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儿童制服棉袄裁剪图

儿童制服棉袄裁剪图

发布时间:2025-04-28 16:07:08

1. 西服风靡全球,关于西服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哪些

1、单排扣西服可以把衣襟敞开而不扣;双排扣西服则在稍正式场合都应把钮扣扣上。总体来说,单排一粒扣,较随意,可扣可不扣;二粒扣时,只扣上面一粒或全扣上;三粒扣时,只扣中间一粒或扣上面两粒,同时也可三粒扣全扣上,显得古典些;四粒扣时,则综合上面的方法。

2、选择合适的西服,不宜太宽松,一般是按自己的胸围放松10~12cm左右。西服的长度大约是肩部位到足跟的一半,不超过臀下线;西服袖子的长度至手腕关节,要使衬衫袖子多出1-2cm,并且衬衣领也要高于西服领1cm。西服马甲扣上扣子后以贴身紧凑为合适。裤裆太大,显得拖沓;

3、西服的做工质量主要体现在领、肩和前胸几个位置。首先衣领应十分平整,不能有皱或鼓衬。领口形状应对称挺括。袖口长度应在腕与虎口之间,手平伸时能露出衬袖3cm。上装应略显紧束,手臂上举时腋部应稍有拘紧感。

4、正规场合首选深色套装(如黑、藏青、深灰),其次是中灰、褐色和隐条等。青年人或想轻松、休闲一些的人,可考虑选择颜色淡些,如米色、淡灰、条子、格纹或单件上衣搭配;即使是深色套装,只要配饰适当也可表现轻松气氛。

5、衬衫——一般首选国际化的白色、淡蓝、中蓝等单色衬衫。较轻松一些的选取白底条纹、格子衬衫,商务感较强;深色衬衫和花纹衬衫一般不适合正规活动和高级商务活动。只有在较轻松、休闲的气氛中以及和年轻人联欢会时才能选用此类衬衫;衬衫的八字领领型较大气,尖领则较秀气,但要看当时流行何领型;夏天短袖衬衫适合中下阶层穿用,中上层人则始终选择长袖衬衫。

6、领带——首先的忠告是:从事领导和商务活动的人应始终打领带,因为领带是"尊重、信任、有文化"的象征。其次应得体地选购领带。领带的长度、宽度有一定讲究:领带尖不应低于皮带头,但也不要高于它。而材料和颜色、花样是最重要的。较正规和高级的商务活动切忌戴化纤和做工粗糙、用料单薄的领带;领带的一般配色原则应与外衣同色系或有同色成份,这样较和谐、得体、庄重;也可与外衣形成对比色,感觉年轻、活泼一些;更应注重衬衫、外套、领带有联系的配饰。

7、皮鞋和袜子——较常规的皮鞋应是黑色和棕色的。不要在正式、隆重的场合穿着非黑色皮鞋,即使它被擦拭得十分体面,也会显得你本人不懂体面。式样根据用途气氛选择;袜子一般应与裤子同色系,作为礼仪场合应穿黑袜,一般应避免白袜子(除非是白裤子、白皮鞋)。

整体来看,男西服要平、直、挺。边角拐弯处le做得要精细,熨烫后衣服有力度。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应对日常西服知识有所了解,从而穿出西装的品位潇洒来!

西服搭配
西服与衬衫:穿西服时,衬衫袖应比西服袖长出1-2厘米,衬衫领应高出西服领1厘米左右。衬衫下摆必须扎进裤内。若不系领带,衬衫的领口应敞开。在正式交际场合,衬衫的颜色最好是白色的。
西服与领带:领带是西服的灵魂。凡是参加正式交际活动,穿西服就应系领带。领带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如穿马甲或毛衣时,领带应放在它们后面。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的第四五个钮扣之间。
西服与鞋袜:穿西服时不宜穿布鞋、凉鞋或旅游鞋。庄重的西服要配深褐色或黑色的皮鞋。袜子的颜色应比西服深一些,花色要尽可能朴素大方。
西服怎么
1.西装的洗涤很有讲究,第一是不能经常洗涤,衣服的清洗期最好3—4个月清洗一次,效果较好,对面料也没有损坏,
2.好西服是指用好面料经高工艺手法缝制而成的西服,其版型和各个部位都很精细,为了不破坏西服本身的型,所以不能水洗。
3.一件西服不宜连续穿得太久,西装穿后会因局部受力变形,穿过一段时间后应先把兜中的物品取出,使面料恢复原状。放在衣柜内保存时,口袋内应放入除虫剂,套上罩袋,并经常能够通风,同时应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相对湿度一般 35-40度较为适宜。

