员都是精英分子,他们应该有很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外籍军团曾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多次野外生存训练比赛,外籍军团士兵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国陆战队员却无法通过。 法国外籍军团的战史也颇为丰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卡梅隆高地,法国外籍军团的65名官兵抵挡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进攻,战斗到最后一人。外籍军团特意将这一天定为卡梅隆纪念日,每年都被军团分队庆祝。外籍军团长期充当法国对外征服的先锋,1954年曾在奠边府惨遭越南人重创。如今,外籍军团开始改变功能,成为法国快速反应部队,只负责海外领地和领事馆的安全保卫,近年来一般从事非洲及中东地区的维护任务。 第三名 哥萨克雇佣军 在北高加索的城镇乡村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小广告:“漂亮女人和1500美元的赏金并不遥远,只要你能把一颗哥萨克的人头送到某某地方。”这些由车臣分裂武装散发的广告充分说明一点,为俄军方和地方强力部门服务的哥萨克雇佣兵已成为他们的克星。 苏联解体后,生活在顿河、中亚和远东的哥萨克人再度成为独联体乃至全世界炙手可热的雇佣兵来源。近年来,俄境内的哥萨克准军事组织拥有100多万兵员,随时愿为国家政府、商业寡头乃至军火大亨效劳。哥萨克人最突出的优点是他们对武器有天生的热爱以及对使命的忠诚,2000年3月,在车臣剿匪的90名哥萨克伞兵与2500名匪徒激战3天,平均一个空降兵对付20多个非法武装分子、他们与顽匪战斗到最后一刻,只有6人生还,感动了整个俄罗斯。 目前在动荡的高加索地区,哥萨克人自发成立了“军事协会”,参加者只需交纳650卢布会费即可加入,他们有统一发放的服装和武器。“军事协会”负责人透露,不久前他们与半独立的阿布哈兹地区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合同,规定为避免阿布哈兹公民遭受格鲁吉亚政府军的伤害,哥萨克人将提供一个骑兵军的维和部队,这份合同居然还得到苏呼米师第2公证处的“公证”。谁都不会忘记,在1992~1993年,格鲁吉亚与境内的阿布哈兹分裂武装爆发第一次冲突时,由哥萨克人组成的多支特种兵分队自愿前往战区,打得格政府军落荒而逃。 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普京总统正推动联邦委员会通过一份议案,雇佣哥萨克人组成反恐特种部队,维持动荡的高加索地区的法律与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如果这项议案获得通过,将有约60万哥萨克人能够加入这些部队。这一举措意味着在被苏联政府冷落90多年后,哥萨克人又重新回到了他们传统的角色——担当俄罗斯的保卫者。 第四名 尼泊尔廓尔喀部队 他们个子不高,但非常凶狠,据说战斗中,他们的牛腿弯刀一旦出鞘就必须见血,这就是尼泊尔特有的廓尔喀雇佣兵。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发现廓尔喀人忠诚耐战,于是就招募这 些山民建立一支殖民武装,1857年印度次大陆起义时,要不是廓尔喀联队为英军浴血奋战,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就不可能延续到20世纪。在英国人的调教下,来自山区的廓尔喀人心里产生比印度人更高贵的想法,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也下得了狠手,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廓尔喀雇佣兵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 1947年印度独立时,根据英印尼三方《加德满都协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尔喀部队,规模达到18个联队(相当于步兵营),成为印军最著名的部队,印军习惯把他们称为“托马”。据称,廓尔喀人是反应迟钝、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他们成为杰出的士兵,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仍能泰然处之,极为冷静。虽然廓尔喀人不具有锡克人的那种热忱,但其脾性中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韧性,每当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乐趣,廓尔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兴。与众不同的是,当对生活感到厌倦时,他们没有那种牢骚满腹、吹毛求疵的恶习。当受到挫折或面对艰苦时,他们又若无其事,谈笑如常。 由于廓尔喀士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当兵为业,不少廓尔喀人毫不掩饰地说:“我到印度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它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据说,廓尔喀士兵没有命令绝不乱动,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他们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时沉默寡言,但是惹起性子来,就无法控制。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顾死活地和你拼命。 1999年5月下旬,穆斯林游击队占领了泰格尔山,直接威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统治。为了夺回阵地.印军一支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廓尔喀步枪联队从山的侧背向顶峰发起进攻。他们的处境实在艰难,士兵沿着陡峭且毫无掩护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每人还得背着重达25公斤的行军包。居高临下的游击队甚至懒得向这些士兵开枪,他们等到廓尔喀士兵费力地爬到半山腰之时,就向山下扔石头,用这种“滚石战术”把廓尔喀人打得尸横遍野。 但廓尔喀人有着死战不退的传统,在他们的战争辞典中只有“战斗”和“战死”两个词。最后在炮兵掩护下,11名擅长攀登的廓尔喀人组成敢死队,继续向主峰突击。敢死队匍匐在地面,利用炮击留下的弹坑作为掩蔽所,他们一边躲避,一边灵巧地使用手雷还击敌军的机枪。尽管蝣击队火力猛烈,敢死队员还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动,终于接近了敌军阵地,白刃战随即展开。经过5个小时的搏斗,泰格尔山回到印军手中。11名敢死队员用尼泊尔土语报告:“长官,11个廓尔喀人上战场,11个廓尔喀人凯旋归来。” 第五名 以色列IZO雇佣兵公司 当今世界,以色列雇佣兵数量最多,遍布全球。该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造就了一批最具杀伤力的战斗人员,这些军人的冷酷无情与内心忠诚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上异常火爆。如今。IZO公司是以色列国内最著名的雇佣兵出口机构,他们提供的私人保镖在菲律宾、美国和西非国家相当受欢迎,一些富豪甚至拥有由IZO公司训练的私有军队。拉美军事集团也以聘用IZO公司顾问为一种时尚。此外在刚刚过去的黎以冲突中,IZO公司受命于以色列总参谋部,提供大量雇员从事派遣间谍、识别真主党火箭基地和敌后暗杀等活动,真可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IZO的雇佣兵”。

