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布料的种类和加工方法都有哪些
1、无纺布(英文名:Non Woven Fabric 或者 Nonwoven cloth):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2、里布:服装里料就是通常听说的服装里子(夹里布),它是指用于部分或全部覆盖服装里面的材料。
3、水刺布:水刺非织造布,也叫水刺无纺布,又叫“射流喷网成布”。主要原料:棉、毛、麻、丝、粘胶纤维、聚酯纤维、醋酸纤维、聚丙烯纤维。目前水刺布的主要用途为三大类,即医用、人革用和擦洁用。
4、水洗布是以棉布、真丝绸化学纤维、稠等织物为原料,经过特别处理后使织物表面色调、光泽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软,并在轻微的皱度中体现出几分旧料之感。主要用作外衣、套装、衬衫、裤子、睡衣等。
5、长毛绒:又名海虎绒或海勃龙,为起毛立绒织物。是由两组经纱(地经与毛经)与一组纬纱用双层组织织成,经割绒后得到两片具有同样长毛绒的织品。
长毛绒通常是用棉线作为地经与纬纱,只有毛经才用毛纱。可分为素色、夹花、印花、提花等品种。适用于冬季女装、童装、衣里、衣领、帽子及沙发等。
加工方法:
1、 水刺法:又称射流喷网成布法,是一种重要的非织布加工工艺,由于水刺法的独特工艺技术,它广泛应用与医疗卫生产品和合成革基布、衬衫、家庭装饰领域。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等。
2、复合加工:将两层以上的布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材料,布料复合使得材料有了耐水洗、耐磨、防水、透气、保暖等特点,适合制成户外运动产品等,比如登山服等产品;
3、丝印:是“丝网印刷”的简称。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
4、印染:将染料制成某种介质的溶液或分散液,利用染料与纤维之间产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作用对纤维染色。用化学方法使染料中间体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的颜色。
(1)衣纺织方法扩展阅读:
其余常见布料:
1、棉平纹布/平布:布料70%是全棉平纹布,是店铺最常规的品种。用平纹组织(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就交织一次)织成的织物叫平纹织物,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
老式棉布一般纱支比较粗(传统的手工拼布比较适合)外观朴素自然无光泽,而新型棉布高支棉是指纱支偏细,织得很紧密,外观手感比较滑。传统的手工拼布多用平布完成(尤其是比较朴素的老式棉布)。
2、提花:是指在布料上织出的条状或花状凹凸花纹。分大提花和小提花,大提花是花状花纹,小提花是条状或格子等简单的几何花纹。大提花给人的感觉更华丽一些,售价也高一些。
3、坯布:又称白坯,用原色棉纱织成而未经过漂染、印花加工的布,统称为原色布。
4、府绸:是平纹布的一种,也用平纹组织织制。经纬纱均为细特纱,属于细特高经密织物,具有滑、挺、爽的特点,可以用于衬衣制作。
❷ 毛线衣的编织方法
方法1.织罗纹底边
方法步骤一:平针,反正针编织不需要安装花卡,因此,花卡止动键在原点位,花卡加长键S,主机头两侧凸轮杆在原点位,花样变化杆在0位,密度调度盘调到0,副机头左,右持针凸轮在等号位(=),左,右置位杆在1位,密度调节盘调到0,连接臂辅助导纱梭嘴在原点位,驱动杆放平,毛圈杆在上,半螺距杆在P位,针床移位器拧到5,将主,副机针床上的织针用隔针法推到B位,使其呈交叉状,将绒线引入连接臂喂沙嘴中, 自左至右织一行,安上挂板,重锤,将主机头左侧凸轮扳到三角位,花样变化凸轮杆扳到S位,副机机头左置位杆扳到0位,推动机头织三行.
方法步骤二:先将主机头左侧凸轮杆调回原点位,花样选择凸轮杆调到0位,密度盘调到2,再将副机头左置位杆扳到1,密度调节盘调到2,往复编织,这样织出的织物就是罗纹底边.
