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痴呆有什么症状我妈妈老是对镜说里面有人老忘事不
一般上老年痴呆症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隐潜,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
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如果发现近期记忆力减退,并持续一段时间,应立即就医检查。因为重度的老年痴呆,几乎等于癌症,是无药可医的,患者也很痛苦,但是如果早期干预,调节饮食习惯,并进行定期的认知训练,是可以预防的,六六脑的语言认知康复系统目前已经被各大医院采用,在预防老年痴呆方面的效果已经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可以在官网咨询一下,免费试用。
Ⅱ 家里的老人患了老年痴呆要怎么解决
痴呆症(也称失智症、认知症)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症,是因脑部损伤或疾病而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速度,体现为记忆、思考、行为和日常活动等能力的衰退,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痴呆症患者,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痴呆症,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痴呆症常常在50岁以后发生,开始不容易被发现,早期通常是以逐渐加重的记忆力衰退开始,最终发展成生活不能自理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痴呆症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健忘期)早期阶段的症状是记忆、定向、感知、语言、计算、思维分析、判断和完成复杂步骤等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淡漠或抑郁等。但尚且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视治疗。中期阶段(混乱期)这一时期早期症状明显加重,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穿衣变得很困难,甚至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甚至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缺乏耻辱感和道德感,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或事,不注意卫生,常常抑郁焦虑、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动易怒等。晚期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丧失大多数身体机能,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完全依靠别人照顾。目前,痴呆症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大部分时间在家中疗养,因此提高照护者的护理水平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的干预疗护,减轻痴呆症症状及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疗护1、 心理干预痴呆症患者常常很焦虑,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对于经常出现焦虑的患者,要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表现抑郁的患者,如经常出现呆滞、睡眠障碍、疲倦等,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对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话,劝导患者增加活动量,如递给他梳子,说:“你的头发很漂亮,梳一下吧。”让他做决定。如果可以对他们展示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就邀请他们和你一起做,如一起吃饭、下棋、读报等。而有激越症状的患者,例如常为小事发火,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如病房环境,应尽量按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设置。患者出现激越行为时,应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能将其制服或反锁在室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在面对有激越行为的患者,要试图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感兴趣的方面,可有效地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 对痴呆症患者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及医护人员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要求不能满足,应耐心解释,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患者自尊心的言语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2、认知训练认知能力下降是痴呆症患者最主要的表现,例如记忆力的下降和丧失、计算能力下降、语言功能障碍等。照护者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患者用脑健脑,以延缓症状加重,如通过让病人排列数字顺序、物品分类、简单计算等进行思维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跳舞等引导病人多用脑,提高语言和记忆能力。另外,照护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的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如利用写有单词、短语的卡片和图片来进行训练,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也应注意适度用脑,比如劝患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放松身心。3、身体康复锻炼干预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痴呆症患者维持逐渐减退的身体机能,适当的用脑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有效延缓痴呆症患者的智力和身体机能衰退。从早期药物治疗开始,就应该辅以康复训练,通过身体锻炼可以提高患者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给,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对于患者可以自理的活动,如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等,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以维持各种功能;对于已经丧失了部分活动能力的患者,如果病情允许,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洗碗、扫地、递东西等简单家务,使他们的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除了这些简单活动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醒脑开窍、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且对稳定情绪、调节饮食也十分有益。具体活动项目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剑)等都是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项目。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有人搀扶进行锻炼,也可选用玩健身球、握握力器、打算盘、写字等活动项目。对卧床的患者可让其在床上进行主动收缩全身或部分肌肉的练习。通过一系列不间断的训练,使患者的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得到提高。4、用药痴呆症患者多数患有许多伴随疾病,需要服用多样药物,而患者又常忘记吃药或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再次服用,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情况发生,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 患者服药过程,必须有照护者帮助,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对于经常出现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经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中、重度痴呆症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照护者要细心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对于卧床患者、吞咽困难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掰成小粒或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5、居家安全跌伤:痴呆症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行动失调,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所以常常容易跌伤。