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书适合高中生的阅读写作
一、哲学类
入门:《苏菲的世界》、《哲学的门槛》、《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渐进:罗素 《西方哲学史》 梯利《西方哲学史》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贝克莱》→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中华书局)
原典:柏拉图,《理想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
简介:学习哲学无疑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苏菲的世界》是最为经典的哲学入门级书目,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故事性的风格,以哲学最根本问题为核心的 《哲学的门槛》、《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你读完上述其中一本后,学有余力,可以尝试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大体了解中西方哲学的最佳读物。当然,你可能会觉得罗素的个人风格过于明显,那么梯利的这本严谨的、学术气息浓厚的《西方哲学史》想必会得到你的青睐。如果你对某个哲学家特别着迷,如贝克莱,想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概况,可以试着去图书馆借阅中华书局推出的这套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绝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读完了这些后仍然意犹未尽,那么可以尝试接触你喜欢的哲学家的原典,即经典原著,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休谟的《人性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等。它们的封面的最顶部会写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行字眼,找到这个系列目录,你会发现有数百本外国思想家的经典原著,闪耀着人类理性精神的光辉。在此再次强调一下,当你学有余力的时候方可深入研读,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哲学的道路上,君可缓缓行矣。
二、社会时事类
《伦理学的邀请》 【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书系·大学之旅系列
《现代日本》 【英】 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著 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系列
《定西孤儿院纪事》 杨显贵
《重新发现社会》→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民主的细节》 刘瑜→《观念的水位》
《总统是靠不住》 林达→林达作品集
简介:人是社会性的人,人需要在群体中发现自我。《伦理学的邀请》作为伦理学的经典书目,会从理论高度告诉你为什么要遵守社会道德、为什么要为他人着想等一系列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相信会对你大有裨益。北京大学推出的这套培文书系·大学之旅系列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包括 《哲学的邀请》、《人类学的邀请》、《政治学的邀请》等12本书籍,试着读一读,让自己活得更有深度,更有内涵。译林出版社推出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涵盖了当今的各个学科你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其特点一是权威,由国外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执笔;二是中英对照,增进其科学性,很有英式严谨的风格。熊培云、刘瑜、林达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时评类作家,他们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读性高,又具有思想深度,能够客观、多角度地审视这个社会,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而且他们在文章中会提及他们曾阅读过的书籍,如果你喜欢这个作家,不妨追随他的足迹,从而构建自己的书单。
三、科普类
《科学究竟是什么》 【英】A·F·查尔莫斯 著
《量子物理史话》 曹天元
《生命是什么》【奥】 薛定谔著→生命系列→第一推动丛书
原典:《笛卡儿几何》→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A。F。查尔莫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教科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尤其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似已成为当下一种必备的理论知识,无论你是学文亦或学理。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史话》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虽然名字看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你拥有高中基本的物理知识便能看懂。湖南科学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系列有三十余本,是科普的极佳读物。如果你想尝试挑战自己,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之一。诸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论文原稿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容较为艰深,请量力而读。
四、历史类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吕思勉:《中国简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胡适:《中国人史纲》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约翰·赫斯特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简介: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坚持认为,中学生最应该读的书籍之一便是历史类的书,它能让你出口成章,各类史料信手拈来,成为一个丰富有趣的人。即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言,对你的成绩也是大有裨益,历史成绩自不必说,又有多少次我们在语文写作中提笔无言,遭遇肚子里没有任何墨水,没有任何例子的尴尬。历史有太多太多的好书,上述书目除《明朝那些事儿》外,皆为学界公认的经典名作,费正清、吕思勉、钱穆、黄仁宇、胡适这些人想必不用我多做介绍,你可以挑一两本正史阅读,建立对历史的整体感知。然后你可以选择一些通俗读物,除这里所提及的《明朝那些事儿》外,诸如《李斯与秦帝国》、《高铁风云》等都不妨一读,培养自己对阅读历史的兴趣。
五、文学类
中华古典:《世说新语》 刘义庆→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东周列国志》→中华书局十大畅销古典小说系列
