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二会和高一有什么区别
高二也和重要的,不是说高一过了,就保险了>有篇文章写的很好:“情系母校”之学习经验介绍
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58班杜升华
先作几点说明。今天我要讲的,是学习经验,而非应试技巧,不要把考试当作学习的全部;是概括的心得体会,而非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各有不同,但无论怎样学习,只要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都能取得成功,可谓“殊途同归”。所以今天我要讲些我认为更本质的东西,而不拘泥于细节。这可能是我不同于其他演讲者的地方,也是我的一贯风格。0712班的同学可能会感到有些重复,但不会重复得太多。另外请大家注意,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勿盲目套用,以防教条主义错误。
二、独立钻研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学习经验,我将引用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虽是爱因斯坦的自谦之辞,但由此可见这种探究精神的重要性。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值得每个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牢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现象:当你完全凭借自己的思考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非借助于任何人的帮助时,你会由衷地感到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你的解题能力已经肯定地得到了提高,并且思路不易遗忘,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将是很顺利的事情。但是,这意味着直接面对困难,因而要求有刻苦钻研精神。
我曾遇到这样一道练习题:在100个零件中有10个次品,从这100个零件里任取5件,求取到的次品数的数学期望。没学过相关数学知识的同学,不必弄懂细节,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对于高三理科同学来说,经过半年的复习,一定已经对这里涉及的数学知识很熟悉了,至少我假定你们已经对此很熟悉了。
利用排列组合与概率知识,很容易得到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次品数ξ012345
概率P
列算式是很容易的:
(不过要算出结果来就不容易了……)
好在需要做的只是有限步的四则运算,没什么难的。经过长时间的笔算,我得到这样一个数:,化简后恰恰等于0.5。注意,是准确值0.5!这与参考答案0.501不符。但是,练习册的编者舍得花时间认真去算吗?并且如此完美的结果也不大可能是计算上的失误造成的巧合。其中一定隐藏着某种规律!
因此,我试着把这一结论推广,提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以便做出科学的证明:设全集U有n个元素,U的子集A有m个元素,从U中任取x个,则取到的属于A的元素个数ξ的期望为。(m≥x,n-m≥x)
具体证明过程这里就不讲了。简而言之,问题归结为证明这个等式:
这一等式的证明令我颇费了一番周折。几经尝试,均告失败,一连几天,毫无进展。后来终于利用构造法完成了证明。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尽艰辛后成功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至于0.501,很可能是近似值相加造成的误差所致。
通过这一事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何许多人把数学同美联系起来。是啊,Eξ=,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公式啊!它给出的是数学期望的精确值,没有半点误差!繁琐的运算,可以被这个简洁的等式所代替了。如果把题目改成“在1000个零件中有100个次品,从这1000个零件里任取50件”,那么我们可以随口答出取到的次品数的数学期望是5,准确值5!倘若硬算,这个工作恐怕不是普通计算器能够胜任的。此外,这个公式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的直觉,然而又高于直觉,因为这是由严密的数学推导得来的。正如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不过在以数学为首的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探索,与在艺术领域中的创造不同,除审美情趣外,更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格的推理、证明。事实上,正是在这种将证明进行到底的过程中,我对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我对数学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对数学的应用日趋娴熟。
下面谈谈关于这道题的一些相关情况。我的探索过程最初记录在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里。后来这成了申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时所写“个人陈述”的重要内容。顺便说一句,自主招生冬令营不仅可能对升学有帮助,而且是一个提前了解清华的好机会,所以我非常希望二中能有同学申请到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名额。我的申请材料可供高一高二的同学届时参考。本学期我选修“概率论介绍”课,发现这竟是一道作业题,前面所说的随机变量服从的分布叫做“超几何分布”。(当然并不是说这道题达到了高等数学的水平,只能说明这门课比较简单,涉及了一些初等数学的知识。)做作业的时候,我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发现对x的限制可以去掉,也就是说当x>m或x>n-m时公式也是成立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想一想。
可能很多同学关心这个问题:有些题目实在想不出来,就只好去问别人,那么究竟一道题目研究多久再去问别人合适呢?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承认,因水平、时间有限,我们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独立钻研的机会。全凭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难题是不现实的。但是,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道题想了很久毫无思路,过一段时间再看,就突然有了灵感。所以,不可能给出思考一道题目的时间的上限。比如规定一道题N分钟内想不出来就该问别人,可是谁知道第N+1分钟会不会有所进展呢?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状态,既不轻易回避问题,又不盲目浪费时间。可是,实话实说,这种平衡的尺度我也不见得把握得很好,最佳的平衡状态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去把握。不过,至少独立钻研的过程是必要的。你不能永远逃避困难,因为有些困难是逃避不过去的!
