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修女制服

修女制服

发布时间:2021-09-20 19:12:58

『壹』 德兰修女的事迹

[编辑]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编辑]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编辑]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著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著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课的课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p

[编辑]
成立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编辑]
纪录片与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编辑]
获奖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甘乃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编辑]
健康恶化与过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到肺炎,健康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讽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媒体花了整整一个月报导戴安娜王妃车祸和后续消息,而德蕾莎修女的过世则变成报端的小角。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编辑]
评论
[编辑]
奇迹和宣福
德蕾莎修女过世之后,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于天主教进行宣福仪式前,必须要有奇迹的见证记录,德蕾莎修女的奇迹见证纪录来自于一位印度妇女,Monica Besra,她声称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迹的见证人,她将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肿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却对媒体说,这事实上是她接受医院手术治疗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会要替德蕾莎修女进行宣福的压力,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治疗她的医生也受到天主教教会的压力,必须对外声称这是一个奇迹,此罗生门最后没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后来也改变说词,将癌肿瘤的治愈称为德蕾莎修女的奇迹。目前天主教教会在等待第二个奇迹以将德蕾莎修女进行到册封为圣徒的程序中。

[编辑]
给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礼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数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但德蕾莎修女总是敦促工作者们给他们施以天主教洗礼。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编辑]
慈善行为的动机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认为,德蕾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

查特基(Chatterjee)说,德蕾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像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上帝的集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

查特基说,德蕾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编辑]
医疗护理的质量
1991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编辑罗宾·福克斯博士访问了加尔各答的“垂死者的家”发现,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但却要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也不区分“可医治”与“不可医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处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险中。另外,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在温水中洗一下。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医疗需要时,她会去美国、欧洲、印度的有名望的医院获得医治。

[编辑]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员们、及前修女苏删·希尔兹(Susan Shields)称,德蕾莎修女不允许她们买医疗器械,而是将捐款转入梵提冈银行作为一般用途,即使捐赠者特别注明将捐款用于慈善行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关部门,德蕾莎修女从不向公众提供她的组织的财经状况。

[编辑]
德兰修女祷文
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你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侍。

纵然你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侍你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沈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侍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

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我的病,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爱及服侍。

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诚心所愿

『贰』 关于特雷沙修女的故事

特蕾莎修女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并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她创建的组织有4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7000多名正式会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197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从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之外一无所有的“嬷嬷”。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叁』 德兰修女经典名句

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遇到老人不敢扶;遇到小偷不敢喊;遇到重庆公交坠江那样的事件,不管不问,冷漠处之;农村里,老人下地干活,看孩子,而年轻人却跑到大城市逍遥快活;城市里,全是钢筋水泥筑成的“心灵之墙”“罪恶之墙”,到处是车轮飞驰,红尘滚滚,忙的心都死了;谁还顾及爱呢?谁还会考虑何为真正的爱情、友情和亲情呢?更别说像德兰修女那样爱具体的每个人了。在心灵的荒漠,不打架互怼就不错了。

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爱!

德兰修女的爱心具体如何呢?一切通过她说的这些话来感悟。德兰修女精华语录——无论怎样,你总得有爱,总得做善事,总得要成功,总得要建设。

1,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得爱他们,否则这世界将变为荒漠。

2,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3,如果你成功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4,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但不管怎样,人总是要做善事。

5,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6,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且,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7,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受到攻击和误解,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8,将你把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为此,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你总得把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肆』 制服又分多少种可爱制服比如有兔女郎制服、米奇制服还有哪几种类似可爱制服…..

校服 军装 警察装 护士装 巫女 魔女 修女 水手服 女仆
。。。。。。。。。

『伍』 谁有德丽莎插糖葫芦的这张图或者其他这种图

我有类似的图片。


卡斯兰娜家族一贯的白发蓝眸,长发扎成马尾披于左肩。常穿天命早期使用的女武神统一制服 。德丽莎所穿的制服是特别定制款,由主教奥托亲手缝制,在衣服胸口处别着阿波卡利斯家族的家徽 。

极具修女感的头巾是这件制服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不过德丽莎经常会以不戴头巾的形象出现。这并不代表她讨厌头巾,或是记性太差忘了戴头巾,只是因为挂着头巾的衣架对她来说有些高了。

尽管年纪不似外表般稚嫩,也经历了许多,但仍保持着童真,将休伯利安主系统的密码设置成TERITERI 。但同时德丽莎也会有长者的担当,在学员迷茫时予以开解。认为在守护世界前,应该先做到守护自己最爱的人 。

喜欢和苦瓜有关的一切 ,身上常年有着苦瓜的味道。不喜欢他人强调自己的年龄 ,但自己被人视作小孩子时又会主动强调自己的年长 。爱看吼姆漫画,甚至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这个爱好研发了能将漫画书瞬间撕成夸克级别的招式“卍碎” 。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德丽莎·阿波卡利斯

『陆』 特蕾沙修女的资料

[编辑]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编辑]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柒』 德丽沙修女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式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甘乃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

『捌』 介绍一下特雷萨修女

1楼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

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式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

