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防弹衣是谁发明的
防弹衣是一种单兵防护装具,它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
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地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士兵身披盔甲可有效地保护身体,减少冷兵器的伤害。自从出现枪,炮等火器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为防火器,需要重打30-40公斤的甲胄,这将使士兵很难完成各种战斗任务。于是,进入火器朝代后,盔甲便渐遭淘汰。
但是,人们并未放弃对身体防护装备的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们发现士兵的伤亡大部分是由炮弹,手榴弹。炸弹和地雷的弹片造成的。这期间诞生的钢盔在实战中证明了可有效地防护弹片对士兵头部的伤害。在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一些国家研制和使用过钢或合金钢制做的胸甲和防弹衣。但由于过于沉重,穿着后行动不便,步兵实际无法使用。直至本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所考虑的防弹衣材料一直未跳出金属材料的圈子。
现代防弹衣的雏型出现于50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首先试验使用尼龙这类软质合成纤维材料制做防弹衣。他们发现12层特制尼龙纤维布可收到一定的防弹效果。当弹丸击中防弹衣时,纵横交织的多层尼龙纤维象网一样裹住弹丸,弹丸继续运动的话就必须拉伸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张力减低了弹丸的运动速度,消耗并吸收了弹丸的动能。由于弹片的动能和运动速度一般比弹丸低得多,所以尼龙防弹衣对弹片的防护作用更明显。
在60年代的越南美陆军将M69式尼龙防弹衣列为制式装备。但由于尼龙纤维的抗张强度所限,尼龙防弹衣要收到好的防护效果,重量需4。5公斤以上。据有关专家的试验和分析,穿插上这么重的防弹衣,士兵的作战能力会降低30%以上。在潮湿炎热的越南战场上,美军士兵更是难以忍受尼龙防弹衣所带来的负担和闷热感,而不穿防弹衣在现代战争中是很危险的。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现代战争中弹片是对士兵的主要威胁,它占导致伤亡原因的3/4其余的1/4才是冲击波,枪弹,烧灼等造成的。因此越南战争后,人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防弹衣材料。直到70年代,终于出现了较为理想的防弹衣材料-“凯夫拉”。
“凯夫拉”是美国杜邦公司于6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并于197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凯夫拉”是它的商品名。“凯夫拉”的抗张强度极高,是尼龙纤维的2倍多,它的出现使防弹衣的防护性能有了明显提高。试验表明,“凯夫拉”吸收弹片动能的能力是尼龙的1.6倍,是钢的2倍。多层‘凯夫拉“织物对枪弹也能收到满意的防护效果。由于用“凯夫拉”制作防弹衣比尼龙防弹衣重量轻,防弹性能好,所以它受到了许多国家军队和警察的青睐。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德、法、英、以色列、意大利都研制和装备“凯夫拉”防弹衣。
近年来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的实例证明,“凯夫拉”防弹衣确实能为士兵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1983年的一天,5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接头巡逻,突然有人投来一枚手榴弹,由于当时美国士兵都穿着“凯夫拉”防弹衣,手榴弹在他们附近爆炸后,居然未造成死亡和重伤,只有未受防弹衣防护的上下肢受了轻伤。
据说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的纳蒂克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90年代又研制了一种被称做“斯佩克特拉”的纤维,它具有比“凯夫拉”更优越的性能。用这种纤维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和背心,在保持与“凯夫拉”制品同样防护性能的条件下,其重量可减轻1/3。
B. 燕尾服是谁发明的
燕尾服是军服演变而来的 正式比赛的场合,男士跳摩登舞时穿的是燕尾服(Swallow tailed coat)。燕尾服是属于正式礼服(formal wear)的一种,下午六时以后,也就是所谓夜间所穿的,但在王室或官廷之国家性的仪式或典礼情况下,日间与夜间都穿燕尾服的情形也有,但此时背心必须与上衣同布料。 一般而言,燕尾服在欧美国家是在夜间仪式与正式派对(Party)时所穿,因此又叫晚礼服.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原是中世纪欧洲车夫的装束,出于驾驭马匹的考虑,就上上装的后面开了一条衩。
C. 女人穿的内衣是谁最先发明的,他是哪个国家的
