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100年前的各国学生制服什么样

100年前的各国学生制服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5-01-08 00:15:48

① 一些国家的特有服饰(像日本的和服,中国的旗袍一类的)急~~~

阿拉伯国家服饰
关键词:阿拉伯国家服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留学, 点击:40 时间:2010-12-23 14:22
阿拉伯国家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风俗,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演变,他们的审美观、穿戴、居住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朝代气息。

男子的装束

身着大袍,外加披风,包头巾上戴头箍,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② 西方中世纪军事兵制

资料紧供参考:

资料一;
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典型战术简介

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份,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黑暗时代的早期军队,是一群没有组织的徒步士兵。当重骑兵兴起后,最好的军队就是一群没有组织的骑士。徒步士兵会对沿途的农田造成破坏,在攻城战时则会造成更大的打击。不过,在作战的时候,骑士们会试图与他们的敌人作一对一的交战,而徒步士兵又会夹在敌我双方的骑士之间。这种战法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中古时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份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徵召的农民,并未受过作战训练。弓兵在攻城战上十分适用,但在战场上也一样冒着被消灭的危险。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首凯,战争历史,中国历史1V4g d tw
B6q6M

YN I7V)[8yQq9G到了十四世纪后期,指挥官加强了骑士的纪律,使他们的军队更能发挥团队的合作。但是在英国的军队里,尽管长弓兵在很多的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可是骑士并未给予这些射手太多的重视。纪律也让越来越多的骑士为报酬作战,罕有为忠诚和光荣作战者。在义大利的佣兵以长期作战但少有损伤而闻名。在这个时期,各阶者备唤级的士兵都是军队的资产,不会被轻易遗弃。这使得过去追求光荣的封建军队,逐步成为只关心他们会收取多少报酬的专业军队。
6iR'pDk,Ol
[书院,文学论坛,图书
6o?-Ohn8sbbs.cqzg.cn骑兵战术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
aM
]u@"^`,\

+l9ZY${'|dX2Wvd春秋中文社区骑兵会被特别地划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份,然后一队接一队衔命作战。第一波的攻击会突破或冲散敌军,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击就能加以制服。敌军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杀戮或俘虏。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W9H1w?e
bbs.cqzg.cn8c4z_G#U,t+Z!a
事实上,骑士如果采取个人行动,对任何指挥官的计划都是很大的伤害。骑士最关心的是忠诚、光荣和骑乘在一流队伍的第一行列位置。为争取个人光荣,在战场上获得全面的胜利反而沦为其次。在战场上开始作战之后,不用多久骑士就会攻击他们所看到的敌人,如此一来便破坏了整体作战计划。
HI&X2|?%l3e8N书院,文学论坛,图书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vTs@T5g$i
指挥官在必要时把麾下骑士自马上卸下,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这是小型军队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这些骑士很少会期望在作战中表现。卸阵下来的骑士可以适时加强战斗力量,并提振一般徒步军队的士气。这些骑士和其余徒步士兵,会被用在减缓敌骑冲锋的标桩、或其他战地工事的后方作战。
t^o9n+LWP Dbbs.cqzg.cn
\s(Spyz;h{G书院,文学论坛,图书1346年的克里斯战役,是骑士不遵守纪律行为的一个例子。当时法国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英国的军队(四万对一万),并且拥有非常多的骑士。英国人把长弓兵分成三个队伍,在标桩的防护下投入战场。在这三个队伍之间的,是两队卸下马的骑士,而第三队卸下马的骑士则被保留作预备军。法国国王亦将麾下骑士组编为三个部份,并且指派热那诺斯的雇佣弓兵去射击英国的骑士,但因弓弩被弄湿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国骑士又忽视法王在组织上的努力,在开战不久后,一见敌军就立刻狂怒不已,张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杀啊!杀啊!」由于法国国王忍受不了热那诺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骑士前进滚没,并击倒在他们前面的热那诺斯弩兵。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由英国的骑士和长弓兵(他们保持了其弓弦的乾燥)打败了那些骑着马匹但作战时毫无纪律、乱成一团的法国骑士。bbs.cqzg.cnmQ6Q:_#U4a_
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R"{oI&cU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毁灭性的攻击才能奏效。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0q,[g^s/p

1FMWi X?~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投射部队的战术书院,文学论坛,图书2X}N$?+D:v$Q7@
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x3j8fJj-J
在这个时期,大部份的的投射部队由弓兵担任,他们会使用其中一种当时盛行的几个类型的弓。首先是短弓,然后是弩和长弓。弓兵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军,而不需要作肉搏战。虽然早在古代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这种部队的价值,但是这些经验却在黑暗时代曾一度失传。因为在中古时代的早期,骑士是主宰陆地的首要战士;面对实力相当的敌军时,他们的作战规则就是需要作肉搏战;对骑士来说,以弓箭杀死远距离的敌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统治层很少去发展和有效地使用这种武器。bbs.cqzg.cnrx*OB$UN&zI
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k3B;ES(l"_G8w
相对地,弓兵则是具有战斗力且非常管用的兵种,他们的功能在攻城与作战上逐渐变得明显。即使不太愿意,但越来越多的军队会让他们占有一个位置。尽管威廉一世的骑士在传统上已经取得许多荣誉,但在1066年杭斯丁一役,威廉一世便是凭藉弓兵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当时英格鲁撒克逊人占有山坡地,并以盾牌形成一道防护墙,令诺曼的骑士难以突破。双方因而展开一整天的拉锯战。稍后,英格鲁撒克逊人冒险走出他们的盾牌墙,试图攻打诺曼人的弓兵,但此举却使部份人员暴露在诺曼弓兵的射程范围之中;这时,诺曼人便占了进攻上的优势,因为一旦英格鲁撒克逊人现身,往往很容易被射倒。在战役过程中,虽然有时候诺曼人看来似乎快要被打败了,但更多人相信诺曼军队正靠弓兵之助赢得这场战役。最后,英格鲁撒克逊的国王哈罗德被一支致命的流箭射中,战争随后便告结束。bbs.cqzg.cn(v5[;a%a;sh'y