外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当代著作:鲁迅、沈从文、老舍、郁达夫、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
侦探小说:东野圭吾→柯南·道尔→爱伦·坡
㈡ 关于高铁技术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速铁路技术作者:李向国编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0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作者:安国栋著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01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丛书·和谐号CRH动车组技术系列:CRH2型动车组作者:张曙光著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01
高速铁路新技术系列教材·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总体及转向架作者:王伯铭著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6-01
高速铁路新技术系列教材·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概论作者:李芾,安琪,王华著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01
我是中国计量学院学生,暂时给你介绍五本书,是在校图书馆找到的,你可去借或者去买这些书来看。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㈢ 《高铁风云录首部世界高铁发展史》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高铁风云录》(高铁见闻)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S3OMmic6jF8OlNMrFyy30A
书名:高铁风云录
作者:高铁见闻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页数:364
内容简介:
《高铁风云录》是世界范围内首本高铁发展史,全书以人物为线索,以故事为主体,立足科普,以轻松的笔调,讲述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重点揭秘了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前世今生,里面有工业狂人,有大国的崛起和博弈……
随着高铁外交席卷全球,人们对高铁产业的发展内幕也日益好奇,高铁是怎样诞生的?高铁发展为何充满争议?汽车工业发展三十多年还只是外资打工仔,高铁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就屹立于世界列强之林?背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惊心动魄的历程?高铁提速真的是吃掉了安全余量?中国高铁旋风为何能迅速刮遍全球?大国崛起必然伴随交通工具的变迁,高铁作为国之重器是否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作者简介:
高铁见闻,毕业于清华大学,高铁科普作家,观察者网专栏作家,网络《知道日报》、《真相问答机》签约作家,活跃于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为主的自媒体圈,有“高铁科普第一人”之称,策划的高铁动漫《高铁的前世今生》赢得了万千网友的热捧。
㈣ 高铁风云录的内容简介
全书以人物为线索,以故事为主体,立足科普,以轻松的笔调,讲述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铁路诞生与大国崛起,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与高铁技术探索,第三章战后格局与新干线的诞生,第四章欧洲的反击,第五章中国高铁三国杀,第六章世界高铁新版图。该书最后两章主要讲述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
㈤ 中国汽车和中国高速铁路都是由引进起步,为什么
作者:李路虎
这是一个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2004年6月17日,铁道部委托中技国际招标公司为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招标,并在《人民铁道》以及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同时发布了名为《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邀请书》的公告。这次招标,对投标企业条件的限定,让铁道部处于绝对主动的位置。公告明确投标企业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
这段话比较绕,通俗解释一下,就是两个意思:第一,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国企业,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以及日本高铁制造企业本来想直接参与投标,这一条件将它们挡在了门外;第二,中国的企业也不能随便投,必须有拥有成熟技术的国外企业的支持,这一下又把“中华之星”、“蓝箭”等国产动车组挡在了门外,因为铁道部的真正目标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次招标了还明确规定了三个原则,第一关键技术必须转让,第二价格必须最低,第三必须使用中国品牌。
决定这次技术引进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铁道部只指定了两家企业能够技术引进,一家是南车集团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是北车的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这被称为“战略买家”。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日本高铁制造企业都明白,这次招标虽然只有140列动车组订单(140列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天量,要知道阿尔斯通因为十几列动车组就与西门子对簿公堂,详情请见本书第四章),只是针对第六次大提速,但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可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铁大市场,这个市场大到没有任何一个高铁企业可以忽略。而这次招标就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一次预演,谁都不敢轻易放弃这次机会,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要进入中国高铁市场就只能找合作伙伴,对象只有俩,一个南车四方,一个北车长客,二对四,中国的这两家企业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优势。铁道部还要求,投标前国外厂商必须与中国国内机车车辆企业签订完善的技术转让合同,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取消投标资格。更狠的是,铁道部还设置了一个考核环节,叫作“技术转让实施评价”,考察对象是中国投标企业,裁判是铁道部成立的动车组联合办公室,简称“动联办”。虽然你中标了,但铁道部先不付钱,然后国外企业作为老师要向国内企业传授技艺,动联办不考核国外企业教得怎么样,它只考察国内企业学得怎么样,只要是国内企业没有学好,他就不付钱。实话说这个规定有点太霸道了,国外企业不但要全心教,还怕遇到笨学生,因为即便他全心教,碰到笨学生学不好,他的钱一样打水漂。没办法,这些国外企业只好把压箱底的活儿拿了出来!