有可考的穿内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那时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因此即使洗干净了搁在那里也不能让人看见,否则是很失体统的。尤其是女性内衣,洗涤后绝对不能晾晒在外人可能经过的地方。大凡书中描写某女在人前露出内衣,那一定非良家女子。《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饮酒时,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一个在中国古人眼中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内衣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汉朝内衣称为抱腹、心衣,魏晋称为两当,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元代称为合欢襟,明朝称为主腰,清朝称为肚兜,再后来就到了近代,则是我们至今仍可见到的小马甲了。 内衣称谓的变迁实际上表明了古代女人对胸部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以唐代诃子为例,唐代对女性美早早喊出了以胖为美的口号,当然,这里的胖并非肥胖,而是丰满。这决定了美丽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样穿吊带的心衣,那样容易勒出毛病来。于是,唐代女人便发明了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难怪人们总以盛唐为骄傲,那时候便内衣外穿了。诃子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这应该是以杨贵妃为分界线的。之前露胸较多,而后就有所收敛。蔡东藩《唐史演义》记载:禄山与贵妃,鬼混了一年有余,甚至将贵妃胸乳抓伤。贵妃未免暗泣,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笼罩胸前。宫中未悉深情,反以为未肯露乳,多半仿效。禄山却暗中怀惧,不敢时常入宫。由此可见,遮丑也是内衣的主要功能之一。 杨贵妃在遭遇禄山之手后安了块东西在胸前去遮挡爪痕,有人认为那应该是我国早期的BRA. 也可以认为最接近现代内力的雏形发明者就是杨贵妃. 美国的第一件专利胸罩是一个叫杰布可丝(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子发明的,这个初入社交圈的女孩在参加一次舞会的时候,忽然厌倦了僵硬的紧身胸衣,于是在法国女仆的帮助下,用两条手帕加上一条粉红色的丝带结成一件类似胸罩的内衣。当她穿着飘逸的晚装在舞会上出现,其自然凸显的乳房立刻招来艳羡的目光。
D. 乳罩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只胸罩是美国一位名叫菲玛莉的女士发明的。1914年,菲玛莉用两条手帕加丝带扎成了能支撑乳房的简单胸罩。一紧身衣公司老板购买了专利。从此胸罩问世.\
E. 谁发明了防弹衣
防弹衣是哪国发明的
什么时候出现防弹衣?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7-19
级别:大师
1月23日 6:19 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与金属装甲板、陶瓷护片等复合系统发展的过程。人体装甲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原始民族为防止身体被伤害,曾用天然纤维编织带作为护胸的材料。武器的发展迫使人体装甲必须有相应的进步。早在19世纪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纪的铠甲上的真丝也用在了美国生产的防弹衣上。1901年,威廉?麦肯雷总统被暗杀事件发生后,防弹衣引起了美国国会的瞩目。尽管这种防弹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枪子弹(弹速为122米/秒),但无法防住步枪子弹。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以天然纤维织物为服装衬里,配以钢板制成的防弹衣。厚实的丝绸服装也一度曾是防弹衣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真丝在战壕中变质较快,这一缺陷加上防弹能力有限和真丝的高额成本,使真丝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美国军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1942年10月,英军首先研制成功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这一时期的防弹衣以特种钢为主要防弹材料。1945年6月,美军研制成功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型号为M12步兵防弹衣。其中的尼龙66(学名聚酰胺66纤维)是当时发明不久的合成纤维,它的断裂强度(gf/d:克力/旦)为5.9~9.5,初始模量(gf/d)为21~58,比重为1.14克/(厘米)3,其强度几乎是棉纤维的二倍。朝鲜战争中,美陆军装备了由12层防弹尼龙制成的T52型全尼龙防弹衣,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则是M1951型硬质“多隆”玻璃钢防弹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间。以尼龙为原料的防弹衣能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体积较大,重量也高达6千克。70年代初,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并很快在防弹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出现使柔软的纺织物防弹衣性能大为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弹衣的舒适性。美军率先使用Kevlar制作防弹衣,并研制了轻重两种型号。新防弹衣以Kevlar纤维织物为主体材料,以防弹尼龙布作封套。其中轻型防弹衣由6层Kevlar织物构成,中号重量为3.83千克。