p9b"Us1e/a%z6H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徒步的弓兵是以数百甚至数千人的大型阵势来作战。当敌军进入百码的射程范围之内时,即可能被弩和长弓的射击刺穿装甲。在这个射程里面,弓兵会集中射击目标,以密集攻击让敌军受创,使他们无暇作出反击。在理想的情况下,弓兵有时可藉着射击便瓦解敌军的阵形。敌军可以藉由标桩的护卫不受骑兵侵袭,但标桩却阻挡不住所有箭或弩箭的射击。如果敌军离开他的防御工事并袭击弓兵,友方的重骑兵将会作出反应,希望能即时防护这些弓兵。如果敌军只是在阵地维持他们的队形,骑兵就能够作出有力攻击,最后把他们冲散。春秋中文社区-OtuuaNj
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TB ];@+W
在英国,弓兵会受到鼓励和资助,因为在与欧陆国家作战时,英国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劣势。尽管英国军队的人数常常低于敌军许多,但是当他们学习到如何应用大批的弓兵后,就开始赢得战役。英国人之所以能发展出密集射击,都是依靠长弓的远射程优势。长弓兵并不会射击个别的目标物,而是向敌军所占据的区域作出严密射击。若果以每分钟射出六发弓箭来计算,三千个长弓兵就能够向密集的敌军队形发射一万八千发弓箭。这种密集射击的效果可以让敌方人马受到很大的创伤。在百年战争中,法国骑士即面对了划破长空的箭影,与它们飞来时所带来的可怕声音。
?4x}+Eq-V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
e8r2p$p4f7c(T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在欧陆的军队中,尤其是民兵和城镇所培养的专业武力,长弓兵的重要性大增。长弓兵能以最少的训练,成为最有战斗力的士兵。
+|%Fx\_*Z+z7e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
FjAg7DmVo2x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到了十四世纪,早期的手持枪炮就出现在战场之中。在开火的时候,它们甚至比弓箭更具威力。
c"V!WLD$F\6i,V&y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T.lC2zf
应用弓兵的最大难题,就是在他们发射弓箭时需要得到防护。为了获得更大的效果,他们通常会尽量接近敌军。英国的长弓兵会携带标桩到战场,然后在他们要发射的地点前方,用大头锤把标桩打进地面。这些标桩可以给予他们防护,抵挡敌军的骑兵。他们能依靠他们的火力把敌方的弓兵射倒,但假使受到敌方的徒步士兵袭击,却往往处于劣势。弩兵则会持大盾牌去作战,这些盾牌可提供防护并够竖立成一道防线,让弩兵能躲在后面作射击。
(l(H0s:L~6~;]^O!n)O
Qbbs.cqzg.cn
`u$z"h(sj(nW
\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到了十四世纪未,弩兵和长枪兵会以混合的阵形协力作战。长枪兵用以挡开敌方的作战部队,让投射部队(弩兵或手持枪炮的士兵)能够向敌军开火。这种混合的阵式会适时调动并作出实际的攻击。遇到训练良好的混合部队例如长枪兵和弩兵(或枪炮手),敌军的骑兵通常会选择撒退。如果敌军无法让自己的投射部队和长枪兵作出反击,即可能输掉这场战役。
3D#|
U*AHT7b书院,文学论坛,图书
&N(_$Dp!\;~(@#~]"Ebbs.cqzg.cn步兵战术
u `YAP?7[9Wn书院,文学论坛,图书bbs.cqzg.cn)u1so0c#[mm|
在黑暗时代,徒步士兵的战术是逼近敌军然后开始砍杀。法兰克人会在接近敌军时掷出斧头来瓦解他们。战士依靠体能和凶猛来取得胜利。
wH^rUmbW2K
J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
aB4eii9R%@书院,文学论坛,图书骑士的兴起一度让步兵在战场上失去价值,主要是因为纪律和训练精良的步兵并未出现。在中古早期的军队中,徒步士兵主要来自农民,而这些乌合之众均不曾受到良好的武装和训练。
#ryI.Qg3ZB2@春秋中文社区
fK:O"nr1A撒克逊人和维京人发展出一种防御阵式,称作盾牌墙,也就是让士兵手持长盾紧靠连成一道防线。在缺乏弓兵和骑兵的情况下,这道防线能保护他们不受敌方弓兵和骑兵的攻□。
H}#YxG,g E?r春秋中文社区

]
l6z7{\'e m9_}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在某些缺乏资源去建立重骑兵的山区国家如苏格兰和瑞士,以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城镇中,步兵会再一次受到重视。由于没有需要,在这两种地区的军队中,只会设置少数甚或没有骑兵。这些地区的军队发现,马匹无法突破竖立的标桩或长枪阵。但受过训练的长枪兵却能制止富裕的国家或领主们精锐的重骑兵,而且在成本上也比重骑兵的来得便宜。
Ln9A,b2o
m a;^lR:u Y+y4Q:_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斯希松战阵就是由一群长枪兵所组成,在十三世纪末苏格兰人独立战争期间开始使用(即电影「英雄本色」的故事背景)。他们认识到斯希松是有效的防御战阵。罗伯布鲁斯只会在沼泽地区向英国的骑士作出攻击,因为这种地形能妨碍重骑兵的攻击。
qf6Ns6}7t2T
J,F@+|Y春秋中文社区
:jVuwYG/G瑞士人以长枪作战而闻名。在实质上,他们恢复希腊的方阵,并非常熟练地以长标竿的武器作战。他们把长枪兵组织成方形的战阵,在最外面的四排士兵会以相近的高度(稍微往下)持着长枪。这是用来抵挡骑兵的有效屏障。在战阵的后排士兵会使用有刀刃的标竿武器去攻击接近战阵的敌军。这些受过训练的瑞士士兵会指向同一个方向,让他们在战阵中能移动得比较迅速。有时他们也会把用作防御的战阵转变成可作攻击的战阵。bbs.cqzg.cnx%U"Y"D?&]k

