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的法西斯制度是怎样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德国表现为极端爱国主义、种族主义、优生学、极权主义、反同性恋、反犹太、第三位置。
最早在德国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是德国工人党,后来改名叫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时候还是走的社会主义路线,后来受19世纪80年代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跟奥匈帝国兴起的种族主义影响,慢慢变成了极端的民族社会主义,最终形成了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强调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达成那些于根其民族和种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会工程的文化上,纳粹主义强调以牺牲其他所有种族来达成德国民族的繁荣,尤其仇视犹太人。* 它的极端型态体现在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俩种并在政治上体现极端法西斯爱国主义和极端独裁专制统治,是一个建立在高度垄断的国家统制主义体制。本质上,民族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就是民族霸权主义。*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这个党的党主席以后,终于彻底变成了独裁政治,一直持续到1945年。
2. 德国大陆abs怎么样
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稳定的性能以及颜值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有需要组装的用户来说,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可以考虑入手。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是大部分人的首选,一个是价格低,还有一个就是性能好。
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的夜鹰内存,除了独特的外观,夜鹰的散热马甲要比普通的内存来得更加厚实,印象颇深,而金储星固态硬盘的DELTA定位相对低点,主打一个性价比,可以用入门的价格就可以入手的RGB灯条。
从外包装来看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DELTA RGB采用了全透明塑料包装,内部形状一目了然,外包装相对比较简单。在包装正面右下角有一个标签,主要是注明十铨DELTA RGB的内存的信息,其中时许为16-18-18-38,电压为1.35V,频率为3000。
(2)马甲德国扩展阅读:
德国大陆abs的相关介绍:
德国大陆abs固态硬盘DELTA RGB的马甲顶部还有一条RGB灯带,在马甲的右上角还有一个"R"字的镂空字样,在通电后侧面也能显示出灯光。
在顶部透明灯带上还标注着T-FORCE的黑色字样。值得一提的是十铨DELTA RGB内存采用的是全幅式120°广角发光,所以从不同角度看都能感受到炫酷的RGB灯效。
通过AIDA64测试,通过13分钟的系统测试,十铨DELTA RGB内存的读写速度维持在比较平稳的状态,在3000MHz频率下并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3. 乐斯菲斯马甲 有没有这一款`
始祖鸟(Arc’Teryx,加拿大) 背包、服装,注重细节处理。 派格(Big Pack,德国)背包睡袋。 哥伦比亚(Columbia,美国)美国户外第一品牌,雨衣雨帽户外衫裤及配饰,风衣、T恤、衬衫、功能裤、背包、鞋及滑雪服等。 狼爪(JackWolfSkin,德国)户外第一品牌。背包、户外鞋、帐篷、睡袋、各类服装及配件等。 菲叶(Lafuma,法国)法国著名品牌背包、户外鞋、帐篷、睡袋、各类旅游服装及配件野营用品等。 宾恩(LL Bean,美国)经营多种休闲用品,也有户外器材,其产品全都通过邮购和网上直销,没有代理商。 土拔鼠(Marmot,美国)雪地服装、羽绒睡袋、高山冲顶帐篷深受登山爱好者欢迎。 山河(Mountain Hardware,美国)户外服装, 帐篷、细节最好,户外服装的领头羊。 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美国)它的服装裁剪比其它户外产品更好一些,细节方面也很优秀,其抓绒产品深受欢迎。 维德(Vaude,德国)产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户外用品,在服装方面,它拥有自己的一些专利材料。 乐斯菲斯(The North Face,美国)产品比较耐用,已从高档产品转到大众用品上来。
4. 用Up Da 这四个英文字母 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马甲格式,高分跪求`!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
Germany /'dVEE:mEni/ n.德国
native /'neitiv/ adj.本国的,本土的
force /fR:s/ vt.强迫,迫使
homeland /'hEumlAnd/ n.祖国
political /pE'litikEl/ adj.政治的
Belgium /'beldVEEm/ n.比利时
before long 不久以后
base /beis/ n.基础;基地,根据地
revolutionary /revE'lu:FEnEri/ adj.革命的 n.革命者
limit /'limit/ vt.限制,限定
limited /'limitid/ adj.有限的
improve /im'pru:v/ vt.改善;提高
rapid /'rApid/ adj.快的,迅速的
progress /'prEugres, prE'gres/ n.进展;进步
make progress 取得进步
article /'a:tikl/ n.文章,论文;冠词
Engels /'engEls/ 恩格斯
praise /preiz/ vt.&n.赞扬,表扬
greatly /'greitli/ adv.大大地;非常
encourage /in'kQridVE/ vt.鼓励
however /hau'evE/ conj.然而,可是;仍然
grammar /'grAmE/ n.语法
idiom /'idiEm/ n.成语,习惯用语
follow /'fRlEu/ vt.跟随;(时间等)接着
keep on 继续(做某事);反复
works n.著作,作品;工厂
civil /'sivl/ adj.国内的
master /'ma:stE/ vt.精通;掌握
situation /sitju'eiFEn/ n.位置;形势;情况
Russia /'rQFE/ n.俄国;俄罗斯
translate /trAns'leit/ vt.翻译
translate...into... 把...译成...
grasp /gra:sp/ vt.抓住;领会;掌握
freely /'fri:li/ adv.自由地;随意地
youth /ju:W/ n.青年
grammatical /grE'mAtikEl/ adj.语法的
consult /kEn'sQlt/ vt.查阅
memorize /'memEraiz/ vt.记住
natural /'nAtFErEl/ adj.自然的
Never mind. 不要紧。
aside /E'said/ adv.在一边
future /'fju:tFE/ n.将来,未来
in the future 将来,今后
examination /igzAmi'neiFEn/ n.检查;考试
medical examination 体格检查
reality /ri'Aliti/ n.现实
suppose /sE'pEuz/ vt.假定;猜想
name /'neim/ vt.命名;名叫;指定
Charlie /'tFa:li/ 查利(男名)
a set of... 一套...
wire /'waiE/ n.(金属)线;电线
sensor /'sensE/ n.传感器;灵敏元件
wrist /rist/ n.手腕
forehead /'fRrid, 'fR:hed/ n.前额
plug /plQg/ vt.接上插头通电
outlet /'aut-let/ n.电源插座
code /kEud/ n.代号;电码
flash /flAF/ vi.(火焰等)一闪,闪亮
wireless /'waiElis/ adj.无线的,无线电的
wireless telephone 无线电话
speaker /'spi:kE/ n.场声器
Scott /skRt/ 斯科特(姓)
examine /ig'zAmin/ vt.检查;诊察
pulse /pQls/ n.脉搏
breathe /bri:T/ vi.&vt.呼吸
deep /di:p/ adj.深的;深切的
deep
5. 搜索电影:
关于美国人拍的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见如下资料,网上搜到的:
观美国人拍的朝鲜战争电影<<上甘岭>>有感!