随着Kevlar商业化的实现,Kevlar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国军队的防弹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特沃纶(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现及其在防弹衣的应用,使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特征的软体防弹衣逐渐盛行,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军界,而逐渐扩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对于高速枪弹,尤其是步枪发射的子弹,纯粹的软体防弹衣仍是难以胜任的。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增强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体防弹衣的防弹能力。综上所述,近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这类防弹衣的特点是:服装厚重,通常约有20千克,穿着不舒适,对人体活动限制较大,具有一定的防弹性能,但易产生二次破片。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其重量轻,通常仅为2~3千克,且质地较为柔软,适体性好,穿着也较为舒适,内穿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尤其适合警察及保安人员或政界要员的日常穿用。在防弹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枪射出的子弹,不会产生二次弹片,但被子弹击中后变形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贯穿损伤。另外对于步枪或机枪射出的子弹,一般厚度的软体防弹衣难以抵御。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的防弹衣。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是目前防弹衣主要的发展方向
F. 内衣内裤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女性内衣在不同的时期又称为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惯束罗裙半露胸”的普遍装束在历史上只不过短短一瞬,从古到今,内衣都一直蕴藏着女性的隐密,是绝对不为外人所知的。古书中提及内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欢场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孙二娘一般,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讳的。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是一种“腰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胸部。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为常见,有素色与刺绣之分,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
中国古代内衣不像历代外衣具备严谨的典章服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衣是政治,而内衣则是情感。中国古代内衣都是情和艺的完美结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间中的悄悄话语。每个古代女子缝制自己的内衣时,都将万千情愫倾注于上:求子绣石榴、求财绣牡丹,避邪绣猛兽、思念心上人就绣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体现的人生理想及个人欲念,但在内衣上可以充分描绘展现。
正如《云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一书所展示的:中国古代内衣文化的多元性、时段性较之其他服饰更自由、更智慧,亦更富于浓情。隋唐时期,依赖内衣来展示“乘间欢合”及充当惊艳式宫女的外在符号,已开始承载“……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之异”的性开放思潮,凭借内衣的形制、色制来袒露身体,更显唐代内衣服饰文化的开放气度及人文精神中惊彩绝艳的异光;宋代后期的“理学”制约,并没有使内衣文化暗淡失色,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非大红裹衣不华”的“主腰”式内衣,更体现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淫” 的生活消费理念,成为对禁欲主义反叛的强有力符号;清末民国,更是华夏内衣一派艳阳天的繁纷时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既有对传统内衣的继承,又有对西方内衣文化的接纳,“修形塑身”与“寄寓精神”的肚兜艺术提升了华夏内衣的全新内容,结构上的科学化、图腾上的装饰理想化、工艺上的精巧化,材质上的多样化,使肚兜艺术与社会、身体、人生价值交映生辉。
G. 防弹衣何时发明