0^6_SB%qA%?l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火炮可用来反制大批的长枪兵,它能够击破这种密集行列的战阵,西班牙人就是最先有效地使用这种武器。实际上他们也以持剑和小圆盾的士兵来对抗长枪兵,这些轻型的武装兵能够渗透到长枪兵之间,并有力地以短剑作战。他们的小圆盾是小型和灵巧的盾牌。在中古时代的末期,西班牙人也是最先尝试以同样的方式,与长枪兵、剑兵和枪炮手作战。这是一种具战斗力的军队,无论是防守或攻击,都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使用他们的全部武器。在中古时代结束时,西班牙人便成为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资料二

古代罗马军事制度
古代罗马的军事制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相应的变化。
王政时代 王政初期,罗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装力量。到王政后期,相传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约公元前578~前534在位)实行改革,根据财产原则划分公民为 5个等级,规定各等级中17~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从而创建了公民兵制(见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王负责征集和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共和时代 共和国建立后,特别在公元前4世纪,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扩大,罗马军事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传说中将此变化归之于著名统帅M.F.卡米卢斯(?~公元前 365)实行的改革,其实这些变革并非一人之功和一时之效,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大概起初在军队中发放军饷,并由国家供给武器和给养,后来逐渐改进了军事组织、战斗队形和武器装备。继而在布匿战争中又有多方面的改进,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军事制度。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属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 6名军事保民官,系由公民大会推举或由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中最重要的是森图里奥(Centurio,又译“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罗马军纪严酷,违犯者受到严惩甚至处死。行军和扎营都作严格规定,宿夜必须挖沟筑墙,建造营地,以防突然袭击。
公民兵制随着城邦危机显露出其弱点。公元前 2世纪末,著名军事家G.马略(公元前157~前86)实行军事改革。其主要之点是推行募兵制,招募以前无权参军的贫苦公民到军中服役;提高薪饷,延长服役期限;同时为了加强军队的机动性,改变军团的编制和作战队形(见马略军事改革)。此后,罗马开始出现职业军,军队参与社会斗争,逐渐成为奴隶主权贵争权夺利和实现独裁统治的工具。
帝国时代 奥古斯都创建帝国之后,又对罗马军事制度作了改革:以精锐军团组成常备军,并配备以辅助部队,驻扎于行省和边防要地;还建立近卫军拱卫罗马,保卫元首及其家族;军团的编制基本照旧,但军中要职由元老和骑士担任;军团士兵仍从罗马公民中招募,辅助部队则从行省和附庸国非罗马公民中征集,近卫军仅来自意大利的罗马公民。这三者的士兵在服役期限和薪饷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辅助部队的退伍士兵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后来,由于罗马公民权的扩展,行省居民在军团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军团和辅助部队的差别逐渐缩小。到公元 2世纪,驻行省的帝国军队就地征兵,并修筑了永久性营地,完全成为当地驻军。此时,军队装备有所改进,骑兵的作用较前增强。
L.S.塞维鲁(193~211在位)对各类军队的招募地区和待遇作了改革,使每个士兵都有升任军官的可能,允许士兵和家属住在一起。皇帝P.L.V.E.加列努斯(260~ 268在位)则不让元老在军中任职,并且扩大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建立一支机动的骑兵后备军。
3 世纪末和4世纪上半叶,G.A.V.戴克里先(284~ 305在位)和君士坦丁一世实行军事改革,把帝国军队分为边防军团和机动军团,加强军队的机动性,以应付危机(见戴克里先的改革)。晚期帝国军队中显著的变化是“蛮族”成分愈来愈大。
罗马骑兵,他们的装备虽然落后,但在当时是执政官们所使用的最强大的兵种

