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喃斋制服

喃斋制服

发布时间:2023-02-18 05:44:49

㈠ 上里的上里话

上里话,主要指广西北流市上里人所讲的粤语口音,属于粤语粤西高阳方言片,语音和广东茂名高州、信宜、化州一带粤语口音相同,较接近广州音或香港音,上里话使用者近50万人。与下里人所讲的下里话(勾漏片粤语)相比,词义丰富,吐音清晰,声音洪亮,更有力量。
高阳片粤语
主要分布于茂名、高州、信宜、化州、阳江、雷州半岛、广西桂东南与粤西接邻的一带,以高州话为代表。平仄有去音,语调高低起伏(同广州音),但也有些差别。因为上里毗邻粤西,所以语音和茂名高州、信宜、化州一带粤语口音相同,较接近广州音或香港音,除了个别词句用法不一样之外,双方交流基本没有问题。
上里话:人称
阿:前置定语
阿爸:爸爸
阿妈:妈妈
阿公:爷爷
阿婆:奶奶
阿伯:伯伯
阿奶:伯母
阿叔:叔叔
阿婶:婶婶
阿哥:哥哥
阿姐:姐姐
阿弟:弟弟
阿妹:妹妹
外:与内相对,指妻子娘家
外公
外婆
外父:岳父
外母:岳母
外甥:姐妹的孩子
外侄
外孙
一般称呼
佢:他/她
老豆:老爸
老母:老妈
仔:特指儿子
男仔:男孩子
女:特指女儿
妹仔:女孩子
佬:男人,泛指一切人。【例】有只下里佬:有个下里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乸:女人,一般指熟女。
妇娘:女人
妇娘妹:处女,少女
妇娘乸:少妇,熟女
契爷:干爹
契仔:干儿子
契弟:王八蛋
寡佬:单身汉
后仔乸:继母
老嘢:老东西,老家伙
特别称呼
懒筋:懒惰的人
懒蛇:懒惰的人
瘦蛇:瘦瘦的人
包公(包婆):爱管闲事的人
老毛:好吃懒做的想装老爷的恶人
十一爪:小偷,白捻,扒手
喃嚤佬(唱戏佬):为死人超度做法事的人。
四人帮:抬棺材的人。一般是4个人一起抬。
大头狗:戴大头帽的人
上里话:名词
木:树木,特指棺材
抬木:抬棺材
屋:家
喃斋:做超度死人的法事
唱戏:一般指木偶戏,有时特指喃斋
上里话:动词
吃朝:吃午饭
吃晏:吃午茶
吃晚:吃晚饭
行:走路。有时用“扯”,如:扯咯(走啦)。
碌:用开水烫
碌鸡:用热水泡鸡,(以便拔毛)
劏:宰杀
劏鸡:杀鸡
打风:打气
倒:砍
倒木:砍树
谂:想
俾:给
睇:看
揾:找
攞:拿
企:站
饮:喝
问米:求神问鬼
大:死 【例】张三问李四:你仔呢?李四答:大了(即夭折了)
上里话:形容词
冇:通卯,意指没有。
冇得:不行
冇要:不要
冇好:不好
山:野。
山鸡:野鸡
山猪:野猪
山牛:黄牛
好:很
好多:很多
识:会,聪明。例:这个人好识:这个人好聪明
熟:熟练,融会贯通,比识更进一步。例:熟卯熟啊?哽喺熟啦:懂不懂啊?当然懂得啦!
颈渴:口渴
恶:厉害
恶佬:厉害的人

㈡ 喃斋是什么

喃斋,喃摩中的一个项目,乃两广等地对喃摩佬为超度去世的人所做的法事的称呼。整个喃斋流程包括准备祭文、造灵屋、开坛、请神、取沙、行乡、过桥、散花、封官、十二行孝(或者十月怀胎)、破沙、八仙贺寿、分粮、化灵、送山等步骤。

