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服饰史上,旗袍可以说是一笔最惊艳的“糊涂账“。
民国时期,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可反讽的是,不久便兴起了旗袍。曹聚仁曾在《上海春秋》一书中说:“前清亡而旗袍兴,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变化”。
大约到1934年左右,旗袍从革命回归古典,既摆脱西化的模范,也摆脱对旗人妇女的模范,成为时人需求的袍子。
与此同时,象征勇武的男子旗袍,却在新的时代里成为了文雅之袍,甚至文雅到酸腐如孔乙己的长袍。再后来,男人穿长袍,就仿佛女人穿裙子一般,具有女性的特征了。
Ⅱ 旧的旗袍,如何改成新衣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开茬,含扣,要想翻新,只有在领口和扣子上做文章啊,领可以加高或则加修饰,扣可以换掉,换成别的,
春节马上就要来了。你的年货准备好了吗?春节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很多人在这个日子里都有自己固定要做的事。比如我一个朋友,她就是新年必须穿一双新鞋子,说是要踩小人。另一朋友就是必须穿红色,而且全家都要穿,那怕是双红袜子也行,不论面积大小,但是必须有。我倒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就是今年想穿一件唐装,唐装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服饰。喜庆大气又有年味。春节穿唐装还是很有仪式感的。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过年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了。如果你有个小女儿,那么给孩子穿一件红色团花的夹棉小旗袍是很不错的。红色大气又喜庆,团花图案象征着团团圆圆花好月圆,很吉祥。这件小旗袍是夹棉的,无袖A字形。袖口领子和斜襟上都镶了红色的真兔毛。非常好看。也很好搭配。内搭一件黑色毛衣,再配一条黑色的打底裤。脚上随便穿双鞋子就行了。在家可以单穿。出外加件羽绒服就行了。
这件无袖的夹棉旗袍是亲子款。除了孩子的,还有妈妈的。过年母女俩都穿上红色的旗袍是不是很好看?喜庆又拉风。特别有年味。这旗袍是修身的,夹棉的,相对厚。穿起来保暖又显身材。非常有女人味。
这件红色的夹棉旗袍还蛮好搭配的,可以内搭一件黑色的打底衫直接当裙子穿,也可以配条紧身的打底裤当旗袍马甲穿。优雅大气复古喜庆,而且很淑女。有朋友说冬天穿会冷,但其实在北方的室内,这样穿完全没有问题。出外加件羽绒服或大衣就行了。有东北的朋友说她要穿在貂皮大衣里面。过暖冬的朋友可以直接穿在外面。
除了红色的旗袍之外,过年还可以穿件红色的唐装棉马甲。上图这件就不错。这个长度刚刚盖过臀部。可以完美的遮住粗腰和小肚子。绣花增添了一分贵气和华丽。比纯色的更有气质。搭配一条黑色的紧身裤就很好看了。
春节是红色的主场,什么样的红色衣服穿起来都是美的。这件红色的印花唐装棉马甲就很美。红色的底上有黄色蓝色印花,配色大气高贵很和谐。中长款的款式,显瘦又不挑身材。随便穿个黑毛衣黑裤子就很有年味了。这个款还有个黑色,适合不同的需求。
对于许多五六十岁的妈妈们来说,红色虽然好看,但是也有点太鲜艳,穿不出去。那么选一件酒红色的唐装是很不错的。酒红色内敛又大气,喜庆的效果和红色别无二致,但却更低调一些。这件酒红色上金色提花的唐装棉马甲就特别好看。貉子毛的领子很大气,酒红色和金色的配色很富贵。这个款还有个口袋,方便装点小零碎。过年穿特别好看。妈妈穿的喜庆了,家里的过年的气氛就浓了。
很多年轻人都不怎么爱穿红色了,但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年穿红色是件很美好的事。喜庆有活力意头也好。旗袍虽说好看,但是比较挑身材。很多朋友不敢穿。那么穿一件短款的旗袍小袄是不是很不错呢?象这件红色的旗袍小袄就不错,无袖的比较在现代感,穿起来比较时尚。内搭黑色毛衣,再配一条黑色直筒裤就很好看了。美丽大气又喜庆。
如果你觉大红色有点普通,那可以选浅紫色。清新优雅又好看。浅紫色配上白色的兔毛边边,清爽又高贵。左下角是绣花是鸳鸯,右上角是牡丹和蝴蝶。连绣花都很有中国风情。可以搭配黑色直筒裤,也可以配一条牛仔裤。这小袄是短款,你也可以搭配半身裙。百搭又有韵味。
春节各种亮色穿起来都是不错的。粉红色提花的旗袍马甲也蛮美的。这个粉红色饱和度比较低,穿起来粉嫩清新又有女人味,但却一点没有装嫩之嫌。适合的年龄范围很广。面料是提花的,四边的毛毛是真兔毛。复古大气又有韵味。内搭一件黑色的毛衣,再配一条黑色直筒裤,就是一个优雅甜美有气质的复古美人。
粉红色是很多女人心中的白月光。过年穿粉红色的唐装马甲是很不错的。象这件豆沙粉红提花的中长款马甲就不错。这领子是真貉子毛,有了这毛领的加持,再简单的衣服也会凭添几份贵族气质。搭配黑毛衣和黑裤子,复古喜庆又大气。
过年穿黄色也很不错,黄色是清朝是皇家的颜色,明亮清爽又有精神气。这件黄色的仙鹤图案的唐装棉马甲蛮好看的。咱们中国人有松鹤延年的美谈,仙鹤图案是很吉详的。所以这件唐装并不仅仅是件衣服,还有文化的底蕴。过年穿很美的。
喜庆的日子穿亮色虽然美,但是有时会欠缺一点气质。这件长款唐装马甲就完全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银色的主色调,上面有橘色和金色的点缀,图案也是仙鹤。大气复古又有高级感。毛领也是真貉子毛。穿起来就是个有文化的贵妇人。喜庆又有气场。
这件蓝色印花的短款棉马甲很美吧?虽然不是红色的,但喜庆的味道一点都不减。内搭黑色毛衣,配黑色直筒裤或阔腿裤都不错。当然你也可以搭配牛仔裤和裙子。都很美的。
好了,关于唐装今天就聊到这里了