马甲 发表于 2005-8-2 11:35:00
二年偶然得到了一部美国人拍的上甘岭,拿回家一看,是黑白片,可能是五十年代拍的,不过非常的清晰。片子情节是这样的。
情节是这样的:
朝鲜战争末期,前线打打停停,板门店也是停了谈,谈了又停。正处在僵持状的时候,红军(电影中对中国军队的称谓)在一天夜晚突袭了上甘岭及其附近的多处高地,并将驻守在那儿的一连美军官兵全部消灭...
美军统帅部里的军官们认为丢失的阵地并不要紧,中国人要面子想多抢些无用之地罢了,但另一些军官们认为虽然丢失的阵地无关紧要但是一定要和红军寸土必争,以此达到让红军不敢小看美军并制止类似事件发生目的。于是一场美国人认为是不必要的战役就开始了。
也是在一天夜里,一个类似大型拖拉机头的机车拖着四节无顶车厢在陡峭不平的弯曲山路上艰难的行驶着,每节车厢都满载着紧张的士兵。在靠近山岭的地方每节车厢都满载着紧张的士兵。在靠近山岭
当一切准备停当后美军官兵们开始小心翼翼地向红军控制的山岭攀爬,借助夜幕的掩护,一切都很顺利,一直爬到半山腰处红军阵地上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美军指挥官命令部队停下,因为他发现不远处有一道铁丝网,于是他开始琢磨着怎样破坏铁丝网又不被对方发现的办法。正当他还在沉思的时候突然几束强力的探照灯光将他们连队所在区域照的亮如白昼。
“卧倒、快卧倒”,美军军官高喊着。话音刚落,几发炮弹就在美军阵中开花了,当场造成数名美军士兵死伤,可是这还并不是让美军指挥官震惊的,真正让他震惊的是按照灯光是从他们后方也就是美军控制的山岭上射来的,就在此时通讯兵和后方也取得的联系,后方人员报告说是已方阵地上的观察人员看到一批不明身份的人员向红军山岭爬去,以为是红军士兵,所以通知了炮兵,现在已发现误会,已命令炮兵停止射击,并向他们道歉(诸位可以想像此时这位美军军官心中的愤怒吧)。
和后方谈话刚一结束,前方的子弹也打了过来,红军官兵在美军这次友好的“提醒”下及时做出了反应。在月亮微光的照射下红军官兵用苏式重机枪猛烈扫射美军官兵,并大量投掷手榴弹,在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美军死伤惨重很多人痛苦的躺在地上哀嚎着。就在此时,几名美军士兵奋不顾身的扑在铁丝网上让其余的人踩在他们身上爬过了铁丝网,并找地方隐蔽好。这时从红军阵地上传来了红军宣传兵的声音,他的声音在黑夜里既清晰又响亮。“美军*连的官兵们,首先对你们的勇敢精神表示敬意,但是你们这样做是徒劳的,上一次进攻我们阵地的连队,死28人,被俘11人,受伤33人。你们想重蹈覆辙吗?不要相信你们那些卑鄙的政治家的话,他们只是让你们来送死,还是到我们这边来吧..........”
宣传攻势进行了一晚上,但美军官兵不为所动,天一亮立刻在炮兵的掩护下发起了攻势,双方打的非常激烈,可是因为美军昨晚遭到了惨重伤亡,所以兵力显得明显不足,好在后方又让拖拉机似的火车头拉来了二个连,得到了增援后的美军官兵斗志昂仰,一度攻到了山岭距红军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但依然被对方用手榴弹给砸了下来,一个美军上尉在被担架担下去的时候对自己的长官说,“我穿了防弹衣,可他们却炸断了我的腿”,战斗打的越来越惨烈,很多美军士兵不是头部中弹就是被手榴弹炸死。
最要命的还并的是来自于红军的疯狂阻击,而在于地形,过了铁丝网后山势就异常陡峭,越靠近山顶越是这样,很多地方都是近70度的徒坡,于是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形,一名美军士兵千辛万苦的爬上一处徒坡,然后再把他手中步枪的一端递给身后的士兵,再花很大的力气把他拉上来。战斗的艰难可见一斑。
总算杀上山顶,又转入了交通壕争夺战,这一次美军官兵占了上风,红军用的是三八大盖,每打一发子弹要拉一下枪栓,而美军用的是自动步枪(可能是M1),结果是就算红军士兵打中了一名美军,紧随其后的美军战友也可趁对方在拉枪栓时将其击毙。美军杀得很痛快,一路清剿,势如破竹,最后在一个防炮洞口处遭到五名红军士兵的拼死抵抗,他们用手中的半自动步枪狠狠射击,美军一不做二不休几名美军士兵一起投雷将这五人统统炸死。
战斗结束了,美军除全歼了阵地上的敌人还俘虏了几十人,但美方也损失惨重,晚上首次投入战斗的那个美军连只剩下25%的人员,协助进攻的二个连更惨,有一个只剩下5人。让人奇怪的是红军在阵地上还养了许多活鸡,战斗结束时都逃了出来,跑的满阵地都是,美军士兵们高兴的说这下可以吃上火鸡了。
但是他们高兴的太早了,红军宣传员又通过广播发动心理攻势,首先对他们的英勇顽强表示敬意,但同时又警告他们说如果不在5分钟内撤出阵地的话,就要用他们从未看到过的火力将他们消灭干净。但是美军士兵们不为所动,毫不胆怯的嘲笑这位宣传员。然后在黄昏时红军全面反攻,呐喊声震天动地,望着山下密密麻麻的红军将士美军官兵这才慌了,“难道整个中国的人都来了吗”一名士兵问他的长官,长官没有回答他,而是拉着他操起一挺机关枪就打。
此时板门店也在为这场战役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满头银发的美军谈判代表苦口婆心的向一个他孙子辈的红军谈判代表诉说着,美方不断让步,可是对方却二眼朝天置若罔闻,当美方说道只要红军停止攻势,美方甚至可以立即撤离,将上甘岭设置成共管区时,对方在双目朝天的同时摘下了耳中的翻译器。结果美方代表忍无可忍,大骂一声“FIK YOU”后离去。
此时这十几名美军官兵已苦战了几个小时(这个情节很不真实,天知道他们是怎样挡住潮水般的红军士兵的,导演很“聪明”,省去了作战过程),最后到了夜晚只剩下五名官兵了,他们退到一个防炮洞,红军将其包围并用火焰喷射器朝里面喷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即,大批美军援兵赶到打死了喷火手,并大败红军。结束了整场战役,美军牢牢的控制了上甘岭。最后,停战令下达,美军自动撤离,望着这些遍体鳞伤的幸存者,导演很动情的在结尾加了这么句旁白:今天之所以有几百万人生活在自由的阳光之下,就因为这些人。
---------------------------
看到最后一句,笑翻了
2005-08-10 17:52:32: vcbear@最近玩JAVA (深圳)
蟋蟀王
谈到1950-1953年期间的朝鲜战争,国内不少人认为美国好莱坞没有拍摄这个战争的影片,其原因是美国没有打赢这场战争,所以不好意思宣扬。例如,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署名黎阳的题为“中国封锁美国20年——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的文章(2000年10月21日)写道: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在亚洲打过三仗:对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日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盟友,结果美国赢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对头,结果美国表面上一平一输,实际是都输了,而且输得一次比一次惨。好莱坞的电影对这三场战争的表现也很有意思:有关对日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片子绵绵不绝,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好莱坞的作品反映了一般美国人对这几场战争的心理状态:彻底赢了的自然要耀武扬威一番;彻底输了的也得找个替罪羊出出鸟气;但表面上不输不赢而实际上输了的就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按下不提。朝鲜战争被美国人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绝对不堪回首。没有卖点的片子必赔本,好莱坞岂敢违背市场法则?”