方法2.织线空花
方法当织完一定的行数后,将机头停在左侧,然后,把副机针床上的线圈逐个转移到主机相对应的空针针头上,再卸下连接臂,扳动副机两侧的升降杆,降下副机针床,安上主机机头插入板装置,按下列操作进行调整:
方法步骤一:将穿孔卡装入读卡器,并进到第一行,止动杆在原点位,加长杆在S位,左右两侧凸轮杆在三角位,左右两持针凸轮杆在双竖杠位,花样改变杆在0位,插入板装置各钮均在0位,将中粗绒线引入嘴1,并关闭梭嘴,推动主机头从左至右织一行。
方法步骤二:将左持针凸轮杆扳到单竖杠位,将花样变化凸轮杆扳到L位,其他各键不变,把细绒线引入线嘴2,关闭线嘴,推动机头往复编织。
方法遇到分领窝时,须采用部分编织法,先将不参加编织的机针推到D位,然后将两个持针凸轮杆都扳到单竖杠位,织完一侧后,卸下衣片,再织另一侧,这样,一片线空花的衣片就完成了。
方法3 针法特点
方法卡片上无空的地方不选针,织针呈单针道运行,因此,两种线同时编入,卡片上有孔处选针,织针呈双针道分针运行,未选的部分针钩住中粗线,而选出的针仅钩住细绒线,故两种线呈交替状进行编织,隔针呈圈,形成花样。
方法4 注意事项
方法(1)两种线交替呈圈,因此穿孔卡必须是间隔打孔,上下左右之间需隔开,否则会影响成圈。
方法(2)因为未打空的地方不选针,两种线将同时编入,所以与中粗线相配的第二色线必须是极细的线,一般采用尼龙线或缝纫机,在颜色的选择上,大都采用无色或颜色相同,相近的细线。
方法(3)假空花的花样同网眼空花花样一样,适合编织夏季穿着的网衫,其颜色一般以浅色为主,而线种大都选用丝,麻或化纤一类。
二 空花编织
方法同其他卡片式中档编织机一样,空花编织也必须用空花机头,所不同的是“银笛牌”编织机在编织空花时不用主机头,而仅操作空花机头就可完成编织过程。因此,其效率较高,且针床两侧不用安装延伸轨道,减少占用空间。
方法现在,我们具体讲解一下它的操作过程:
方法1 织狗牙边
方法网衫的底边常织成反正针或狗牙边,反正针底边前边已经讲过了,现在我们再讲解一下狗牙边的编织。先用挂针法起针:将空机头安装在主机针床上,把需要参加工作的织针全部推到B位,将废线引入喂纱线嘴中,机头两侧凸轮杆在原点位密度刻盘调整到4,花样改变凸轮杆在0位将主机1号花卡放入读卡器内,并定在第一行,花卡止动杆在原点位加长杆位于S位,推动机头从左至右织一行,挂上细线,再推动机头往复编织三行,抽出细线,换上毛线继续编织到所需行数,挂上爪形重体,调整机头两侧凸轮杆在三角位,推动机头织一行,完成隔针网孔后,再取出穿孔卡,调整花卡止动杆在原点位,花样加上杆在S位,机头两侧凸轮杆在原点位,推动机头重复编织以上相同行数,将机头停放在一侧,摘掉爪形重体,将底边的线圈用减针器逐个挂到机针上,推动机头再织一行,这样狗牙边就完成了,然后在织空花。
❸ 服装的工艺流程是什么谁可以详细介绍呢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纺织印染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❹ 纺织产业的纺织方法有哪些
纺织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在不断地技术升级中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纺织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等纺织方法。
❺ 纺织的工艺流程是哪些
纺织工艺流程包括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两部分。
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
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
一、纺纱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
1、清棉工序: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
2、梳棉机:对清棉工序下机的棉卷经过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等工序进行。
分梳、除杂、混合成棉条入筒。
3、精梳工序:
精梳机:
1)除杂: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和纤维疵点。
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
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
4、并条工序:
并条机:
1)并合: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
2)牵伸: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程度。
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伸,根据工艺在并条机上进行棉条混合。
4)成条:将圈条做成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筒里。