7. 尼泊尔资料

尼泊尔
尼泊尔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属南亚内陆国家。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国。公元1814年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23年独立。尼泊尔实行君主立宪制。1955年8月1日同中国建交。

▲面积:147181平方公里

▲民族:拉伊、布林、苏努瓦尔、古隆等30多个。

▲语言与宗教: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通用英语。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人口2000多万

▲首都:加德满都

▲国庆日:12月28日(国王比兰德拉诞辰日)

▲国旗:是两个上下相叠的三角形旗,一个世纪前尼泊尔就出现过豆角旗了后来把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成为如今的国旗式样。旗地为红色,旗边为蓝色。上面三角旗中白色新月和星的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代表尼泊尔人民祈祷时的良好愿望——愿我们的国家像日月一样长存。两个三角形的尖端向右的角(旗尾),表示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两座山峰。

▲国徽:是1962年选定采用的,中心图案是一条充满田园风光的河谷。远处的背景是起伏的高山,代表喜马拉雅山。国徽图案的前部是国花杜鹃花、一头白牛和一只绿色野鸡,它们都是尼泊尔特有的动植物。中心图案的两侧分立两个士兵:一个着白色制服,手持弓箭,身佩腰刀;另一个着卡其布军装,手握现代化步枪。

这两个士兵是廓尔喀人的化身。尼泊尔的居民主要就是廓尔喀族和尼瓦尔族.高山两侧绘有人面组成的太阳和月亮图案。高山的上方是一双如来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脚印,据说如来佛出生于尼泊尔境内,左脚印两边是两把交叉的腰刀和两面尼泊尔国旗。国徽图案的顶端是形状奇特的金色皇冠。图案的底部是红色的饰带,饰带上用黑色梵文书写着“祖国胜于天堂”字样。