又如,在天涯网站《关天茶舍》一篇署名为我是湖南人的题为“港人看朝鲜战争“真相””的文章(2003-06-01)说,
“从战后两国的反映也能看出来,中国人很拿朝鲜战争的结果当回事,反映这场战争的电影,小说多了;反观美国,没见过好莱坞出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大片吧?可以说这也是双方对这场战争如果的认可不反映。”
美国好莱坞“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吗?
本蟀同意,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且对于美国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的确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然而,美国好莱坞并没有因此回避或者而忘记朝鲜战争。事实上,美国好莱坞至少拍摄了十三部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片。下面,根据本蟀的观看和研究资料,将这十三部影片按发行年月顺序介绍并评论如下(凡注明“本蟀译名”的影片表示没有正式中文译名)。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 (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罗狄 (Steve Brodie)。【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军一个排都被朝鲜人民军枪决了,唯有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在逃出敌占区的途中,一个10岁的韩国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军一个被打散的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人卫生兵、一个反战者、一个参加了二战的日裔美国老兵、一个哑巴、一个新兵。然而,他们在中士的指挥下,躲在一个破庙里,在炮兵的支援下,给予北朝鲜军事据点以沉重打击,最后胜利归队。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是公开发行的第一部有关朝鲜战争的好莱坞大片。虽然预算有限,但该影片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残酷显示。与其说该片是表现朝鲜战争,倒不如说是表现了美军内部的各种种族背景的人在战争中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因此,该片曾经被批评为“批判美军”。
二、《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译名)
【导演】约瑟夫·刘易斯(Joseph *. Lewis)。【主要演员】弗兰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安妮塔·路易斯(Anita Louise)。 【剧情简介】1950年11月,美军冲过三八线追击溃败北朝鲜军队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在中朝边境进攻长津水库地区时,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反击,陷入中朝军队的重围之中。美军总部下令全面撤退。美军海军陆战队史密斯将军却公然违抗总部命令,下令部下反击中朝部队。海军陆战队斯提夫上尉率领一个营担任掩护任务,经过浴血激战,终于和主力部队一起冲出对方的包围圈。
【本蟀评论】影评界认为这部影片是正面描写朝鲜战争双方的少有影片之一。它一方面以正面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排山倒海的反击规模,同时也歌颂了美军海军陆战队顽强作战的斗志。影片中一个美军下士,刚满17岁,但是在一次夜战中身负三处枪伤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保证了主峰的安全。该片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大量使用战场实地拍摄的记录片片段。当炮弹在镜头里爆炸时,摄影机剧烈抖动,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导演】理查德·布鲁克斯(Richard Brooks)。【主要演员】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茱恩·艾利森(June Allyso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一家美军陆军医院负责医治盟军受伤官兵。愤世嫉俗的军医威布少校是主治医生,他与忠于职守的护士迈克卡拉中尉相爱,但是又相互讨厌。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中理解战争的意义,并增加相互的了解。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比后来更加有名的《陆军医院》早20年,但是批评家认为它过分渲染了爱情,使它与朝鲜战场的残酷背景格格不入。它对朝鲜平民表示了同情的关注,也揭示了北朝鲜士兵的悲壮命运。例如,影片中,一位北朝鲜伤兵被抬到医院时,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手榴弹,说宁愿炸死也不要被美军医生治伤。
四、《战舰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德·鲁马顿(Andrew Marton)。【主要演员】范·约翰逊(Van Johnson)、弗兰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 【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空兵从停泊在日本海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支援美军地面战场。海军航空兵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到北朝鲜上空执行轰炸地面目标或者与苏制米格飞机空战。美军飞行员都希望早些完成任务,早些吃上一顿热饭、回到温暖的被窝进入梦乡。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进攻地面目标时,要求飞机低飞,这样就易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
【本蟀评论】本片通过航空母舰的军医向朋友叙述战事的方式,想给于观众一种客观的角度。许多经历了二战的老飞行员总是在自问为什么要来朝鲜打仗。影片详细重现了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降落的过程,以及战斗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的的情形。
五、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译《蜀孤里桥之役》)
【导演】马克·罗布森(Mark Robson);编剧:瓦伦丁 ·戴维斯(Valentine Davies)。【主要演员】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格雷斯·凯利(Grace Kelly) 。【剧情简介】1952年12月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77特战队飞行员布鲁贝克中尉的飞行中队受命执行炸毁独孤里桥的艰巨任务。独孤里桥位于北朝鲜,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布鲁贝克中尉和战友冲破满山遍野高射炮阵地的火力网,炸毁了独孤里桥,但是他的战机受伤,被迫迫降。北朝鲜士兵蜂拥而来前来追捕。他和战友拒绝投降,展开枪战,最后战死疆场。
【本蟀评论】本片1956年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本片前半部分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军在日本基地,节奏松散,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对美军的卑谦和依赖。后半部分战斗场面精采,演员表演出色,尤其是战斗机特技表演,12架战斗机连续轮番俯冲轰炸地面目标,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片中再现了美军对参加朝鲜战争的意义感到迷茫。影片人物两次悲叹他们的战争是“在错误的地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第一次是航空母舰司令回忆他两个儿子在二战中对日作战中牺牲,哀叹朝鲜战争不值得牺牲这么多人命;第二次是主人公布鲁贝克中尉在与北朝鲜士兵枪战中,预感到自己必死无疑而发出的哀叹。
六、《安娜波里斯传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译名)
【导演】唐·西格尔(Don Siegel)。【主要演员】约翰·戴瑞克(John Derek)、戴安娜·林(Diana Lynn )。【剧情简介】美国海军学院学员托尼和吉姆是弟兄俩。他们为一个共同爱慕的姑娘派吉而闹翻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两人毕业,一起被分配到一个飞行中队,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一次空战中,当他们的战机中弹着火时,弟兄两人却互相让对方跳伞,让对方享受生命和爱情。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不过是以朝鲜战场为背景的普通三角恋爱故事,没有什么新意。
七、《沙场壮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译《军人本色》)