前几年有些负能量满满的媒体一直质疑中国企业是否从这次技术引进中获得了核心技术。其实与一些技术外行,就一些过于技术的问题进行争论没有太大意义,看看中国高铁今天取得的成就,看看已经通过美国律师事务所以及知识产权局评估的CRH380A型动车组,看看中国高铁已经开始在全球四面出击的今天,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6月17日游戏规则正式发布,到7月28日投标截止,中间共有41天时间。四家公司开始对中国的两家公司展开了围猎。当然在正式招标前,大家都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了风声,相关地下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早在5月份,日本六家企业就成立了大联合准备与南车四方谈判角逐中国高铁市场。长客首选的是西门子,四方首选的是日本大联合,庞巴迪因为早在1990年代就与南车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所以它并不为投标资格而担心。唯一发愁的就是阿尔斯通,他们脚踏两只船,一边与四方谈,一边又与长客谈。具体情况下面我们来一家一家地介绍。
先说南车四方与日本大联合。据媒体报道,对于日本新干线技术,铁道部最初倾向于拥有新干线700系及800系技术的日本车辆制造公司(日车)和日立制作所,但日车及日立均表明拒绝向中国转让新干线技术。此后,中方改向与四方有过多年合作的川崎重工招手,当时川崎重工正处于经营困难的时期,于是开始与南车四方进行谈判,准备参与中国这次史无前例的高铁大招标。南车四方也倾向与川崎重工进行合作,毕竟双方早在1985年就已经结成了友好工厂,双方知根知底,比较熟悉。
尽管如此,谈判也艰苦异常。最初JR东日本公司、日立制作所、日车公司都坚决反对川崎重工向中国转让新干线技术,但是川崎重工经过谈判后,与三菱商事、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伊藤忠商事、丸红五家企业组成“日本企业联合体”,在其他日本企业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情况下,与中方展开了谈判。至于谈判有多艰苦,在采访中,当时南车四方具体负责谈判工作的某君(因此君不愿透露姓名,故在此隐去)讲了三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当时此君30多岁,而日方参与者都是五六十岁之人,某次具体的谈判颇不顺利,某日本企业代表表示无法接受其中某条件,威胁要退出谈判,起身欲离开。此君竟然起身,将茶杯摔在了地上,告诉此日本代表如果他今天从这个门走出去,就永远不要回来。此日本代表竟然就没有敢踏出此门,而是回到桌子上继续谈判。第二个细节,据此君介绍,在最艰苦的谈判阶段,有一次他竟然三天三夜没有睡觉,而且日方竟然也陪着他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他们正谈着,突然发现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发现翻译趴在那里睡着了。他们累的时候,也坐在椅子上往后一仰就能睡着,休息一下后接着谈。第三个细节,为了做好这次投标工作,他在酒店办公的房间准备了四台打印机和复印机,就怕万一出点什么问题,但是就在此前一天,已经连续多日无休止工作的四台机器竟然全部烧毁了,搞得他们非常被动,又找来其他机器来打印投标文件。
再说阿尔斯通,他们脚踏两只船,一面跟四方谈,一面跟长客谈。但是四方的首选谈判对象是川崎重工,他们跟阿尔斯通谈,主要是为了给日本企业施压;长客的首选谈判对象是西门子,给西门子施压也是他们跟阿尔斯通接触谈判的重要目的之一。谁知道,西门子竟然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坚持不让步,所以在离投标截止日期只有半个月左右时间时,长客与阿尔斯通的谈判突然加速,并最终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完成了全部谈判工作。
最后说说西门子。西门子通过此前的情报收集工作,判断他们以ICE3为基础研发的Velaro平台,才是当时铁道部最中意的目标,所以在原型车价格以及技术转让价格方面都漫天要价。当时西门子的开价是原型车3.5亿元人民币一列,技术转让费共计3.9亿欧元。此外,他们还在技术转让方面设置了诸多障碍。对于这次谈判的细节,蒋巍先生在他的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所有谈判进程当然都在铁道部的密切关注之中。开标前夜,即2004年7月27日,双方依然没有达成协议。深夜,张曙光(观察者网注: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亲自出面斡旋,话说得语重心长和直截了当:“作为同行,我对德国技术是非常欣赏和尊重的,很希望西门子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但你们的出价实在不像是伙伴,倒有点半夜劫道、趁火打劫的意思。我可以负责任地表明中方的态度:你们每列车价格必须降到2.5亿元人民币以下,技术转让费必须降到1.5亿欧元以下,否则免谈。”德方首席代表靠在沙发椅上,不屑地摇摇头:“不可能。”张曙光坚定地说:“中国人一向是与人为善的,我不希望看到贵公司就此出局。何去何从,给你们五分钟,出去商量吧。”“方脑袋”确实像个撬不开的钱匣子,商量回来,脑袋仍然很“方”,没有一点儿圆通的余地。张曙光把刚刚点燃的一根香烟按灭在烟缸里,微笑着扔下一句话:“各位可以订回程机票了。”然后拂袖而去。第二天早晨7时,距铁道部开标仅有两个小时,长客宣布,他们决定选择法国阿尔斯通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在富有诚意和建设性的气氛中达成协议”。大梦初醒的德国人呆若木鸡。早餐桌上,得意洋洋的法国人品着香甜的咖啡,还不忘幽了德国哥们儿一默:“回想当年的‘滑铁卢之战’,今天可以说我们扯平了。”“德国人从中国的旋转门又转出去了”,消息传开,世界各大股市的西门子股票随之狂泻,放弃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中国高铁市场,显然是战略性的错误。西门子有关主管执行官递交了辞职报告,谈判团队被集体炒了鱿鱼。