▲国花:杜鹃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满山红、惊羊红等,在尼泊尔称作“拉里格拉斯”。尼泊尔人把它作为美好的象征,吉祥的预兆,把它绘制在尼泊尔的国徽上.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全世界共有八百余种。为常绿或落叶小灌木,树高可达10~13米。花多殷红、嫩紫、粉白之色,花色鲜艳,绚丽多彩,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杜鹃花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全、花期长和易繁殖的特点。尼泊尔的地势从南到北象一座陡梯,依次排列有几个梯阶,严寒的雪山地带,较寒冷的北部地区,凉爽的中部河谷,类似热带气候的湿热的南部平原。这样的地势和气候非常适合杜鹃花的生长。每当开花季节,高处是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低处山谷里是盎然的鲜花,红花白雪,相映生辉。

▲国兽:牛

印度教为尼泊尔的国教。尼泊尔人民约80%信奉印度教。印度教认为牛无比圣洁,视牛为神,禁止宰杀,忌食牛肉,不用牛革制品,不得缚拴,甚至不准用牛耕地。牛不仅受到人们尊敬,而且得到法律保护,1982年尼泊尔政府正式规定黄牛为国兽,国徽上就绘有一头健壮的牛。

尼泊尔有许多关于牛的传说,相传牛曾帮助国王打败了狮魔王,从此被奉为神。在加德满都东郊巴格玛蒂河畔的帕苏帕蒂纳特,有一座印度教古寺,建于马拉王朝,寺门口挂着的木牌用几种文字写着:非印度教徒和身上有牛皮制品的人不准入内。寺内供奉着一头金牛,有一人多高,全身镀金,头朝大殿,尾向寺门,俯伏在地。据说它是一位神的座骑。

另一传说是首都加德满都当年是一片放牧林地,一天,一头产奶最多的母牛突然奔向密林,哗哗流出乳汁,然后入地不见,牧民们挖地找牛,地下竟冒出熊熊烈火,山里一位叫“尼”的隐士,赶来施法扑灭山火,挽救了森林。据说尼泊尔的“尼”即指这位隐士;“泊尔”则是保护和挽救的意思。

在尼泊尔,每逢重大节日都要敬牛,每年8月还有一个专门的传统节日——牛节。届时,全民庆祝八天,给牛簪花挂彩,尽情欢乐。

▲地理: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80%,海拔7600米以上山峰达50余座,素有“高山王国”之称。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往南百余千米内,由海拔8000多米急降至百米以下,世所罕见。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海拔8844.43米(1975至2005年公认为8848.13米,2006年为8844米。),位于东北部尼中边界上。大多河流湍急,富水力资源。分三个气候带:北部高山带,冬季最低气温-41℃;中部温带,气候温和湿润;南部亚热带,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5℃。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约500多毫米,中部约1000毫米,南部约2300毫米。

矿藏资源有铜、铁、铅等。

▲经济:尼泊尔为传统农业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合44亿美元。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饲养羊、牦牛。工业主要有黄麻纺织、毛纺织、制糖、水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外汇的重要来源。出口黄麻、稻米和皮革等农副产品;进口以石油制品、煤、机械和化肥为主。对外贸易总额15亿美元,对华贸易总额6774万美元。

▲国防:实行义务兵役制,有现役总兵力三万五千人。年军费约4000万美元。

▲尼泊尔的其它几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

始建于1984年的谢福克孙杜国家公园是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天然宝库。它占地3555平方公里,是尼泊尔面积最大的公园,亦是蓝羊、麝香鹿、塔尔羊和生性不定的雪豹的保护区。

皇家巴尔的亚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尼泊尔西南部,占地968平方公里,以印度鳄和恒河豚闻名遐尔。这里生活着老虎、沼泽鹿、黑鸭、野象、泽鳄和野猪,同时还栖息着250多种鸟类。

朗唐国家公园占地1710平方公里,以喜马拉雅动植物群而闻名,直上云霄的山峰和冰雪覆盖的河流更为公园迷人的景色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公园里25%的面积生长着森林,到了2月底,怒放的杜鹃花将把整片山林染成深红色。登高处,草原、雪地和雪山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如此壮丽的美景会使你长久地激动不已。雪豹、恒河猴、鹿、五颜六色的鸟类以及蝴蝶(见附图),黑白相间的熊是公园里的主要野生动物。