【导演】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主要演员】洛克·赫德逊(Rock Hudson)、安娜·卡士非(Anna Kashfi)。【剧情简介】美国空军赫斯上校原来是俄亥俄州的牧师。二战中他参加美国空军。在一次轰炸纳粹德国的任务中,他不慎炸了一个孤儿院,37名德国孤儿丧生。战后,他内心内疚,不能回去继续传教,于是就重新参加美国空军,来到朝鲜战场给韩国空军训练首批战斗机驾驶员。在他的训练下,韩国空军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战斗任务。空军基地附近有一个韩国妇女在照管十几个朝鲜战争孤儿。在战火中,赫斯上校尽量保护和照顾这些孤儿。后来,他在筹款建立了一个孤儿院,让朝鲜战争孤儿有家可归,这使得他的良心得到平静。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虽然有评论认为它有宣传美军人道的政治目的,但是情节感人,反映了战争残酷和军人良心的冲突,以及对上帝的信仰。影片中主人公的这一段自白被认为是经典的反省:“也许,我通过战争的痛苦,最终作出了我以前一直未能作出的善行。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我。”
八、《战争中的人们》(Men in War,1957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东尼·曼(Anthony Mann)。【主要演员】罗波特·莱恩(Robert Ryan)、阿尔多·雷(Aldo Ray)。【剧情简介】1950年9月6日。班森中尉率领的排在一次战斗中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他们在撤出敌占区途中,遇到另外一个排的蒙塔拿上士。他们必须把幸存者转移到师部所在地465高地。在转移途中,班森中尉和蒙塔拿上士意见不一致,经常争斗。在经过多次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后,他们终于重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
【本蟀评论】该片与《钢盔》一起被誉为50年代里描写朝鲜战争的最为写实的影片。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细致描写了战争中军人的心理活动。影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人物冲突,描绘了绝望中军人的各种心态:善良、勇敢、自私、绝望、希望、宽慰。
九、《战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译名)
【导演】·斯布林斯特恩(R.G.Springsteen)。【主要演员】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斯格特·布雷狄(Scott Brady)、伊莱恩·爱德华兹(Elaine Edwards)。【剧情简介】朝鲜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戴维斯中尉在养伤期间受到护士玛丽的精心照顾,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后来玛丽所在的医院被北朝鲜军队占领,玛丽和战友被捕,关押在清永战俘营。戴维斯中尉率领一个排,经过激烈战斗,救出了心爱的护士。
【本蟀评论】该片落入英雄救美女的俗套。剧情进展缓慢,对话冗长,没有独特之处。
十、《猪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导演】刘义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主要演员】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里普·托恩(Rip Tor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后期的1953年7月,当战争各方在进行和平停战谈判时,美军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命令克莱门斯中尉率领美军一个连进攻没有军事价值的255高地。他们知道板门店停战谈判可能随时会达成和平协议,所以一些士兵不太愿意做无谓牺牲。然而,克莱门斯中尉认为这是他们的爱国职责,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在猪排山阵地上与中朝军队进行争夺战,甚至进行残酷的肉搏战。等到增援部队到达时,135人的连队打的就剩下25个人。
【本蟀评论】一般认为,本片描述的战役就是中国影片《上甘岭》所再现的上甘岭战役。影片真实撼人,纪实程度不啻于记录片。据说担任影片军事顾问的就是当年率兵进攻的的美军连长。影片还再现了中国军队通过阵地广播的攻心战。本片通过一个黑人士兵的口,再次对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为自由而战“提出了质疑。导演就是想通过影片中残酷的战斗场面,让观众知道为政治权利斗争而死去的生命是多么地不值得。
十一、《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译《恐怖分子》)
【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主要演员】弗兰克·西纳特拉 (Frank Sinatra)、劳伦斯·哈维 (Laurence Harvey)、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剧情简介】美军上尉马科、肖上士和他的排在朝鲜战争期间一次巡逻中被俘虏,关押在满州的战俘营,受到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共产主义洗脑教育。战争结束之后马科上尉回到美国,升任美军情报部少校。他常常晚上做噩梦,摆脱不了战争的痛苦回忆。他的战友肖上士回国时被当作战斗英雄,荣获国会勋章。马科慢慢理解噩梦的含义,开始怀疑肖中士的背景。经过调查,原来肖中士相信了共产主义洗脑,已变成苏联派到美国进行政治暗杀的杀手。
【本蟀评论】这是一部经典政治惊险片。影片将麦卡锡式冷战思维、政治讽刺、间谍悬疑与黑色电影手法结合在一起。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回忆美军战俘在战俘营受到的苏联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脑教育。影片拍完之际,刚好遇上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为了避免政治麻烦,这部影片推迟了20多年之后才公开发行。
十二、《陆军医院》(M*A*S**, 1970年,港译《风流医生俏护士》)
【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 (Robert Altman)。【主要演员】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萨莉·凯勒曼 (Sally Kellerma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医皮艾斯上尉和麦肯泰尔上尉在前线的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忙于救死扶伤,成天和鲜血与死亡打交道。为了保持精神免于崩溃,他们工作之余尽量过着与战争遥远的荒谬无聊生活,不是和女护士打情骂俏,就是玩世不恭地恶作剧。他们为了打赌来看看女护士是不是天生的金发,居然在她洗澡时把帐篷拉倒。
【本蟀评论】本片1971年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它只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借古讽今”,以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讽刺60年代的越南战争。所以,它本身没有多少情节,关心朝鲜战争的影迷往往要失望。本片还对美国以前战争片中的爱国主义和宗教虔诚进行了讽刺。
十三、《麦克阿瑟传》(MacArthur,1977年)
【导演】约瑟夫·萨金特(Joseph Sargent)。【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剧情简介】美国当代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1942年至1951年的十年军旅生涯。1942年,他从菲律宾撤退,不久就率兵从日本手中收复失地。受罗斯福总统任命,他担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军于1945年征服日本,后来负责日本战后重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前期战役。9月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并向鸭绿江推进。他不同意美国政府把朝鲜战争严格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坚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从而与美国政府发生严重冲突。1951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不服从命令的理由将麦克阿瑟将军撤职。
【本蟀评论】麦克阿瑟将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占领日本和指挥朝鲜战争前期战役。所以,本片应当是半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在上周刚刚逝世的格利高利·派克的精彩表演下,充分显示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悲剧命运。他是个有才气的军人,但不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美国政府严禁他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境内目标,于是他下令炸毁鸭绿江大桥朝鲜境内那一部分。他不无讥讽地感叹道:“在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我第一次命令只能把一座大桥炸一半,而且是必须从大桥中间的分界线开始炸毁一半!”
