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观赏鱼马夹怎么繁殖
珍珠马甲鱼(Trichogaster leeri)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它的分类地位是鲈形目,攀鲈亚目,毛足鲈属。该属中还有两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蓝三星和蓝曼龙,珍珠马甲鱼的体形较蓝三星和蓝曼龙稍小一些。
繁殖
1、亲鱼的准备和雌雄鉴别
珍珠马甲鱼经过10个月以上的饲养,体长可达6cm以上,性腺开始成熟。据笔者观察,体长在6~8cm的二龄鱼,其繁殖成功率最高,体长超过10cm的个体可能是已经过了青春期,繁殖成功率反而较低(在良好的水族箱环境中珍珠马甲鱼的寿命可超过5龄)。
2、产卵环境
繁殖前先把雌雄亲鱼隔离饲养20d以上,用水蚤等活饵饲喂。繁殖时视鱼体大小把一对亲鱼放在0.5m×0.4m×0.3m~0.8m×0.5m×0.4m的产卵缸中,水温调控在25~30℃(最好比平时稍高1~2℃);DO>5mg/L,pH值6.8~7.5,水的硬度为5~10°dGH。珍珠马甲鱼的受精卵为浮性卵,孵化时要求有泡沫巢,故在产卵缸中应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鱼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于泡沫巢的形成。虽然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也可在没有水草的缸角吐泡沫筑巢,但放置水草后,所筑的泡沫巢直径更大,一般可达5~8cm;而且水草能诱发亲鱼较快地进入发情状态。由于放置的水草须经严格消毒,且有时因缺少光照而腐烂,笔者采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泡沫块代替水草,效果良好。
3、繁殖行为
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在入缸后1~3d内开始吐泡沫筑巢,一般约需2~5h左右把巢筑好,然后开始追逐雌鱼;此时雄鱼的色彩变得十分鲜艳,雌鱼体色也比平时要鲜艳一些。雄鱼在雌鱼面前颤动着身体,翩翩起舞,倘若雌鱼性腺发育良好,经几次追逐后便与雄鱼相互配合,有时甚至出现雌鱼主动追逐雄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雄鱼个体比雌鱼小,繁殖往往不能成功,或者雌鱼不能把卵全部产光。如果是雌鱼性腺发育不很成熟,雌鱼会到处躲避雄鱼,此时须及时把雌鱼撤走,否则雌鱼会受伤。
雄鱼把雌鱼引到泡沫巢下,卷曲身体裹住雌鱼,然后双双腹部朝上排出精、卵。如此多次反复可把卵全部产光,受精卵被包裹在泡沫中。一般体长6~8cm的雌鱼可产卵1000~2000粒,卵径大约0.5mm左右。
4、孵化
雄鱼有护卵习性,会照顾泡沫巢中的卵及刚孵出的仔鱼,见有卵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时雄鱼不让雌鱼靠近泡沫巢,会不断驱赶雌鱼。为避免雌鱼受伤,故在雌鱼产卵后须及时将其移走。笔者的做法是把交配产卵后的雌雄鱼都移走,让卵独自孵化;经1 d后,原先色泽较淡的卵变黑,再过1d,仔鱼破膜而出;出膜后约经1~2d,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开始平游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