三、打好坚实的基础
唐代名臣魏征告诫唐太宗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不牢的人,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便取得一点成绩,最终也会倒塌、干涸,不免为人所耻笑。有一些所谓的“业余数学家”,连一点数论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却妄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背着大捆草稿四处游走,却不静下心来好好学学数学,改进他们的工具。殊不知骑自行车是到不了月球的!
丘成桐教授在那天的讲座中也提到了“业余数学家”的问题。他给这些人的忠告是:要将自己训练成逻辑思维很严谨的数学家,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会找到自己错误的地方。
真正的数学家是什么的人呢?美国数学家贝尔在他的名著《数学精英》中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苏格兰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即开尔文勋爵,给数学家下了一个所有定义中最令人满意的定义。“你们知道数学家是什么样的人吗?”开尔文有一次问班上的学生。他走到黑板面前,写下了
然后他用手指着写下的式子,转身对学生们说:“一个数学家就是,对他说来,这就像二加二等于四对你们一样明显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成为数学家,就必须对基础知识运用自如。事实上,19世纪中期以来,数学家们研究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开尔文所举的例子,正如开尔文的例子远远超出了“二加二等于四”一样。要想建成科学知识的大厦,必须打好深厚而坚实的地基。
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陈景润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自白:我读书不只满足于读懂,而是要把读懂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熟能生巧嘛!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把他搞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成四句话:“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然后一挥而就。”当时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真是所见略同!当时我能把数、理、化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一一装在自己的脑海里,随时拈来应用。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然后一挥而就”,这也是我走的一条路子。我的体会是:平时打好基础,考前就不必搞什么“突击”。如果已对知识熟练掌握,考前闲读《语文读本》也不是什么惊人之举——当然前提是平时的学习要达到这种程度。高一高二打好基础,高三就能省下不少力气。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高三一年的复习过程中,我几乎没翻过数学教科书。不是说教材不重要,恰恰相反,正因为那上面的概念、公式、定理非常重要,所以要把它们保存在脑子里。当然,对于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看书是很重要的,切莫轻易模仿。高中时期打好基础,对大学进一步学习很有帮助。例如我所学的《数学分析》教材所强调的数学严格性,正是我在高中所追求的东西,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门课,做了这门课的课代表。当然,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多思考、多运用,才能像老工人熟悉机器的零部件一样熟悉你所学的知识,从而克服遗忘,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
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至多能总结出最基本的几条:重视课上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注重平时学习。真正做到这几点,打好基础,看上去要花费不少力气,但事实上可能事半功倍,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如果课上三心二意,课下点灯熬油,疏于作业,陷于题海,平时不努力,临考搞“突击”,那只能事倍功半。
四、注重应用与创新
美国数学家柯朗说:“事实上‘纯的’与‘应用的’数学之间找不到严格的分界线。”。英国统计学家纽曼还做了个比喻:数学被其他学科作为实际工具,“就好像一个人戴了一顶高帽子去参加婚礼,后来在起火时发现它居然可以当水桶用”。
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是“纯的”数学、“纯的”物理、“纯的”化学……它们就像一顶顶美丽的高帽子。但当发现几处小火苗时,为何不拿来当水桶用呢?事实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而且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
我曾用数学语言表述出一次校级数学竞赛的考场分配规则(学号为1~36的同学,把自己的学号表示成3x-2,3x-1或3x的形式,其中x∈N+,1≤x≤12,则考场号就是x),后来甚至构造出一个函数解析式(y=,x∈N+,1≤x≤36,其中x表示学号,y表示考场号)。你可以检验这一解析式是否正确。当然,验证并非难事。有人把数学比作“邱彼郑楠公主”——“求比证难”!在数学世界中独立地开拓探索才是有意义和有趣的事。
我还用两种方法确定了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场强最大处的位置,尽管物理老师仅要求推测场强变化趋势;还推导出太阳直射北纬θ处时北纬α处夜长的计算公式……顺便说一句,在大学物理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尤其微积分知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一个理科生即使现在不习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物理问题,将来也是注定要习惯的;而对一个文科生来说,如果能独立推导出这个夜长计算公式,那么立体几何中关于球的这一部分知识肯定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正是在应用过程中,我对函数、三角、不等式、导数、立体几何等知识的掌握得以强化,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我对数学之美的认识得以深化。