这次招标共分为7个包,每个包20列动车组,根据招标书的规定,每个包里包括1列原装进口的原型车,2列散件进口,在国内完成组装,剩余17列为国产化列车,国产化水平按步骤逐渐提高,到最后一列时国产化率要达到70%。南车四方具体负责技术引进落地实施的某君在采访中(同上应本人要求隐去其姓名)形象地说,第一类叫他们干我们看,第二类叫我们干他们看(随时指导),第三类就是我们自己干,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向他们咨询。他们把这个过程总结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僵化”,就是严格按照外方提供的图纸去做不求创新只求复制;第二个阶段叫“固化”,就是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在流程上原汁原味的“固化”下来,做到不走样,制造水准向外方看齐;第三阶段叫“优化”,对工作完全掌握并熟悉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当然所谓这三个阶段都是针对首批60列车而言,再到后来他们翅膀硬了,都开始自主开发新的车型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将在后面一章中进行介绍。
7月28日,投标的最后截止日期,南车四方与日本大联合六家公司结成了联合体,投出了自己的标书;长客与阿尔斯通结成了联合体,也顺利投出了自己的标书;庞巴迪以自己与南车四方成立的合资公司为主体也投出了自己的标书;西门子因为在最后时刻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只能黯然出局。
【本文节选自《高铁风云录》一书】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 ,倘若汽车工业当初也能强硬的实行 "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毫不妥协 不打折扣 ,相信今天它的水平与格局也未必如此吧, 汽车行业本就薄弱的基础,又缺少高铁这样的国家级战略,单单依靠着市场自然竞争来发展, 让中国汽车面对轨道交通相形见绌 让人只剩惋惜了。
㈥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国速度》(高铁见闻)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e10avqvvdvXPa8H7m9Mzw
书名:大国速度
作者:高铁见闻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3-1
页数:306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记录中国高铁崛起故事细节:全景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深度内容独家披露;以故事记录历史,从细节探究真相。全书内容详实,纪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高铁见闻,毕业于清华大学,知名网络自媒体人,高铁科普作家,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小学及其他单位做过高铁科普讲座,著有首部世界高铁发展史《高铁风云录》。活跃于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圈,有“高铁科普第一人”之称,代表作品包括高铁科普动漫《高铁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登陆纽约时代广场传播事件、车迷有约走进中车等活动。
㈦ 高铁风云录的介绍
《高铁风云录》是201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铁见闻。讲述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
㈧ 谁有《高铁风云录》电子版的能发给我吗
作者:高铁见闻著 页数:380 出版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是这本么
㈨ 华为畅享20 pro5G手机有没有SA模式
华为畅享二零pro五这手机我觉得有essay模式呢手机江湖风云录,战场自有评说。小米华为崛起,不懂中国的三星手机稳步下滑,傲娇的苹果开始跌跌撞撞。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小米华为纷纷转向线下发力,它们,把目光对准了线下之王OV蓝绿兄弟。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下华为和小米线下门店那些事,你知道华为线下门店有多少家?
华为
去年,12月24日,OPPO超级旗舰店在繁华的上海淮海中路开业。现场,OPPP请到了当红娱乐名人杨洋当一日店长,引来女粉无数。根据OPPO副总裁吴强的表示,超级旗舰店是OPPO品牌提升的一个支撑点,线下25万家门店也不会一下关闭好多。
重点:OPPO线下 达到25万家门店 那作为国产第一大品牌的华为呢?
2017年12月29日,华为终端负责人发表了2018年新年致辞。其中,他提到了华为终端年销售收入约23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华为手机出货量1.53亿台,中国市场份额第1,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世界前3。
余承东微博
根据2018初的推测,华为手机线下门店也有万,很可能在1-3万之间,数量上远少于OPPO,未来应该会更多吧。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OPPO线下25万家门店,华为手机,线下多少店你知道吗?最大概率,1万以上,3万以下,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可能的!对此,大家怎么看。
小米线下门店有多少家?300家小米之家来势汹汹
手机江湖风云录,战场自有评说。2018开局不久,华为进军美国严重受挫,OPPO印度减少门店1万多家,除了vivo在CES通过屏下指纹惊艳亮相外,还有一家厂商,也在发力。
小米线下门店:小米之家
1月13日,鹤壁市首家小米之家,正式入驻当地裕隆爱之城。这样,截至2018年1月13日,第1次,小米之家全国范围内门店数突破300家!
那么,就像小米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说的,鹤壁,是在哪里呢?小米网副总裁嬉笑回答:大河南!
自古以来,问鼎中华,必先逐鹿中原,历史如此,手机江湖攻城略地,一样如此。
2017年8月,短短4天时间,雷军带着林斌,走访了洛阳、南阳、许昌和郑州4个市,伊川、汝阳、镇平、唐河和方城5个县,以及10多个乡镇,还有5家小米之家,对河南各级市场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仅如此,那时,雷军坐在打着vivo广告牌的小手机店里聊天,和林斌在郑州高铁站比心自拍的照片,也爆红网络。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