加之老人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不要让老人做其难以承担的事情。患者上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床边要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自伤:痴呆症患者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为了不给家人增加负担,很容易发生自伤、自杀事件,而有的患者则会受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识地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照护者及家人要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保管好利器、药物等危险品。走失:痴呆症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症患者,定向力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家属要在患者衣兜内放置“名片”,写清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一旦患者迷路,便于被人发现、送回。6、饮食对于痴呆症患者,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要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对吞咽困难者,食物易呛入气管,固体食物则易阻塞,所以,食物要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应缓慢进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后要让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确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患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患者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免呛入气管导致窒息或死亡。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 饮食种类方面,应品种多样化,以清淡、低糖、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品为主,如蔬菜、水果、干果、瘦肉、奶和蛋类、豆制品及动物脑髓。五谷杂粮能保证老年人纤维素的来源,多食粗粮可防止便秘,应少食含糖量高及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肝脏、鱼子等。患者不可吃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少食油煎、油炸食物。对气血亏虚的患者,应选用益气生血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花生、大枣、龙眼、鸡蛋、羊肉等。若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为肾精亏虚,应食用黑芝麻、黑豆、枸杞、桑葚、牛奶、龟肉、海参等。7、起居和感染控制起居应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特别是精神兴奋型患者更应注意。大多患者喜卧多寐,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或者常常卧床不起。这样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加重痴呆症状,缩短寿命,应调整患者睡眠,可以白天多给患者一些刺激,鼓励患者做一些有益、有趣的手工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晚上,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要给老人饮浓茶、咖啡、吸烟,失眠者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衣着宜适中,室温宜偏凉。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天应保证有6~8小时的睡眠。 对卧床不起患者,要经常清洁口腔,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勤换衣服。晚期痴呆整患者经常出现大小便失禁,排尿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痴呆症患者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大多因并发肺炎而死亡。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在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疮时,就很容易并发肺炎,所以要尽可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旦并发感染应及时治疗。要预防褥疮,褥疮是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使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产生的症状。卧床不起的患者是褥疮高发人群, 应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注意观察皮肤,保持皮肤清洁,但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剂清洗,最好用温水洗,局部可以用棉垫、枕头、泡沫软垫枕于臀部、肋部等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8、专人看护痴呆症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退化,经常会发生意外,比如随手抓东西吃、不会穿衣、哭闹等。家人应尽可能地安排专人看护。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对痴呆症患者非常重要,但是患者却大多没有时间概念,所以,专人看护,可以做到让患者按时起床、睡觉、进餐,使之生活正常,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患者因为智力退化,说话做事常与年龄不符,甚至无理取闹,对此,要从心理抚慰的角度做好护理,随时化解老人的要求,避免其因抑郁导致病情加重。中、重度痴呆症患者往往做事无意识,有时还会产生幻觉,发生自杀事件,非常危险。因此,对中、重度痴呆症患者要尽可能做到全天候专人看护,避免危险发生。目前,痴呆症尚无根治的办法,因此只能通过干预疗护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照护者要付出较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照护者正确地理解痴呆症的特点,采取积极态度,使痴呆症患者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与关爱的环境中,避免歧视和虐待患者的情形发生。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干预疗护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Ⅲ 爷爷得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又打死都不愿意穿纸尿裤,怎么办
小便可以用接尿器,固定好一般不会漏尿的,至于大便如果不是失禁就定时间解决,失禁或者不配合的话可以买造瘘病人用的造瘘袋,有一圈可以粘在皮肤上的胶带固定在肛周,这样拉过了直接换掉就可以了,还不会弄得到处都是。医疗器械店或药店里都有卖的。希望能帮到你。
Ⅳ 爷爷得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又打死都不愿意穿纸尿裤,怎么办
一般上了年纪的人 思想没有那么开放 以为纸尿裤是 小孩的专利 而且纸尿裤穿起来真的很像小孩 你要尝试一下给他穿裤型纸尿裤 他的样子比较像内裤 一般老人都能接受