下面谈谈创新。沈阳二中校训中有一句“开拓创新”,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运用,也对锻炼思维能力十分有益。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必要。大而言之,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这话虽大,但并不空:要知道2020年以前我们早已参加工作,又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恰恰将是我们这一代。小而言之,日常学习过程中未学规律的发现、新颖的解题方法的获得,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谈到创新,就不能不提我的《笔算开立方》。那是高一下学期的一天,我遇到了一道需要计算近似值的物理题,产生了探求笔算开立方方法的念头。结合笔算开平方的规律,经过仔细思考、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后来在老师鼓励下,我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论文《笔算开立方》,发表在《数理天地》杂志上——2004年第5期。关于这件事的详细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参阅我的那篇文章。
去年某杂志登载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说我“独创”了笔算开立方的计算公式,这是夸大其词。其实笔算开立方的方法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即已发明,《九章算术》或许有记载,只是我没看过。我只不过在课余时间独立地发现了这一方法而已。这远远算不上科研创新,至多算是对未来科研创新工作的准备。
关于这一探索活动的意义,我想原文的表述可能是比较恰当的:“这种方法仅是雕虫小技而已。然而探索的过程使我体会到初步的数学研究方法,或许将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对真理的探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不要把科研想像得太简单;第二,要尊重客观规律。
一位教过我高等代数的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个笑话:等于几?某学生回答:等于8。为什么呢?这个学生大胆地写出:。“倒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个数字“倒”一下。“”倒过来,恰好是“8”。
我的老师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才讲了这个笑话,一个数学笑话。不过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道理: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正确掌握科学知识为基础,否则就难免出错,闹出这样的笑话来。当然,应当指出,这个极限等于0。但愿不会给没学过极限的同学造成误导。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同志有这样一段体会:“我在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了几条治学应该注意的东西,……当时还自认为这是我的心得。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后,有可能认真学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了,才发现我的那几条治学心得,比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就好比大海中漂着的几个小水泡,算不了什么。”
我在初步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后,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也萌生了类似的感受:就唯物论来看,承认物质及其属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在理科学习中,如果不能坚持这一点,就难免犯“想当然”的错误。就辩证法来看,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以数学为例,转化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基本的数学思想,对正确、简便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们分别可看作联系、发展、全面的哲学思想在数学领域的体现。下面举个例子。
大一上学期,一位同学跟我讨论一道作业题:为什么等于空集?我说,不妨用反证法:假设它不是空集,那么存在一个x属于这个集合,则x>0;但是存在正整数N(例如取N为的整数部分加1),使得,即x不属于,这是个矛盾。所以这个集合必然等于空集。那位同学说,你的证明我能看懂,但从感情上总难以接受:为什么这些非空开区间的交集会是空集呢?它们之中任意有限个的交都不是空集呀!我说,那就看你是站在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了。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承认这些脱离于我们的意识独立存在的客观规律,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总是想当然地从直觉出发,就难免陷入唯心主义的误区,不出错才怪呢!
到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像别人说的那样有重大指导作用,只有你自己去学习、去体会、去领悟才能知道。这里有个学风问题。我们反对把它奉若神明、盲目追捧的教条主义做法,同时也应看到,因思想上的抵触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固步自封的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你可以而且应该有所怀疑,怀疑之后就要思考,这个疑点能否用刚刚学到的理论来解释。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活学活用。当你发现万有引力、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实是脱离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规律,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确实与全面、发展、联系的辩证法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时,你就会由衷地体会到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这句话的正确性。
按照两点论的观点,就不能不谈谈高考中的失误和教训。事实上,我的高考卷面成绩比任何一次模拟考试成绩都要低,毕竟第一次高考,经验不足。尤其高考数学成绩比高三任何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都低,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失误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练习的数量和难度略有不足,以致不能从容应对当年难度较大的高考题。另一个大的失误是大综合考试错了两道选择题,每题6分。从根本上说,这是知识点有漏洞造成的,而高考题恰好碰到了这些漏洞。高考前,我的心态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随着模拟考试中成绩的稳步提升,尤其最后三次数学考了满分,心中自然期望给高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果高考中遇到难题时不免有些紧张。我今天谈这些教训,不是想抱怨什么,只是希望与我有类似经历的同学注意以上几点,争取更好的成绩!