5、粗纱工序:
粗纱机:对并条合成的熟条经过牵伸、加捻,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于粗纱卷绕,并有助于纱条在细纱机上的退绕。
6、细纱工序:
细纱机:将粗纱牵伸拉细到所需细度,并加捻,形成具有一定捻度和强力的细纱并卷绕在筒管上。
二、织造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
1、络筒工序:
络筒机:是将捻线机上下来的管纱重新卷绕成一定形状、容量大的筒子,同时消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从而提高后序工序的生产率。
2、整经工序:
整经机:按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根数的经纱,按规定的长度、幅宽,在一定张力的作用下平行卷绕在经轴上。
3、浆纱工序:
浆纱机:为了让丝的单纤维相互粘结,增加丝的断裂强度,以利于上机的顺利织造。把整好的经轴放在浆纱机上,经过吸浆,通过烘箱烘干。
4、穿经工序:
穿经机:将经轴上的每一根经纱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穿入综丝和钢筘,并在经纱上插放停经片,已确定织造环节一切顺利。
5、织造工序:
梭织机:将经轴在梭织机上通过梭子导纬纱,按工艺要求交织成坯布,并卷绕成布卷。
❻ 纺织工艺流程
所谓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纺纱流程包括除杂、松解、开松、梳理、精梳、牵伸、加捻、卷绕8个步骤。
1、除杂
纺纱学是研究将纺织短纤维加工成纱线的一门科学,纱线一般都是由许多长度不等的短纤维通过捻接的方法制成的,还有由很长的连续单丝捻合而成。
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也称为纺纱原料的准备。原料的种类不同,杂质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加工的方法和工艺亦不同。
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
2、松解
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前者称为纤维的松解,后者称为纤维的集合。
纤维的松解是彻底解除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的横向联系.但是必须尽可能减少纤维的损伤。纤维的集合是使松解加工的纤维重新建立起排列有序的纵向联系,这种联系是连续的,而且应使集合体内的纤维分布是均匀的,并同时具有一定的线密度和强度。
纤维集合体,还需要加上一定的捻度。集合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梳理、牵伸以及加捻等多次加工才能够完成。
3、开松
开松是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广义上说,麻的脱胶也是一种开松。随着开松作用的进行,纤维和杂质之间的联系力减弱,从而使杂质得到清除,同时使纤维之间得到混和作用。
开松作用和杂质的去除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的。
4、梳理
梳理作用是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梳理后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被解除,除杂和混和作用更加充分。
但其中有大量的纤维呈弯曲状.且有弯钩,每根纤维之间仍有一定的横向联系。
5、精梳
精梳机的梳理作用是利用梳针对纤维的两端分别进行握持状态下的更为细致的梳理。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化学纤维因其长度整齐、杂质少、伸直平行状态好,一般不经过精梳机的加工。
6、牵伸
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细,这个过程叫做牵伸。为纤维之间牢固地建立有规律的首尾衔接关系奠定了基础。但是,牵伸会带来纱条短片段不匀,因此,需要配置合理的牵伸装置和工艺参数。
7、加捻
加捻是将须条绕其本身轴线加以扭转,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
8、卷绕
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该过程称卷绕。卷绕过程应该在不影响产品产量、质量的基础上连续地进行,应该努力实现各工序之间的连续化生产,尽可能地减少卷绕过程造成的质量问题。
总之,纺纱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准备、开松、梳理、除杂、混和、牵伸、并合、加捻以及卷绕等作用,有些作用是经过多次的反复来实现的。
(6)衣纺织方法扩展阅读:
纺纱工艺发展史
1、双手搓捻