结束语
第一,作为中国人,本蟀是很关心美国好莱坞朝鲜战争片中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描写的。总的来说,这些影片从意识形态上说,基本上是中立的,没有通过战争来攻击共产主义。相反,许多影片因为描写美军的反战厌战情绪而遭到美国右派的反对。本蟀以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好莱坞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虽然经过50年代初期麦卡锡主义的整肃,但是好莱坞的导演们基本上还是能够按照其自由思想拍摄影片的。
第二,在对中朝军队战士的描写来说,基本是正面表现的中朝军队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没有象中国影片(如《英雄儿女》)那样把对方描写的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当然,从美国观众的角度,对中朝军队的正面描写也反衬了美军的更加顽强。涉及到具体战斗人员来说,基本上是以中长镜头来拍摄,除了《猪排山》面对面的肉搏战之外,很少有近镜头。但是,如果看过美国好莱坞有关二战中美国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的影片,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朝鲜战场影片基本没有跑出对日本描写的套子:即亚洲人作战英勇但是残酷、士兵没有个人能动性。
第三,为了一场持续三年多的战争,从1951年到1977年这不到26年的时间内,美国好莱坞出了十三部故事片。虽然这比不上上百部二战战争片、50多部越战战争片,但是可以说,恐怕都不算少吧。与中国比较,中国自认为是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在同一时期拍摄的有关影片也就是12部(《上甘岭》(1956)、《长空比翼》(1958)、《烽火列车》(1960)、《三八线上》(1960)、《奇袭》(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儿女》(1964)、《打击侵略者》(1965)、《奇袭白虎团》(1972)、《激战无名川》(1975)、《碧海红波》(1975)、《长空雄鹰》(1976)(反间谍片《铁道卫士》(1959)不算描写朝鲜战争))。如果说中国当初拍电影少是因为与美国比较经济和电影资源不足,但是别忘记中国拍摄电影是国家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而好莱坞拍片却完全是私营经济行为。
美国好莱坞“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吗?不是。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美国电影界对朝鲜战争的态度,不要再相信这样的谎言了。
http://..com/question/5776470.html?fr=qrl3
参考资料: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230420
6. 去德国留学,一年回来一趟,要带些什么必备品,什么东西是可以到那里再置办的
生活用品:
衣架(带不带都成), 毛巾4条, 浴巾,牙刷6支, 电池(5号1盒,7号1盒,2号4个,纽扣电池若干)、电子闹钟、针线包、粘钩若干、雨伞、电话号码本、指甲刀、剪子、雨衣、墨镜、眼镜、皮筋、卡子、镜子、护理液、小螺丝刀、梳子、牙膏、刷牙杯、饭盒、筷子、勺子(刀叉要带全)、镜子、化妆品(这边的化妆品很便宜的,少带一点,到这边再买了)、皮筋、橡皮手套,擀面杖,鞋刷、菜谱,肥皂一定要带的;
药品 (主要是中药类的药品,他们这很贵的)
感冒类: 板蓝根, 快克 清凉油若干 康泰克1盒、痰咳净1盒风痛宁1盒、复方甘草片1瓶、百服宁(2盒)、白加黑(3盒)、体温表保健类: 施尔康、维生素片
肠胃类:黄连素1瓶、胃得安1盒、气滞胃痛冲剂1盒、泻立停1瓶、玛叮琳1盒、 司达舒、霍香正气丸
消炎类: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阿莫仙, 黄连素 、三金片口腔类: 草珊瑚含片, 西瓜霜、牙痛药外用类: 达克宁2盒 皮炎平1盒、 红花油, 棉签, 药棉, 乐敦眼药水, 消炎眼药水, 咪康唑软膏, 邦迪, 四环素眼膏, 红霉素、云南白药、清凉油
补充:
这里很容易上火;感冒等很少得, 一定要报关!
衣服:
外衣:棉质运动服(簿、厚)、衬衫(长、短袖)、风衣、西装、套装、T恤衫、马甲、防水外套,长袖的多带,这里天气无常的。
裤子:牛仔裤;西裤、运动裤、秋裤、短裤、7分裤睡衣(长、短)、裙子(连衣裙、短裙)
毛衣:线衣、簿毛衣、高领毛衣内衣:吊带背心、文胸、内裤、丝袜、短袜、保暖内衣
配件:围巾、丝巾、手套、冬帽、运动帽、夏帽、泳衣、皮带、皮鞋、休闲鞋、中靴、沙滩鞋、运动鞋、拖鞋(薄、厚)
包:
背囊(耐用)、手提包、斜背包、腰包、钱包,零钱包(这边的硬币好多的)
随身衣物:
T-shirt 多带,内衣裤,袜子多带些纯棉的衣服袜子,内衣多带
文件:
护照、OFFER和COE、机票、护照照片电话本、成绩单(大学和IELTS)、驾驶执照、出生公证、学历公证、重要文件的复印件、以前的申请文件的COPY(软盘)、地图、家人的照片
电器:
随身听;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充电器、电池、吹风机、手机、转换插座、电饭锅、转项插座、插线板、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笔记本或者主机、电饭锅、电吹风(MINI)、手机、数码相机、电话线和鼠标、电话
炊具:
电饭锅,电话线带上(20M*3)
学习用品:
圆珠笔(蓝、红色)、签字笔及笔芯、自动铅笔、铅心、橡皮、涂改液、固体胶水、裁纸刀、笔袋、文件夹(多带)、笔记本、计算器(带函数功能)、信纸, 英汉/汉英词典、快译通、订书机、便签条、回形针、订书钉、小透明胶、雅思书籍、双面胶 文具一类还是要带的铅笔 橡皮一定要带
学习用书必须多带
编程软件(VC、BC),MatLab(Full version better),Mathematica,PhotoShop5.0,AutoCAD,Origin等熟悉的软件,精选光盘三十张,操作系统,中文平台,OFFICE 97 或 2000,Windows NT,正版LINUX软件及书籍,详细的UNIX的书,其它高深的计算机书籍一堆