㈢ 张元勋的张公庙

传说宋桂张公庙原称“元勋张公纪念祠” ,约始建于万历七年(1578)。初时只有一个神棚,约一丈见方,内列元勋诸神位,后被风吹走一块杉皮,一直吹到现在连滩张公庙地处落下,因而人们认为这是天意,故连滩人也在此建了座张公庙。
从建张公祠的1578年起,西宁县城多次为明清两军反反复复占领,占事频仍,形势混乱。但地处罗定、东安、西宁三县城的中心点连滩并无直接受到军事冲突的影响,此地似非兵家所争,成为乱世中的太平地,当地人就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张元勋的庇护,把张元勋逐渐神化。
连滩故老传闻,余马巴候恩金荣在清同治五年(1866)冬下乡催科,巡至连滩喜泉书院。一日晚膳后,步行院外,路遇一位白衣老人对他说:“西匪侵犯县城,你还在这儿逡巡?”邑候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他姓名。老人说:“张氏!”邑候再问时,老人已向张公庙方向飘忽而去。
邑候见情更觉惊异,匆促回到县城,立即加强戒备,组织四乡团练准备抵御。待西匪来时,看见城外红灯四布,兵马环绕,知有戒备而不敢贸然侵犯,乃窜退而去。邑候不费一兵一将而平息了西匪来犯。
事后,邑候感激张公爷显灵御灾救百姓之思,便亲书“御灾捍患”四字匾额,着人挂于张公庙殿堂上,并写楹联一副以记此事:
外寇不敢内侵,灯火光中,遥见金甲神兵扬威驱逐;
土匪竟成狼贼,泷江道上,幸遇白衣父老传语提防。
此事传出,张公庙香火更盛,每遇县治地方不靖,神灵必先示警,保护治安。咸丰、同治以来,迭经匪乱,而连滩一隅皆庆安然。此事在《旧西宁县志》也载有。
连滩张公庙会在每年正月二十和八月六日举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甲年的旧历八月初六开始,该日被当地人认为张公诞辰。届时,请道士喃斋三天三夜。期间,周围几十台山歌唱酬、演戏,歌声鼓声不绝于耳。三天之后,恭请菩萨出游。巡行队伍,依连滩——西坝——东坝——连滩,在南江河两岸几十里走一圈,巡行时间长达十二天。 张公庙 ,始建于明代万历6年(1578),明代广东总兵官张元勋。
张元勋,字世臣,明世职海门卫新河百户,沉毅有谋,值偻警,隶属戚继光麾下,平偻有功,进副总兵。万历五年(1577年)为总兵官,镇守广东。曾率部在连滩一带平定“瑶乱”,后人建庙之。
连滩张公庙,是我县幸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物之一。1985年被列为郁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6年由港澳同胞及群众捐资维修,逐步恢复原貌。
张公庙位于连滩镇的连滩中学右边,始建于明代万历年(1587年),至今已有422年的岁月,庙宇经5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建于万历年二十七年(1599年),清朝也多次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建和扩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三年(1877年)。头座为一栋二间,中间为神厅,列元勋、张小姐及诸将校神像供人奉。入门右边为厨房,左边为庙祝等人住宅、洽谈处及储藏室。左边成耳型又一栋三间,供奉者休息等用。
庙宇座西向东北,原是由内外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体。主要建筑有前殿、正殿、四角亭、配殿和回廊。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灰砖塑狮子和围墙等附属建筑。解放前,每逢庙诞(农历正月二十日),三罗(郁南、罗定、云浮)等地群众不畏路遥,纷纷前来参加庙诞活动,热闹非常。解放后,后院的炮台等附属建筑拆毁,修建一座粮仓,前院的戏台、门楼、围墙、双狮等建筑与十年浩劫期间拆除,仅存主要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庙宇向纵横排列,前为前殿,中为四角亭,后为正殿,两旁为配殿和回廊。布局均衡对称,平面呈方形。庙宇大门前设两根花岗岩石柱承托下饰飞头,上覆以绿色琉璃瓦,正殿设六根格木圆柱承托重量,下有柱础,尚有斗拱。柱子纵横成行,排列规整,形成的明间,次间格外宽敞。画栋雕梁,华丽堂皇。更值得欣赏的是堂壁上刻有各种诗词和彩画,镶着工艺绝伦的各式各样的雕刻画案,有形象生动的古任务、有玲珑别致的雀鸟……一切装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南方建筑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张公庙会简介
张公庙座落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郁南县连滩镇。连滩张公庙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广东总兵张元勋而建,至今已经400多年。张元勋原为抗倭名将戚继光部将,因抗倭有功升至广东总兵。明代中叶,罗旁大山一带(即今云浮市辖各县地区)发生土著人叛乱,历时数十年之久。明万历四年,张元勋受命领兵平叛,据《张公庙碑记》载“行师甫四月剿平,积年蚕食之土悉归版图”“行者歌,居者宁”,官民感怀其恩德,“因此立庙祀于连滩”。张元勋因此被明朝万历皇帝敕封为“护国庇民”大将军。
在连滩,有关张公传奇、张公风俗、张公文化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各地信众年年前来虔诚拜祭,400多年来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场面热闹壮观。
热闹的张公庙会
张公庙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数百年来,人们对张公庙信仰纪念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使张公庙庙会成为粤西地区至今仍然存续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的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在南江流域地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公庙庙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的“庙诞”和农历八月初六的“秋祭”,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万人朝拜、八音贺诞、醒狮表演、扮饰游行、捐香油、求解签语、吃斋饭、上刀山、唱山歌、演戏、烧炮、做醮、张公巡游等等。