大多数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花等等,只有几吋长,所以必须先把它们搓成长纱,然后才能织布,最先采用这个办法的,大概是西元前9000年左右生活在米索不达米亚扎格洛斯山区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最先驯服绵羊的的民族。
在此时,大概只须用双手搓捻,就可搓出原始的羊毛纱。后来,亚麻和棉花纤维也被用来制造纱线,使得织品的种类更为丰富。
2、手工纺纱杆及锭子
从西元前7000年左右起,人类开始用燃杆(纺纱杆)和锭子纺纱。纺纱者一只手拿着上有纤维的捻杆,另一只手把纤维抽成一根松纱,绕在另一根棒或锭子顶端的凹槽裏。
锭子底下用扁平的石块或锭盘加重固定。纺纱者把锭子像陀螺那样旋转,锭子便把松纱燃紧成纱线,然后再把纱线绕在锭子上。此种方法沿用了几千年,所制造的一些纱线品质相当好。
3、纺车
纺车的出现对纺纱技术起了的重大的影响。一般认为纺车起源于中国,是由缫丝机演变而来。欧洲纺车的起源并不清楚,它们出现的年代较晚,最早记载纺车的年代约是在十四世纪左右。
十五世纪,在撒克逊(如今东德一部分)出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纺车,燃杆装在机器上,轮子用脚踏板操纵,这种机器可以同时纺纱和绕线,纺纱者於是可以腾出双手,减轻劳动力。
❼ 谁能告诉关于纺织的工序。
纺织品的整理工序概述:一、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
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 →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
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
(1) 棉布的练、漂工序:
烧毛 ——→ 退浆 ——→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A、 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梭织布):烧毛→退浆→漂白。
要求高一点的加丝光。而漂白后的布我们常称本白布。 B、 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艺(针织布):碱缩 →煮练→ 漂白
碱缩:因针织物织时线不上浆,故比较松跨,碱缩后就比较紧。利用平衡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
煮练:与退浆工艺差不多,主要是去油污、去棉壳。
漂白:把织漂洗干净。
C、灯芯绒(Corroy)的工序:成因是一根纱线绕在另一根纱线上形成圈,然后割断线圈而形成绒。
工艺:轧碱→ 割绒→ 退浆→ 烘干→ 刷绒→ 烧毛→ 煮练→ 漂白
轧碱目的是使织物收缩更紧致;割绒目的是使绒面平整;刷绒目的也是为绒面平整,去除割绒后的高低不平;烧毛的目的也是,去除凹凸不平。
D、 涤棉布的工艺同普通的棉布
E、 拉绒布:主要是盖的毛毯,小孩、老人的内衣、床单等。用类似狼牙棒的滚筒在毯面上高速旋转,拉出纤维,这样拉出的绒面不是很整齐。
(2)羊毛(毛织物)的工序: 洗毛→ 炭化→ 漂白
洗毛:因羊毛等为动物纤维,比较脏故应洗毛先去除其表面遗留杂质(脏物、油脂、汗、杂质等)。
炭化:更进一步去除杂质,脏物。洗后不干净用酸进行炭化,为了进一步清洁。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
(3)真丝的工序:脱胶→ 漂白或增白(增白加增白的助剂)
(4)涤纶布:
①长丝:碱减量→ 漂白(与真丝工艺相同)
②短纤:烧毛→ 煮炼→ 漂白(与棉的工艺相同)
拉幅定型:拉幅,尺寸稳定性增加;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整。
2、染色工序
(1)染色的原理
A 吸附:纤维是高分子,里面富含离子,与染料中含有的异离子相结合,从而纤维吸收了染料。
B 渗透:纤维中有空隙,把染料高温高压后压入或者渗入分子空隙中使之着色。
C 粘合:纤维分子中没有亲和染料的因子,故加粘合剂,使染料粘在纤维上。
(2)方法:
纤维染色——色纺(纺纱中加颜色,如雪花纱、花式纱)
纱线染色——色织(色织面料)
布匹染色——着色(匹染)
(3)、染料与纺材
①直接染料——染棉、麻、毛、丝及粘胶 (常温染)
特点:色谱最全,价格最低,牢度最差,方法最简单。
其中甲醛做促进剂
直接染料染过的面料一般要加固色剂来稳定颜色的牢度。
②活性染料——染料中的活性基团与棉、麻、丝、毛及粘胶中的活性基团相结合。
特点:色泽鲜艳,匀染性好,牢度好,但价格贵。
③分散染料——涤纶的专用染料
染料的分子尽可能小,可渗透进去,同时用高温、高压促进染料渗透。因此,色牢度高。
④阳离子染料:
A 腈纶的专用染料,腈纶纺丝时为负离子,与染料中的阳离子相吸着色
B 涤纶中加负离子,可用阳离子染料进行常温染色。就是阳离子可染涤纶丝(CDP:Can Dye Polyester)。
⑤酸性染料:染羊毛、尼龙。一般在酸性/中性条件下,对织物进行染色。PH值对其影响很大。
例:如T/C 深色布该如何染色?