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与金属装甲板、陶瓷护片等复合系统发展的过程。人体装甲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原始民族为防止身体被伤害,曾用天然纤维编织带作为护胸的材料。武器的发展迫使人体装甲必须有相应的进步。早在19世纪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纪的铠甲上的真丝也用在了美国生产的防弹衣上。1901年,威廉?麦肯雷总统被暗杀事件发生后,防弹衣引起了美国国会的瞩目。尽管这种防弹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枪子弹(弹速为122米/秒),但无法防住步枪子弹。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以天然纤维织物为服装衬里,配以钢板制成的防弹衣。厚实的丝绸服装也一度曾是防弹衣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真丝在战壕中变质较快,这一缺陷加上防弹能力有限和真丝的高额成本,使真丝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美国军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1942年10月,英军首先研制成功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这一时期的防弹衣以特种钢为主要防弹材料。1945年6月,美军研制成功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型号为M12步兵防弹衣。其中的尼龙66(学名聚酰胺66纤维)是当时发明不久的合成纤维,它的断裂强度(gf/d:克力/旦)为5.9~9.5,初始模量(gf/d)为21~58,比重为1.14克/(厘米)3,其强度几乎是棉纤维的二倍。朝鲜战争中,美陆军装备了由12层防弹尼龙制成的T52型全尼龙防弹衣,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则是M1951型硬质“多隆”玻璃钢防弹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间。以尼龙为原料的防弹衣能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体积较大,重量也高达6千克。70年代初,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并很快在防弹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出现使柔软的纺织物防弹衣性能大为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弹衣的舒适性。美军率先使用Kevlar制作防弹衣,并研制了轻重两种型号。新防弹衣以Kevlar纤维织物为主体材料,以防弹尼龙布作封套。其中轻型防弹衣由6层Kevlar织物构成,中号重量为3.83千克。随着Kevlar商业化的实现,Kevlar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国军队的防弹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特沃纶(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现及其在防弹衣的应用,使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特征的软体防弹衣逐渐盛行,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军界,而逐渐扩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对于高速枪弹,尤其是步枪发射的子弹,纯粹的软体防弹衣仍是难以胜任的。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增强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体防弹衣的防弹能力。综上所述,近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这类防弹衣的特点是:服装厚重,通常约有20千克,穿着不舒适,对人体活动限制较大,具有一定的防弹性能,但易产生二次破片。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其重量轻,通常仅为2~3千克,且质地较为柔软,适体性好,穿着也较为舒适,内穿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尤其适合警察及保安人员或政界要员的日常穿用。在防弹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枪射出的子弹,不会产生二次弹片,但被子弹击中后变形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贯穿损伤。另外对于步枪或机枪射出的子弹,一般厚度的软体防弹衣难以抵御。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的防弹衣。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是目前防弹衣主要的发展方向。
H. 女士内衣发明者
文胸是一个名叫沃托·提兹林的人发明的。关于提兹林发明文胸的最早记载,是华莱斯·雷伯恩写的《挺起胸膛:沃托·提兹林发达史》一书。这本书宣称,提兹林在其助手汉斯·德尔文的帮助下,于1912年发明了文胸。他们那时是为一名瑞典运动员设计的。据说提兹林还在30年代起诉一个名叫Phillipe de Brassiere的法国人,告他侵犯自己的专利权。但是这个故事牵强附会的社撰痕迹未来太浓(Brassiere即文胸的英文名称),不少人都提出过质疑。如果翻一翻现代史的有关资料,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