不过毕竟考上了清华大学,进入了我最喜欢的专业,也就没什么值得遗憾的了。2005年8月,我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清华园。
三、勤奋学习与劳逸结合的关系
事实上,我并不是像陈景润那样拼命学习的人,虽然我很钦佩他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养精蓄锐,提高效率,才是我一贯的做法。我通常是按照宿舍规定的时间休息的,高三也不例外。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众人皆睡而我独醒,效率岂能不高?
或许有人会问,你既宣扬“穷根究底”,又提倡“劳逸结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的回答是,这确实是矛盾,但并非自相矛盾——这里“矛盾”是指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非逻辑上的混乱。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现在同学们在校时间这么长,如果能充分利用的话,一定会很有效果的。
大家知道,学习成绩不是与学习时间成正比的。甚至可以提出一个更强的命题: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严格单调增的函数关系。这方面的反例很多,比如我在二中并不是学习最刻苦的,远远不是;在清华,也存在学习时间不及我而学习成绩比我好的人。但是,如果说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正相关,那是千真万确的。一般说来,学习好的同学肯定要在学习上投入比较大的精力,这一点在大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我身边有一些曾经很优秀的同学,他们自以为考上清华就万事大吉,沉迷于电脑游戏,结果现在面临不及格的危险。
华罗庚先生有诗云:“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担任学习委员后曾把这首诗写到班级宣传栏上。
好在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本学期我们班(基科58)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学生节晚会上演出了一场自编的话剧《血泪赤壁》,虚构了曹操因听信谗言沉迷于电脑游戏而在赤壁之战中惨败的故事,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班上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同学为该剧结尾写了一首词,词牌名为“水调歌头”,我觉得很有水平:
祸患蒙忽微,智勇困所溺。多少壮志豪情,毁在虚境里。旧时万丈雄心,转眼了无踪迹,再无心克敌。岁月如过隙,流年轻掷弃。
看今朝,忆往昔,悔无及。多少机遇,指间流逝,实可惜。东山犹可再起,重拾昨日意气,补牢正逢期。惜取少年时,劝君多努力。
四、“战略上藐视敌人”与“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关系
高三复习阶段,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诗:“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毛泽东在1928年秋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中的一句。这种处变不惊的英雄气概,着实令人佩服。
1946年8月,毛主席在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上藐视敌人”的雄才大略。
在我看来,高考也是“纸老虎”,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只不过是一场考试,是对知识与能力的一次检验。希望同学们要有雄心壮志,不要把高考当作学习的终点!有了长远的目标,你才能不把高考看成沉重的负担,无论考前复习多么紧张,“我自岿然不动”。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只要熟练掌握了高中知识,高考一定不成问题;即使没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像我这样,也不会太差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就是吃饭也是如此。“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这个比喻不是我发明的,是毛主席说的,详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引用这段话是想说明,大家要重视具体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五、树立远大理想与立足现实踏实学习的关系
小时候,大概上学之前,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当时这种想法,无非是源于对科学家的巨大贡献与崇高荣誉的羡慕和对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的好奇,如同其他许多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孩子一样。这是很自然、很普遍的事情。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很多人早已认清了科研的困难,把理想转向更为实际的专业了。然而我现在的理想仍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且更加明确,很可能研究数学,可谓“死不改悔”。又岂能“改悔”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正是对科学的兴趣和愿为科学发展做贡献的理想激励着我独立探索,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独立自主地攻克难题是需要很多投入的。有时我花费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才找到解决一道难题的思路,而给别的同学讲明白只需几分钟。我也曾反躬自问,为什么不等别人做出来再去问他呢?为什么这个“探路者”的角色总要由我来扮演呢?当然,在学习上帮助同学是学习委员的职责。不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将来是要搞科研的,我的使命将是探索未知的科学规律,如果现在连别人给出的题目都做不出来,将来怎么办呢?所以,独立攻克难题的任务必然由我来担当,舍我其谁呢?