先用分散染料染涤纶,后直接染料染棉,然后把两种颜色套平。若故意需要色差,就不用套平。
如浅色,就可以只染一种原料,或涤纶或棉分别用不同的染料就可以。
若是色牢度要求高的,去染涤纶;要求低的,染棉即可。
3、印花工序
(1)印花按设备分类:
A 平网印花:也称手工台板印花,也叫丝印。 高档面料真丝绸大量采用。
B 圆网印花
C 滚筒印花
D 转移印花:纸上染料高温高压后升华到布上形成图案┛图案较不精致。窗帘布大多是转移印花。
(2)按方法分类:
A 染料印花: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中的活性基因来染色。
B 涂料印花:在染料中加入助剂,使染料与布结合(染料中没有亲和布与染料的基因)
C防印(染)印花:高档面料中对色泽要求高,应用防印印花免得颜色串色。
D 拔染印花:面料染色后,有的地方要印别的颜色,须拔掉原料的颜色露白,再印别的颜色,防止颜色互抵。
E 烂花印花:用强碱把印花边缘的纱线烂掉而形成绒状图形。
F 金(银)粉印花:用金(银)粉在面料上印花。其实也属于涂料印花。
H 转移印花:纸上染料高温、高压后升华到布上形成图案。
I 喷花(液)印花:与彩色打印机的原理一致。
4、整理
1)一般性整理:
A 手感整理: ①手感硬、挺。大量对付棉、麻布
②手感软:可加柔软剂及水洗
B 定型整理: ①拉幅
②预缩:针对棉布(水洗要缩)提前缩使以后尺寸更稳定。
C 外观整理: ①轧光(压光)面料光泽,轧光后布面会变硬。
②轧花 用压棍去轧
③增白 加增白剂
2)特种处理:实现特种处理的方法:在定型前加相应的助剂,或用涂层机用相应的涂料进行涂层。
A 防水处理:用涂层机在面料上涂一层防水材料/涂料;另一种是拉幅前轧防水助剂。
B 阻燃处理:达到的效果:没有明火,烟头扔到面料上到一定面积会自动熄灭。
C 防污、防油处理;原理与防水一样,表面涂一层相应的物质。
D 防霉、抗菌处理:可涂层,也可用陶瓷粉来做处理达到防酶、抗菌的效果。
E 抗UV:真丝中抗UV的使用是防止真丝的蛋白质纤维破坏,而使真丝泛黄,其它产品则为抗太阳中的紫外线。专用名词:UV-CUT
F 红外线处理:包括抗红外线以及吸收红外线,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G 抗静电处理:使集中的静电分散,不易产生火花。
其它的特殊处理还有:香味处理,药味(药效)处理,营养处理,防辐射处理,树脂处理(棉织物的硬挺、真丝的防皱),洗可穿处理,反光处理,夜光处理,磨绒处理,起毛(起绒)处理等。
织衣的顺序:后——前——袖——领——最后织其它细小部件
上衣后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横密是指在10 cm中有多少针)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直密是指在10 cm中有多少行)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7. 挂肩收针方法:
平收3针~6针后,余下的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
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
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
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
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
其它
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
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
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
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
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
下装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毛裤的编织成型较快捷、简便,一般分为左右裤片两部分,另加一裤裆方块编织。
编织时,如果从裤腰处开始编织,裤腰的折双边就比较省力,但裤腿减针时有些费事;反之,从裤腿处开始编织,裤腰折双边有些费事,可裤腿的简易加针和裤腰后翘的编织就容易些。
这就需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
下面介绍毛裤的三种编织法:两片编织法
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2×横密
2.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直密
3.腰后翘。
后翘一般高出3厘米左右,约为4~5个回程(8~10行)。
编织时,将腰宽针数取中,分为前、后腰,再将后腰的针数除以回程数(即4~5个回程),用回形加针编织法即可织成腰后翘。
如果是从裤脚口起针,应采用回形减针法编织。
4.臀宽针数=臀围÷2×横密
5.上裆应加针数=臀宽针数-腰宽针数
6.上裆长行数=(直裆一腰罗纹)×直密
7.上裆加针间隔行数:前侧=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的1/4)后侧=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的3/4)
8.横裆针数=臀宽针数+(前裆宽+后裆宽)×横密或:横裆针数=横裆宽×横密
9.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
10.裤腿应减针数=横裆针数-裤口针数
11.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2-后裆减针行数)÷(裤腿应减针数-后裆应减针数)