硬件:
如果你想到这边再装一个台式机,就什么也不用带的了,优盘,软盘若干,网卡,数据线若干,带MIC的耳机,电话线,网线,打印线。
软件:
(a) 系统软件:98、XP、NT、DOS、WINME、WIN2K中英文版。
(b) 办公软件:OFFICE全套(中英文)、WPS2000、金山词霸、快译。
(c) 系统工具:杀毒软件、GHOST、磁盘工具、WINZIP、WINRAR
(d) 图象软件:PHOTOSHOP、ACDSEE32、3DMAX
(e) 网络工具:NETNATS、FLASHGET、ICQ、OICQ、FIREWORK4、FLASH5
(f) 多媒体软件:WINMAP、POWERDVD、MPEG4(DIVX插件)、REALPLAYER、豪杰超级解霸
(g) 编程软件:VB、C、DELPHI、C++ 网络线多带
床上用品
床罩, 床单, 杜邦冬被1条,巾(枕套)2条,被罩,薄被/毛巾被
1)包,前面的文章提了不少,我是带了帆布行李包和登山包过来的,挺好。除此之外,一个双肩大书包必不可少,平时装书,去超市购物时装东西,非常实用。(这边的超市是不给塑料袋的,因为太不环保了,要用?掏钱买!也可以自己带个布袋子过来,大家去超市的时候都用的。)还有一样大家很少提的,可我认为很重要,就是零钱包。因为欧元是没有5元以下纸币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硬币,所以零钱包很方便,7、8厘米长宽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三面封口、一面有拉索的那种,登山包那种质地的就可以了,关键是质量要好。
2)证件和照片,如果过来注册,我建议大家带原件,我就吃了没带原件还要快递的亏,花钱是小事,关键是太耽误事。如果过来读语言,公证书要多呆两套,预备以后再申请。要带的证件:1、护照 2、德国大学或语言学校的通知书 3、银行存款凭据 4、APS证书 5、小学至大学毕业的学历、学位,工作证明等 6、德语水平证书。照片最好是护照像,方便得多,一寸两寸各20张应该足够了。
3)书,书是最沉的东西,建议不要带得太多,如果学语言,我觉得下面这几本应该基本够用了
语法书:1现代德语实用语法,同济大学出版社
2一本黄皮的语法书,是德国人写的,一个叫什么芳的人翻译的
字典:1新德汉词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
2精选汉德德汉词典 绿皮 商务印书馆和朗根沙伊特出版社
如果DSH过了,或者DaF成绩够了,要过来上专业的,还需要一些专业书籍和专业词典,另外也可以带一两本像Ziele3、4这样的书,方便复习,以免遗忘的厉害。我一本都没带,感觉不太好。
现在国内出了一种德育的电子词典,优点是比较方便,不过我没买,也应付了几个月了,所以大家自己斟酌好了。
4)收音机和复读机,收音机,不是录音机,是收音机,能收电台节目的那种,由FM波段就可以了。每天一起床就打开听,是练听力的很好的办法。
听说学语言阶段复读机很好用,我不太清楚,大家自己斟酌。
5)文具,买几支质量好的笔,多配几支笔心就可以了。可以带个夹子,里面夹点A4的纸过来,不用很多,主要是最开始的时候用。可以带个不爱掉页的小本子过来,可以记记单词、做个备忘什么的。
6)衣服,原则是喜欢穿什么就带点什么,不喜欢的带着浪费重量。实在装不了,就打好一个包,等到了再让家里寄,有一种什么联合运输,基础价1公斤160左右,再往上33块钱1公斤,寄个10公斤的书和衣服大约400多块钱,一个月到。鞋,脚小的人一定多带两双,这边的鞋比较大,运用鞋是最实用的了,再加一双休闲鞋应该差不多了,如果不够可以在打折的时候买,价格可以接受。内衣裤、袜子多带点吧,这边挺贵的。围巾手套之类的东西还是应该带,冬天最冷有零下十度,也是寒气逼人。棉服也穿来吧,如果热,里面可以穿体恤衫。太厚的毛衣、绒衣好像穿的机会少些。拖鞋一定要带,挑一双轻点的、质量好点的吧,再带管502来,预备坏的时候粘。
7)电饭锅和平底锅,电饭锅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边很少见,听说也有卖,不过挺贵。关键是这个东西非常方便,做饭,煮粥,煮面条,中国人离不开。平底锅这边很多,找对了地方也不贵,七、八个欧元吧,小一点的才三个欧元左右,带不带看你行李的重量决定。
8)转换插头核插排,这个东西这边可没有,一定要带!出于安全的考虑,德国墙上的插座都凹进去一块,所以插头前面必须长出来一块才行。我来德国带的插头就不能用,大家要买很大的那种才行。插排应该买一个,不用太大,关键是万能插座就好了。
9)被,枕头,床单被罩,这个这边当然有,不过听说挺贵。我想自己带过来方便一点吧。床单两条换洗,被罩带一个就好了,枕巾带一条过来。如果打算两年不回家,那就多带一套吧(各多一件),应该够了。
10)毛巾,其实有两、三条质量好一点的毛巾就够用了,如果家里有旧的、不太用了的毛巾,我倒觉得可以带过来当抹布,擦桌子擦地用,刚来的时候打扫卫生也方便些。如果还要买,就别带了,这边的抹布最便宜的0.45欧三条。
11)菜刀、砧板、剪子、指甲剪,前两个看你,如果嫌重也可以不带,带来就会方便一点。我刚在亚洲超市买了把菜刀,9.6欧,心疼得我要死,可是也没办法,德国的刀都很窄,我们用不惯。这两个东西要放在托运的行李里边,否则过安检的时候都要交公的。这边的塑料砧板不太贵,可以不带。指甲剪要带一个,可以随身。对了,如果不会做饭,挑一本简单的菜谱带过来吧,有用。
12)碗、盘、筷、勺子,这些最好都带。碗和盘子建议大家买塑料的,有三、四个碗和两、三个盘子够用了,筷子带个三、四双吧,勺子一定要带。如果可以,建议带副刀叉过来,自己烤批萨什么的是常事,吃起来方便一点。这边的刀叉和勺子可不便宜。
13)药,德国又很完善的医保制度,而且要在大学注册就必须参加医保。所以看病全部免费,再加上德国环境比较好,都比较少生病,现在去看医生都是预防性的,所以我建议不要带太多的药品过来,只要按天气添减衣服,别感冒就可以了。我带了退烧、感冒、止咳、消炎、止泻、通便的药和胃药过来,一样只有一点点,还带了一包创可贴,估计这些药我两年也吃不了多少。对了,创可贴可以带两、三包,我同学的手刚刚坏了,创可贴用得快,自己带得两天就用完了,到药店一问,1.75欧10个,还不在医保范围内。
14)充电器和充电电池,电池不够环保,所以在德国很贵,如果你带了收音机、用电池的刮胡刀之类的东西,就一定要带充电器和充电电池。可以买容量不是非常大的电池,1000毫安左右的应该够用。如果有数码相机之类比较费电的东西,就要买1300或1600的。我用的是超霸牌的充电宝配四节1600电池的,75人民币,到了德国以后一比较才明白买得好便宜!