Ⅳ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老年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痴呆早期记忆障碍表现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丢三拉四,初期表现为对近事的遗忘,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如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有的病人表现为情感障碍,早期有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易流泪,遇事抑郁愁闷,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一些病人有认知障碍,开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说话重复,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与以往的精明强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碍,由于记忆力减退,不知道东西放在何处,总怀疑有人偷他的东西。有的病人感到躯体不适到处求医检查,虽未查出异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性功能低下,常怀疑配偶有外遇,为此家庭常吵闹不和。少数病人有行为障碍,一反常态变得过分节俭,到处收集废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画的简单草图比作为名家所画,备所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环境经常走错家门。
上述早期症状,非同时出现,一旦有类似症状发生,应立即到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
Ⅵ 老年痴呆症病人把裤子穿反,不认识前后,洗脸毛巾和洗脚毛巾分不清,日历也搞不清,说话不符合逻辑。
就买那种松紧口的棉质的休闲裤,不分前后的那种。
Ⅶ 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了,穿开裆裤行吗免得拉裤子里
穿开裆裤最好还是不要吧!可以买些老人用的尿不湿,也是非常好用的
Ⅷ 73岁老人拉肚子控制不住拉了一裤子,现在不知道吃饭不会穿衣服了,请问是什么情况
应该去医院检查。网上也没医生看病治病。只能根据你描述判断可能有啥疾病
Ⅸ 患了老年痴呆症怎么办
第一阶段 (健忘期 ):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 ,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 ,慢慢地连往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 ,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 (混乱期 ):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见的还有穿衣也很困难 ,或把裤子当衣服穿 ;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 ,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 ,不能和别人交谈 ,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 (极度痴呆期 ):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 ,大小便失禁。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 ,对于老年痴呆症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临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数量的药物来治疗 ,从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为能力和控制情绪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 ,家庭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运用与病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与病人讲话之前要先说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么人 ,这样便于沟通 ;对病人说话要慢慢说 ,而且要说得很清楚 ,千万不要大声喊叫 ,这样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绪 ,导致病情恶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么事情 ,对病人说话句子要简短、清晰 ,不要把他们弄糊涂了 ;要有耐心 ,千万不要着急 ,跟病人说话 ,如果他们一次没有听懂 ,可以慢慢重复两三遍 ,直到他们明白为止。
亲人的行为举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夸张 ;与病人交谈时 ,要看着他们的眼睛 ,保持适当距离 ,因为靠得太近 ,他 (她 )会感到害怕 ,离得太远 ,他 (她 )又听起来费劲 ;我们如果要接近他 (她 ),动作尽量轻 ,而且要从正面走近 ,不要从后面接近 ,这样很容易吓倒他 (她 ),导致情绪失控 ;微笑、亲切的目光和表情 ,这些都给病人以鼓励。
病人的家庭治疗和护理
要有专人按时安排病人吃饭、服药、休息和外出活动 ,最好设置一个时间表。如果家人没有时间负责的话 ,要向请的护理人员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将药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并贴上标明药品名称、用法、剂量的标签。在衣柜和抽屉上贴上标签 ,上面写明里面的物品名称。衣柜和抽屉中的东西要码放整齐 ,便于患者需要时及时找到。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贴上提示字条 ,以免病人外出时忘记关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煤气阀门和大门等。给病人带上标记家庭地址、电话和回家路线用的卡片 ,以备不时之需。如病人外出时发病 ,可以依据卡片勾起回忆 ,好心人也能够将病人护送回家。将重要电话号码做成卡片放在显眼的位置 ,还要在电话号码的旁边贴上该号码使用者的照片。
尽管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几率的。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专家是对 1772名当时年龄为 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为期 7年的跟踪研究后 ,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公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阅读、看电影、散步、外出用餐、访友等休闲活动可能有助于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风险。研究将种族、教育、职业等因素考虑在内 ,经常参与休闲活动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种休闲活动中 ,诸如阅读之类的智力活动对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会性活动和体力活动。
Ⅹ 早期老年痴呆往往有个表现是,近期的事情记不住,远期记忆却相当好,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还记得
老年痴呆,是许多老年人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疾病之一,一旦被老年痴呆缠上,就意味着正常的生活、社交、记忆等一系列活动,将逐渐远去。
它‘偷走’的不止是记忆,还会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出现行为异常、人格改变及精神异常等,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专人24小时照料。
及时干预早期的危险因素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老年痴呆症无法根治,但及时干预早期的危险因素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低教育程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等)和性别(女性)被认为是非家族性老年痴呆的3大危险因素。
中老年时期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睡眠管理也是慢病风险管控的重要部分。
在血管健康方面,没有血管健康就没有脑健康。除了众所周知的‘三高’之外,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的异常同样会损害血管健康。因此除了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外,还应该注意保护血管健康、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和进展。
老年痴呆早期患者可能会因为味觉减退、咀嚼功能丧失等原因造成饮食结构单一,不利于痴呆的预防,营养支持可以作为老年痴呆相关痴呆预防的一线手段。
总结
预防痴呆的发生,一方面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脑健康,另一方面,就是不要等疾病出现再进行筛查和治疗。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明确治疗不存在所谓的‘神药’,更不存在‘一键重启’的过程,而是需要将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用药、康复训练、患者家属的照料和专业医学支持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这也是防治的核心。