12.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
13.后裆减针行数=后裆应减针数×2如果从裤脚开始编织,第“10”“11”“12”、“13”、项中的“减针”须改为“加针”,第“5”、“7”项中的“加针”须改为“减针”。
三片编织法(加方法)
1.腰口起针针数,与两片编织法“1”相同。
2.裤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2”相同。
3.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臀宽针数,与两片编织法“4”相同。
5.上裆应加针数,与两片编织法“5”相同。
6.上裆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6”相同。
7.上裆加针间隔行数=(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28.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9.裤腿应减针数(单侧)=臀宽针数-裤口针数10.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11.方块针数=方块宽×横密12.方块行数=方块长×直密四片编织法四片编织法与其他编织法不同的是:裤腿减针时,每一片裤腿的外侧也要参与减针。
平针编织裤前片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2.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直密3.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4.上裆长行数=(直裆-腰罗纹)×直密5.前横裆针数=前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6.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7.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8.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2)9.前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平针编织裤后片。
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5.上裆长行数,与裤前片“4”相同。
6.后横裆针数=后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
7.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
8.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9.后裆减针行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0.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1.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罗纹编织裤前片在整件毛裤全部为罗纹组织编织的情况下,成品易下垂,因此做小样的密度计算时,要适当增加横密的针数,减少直密的行数。
另外,腰罗纹和裤口罗纹要比其他部位小一个密度值。
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2.裤长行数=裤长×直密(不包括腰部的内折边)3.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4.直裆行数=直裆×直密5.前横裆针数=前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6.裤腿行数=裤长行数-直裆行数7.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8.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2)9.前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罗纹编织裤后片
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
5.直裆行数=直裆×直密
6.后横裆针数=后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
7.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
8.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9.后裆减针行数=后裆针数×210.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1.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2-后裆减针行数)÷裤腿应减针数男裤门襟:1.门襟针数=门襟宽×横密2.门襟行数=门襟长×直密*门襟的编织一般是在右裤片上完成,当编织到右裤片门襟上边(或下边)位置时,要把门襟宽所需针数一次加齐,并随裤片编织,当织够门襟长所需行数后,再将门襟针数一次减完。
在编织左裤片时,如果怕裤门襟的平针编织卷曲,可以在编织到门襟位置时,改成罗纹组织,针数与右裤片相同
❾ 纺织方法有哪两种
1.针织。
2.梭织。不过现代梭织品已经几乎不用梭了,梭织指的是经纬纱互相交织,有喷水/喷气/钩子等等机械纺织机,梭织也可以称为平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