资料三

中世纪是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尽管在中世纪也有若干战例是有教
育意义的,但是,与古代或者近代的一些战例比较起来,记述这些战例的史料却是不充
分的。为了探讨科学的真理,阐述清楚某些事件的产生原因和结果,我们必须认真分析
历史上已经证实了的事实,并以此为根据。而要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选取最本质的东西,
就不能不放过历史上的某些时代,舍弃某些甚至很有价值的例证。是的,关于中世纪军
事史的辩论,常常是围绕著其战术特点而展开的,涉及战略特点方面的问题比较少。不
过,既然发生了争论,那就必然涉及战术和战略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每一个缺少经
验的普通人,对于研究这段历史而作出的结论,总是十分怀疑的。本书不打算描写中世
纪的各次战争,只准备简要地叙述一下这些战争中某些值得注意的事件。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建主义的所谓骑士精神,曾经阻挠著军事艺术的发展。不过,
在这整个历史时期中,在黑暗的环境里,也有若干时刻闪烁过一些光明。如果从比例上
来说,这些光明时刻的数字,也许并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的数字。
诺尔曼人是最初崭露头角的。他们的子孙也以颇有价值的战例继续发扬了中世纪战
争的光辉。他们非常珍惜诺尔曼人的鲜血,总是力图以智慧而避免用鲜血来夺取胜利,
而且在这方面做得是很成功的。
1066年是英国小学生都记得的一个年份。这一年,诺尔曼人极其技巧地采取的战略
和战术,不仅对当时的局势,而且对尔后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采取了一种引诱性的战略行动,诺曼底的威廉(征服者威廉)在入侵英格兰时,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从一开始起,他就获得了间接路线所带来的利益。当时,哈罗德国王那
个举行叛乱的兄弟托斯蒂格,伙同他的盟友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在约克郡的海岸上实
行了引诱性的登陆。尽管这次登陆带来的威胁要比威廉直接入侵造成的威胁小些,但是,
由于它是在威廉入侵之前发生的事情,即使上陆的部队很快就被歼灭,其事件本身对于
威廉的计划还是增加了功效。上陆的挪威人在斯坦福德被歼两天之后,威廉便在萨塞克
斯郡海岸完成了登陆。
威廉上陆以后,并没有立即向北挺进,而是先向肯特和萨塞克斯地区进行扫荡,以
此引诱哈罗德国王,使他只率领一小部分兵力鲁莽地向南驰援,这样哈罗德向南方走得
愈远,愈想迎击敌人,则他离开自己的增援部队也就愈远。这正是威廉的企图,尔后事
件的进程,证明了威廉的计算完全正确。他把哈罗德引到黑斯廷斯,靠近了英吉利海峡
的岸边,才开始和哈罗德交战,然后又在战术上采取间接路线的行动,达到了有利于自
己的战斗结局。当时,他命令部分兵力假装战败而逃,引得敌人尾随他们进行追击,从
而使敌人自己打乱了战斗队形。而后,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威廉使用弓箭手从高处进行
“射击”,结果使哈罗德阵亡。这也可以算是间接路线的一种行动方式。
威廉在这次胜利以后所采取的战略,同样也是值得重视的。此后,他又没有直接向
伦敦进发,而是首先占领了多佛尔,从而保障了自己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而在后来到达
伦敦郊外之后,他也没有直接强攻城市,而是开始扫清伦敦的四郊。由于面临著饿死的
危险,当威廉达到贝尔克汉斯提德以后,这个都城终于自动投降了。
在下一个世纪里,又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最惊人的战役,足以证明诺尔曼人的军事天
才。这就是“强弓”公爵和来自威尔士边界的几百个骑士在他指挥下所建立的功绩。他
们征服了爱尔兰的大部分,打退了一支强大的挪威兵力的入侵。他们的胜利所以显得特
别惊人,就是因为其兵力极小,而且是在森林沼泽地的不利条件下取得的。征服者正好
是在这种情况下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改变和改造了封建
时代的传统作战方法。这批征服者曾多次使用计谋,把敌人骗到开阔的地形上,以便在
那里更有效地发挥自己骑兵进行冲击的威力。他们有时采取诈败、佯攻和从后方进行突
击的方法,破坏敌人的战斗队形。而当敌人不受欺骗不肯离开防御阵地时,则以出敌意
外的战略性行动,以夜间突击和劈头盖脑的“弓箭射击”等等手段,来摧垮敌人的抵抗。
十三世纪也有许多具有高超战略艺术的例证。第一个这样的例证发生在1216年。英
国国王约翰在几乎丧失王位之后,居然又在一次没有进行任何战斗,而是纯粹运用战略
手段的战局当中,把自己的国家挽救过来了。他当时采取的手段是∶一、机动性;二、
要塞所具有的巨大防御能力;三、心理上的因素,即利用城市公民对于“伯爵们”和他
们的国外同盟者法兰西国王路易的传统厌恶心理。路易在肯持东面地区登陆以后,紧接
著就占领了伦敦和温契斯特。约翰当时的兵力过于单薄,要用战斗来进行抵抗是不可能
的。而全国的大多数乡村仍然被伯爵们统治著。不过,约翰还控制著温索尔、里丁、瓦
林福德和牛津等要塞。这些要塞监视著泰晤士河一线,把伯爵们的势力分隔在该河南北
两面。而位处路易国王后方的那个最重要的要塞多佛尔,也仍然掌握在约翰的手里。这
时,约翰本人已撤退到多塞特郡,而当局势逐渐明朗化之后,他便在七月间开始向北进
军,前进到伍斯特,抵达塞文河,从而建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叛乱者不可能继续向西北
和西南方向扩散。此后,他又从那里向东方移动,沿著泰晤士河进军,作出了一个前往
温索尔解围的姿态。
为了欺骗敌军,使围攻温索尔之敌深信不疑,约翰又派出一个威尔士弓箭手支队,
命令他们趁著黑夜向敌人营地射击,而自己却立即转向东北方面开拔,抢在法国人之前
赶到剑桥。现在,他可以切断许多条通往北方的道路,因为法军的主力此时正在围攻多
佛尔要塞,不能脱身。尽管约翰本人在十月份病故了,但他成功地把一些闹事地区隔绝
开来,促成了叛乱者及其法国同盟军的失败。如果说,约翰是因为吃多了桃子和新麦酒
而送命的话,那麼,他的敌人则是因为过多地抢占重要的战略据点而被拖垮了。
英国伯爵们的下一次叛乱是在1265年。这次叛乱由爱德华亲王(即以后的爱德华一世)
采取技巧的战略镇压下去了。当时,英王亨利三世在刘易斯战役中遭到失败,于是英格
兰各地的统治权,除了威尔士边界地区之外,又都落到了伯爵们的手里。西蒙·戴·蒙
特福正准备从那里开始自己凯旋式的进军,想越过塞文河,一直前出到纽波特。爱德华
亲王这时已经从伯爵们的军队里脱逃出来,在威尔士边界地区收集勤王的兵力。他抢占
了塞文河上的桥梁,前进到戴·蒙特福的后方,从而打破了戴·蒙特福的计划。爱德华
不仅把敌人赶过了乌斯河,而且以三艘大型划桨船组成一个突击队,突然袭击了停在纽
波特的敌人船只,因而又打破了戴·蒙特福想要把自己的军队运回英格兰的计划。这样,
戴·蒙特福就不得不向北作长途而艰苦的行军,而且必须经过威尔士这一片贫瘠荒蛮的
地区。这时,爱德华已后撤到伍斯特,扼守著塞文河,以等待戴·蒙特福的来到。当戴
·蒙特福的儿子率领著自己的部队从英格兰东部前来援救他父亲的时候,爱德华利用自
己处于中央位置的便利,对于各自盲目前进的父子两人,采取了各个击破的办法。为此,
他首先进行了强行军,而后又进行反向行军,来回机动兵力,采取突然袭击,终于两次
取得胜利,第一次在肯尼尔沃思,第二次在伊夫夏姆。
爱德华即了王位以后,命运决定著他还要在威尔士地区进行多次战争,而且这些战
争对军事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不仅改善了使用弓箭的方法,使骑兵的冲锋和弓箭
手的射箭很好地协调起来,而且制定了进行征服的新的战略计划。他当时的任务是,要
征服一些野蛮而强悍的山地民族。这些山地民族,可以退入深山以避免战斗,而后等到