『玖』 谁有特蕾莎休女的介绍还有她的名言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早期的生活编辑本段特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仁爱传教修女会编辑本段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着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小故事编辑本段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行善编辑本段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纪录片与知名度编辑本段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获奖编辑本段1971年,教皇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肯尼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德蕾莎修女的格言编辑本段我不但要归主,而且要尊行-我要参与事奉。
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实践-我要身体力行。
我不但要宽恕,而且要爱人-我要忘却得失。
我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众人。
我不但要关怀,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为乐。
我不但要梦想,而且要实干-我要广施善行。
我不但要施予,而且要效力-我要服务终生。
Mother Teresa's Saying
I Will do More than belong......I Will participate.
I Will do More than believe......I Will practice.
I Will do More than forgive......I Will forget.
I Will do More than teach......I Will inspire.
I Will do More than care......I Will help.
I Will do More than dream......I Will work.
I Will do More than give......I Will serve.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特蕾莎修女成立了一百多个替穷人服务的处所,每个处所都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而且在十字架上旁边,都有"我渴"这两个字。她要提醒大家,任何一个人在痛苦中,我们就应在他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任何替这位不幸的人所做的,都是替基督所做。
特蕾莎的默想祷文这样说的: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人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一块面包而已,更希望有人爱他。穷人赤身露体,不仅希望有人给他一块布,更希望有人能给他人应有的尊严。
穷人无家可回,不仅希望有一间小屋可以栖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没有人遗弃他,忘了他,对他漠不关心。
特蕾莎修女不只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而已,为了要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变成穷人,修士们连手表都不准戴。只有如此,被修士修女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有一些尊严。
只有亲眼看到,才可以体会到这种替穷人服务的精神;他们不只是在"服务"穷人。他们几乎是在"侍奉"穷人。
特蕾莎修女说,她知道她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留给政治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慢慢地解决。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过着毫无尊严的非人生活,她必须先照顾他们。
因为修士修女们过着穷人的生活,特蕾莎修女不需大量的金钱。她从不募款,以她的声望,只要她肯办一次慈善晚会,全世界的大公司都会捐钱,可是她永远不肯。她不愿做这类的事情,以确保她的修士修女们的纯洁。她们没有公关单位,显然也是这个原因。
事实上特蕾莎修女最喜欢的不仅仅是有人捐钱给她,她更希望有人肯做义工。
在特蕾莎修女的默想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不能了解:
一颗纯洁的心
会自由地给予
自由地爱
直至它受到创伤
说实话,我一直不懂,何谓"心灵受伤"。这次去见了特蕾莎修女的工作场所,参加修士修女们的工作,才真正了解所谓"心灵受伤"和爱的关系。
德蕾莎修女 在出殡的时候, 印度总理跪在地下,印度阁员跪在地下,德蕾莎修女的遗体走到印度大街上的时候 两边高楼山的印度人都统统下来跪在地下,没有人敢站的比她高。她的坟墓上写的是 伟大的印度圣母德蕾莎

『拾』 有没有关于兰德修女的生平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编辑]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编辑]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著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著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课的课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p

[编辑]
成立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编辑]
纪录片与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编辑]
获奖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甘乃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编辑]
健康恶化与过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到肺炎,健康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讽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媒体花了整整一个月报导戴安娜王妃车祸和后续消息,而德蕾莎修女的过世则变成报端的小角。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编辑]
评论
[编辑]
奇迹和宣福
德蕾莎修女过世之后,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于天主教进行宣福仪式前,必须要有奇迹的见证记录,德蕾莎修女的奇迹见证纪录来自于一位印度妇女,Monica Besra,她声称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迹的见证人,她将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肿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却对媒体说,这事实上是她接受医院手术治疗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会要替德蕾莎修女进行宣福的压力,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治疗她的医生也受到天主教教会的压力,必须对外声称这是一个奇迹,此罗生门最后没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后来也改变说词,将癌肿瘤的治愈称为德蕾莎修女的奇迹。目前天主教教会在等待第二个奇迹以将德蕾莎修女进行到册封为圣徒的程序中。

[编辑]
给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礼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数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但德蕾莎修女总是敦促工作者们给他们施以天主教洗礼。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编辑]
慈善行为的动机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认为,德蕾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

查特基(Chatterjee)说,德蕾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像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上帝的集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

查特基说,德蕾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编辑]
医疗护理的质量
1991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编辑罗宾·福克斯博士访问了加尔各答的“垂死者的家”发现,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但却要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也不区分“可医治”与“不可医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处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险中。另外,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在温水中洗一下。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医疗需要时,她会去美国、欧洲、印度的有名望的医院获得医治。

[编辑]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员们、及前修女苏删·希尔兹(Susan Shields)称,德蕾莎修女不允许她们买医疗器械,而是将捐款转入梵提冈银行作为一般用途,即使捐赠者特别注明将捐款用于慈善行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关部门,德蕾莎修女从不向公众提供她的组织的财经状况。

[编辑]
德兰修女祷文
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你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侍。

纵然你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侍你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沈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侍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

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我的病,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爱及服侍。

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诚心所愿

与修女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穿衬衫背心的女人 浏览:810
戴帽子最火的情侣头像 浏览:235
阿里巴巴女装短裤 浏览:118
儿童羊羔外套穿搭图片 浏览:280
男士斑马纹衬衫品牌及商品 浏览:737
男士蓝色衬衣的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50
衬衫衣叠穿街拍 浏览:122
浅灰裤子搭配什么颜色外套 浏览:698
迷彩上衣男搭配什么外套好看图片 浏览:913
呢长款女装外套 浏览:675
长款卫衣牛仔外套 浏览:629
牛仔裤手机痕怎么处理 浏览:229
皮衣配裙裤好看吗 浏览:523
校服评分办法 浏览:120
嘻哈的上衣配什么裤子图片 浏览:920
马卡乐女童红色风衣 浏览:451
王思懿旗袍 浏览:948
薄款高领衣怎么穿好看 浏览:945
重庆买男士皮带哪里最好 浏览:275
白色大衣紫色衣搭配图片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