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舟七号发射感慨
观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有感2008年09月26日 星期五 02:20神舟七号于昨日晚上发射成功了,但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是因为神七的成功而振奋,而是大众的心态。
我在中国三大航空航天院校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学院内,看到的是航天学院内部有少部分人对神七发射这件事很不在意,有些人甚至都没有去关注去看现场直播,自己玩玩游戏,看看电影,谈谈感情什么。而另外又有一些人则是半调子地去在稍微浏览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其实这些行为本是正常的,一般搞什么就会烦什么,但是在观看的时候很外行地评论内行的东西就实在太不应该了。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我在大学里见到的往往都是学生对相关行业的兴趣和认识呈现非正态分布,而是金字塔状。也就是说对行业内部有一定了解但不甚深刻的人不是最多,而对行业了解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的人才是最多。这是我,多年来的真实感受,无论是什么行业都是这样的趋势。可以说,整个社会中混饭吃的人太多了,没有多少的真才实学,但是有点指挥头脑和会些官僚主义的领导和员工遍地都是,大家都是在利用和被利用,其实邪恶资本主义程度甚至大于欧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讲究保护弱者,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而在中国却往往只有铜臭,而那些还拥有怜悯之心的都是无力量的那部分没有富起来的人。
回到正题,有部分人已经群聚到学校的集中观看教室和广场去了。不少人甚至还拿了国旗等东西。我在电脑前观看神舟七号的网络直播,剩下的人似乎对它不太关心。当航天员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才有人慢慢开始稍微看看,不过依然有人无动于衷的。当长征2-F型火箭缓缓升上天空的时候,观看的人提出为什么时间选择在晚上这种弱智的问题。升空的过程中,对参加的领导人的关注远远大于神舟飞船本身,对技术操作细节的捕捉远远不如诸如“渭南USB”这样的听着耳熟的词汇印象深刻。没有见过火箭升天的控制室流程很正常,但是拿一些无下限的低级问题来打发升空过程中的无聊时光确实令人诧异,甚至还会说出这个发射真无聊这样的话……我可以很负责地说,这些甚至包括上大学的党员和军人,虽然他们并不是什么坏人,或者说对党和国家不忠,但是其素质,可想而知。
而另外一个方面,记者方面在卫星出现最常见的通讯中断的小故障的时候没有去切换镜头不说,还没有补加一些内容去转移话题,似乎放任着不管。当后来开始插话题的时候,却又在谈到长征火箭已经连续××次成功发射时,傻子一样去强调这个成功率有多高(失败就等于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后面故意煽情来转移话题等我不想多评论,我只是对胡老大听到宣布发射成功时的尴尬笑容表示惊讶……果然,连他都外行一样地觉得信号中断就代表多少出了些问题……
最后,回到那些个在公共场合聚众观看所谓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的人们,他们的是伟大的,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穿梭不说,那些举着小国旗的热血青年无疑与航天人乃至中国人一起去分享了这份荣誉,但是这份荣誉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的离奇。为什么这些人会聚集在此,上级的指示是一个方面,纯自发也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过于强势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80后一代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风格和叛逆,被视为毁掉的一代,而90后一代的非主流的的所谓个性则更是变本加厉的加反教育的思想发泄在生活上,将美好的东西却寄托在国家的某个方面上。所以一批过分爱国,甚至可以称为盲目爱国的愤青就崩出来了,而那些只关心自己的家伙却蜷缩在自己的小空间,无视神舟七号这样的大事件,继续着自己的非主流生活。
悲哀,本不悲哀,因为看到了悲哀,所以才悲哀。
Ⅱ 酒泉二中的学生的网课在那里上
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可以打开你的手机。按一下互联网软件。酒泉二中的学生的网课在哪里上就知道了。
Ⅲ 神舟7号升空观后感
观看神舟7号发射成功感想体会作文评价论文观后感:神舟七号,带着梦想起飞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