卡普塔德国家公园占地22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地中部气候,同时生长着相应的动植物群。浓密的灌木丛、森林和绿草地是大自然赐予这里的珍贵馈赠。迄今为止,公园里发现的野生动物包括鹿、豹、豺狗、野山猫和罕见的赤猴,这里还栖息着大量华美有趣的鸟类。为人鲜知的是,卡普塔德国家公园还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科什塔普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呈矩形状,占地100平方公里,浓密的婆罗双树森林是该保护区的一大特色。保护区内星星点点的草地是热带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水牛、拱鹿、野猪和蓝牛就居住在这里;280来种鸭子,2种朱鹭、鹳、白鹭及苍鹭构成了缤纷的鸟类世界。保护区的河流中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科什塔普还以拥有亚洲极少的大象养殖基地引以为荣。

帕尔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占地499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是奇特万国家公园的延伸。这里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狩猎区,现在野象、老虎、豹、驯鹿和野猪已成为保护动物。这里的动植物群也与奇特万国家公园大同小异。

多尔帕坦打猎保护区占地1325平方公里,生活着诸如山熊的食草动物。进入保护区打猎须持有猎区权威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猎区运行着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既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同时也不放松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什瓦普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北部,漫山遍野的兰花和杜鹃树构成了保护区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可以一睹喜马拉雅的全景图。

中文全称: 尼泊尔卢比
币值换算
1卢比=100派沙

币值: 1、2、5、10、20、25派沙及1卢比
文字介绍
国旗:

上旗中的月和星代表皇室,下旗中的太阳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两个三角形的右角表示喜马拉雅山的两个山峰。

国徽:

图案是喜马拉雅山、太阳和星月标志、河谷,以及国花杜鹃花、国兽白牛和国鸟绿雉。山峰之上的图案由廓尔喀人用的腰刀、佛脚印、国旗、王冠构成。中心图案两旁是手执武器的士兵。下面的红色绶带上用梵文写着“祖国胜于天堂”。

辅币名称: 派沙

8. 世界著名的雇佣军有那些

法国外籍军团:
军团是我的祖国
从中世纪开始,法国就有使用外籍部队的传统,像波旁王朝的君王们钟爱瑞士卫队,而拿破仑则偏爱波兰枪骑兵。1831年3月1日,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备编制的外籍军团,专门征集外国人入伍,从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佣兵组织。目前该军团有100多个国籍的士兵,官兵约8000人,他们穿着标准法国陆军制服,但在某些特别配件上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顶军帽。出于成员宗教的考虑,外籍军团特别允许成员保留胡须。
法国外籍军团常年在巴黎、马赛和尼姆等城市设立募兵处,每年招收新兵约1000名,报考人员十分踊跃。法国政府为报名者制订三条最基本的要求,年龄从17岁到40岁,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如实申报个人情况。符合以上条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请要求,但之后还要接受一系列调查和筛选,比如犯罪情况调查,传染病调查等等。外籍军团喜欢录用东方人,而不太喜欢黑肤色的人,认为黄种人听话,黑人难管理。据称,只有20%的人有幸通过前几关,赴卡斯特诺德利兵营参加为期4个月的新兵训练。新兵不必对法国宣誓,但是必须对外籍军团宣誓:“军团就是我的祖国。”
外籍军团能够吸引众多国籍的年轻人报考,首先是因为军团作战勇敢,素有“法军敢死队”之称,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轻人都以加入外籍军团而自豪;其次是随着西方社会失业增加,寻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在外籍军团服役相对稳定,只要本人愿意,干20年没有问题,满20年后,每月可领到2000法郎的养老金。再者,外籍军团长期驻扎在海外,这期间,既可拿到可观的海外津贴(一等兵每月约2000法郎,上尉军官则在1万法郎以上),又能利用假期到周围国家旅游开开眼界。而对那些想移居到法国的外籍青年来说,除了上述原因外,最大的诱惑力在于加入外籍军团的人,在服役5年后被优先加入法国国籍。
外籍军团现有9个作战团和一些特殊连(侦察连、重炮连、轻装甲兵连等等),每个团的编制都是10个连。其中,常驻于科西嘉的第2外籍伞兵团能够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指定地点,以“随到随战”的能力而知名。而保卫欧洲航天局发射基地的第3外籍步兵团则以“变色龙”着称于世,他们在法属圭亚那的热带雨林里所向无敌。外籍军团还有个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军团每个成员都是精英分子,他们应该有很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外籍军团曾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多次野外生存训练比赛,外籍军团士兵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国陆战队员却无法通过。
外籍军团的战史也颇为丰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中部的卡梅隆高地,法国外籍军团的3名军官和62名士兵抵挡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进攻,最后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人。外籍军团特意将这一天定为卡梅隆纪念日,每年都被军团分队庆祝。外籍军团长期作战于西班牙、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和东南亚等地,是法国殖民作战的先锋,1954年曾在奠边府惨遭越南人重创,7个外籍营被彻底消灭。战后,外籍军团开始改变功能,成为法国快速反应部队,只负责海外领地和领事馆的安全保卫,近年来一般从事非洲及中东地区的维和任务。