15)调料和干菜,调料这边的亚洲商店里也有,就是贵。建议你花椒、大料、味精、姜粉、五香粉、孜然、干红辣椒各买一小包,放在在电饭锅里带过来。干菜可以带点紫菜、木耳、蘑菇和细粉丝,做汤炒菜都可以用得到。
16)洗漱用品,建议带一支牙膏、三支牙刷过来(因为听说用国内的牙膏会牙龈出血,所以不建议大家带太多的牙膏),香皂盒一个,可以放块香皂在里边,其他的如果有小包装的就带点刚开始用,这边的化工用品都非常便宜,洗头洗澡的东西合成人民币甚至比中国都便宜,带多了没用。洗衣粉到可以带一包,这边都要两、三个欧元一小包。刷牙的喝水的杯如果嫌沉,都可以不带,我现在用的是果酱的玻璃瓶子,也挺好。浴花如果要用,就带一个吧。
17)雨伞,这边折叠伞比较贵,又一年到头爱下雨。
18)衣架,就是衣橱里挂衣服的东西,如果有需要挂的衬衫、大衣什么的,行李又允许的话,就带几个塑料的过来吧,这边木质的较多,五个就三、四个欧元,便宜的也要两三块吧,不值。另外塑料的晾小件衣物的小衣架也挺实用的。
以上的东西也不是很全,不过暂时我也就能想到这么多了。
笔记本推荐携带,因为这里的笔记本一是采用德国键盘,二是安装德文系统,如果更改系统,卖家不保证维修。电压交换器不用带,因为德国的电压以及频率和国内一样,只需要带一个插座转接口就可以了,欧标转中国标准的,国内可以买到。另外如果你和我一样比较懒的话,建议多带些袜子和内衣裤,呵呵。钱当然不用说,刚来的时候随身带个一两千现金足够了。其他我觉得没什么了,德国都能买到,其实也并不怎么贵。
以现在国内的消费标准,可能德国就蔬菜水果上面比国内贵外,别的日用品、衣服什么的都相对要便宜。第一次出来,证件什么的、公正件啥的必须带,并且要随身带。这些是重中之重!
然后就是被子,不需要太厚的,春秋天用的那种蚕丝被就可以,德国冬季室内有暖气。一双运动鞋,一双拖鞋即可,第一次出来是搬家不是旅游,能少则少,要漂亮时髦也得一切稳定了。等安定下来后再在德国慢慢买吧,碰上angebote,东西都是对折的价格。衣服,如果是女生,内衣一定要带几件,因为欧洲人的体型跟我们不一样。外面的衣服,长短袖t-shirt各带两三件,毛衣啥的带那么一两件薄的即可。外套一定要带,挡风的那种户外外套,很实用,脏了啥的也很容易打理。
至于护肤品啥的,如果女生要美白,多带点,别的还是来德国买吧,非常便宜。
然后就是德语字典、书啊啥的。
ps:如果行李有富余,可以带些干货,如木耳、干香菇、紫菜这些。这些对比德国亚超的价格来,国内还是很便宜的。
最后祝好运
7. 以前这种叫什么军装 肩上的那个像刷子的是什么
这种军装是标准的波兰军装。看颜色也能够看出来(波兰的国家颜色是红色和白色,他们国家国旗就是红白两色),另外这个士兵腰带扣上的图案是波兰的国家标志双头鹰。从军装的样式来看这个士兵应该是骑兵。因为第一,他胸前蓝色的衣服是骑兵才会穿的马甲,第二,他的裤子是常见的骑兵裤,第三,他的军刀挂的非常低,如果他是步兵的话跑动起来会很不方便,而骑在马上由于马刀的位置,反而能够提高其灵活性。
这种军装的上衣波兰语叫kurtka,上衣前面别的蓝色马甲波兰语称作plastron,是由古代骑兵胸甲演变过来的,而这个人头上带的帽子波兰语叫czapka,是传统的波兰军装的一部分,不过在德国和奥地利也曾经有很多部队带这种帽子。而楼主所说的像刷子一样肩章波兰语叫naramiennik,其实和现代军装上的肩章是一个意思。只是由于时代不同,肩章的样子有所不同。这种肩章由中世纪时候骑士的肩甲演变过来,在这个时期肩甲已经成了累赘,但是骑兵仍然会佩戴这种肩章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当然后来由于战争变得更加复杂,为了便于战场隐蔽和区分身份,这种肩章也就逐渐变成了今天的军衔。
8. 汪东城的 马甲
http://search1.taobao.com/browse/0/n-g,i4qhg5dfoiqkdiq-------2---------40--commend-0-all-0.htm?at_topsearch=1&ssid=e-s5
是G-STAR吧
这个牌子我也喜欢穿。
不过这个牌子比较贵(我是学生)
一般的新款长袖最少也要700以上
外套1000以上
裤子也都是1000以上
下面介绍一下这款衣服
简约风一直主宰着美丽的北欧。
G-STAR品牌于1989年由荷兰籍的JOS VAN TILBURG创立。
1992年国际著名的牛仔专家PIERRE MORISSER(德国LEE)加盟G-STAR,并担任首席设计题一职。
PIERRE MORISSER于国际休闲服设计上享负盛名,除知识渊博外,他还创意无限,为G-STAR服饰设计上加注了不少创新的理念,并令G-STAR在世界服装界上建立了鲜明的形象。
1996年G-STAR首次推出RAW DENIM系列,并于德国举行的国际牛仔时装展获得高度赞赏,被瞩为牛仔裤的一大突破。
RAW DENIM并非G-STAR首创,凡未经处理的牛仔布都可称为RAW DENIM早期的问题在于缩水较大,最终G-STAR采用了"SANFORIZE"的方法来处理,令布料定型。减少缩水度,解决了缩水问题,现客人便不用卖大两号以内缩水的烦恼。
所有G-STAR的牛仔裤(布)都注明"USA DENIM",这并不是美国制造的牛仔布,而是采用来自美国种植的棉花,用美国与欧洲的棉花,不同之处在于染色出来的效果美国的可以更蓝更白,而欧洲的蓝与白会有点儿带灰,故特别选用美国棉花。
G-STAR作为牛仔裤的专家,非常重视每件产品的质素,故此不断努力不懈地钻研,提高技术之余,也注重创意。
在终端形象方面,G-STAR 的店铺装修一般化,多年没有看见太大的进步和突破,这是 G-STAR 令人遗憾的地方之一。
G-STAR 的平面形象,充满现代和整体感,彰显刚毅与时尚之美,给人以自信和坚强的感觉。
类似品牌有 CK GUESS H&M TOUGH MISSSIXTY Levi’s Diesel LEE APPALE 45rpm 。。。。。。
简约风一直主宰着美丽的北欧。1989年,荷兰籍的Josvantilburg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创立了牛仔系列品牌G-STAR。1992年国际著名的牛仔专家Pierre Morisser(皮埃尔·莫赛特)加盟G-STAR,并担任首席设计师一职。G-STAR在简约的基础上推崇前卫的理念,设计风格随意又自然。无限的创意给了G-STAR品牌活力,1995年的经典款ELWOOD,灵感就源自电单车越野赛。这款在膝头、脚跟及臀部均加了保护的3D立体牛仔裤,成为当时世界牛仔装的扛鼎之作。 1996年G-STAR首次推出RAW DENIM系列,在德国举行的国际牛仔时装展获得高度赞赏,被喻为牛仔服装的一大突破。凡未经处理的牛仔布都可称为RAW DENIM。G-STAR特殊的布料定型工艺,解决了RAW DENIM缩水较大的问题,从此消费者购买RAW DENIM仔装再也不必买大两号的以应付缩水的烦恼。 中国成衣制造商EVERGREEN(翡翠制衣)与G-STAR有多年合作关系,是G-STAR的主要生产供应商,1998年更成为G-STAR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并成立G-STAR中国,专注拓展中国销售网。翡翠制衣目前已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十几个城市开设多处销售点。