校服历史

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板书)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板书)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板书)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板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板书)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板书)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板书)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板书)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④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各种祭典仪式,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还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参加,增添了不少气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节”和“男孩节”,日本的母亲们都要给孩子们穿上和服,为他们祝福。

在日本,过传统的“七五三”节的时候,孩子们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在日本,过“成人节”的时候,年满20岁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专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欢欢喜喜地去参加庆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时,家庭妇女,下班归来的男人,全都喜欢浴后着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较复杂,讲究。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其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和服时,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妇女着和服时,要梳上相应的头饰。

日本服装史鼎盛时期-江户时代

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恐怕受元的影响,元朝曾连续十次浸犯曰本,为了便于战斗,服装又回复素朴,宽袖又变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本网站稍后将专题介绍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⑤ 工作服选择什么样的面料

工作服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和类型选择面料,可选面料如下:

(一)贡爽

既有涤纶纤维的挺阔,又不失粘胶纤维的柔顺,经高温处理后,布纹紧密华丽,回弹性好,易机洗,抗皱性佳。

1.成份:涤纶纤维65%,粘胶纤维35%。

2.组织:二浴法全工艺环保染色。

3.重量:260-270克/米。

4.幅宽:148-150CM。

(二)精工呢

面料采用涤纶长丝与棉纱交织,斜纹为面,布面既有化纤的抗皱、防起球(毛)之功效,背面又不失棉的舒适、吸湿透气之特性。

1.成份:涤纶纤维55%,棉45%。

2.组织:1/2斜纹组织。

3.工艺:环保染色。

4.重量:250-260克/米(加厚:320-330克/米)。

5.幅宽:148-150CM。

(三)抗静电绸

采用进口导电纤维、化纤为原料以先进的科技工艺加工而成,适用石油、化工、电子、煤矿等导电行业。

1.成份:

(1)经:100D涤弹有光丝加30D抗静电丝。

(2)纬:100D有光丝。

2.工艺:环保染色。

3.重量190-200克/米。

4.幅宽:148-150CM。

(四)精品牛津纺

由涤纶纤维和双股全棉交织而成,具有纹路清晰大方、点网结合,含棉量高,穿着舒适、来整等特点。

1.组织:1/1平纹组织。

2.重量:190-200克/米。

3.幅宽:146-148CM。

4.工艺:

(1)全工艺涤卡:纹路清晰,布面光洁,不褪色、不起球、防缩水、易机洗。

成份:涤纶纤维80%,棉20%。

幅宽:112CM。

规格:126X60。

(2)全工艺涤棉纱卡:纺路清晰,布面光洁厚实,不易褪色、抗起球、抗磨耐洗、汲湿透气。

成份:涤纶纤维65%,棉35%。

组织:3/1斜纹组织。幅宽:150CM。

规格:108X58。

(3)全工艺涤平:挺阔抗皱,悬垂性好,布面光洁平整,吸湿透气,耐磨不起球,色牢度强,具有优良的涤棉效果。

成份:涤纶纤维65%,棉35%。

组织:1/1平纹组织。

幅宽:150CM。

规格:100X53。

(五)全棉纱卡

纹路清晰,布面光洁厚实,不易褪色、抗起球、尺寸稳定、抗磨耐洗、吸湿透气,不易产生静电,对皮肤亲和力佳。

1.成份:100%棉。组织:3/1斜纹组织。

2.工艺:丝光烧毛,防缩大机轧染、全工艺环保染色。

3.幅宽:148-150CM。

4.规格:128X60。

(六)毛涤贡丝锦

贡丝锦面料的表面采用了平纹结构,而反面则为细腻的直贡斜纹,结构紧密无毛羽,其独特结构避免和减少了服装穿着后,由于磨擦而产生“极光”的弊病。

简约清爽的变化揉合知性的内敛,散发出自然柔和光泽,制作成衣后,质感细腻,挺括性好,耐磨抗皱,服用性能极佳,而成为众多行业制服、礼服类的首选产品,尤为高端商务套装为最。

毛织物“贡丝锦”的常规性能配比技术指标,普遍采用的是:

  1. 成份:人造棉35%涤纶含量在65%或羊毛70%-80%,涤纶含量在30%-20%,纱支在80-130支,克重260-480克左右的范围进行配比。

2.颜色:其色彩运用主要以素色为主,有藏兰、藏青、深灰、中灰、驼色等。

面料成分中羊毛和人造棉纤维的含量越高,相对的毛感性能越好,色牢度好,平整光洁,色彩鲜艳,手感弹性好,吸湿性好,坚固抗皱,尺寸稳定,良好透气性和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起毛、起球和静电现象,具有防风、防尘、防辐射、防静电、防氧化、防高温、防低温等。

(七)防静电工作服

GB/T 23316-2009《工作服防静电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于2010年1 月1日开始实施。

此标准主要参照了日本工业标准JIST8118:2001《防静电工作服》,适用于加入导电纤维的防静电机织物为主要面料制成的防静电服装。

在服装设计时,要注意对无防静电性能织物的应用面积的规定,规定要求为不超过20%:

1.没有里料的防静电服装(面料全部使用防静电织物),其用于加固、口袋时的无防静电性能的织物,面积不应超过防静电服的表面或里面露出面积的20% 。

2.有里料的防静电服(有填充物的防寒服等),其面料和里料都使用防静电的织物,通常不使用里起毛的面料(如毛皮)。

3.带防静电里料的服装,使用无防静电性能的织物用于领子、袖口的场合,其面积不应超过防静电服的面料或里料露出面积的20% 。

(5)100年前的各国学生制服什么样扩展阅读:

工作服价值

1.提高企业凝聚力

穿着制服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以及员工之间的认同感,从而提升企业和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和协作力。

2.树立企业形象

员工穿着制服既是个人形象的包装也是企业形象的体现。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家具有优秀形象的企业更容易在商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象能够转化为企业在市场和客户面前的制胜法宝。

3.创造独特企业文化

工作服制服是穿在人身上的,不仅能反映员工的精神风貌,更能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内涵。比如深色调和款式保守的制服体现的是企业的稳健作风;而颜色亮丽、款式时尚的工作服能表现企业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4.规范员工行为

穿上工作服后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制服是自律、专业以及忠于职守的体现,这无疑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增强纪律观念的作用。由此可见,工作服价值和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⑥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惯用的答案是,杜绝攀比和早恋。大概是觉得众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绝不合体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记不清你的容颜。

我读初中那会儿,学校甚至对男女生的发行有严格要求,男生必须板寸,女生短发不过耳。老师们谆谆教诲:把一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对异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为了避免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选择了集体圈养,砍断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以拦腰折断取代循循善诱的校园教育,与耍流氓何异?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个纯洁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岁的初恋......

换个校服就能预防早恋未免太想当然了。相反,这种做法,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对。

学生们并没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同时,应试教育的改革也应该加速,如果学生只是考试的工具,教育机构与学校不注重个人的内在发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却也显示不了任何的朝气与校服该有的风采。

-End-

⑦ 统一校服的意义

问题一:穿校服有什么意义? 第一,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如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对学生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有利于杜绝学生的奇装异服,也容易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校服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社会上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悬殊,服饰方面攀比现象比较盛行。一个学校的学生穿统一的服装,可以给同学相互之间平等的感觉,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盛行。
第三,校服可以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上的投入。现在社会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服装很得体的服装,特别像我们中学生,从15、16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在市场上就买不到合适的服装,而根据他们的身材、他们的需求,作为商业行为很少有人来关注这个群体。家长单独到服装市场选购,有名牌意识的学生就会对家长提出不符合学生身份的奢侈要求,学生之间的攀比,会加大一些家境尚不富裕的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没有经验的家长,还可能被遭遇商业欺诈,掏高价买假货。
第四,从推进学校工作来讲,学生统一着装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起到促进和辅助作用。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朝气和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班级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统一着装,一种身份特征标识。学生统一穿校服,利于规则意识、规范意识等集体道德意识的培养。

问题二:学生穿着校服的优点是什么?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样就不会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进而影响学习
初中阶段的孩子不比小学生,爱美了,若 *** 校服,每天早晨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费不少时间。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有着自己特有的身份,穿统一校服就是这种身份的优化体现,而且有着诸多好处,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
首先、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
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
第二、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
第三、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
第四、学生穿统一校服整齐化一,便于管理,宣传学校。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学生身份,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俯而整齐划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的展现,有利于学校的对外宣传。
除此以外,学生穿统一校服还有诸多好处:
一、有养成教育的功能。学生都穿校服会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行为举止方面会自然地以学生身份要求自己;
二、保护和监督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比如不太容易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场所、酒吧等;
三、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一些时装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着舒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益处。
综上所述,穿校服的好处远多于 *** 校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这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和促进养成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问题三:穿校服的好处?? 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江苏省、南京市的有关部门也曾下发过类似通知,省里有关部门在几年前还专门成立了办公室,请来浙江等地的服装设计专业人员,参与校服的设计。南京某小学朱校长认为,穿校服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低收入的学生家庭来说,并无坏处,所以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长还认为,现在学生与几年、十几年前的学生相比,更强调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自我意识较浓,爱“酷”,而统一着校服自然压抑了这种追求,有违学生的天性,这恐怕才是学生讨厌穿校服的深层次原因 靓了自己更亮校园
有很多中学生认为穿校服很不方便,觉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较好看,所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中学生不应穿校服上学。但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中学生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徵,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阶级的人,还有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除了说穿著校服整体上看来较为整齐外,还可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学生的纪律亦大大的加强了。

除此之外,学生穿著校服,对於学校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穿著校服上学,除了看上来整齐,学生的纪律性提高,那所学校对外便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了。所以中学生穿著校服上学,不是没有其好处的啊!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无疑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而学校亦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学生有拘束的感觉,而且这要是一种身份象徵,一张学生证,不是可以代替吗?但我们可试想,我们会否经常拿著学生证给别人看吗?就像我们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员帮助及求救时,我们看到他们所穿著的制服,即时的反应便是告诉我们,这便是我们需要找的人一样。要是我们穿校服,别人一看便知道我们是学生了,这就是人的即时反应。这不是更为方便吗?#所以,我们总不能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没有好处,抹杀其好的一面呢! 小学生无所谓了,还没有形成自我审美的意识,呵呵,我是说中学生。从上初中开始,学校的校服就贼难看,那领导们还非得逼着你穿。我记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须统一穿校服,是迎接什么检查,KAO,我那天还偏没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后校门紧闭,仅留个小门,一个个地检查进入,学生们全都被囤积在校门口,那时候黄河五路还没拓宽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后来下有对策,进去的同学把校服在旁边递出来换上这才进去。到北中以后,情况仍然是这样,有一阵必须穿校服戴校标,不然就不让进,我们的情况还差一些,后面几届就更严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从餐厅楼拍完照回来,正好赶上他们下课,于是看到成群结队的浅蓝色校服同胞们迎面而来,唉,有些同情这些可怜的人们。
面对中学生应否穿校服上学的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学生一定应该穿校服上学。」

我认为「一定应该」,并不是想奉承学校。而是因为学生穿校服是一种「美」的表现,亦同时代表了你是该校的学生。

当有来宾进入学校时,看见学生们都穿上整齐的校服,便会产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齐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集......>>