㈣ 兆师傅,奕师傅,理事,分香火,喃斋,打照,上刀山.化州高州吴川茂名的道公佬谁还能比他们仲杀屎

恩.好多广大网友推荐,化州高州茂名湛江海南广西的道公佬——啊兆师傅 I35.9Z.96.6Z59找巨最得使吓得到小鬼脚底震震伽

㈤ 修斋流煞怎么

修斋,也叫打斋,本地人多称为做斋或喃斋。是丧事人家请道士祭祷,以求消灾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一般有叮叮、锣仔等击乐器作诵经伴奏。

㈥ 茂名的文化

在茂名,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掌握”着几种语言的人:普通话、白话不在话下,雷话、客家话甚至“旧时正”操起来说不定让你听得“目瞪口呆”。这就是茂名的一大“地方特色”。
茂名市的方言主要有茂名白话(属粤语)、涯话(属客家语)、雷话(又称黎话,属闽南语)、海话(属闽南语),还有少数地方说“旧时正话”(当地谑称“狗屎正”,归属不明)、思贺话和容县话。这些方言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话主要分布在鉴江及其支流罗江、陵江、曹江流域,涯分布在东部、西部和东北部的边境山区,雷话和海话分布在南部沿海,黄华江流域为白话和涯话的混合区,袂花江流域为雷话和涯话混合区。
茂名白话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白话可在全市范围通行。茂名市城区1958年初建时,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交际语言主要是普通话,其次是白话。60年代初,压缩建设规模,两万多名(占城区人口的40%)来自外省的职工迁出,说普通话的人口大大减少,白话成了主要交际语言。70年代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剧增,但新增人口大部分来自本省的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区,所以日常交际主要还是用白话。人们所说的白话都带有各自母语的方言色彩,城区的白话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但在市民中,新坡镇居民占了相当大比重,且居住在城区的心脏地带,他们所说的白话基本上可以代表城区乃至茂名市区白话的主流。 正穷节吃艾籺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称“正穷,吃了“正穷”,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茂名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
除夕张贴春联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年廿三送灶君扫灰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区俗称“小年晚”,也称“祭灶节”,家家户户备办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厨房中烧纸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后从里到外清洁卫生、打扫灰尘。
做年例睇大戏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茂名市俗称“年例”。但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却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的。年例节多集中在元宵节前后。
春节派利是拜年舞狮子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也叫“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自古以来,茂名人过春节,一般由年初一延续到初五、六。初一这天凌晨,各地燃放炮竹庆贺。早上起来,孩子首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给孩子派“利是钱”,以示吉利。人们则互相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添福添寿”等吉利话,预祝新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 春节
除夕这天,各户贴门联,合家吃团年饭。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新衣,长辈给小孩发红包,俗称“利市”,人们见面拱手作揖,说吉利话,亲友互相拜访,称为“拜年”。这天不杀牲,喜食甜品。城乡各处多舞狮、放鞭炮等活动。初二开年,可以杀牲吃荤。初三为穷日,亦叫“赤口日”,早晨扫地并把箕帚弃之门外,叫“送穷”,是日不出门探亲互访。现代移风易俗,已不讲究。
七菜开