9. 介绍下英军的“库尔咯营”是怎么回事

英国廓尔喀部队是由来自尼泊尔山区的廓尔喀人及英国陆军联合组成。这样的组合虽然令人不解,但这支充满神气色彩部队却以其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闻名于世。
1813年及1816年,英国军队在印度曾和廓尔喀人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战斗,虽然英国最终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人的战斗力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5年,英国皇家军队的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人组成的战斗营。从此,廓尔喀人在英军中服役的传统延续至今。
一百多年来,廓尔喀人一直是英国驻印度军队的一部分。但自从1947年英军撤出印度后,廓尔喀人便移防至马来半岛,在那里他们曾直接对抗印尼军队,他们的战斗技能得到极致的发挥。随着1967年这场小规模战争的结束,英军退出马来亚半岛,廓尔喀人便移师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便全部移防至英国本土。
廓尔喀最初只有3个营,历经多年的扩张和更名后,目前在英军中服役有4个团,他们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尔喀步枪团。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廓尔喀人是从尼泊尔王国的山区部落招募而来的。由于应征的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因此负责挑选的军官便可进行严格的挑选。通常17岁半入伍的廓尔喀人,都会服役5年以上,情况最好的甚至会超过32年,一直到50岁才退役。
廓尔喀人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KUKRI)。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配戴十字型腰带。另外,纽扣及徽章皆为黑色。而阅兵是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它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库克利弯刀是许多神话的主角,这种刀一直是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象刮胡刀般的锐利。库克利弯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十分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廓尔喀军人曾长期驻扎在中国香港。1997年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终结,令英国廓尔喀军人对他们的未来陷于茫然。英国虽可能在本土维持1到2个营的廓尔喀军人,但军费将十分昂贵。这种来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飞刀神技著称的神秘劲旅,恐怕真的会成为译本传奇故事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

与廓尔喀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风衣的简笔画打开 浏览:521
外套外套卫衣 浏览:791
垮大的女人穿什么裤子 浏览:983
皮带变速盘批发市场 浏览:134
红色中款羽绒服 浏览:659
女衬衫长袖新品 浏览:13
格裤子好看吗 浏览:984
游戏名字马甲花藤字体 浏览:202
衣宽大如何修改 浏览:527
任务龙宫帽子打什么宝石 浏览:484
针织外套适合什么季节 浏览:276
女生裤子30是什么码 浏览:415
浅色裸靴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25
朱杨氏衣编织从上往下 浏览:440
羽绒服洗涤剂免洗的好吗 浏览:898
浅色旗袍搭配深色鞋子 浏览:795
男黑内搭黑裤子配什么外套 浏览:392
秋冬小马甲品牌及商品 浏览:213
干了旗袍后妈 浏览:822
长款风衣外套搭配鞋子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