第一个现代文胸是一位纽约社会名流玛丽·费尔普斯·杰科布于1913年发明的。那年玛丽刚买了一件新晚礼服,准备穿着它出席她经常露面的社交活动。但她遇到了一个问题。在那时候,妇女穿戴内衣清一色都是由鲸鱼骨收紧的紧身胸衣。而玛丽的新晚礼服特别薄,这种硬硬的内衣穿在里面显然极不相称。情急生智,一向心灵手巧的玛丽突然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叫自己的法国女仆帮忙,两人一起用两块手帕、一些丝带和细绳,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露背文胸。
不用说,玛丽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一时间在那群妇女们当中,她戴的那个独具创意的文胸成为谈论的焦点。自那以后,总有些亲戚朋友找玛丽帮她们缝制文胸,玛丽也十分乐意帮忙。一天,她收到一封陌生人写的来信,请她做一个文胸,并在信中夹了1美元作为报酬。玛丽茅塞顿开,马上拿着她的文胸设计图跑到专利局申请专利。
1914年11月,玛丽获得了"露背文胸"的专利权。
玛丽随后制作了几百个文胸,可惜知道她新发明的人不多,生意做不下去。好在,文胸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玛丽将文胸的专利权卖给了康涅狄克州的华纳兄弟紧身胸衣公司。转让价格仅1500美元。
其实,揭开文胸史真实、完整面目的途径,最好的参考书是豪格·李维斯编写的《美国的性机器》一书。豪格对美国专利局用具方面登记过的所有专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好几个关于文胸发明的专利。豪格得出结论:第一个申请文胸专利的玛丽·图克女士。她于1893年获得被她被之为"乳房支撑装"的专利权,其外观跟现代文胸已十分类似。"乳房支撑装"的设计,包括两个分开的乳罩,以及两根过肩部用扣眼扣回的带子。而玛丽·杰科布1914年获得专利的文胸,名称跟现在的专利虽然在叫法上相符,在设计上却与现代文胸有些距离。她注册设计的文胸是轻量型的,并没有托住双乳的罩杯,所以戴上会让妇女胸部显得平坦。
此后文胸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了其他细微处的革新,越来越接近现代文胸。如弹性吊带、标准罩杯尺寸,以及无带文胸的使用等。20年代,平胸的文胸十分流行。移民美国的俄国妇女依达·罗森瑟决心抵抗这股女性化的潮流。在丈夫的帮助下,她成立了一家文胸制作公司,根据妇女胸围的大小进行分类,将文胸设计成罩杯大小不同的几类。而且为从青春期到成熟期各年龄阶段的妇女分别设计合宜的文胸。
60年代是文胸的受难期。性解放运动拉开了序幕,文胸因被女性视为束缚与保守的象征而惨遭焚烧之祸。然而文胸并没有因为这场浩劫而退出女性世界。与性对庄重的客观要求,年老妇女保护乳房的需要,都得依靠文胸。所以,60年代一过,文胸便迅速卷土重来,其不可动摇的地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文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适合女性不同场合的不同需要。是女人,便离不开文胸。
尽管如此,人们关于文胸的争议却没有停止过。1994年,西妮·罗斯·辛尔和索玛·格雷斯梅耶林合著的《穿向死亡》一书给广大女性带来一阵恐慌。她们在书中指出,戴文胸可能会妨碍乳房及周围的淋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从乳房排除的毒素量减少,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根据对4730个妇女的调查,她们得出结论:不戴文胸的女性,比戴文胸的女性患病症的可能性要低21倍。批评人士马上作出了回应,指出该书的致命弱点--作者没有将个人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运动、体重等要素)考虑进去,所以这个结论缺乏说服力。不过也承认该书的确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的问题。
直到1913年,纽约社交界名媛柯劳丝比终于因为受不了柬腹的拘束感,愤而丢掉它,另外叫侍女把两条手帕缝在一起,再用粉红色的带子连接起来,穿上之后果然轻松多了,并由此在社交界广为流传。(另有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文胸”始于1886年,是英国人创造的,用丝织品捆绑住胸部以便于生活、行动的需要。我们一般认为第一代文胸创立于1912年并正式申请了专利,其特点是以布料为主,肩带固定,后用钮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文胸的雏形。详解:一八八六年,在英国有一项以钢丝与丝织品制成的新发明,这项发明在女性世界是极具魅力的,它就是衬托女性胸部曲线美的罩杯。在胸罩发明史上的第二位重要人物,是来自西德,名叫克里斯定哈特的女性,她认为女性上身内衣的主要用意在于支撑胸部,何不将它改为胸罩?于是,这位具有发明天赋的贤惠家庭主妇----哈特小姐,发明了不需靠带子紧紧绑着,只将扣子扣上的胸罩,旋即在士女界引起震撼!为新式内衣的始祖。这样内衣继续发展,至二生年,西德的内衣制造商西蒙·林道而决定为这种不需要绑带子的内衣申请专利。其构思是源于他在巴黎渡蜜月时,对于新娘所穿内衣的太多吊带及扣洞感到不便,而萌生此意。)
I. 内衣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只胸罩是美国一位名叫菲玛莉的女士发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玛莉为争当巴黎盛大舞会的皇后,一下子心血来潮,用两条手帕加丝带扎成了能支撑乳房的简单胸罩,在舞会上果然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一家紧身衣公司老板用高价购买了专利。从此胸罩问世,并很快在全世界妇女中广泛流传,成为妇女卫生保健、身体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J. 内衣是谁发明的
具体谁发明的,说不太清。不过应该说是欧洲的宫廷中人,因为内衣是从欧洲宫廷中的束身衣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