问题四:穿校服的好处?? 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江苏省、南京市的有关部门也曾下发过类似通知,省里有关部门在几年前还专门成立了办公室,请来浙江等地的服装设计专业人员,参与校服的设计。南京某小学朱校长认为,穿校服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低收入的学生家庭来说,并无坏处,所以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长还认为,现在学生与几年、十几年前的学生相比,更强调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自我意识较浓,爱“酷”,而统一着校服自然压抑了这种追求,有违学生的天性,这恐怕才是学生讨厌穿校服的深层次原因 靓了自己更亮校园
有很多中学生认为穿校服很不方便,觉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较好看,所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中学生不应穿校服上学。但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中学生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徵,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阶级的人,还有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除了说穿著校服整体上看来较为整齐外,还可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学生的纪律亦大大的加强了。
除此之外,学生穿著校服,对於学校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穿著校服上学,除了看上来整齐,学生的纪律性提高,那所学校对外便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了。所以中学生穿著校服上学,不是没有其好处的啊!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无疑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而学校亦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学生有拘束的感觉,而且这要是一种身份象徵,一张学生证,不是可以代替吗?但我们可试想,我们会否经常拿著学生证给别人看吗?就像我们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员帮助及求救时,我们看到他们所穿著的制服,即时的反应便是告诉我们,这便是我们需要找的人一样。要是我们穿校服,别人一看便知道我们是学生了,这就是人的即时反应。这不是更为方便吗?#所以,我们总不能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没有好处,抹杀其好的一面呢! 小学生无所谓了,还没有形成自我审美的意识,呵呵,我是说中学生。从上初中开始,学校的校服就贼难看,那领导们还非得逼着你穿。我记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须统一穿校服,是迎接什么检查,KAO,我那天还偏没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后校门紧闭,仅留个小门,一个个地检查进入,学生们全都被囤积在校门口,那时候黄河五路还没拓宽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后来下有对策,进去的同学把校服在旁边递出来换上这才进去。到北中以后,情况仍然是这样,有一阵必须穿校服戴校标,不然就不让进,我们的情况还差一些,后面几届就更严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从餐厅楼拍完照回来,正好赶上他们下课,于是看到成群结队的浅蓝色校服同胞们迎面而来,唉,有些同情这些可怜的人们。
面对中学生应否穿校服上学的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学生一定应该穿校服上学。」
我认为「一定应该」,并不是想奉承学校。而是因为学生穿校服是一种「美」的表现,亦同时代表了你是该校的学生。
当有来宾进入学校时,看见学生们都穿上整齐的校服,便会产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齐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集队,那不是很美吗?
有人......>>

问题五:辩题中学生穿统一校服弊大于利的开场白 尽管统一着装的意义深远,不过,目前“家长不愿买,学生不爱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款式旧、颜色土、质地差,是学生、家长评价校服时用得最多的字眼。这也是他们对校服反感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穿的竟然是咖啡色、土褐色、灰色,中学生则着深蓝色、棕色,再加上样式老旧,根本体现不了青少年的天真、活泼、开朗、阳光。” “个个穿得都像七老八十的老太婆老公公。” 更令家长们担忧的是,夏装不透气不吸汗,冬装太薄不保暖。南平地区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她的孩子一穿上校服,背部就像长了痱子似的,又红又痒。有的城市,不少女生还抱怨校服太透明,穿校服好像穿透视装一样,男生则认为有的校服太紧绷,不宜运动…… 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学生装与“朴素、大方、明快、实用”的设计原则相去甚远。 而且,与同一质地服装相比,校服利润空间过大,与“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背道而驰。 □抹杀个性、侵害权利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而毫无个性的千人一服,不仅是对孩子个性的抹杀,也是对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打压。”一位教育界人士明确表示,“校服制度弊大于利”。 他还认为,强制性的统一着装侵害了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的穿着只要不影响他人,就是他个人的事,不必干预太多。 另一方面,校服成了一些学校作秀的工具。学生着校服整齐划一,看上去教育效果不错,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然而,有些人看中的就是这种假相,以此显示治校有方。而且,这给在校服方面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和个人留下太大的腐败空间。
希望采纳

问题六:穿校服有什么意义? 额。。。学生穿校服 可以抑制学生的攀比心理 不管家庭有钱或是没钱的一般的 家庭什么背景的 在学校就是学生 穿的都一样 就要比学习 可以这么说 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 是对学生的负责。我就见过一个学生浑身上下全名牌 拿着苹果的手机 上下学专车接送 还是北京的牌照。额 话说回来 校服不好看那却是 有待改善。我们学校就不管这事。我还感觉不负责任呢。 很高兴为您解答O(∩_∩)O

问题七:幼儿园统一穿着园服的意义 对于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
首先,统一的穿着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大家知道,各国军队都有自储统一的军服。平时的训练,统一的军装激励着战士相互帮助,团结拼搏;纷飞的战场,统一的军装区分着敌我,标志着归属,着同一种军装的战士会相互掩护生死与共。
其次,统一的园服容易培养相互尊重的精神。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统一的园服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杜绝了攀比现象。
另外,园服自有校服的美,它朴素自然,落落大方。
统一着装,代表着一个集体,更代表着一个集体的特色、个性与精神面貌;统一穿着校服,体现着一个幼儿园的作风与特点。一次次园内外的活动,那统一的服装,统一的颜色,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动作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场面是何等的震撼。