2. 章丘地方怎么样

购物方面有小义乌商场、服装城、秀水批发市场比较集中,其他就比较小型。大的超市有东方冷库、华联、济南华联、银座商城、奥德龙等。还算比较方便。
出行上交通比较方便,但如果长途车只有到淄博、济南、泰安、济宁、潍坊、青岛、临沂、莱芜的车,其他要到济南转车。面前火车站还没有通车。
住房方面,章丘住房比较充足,目前房子均价在2500-3500左右。相比较还是可以。
环境相比较还是不错,有着小泉城的美誉嘛

3. 自己做短裤裁剪图步骤

1. 准备剪刀、直尺、笔和折纸。
2. 将一张宽10厘米,长30厘米的折纸竖直对折,再对折,使之形成4层。
3. 从折纸右上角向下量10厘米点一个点;从左上角起向左量,也是10厘米点一个点,然后再向下点一个点。
4. 使用直尺连接这3个点,画出两道斜线;在短斜线的正中向下量5厘米点一个点,然后用虚线连接起来。
5. 剪裁掉长斜线和虚线部分,展开后即完成短裤的裁剪图。
6. 将裁剪好的图样用缝纫机与上片缝合,加上松紧带即可完成短裤。
短裤简介:短裤是遮盖下体至大腿的裤子,因其长度较短而得名。短裤有内裤和外裤之分,外裤又分为男装和女装。短裤的款式多样,如热裤、三分裤、五分裤等。从最初男童服装,到1970年代因节能危机而流行,再到如今成为女性时尚单品,短裤的流行趋势不断变化。
优点:
- 简单:舒适易穿。
- 实用:清凉、轻便,便于大幅度动作。
- 时尚:部分人偏爱这种装扮。
- 制服:某些队伍规定队员穿着。
- 性感:露出更多皮肤,显得更加性感。
男款与女款短裤:在近二十年的潮流中,男款短裤逐渐变长,长度越来越接近长裤,但这一趋势使得短裤的实用性有所降低。而女款短裤则趋向更短更窄,成为一种性感服装。女式热裤不仅能展现女性腿部的曲线美,搭配靴子更显性感迷人。男式短裤则是夏季男士的前弊必备单品,清爽洒脱,搭配灵活。

4. 西服的各种知识

现代西装起源:

维多利亚时代(1839—1901)的英国上层社会,有许多礼仪讲究,夜里有许多类似于酒会社交活动。男士必须穿着燕尾服。男士们在宴会间隙或者结束后,会在餐厅旁边的休息室里抽烟喝酒开玩笑或者随意的躺在沙发上,这样,笔挺的燕尾服就显的不合时宜。这时候,就诞生了“拉翁基·茄克”,算是现代西装的前身。

西服的基本知识

1、领口:

主要有两种款式:平驳领和枪领

平驳领

接吻扣是普遍采用的方式,而且也比较好看。贝壳扣比较特别,别有一番时尚的韵味。

5. 汉族服饰的汉服基本结构体系

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
一、首服
首服,亦称元服。元本指头。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汉民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对应着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后,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齐整才是完整的仪容,古人重之。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相对巾的普及早一些。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巾最早不过是随便裹发的一块布,不能出现在正式场合,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后逐渐通用,到汉末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为雅尚。因为巾与平民关系密切,故天生带着一丝闲适,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幞头后,巾帽文化愈加兴旺,到宋明则达到顶峰。所以,于汉唐时向前来留学的日本,巾帽文化鲜有流传,相反,于明代师习华夏的朝鲜,巾帽则大行其道,发展成为现代韩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冠起着官阶职别的区分作用,名称常来源于其寓意,如法冠也叫獬豸冠;巾帽则搭配常服(当然,不能排除幞头类与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为庶人的婚服),多与时尚关系密切,往往一种巾帽会蕴含着一段逸事佳话,如,东坡巾、程子巾,大众津津乐道的同时亦效尤纷纷。
在戴法上,冠冕类和后来的巾帽不同之处在于重视固定头发,一般需要通过笄直接固定在发髻上,另外还要在下巴处结璎,这样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而巾帽类的戴法则随意多了,一块或软或硬的布、纱,通过各种不同的包扎或折叠方式,缚罩在头上就是了。
二、体衣
《释名 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上衣下裳制 (衣裳类)
上下连裳制 (深衣类)
上下通裁制 (通裁类)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这样的思考有没有道理。
1.上衣
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半臂,袿衣等。
襦:《说文》曰:襦,短衣也。故此,襦的长度最长也一般在膝盖以上。不过,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有汉服研究者以长短来区别襦、衫、袄等上衣,将襦定义为“短小的上衣”,是有失严谨的。实际,襦的“短衣”是与“深衣”相对而言的。深衣长至踝部,襦与之相比,的确是短衣。
襦有长短之别。长襦称褂,僮仆的长襦叫裋(Shù),短襦又叫“腰襦”,可能也叫“小襦”。《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杜甫《别李义》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襦也有单复之分。单层襦近乎衫,复层襦则近袄。襦是庶民的常服,深衣只作为他们的礼服。
衫:作为上衣的衫,衣型多样,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衫,一般是单层。
袄: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如: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
裲裆: “裆” (dang),也写作当;又称裲裆、两当。《释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主要是妇人的贴身衣物,来自于胡服。《仪礼 乡射礼》提到的“韦当”,郑注曰:“直(值)心背之衣曰当。”可见裆类似今天的背心、马甲。但肩部稍宽。
袿衣:刘熙《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长衣,大袖,交领,右衽,左右身侧在腰以下有连缀的缘饰。清代学者任大椿《深衣释例》曰:“袿乃缕缕下垂如旌旗之有裗,即所谓杂裾也。郭璞注:“衣缕也。齐人谓之挛。或曰袿,衣之饰。”则袿衣的垂饰为丝质,且如“裗”如“缕”。司马相如《子虚赋》:蜚襳垂髾。《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襳,袿衣之长带也;髾,谓燕尾之属,皆衣上假饰也。”
一般的妇女日常服装则多为上衣下裳分开的裙服,也有外穿上衣下裤不系裙的。
2. 下衣
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也包括襜(帷裳)、蔽膝等附属。
(1)裳/裙
裳在《说文》为“常”的异体字:“常,下裙也。” 《释名》又说:“裙,下裳也。 常、裙二字互训,其实可以认为:裳一般倾向于统称,而裳往往就是裙。裙,也作“帬”,《释名》中还说:“裙,群也,联接群幅也。裙裳,古时男女皆可服用。不过,真正发展了裙裳款式的还是女子。
(2)胫衣
“裤”字古代写作绔、袴。
大袴:将士骑马打仗穿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袴。