B. 14年考上沈阳二中只能在南校区读一年吗
沈阳二中今年采用高一在南校(五爱街)读一年,高二去二中北校就读并采用全员住校形式,高三仍旧回到南校,采用上晚自习形式
C. 这是沈阳哪一个学校的校服
是沈阳哪一个学校的校服啊?现在有很多学校的校服都已经统一了。
D. 沈阳二中高一周六几点放学
四点四十
E. 沈阳二中是怎么分的。高一高二在南校区。高三在北校区吗
北校不招人了,高一高二在南校,高三在北校
F. 沈阳市第二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05年高考,沈阳市第二中学学生杜升华为沈阳市应届高考状元。
2008年高考,沈阳二中600分以上考生174人,709人超过一批重点本科控制分数线,98%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
2009年高考,沈阳二中重点大学录取率为95%。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13人,600分以上考生277人。曹硕数学满分,为全省数学单科第一名。林晓旭语文成绩取得全省语文单科第一名。
2010年高考,沈阳二中600分以上考生183人。姚舜怀为沈阳市状元,唐巧思为沈阳市理科第三名,杨任数学满分的,为辽宁省数学单科状元。达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有10人。
2014年高考,沈阳二中2人考进北大,3人考进清华。
2015年高考,沈阳二中600分以上考生257人,一本上线率98%。 学科竞赛 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和辽宁省中学生生物竞赛中,沈阳二中学生杨煜冬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取得2010年高考重点大学保送资格及高考加分;秉琦明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二等奖,获得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张云喆、许倚凡、陈启明等8人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三等奖。李晋、周钟骅、夏成斌等21人获得辽宁省中学生生物竞赛一等奖。
于2013年举办的全国居里杯青少年物理锦标赛,暨2014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Tournament)中国队选拔赛中,由1410班沈文睿、1411班李淳浩、1412班步书宇三位同学组成的沈阳二中代表队,荣获辽宁赛区一等奖,荣获全省第二名。
2014年7月,在第十届北方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中,沈阳二中高一年级学生组队参加并获得团体二等奖。9月,在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沈阳二中学生1人获得辽宁省赛区的全国一等奖,10人获得全国二等奖,5人获得全国三等奖,18人获得辽宁省一、二等奖。11月,在第五届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WMTC)中,沈阳二中1508班陈柯雨和马小松两位同学与来自其他不同学校的四名同学一起,代表辽宁省省队参加并最终赢得了第五届世界数学锦标赛青年组的团体赛金牌,其中,陈柯雨同学获个人赛银牌,马小松同学获个人赛铜牌。 素质竞赛
2007年4月,在河北省石家庄举行的“2007年全国国际象棋等级赛”中,沈阳二中的092班宁云龙、0917班李争喆以第四名和第十名的成绩晋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5月,在2007“本溪高中腾飞杯”辽宁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沈阳二中0812班赵林获得一等奖;091班郭震霄获得二等奖;098班邓迅、099班陈相非、087班张明慧获得三等奖。7月,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名,沈阳二中参赛队(队员:赵林、王中梁;教练员:赵锦),获得高中组常规赛登月项目一等奖第一名,得到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金牌。
2008年2月,在“2008年辽宁省篮球锦标赛”中,沈阳二中篮球队夺得2008年辽宁省篮球锦标赛冠军。7月,在八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辽宁省沈阳二中代表队(教练:赵锦,学生:时尧、周嗣翔)分别取得了一金一银的成绩。8月,在上海举办的“2008‘阿迪达斯’夏季全国联赛”中,沈阳二中篮球队夺得“阿迪达斯”夏季联赛全国总冠军。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中,沈阳二中的三支代表队取得了十人一等奖,五人二等奖的成绩,获得了团体金牌,郎伟岸主任也获得了创新型教师的称号。9月,沈阳二中1006班赵东升同学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暨第二届沈阳市敏特英语学习能力竞赛”复赛阶段获得第一名。11月,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总决赛中,沈阳二中赵纯浛、李昱松、李星霖、郑良辰四名同学获得金奖,范哲瑄同学获得银奖,赵纯浛还闯入了全国前十名,成为“全国创新学生”。
2010年6月,“低碳,绿色未来”首届香港---大陆中学生环保国际交流演讲比赛活动中,沈阳二中1304班刘羽晗(指导教师张孟华)获中国赛区三等奖、原1317班(指导教师王宏伟)刘雨彤总分排名中国赛区第二名。11月,在2011—2012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辽宁赛区)的比赛中,沈阳市第二中学男子篮球队夺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并获得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的资格。