Ⅳ 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与演变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这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Ⅳ 上身穿旗袍马甲下身配什么
旁边上身传祺袍马甲,下边可以配一个打底裤,都很好看呢
Ⅵ 民国时期上海流行的旗袍,这种服装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说到旗袍,这对很多女性来说应该不奇怪,特别是民国时期,旗袍成为那个时代女性非常独特的服务。事实上,这种服装是从满族服务演变而来的。必须说,这些青年学生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旗袍流行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旗袍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风格不断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们常穿得有点丰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得到了改进,它综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优点,领口相应减少,长度也适当缩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赏这种服务,当然,有些现代女性还是要求服装店为她们剪一两件旗袍,但她们大多只是想在家里过“民国”瘾,时代日新月异。
Ⅶ 旗袍的起源和发展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Ⅷ 旗袍长度代表的身份
一、旗袍起源时间
虽然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仍存在争议,不过现在通常认为旗袍是产生于20世纪民国时期的,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至今还没有足够多的资料能够准确的推算出结果,《中国古代服饰史》的作者周锡保先生认为旗袍的真正流行是在1921年以后,大约是在1925年左右,因为在1925年5月以前,当时的主流媒体,例如《申报》之类的似乎都还没有关于旗袍的文字,后期只有当时作为旧帝都的北京有过关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的记载。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二、旗袍起源样式
通常认为旗袍的样式是改良于清代旗女之袍,而在专门研究旗袍的学术界争论仍存在,主要观点有四点:
1.以周锡保先生为代表的认为旗袍改良于清代旗装袍;
2.以袁杰英教授以及包铭新教授为代表的认同旗袍和旗装袍的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3.以王宇清先生为代表认的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时代,承认旗女之袍对旗袍有影响,但不承认二者有直接继承关系,倡导旗袍改名为“褀袍”
4.以卞向阳教授为代表的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三、旗袍搭配方式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1.旗袍的长度:不论何种身材,是高是矮,最好的旗袍长度是及膝处,因为过长的旗袍显得厚重,且活动不便,而过短的旗袍则不够庄重。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2.鞋子:鞋子最好选择与旗袍同色系的,如果旗袍的花纹比较繁复,则可以选择一种主色作为鞋子的颜色,同时黑白两色的鞋子算是保险色,基本能搭配所有的旗袍,鞋跟最好是细跟的,尽量不要选择粗跟或者是防水台过厚的单鞋。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3.发型:通常是盘成一个发髻再加上发簪,不过现在对发型的要求则没有那么高了,干练的短发同样也能和旗袍搭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佩戴过多的发饰,造成头重脚轻的结果。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4.配饰:珍珠和玉是旗袍的传统伴侣,这两类材质的配饰能很好的体现旗袍的温婉气质,不过现在佩戴一块时装表也是很好的选择,时尚的腕表能够与复古的旗袍撞击出极强的火花。
四、旗袍的清洗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现在的旗袍大都为织锦、绸缎或是纯棉的面料,这些面料需要尽量避免水洗,同时清洗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用含酶的洗衣粉和碱性洗涤剂。另外如果盘扣是立体花扣的也不能水洗,不然可能会导致盘扣变形损坏,而这个是无法修复的。
Ⅸ 旗袍的历史演变
现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袍不开衩,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传统满族旗袍的起源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民国时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