问题八:校服是教育局统一发吗 贵州省经济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秋季招生简章 贵州省经济学校是一所培养各类经营管理和经济技能、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设有“国家第七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办学已50多年,占地面积201亩。师资雄厚,其中高级讲师31人、讲师55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实施创业教育,学校建立“立足省内、面向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推荐机制,与省内外近百家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保证推荐就业。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是经贵州省人民 *** 批准成立的一所专门培养茶技术、茶文化、茶叶生产加工、茶叶营销、茶叶检验与评审等专业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与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经济学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茶叶加工工”、“茶艺师”、“品茶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全国通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前景可观。 学生毕业,颁发省教育厅验印的普通中专学校毕业证书。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省内外应往届 初、高中毕业生; 2、初中生三年、高中生一年半、东西部联合办学1+2; 3、招生要求详见招生简章或电话咨询. 二、报名与录取: 学生可持初、高中毕业证书或相应学历证明到我校招生办报名,也可来电、来信咨询报读,由学校统一呈报贵州省招生办办理录取手续;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300分以上的优惠300元学费,凭县教育局发的中考成绩通知单兑现优惠。 三、收费标准: 普通中专 (按学期收费) 专业 收费 住宿费 财务会计(电算化) 学费660元 100元 计算机及应用 学费700元 100元 计算机维修维护 学费700元 100元 计算机图形图象 学费700元 100元 电子商务 学费700元 100元 家用电器维修 学费700元 100元 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 学费660元 100元 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费660元 100元 会展服务与管理 学费660元 100元 市场营销 学费660元 100元 旅游与酒店管理 学费660元 100元 文秘与广告策划 学费660元 100元 现代物流管理 学费660元 100元 茶叶栽培与加工 学费660元 100元 茶艺与茶文化 学费660元 100元 茶叶市场营销 学费660元 100元 东西部联合办学 (第一学年按学期收费,二、三学年按年收费) 联办 学校 联办 专业 收费(第 一学年) 收费(第 二、三学年)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服装工艺与 电脑设计 每学期学费700元、住宿费100元。 每学年学费1400元、住宿费200元。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 维护 每学期学费700元、住宿费100元。 每学年学费1400元、住宿费200元。 青岛工 贸学校 数控技术 应用 每学期学费700元、住宿费100元。 每学年学费1600元、住宿费200元。 计算机平面设计 如省 *** 有减免学费政策,我校将按政策规定执行。 四、学生入学后待遇: (1)均免费提供一套生活用品和一套校服; (2)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学年一等奖12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 (3)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每年每生1500元,资助两年,第三年顶岗带薪实习。 五、开学时间: 8月21日―23日。学校地址:贵阳市白云大道229号(三桥和尚坡)。(火车站、体育馆汽车站乘65路、74路大巴车到合干校站下车;客车站到山林路乘开往大......>>

问题九:学生为什么要穿校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日本,学生穿校服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中国自上世纪20--30年代部分学校及洋学堂中也开始规定学生必须穿统一的校服。那么学生究竟应不应该穿校服?在国内目前还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学生穿校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认为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有的认为学生在校就应该穿校服,它能增强集体荣誉感,消除学生因家庭背景不同而带来的尊卑感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从目前许多教育机构的调查和研究来看,绝大部分还是倾向学生应该穿校服。我从英国生产校服有近100多年历史的公司,翻译了他们公开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学生穿校服的优点如下:1、简化穿着及穿着习俗规则 2、缩减地位不等的压力及社会特征3、鼓励个人的个性特征区别避免以貌取人 4、强调学习而不是着装5、使经济差异平均 6、降低长期着装开支成本7、增强集体感 8、方便外出学生安全的身份识别9、强化学校精神 10、降低财物偷窃11、洗涤保养简单以上虽然是英国专业结构的研究结论,但对我们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校服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本国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第一,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比如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命感,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对他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作用。另外,穿校服还有利于校园的整洁,没有异样的色彩干扰课堂的注意力,便于学校组织活动,不会因服装的牵制影响学生的文体活动。第二,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寒衣着寒酸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因贫富差距及着装差异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不断,学生根本无心上学。在攀比方面比较盛行的时代。我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它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比如说,我们家稍微穷点,但是穿上校服也没人能看出我们家很穷;又比如说,某某人很富,但他的孩子在学校里不许穿很好的服装,这样感觉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第三,校服还可以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上的投入。现在社会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服装很得体的服装,特别像我们中学生,从12、13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在市场上就买不到他们合适的服装,要不就是时装,要不就是一些胖的,而根据他们的身材、他们的需求,作为商业行为没人来关心他们这个群体。因此穿着校服也为家长在选择孩子服装时解除了一些烦恼,使他们不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四处奔波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服装。从推进学校工作来讲,学生穿学生装对于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第四,穿校服还有利于对学生的身份识别,有效保护学生安全。在西方一些国家法律禁止学生出入某些娱乐场所,禁止向学生销售烟酒及成人用品读物等等。穿著校服就可以识别购买者身份而拒绝售卖。在我国也可以让一些不法黑网吧,OK厅等等经营者在向学生提供服务时有所收敛。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从精神层面来讲,穿校服可以杜绝学生的奇装异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小学到高中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特别是人格及观念正逐步形成,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任何不良社会现象都可能导致观念意识的扭曲,穿校服也不能完全阻挡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但可以降低减少这些影响。在德国美国近年来由于部分洲市以穿校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为由,立法禁止学校穿校服,结果许多学生打耳钉,露肚脐,头发染的五颜六色。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与100年前的各国学生制服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衣都舍女装加盟费多少 浏览:314
台湾电影衬衫 浏览:822
男士韩版风衣腰带怎么系最帅 浏览:440
大码夹克十大品牌价格及图片表 浏览:703
裤子拉链的拉头怎么弄掉 浏览:553
皇马球衣外套白色 浏览:354
100年前的各国学生制服什么样 浏览:145
品牌尾单高档女装 浏览:174
真丝旗袍多少一件 浏览:698
校服裤是不是不能配靴 浏览:15
白色衬衣怎样搭配裤子 浏览:200
部队什么时候换冬装 浏览:812
悟道配白色裤子怎么样 浏览:521
烟台耐高温手套批发 浏览:611
玉姿一族文胸西安批发点在哪 浏览:286
1000买件nba羽绒服怎么样 浏览:797
浅灰色运动裤子配什么外套 浏览:930
大鹅羽绒服好么 浏览:226
西塘旗袍方阵 浏览:798
战国时期的帽子怎么做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