2013年4月,沈阳二中交响乐团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6月,沈阳二中1510班聂杨芸杉等九名同学在2012年10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获奖。
2014年3月,沈阳二中清泉文学荣获沈阳市“十佳中学生社团”。7月,沈阳二中环保研究会被评为沈阳市首批普通高中最佳学生社团,交响乐团被评为沈阳市首批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 2006年7月,沈阳二中教师李鸿雁在全国第二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0月,薛峰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现场教学评比和说课,获得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沈阳二中历史组杨梅老师参加辽宁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中学组二等奖,宋敏求老师与孙永福老师分别获得指导奖。11月,沈阳二中薛峰、单智侠、孙永福老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和颁奖大会, 薛峰老师所教授的《烃分子空间构型及同分异构》一课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全国二等奖。
2007年5月,在“大连中山中心杯”辽宁省第四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沈阳二中赵锦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1月,沈阳二中6名英语教师在敏特杯英语专任教师单词记忆竞赛中获奖。
2012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全国历史教学评比大赛中,沈阳二中历史教师哈艳老师凭借《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课获得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一等奖。11月,沈阳二中杨梅同志获辽宁省优秀班主任称号。
2013年3月,沈阳市第二中学历史教研组接受了沈阳市总工会颁发的沈阳市五一“巾帼”十佳集体和沈阳五一劳动奖状。4月,沈阳市第二中学政治学科教师岳春丽在协作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喜获第一名。5月,沈阳市第二中学修帛老师获沈阳市高中“说题说纲”比赛一等奖。李明老师获沈阳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一等奖。9月,陈昕若老师荣获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12月,中加班加方校长荣获“沈阳玫瑰奖”。
2014年3月,沈阳市第二中学物理教研组被沈阳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沈阳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1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的“中国校园媒体论坛暨颁奖盛典”中,沈阳二中季廷飞同志被评为“全国校园媒体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5年3月,沈阳市第二中学教师常庆兰评为全国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翱翔日出东方你矗立在浑河岸旁张开臂膀你托起憧憬和希望谆谆的教诲汇集成学识的大海小树在成长绿叶拥抱着太阳 太阳团结勤奋严谨求是开拓创新校训记在心上白鸽振翅起航报国砺志 飞翔 飞翔自由飞翔团结勤奋严谨求是开拓创新校训记在心上白鸽振翅起航报国砺志 飞翔 飞翔自由飞翔
日出东方你矗立在浑河岸旁张开臂膀你托起憧憬和希望太阳把光热献给那青春的原野嘹亮的歌声留给未来的回响 回响大气成就大器追求远大理想重任担在肩上白鸽振翅起航报国砺志 飞翔 飞翔大气成就大器追求远大理想重任担在肩上白鸽振翅起航报国砺志 飞翔 飞翔自由飞~~翔~~ 大气成就大器
“大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拥有高水平的才识和品德,二是指拥有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也即平常所说的宽广的胸襟、气度。它既有性格的因素,更多的则是涵养和历练的体现。“大器”,指的是能够担当大事的人。
G. 我是沈阳二中新高一的。。。想知道二中的生活自由么
还可以,跟高中相比,初中的生活轻松多了, 严不严没个学校不一样,要看你所在的地方学习要否了。
H. 在沈阳二中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本人是一个南方人,我曾经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去了沈阳二中读高中真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娇滴滴的南方女孩子跑到一个满是北方大汉和女汉子的北方学校读高中,当时的心里是有多么的恐慌和震惊。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沈阳二中的校园环境真的好不错啊,我现在觉得要是我还能再读一次高中,我肯定想在沈阳二中谈一次恋爱,那些花花草草,那些亭台楼阁,还有那些校服,真的超好看,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学校门口的那些小摊位,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那些卖着一些当地的小吃,烤凉皮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有时候放学甚至不太饿的时候,都会拿零花钱去买一个和一边走一边就在路边吃哇,那种感觉真是好青春啊。
I. 沈阳二中高一周六上课吗
沈阳二中高一,
据说周六要上课。
因为今年寒假放的有点长。
得用周六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