众所周知,Levi’s来自美国、Diesel是意大利,而45rpm则是正宗日本货,不过要是提到牛仔裤,很难令人不想到来自欧陆的荷兰,以3D立体剪裁闻名的G-Star。在欧洲享负盛名的G-Star,是於1989年由荷兰籍的Jos Van Tilbugr所创立,相较於其他百年牛仔裤品牌来说,尚属「年轻」,不过G-Star的表现却毫不逊色,尤其在国际知名牛仔专家Pierre Morisser担任首席设计师后,G-Star的名气可说是直线上升。
1996年,G-Star首次推出Raw-Denim系列,并於德国国际牛仔时装展中一鸣惊人,甚至被认为是牛仔裤设计制造上的重大突破,G-Star自此也声名大噪,登上国际舞台。2003年中,G-Star首度登台,不过却因为台湾消费者对此品牌不甚了解,加上定价并非一般大众化,因此很快就在台销声匿迹,而在经过代理权转移,以及更好的行销策略订定后(价格降低一成左右,约从4000〜8000都有),G-Star再度以全新的面貌,在台北ATT忠孝旗舰店登场。
G-Star最著名的便是它的「原粗胚丹宁布」,这就是以丹宁为核心,采行古法来制作牛仔裤,因此布料质感、色泽甚至到触感,与市面上大量成衣化的牛仔裤品牌皆不太相同。而首次想尝试G-Star的消费者,也不妨从G-Star的三大系列—Elwood和A-crotch和Ruger下手,其中A-crotch采用「一体成型」的剪裁,也就是先将两条腿各用一块布围出裤管,而第三块布就从跨下衔接这两条裤管,因此裤子两侧都没有接缝线,相当符合人体工学的3D剪裁,不仅穿起来更舒适,活动起来也很自在,值得一试。。。。。。
9. 欧洲军队什么时候开始以三角帽和红虾服取代铁盔马甲的详细过程
18世纪初开始的。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战斗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
为了视野开阔嘛 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了 你都火枪兵了还不知道这个 德国佬肯定是蓝黑色 美国佬又是跟英国学的 只要真了解欧洲文化再简单没有的常识
这一样式直到阵地战出现 英国首先改成了土黄色
10. 帮我找一下关于马的内容,谢谢
关于马的俗语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森牛流马 声色犬马 乌焉成马 脱缰之马 毁车杀马 呼牛作马 骑马找马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我是伯乐
马的四肢:(直、O型、X型)
马的头部:(瘦长、适中、圆胖)
马的脖子:(细长、圆短、宽厚)
马的额头:(狭窄、宽阔)
马的耳朵:(小而直、大而垂)
马的眼睛:(圆大、细小)
马的牙齿:(门牙、犬齿、臼齿)
马的鼻孔:(大、小)
马的身体:(圆桶、方壶)
10、马的臀部:(浑厚、窄薄)
11、马的背肌:(弯曲、平直)
12、马的胸部:(高宽、低窄)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马"的传说:
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天生胆小因此马是站立睡觉,遇有危急"立马"就跑,颇具危机意识,所以我们现在还用"立马就办"等来表示快速。在古时候,母亲因要保护自己的小孩,是最有危机意识的,"妈"字是由女字与马字组合而成,其道理在此。
属马的人:
也许,你还未找到一位可心的恋人,你成天忧心忡忡,总是觉得凭自己的优势和丽质,是应该找到一位可心的爱侣的。你把大量宝贵的时间都用在毫无意义的寻求上。其实,世上的事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何必这么任性呢?或许你现在的情况不适宜谈恋爱,还是专心于学业吧,这样对你是大有好处的,你又何必苦苦追寻,而自寻烦恼呢?
也许,你正处在热恋中,那你是名符其实的天使了,在恋爱中,你十分热情却没有耐性,有时甚至不懂得怎样去取悦异性,但同时,你会发觉自己的价值及生存的意义是在获取事业的成功。你并不单纯沉溺于谈情说爱,你懂得恋爱是帮助你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感情方面你有时会变得一塌糊涂,如果能克服这个缺点。你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马年出生的女性追求现实的爱情,你经常感觉自己空虚、寂寞。如果有人能以一个伟大的守护者的姿态出现,你会毫不考虑地接受。但是你那热烈的会燃烧的爱,会令人退避三舍。因此你的异性朋友,都会是些守旧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有传统男性味儿的大丈夫是你的最佳对象。
善意忠告:
在你的一生中,有着许多成功,也有着不少的失败,你的财运也是如此,你在生意上可能赚大钱,但也可能大亏本,一切都较为多变。因此,你应该了解你的这种大起大落的运势。如果你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你的破产,甚至于一败涂地。不过,马年出生的人,天生具有消极与积极因素双重性格,使你的性格看起来更复杂和神秘。也许有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人,但是你单纯正直的性格,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因马而成的词汇:
马刀:骑兵使用的刀,长约1米,用以在马上斩劈和徒步格斗。
马力:一种计量功率的单位。1马力等于在1秒钟内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于0·735千瓦,或称公制马力。
马上:即时,立刻的意思。
马车:用马挽拉的车辆。
马甲:马的护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马甲。
马市:唐代以后的封建政府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市场。
马兰草: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马头:船只停泊处,今天叫"码头"。
马达:却电动机,是英方motor的音译。
马戏:古代的一种技艺,演变成现代的各种驯兽表演和杂技表演的统称。
马枪:即骑枪。马军或骑兵使用的截武枪。
马球:骑在马上击球,追球的一种运动。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击鞠。
马蓝:一种草,花穗状,呈现淡紫色。
马鹿:又叫赤鹿,一种鹿科动物。
马锣:一种打击铜制乐器,戏曲中常用。
马褂: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
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马尾松: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
马铃薯:俗称为土豆、洋芋。
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马赛克:即镶嵌砖,是音译词。
马蹄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状花、白色或乳白色,颇美丽,是一种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