茂名农村民间有“开年”的说法,正月初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至少吃上七种菜,以祈求新的一年有良好的开端,万事顺利,丰衣足食。“七菜开”这一天,通常是最宽容的一天,各家菜地里的菜可以任意采摘,主人没有半点怨气,因为每家都不会种有七种菜。人们都会热情地邀请到自己的菜地摘菜。然后把菜提回家里,把菜洗干净,放进油浸浸的“肥肉煲”里,这样一煲飘着各色菜香的“七菜煲”便可上台了。如今这种习俗已渐淡。
元宵节
正月十五晚上通宵挂灯笼,这天民间习惯吃元宵、年糕、煎堆、粉糖等,以表家人团聚。晚上,除张灯外,还有猜灯谜、滚狮子、看戏、游灯娱神、青年男子夜里踏青、采青等活动。
年例
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演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闹至通宵达旦。有的地方还有游神送鬼的陋习。
花朝节
民间习俗称二月初二为“花朝节”。清代,则称为“龙抬头”,官府衙门于这天办“耕耤节”。民间有挑菜、迎富、踏青、采花等活动。民国年间,乡民还有上工、试犁、放牛出栏、开耕、炒豆、敲梁辟鼠、贴符驱蝎等活动。现已淡化。
三月三
又称三月会,乡间有些地方在这天晚上有对歌、跳禾楼、看大戏等活动。现已不普遍。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左右,为扫墓之期,民间有扫墓、植树,青年学生是日远足郊游,谓之“踏青”。
端午节
茂名民间习惯从五月初一开始,各户悬挂药艾、草蒲于门上,以示驱邪,饮荔枝酒或艾茅根酒,以祈保健益。女们选择颜色鲜艳的边角布料缝制各式精美的小布包,并以艾叶、茴香、桂枝等藏于包内,谓之香囊(香包),并给孩儿佩带,亦祈保健避邪,初五日吃糯米粽子,进行龙舟竞渡、游泳活动。
祭荔枝神
这个习俗是在每年荔枝收获完毕,一般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后不久进行。祭荔枝神先定吉日,有单户,也有集体。单户的各自在自家做籺,加菜并邀亲戚朋友饮自家酿的荔枝酒,饮罢,带祭品特别是要有荔枝酒去自种的荔枝树下拜祭。拜祭完毕,燃鞭炮,锣鼓喧天,跳傩舞。集体的,人们拣一条丰产,“功劳”最大的荔枝树下作祭坛,八仙桌上摆上从各家各户送来的三牲祭品和荔枝酒,请道公喃斋。晚上在荔枝园附近做木偶戏。此俗最早出现在根子,后传至分界、泗水等地。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牛女节,也叫乞巧节。夜里闲望织女星,有对星针乞巧、乞双七水、听私语、接牛女泪、水上浮针等乞求巧智活动。
鬼节
农历七月十四,又称盂兰盆节。这天,家家户户做簸箕籺、杀鸭(因为鸭是阴性动物)、备酒菜、办纸鞋、纸衣于堂前祭祖,于天底下祭孤魂、荒鬼。晚上临河放灯,有的乡间请道公于野坡或河滨设坛“打醮”,施幽,小的一天收场,大的做三五七天。解放后已基本绝迹。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较普遍的是做糕、做团芋、买月饼、备橘柚水果,一家团聚,夜里拜月、赏月、对歌、看戏。
重阳节
茂名的高州北部等山区普遍进行扫墓活动(清明节不扫墓)。这天人们喜爱登山旅游。
冬至节
茂名民间有“冬至大过年”的做法。冬至这天过得十分隆重。家家户户做“冬至籺”,杀鸡杀鸭捉塘鱼大操大办。亲友之间互相探访,在大吃大喝后,还带回应时果籺。
冼太夫人诞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茂名的高州等地城乡凡有冼太庙处,均于正日前后数日,演戏祭奠,高州市的良德、长坡、东岸等冯冼氏聚居地尤盛。冼姓聚居的长坡雷垌村,称冼夫人为“姑太”,过去每逢冼太诞,村民总是备办牲醴,敲锣打鼓,到良德(冯宝的故乡)迎接“姑太”回娘家欢庆佳节。而长坡旧城为冯宝后裔聚居地,那里的冼太庙则去数十里外的雷垌村把“冼太”迎接回到旧城的冼太庙来。而毗邻的化州,解放前,在冼太诞前几天,便到高州城迎接冼太到化州,一路上各村庄都有“抢拜”的习惯,抢拜完毕,当晚还演戏游行。
祭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备以果品、甜品,祭祀灶君,送其升天,之后大搞卫生。

与喃斋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00元买的外套一洗就掉色 浏览:151
裤子臀围用什么表示 浏览:238
明朝太监帽子为什么很高 浏览:918
黑色裤子白醋怎么用 浏览:1000
羽绒服尾货大量批发男款 浏览:863
oppor9手机外套大全 浏览:299
珠海女中校服大曝光 浏览:657
老干妈弄裤子上怎么洗 浏览:424
巴宝莉羊睡衣价格 浏览:340
红颜色裤子上衣配什么颜色好看 浏览:933
废旧的牛仔裤可以用来干什么 浏览:985
男装尺码如何计算 浏览:765
秋季最流行什么颜色的女风衣 浏览:348
外套冬季女装马甲 浏览:430
男性穿什么裤子性感 浏览:292
宽松落肩袖衬衫裙裁剪教程 浏览:586
女王情趣睡衣 浏览:468
港仔文艺男裤子 浏览:737
白色衣服长款配什么裤子 浏览:908
衬衫上印图片机器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