穷裤/裈:是连裆的,其形制就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了。《汉书 外戚传》:“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服虔注:“穷绔有前后裆。”颜师古注:“即今绲裆袴也。”这种裤子通常称为裈(kūn)。《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 这样看来,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裤衩、短裤。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袴褶:短小上衣、宽腿裤的装束。在膝盖处系上带收一围,下边裤脚自然散开。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多为武士所着,后来发展成为庶民劳作的装束。
(二)上下连裳制:
上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为了恪守上下分开的服装制式,特地分开裁然后再连成一体。深衣之名,唐孔颖达著《五经正义》中释义为:“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起源于先秦,虽然是一件长衣,但华夏先民在裁剪时是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再缝成一体,以表示对传统法度观念的尊承。
三、足衣
足衣亦即袜履。赤足同样是失礼的行为,谢罪时常常“免冠跣足”。
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汉代,凡祭服穿舄、朝服穿履、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据《搜神记》载,男鞋方头,女鞋圆头。但后来男女往往通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人的鞋和出土的四双青丝鞋来看,女鞋的前头有两个昂起的小尖角。
(一)履。
《释名 释衣服》有云:“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说文》云:“履,足所依也。” 履有许多异称,除了有地缘人群各自习惯称法的原因外,履制的不同当是主要的。《字书》说:“草曰屝,麻曰屦(jǜ),皮曰履,黄帝臣于则造。”《仪礼 士冠礼》云:“夏用葛,冬皮屦可也。” 《诗 魏风 葛屦》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方言》又立一说:“丝作者谓之履,麻作者谓之屝。” 由此看来,古代鞋的质料,履有麻、皮革、丝帛作之者,屦有麻、葛、皮革作之者,屝有草、麻作之者。大凡说去,履的制工精,而屦、屝粗些。
(二)韈。
也作袜,以布帛作成,也有以皮革制作者。袜一般高尺余,上端有两带,以缚系于足胫。
四、饰件
古时常见的佩饰有玉、珠、刀、帨等。不过,如服装分男女一样,佩饰上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 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续到衣冠断绝。深衣首先是礼服,尤其是女子礼服。《续汉书 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
秦汉时有进门脱鞋的习惯。在屋中,多穿袜行于席上,不仅平时燕居如此,上殿朝会亦然。着鞋上殿,以为殊荣,汉时唯萧何、梁冀、曹操等膺此殊礼。 佩饰是以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一进入等级制度分明的文明社会,分等级、定尊卑,则成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存等差。”如韘,天子、诸侯用象骨,士则用棘。又如充耳,天子用玉瑱,诸侯以石。
命妇服饰
命妇服装,王后及贵妇的礼服多为深衣型,如《礼记》上列举先秦的揄狄、阙翟、鞠衣、展衣、素纱都属深衣类。揄狄、阙翟为祭礼服,上绘(绣或织)五色翟(锦鸡)形图画。鞠衣色黄,为告桑(祈祷先王保佑采桑养蚕顺利的仪式)之服;展衣白色,为宾礼服;素纱是穿在里面的衬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属深衣型,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妇人也服深衣。
汉以后汉族王后及贵妇礼服皆承袭先秦制度。但又发展出半臂(半截袖子的长衫)、披帛(肩背间披一幅长画帛)、霞帔(两条从双肩披下的宽幅有鸟禽绣文彩帛,宽约3寸余,前垂3尺余,左右合处下端有一玉坠,后垂2尺余,末端插入兜子内)、褙子(四开衩的长衫)、披风、围腰、抱腰(长围腰)、垂袖等服饰或服装附件。

6. 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具体介绍如下:

1、除夕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6)儿童制服棉袄裁剪图扩展阅读: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与儿童制服棉袄裁剪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牌子的男针织衫好 浏览:626
儿童制服棉袄裁剪图 浏览:661
碎花裙女装冬搭配图片 浏览:934
棉睡衣什么材质的好 浏览:423
风衣面料怎么去油渍 浏览:764
军绿配什么颜色衣 浏览:531
制服挂穗怎么挂 浏览:361
胖妹子穿黄色裙子怎么样 浏览:20
玫瑰风情的裤子 浏览:352
牛仔外套棉风衣款 浏览:731
长款豆绿色羽绒服搭配 浏览:57
雪中飞羽绒服快手砍价视频 浏览:374
女式夏季时尚衬衫 浏览:90
衣拉拉童装加盟费多少度 浏览:527
机织衣新花型图案设计 浏览:226
灰色上衣紫色裤子好看 浏览:906
古丝路旗袍 浏览:367
淘宝怎么分辨羽绒服和棉服 浏览:114
灯芯绒黑色阔腿裤搭配外套 浏览:52
黑色牛仔裤适合什么颜色的上衣 浏览: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